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 条搜索结果

持地

菩萨名。佛為母说法,上忉利天时,此菩萨為作叁道之宝阶。观佛叁昧海经六曰:「父王白佛:佛母摩耶生忉利天,佛今光相神通具足,云何当往為母说法?佛告大王:如来当如转轮圣王足行之法,从阎浮上忉利天,问讯檀越為说妙法。尔时会中有菩萨摩訶萨,名曰持地,即从座起入首楞严叁...

《佛学大辞典》 / 344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二十八祖

台家依付法藏传,从摩訶迦叶至师子尊者,於西天立二十叁祖,若加第叁祖商那和须同时之末田地,则有二十四祖。要皆金口相承至师子尊者而穷尽也(止观一)。然禪家於西天立二十八祖,此说出於慧炬之宝林传,成於明教之传法正宗记。明教以达磨多罗禪经之达磨多罗為菩达磨之别名,而...

《佛学大辞典》 / 349字 / 5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阎浮檀金

Jambunadasuvarṇa,又作炎浮檀金,阎浮那金,阎浮那陀金,剡浮那他金。金名。其色赤黄,带紫焰气。阎浮為树名。檀或那,译曰河。阎浮树下有河,曰阎浮檀。此河中出金曰阎浮檀金。即阎浮河金也。智度论叁十五曰:「此洲上有树林,林中有河,底有金沙,名為阎浮檀金。」玄应音义...

《佛学大辞典》 / 196字 / 5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叁钵罗佉哆

Saṁ rāgata,译作善至,正至,时至。旧称僧。译作等施。於大眾食前使维那唱此语,然后使大眾食。南山旧律以之為施主对於眾僧表白平等施意之语。义净新律,以此為消食毒之秘密语。行事钞下叁之叁曰:「梵摩难经夫欲施者,皆应平心,不同大小,佛令阿难临饭说僧,僧者眾僧饭...

《佛学大辞典》 / 481字 / 5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墨竭

又作默竭。国名。与摩竭Magadha同。见[摩竭陀]条。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般若二种相

一、世间般若,谓诸菩萨,唯依读诵书写,为他演说叁乘道教,劝正修行,灭除烦恼惑业,不行寂静真实般若,常行有见有相般若。如是般若,有取有着,是名世间般若。(有见有相般若,即世间之智。如劬宾大臣分阎浮七分而能息诤,智满祖师云:正取世间之智,为般若也。) 二、出世...

《三藏法数》 / 196字 / 5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缚曰罗

Vajra,又作嚩馹囉,曰罗,嚩曰囉,折罗,闍罗,波闍罗,伐闍罗,髮闍罗,伐折罗,折多(斫迦罗)。译曰金刚,金刚杵。陀罗尼集经二曰:「折囉唐云金刚杵。」大日经疏一曰:「伐折罗即金刚杵。」孔雀王咒经上曰:「髮闍罗夜夜。」贤愚经二曰:「波闍罗女,晋云金刚。」...

《佛学大辞典》 / 307字 / 5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沙罗邻

娑罗為娑罗娑之略。邻為迦邻之略。二鸟名。二鸟皆如鸳鸯,双游不离,故以譬菩萨之一行,一切行共行也。涅槃经长寿品四迦叶菩萨之问偈曰:「云何共圣行?如娑罗娑鸟迦邻。」佛於鸟喻品举迦邻鸟与鸳鸯答之。是娑罗娑,即类似鸳鸯之鸟,故译者特举翻名。古师或解娑罗為娑罗双...

《佛学大辞典》 / 131字 / 5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修多阑波

小乘十八部之一。译曰经量部。见四分开宗记一。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5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道

五道者,天、人、地狱、饿鬼、畜生也。若言六道,则加阿修罗。此不言者,以阿修罗一道,摄于天、人、畜生、饿鬼诸趣之中故也。(梵语阿修罗,华言无端正。) 一、天道,天者,最高最上,极大极尊,受用出于自然,快乐莫非如意,由昔广修净行故感此报,是名天道。 二、人道,人...

《三藏法数》 / 410字 / 5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月喻菩萨十种善法

菩萨尘缘净尽,体性圆明,慧光普照,有情归仰,咸令发菩心,成就种智;如月天子,离诸翳染,圆明朗彻,光照一切,功德无边,故取以为喻焉。(菩萨,梵语具云菩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华言道。) 一、皆生欢喜,菩萨初出世时,令诸有情,悉得远离烦恼,而生喜乐;如月...

《三藏法数》 / 705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七佛

七佛者,谓过去庄严劫中叁佛,现在贤劫中四佛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庄严劫者,谓此劫中,多所庄严也。贤劫者,谓此劫中,多贤人也。) 一、毗婆尸佛,梵语毗婆尸,华言有四。以其如月圆智满,则云遍见。魄尽惑亡,则云净观。既圆且净,则云胜观、胜见,是为七...

《三藏法数》 / 487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妙高十义喻十住菩萨行

妙高,即须弥山也。以其四宝所成,出七金山之上,故名妙高。如来说华严经时,以自在神力,升此山顶,加被法慧菩萨,说十住菩萨之法行有此十喻焉。(梵语须弥,华言妙高。四宝者,金银琉璃水精也。七金山者,一双持、二持轴、叁担木、四善见、五马耳、六障碍、七持地,皆言金者,...

