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无始以来,旋转於六道之生死,如车轮之转而无穷也。法华经方便品曰:「以诸欲因缘,坠堕叁恶道。轮迴六趣中,备受诸苦毒。」心地观经叁曰:「有情轮迴生六道,犹如车轮无始终。」观佛叁昧经六曰:「叁界眾生,轮迴六趣,如旋火轮。」身观经曰:「循环叁界内,犹如汲井轮。」观...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梵名Ādi-buddha。西藏语云:Cho-gidang- oisang-ye,译言本初觉者或第一觉者。喇嘛教之本初本佛也。西藏佛教之古派以此佛為生自毘卢遮那之普贤Samantabhadra,谓之Kuntu-bzaṅ- o(至善法身),即梵语之Dharmakāya-samantabhadra(法身普贤),盛崇拜之,新派谓為跋折囉陀...
《佛学大辞典》 / 544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谓本体上之姿。此相自天地未成以前至崩坏以后,犹存续无始无终者。虽至於圣境亦无得。虽往於凡夫,亦不失底一大事也。云门禪师曰:自古至今,祇是一段事,无是无非,无得无失,无生与未生。古人到这里,放一线道,有出有入。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Prajā ati,梵天名。即其真言也。鉢罗若為一切生之义,鉢多為主之义,曳ye為助声。所谓一切眾生之主也。一切眾生因梵天而生,故名一切生主。而实眾生无始,是非梵天所生,如来亦如是。以世间一切善,皆自佛心生之故,又不见如来之终始,故名為世间之父。然实眾生之佛性,前际无始...
《佛学大辞典》 / 304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谓天竺勒那叁藏,睹此方俗,不习礼佛之仪,遂传此七种之法。虽通云礼佛,而有是非浅深不同,盖欲令人知我慢、求名二种之非,而归于身心礼等五种之正,从浅至深,修行获益,故有七种礼佛之名也。(勒那,梵语具云勒那摩提,华言宝意,中印度人也。) 一、我慢礼,谓人礼佛,身虽...
《三藏法数》 / 624字 / 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又名自性。喻本有之见修二惑,无始无明也。瑜祇经第七品曰:「时会中有一障者,不从空生,亦不从他方而来,忽然而现,诸菩萨各如醉人,不知所从来处。(中略)时障者忽然现身,作金刚萨埵形,於顶上现一金刚轮,足下现一金刚轮,两手中各现一金刚轮,又於心上现一金刚轮,徧身於光...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法性与无明,如冰与水,无明之冰即诸性之水也。但非谓吾人之心性,本来為冰,法性之水,后為无明之冰,仅谓无始无明之体即為本觉之法性而已。玄义五曰:「若有无明烦恼性相,即是智慧观照性相。(中略)如冰是水,如水是冰。」止观辅行六曰:「為迷冰者指水為冰,為迷水者指冰為水...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成佛果之前,更重修习无始凡夫地已来所作之事,使之一一称理也,是為入重玄门倒修凡事。其所以然者,则以等觉菩萨之元品无明难断故也。凡轮迴生死之苦,於一切眾生悉起偏执之见,存自他彼此之隔异,此我执之念更难止,虽由初地以来,地地断无明入等觉之位后,元品之无明尚存,此隔...
《佛学大辞典》 / 540字 / 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消除眼等六根,无始以来之罪垢,以无量之功德庄严之,使之清净洁白也。由此清净之功德而六根各发无碍之妙用,且得六根互用之自在也。法华经法师功德品曰:「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
《佛学大辞典》 / 303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Prajā ati,梵天名。即其真言也。鉢罗若為一切生之义,鉢多為主之义,曳ye為助声。所谓一切眾生之主也。一切眾生因梵天而生,故名一切生主。而实眾生无始,是非梵天所生,如来亦如是。以世间一切善,皆自佛心生之故,又不见如来之终始,故名為世间之父。然实眾生之佛性,前际无始...
《佛学大辞典》 / 304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台宗於观法,立所观之十种。一、阴境,即色受想行识之五阴也。十境以阴為初,有二义。一现前,一依经。现前者,人受一期果报之身,即是五阴。五阴之重担常自现前,是故為初观。依经者,大品般若言之,声闻依四念处而行道。五阴即四念处所观之境也。又经中多列法门,无非以五阴為首...
