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5 条搜索结果

白象

象有大威力,而其性柔顺,故菩萨自兜率天降下,或六牙之白象,或自化白象而入摩耶夫人之胎。瑞应本起经上曰:「菩萨初下,化白象,贯日之精,因母昼寝,而示梦焉,从右胁入。」因果经一曰:「尔时菩萨,观降胎时至,即六牙白象,发兜率宫。无量诸天作诸伎乐,烧眾妙香,散天...

《佛学大辞典》 / 379字 / 10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一致

一致者,谓佛宗极之趣惟一也。如来设化,始随机宜不同,故有之说。终归显实,但名佛一致之理。钞云:混万化即真,会精粗一致。是也。(者,声闻、缘觉、菩萨也。)

《三藏法数》 / 85字 / 10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一道

一道者,一实之道,即佛所说最上之法也。若依此道而修,则能顿断诸惑,顿出生死,非如二等次第超出。经云:一切无碍人,一道出生死。是也。(二者,缘觉、声闻也。)

《三藏法数》 / 78字 / 10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七方便

之七贤位也,是為入见道之圣位之方便行位。故曰方便。详见[七贤]条。 又天台涉於诸教立二种之七方便:第一為人,天,声闻,缘觉,藏教之菩萨,通教之菩萨。别教之菩萨。此七方便依药草喻品草二木之意而立者。法华玄义六曰:「章安云:或以七方便根性為七子,...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10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论宗所依之论藏也。一、中论,申明大中实之理。故名中论。龙树所造五百偈(实四百四十六偈),有二十七品。前二十五品破大之迷执,而申大之实理。后二品破小之迷执。而申小之实义。婆罗门青目作释。秦罗什删补之(删补者惟释耳),译為四卷。二、十二门论,偈颂论释皆...

《佛学大辞典》 / 336字 / 10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一极

一极者,谓华严经广谈法界之旨,妙极无二也。盖如来出世,首为诸大菩萨说佛菩萨真实境界,不说二方便之法。是故声闻、缘觉,虽在听次,有如聋聩,寂无所闻。故疏云:一极唱高,二绝听。是也。(二者,声闻、缘觉也。)

《三藏法数》 / 101字 / 10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十号

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婆伽。是为十号。如来如实道来成正觉故名如来。应供内具智断受天人供养。故名应供。正遍知。解离邪错。名之为正。有境斯鉴。名为正遍知。明行足者。明行无缺故言明行足。善逝者。善好也。逝去也。去至涅...

《法门名义集》 / 222字 / 9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一、佛,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即运载之义。谓如来以一实相之法,运诸众生同到涅槃彼岸,是为佛。(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缘觉,谓缘觉之人,由观十二因缘生灭,除于我执等惑,觉悟真空之理,以此因缘之法,运出界,是为缘觉。(十二因缘者,一无明、...

《三藏法数》 / 371字 / 9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十忿怒明王

一、焰鬘得迦忿怒大明王,以為种子,字变成明王。光如劫火,身作大青云色,有六面六臂六足,身短,腹大,作大忿怒相。利牙如金刚,面各有目,以八大龙王為眷属,以虎皮為衣,以髑髏為冠,小牛,足蹈莲华,鬚赤黄色,有大辩才,头戴阿閦佛而坐。大恶相顾礼,正面笑容,右面黄色...

《佛学大辞典》 / 1215字 / 9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世间十身

融者,通也、会也。世间者,一、有情世间,二、器世间,、智正觉世间也。谓菩萨知诸众生心,随其所乐,融会种世间,以为十身。复以十身及自身递互相作,融通无碍,是名融世间十身也。(隔别名世,间差名间。有情世间,即众生世间;器世间,即国土世间,谓世界如器故也;...

《三藏法数》 / 785字 / 9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如来八相

如来八相者,法华经中明释迦如来无量劫前已成正觉,因大悲愿力利益众生数,数于十方国土示生示灭处,处不同岂,但于此南阎浮提一方出现而已今论出现本末则具有八相,皆所以示同人法也(梵语释迦华言能仁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 一、降兜率相,梵语兜...

