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集经云:佛告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等言:过去天仙,云何布置诸宿曜辰,摄护国土,养育众生?大梵天王等白佛言:过去天仙,分布安置诸宿曜辰,于四方中各有所主,如云角宿,主于众鸟;亢宿,主于出家求圣道等。尔时佛告梵王等言:我亦使诸曜星辰,摄护国土,养育众生。汝等宣告,...
《三藏法数》 / 442字 / 9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6日谓出生死之道,譬如门也。法华经譬喻品曰:「唯有一门,而復狭小。」文句五上曰:「门者出要路也。」楞严经一曰:「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又入涅槃之门也。安乐集上曰:「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9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梵语头阤,华言抖擞。谓能抖擞烦恼之尘垢也。盖比丘当离愦闹,不乐饰好,心绝贪求,无诸憍慢,清净自活,以求无上正真之道,故有十二种之行焉。(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住阿兰若处,梵语阿兰若,华言寂静处。谓比丘当住于空闲寂静之处,身离愦闹,心离欲尘,永绝攀缘,求...
《三藏法数》 / 1001字 / 9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6日台家有叁释:(一)约理释之。谓方者方正,等者平等,中道之理方正而生佛平等也。因此义故,方等為一切大乘经之通名。释籤六曰:「此以理等名方等典。」四教仪集解上曰:「叁諦共谈,理方等也。若理方等,五时之中唯除鹿苑,餘皆有之。以诸大乘经悉谈叁諦,故云大乘方等经典。」阅...
《佛学大辞典》 / 442字 / 9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因缘亲生名因。就因辨缘故名因缘次第缘后心是前心次第子。次第法为缘故名次第缘。缘缘六识能缘六尘。名之为缘。六尘与彼缘法作缘故名缘缘。增上缘六根等法生识中。强名为增上用。增上法为缘故名增上缘。
《法门名义集》 / 95字 / 9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6日大声念佛也。大集日藏经念佛叁昧品曰:「於寂静处庄严道场,正念结跏。或行或坐,念佛身相无使乱心,更莫他缘念其餘事。或一日夜或七日夜,不作餘业,至心念佛,乃至见佛,小念见小大念见大。」群疑论七曰:「大念者大声称佛也,小念者小声称佛也。」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9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一慢,於劣而谓己胜,於等而谓己等者。是於境虽称而以心高举,故名為慢也。二过慢,於等而谓己胜,於胜而谓己等者。叁慢过慢,於他胜中,而谓己更胜者。四我慢,执有我有我所而使心高举者。五增上慢,未证得圣道而谓己证得者。六卑慢,於他多分胜中而谓己少分劣者。七邪慢,成就恶...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9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Hayagrīva,又作贺野紇哩嚩,译曰马头,明王名。大日经疏五曰:「何耶揭唎婆,译云马头。其身非黄非赤,如日初出之色。以白莲华為瓔珞等,庄严其身。光焰猛盛,赫奕如髮。指甲长利,双牙上出首髮如师子顶毛,作极吼怒之状。此是莲华部忿怒持明王也。犹如转轮王宝马巡歷四洲,於一...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8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一、怪鬼,谓此鬼宿因多贪,于物非理而取,故受此报;还托于物,即金银草木等精怪也。 二、魃鬼,谓此鬼宿因多淫,为色动乱身心,如风鼓物,故受此报;还托于风,而成魃鬼也。(魃即旱魃。) 叁、魅鬼,谓此鬼宿因多诈,唯凭诈伪,惑乱于人,故受此报;托附畜类,以成其质,即...
《三藏法数》 / 438字 / 8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6日过去之七佛也。其七佛出世教化之相。说於长阿含一之大本经及增一阿含四十四之十不善品。其他有七佛父母姓字经,七佛经之别译,七佛名号少异,同一梵语之转讹也。长阿含大本经曰:「过去九十一劫时,时世有佛名毘婆尸如来Vi aśyin。復次,过去叁十一劫有佛名尸弃如来Śikhin。復次...