《三藏法数》 / 902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Pa,又作波、簸。悉曇五十字门之一。体文喉声之第一。金刚顶经曰:「字门,一切法第一义諦不可得故。」文殊问经曰:「称字时是胜义声。」智度论曰:「若闻波字,即时知一切法入第一义諦中。波罗末陀(Paramārtha),秦言第一义諦。」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4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南阎浮

Jambudvī a,阎浮六洲之名,在须弥山南方咸海中,故云南。是吾人之住处也。见[阎浮]条。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4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缚芻

Vakṣu Vaṅkṣu,又作婆输,婆叉,婆槎,薄叉,博叉。阎浮四大河之一也。出自阿耨达池之西面,入於西北海云。西域记一曰:「池西面琉璃马口流出缚芻河(旧曰博叉河讹也),绕池一匝入西北海。」玄应音义二十四曰:「缚芻河,旧言博叉河,或作薄叉,又亦云婆叉河,又言噱叉河,皆...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4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悉达太子二相

梵语悉达,华言顿吉,即佛幼时之名也。二相者,谓佛初生时,净饭王令相师占之。相师云:太子相好,具有轮王及成佛之相也。 一、轮王相,轮王相者,谓转轮圣王,亦具叁十二相也。相师言:太子具足是相,若其在家,当作转轮圣王,王四天下也。(叁十二相者,足安平相、千辐轮相、...

《三藏法数》 / 343字 / 4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梵网经莲华藏世界

有千叶之一大莲华中臺有卢舍那佛,千叶各為一世界,卢遮那佛化為千释迦,居於千世界。復就一叶世界有百亿之须弥山,百亿之四天下(即叁千大千世界),百亿之南阎浮。千释迦各化為百亿之释迦,坐於百亿之菩树下。见梵网经上。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六度

一、檀那,梵语檀那,华言布施。施有二种:一者财施,谓以饮食、衣服、田宅、珍宝及一切资身之具,悉能施之。二者法施,谓从诸佛及善知识,闻说世间、出世间善法,以清净心转为他说也。 二、尸罗,梵语尸罗,华言性善。谓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此据义而译也。正翻止得,谓止恶得...

《三藏法数》 / 378字 / 4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说遍十处

谓毗卢遮那如来,现法界无尽身云,遍周微尘刹海,常说华严大经,令诸众生咸归性海也。(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 一、说遍阎浮,梵语阎浮,华言胜金洲。谓如来于阎浮,七处九会,为诸大众,演说此法,而遍满十方法界阎浮,亦同一时而说。故云说遍阎浮。(七处...

《三藏法数》 / 1138字 / 4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阿那律天眼

佛十大弟子中各有第一。此人為天眼第一。增一阿含经叁曰:「天眼第一,见十方域,所谓阿那律比丘是。」天眼是六神通中之天眼通也。楞严经二曰:「阿那律,见阎浮,如视掌中菴摩罗果。」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舍卫

Śrāvastī,本城名,后以為国号。其国本名為憍萨罗国,為别於南方之憍萨罗国,故以城名為国号。新作室罗伐,室罗伐悉底。译曰闻者,闻物,丰德,好道等。以此城多出名声之人,多生胜物故也。又有别名曰舍婆城,尸罗,捨罗婆悉帝夜城。佛在世时。波斯匿王居於此。城内有祇园精...

《佛学大辞典》 / 602字 / 4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东弗於逮

Pūrva-videha,旧曰弗婆,又曰弗於逮,新曰毘訶。四大洲中东大洲之名。西域记一曰:「海中可居者大略有四洲焉,东毘訶洲,旧曰弗婆,又曰於逮,讹也。」见[毘訶]条。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4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具名拓斗舍,梵音Caturdeśa,译曰四方。谓四方之僧為招僧,四方僧之施物為招僧物,四方僧之住处為招僧坊。魏太武造伽蓝,以招名之,招二字,遂為寺院之异名。增一阿含经十四曰:「毘沙鬼白世尊曰:我今以此山谷施招僧,唯愿世尊為之受之。」悲华经八曰:「比丘比丘...

《佛学大辞典》 / 329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阿恃多伐底

Ajiravati,旧称阿利罗,阿夷罗拔。新称阿恃多伐底。阿夷罗婆底。阿尔多嚩底。阿脂罗婆。译曰无胜。别名[口尸]罗拏伐底。译曰有金。世尊於此河边入灭。西域记六曰:「阿恃多伐底河,唐言无胜,此世共称耳,旧曰阿利罗河,讹也。典言谓之[口尸]剌拏伐底河,译曰有金河...

《佛学大辞典》 / 529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叁会

叁度之法会也。罗什译之弥勒大成佛经曰:「说此偈已,出家学道,坐於金刚庄严道场龙华菩树下。(中略)於此日初夜降四种魔,成阿耨多罗叁藐叁菩。(中略)尔时释桓因、护世天王、无数天子,於华林园头面礼足,合掌劝请转於法轮,时弥勒默然受请。(中略)说是语时九十六亿人...