《佛学大辞典》 / 1090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心性广大,含容万象,譬之於大虚空。故曰心空。吽字义曰:「无始以来,本住心空。」 又心离自障,而空寂无相,故云心空。仁王经中曰:「空慧寂然无缘观,还照心空无量境。」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一阐提之略。不成佛之义也。此有二种:一断善阐提,起大邪见而断一切之善根者。二,大悲阐提,菩萨有大悲心,欲度尽一切眾生而成佛,眾生无尽,故已毕竟无成佛之期者。见[一阐提]条。楞伽经一曰:「一阐提有二种:一者捨一切善根,及於无始眾生发愿。」止观六曰:「阐提有心,犹可...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於上五法加於其真言上下之语,各随於其法而定,诸轨之说不同。如图五说中,就秘藏记之说而释之,则息灾法安唵字於真言之初者,归命之义也。行者归於本尊,彼此不二之义,一切灾难,依於贪瞋痴之烦恼,烦恼之根,无始之间隔(无始无明)也。若生佛不二,自他一息,达於如理,则诸灾...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2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以喻不知因果之道理。而惑溺於生死之凡夫也。大日经一曰:「无始生死愚童凡夫,执着我名我有,分别无量我分。」大日经疏一曰:「萨埵略有叁种:一者愚童萨埵,谓六道凡夫。不知实諦因果,心行邪道,修习苦因,恋着叁界,坚执不捨,故以為名。」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2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周徧於一切心王心所而相应之五种心所也。一作意、二触、叁受、四想、五思。成唯识论第叁曰:「此识与几心所相应,常与触、作意、受、想、思、相应,阿赖耶识,无始时来,乃至未转,於一切位,恒与此五心所相应,以是徧行心所摄故。」又第五曰:「復以四一切辨五差别,谓一切性及地...
《佛学大辞典》 / 270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轮迴无极,譬如汲井水之车轮。楞伽经四曰:「堕生死海诸趣旷野,如汲井轮。」原人论曰:「劫劫生生,轮迴不绝。无终无始,如汲井轮。」无常经曰:「随业受眾苦,循环叁界内,犹汲井轮。」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又曰叁无漏根。谓见,修,无学叁道之无漏智也。一未知当知根。在於见道,无漏智為向无始以来未曾知之苦集灭道四諦之境,自此当知彼而行动者,故其无漏智名為未知当知根。盖在见道者為苦法智忍至道类智忍之十五心,於此十五心观上下二界四諦之境间,无论何者,无漏智未曾知之境界,...
《佛学大辞典》 / 339字 / 2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一本有种子,第八识处,為无始法尔,有生一切有漏无漏有為法之功能,是為本有种子。二新熏种子,种子由现行之前七识,随所应而色心万差之种种习气,皆悉落在第八识中,更成生果之功能,谓之新熏种子。亦曰始起种子。唯识论二曰:「种子各有二类:一者本有,谓无始来,异熟识中法尔...
《佛学大辞典》 / 168字 / 2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一)内空(二)外空(叁)内外空(四)有為空(五)无為空(六)无始空(七)性空(八)无所有空(九)第一义空(十)空空(十一)大空。见涅槃经十六,大乘义章四。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宗,犹派也。圭峰密禅师云:大乘经教,统唯叁宗。 一、法相宗,谓此宗说一切有漏妄法及无漏净法,无始时来,各有种子,在阿赖耶识中,遇缘熏习,即各从自性而起,都不关涉真如。故于色心诸法,而建立种种名相,是名法相宗。(梵语阿赖耶,华言藏识,即第八识也。) 二、破相宗...
《三藏法数》 / 269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梵音samādhi,旧称叁昧,叁摩提,叁摩帝。译言定,正受,调直定,正心行处,息虑凝心。心定於一处而不动,故曰定。正受所观之法,故曰受。调心之暴,直心之曲,定心之散,故曰调直定。正心之行动,使合於法之依处,故曰正心行处。息止缘虑,凝结心念,故曰息虑凝心。智度论五曰:...
《佛学大辞典》 / 638字 / 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就胎藏界叁部分别忿怒王為叁种也。诸部要目曰:「不动尊,為佛部忿怒。忿怒鉤,莲华部忿怒。军荼利,金刚部忿怒。」大日经义释七曰:「莲华部眷属以马头為忿怒明王,金刚眷属以月黶為忿怒明王(已上為金刚部与莲华部),释迦眷属以无能胜為忿怒明王。今毘卢遮那自教迹中以圣不动降...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依上所说无明无始之理,生死之无始,其理分明。但无终依别圆二教而异其义,别教已下為有终,以断九界而入佛界故也,圆教性具十界,则至佛界,尚存九界,生死无终也,但修恶转归性恶,於其体性无有一增减。盖无明為缘而造起九界者,别教之权说也,依此说,则无明断尽,九界亦灭无,...