《三藏法数》 / 1500字 / 9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一位一切位

言得一位,则同时得一切位也。為华严经所明。与[一门普门]同。探玄记一曰:「圆教者,明一位即一切位,一切位即一位。」同卷曰:「若依普门,一位即一切位故,亦一运即一切运,名不思议。」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9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七子

父母有七子,於病子慈心最深。七子譬人,天,二,藏通别教之菩萨也。涅槃经二十曰:「譬如一人而有七子,是七子中一子遇病,父母之心非不平等,然於病子心则偏多。大王!如来亦尔,於诸眾生非不平等,然於罪者心则偏重。」章安疏曰:「或以七方便根性為七子,谓人天二菩...

《佛学大辞典》 / 131字 / 9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谓小也。譬之马之駑者,故云。世亲摄论一曰:「如是藏,下,有差别故,则成二藏。」 又谓下所之物也。西域记九曰:「频毗娑罗王,為闻法故,兴发人徒,从山麓至峰岑,跨谷凌巖,编石為阶,广十餘步,长五六里。中路有二小窣堵波,一曰下,即王至此,徒行以进;一曰...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8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四安乐行

谓身无危险故安,心无忧恼故乐,身安心乐,乃能进行,故名安乐行。 一、身安乐行,谓身应当远离十种之事:一、远离豪势,二、远离邪人邪法,、远离凶险嬉戏,四、远离旃陀罗,五、远离二众,妨修大之行故,六、远离欲想,七、远离不男之人,八、远离危害之处,九、远离讥...

《三藏法数》 / 381字 / 8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一如

一者不二之义。如者不异之义。名不二不异曰一如。即真如之理也。藏法数四曰:「不二不异,名曰一如,即真如之理也。」文殊般若经下曰:「不思议佛法,等无分别,皆一如,成最正觉。」讚弥陀偈曰:「同一如号正觉。」教行信证四曰:「法性即是真如,真如即是一如。」密教以事...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8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十行仙

一、地行仙,谓其服食药饵,能驻一期之寿,而不能轻举,故名地行仙。(一期者,从生至死也。) 二、飞行仙,谓其餐食黄精松柏之类,久而身轻,故名飞行仙。(黄精,药名;松柏者,谓松柏之叶也。) 、游行仙,谓其久服还丹,化形易骨,游戏人间,故名游行仙。(还丹者,谓神...

《三藏法数》 / 333字 / 8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人而使各到其果地之教法,名為。有一乃至五之别,其中有四种:(一)大也。一声闻,又云小。速则生,迟则六十劫间修空法,终於现世闻如来之声教。而悟四諦之理,以证阿罗汉者。二缘觉,又云中,辟支佛。速则四生,迟则百劫间修空法,於其最后之生...

《佛学大辞典》 / 882字 / 8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兔马象也。兽渡河,兔足在水上,以譬声闻之悟道最浅。马足在水中,以譬缘觉之悟道稍深。象足到水底,以譬菩萨之悟道最深。见思之烦恼有正体与习气,声闻但断正体,缘觉兼侵习气,菩萨正习俱尽。法性之空理,或譬生死為河水,譬兽。之人,虽证同一之法性,渡同一生死...

《佛学大辞典》 / 420字 / 8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释迦牟尼

Śākyamuni,印度迦毘罗城Ka ilavastu,主净饭王Śuddhodana之子,母曰摩耶Māyā,名呼悉多太子。诞生於城东嵐毘尼园Lumbini。生后七日,母歿,姨母波闍波提养育之,跋陀罗尼Bharani教养之。幼对於人生诸现象,既有思惟之处。或於阎浮树下思耕农之苦,或见诸兽相食而厌人生之斗争。...

《佛学大辞典》 / 438字 / 8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阶佛法

信行禪师,於教立二阶,就根机立阶。教之二阶者,即一教与教也。五教章上曰:「后代信行禪师依此宗立二教,谓一者即别解别行及差别,并先习小后趣大是也。一者谓普解普行,唯是一,亦华严法门及直进等是也。」根机之阶者,谓最上利根一之...

《佛学大辞典》 / 547字 / 8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六妙门

妙名涅槃,门名能通。修此六法,则能通至涅槃,故名六妙门。前是定,后是慧。定爱慧策,能发真明,出离生死。(梵语涅槃,华言灭度。定爱慧策者,爱谓爱乐于禅,策谓策进真行也。真明者,真性之明也。) 一、数息门,数息者,修行之人,调和气息,不涩不滑,安详徐数,从一...

《三藏法数》 / 552字 / 8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即运载之义。谓二之人,四谛、十二因缘之法,运出界生死,至于涅槃,故名为。(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声闻,闻佛声...