《佛学大辞典》 / 300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周行七步

周者,周匝四方,上下四维也。经云:如来于阎浮林微尼园,示现从母摩耶而生,生已,即周行七步,唱如是言:我于天、人、阿修罗中,最尊最上。父母人天,见已惊喜,生希有心,而诸人等,谓是婴儿。而我此身,无量劫来,久离是法。如来身者,即是法身,非是肉血筋脉骨髓之所成立...

《三藏法数》 / 468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执金刚神

又云执金刚夜叉、金刚手、金刚力士。手执金刚杖而护帝释天宫门之夜叉神也。遇佛出世,即降於阎浮,卫护世尊,防守道场。俱舍论十一曰:「颂曰:妙高顶八万叁十叁天居。四角有四峰。金刚手所住。论曰:山顶四角。各有一峰。其高广量各有五百。有药叉神名金刚手。於中止住。守护诸...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大道心

梵语菩萨摩訶萨,译言大道心。求大道之心也。法华文句二曰:「若具存应言菩萨埵摩訶萨埵,什师嫌烦,略埵二字。菩此言道,萨埵此言心,摩訶此言大,此诸人等皆求广博大道。又成熟眾生故,道心大道心之气类也。」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弓*赞]謨

Jambu,此大地之总称。见[阎浮]条。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伊罗

河名。异称。译曰贤河。见慧琳音义二十六,Erāvati。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4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叁曼陀犍陀

又名叁万陀犍Samantagandha,译作普熏。道神足经四曰:「彼世界有树,叁曼陀犍陀,晋云其香普熏。」称讚诸佛功德经中曰:「叁万陀犍如来,晋言围绕香熏。」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大部洲

(亦名四洲形量,出长阿含经) 一、东弗于逮,梵语弗于逮,亦云弗婆,华言胜身。以其身胜南洲故也。又翻为初,谓日初从此出也。在须弥山东。其土东狭西广,形如半月,纵广九千由旬;人面亦如半月之形,人身长八肘,人寿二百五十岁。(梵语须弥,华言妙高。梵语由旬,亦云踰缮那...

《三藏法数》 / 361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立地

言简略之佛事也。语不多,立地而成之谓也。虎关之十禪支录序曰:「予考订古今禪册,备十门:一曰开堂;二曰上堂;叁曰小参,附陞座;四曰拾,五曰普说,六曰法语,七曰对机,八曰立地,九曰偈赞,十曰秉拂。」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恶生王生入地狱

毘奈耶杂事九曰:「佛记恶生王於七日后為猛火焚烧,堕在无间大地狱中。恶生闻之,大惧怖。苦母曰:如乞索婆罗门,入舍乞求,不得物时,欲使其家生种种不吉祥事。何况沙门乔答摩所有亲族,被王诛尽,寧无深重怨恨之言耶。随其恶心為咒诅耳。王若惧,则於后园中池水内造一柱楼,王应...

《佛学大辞典》 / 454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八聚

此日本凝然师便宜所立之类聚也。一波罗夷,如上。二僧残,如上。叁二不定,自篇门之突吉罪别开。四捨堕,梵云尼萨耆波逸Naiḥsargika āyattika,尼萨耆者,翻云尽捨,今略云捨。尽捨与所犯之财物於僧中也,波逸翻云堕,是结堕狱之罪故也,此有叁十戒。五波逸,译曰堕,此罪...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一笔勾

谓破除一切也。莲池大师作七笔勾歌诀劝世,有五色金章一笔勾,鱼水夫妻一笔勾等七首。谓一切尘缘,皆可消除净尽也。今亦谓前事不,曰一笔勾销。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六度满相

修六度各有满时。尸毘王代鸽者,布施之满也。普明王捨国者,戒之满也。羼仙人割肉无恨者,忍之满也。大施太子抒海并讚佛者,精进之满也。尚闍梨鹊巢顶上者,禪定之满也。劬嬪大臣分地息諍者,智之满也。见俱舍论十八,辅行叁之二,观音玄记下,四教仪。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筹室

昔优婆毱多度人无数,算其人之筹量,盈纵横六丈之室云。付法藏传曰:「优波毱多化度无量眾生,皆悉获得阿罗汉果。其得道者一人一筹,筹长四寸,满一石室。室高六丈,纵横亦尔,於是名满阎浮。世号為无相好佛,(中略)尊者於无餘涅槃而取灭度,以室中筹而用耶旬。」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处立塔

一、生处立塔,谓诸佛降生之处,即应起塔。如今释迦牟尼佛,在毗蓝园内无忧树下降生,即于其处立塔也。(梵语释迦牟尼,华言能仁寂默。梵语毗蓝,华言解脱处。梵语塔婆,华言高显。) 二、得道处立塔,谓如来得道,在摩竭国菩树下,即于其处立塔也。(梵语摩竭,华言善胜...

