每月之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叁日二十九日叁十日也,斋者梵语曰逋沙他(Poṣadha),此六日為四天王伺人善恶之日,又為恶鬼伺人之日,故诸事须慎。特过正午,则绝一切食物,是曰斋日。斋者不过中食之谓也。是从劫初传来之圣法,但佛出世以后,使兼於此日受持八戒,遂成為六个之八戒...
《佛学大辞典》 / 825字 / 10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台依华严经所立,喻显彼宗所立之五时教者。一、高山,日出先照高山,以喻佛成道后,最初说华严经,化顿大之菩萨。二、幽谷,日光次照幽谷,以喻於鹿苑说小乘经化声闻缘觉。叁、平地,日光次照平地,以喻说方等经乃至涅槃经,化一般大乘渐入之机。而照平地之日光分食时,禺中,正中...
《佛学大辞典》 / 645字 / 10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智度论六十四曰:「伽罗夜叉,以拳打舍利弗头,舍利弗时入灭尽定,不觉打痛。」是行般若者,非人不能害之证也。梵Kālaka。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10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比丘尼之裙也。慧琳音义六十叁曰:「篅衣者周匝相连缝合,犹如篅[竺-二+屯],名曰篅衣,即今之女人所着裙是也。」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10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元天目山之普应国师。名明本,号中峰,钱塘人。自幼切求佛法,昼夜励精。后参天目山高峰妙和尚,大悟彻底。说法无碍,着书若干。仁宗闻而聘之,不至。製金文之伽梨衣赠之,并赐号佛日广慧普应国师。至元叁年寂,寿六十一。有广录叁十卷行于世。见中峰和尚行录。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10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又曰乾峰一路:「僧问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未审路头在甚麼处?峰拈起柱杖划一划云在这里。」见会元十叁无门关,从容录六十一则。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10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于过去世五阴上。各横计四句。过去四句者。一者如去。二者不如去。叁者亦如去亦不如去。四者非如去非不如去。于未来五阴上计四句。一者有边。二者无边。叁者亦有边亦无边。四者非有边非无边。于现在阴上。各计四句。一者常。二者无常。叁者亦常亦无常。四者非常非无常。二阴上各起...
《法门名义集》 / 145字 / 9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谓万有之实体真如也。止观五上曰:「一心具十法界。」又唯一之信心不為他心所夺,谓之一心。止观四下曰:「一心者,修此法时,一心专志,更不餘缘。」探玄记叁曰:「一心者,心无异念故。」教行信证文类叁末曰:「言一念者,信心无二心,故曰一念。是名一心,一心则清净报土真因也...
《佛学大辞典》 / 186字 / 9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度者,超度也。谓此十度各有叁种殊胜行门,菩萨修行此法,则能自利利他,度诸众生;离生死此岸,越烦恼中流,到涅槃彼岸,同证无上菩提。(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施度叁行,此施度有叁种:一、财施,谓以己所有财物,施与他人,令其安乐;二、法施,谓...
《三藏法数》 / 877字 / 9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经轨所说有种种。 (第一像):是世间流布之像,而立印轨,与底哩叁昧耶经,与使者法之各初章所说,与大日经具缘品之说相相同。但身色则诸说有异,大疏六為黑色,立印轨為青色,使者法為赤黄色,底哩经未说身色,然其所说之相,与使者法大同,则身色亦可同於彼也。大日经二曰:「...
《佛学大辞典》 / 2278字 / 9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谓之通戒或略戒。诸佛出世之初,因弟子清净,不须别制戒禁,但以一偈通為禁戒,故曰通戒或略戒。即七佛各有一通戒也。增一阿含经四十四十不善品,谓第一毘婆尸佛偈(百岁中但说一偈):忍辱為第一,佛说无為最。不以剃鬚髮,害他為沙门。第二式詰佛偈(八十年中但说一偈):若眼见...