《佛学大辞典》 / 638字 / 8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释尊将说法华时,怀增上慢之心者有五千人,言我等已证妙果,何要闻法华,各立座而去。法华经方便品曰:「说此语时,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即从座立,礼佛而退。」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8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无常品者,寤欲昏乱,荣命难保,唯道是真。 睡眠解寤,宜欢喜思,听我所说, 撰记佛言。所行非常,谓兴衰法, 夫生辄死,此灭为乐。譬如陶家, 埏埴作器,一切要坏;人命亦然。 如河驶流,往而不返;人命如是, 逝者不还。譬人操杖,行牧食牛; 老死犹然,亦...
《法句经》 / 吴天竺沙门维祇难等译 / 504字 / 8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2日不借功用,自然而生之佛之一切种智也。法华经譬喻品曰:「自然智,无师智。」同义疏六曰:「自然智者,无功用智也。」大日经疏五曰:「自然智者,是如来自觉自证之智。昔所未闻未知之法,现前无所罣碍,故以為名。」同六曰:「若法依师智得,从於眾因缘而生,即是戏论生灭之相,非...
《佛学大辞典》 / 142字 / 8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昙钵偈者,众经之要义;昙之言法,钵者句也。而《法句经》别有数部,有九百偈,或七百偈及五百偈。偈者,结语,犹诗颂也;是佛见事而作,非一时言,各有本末,布在诸经。佛一切智,厥性大仁,愍伤天下,出兴于世,开显道义。所以解人,凡十二部经,总括其要,别为数部。四部阿含,...
《法句经》 / 吴天竺沙门维祇难等译 / 633字 / 8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2日有二种:一為八臂具种种之器仗者。最胜王经大辩才天女品曰:「依高山顶胜住处,葺茅為室在中住,恒结软草以為衣,在处常翘於一足。」又「面貌容仪人乐观,种种妙德以严身。(中略)常以八臂自庄严,各持弓箭刀槊斧,长杵铁轮并羂索,端正乐见如满月。」一為二臂立左膝而弹琵琶者。...
《佛学大辞典》 / 182字 / 8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Pañika’,又曰半支迦,般止柯,散支,散支迦,般闍迦,德叉迦。八大夜叉之第叁,鬼子母之夫也。大日经疏五曰:「半只迦,旧曰散支。」毘奈耶杂事叁十一曰:「昔王舍城内一山边有药叉神,名曰娑多。北方犍陀多罗国復有药叉,名半遮罗。娑多娶妻生女,容貌多严,见者爱乐。其生之时...
《佛学大辞典》 / 426字 / 8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一即一实相也。其性广博,故名为大。如来出世度生之仪式,故名为事。众生具此实相而能成机感佛,故名为因。如来证此实相而能起应度生,故名为缘。一切如来出现于世,皆为开示一切众生本有实相,令其咸得悟入佛之知见。舍此则非如来出世本怀,经云:如来惟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三藏法数》 / 127字 / 8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6日经轨所说有种种。 (第一像):是世间流布之像,而立印轨,与底哩叁昧耶经,与使者法之各初章所说,与大日经具缘品之说相相同。但身色则诸说有异,大疏六為黑色,立印轨為青色,使者法為赤黄色,底哩经未说身色,然其所说之相,与使者法大同,则身色亦可同於彼也。大日经二曰:「...
《佛学大辞典》 / 2278字 / 8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部即部类。谓佛所说经,有大乘小乘不同,故分十二部及九部之别也。小乘诸经,于十二部中,无方广、授记、无问自说之叁部,故云九部。法华经云: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是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无方广部者,方广乃大乘常住之理,以小乘惟...
《三藏法数》 / 919字 / 8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6日爱欲品者,贱淫恩爱,世人为此,盛生灾害。 心放在淫行,欲爱增枝条, 分布生炽盛,超跃贪果猴。 以为爱忍苦,贪欲着世间, 忧患日夜长,莚如蔓草生。 人为恩爱惑,不能舍情欲, 如是忧爱多,潺潺盈于池。 夫所以忧悲,世间苦非一, 但为缘爱有,离爱则无...