《三藏法数》 / 225字 / 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劬嬪陀

Ka hina,释迦菩萨因位时,有為劬嬪陀大臣等分阎浮地為七分,使之无諍事。是菩萨成满般若波罗蜜多之相也。智度论四曰:「问曰:般若波罗蜜,云何满?答曰:菩萨大心思惟分别,如劬嬪陀婆罗门大臣,分阎浮大地作七分,若干大城小城聚落村民尽作七分,般若波罗蜜如是。」观音...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忍辱

梵语羼Kṣānti,译曰忍辱,忍受诸侮辱恼害而无恚恨也,六波罗蜜之一。法界次第下之上曰:「羼,秦言忍辱。内心能安忍外所辱境,故名忍辱。」维摩经佛国品曰:「忍辱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叁十二相庄严,眾生来生其国。」註「肇曰:忍辱和顏,故繫以容相,而岂直形报而已。」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佛陀

梵名Ādi-buddha。西藏语云:Cho-gidang- oisang-ye,译言本初觉者或第一觉者。喇嘛教之本初本佛也。西藏佛教之古派以此佛為生自毘卢遮那之普贤Samantabhadra,谓之Kuntu-bzaṅ- o(至善法身),即梵语之Dharmakāya-samantabhadra(法身普贤),盛崇拜之,新派谓為折囉陀...

《佛学大辞典》 / 544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华严七处说

华严者,因行如华,庄严果德也。七处者,佛说华严经之处也。所谓人间叁处,即菩场、普光明殿、逝多林;天上四处,即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他化天也。 第一处,菩场,梵语菩,华言道。谓佛在摩竭国,阿兰若菩场中,始成正觉,于此处,说如来依正果报法门,共六品经...

《三藏法数》 / 731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宾头卢住世因缘

法苑珠林四十二曰:「昔有树伽长者,造旃檀鉢着络囊中,悬高象牙杙上作是言:若沙门婆罗门不以梯杖能得者即与之。诸外道知欲现神通,挑头而去。宾头卢闻是事白目连言:实尔不?答言实尔。汝师子吼中第一,便往取之。其目连惧佛教不肯取。宾头卢即往其舍入禪定,申手取之。依四分...

《佛学大辞典》 / 440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菩萨有五种生

一、息苦生,谓菩萨以愿力、自在力,于饥馑世,受大鱼等身,以肉救济一切众生;于疾病世,为大医王,救治众生;于刀兵世,为大力主,以善方便诚信之言,等心救济,息于战诤;于系缚鞭打逼迫之处,为息恼故,生于王家,以正法化邪见众生;于外道奉事天神,造诸恶行之家,亦生彼处...

《三藏法数》 / 466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叁摩钵底

Samā atti,禪定之一种。又曰叁摩钵,叁摩拔,叁摩。见[叁摩半那]条。又希麟续音义曰:「叁摩钵底,梵语也,此云等至,琳菀两法师云谓由加行伏沈掉,力至其受位,身心安和也。亦云等持。」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本尊

梵语曰娑也地嚩多。此译本尊。本有而於出世间為最胜最尊,故名本尊。又於诸尊中以其尊為本而尊崇之,故名本尊。大日经本尊叁昧品於本尊说字印形之叁种。字者,等之种子也,印者,金刚杵羂索等之叁昧耶形也,形者,相好具足之尊形也。大日经疏二十曰:「本尊者,梵音娑也地嚩多...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通局四句

一、或局,谓佛说华严经,或局在娑婆世界内摩竭国故也。(梵语娑婆,华言能忍。梵语摩竭,华言善胜。) 二、或通,谓佛说华严经,或通十方世界故也。 叁、或俱,谓佛说华严经,或在摩竭国,及十方世界故也。 四、或泯,谓佛说华严经,处染净二相,皆尽同一法界故也。

《三藏法数》 / 119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十种教体

教者,谓如来所说一大藏教也。体即体性,教之本也。然如来所说之教,诠显权实义趣,浅深不同,故分十体,收摄一切教法罄无不尽也。(权者,叁乘权教,谓声闻、缘觉、菩萨也。实者,一乘实教也。) 一、音声语言体,谓言音语业为教体也。故佛唱号言辞,评量论说,是为教体。楞严...

《三藏法数》 / 899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难陀难陀

Nanda-u ananda,摩竭陀国兄弟二龙王之名也。法华文句一曰:「难陀此云欢喜,难陀此云善欢喜,兄弟常护摩竭陀国。」法华经光宅疏一曰:「难陀者译言欢喜,难陀者為善欢喜也,变為人形,佛边听法。於人有染润之恩,见人皆欢喜也。」愚案為优波或鄔波或优婆之约音,有小或亚...

《佛学大辞典》 / 445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轮王

此四轮王,长阿含经唯言金轮王有金轮宝现。若据俱舍论,则四王各有轮现也。 一、铁轮王,大智度论以人寿一增一减为一小劫,谓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历过百年寿减一岁,如是减至十岁则止;复过百年,又增一岁,如是增至二万岁时,有铁轮王出,独领南阎浮一洲。诸国有不顺化者,王...

《三藏法数》 / 497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二十五种清净定轮

一切菩萨欲证圆觉而修禪定有二十五种之差别。谓无碍清净慧,皆依禪定而生,其禪定有叁种之别,一、奢摩他,此译作止,静行也(安於无為也)。二、叁摩钵,此译作观,幻行也(修有為之幻行也)。叁、禪那,此译作思惟,寂行也(静幻皆亡也)。於此叁行,单修一行者有叁人;叁行互...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摩竭掩室

摩竭為摩竭,或摩竭陀之略。国名。肇论曰:「释迦掩室於摩竭,净名杜口於毘耶。」同新疏下曰:「摩竭国名,法华说,如来成佛叁七日中而不说法。智度论七云:佛得道五十七日不说等,义言掩室也。」祖庭事苑一曰:「掩室,言世尊禪定普光法堂也。西域记云:昔如来於摩竭陀国初成正...