《佛学大辞典》 / 483字 / 9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复次,种子得果非是吉力,是故不应疑着吉相。 我昔曾闻,有一比丘诣檀越家,时彼檀越既嚼杨枝以用漱口,又取牛黄用涂其额,捉所吹贝戴于顶上,捉毗勒果以手擎举,以着额上用为恭敬。比丘见已而问之言:“汝以何故作如是事?”檀越答言:“我作吉相。”比丘问言:“汝作吉相有何福利...
《大庄严论经》 / 后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 1514字 / 9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1日一、肉团心,肉团心者,即父母所生血肉之团,状似莲华开合,乃意识所依之处也。 二、缘虑心,缘虑心者,即缘持思虑之心,此通第八识而言,谓眼缘色乃至第八缘根身种子器世间故也。(通第八识者,此缘虑心以第八藏识为体故也。根身者,根即眼等诸根,身即色身也。种子者,即善恶...
《三藏法数》 / 226字 / 8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一、佛乘,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乘即运载之义。谓如来以一乘实相之法,运诸众生同到涅槃彼岸,是为佛乘。(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缘觉乘,谓缘觉之人,由观十二因缘生灭,除于我执等惑,觉悟真空之理,以此因缘之法,运出叁界,是为缘觉乘。(十二因缘者,一无明、...
《三藏法数》 / 371字 / 8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八胜处者,谓修八背舍后,观心纯熟,转变自在,若净若不净,随意能破也。禅波罗蜜云:初、二胜处,位在初禅;第叁、第四胜处,位在二禅;第五至第八胜处,位在四禅。叁禅不立胜处者,以叁禅天乐多心钝,故不立也。 一、内有色相,外观色少,若好若丑,是名胜知胜见,谓行人先观...
《三藏法数》 / 1103字 / 8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六通之一。具名知他心通,又曰他心智通,知他心之智自在无碍者。又,十智中之他心智也。般若经曰:「叁他心通,能如实知十方沙界他有情类心心所法,谓偏知他贪瞋痴等心,离贪瞋痴等心。乃知聚心散心,小心大心,寂静不寂静心,解脱不解脱心,皆如实知。」酉阳杂俎曰:「一公初謁华...
《佛学大辞典》 / 538字 / 8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弘经叁轨之一。弘通法华者,宜以柔和忍辱之心為心,吾心柔和忍辱,可以防一切瞋恚之害毒,如衣防寒热之害,以為因喻。法华经法师品曰:「善男子!善女人!入如来室,着如来衣,坐如来座,尔乃应為四眾广说此经。如来室者,一切眾生中大慈悲心是。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如来座者...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7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菩提旧译為道,求真道之心曰菩提心。新译曰觉,求正觉之心曰菩提心。其意一也。维摩经佛国品曰:「菩提心是菩萨净土。」观无量寿经曰:「发菩提心深信因果。」智度论四十一曰:「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观经玄义分曰:「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7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七处征心者,佛于楞严会上,征诘阿难心目所在之处也。此由阿难遭摩登伽之幻术。佛敕文殊,将咒往护,提奖阿难,归来佛所。佛问其发心出家之始,阿难以见佛胜相而答。佛遂征其心目所在,阿难答以目在外,而心在内。及佛征其心不在内,又计之在外。如是展转穷逐征诘,至于无所着处...
《三藏法数》 / 1070字 / 7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半日之斋也。斋法,一日一夜以今日之明相至翌日之明相為限。故过今日之正午,至明日之夜明,不可食一物,若至夜分為食事而破斋,曰半斋。自正午至暮持半日之斋。至夜分而破斋也。故就昼食曰半斋。就夜分曰破斋。半斋破斋同意也。经律异相四十四曰:「破斋犹得生天第九。昔有迦罗越...
《佛学大辞典》 / 632字 / 7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梵语摩怛刺多Mātratā,此译曰唯。梵语毘若底Vijña ti,此译為识。梵语倒置之為识唯,通常為Vijñānamatravāda。唯者简别之义。简别识外无法,谓之唯。识者了别之义。了别之心略為叁种,广有八种,谓之识。然则唯识者為叁识或八识之复名数,非唯一识之义也。华严经就集起之义而云唯...