《三藏法数》 / 209字 / 8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如去

如来之别名。过去之诸佛如从生死去於涅槃中之义也。又真如之道而往於佛果之义也。大日经疏一曰:「梵本云但他揭多者,但他是如义,揭多是来义,知解义,说义,去义。如诸佛如实道来成正觉,今佛亦如是来。故名如来。(中略)一切诸佛得如是安乐性直至涅槃中,今佛亦如是去。故...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8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羊车鹿车牛车也。如此次第乃以譬声闻,缘觉,大者。法华经譬喻品所说。见[火宅]条。传灯录曰:「法达问:经说车,大牛车与白牛车,如何区别?祖曰:汝自迷背,不知坐却白牛车,更於门外觅车。」 又法华宗之慈恩常从车。故称為车和尚。宋高僧传四窥基传曰:「奘师始...

《佛学大辞典》 / 307字 / 8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行香

行者,施与之义,香者為对佛信心之使(见[香]条),故施与僧而烧之以使劝请佛也。汉书高帝纪曰:「行田宅」,「苏林曰:行音行酒之行,犹付与也。」此事為法会之严仪,非大会不作,作之者多係上位之人。普达王经曰:「佛言:乃昔摩訶文佛时,王為大姓家子。其父供养尊,父命子传...

《佛学大辞典》 / 578字 / 8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五大虚空藏

虚空藏菩萨之德分為五方者。五大虚空藏菩萨速疾大神验秘密式经曰:「东方福智虚空藏菩萨,坐白宝莲华,戴五佛宝冠,以种种瓔珞严饰於身,右手施无畏,左手持宝莲华,华上有羯磨杵,形色黄。南方能满虚空藏菩萨,坐赤莲华,顶有五佛宝冠。庄严如前,形色赤色,右手持宝剑,左执青莲...

《佛学大辞典》 / 525字 / 8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六身

新译之心地观经所说:一理法身,本有之理也。二智法身,性德之智也。自受用身,修德之四智圆明常住於报土而自受法乐者。四他受用身,对於十地菩萨现十种之身,以自己之报德使他受用者。五胜应身,对於地前菩萨示现之应身也。六劣应身,对於二凡夫示现者,即丈六之化佛是也。已...

《佛学大辞典》 / 136字 / 8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牟尼

Nuni,译曰寂。又作寂默,寂静。有二解:一就事,一就理。就事而解,则悉多太子始入劫毘罗城时,使诸释子寂静无言,故父王附以牟尼之称,又出家后常修禪行,而寂默无言,故从时人受牟尼仙之号。牟尼本為静止身口意业之学道者之尊号,通於内外之称号也。毘奈耶杂事二十日:「是时...

《佛学大辞典》 / 683字 / 8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迦旃延

Kātyāyana,佛十大弟子中,论议第一之摩訶迦旃延子Mahā-Kātyāyani- utra,又云迦旃子,迦旃延子,迦多衍那,迦多衍尼子,迦底耶夜那,迦多演尼子,迦[(畾/(冗-几+互))毛]延,迦[(畾/(冗-几+互))毛]延尼子等。译曰剪剃种,扇绳,好肩等。婆罗门姓十姓之一。以姓為名。慧琳音义二...

《佛学大辞典》 / 638字 / 8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七种第一义境界

七种境界者,即诸佛、菩萨所证所得之境界也。而皆云第一义者,乃约究竟极处而言。然此七种有通、别之异,前六种通于佛及菩萨,后一种乃如来自到境界也。 一、心境界,谓中道之理无二无别,即诸佛、菩萨心之所造至极之处,是名心境界。 二、慧境界,谓至极之理心既能造,即发通...

《三藏法数》 / 491字 / 8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六成就

六成就者,即如是我闻等六事,乃诸经之通序也。佛将入灭,阿难问云:世尊灭后,诸经之首,当安何语?佛答言:当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为某众等。盖言佛所说法,以此六事和合,方能成就,故名六成就。(梵语阿难,华言庆喜。) 一、信成就,信即如是也。言如是者,乃诸经之...

《三藏法数》 / 456字 / 7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四种法身

此為密教所立。一自性法身。诸佛之真身,理智法性,自然具足,常住之法身,世常恒,為从身流出之菩萨说密之法。自体法然,故云自性,具无為之作业,故云法界,此有理智差别,法界诸法,体性寂然,法尔不改,名理法身,即胎藏之四重圆坛是也。一切之法,互相周徧,冥理同体,名...