《法句经》 / 吴天竺沙门维祇难等译 / 1428字 / 8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2日王名,释尊因位為尸毘迦王时,以身施鸽。是檀波罗蜜之满相也。智度论叁十五曰:「尔时毘首羯磨天,白释提桓因言:尸毘王其行奇特,世所希有,诸智人言:是人不久当得作佛,释提桓因言:是事难辩,何以知之?如鱼子,菴罗树华,发心菩萨,是叁事,因时虽多,成果甚少,今当试之。帝...
《佛学大辞典》 / 257字 / 8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Āṭavika,鬼神名。又作遏吒薄。阿吒薄俱。慧琳音义十二曰:「阿吒薄迦,旷野鬼神大将名也。或名遏吒薄,皆声转也。俗名元帅大将非也,十六药叉将之一将也。」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8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自此已后是出间圣人之位。初欢喜地。始出凡境初登圣境。庆心内融悦情外发。故地持论云。初证圣处多生欢喜。故名欢喜地。用闻思修慧为加行智。断凡夫我性无明。证遍满功德檀波罗蜜增上。二离垢地。妙修中道芸除法垢故。名离垢地。以加行智断于诸众生起邪行无明尽。证最胜功德戒波罗...
《法门名义集》 / 831字 / 8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6日泥洹品者,叙道大归,恬惔寂灭,度生死畏。 忍为最自守,泥洹佛称上, 舍家不犯戒,息心无所害。 无病最利、知足最富、厚为最友、 泥洹最快;饥为大病、行为最苦, 已谛知此,泥洹最乐;少往善道, 趣恶道多,如谛知此,泥洹最安。 从因生善、从因堕恶,由因...
《法句经》 / 吴天竺沙门维祇难等译 / 996字 / 8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2日佛所说大小乘之经典,具七善。故曰正法。成实论叁善品曰:「佛自讚言:我所说法,初中后善,义善,语善,独法,具足,清净调柔,随顺梵行。」就论解之,一、时善,一部初中后叁时之所说,皆甚深也。二、义善,佛法之义,深有利益,得今世后世及出世之道利也。叁、语善,随方俗之语...
《佛学大辞典》 / 470字 / 8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佛成道后叁七日间,观树经行,思惟如何说妙法化度眾生也。法华经方便品曰:「我始坐道场,观树亦经行,於叁七日中,思惟如是事,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眾生诸根钝,着乐痴所盲,如斯之等类,云何而可度?」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8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Madyāmaka-śāstra,具名中观论。四卷,龙树菩萨造,青目菩萨释,姚秦鳩摩罗什译。為古来叁论之一,极為尊重。其说相主张最彻底之中道。破空破假,进而并破执中之见,说所谓八不中道即无所得之中道,而為般若思想者也。书中,别為破因缘品,破去来品,破六情品,破五阴品等二十七...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8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菩萨摩诃萨八万人,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俱,大转轮王、小转轮王,金轮、银轮、诸转轮王,国王、王子、国臣、国民、国士、国女、国大长者,...
《无量义经》 / 1952字 / 8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22日西藏王名。金城公主之子,生於唐开元十六年,十叁岁即西藏国王位。当时国势大扬,西伏揭职浩罕,东戡定云南四川之大部,威震四邻。王始不好佛教,受其母金城公主之感化,遣使僧於印度,学修佛教。先后招致善海大师,莲华上生师。莲华上生师携来中观宗之典籍,并陀罗尼及密乘修法等...
《佛学大辞典》 / 250字 / 8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长方形之布帛,男女多掛於肩,用以拭手,或盛物。法华经譬喻品曰:「当以衣裓,若以几案,从舍出之。」阿弥陀经曰:「各以衣裓盛眾名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义疏五曰:「衣裓者,衣衿也。」玄赞五曰:「裓者,孤得反,衣襟也。(中略)天仙之衣,应是彼类。」案悬於肩,则宜谓之...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8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此经,宋藏题为起世因本经,阇那崛多译,却之为后经,编入取函,丹藏题为起世经,进之为前经。今检《开元录》,丹藏为正,故今题中除因本二字,进之为澄函焉。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在舍婆提城迦利罗石室。时,诸比丘食后皆集常说法堂。一时坐已,各各生念,便共议言:“...