《佛学大辞典》 / 741字 / 7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法界者,诸佛众生之本体也。然四圣六凡,感报界分不同,故有十法界焉。(四圣者,佛、菩萨、缘觉、声闻也。六凡者,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 一、佛法界,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觉具叁义:一者自觉,谓悟性真常,了惑虚妄;二者觉他,谓运无缘慈,度有情众...
《三藏法数》 / 1127字 / 7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谓阿弥陀佛,最初因中,名法藏比丘。彼时于世自在王佛前,白佛言:我发无上菩提之心,愿作佛时,身相光明,刹土殊胜,宁可得否?彼佛知其智识高明,心愿广大,乃以二千一百万佛刹善恶粗妙之相,随其心愿,悉令显现。法藏即一其心,遂得天眼,莫不彻见。复白佛言:我已摄取如上佛...
《三藏法数》 / 2629字 / 7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Tūla,又作妒罗、堵罗、蠹罗。译曰杨华、絮、野蚕茧、绵。常曰兜罗绵、兜罗毦。又树名。慧琳音义叁曰:「堵罗绵,细绵絮也。沙门道宣注四分戒经云:草木花絮也。蒲臺花,柳花,白杨,白叠花等絮是也。取细耎义。」同六十四曰:「兜罗贮,草木花絮,木绵也。」饰宗记六末曰:「兜罗...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7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三藏法数》 / 5609字 / 7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谓身无危险故安,心无忧恼故乐,身安心乐,乃能进行,故名安乐行。 一、身安乐行,谓身应当远离十种之事:一、远离豪势,二、远离邪人邪法,叁、远离凶险嬉戏,四、远离旃陀罗,五、远离二乘众,妨修大乘之行故,六、远离欲想,七、远离不男之人,八、远离危害之处,九、远离讥...
《三藏法数》 / 381字 / 7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是乃密教真言行者之菩提心也,密教立五佛有各别之主德,以东方阿閦如来之大圆镜智立发菩提心之德,故行者初发之菩提心,為毕竟厌求之心,此虽属第六意识,而其菩提心之性德,则為大圆镜智,故以自身之第八识為发心之体,受叁昧耶戒者,亦向东方以阿閦如来為本尊。盖叁昧耶戒,以此...
《佛学大辞典》 / 630字 / 7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Pāṇḍaravāsinī,又曰大白衣,又曰白处观音。以此尊常着白衣,在白莲中,故就其被服名為白衣。以其住处名為白处。白者,表淳净之菩提心也。梵名半拏囉嚩悉寧,胎藏界观音院之一尊,莲华部之部母也。大日经疏五曰:「半拏囉嚩悉寧,译云白处,以此尊常在白莲华中,故以為名。亦戴天...
《佛学大辞典》 / 318字 / 7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此四安乐行者,乃清凉澄观国师依法华经安乐行品而立。谓涅槃之果,名为安乐;修此行者,能趣涅槃,故名安乐行。又住此四行,则身静神定,外苦不干,故名安乐行。(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毕竟空行,毕竟空行者,心境两忘,空有双会也。法华经云:行处近处。谓以观照理,如...
《三藏法数》 / 346字 / 7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梵语叁昧Samaya,一译正受。叁為正,昧為受也。是禪定之异名。定心,离邪乱,谓之正,无念无想,纳法在心,谓之受。如明镜之无心现物也。大乘义章十叁曰:「离於邪乱故说為正,纳法称受。」探玄记叁曰:「纳法在心名為正受。」观经玄义分曰:「言正受者,想心都息,缘虑并亡,叁昧...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7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有一字咒,小咒,大咒之叁种,其一字咒又有二种,一為之一字。理趣释曰:「紇利字,具四字,成一字真言,(中略)若人持一字真言,能除一切灾祸疾病。命终已后,当生安乐国土,得上品上生。」其小咒又云心咒。本名曰无量寿如来心真言,无量寿修愿行供养仪轨曰:「无量寿如来心真言...