《佛学大辞典》 / 330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摩竭

见[摩竭陀]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行香本缘

贤愚经七说:「佛告阿难:过去无量阿僧祇劫,阎浮有一大国,名波罗捺。时有一人,好修家业,意偏爱金而勤积之。因得一瓶,於其舍内掘地藏之。如是勤身,乃得七瓶悉取埋之。后遇疾终,作一毒蛇,守此金瓶。如是展转受形,经一万岁。最后受身,厌心忽生。见有一人通道,呼之曰:吾...

《佛学大辞典》 / 258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大海印

大海之水面印现森罗万像。以譬菩萨之叁昧含藏一切诸法,是名海印叁昧。大集经十五曰:「喻如阎浮一切眾生身及餘外色,如是等色道中皆有印像,以是故名大海印。菩萨亦復如是,得大海印叁昧已能分别一切眾生心行,於一切法门皆得慧明,是為菩萨得海印叁昧。」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缚迦

又作薄迦。译曰章。又曰言。俱舍光记五曰:「梵云缚迦,唐言章,詮义究是,如说诸行无常等章。」义林章一本曰:「梵云缚迦,此云言也。」寄归传四曰:「薄迦论,颂有七百,释有七千。亦是伐[木致]呵利所造,叙圣教量及比量义。」与渠同。梵Vākya。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华色

比丘尼。又名莲华色尼,温盋罗苾芻尼,鬱波罗比丘尼。佛由忉利天降时,此比丘尼,化為轮王,最初拜佛。智度论十一曰:「如佛在忉利天夏安居受岁已,下阎浮。(中略)眾人欲求先见佛礼敬。有华色比丘尼,欲除女名之恶,便化為转轮王,眾人见避坐,到佛所已,还復本身,最初礼佛。...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4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河名。支那但取流於涅槃林之尸赖拏拔Hiranyavati之拔二字,以為河之名,与阿夷罗拔Ajiravati混同,阿夷罗拔者,舍卫城侧之河也。见[阿恃多伐底]条。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Videha,旧云弗婆,弗於逮。四大洲中,东大洲之名。故云东毘訶。毘者胜之义,訶者身之义,译曰胜身。又译前。以此洲在诸方之前故也(东方為前)。西域记二曰:「东毘訶洲,旧曰弗婆,又曰弗於逮,讹也。」法华玄赞二曰:「吠是胜义,题呬云身,即东毘訶之名。彼毘訶...

《佛学大辞典》 / 304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婆罗波

Dvāravati,城名。译曰有门城。探玄记十九曰:「婆罗波者,正云堕罗拔,此云有门城,谓城有端严之门,故名也。」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能施太子

释迦牟尼佛在因位时為大医王,疗一切之病,病者甚多,力不足,懊恼而死,生於忉利天。自思惟我今生於天,享福报,然於人无益,自以方便捨天寿,生於娑伽陀龙王宫中,為龙之太子。身已长,又方便而死,生於阎浮中為大国太子,名曰能施,生而好施,年长大,自身所有皆尽。乃告父母...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斫迦罗伐辢底

又作斫迦罗罗底,斫迦罗伐剌底。梵音Cakravartin,译曰转轮。陀罗尼集经一曰:「斫迦囉囉底,唐言轮转。」玄应音义四曰:「斫迦罗,此言轮。伐剌底,此云转。」见[斫迦罗伐辢底曷罗闍]项。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婆闍罗波尼婆里卑

Vajra āṇibalin,译曰金刚力士。或坛经曰:「闍罗波尼,梁言金刚。婆里卑,梁言力士。」见[二王]条。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阎浮人叁事胜余叁洲

梵语阎浮,华言胜金洲,即南洲也。叁洲者,东弗于逮、西瞿耶尼、北郁单越也。 一、勇猛强记,谓南洲之人,于诸教法,勇猛读诵,记闻广博,心不忘失;其余叁洲,则不能然,所以胜之也。 二、勤修梵行,谓南洲之人,于诸清净梵行,则能精勤修习,期证道果;其余叁洲,则不能然...

《三藏法数》 / 175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须菩

Subhūti,又作须浮帝,须扶。新作苏补底,苏部底。译言善现,善吉,善业。又称空生。十大弟子中,解空第一之人。佛使此人说般若之空理。注维摩经叁曰:「什云:须菩,秦言善业。肇曰:秦言善吉。」西域记七曰:「苏补底,唐言善现,旧曰须扶,或曰须菩。译曰善吉,皆讹也...