《起世经》 /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 5881字 / 8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6日佛於涅槃经说乳等五味时,以醍醐味比涅槃经。天台大师因之定如来所说一代圣教之次第,一以比五时教之次第而生,一以比机之次第淳熟。是曰约教相生约机浓淡。一、乳味,初自牛出者。譬佛於牛,佛初说华严经,如牛之乳。此时二乘之机未熟,至為淡泊,復如生乳。二、酪味,取自生乳者...
《佛学大辞典》 / 504字 / 8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明哲品者,举智行者,修福进道,法为明镜。 深观善恶,心知畏忌,畏而不犯, 终吉无忧。故世有福,念思绍行, 善致其愿,福禄转胜。信善作福, 积行不厌,信知阴德,久而必彰。 常避无义,不亲愚人,思从贤友, 押附上士。喜法卧安,心悦意清, 圣人演法,慧...
《法句经》 / 吴天竺沙门维祇难等译 / 416字 / 8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2日梵语沙弥,华言息慈。初受十戒,名为沙弥;后受具足戒,名为比丘也。(具足戒者,即二百五十戒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不杀戒,谓常念有情,皆惜身命,应当怜愍,慎勿伤害,是名不杀戒。 二、不盗戒,谓物各有主,虽一针一草,亦不当攘窃,是名不盗戒。 叁、不淫戒,...
《三藏法数》 / 350字 / 8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6日谓之通戒或略戒。诸佛出世之初,因弟子清净,不须别制戒禁,但以一偈通為禁戒,故曰通戒或略戒。即七佛各有一通戒也。增一阿含经四十四十不善品,谓第一毘婆尸佛偈(百岁中但说一偈):忍辱為第一,佛说无為最。不以剃鬚髮,害他為沙门。第二式詰佛偈(八十年中但说一偈):若眼见...
《佛学大辞典》 / 483字 / 8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安宁品者,差次安危,去恶即善,快而不堕。 我生已安,不愠于怨,众人有怨, 我行无怨;我生已安,不病于病, 众人有病,我行无病;我生已安, 不戚于忧,众人有忧,我行无忧。 我生已安,清净无为,以乐为食, 如光音天。我生已安,澹泊无事, 弥薪国火,安...
《法句经》 / 吴天竺沙门维祇难等译 / 329字 / 7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2日梵语曰迦絺那。译言功德衣。修了安居之人所受之袈裟,受之之人,有五德,故曰功德衣。见[迦絺那]条。四分律四十叁曰:「安居竟,有四事应作。何等為四?应自恣,应解界,应结界,应受功德衣。」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7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普贤金刚為降服恶魔而现之形。金刚顶瑜伽降叁世成就极深密门曰:「普贤金刚手,為降伏一切,现吽迦罗身,摧叁世有毒。」梵Hūṁkāra。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7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此经文殊菩萨与阿难结集已,龙神收入龙宫。后龙树菩萨入龙宫见之,有上中下叁本。下本有十万偈,叁十八品,中本有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上本有十叁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偈,一四天下微尘数本。龙树受持下本之十万偈,流传於阎浮提。支那所译之叁本,即皆為其下本十万偈之抄...
《佛学大辞典》 / 173字 / 7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象喻品者,教人正身,为善得善,福报快焉。 我如象斗,不恐中箭,常以诚信, 度无戒人。譬象调正,可中王乘, 调为尊人,乃受诚信。虽为常调, 如彼新驰,亦最善象,不如自调。 彼不能适,人所不至,唯自调者, 能到调方。 如象名财守,猛害难禁制, 系绊...
《法句经》 / 吴天竺沙门维祇难等译 / 476字 / 7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2日西域记八曰:「渡尼连禪河至伽耶城,甚险固,少居人,唯婆罗门有千餘家,大仙人祚胤也。」出城东南行,叁里,大道坦坦,直至菩提道场。法华经涌出品曰:「如来為太子时,出於释宫,去伽耶城不远,坐於道场,得成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成菩提之地,通常称為佛陀伽那Buddhagayā之地...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7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又曰:大辩天、大辩功德天、辩才天、大辩才功德天、辩天,作辨财者非也。又名美音天、妙音天、妙天音乐等。或為男天,或為女天,但以為女天者多。大日经疏五曰:「次北置萨囉萨伐底Sarasvati,译云妙音乐天,或曰辩才天,次北并置其妃。」是各有妃,故為男天。同十七曰:「妙音是...