《佛学大辞典》 / 582字 / 7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慈氏菩萨即弥勒菩萨也。往生要集上末曰:「今案之,从释尊入灭至慈尊出世隔五十七俱胝六十百千岁。」观经散善义曰:「若不亲从慈尊,何能免斯长叹?」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7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摩訶止观一部之正说,广立十科,谓為十广。其第一大意中,更有五种分科,谓為五略。摩訶止观第一上所谓「今当开章為十:一大意,二释名,叁体相,四摄法,五偏圆,六方便,七正观,八果报,九起教,十旨归。」又所谓「初释大意,囊括始终,冠戴初后,意缓难见,今撮為五,谓发大心...
《佛学大辞典》 / 466字 / 6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梵语,婆哩惹儞Parijñana,心之异名。了别之义也。心对於境而了别,名為识。唯识论一曰:「识谓了别。」同五曰:「识以了境為自性。」大乘义章叁曰:「识者乃是神知之别名也。」止观二曰:「对境觉智,异乎木石名為心,次心筹量,名為意,了了别知名為识。」同四曰:「识是一期心...
《佛学大辞典》 / 140字 / 6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具名大方等大集经。大方等為大乘经之通名。佛在欲色二界中间广集十方之佛菩萨,说大乘之法,谓之大集经。前后诸师,各译一部分,无全本。高丽藏本收诸师译本為一部,有六十卷。其中前二十六卷及叁十一卷至叁十叁卷之日密分叁卷,北凉曇无讖译,為诸译中之大本。他藏本称之為大方等...
《佛学大辞典》 / 414字 / 6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在久远过去之世界名。其时轮王名无諍念,王有千子。大臣宝海梵志之一子出家成佛。谓為宝藏。宝海梵志,劝王及千子发菩提心。使供养礼拜宝藏佛,已先得成佛之记,次王及千子皆得成佛之记。宝海梵志為今之释迦如来,无諍念王為弥陀如来,千子為观音菩萨势至菩萨阿閦如来等。见悲华经...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6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论云:谓诸菩萨欲从善友听闻法时,于说法师,有五种处不应作异意,当以纯净心,属耳而听也。 一、于坏戒不作异意,谓若听法时,须一心信受,不可起念:此说法师破戒不住律仪,我今不应从彼听法。是名于坏戒不作异意。 二、于坏族不作异意,谓若听法时,须一心信受,不可起念:...
《三藏法数》 / 309字 / 6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尔时舍卫国,有佛诸弟子,女人作邑会,数数往至佛边。徒伴之中有一婆罗门女,邪见不信,不曾受斋持戒,见诸女人共聚斋食,问言:“汝等今作何等吉会?与汝亲厚,而不命我。”诸女答言:“我等作斋。”婆罗门女言:“今非月六日,又非十二日,为谁法作斋?”诸女言:“我作佛斋。”婆罗门女...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240字 / 6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法华七喻之一。法华经譬喻品曰:「有大长者,其年衰迈,财富无量,多有田宅及诸僮僕。其家广大,唯有一门。(中略)忽然火起,焚烧舍宅。长者诸子若十二十,或至叁十,在此宅中。(中略)於火宅内乐着嬉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火来逼身,苦痛切己,心不厌患,无求出意。(中略)...
《佛学大辞典》 / 527字 / 6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佛告寂慧菩萨言:如来非于唇齿舌喉及其面门,出诸音声。当知如来音声,从虚空出,具有六十四种殊妙之相。 一、流泽声,谓如来音声,流演润泽也。 二、柔软声,谓如来音声,温柔和软也。 叁、悦意声,谓如来音声,欢悦一切众生意也。 四、可乐声,谓如来音声,巧妙而可爱乐也...
《三藏法数》 / 1919字 / 6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一作天潼山。在浙江鄞县六十五里。甚高秀。有玲瓏岩龙隐潭诸胜。本名太白山,以太白星化為天童降下,故名天童山,我国五山之一。天童寺在焉。佛祖统纪叁十七曰:「晋永康中,沙门义兴庐於山上,有童子来给薪水,曰吾太白星也,上帝遣侍左右。言讫不见。」大明一统志四十六曰:「天...
《佛学大辞典》 / 136字 / 6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