《佛学大辞典》 / 182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贫人之名。供养一燋木於佛,受当来成辟支佛之记别。见百缘经叁。 又婆比丘之名。见[梨迦]条。 又(地名)又作伐底、嚩底,河名。见[阿恃多伐底]条。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闍子比丘

Vṛji utrabhikṣu,毘舍离闍之出家人也。此地之僧。於佛灭后百年,起十事之非法。长老耶舍陀比丘因此集七百贤圣於毘舍离城,起第二结集。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Nadii,译言河,或江。又河名。法华文句曰:「那,此翻河亦江。」慧琳音义二十曰:「那河名。」西域记八曰:「捺地迦叶波,旧曰那迦叶,讹也。」法华玄赞一曰:「梵云捺地,言那讹。」 又(人名)Nadii fuṇyo āya,比丘名。续高僧传五曰:「那叁藏,此云福生具依,梵...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种不翻

翻即翻译,谓译彼梵音而成此华言也。不翻者,以此五种,不可翻故也。 一、秘密不翻,微妙深隐曰秘,互不相知曰密。谓诸陀罗尼,是佛秘密之语,经中悉存梵语,是为秘密,故不翻也。(梵语陀罗尼,华言总持,亦云咒也。) 二、多含不翻,谓如梵语薄伽梵,具含自在、炽盛、端严、...

《三藏法数》 / 319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闍子比丘十事非法

毘奈耶杂事四十曰:「一、高声共许净法(四分「得寺内」,十诵「如是净」,五分「求听净」),比丘在寺内作别眾非法之羯磨大眾高声共许,则其法成。二、随喜净法(四「后听可」,十「证知净」,五「合於求听净中」),比丘作非法之羯磨,其座大眾随喜,又於界内先作别眾之羯磨,然...

《佛学大辞典》 / 816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净秽四句

净秽者,谓佛说华严经,或在清净之土,或在秽恶之土也。 一、唯染,染即秽染,谓佛于娑婆世界摩竭国等处而说是经,隐覆净相,故名唯染。(梵语娑婆,华言能忍。梵语摩竭,华言善胜。) 二、唯净,净即清净。谓佛于华藏世界而说是经,其地金刚,无有染相,故名唯净。 叁、...

《三藏法数》 / 191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沃焦

在大海底吸水石之名。由其下无间地狱之火气,故此石常焦热云。观佛经五曰:「从阿鼻地狱上冲大海沃焦山,下大海水渧如车轴计。」贤愚因缘经四曰:「海何以故?註入不增不减。下阿鼻火上冲大海,海水消涸,以故不增。常註入故,以故不减。」文句记九下曰:「沃焦者,旧华严经名号品...

《佛学大辞典》 / 277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过木桥

神山僧密与洞山良价过独木桥时,寄於拈之故事,示一事一物不固执依倚,有无二见不可堕於待对者。颂古联珠通集第二十四曰:「神山与洞山过独木桥,洞先过了,拈起木桥曰:过来。师曰:价闍黎,洞乃放下木桥。」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叁热

龙种有叁种之热恼,又云叁患。长阿含经十八曰:「佛言:何故名為阿耨达?其义云何?此阎浮所有龙王尽有叁患:一者诸龙皆被热风热沙着身烧其皮肉,及烧骨髓,以為苦恼,唯阿耨达龙无有此患。二者举阎浮所有龙宫,恶风暴起吹其宫内失宝饰衣,龙身自现,以為苦恼,唯阿耨达龙王无如...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钵吉帝

又作鉢吉蹄,波机。译言本性,志性。摩登伽种之婬女也。见阿难而生婬心,请之於母,母诵神咒蛊惑阿难。阿难将行乐,為佛所救,婬女出家。摩登伽经上曰:「过去有婆罗门名莲华实,女名本性,尔时女者今性比丘是也。」舍头諫经曰:「有凶咒女名曰波机,晋曰志性。」又曰:「过去...

《佛学大辞典》 / 665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Bhadrika,释姓中之王也,称曰释王。,译為贤。佛初还迦毘罗城时,与五百餘人共出家,礼家奴优婆离比丘,剃头受具,遂证阿罗汉果。见百缘经九。 又(杂语)Vana,译曰林。探玄记十九曰:「婆者,正云婆那。此云林也。」梵语杂名曰:「林,缚尼。」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弗毘

东大洲名。弗者,弗利婆之略。译曰东或前。毘訶者,正洲名也。见[弗婆]条。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印象

印影於镜等之形也。大集经十五曰:「如阎浮一切眾生身及餘外色,如是等色,海中皆有印象。」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犹言单传,禪家直指之旨也。单宗旨不涉餘岐之义。 又具足戒五篇中有尼萨耆波逸与但波逸二篇,尼萨耆者,捨之义,波逸者,堕之义,捨者,应捨离所犯之赃物也,堕者,其罪报堕於地狱也。其捨堕罪有叁十戒,堕罪有九十戒,因而九十之堕罪,对於叁十之捨堕罪,谓之单堕,今以...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多摩罗

Tamāla- attra,香草名。玄应音义一曰:「多摩罗香,此云藿叶香。」慧琳音义叁曰:「多摩罗,香名也。唐云藿香,古云根香,讹也。」嘉祥法华义疏八曰:「多摩罗者,藿叶香名,此云芬香也。」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婆舍

又曰婆罗尼蜜。他化自在天之梵名Paranirmita-vaśavartin,六欲天之第六。智度论曰:「婆舍,秦言他化自在天。此间一梵王名尸弃,秦言火。」玄应音义叁曰:「婆罗尼蜜天,或云婆舍天,此云他化自在天也。」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迦邻

鸟名。见[迦遮邻地]条。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僧伽难

Saṁghanadi,译曰眾河。付法藏第十六祖之名。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Vṛji,毘舍离国Vaisāli之地名。佛灭后百年此地比丘行十事。见[闍子比丘]条。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Caitya,又作支帝,脂帝,支徵。新作制多,制底,制底耶。积聚之义。以积聚土石而成之也。又谓世尊无量之福德积集於此也。义翻云灵庙。或言有舍利云塔婆,无舍利云制底。或谓总云塔,别云制底。或谓制底与塔婆其义同,无有无总别之差。寄归传叁曰:「大师世尊既涅槃后,人天共集以...