《佛学大辞典》 / 450字 / 7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僧以和合為义。和合有二义:一理和,同证灭理也,是在见道以上之圣者。二事和,此有六种,即六种敬具也。属於见道以前之凡僧。一、身和敬,同礼拜等之身业也。二、口和敬,同讚咏等之口业也。叁、意和敬,同信心等之意业也。四、戒和敬,同戒法也。五、见和敬,同空等之见解也。六...
《佛学大辞典》 / 422字 / 7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法华经四一之一。一切之诸行尽归成佛之一行也。法华经方便品曰:「正直捨方便,但说无上道。」同品曰:「诸有所作,常為一事。」各家以之為明行一之文。见[四一]条。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7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五种结界相者,乃是如来制比丘结界之法也。谓比丘若作法事,若行布萨,若建塔寺,或于空地,或在山林,或于水边,随其形量广狭大小,必须结界,以立界相。故说此五种之名相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布萨,华言净住。谓比丘当每月二番聚众,宣说戒法,以净身口意叁业,故云...
《三藏法数》 / 432字 / 7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6日双要品者,两两相明,善恶有对,举义不单。 心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恶, 即言即行,罪苦自追,车轹于辙; 心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善, 即言即行,福乐自追,如影随形。 随乱意行,拘愚入冥,自大无法, 何解善言?随正意行,开解清明, 不为妒嫉,敏...
《法句经》 / 吴天竺沙门维祇难等译 / 1135字 / 7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2日四大名山之一。清一统志一百十四曰:「五臺山在五臺县东北一百八十里西北距繁峙县一百叁十里。水经注,山五峦巍然,故谓之五臺。其中南臺去中臺八十里,臺高叁十里,顶周二里。金莲日菊佛钵华灿发如锦,亦名锦绣峰,世传文殊菩萨示现之处。」华严经疏曰:「清凉山者,即代州雁门五...
《佛学大辞典》 / 681字 / 7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尔时,输头檀王还宫未久,有一童子名优波离,从其前众来至佛所。时,优波离童子之母,牵捉其子优波离手,将以奉佛,唱如是言:“此优波离,曾为世尊,剃除须发。”时优波离,即为世尊而剃发须。时,优波离童子之母白佛言:“世尊:优波离童子,剃佛须发,善能已不?”佛告优波离童子母...
《佛本行集经》 /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 2065字 / 7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9日Trāyastrṁśa,作怛唎耶怛唎奢天,多罗夜登陵舍天。译言叁十叁天。欲界六天中之第二,在须弥山之顶,阎浮提之上,八万由旬之处。此天之有情身长一由旬,衣重六銖、寿一千岁(以世间百年為一日一夜),城廓八万由旬,名喜见城,帝释居之。巔之四方有峰,各广五百由旬。每峰有八天。...
《佛学大辞典》 / 374字 / 7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一者出无佛世。独悟非常思惟得道。名为缘觉辟支。二者值佛为说十二因缘之法。观因缘之理而得悟道。名为声闻辟支。于叁乘中。此为中乘。亦得有余无余二种涅槃。辟支佛者此云缘觉。辟支者此言缘。佛者此言觉。
《法门名义集》 / 84字 / 7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6日生死品者,说诸人魂,灵亡神在,随行转生。 命如果待熟,常恐会零落。 已生皆有苦,孰能致不死? 从初乐恩爱,可淫入泡影, 受形命如电,昼夜流难止。 是身为死物,精神无形法, 假令死复生,罪福不败亡。 终始非一世,从痴爱久长, 自此受苦乐,身死神不...
《法句经》 / 吴天竺沙门维祇难等译 / 525字 / 7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2日一、内空,内即内身,谓叁十六种不净充满,九孔常流,净相不可得故,是名内空。(叁十六种者,毛、发、爪、齿、眵、泪、涎、唾、屎、尿、垢、汗、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也。九孔者,两眼、两...