《佛学大辞典》 / 716字 / 7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火宅喻

法华七喻之一。法华经譬喻品曰:「有大长者,其年衰迈,财富无量,多有田宅及诸僮僕。其家广大,唯有一门。(中略)忽然火起,焚烧舍宅。长者诸子若十二十,或至十,在此宅中。(中略)於火宅内乐着嬉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火来逼身,苦痛切己,心不厌患,无求出意。(中略)...

《佛学大辞典》 / 527字 / 7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五种藏

一、如来藏,藏即含藏也。谓真如法性之体,不离一切众生色心,具足圆满染净诸法,是名如来藏。 二、自性清净藏,谓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从无始已来,智四德,具足无缺,烦恼垢缠,不能染污,是名自性清净藏。(智者,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也。四德者,常德、乐德、我...

《三藏法数》 / 280字 / 7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不了义经

谓隐覆实义,而為方便之说,不明了开显法性实义经典。小及权大之诸经是也。涅槃经六曰:「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中略)不了义经是声闻。」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7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月光童子

又曰月光儿。其父德护為摩揭陀国王舍城之长者,不信佛,听六师之言,作火坑欲害佛,其子月光童子諫止之,亦不听。后见佛到,火坑变而為凉池,心大悔责。归佛,得须陀洹果。佛与月光童子以成佛之记。且说佛灭后当作支那国王,兴隆宝。德护长者经下曰:「又此童子,我涅槃后,於未...

《佛学大辞典》 / 514字 / 7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十山王

十山皆称王者,谓依海而住,高出一切诸余小山,以喻十地菩萨修行,同入如来智海,高出一切二诸行也。(二者,声闻、缘觉也。) 一、雪山王,谓此山中,具诸药草,能疗众病,取不可尽;以喻欢喜地菩萨,圣智法药,用之无竭,以破无明,超前行位,如雪山王也。 二、香山...

《三藏法数》 / 688字 / 7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预流果

四果之第一。旧称须陀洹。译曰逆流,入流。新称窣路多阿半那Srota-ā anna,声闻之人,断界之见惑已,方违逆生死瀑流之位。谓之逆流果。预流之流,圣道之流也。断界之见惑已,方预参於圣者之流,谓之预流果。是為声闻最初之圣果,故称為初果。向此果者在断见惑之见道...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7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不净纸

拭不净之纸也。临济录曰:「十二分教,皆是拭不净故纸。」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7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法华七喻

一、火宅喻,火譬众生五浊等苦,宅譬界。谓界众生,为五浊八苦之所煎逼,而不得安隐。犹大宅被火所烧,而不能安居。故以火宅为喻也。(五浊者,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也。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八苦者,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

《三藏法数》 / 804字 / 7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十八不共法

不共法者,谓诸佛之智内充,无畏之德外显,一切功德智慧,超过物表,不与凡夫二及诸菩萨共有也。(二者,声闻、缘觉也。) 一、身无失,谓佛从无量劫来,常用戒、定、智慧、慈悲以修其身,此诸功德满足,故一切烦恼俱尽,是名身无失。(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三藏法数》 / 820字 / 7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八讲

妙法莲华经八卷,讲八座称為八讲。朝夕二座,分為四日。宝感应录中曰:「释慧明,不知何处人,颖悟佛,讲法华经。入深山,坐於石室讲经,有光明渐近窟前,是天人也。自称吾是猿猴群中之老弊盲者,闻公讲因生於忉利天,思师之恩,故降临於此,愿闻讲说。明云如何讲说?天曰:吾...

《佛学大辞典》 / 231字 / 7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慈明执爨

慈明之婆,近寺居,人无测之,慈明闲必至彼。一日罢粥当参,久不闻槌鼓。杨岐為监寺。曰:今日当参,何不击鼓?云:和尚出未归。直往慈处,见明执爨婆煮粥。岐云:和尚今日当参,大眾久待,以何不归?明云:儞下得一转语,即归。下不得,东西去。杨岐以笠子盖头上行数步,明大喜...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7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一、临门车,临门车,喻小权教也。谓法华经譬喻品中,之人,于火宅门外,索羊鹿牛车,求出火宅,以喻之人,依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等法修行,得出生死,是名临门车。(者,声闻、缘觉、菩萨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十二因缘者,一无...

《三藏法数》 / 225字 / 7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