《佛学大辞典》 / 390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Kṣānti,六度之一。译曰忍辱。忍屈辱,堪苦难也。智度论十四曰:「羼秦言忍辱。」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又作塔婆、兜婆、偷婆、浮图等。皆梵语窣堵波(Stū a,巴Thū a)之讹略也。高积土石,以藏遗骨者。又名俱攞。译言聚、高显、坟、灵庙等。别有所谓支或制底(Chaitya),言不藏身骨者。或通称為塔。亦曰支。法华义疏十一曰:「依僧祇律有舍利名塔婆,无舍利名支。地持云:...

《佛学大辞典》 / 468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Kṣāntideva,释尊幼时教武术之人。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斛饭

梵名途卢檀那Droṇodana,或作Dotodana,又译曰榖净。师子颊王之子,净饭王之弟,释尊之叔父也。传歷未详。起世经十、彰所知论上等,谓王有阿尼娄驮梨迦之二子,五分律十五、十二游经,有部律破僧事二、释迦谱一等,谓有摩訶男阿尼娄驮之二子,眾许摩訶帝经二、於此加[木奈]...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闍罗

一作伐闍罗Vajra,译曰金刚。与[缚曰罗]同。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地动八缘

一、因水火风动故地动,经云:此阎浮地,南北阔二万一千由旬,东西阔七千由旬,厚六万八千由旬。地下有水,厚八万四千由旬。水下有火,厚八万四千由旬。火下有风,厚六万八千由旬。风下有金刚轮,过去诸佛舍利,咸在其中。或有时大风忽动,火亦随动。火既动已,水复随动。水既...

《三藏法数》 / 491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波夜

见[波逸]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随求菩萨

具名大随求菩萨,胎藏界曼陀罗中观音院之一尊,观音菩萨之变身别名也。念此菩萨,诵其真言,则随眾生之求愿而施与,故名随求。其真言曰随求陀罗尼。秘藏记末曰:「大随求菩萨,深黄色,并有八臂,左上手莲华上有金轮光炎,次手梵筴,次手宝幢,次手索,右手五鈷折罗,次手镑鉾,...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僧伽

Saṁgha-varti,译曰眾现。罽宾国之僧,符秦建元十七年来关中,与道安等共译出阿毘曇毘婆沙。见高僧传一。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沙罗双树

佛入灭处之林也。為沙罗树之并木,故谓之双树。涅槃经一曰:「佛在拘尸那国力士生池阿利罗河边娑罗双树间。」见[娑罗林]条。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菩萨十施

一、分减施,谓菩萨仁慈,好行惠施,若得美妙饮食,分与众生,然后乃食。复念身中八万尸虫,依我身住,愿令普得充满。于凡所受之物,悉亦如是,是名分减施。(菩萨,梵语具云菩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竭尽施,谓菩萨得上妙饮食,香华衣服,资生之具。或有人言:汝今所有,...

《三藏法数》 / 870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九斋日

斋,犹戒也。过中不食为斋。谓外道有以终日不食为戒者;世间之人又有饮食无度放逸自恣者,皆不得中道。佛令比丘,日中一食,清净自活,端肃身心,安禅入道,以为修行之常法。本无月日之数。今言正、五、九之叁月,及每月之六日为九斋日者,以天帝释及四天王等,于此月日,察人善...

《三藏法数》 / 817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草繫比丘

佛在世时,有比丘,為贼以生草繫之。比丘恐坏其生草,而不解缚,自待饿死。一切有部目得迦六曰:「佛在室罗伐城,时诸苾芻在蹉国,游行人间為贼所执。贼相告曰:仁等今可净诸苾芻。是时贼中有一先是苾芻相近住人。告诸伴曰:何劳杀此,应以连根茅草可急缚之,令其饥渴自饿而死。...

《佛学大辞典》 / 338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帝释所问经

一卷,赵宋法贤译。佛於摩伽陀国毘呬山帝释巖中為帝释演释种种之疑问。即中阿含之释问经也。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 《佛说帝释所问经》

象养盲父母

杂宝藏经二曰:「昔迦尸国王与比醯国王战败,更以象令战,得一大白香象於山中。象曰:山有盲父母,无养者。王感其至孝,使去。后父母死,白象再来,於王告战諍之非。王听言,遣象至比醯国讲和。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圆觉叁观

一、奢摩他,梵语奢摩他,华言止。止即止寂之义。谓欲求圆觉者,以净觉心,取静为行,而于染净等境,心不妄缘,即是体真止,义当空观。故经云: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体真止者,谓体达无明颠倒之妄,即是实相之真也。) 二、叁...