《三藏法数》 / 1008字 / 7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6日菩萨於十种法常自观察,谓之十念处。一身念处,观身不净也。二受念处,对於六根六尘有所领纳,谓之受,受念处者,為观受悉是苦也。叁心念处,观心為一切善恶之本,能爱护之,能调伏之也。四法念处,法為意根所起之法,於贪瞋等之恶法断除之,於慈悲等之善法爱乐之也。五境界念处,...
《佛学大辞典》 / 286字 / 7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一、佛乘,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乘即运载之义。谓如来以一乘实相之法,运诸众生同到涅槃彼岸,是为佛乘。(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缘觉乘,谓缘觉之人,由观十二因缘生灭,除于我执等惑,觉悟真空之理,以此因缘之法,运出叁界,是为缘觉乘。(十二因缘者,一无明、...
《三藏法数》 / 371字 / 7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6日又于一时,长老阿难,被诸梵行大德人辈劝请,令彼奉侍世尊。从尔已来,尽心尽力,意行调适,如来所说,悉皆受持。从如来口所闻之事,或世间事、或出世事,悉能受持,永不忘失,若有人来咨问所疑,亦悉能令彼心欢喜。以是因缘,世尊集众,告诸比丘,作如是言:“汝诸比丘!于我声闻...
《佛本行集经》 /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 3357字 / 7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9日诫慎品者,授与善道,禁制邪非,后无所悔也。 人而常清,奉律至终,净修善行, 如是戒成。慧人护戒,福致三宝, 名闻得利,后上天乐。常见法处, 护戒为明,得成真见,辈中吉祥。 持戒者安,令身无恼,夜卧恬淡, 寤则常欢。修戒、布施,作福为福, 从是适彼...
《法句经》 / 吴天竺沙门维祇难等译 / 369字 / 7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2日述佛品者,道佛神德,无不利度,明为世则。 己胜不受恶,一切胜世间, 睿智廓无强,开曚令入道。 决网无挂碍,爱尽无所积, 佛意深无极,未践迹令践。 勇健立一心,出家日夜灭, 根断无欲意,学正念清明。 见谛净无秽,已度五道渊, 佛出照世间,为除众忧...
《法句经》 / 吴天竺沙门维祇难等译 / 551字 / 7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2日天名。旧作兜率、兜率陀、兜率哆、兜术等、新作都史多、覩史多、斗瑟哆、珊覩史多等。译曰上足、妙足、知足、喜足等。欲界之天处,在夜摩天与乐变化天之中间,下当第四重,分天处内处之二,其内院為弥勒菩萨之净土,外院则天眾之欲乐处也。四阿含暮抄下曰:「兜率陀,此云上足天。...
《佛学大辞典》 / 366字 / 7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假令是法是菩萨法者,佛法复云何?” 佛报言:“以是法具足者便逮萨云若慧尽诸习绪,菩萨摩诃萨便尽逮觉是菩萨法,佛法者以一相慧应一切慧而得正觉,是者佛法与菩萨法而有差特。须菩提!譬如向道、已得道者,是二辈者皆是贤圣,菩萨住于两际中间,佛以过去...
《放光般若经》 / 1222字 / 7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8月03日Bhadra āla,梵名曰颰陀,跋陀和,跋陀婆罗,跋陀罗波梨。或曰贤护长者,贤护菩萨,贤护大士。在家之菩萨也。玄应音义五曰:「案移识经云:颰陀罗波梨,此译云贤护,亦云贤守。邻圣曰贤,固道称守。幻士经云:颰陀,此言仁贤。是王舍城在家菩萨也。」大宝积经百九卷贤护长者会第...
《佛学大辞典》 / 370字 / 7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吉祥品者,修己之术,去恶就善,终厚景福。 佛尊过诸天,如来常现义, 有梵志道士,来问何吉祥? 于是佛愍伤,为说真有要, 已信乐正法,是为最吉祥; 若不从天人,希望求侥幸, 亦不祷祠神,是为最吉祥; 友贤择善居,常先为福德, 敕身从真正,是为最吉...
《法句经》 / 吴天竺沙门维祇难等译 / 553字 / 7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2日叁论宗所依之论藏也。一、中论,申明大乘中实之理。故名中论。龙树所造五百偈(实四百四十六偈),有二十七品。前二十五品破大乘之迷执,而申大乘之实理。后二品破小乘之迷执。而申小乘之实义。婆罗门青目作释。秦罗什删补之(删补者惟释耳),译為四卷。二、十二门论,偈颂论释皆...