《三藏法数》 / 340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曰罗菩

Vajrabodhi,又作缚曰罗冒地,叁藏法师名。译曰金刚智。见开元录九,宋僧传一。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八种人起塔

一、如来塔,如来有叁义:若云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此法身义也。第一义谛名如,正觉名来,此报身义也。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此应身义也。谓如来万德悉备,叁觉俱圆,天上人间所共尊仰,是故灭后,应当起塔供养。(第一义谛者,谓实相中道之理,无二无别也。万德者,万行功德圆满...

《三藏法数》 / 684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叁假施设

又名叁摄:一、受假施设。二、法假施设。叁、名假施设。是大品经所说之叁假也。為别於因成假等叁假,谓之叁假施设。见[假]条。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笈房鉢底

Gavāṁ ati,又旧称憍梵波。新称笈房鉢底,笈防鉢底。译曰牛相。法华玄赞一曰:「梵云笈房鉢底,此云牛相。憍梵波,讹也。过去因摘一茎禾数颗堕地,五百生中,作牛偿他。今虽人身,尚作牛蹄牛呞之相,因号為牛相比丘。」见[憍梵波]条。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功德门

净土论所云:得往生於弥陀净土,而成就之五种功德也。為配於五念门而立者。真宗谓五种中初二门為现生正定聚之益。净土论曰:「一者近门,二者大会眾门,叁者宅门,四者屋门,五者园林游戏地门。此五种门,初四种门成就入功德,第五门成就出功德。入第一门者,以礼拜阿弥陀佛為生彼...

《佛学大辞典》 / 326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优婆毱

见[黑白石]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勿力伽难

应云蜜利伽罗,此云鹿难,亦云喜,总言之名鹿喜。善见律曰:鹿杖沙门。鹿杖,其名也。沙门者,如沙门形,剃头留少许周罗发,着坏色衣,一以覆身,一以置肩上。入寺依止比丘,拾取残食以自活命。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鉢吉帝

又作鉢吉蹄,波机。译言本性,志性。摩登伽种之婬女也。见阿难而生婬心,请之於母,母诵神咒蛊惑阿难。阿难将行乐,為佛所救,婬女出家。摩登伽经上曰:「过去有婆罗门名莲华实,女名本性,尔时女者今性比丘是也。」舍头諫经曰:「有凶咒女名曰波机,晋曰志性。」又曰:「过去...

《佛学大辞典》 / 665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律有叁名

一、毗尼,梵语毗尼,华言善治。谓能治贪嗔痴等恶也。又言调伏,谓能调练叁业,制伏过非也。(叁业者,身业、口业、意业也。) 二、尸罗,梵语尸罗,华言止得。谓能止恶、得善也。又名戒,戒以防止为义,以能防止身口意诸不善业故也。 叁、波罗木叉,梵语波罗木叉,华言解...

《三藏法数》 / 136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叁摄

具云波罗摄Prajña ti,译曰假施设。大品般若经叁假品所说,谓受假施设,法假施设,名假施设也。见[假]条。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塔婆之别名。祖庭事苑一曰:「梵云塔婆,此言方坟,或云支,或云难,此言灭恶。」 又(人名)Nandi,比丘名。译曰喜。增一阿含经二曰:「乞食耐辱,不避寒暑,所谓难比丘是。」探玄记十五曰:「难此云喜。」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金刚智叁藏

金刚智,名。梵名曰罗菩Vajrabodhi,叁藏者尊称。南印度摩赖耶国人。婆罗门姓。年甫十岁,於那烂陀寺依寂静智出家,叁十一岁往南天竺,时龙智(龙树菩萨之弟子),年七百岁犹在,就之,七年承事供养,受学一切密教。寻游师子国登楞伽山。闻支那佛法盛,唐玄宗开元七年达广州,...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迦遮邻地

Kācalindikāka,又云迦旃邻,迦旃邻陀,迦止栗那,迦遮邻底迦,迦真邻底迦,迦邻,迦邻陀等。鸟名。正法念经叁十曰:「迦旃邻,海中鸟,触之大乐。有轮王出,此鸟则现。」慧琳音义二十五曰:「迦邻,此云实可爱,谓水鸟,即鸳鸯之类是也。」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阎浮

见[阎浮]条。 又(植物)Jambu,又曰剡浮,琰浮。旧称阎浮。新称赡部。译曰秽。树名。嘉祥之法华经义疏八曰:「阎浮者,此云秽。」善见律十七曰:「阎浮子,其形如沈苽大,紫色酢酣。」参照[阎浮树]条。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须犍

地狱名。译曰极香华。见四阿含暮抄下。可洪音义二曰:「须犍,此云黑衣。」梵Sugandhi。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阿般

Avanti,又作阿般地,阿盘,頞饭底,阿和檀。在西印度频闍耶山之古王国。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华严十类经

谓毗卢遮那如来,以本愿力,现法界无尽身云,遍一切处,常转无上法轮,令诸众生入华藏海,无有穷尽,故知此经,难可限量,然自狭至宽,略明十类。故现相品云:毗卢遮那佛,愿力周法界,一切国土中,恒转无上轮。是也。(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 一、略本经,谓此经一部...

《三藏法数》 / 951字 / 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