《佛学大辞典》 / 336字 / 7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为菩萨摩诃萨之等所应学者?” 佛告须菩提:“内空、外空是菩萨摩诃萨之等。五阴自空,乃至于道道亦自空。须菩提!是空为是菩萨摩诃萨之等。于是等空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须菩提言:“世尊!菩萨学消五阴为学萨云然?五阴不染为学萨云然?学灭五阴...
《放光般若经》 / 西晋于阗国三藏无罗叉奉诏译 / 1808字 / 7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8月03日忿怒品者,见瞋恚害,宽弘慈柔,天祐人爱。 忿怒不见法,忿怒不知道, 能除忿怒者,福喜常随身; 贪淫不见法,愚痴意亦然, 除淫去痴者,其福第一尊。 恚能自制,如止奔车,是为善御, 弃冥入明。忍辱胜恚,善胜不善, 胜者能施,至诚胜欺。不欺、不怒、...
《法句经》 / 吴天竺沙门维祇难等译 / 612字 / 7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2日Yamāntaka,又曰焰曼威怒王,阎摩德迦尊,降阎魔尊,大威德明王,六足尊。五大明王西方之尊,无量寿佛之教令轮身。胎曼陀罗大钞叁曰:「大威德密号也,大威德金刚也,正名焰曼德迦也,汉号不明。」见[降焰魔尊]条。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7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梵名何耶揭梨婆Hayagriva,胎藏界观音院之一尊,六观音之一。以配止观所说六观音之师子无畏观音,為畜生道之教主,是无量寿之忿怒身,以观音為自性身,以马置於头,故曰马头观音,亦曰马头大士。為大忿怒威猛摧伏之形,故称為马头明王。乃五部明王中莲华部之明王也。戴马者,如转...
《佛学大辞典》 / 474字 / 7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心意品者,说意精神虽空无形,造作无竭。 意使作㺃,难护、难禁,慧正其本, 其明乃大。轻躁难持,唯欲是从, 制意为善,自调则宁。意微难见, 随欲而行,慧常自护,能守即安。 独行远逝,覆藏无形,损意近道, 魔系乃解。心无住息,亦不知法, 迷于世事,无...
《法句经》 / 吴天竺沙门维祇难等译 / 277字 / 7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2日Hāṭaka,又作訶宅迦,药名。慧苑音义下曰:「訶宅迦,此云金色水,甚於九转还丹之力者也。」圆觉大钞五上曰:「有药汁,名訶宅迦。」探玄记二十曰:「阿罗娑药者,具云呵吒迦阿罗娑,此云金光汁药。呵吒迦,云金光明。阿罗娑Rasa,云汁药。出於山中井内,诸龙守护,若有得饮,皆成...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7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又作帝隶路迦也吠闍也。帝隶者叁,路迦也者世,吠闍也者降。降叁世明王也。大日经疏十曰:「帝(入声)隶(二合)路迦(二合此是叁世也)吠闍也(此是降胜之义也)。」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7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奉持品者,解说道义,法贵德行,不用贪侈。 好经道者,不竞于利,有利、无利, 无欲不惑,常愍好学,正心以行, 拥怀宝慧,是谓为道。所谓智者, 不必辩言;无恐、无惧,守善为智。 奉持法者,不以多言;虽素少闻, 身依法行,守道不忘,可谓奉法。 所谓老者...
《法句经》 / 吴天竺沙门维祇难等译 / 396字 / 7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2日Āmalaka,果名。新称阿末罗,阿摩洛迦,菴摩洛迦等。旧称菴摩罗,阿磨勒,菴摩勒。玄应音义二十一曰:「阿末罗,旧言菴摩罗,亦作阿摩勒。其叶似小枣,花亦白小,果如胡桃,其味酸而甜,可入药分。经中言如观掌中者也。」西域记八曰:「阿摩洛迦,印度药果之名也。」慧琳音义二十...
《佛学大辞典》 / 292字 / 7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