《佛学大辞典》 / 221字 / 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乖理之行谓之恶,身口意叁者作事,谓為业。俱舍论光记十叁曰:「造作為业。」即十恶五逆之所作。四十华严经四十曰:「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六波罗蜜经五曰:「无始所造恶业,如大千界所有微尘。」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1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凡夫之心识,為惑所垢者。新译仁王经中曰:「愚夫垢识,染着虚妄,為相所缚。」良賁疏曰:「言垢识者,无始尘垢。妄分别故,名為垢识。」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眾生之心体,自性清净,离一切之妄相,照照灵灵,有觉知之德。是非修成而然,乃本有自尔之性德,故曰本觉。即如来之法身也。然此本心体,无始以来,覆於无明烦恼,隐藏至於今日,一旦依修治之功,始显其性德,是曰始觉,然觉而观之,则始觉非别,原為本觉之体,故始觉本觉,咸同一...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虚妄之执念也。又执着虚妄之法也,把而不离曰执。法华经方便品曰:「深着虚妄法,坚受不可捨。」释门归敬仪中曰:「无始妄习执见。」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唯识宗就心所之分类,通善恶无记之叁性,谓之一切性,通有寻有伺地,无寻唯伺地,无寻无伺地,谓之一切地,无始以来之相续,谓之一切时,一切之心所生於俱时,谓之一切俱。是四种之一切义也。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眼耳鼻舌身意之六识与末那识Manas及第八识也。末那為意,意為思量之义,无始已来无间断,了别第八识,思量我痴我见我慢我爱,故名意识。此识為识体意,故名意识。前之第六识以此意為所依,故名意识。因而為别二识,存梵名也。是為一切眾生妄惑之根本。第八识,即阿赖耶识也,译曰...
《佛学大辞典》 / 302字 / 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觉悟之内,不入一切眾惑,故譬以城。圆觉经曰:「一切诸眾生,皆由执我爱,无始妄流转。(中略)爱憎生於心,諂曲存诸念,是故多迷闷,不能入觉城。」圭峰疏曰:「了心性空,眾惑不入,如防外敌。」 又佛成正觉之都城。即摩竭陀国之伽耶城Gayā。因明大疏上曰:「乃振锡中区,以发...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九种之方便也。原出於大日经第七增益守护清净行品,即胎藏次第修法中所诵九种之颂及其印契真言也。由此九种印明之方便力而成真实,或所修之法前后方便,故称為九方便一作礼方便,二出罪方便,叁归依方便,四施身方便,五发菩提心方便,六随喜方便,七劝请方便,八奉请法身方便,九...
《佛学大辞典》 / 861字 / 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oṁ,胎藏界之陀罗尼,冠曩莫之语,金刚界之陀罗尼冠唵之语。秘藏记末曰:「唵字有五种义:一归命。二供养。叁惊觉。四摄伏。五叁身。」一归命者,归依於佛,献无二之命之义也。所归之佛体有自佛他佛之二,自佛者,自心之本觉佛,即在缠如来也,莲华叁昧经所谓「归命本觉心法身,(...
《佛学大辞典》 / 500字 / 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溈仰宗之灵祐,依楞严经而揭叁种生,以提撕学者:一、想生,对於尘境而妄想之能思心也。二、相生,识情所思一切境界之相也。叁、流注生,识尘和合,念念相续之一切烦恼也。吾等无始以来以此叁者,污清净之镜智。人天眼目四曰:「师一日谓仰山曰:吾以镜智為宗要,出叁种,所谓想生...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一、俱生法执,无始时来熏习成性,常於一切法,妄生执着者。此妄执非由心分别而起,乃与自身俱生,故曰俱生。二、分别法执,為邪教及邪师所诱导,故分别计度而固执诸法之实有,是為分别起之法执。分别之法执,菩萨於见道顿断之,俱生之法执,於修道渐断之。见法苑义林章二执章。
《佛学大辞典》 / 112字 / 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一、见道,无始已来,初发真无漏智而观諦理,以断一切见惑之位。在声闻乘為世第一法后之预流向,在菩萨乘為初地之入心。二、修道,更观諦理而断一切修惑之位。在声闻乘為预流一来不还之叁果,在菩萨乘為初地住心已后乃至第十地。叁、无学道,证理断惑究意,更无法可学之位。在声闻...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体之义,因之义,不改之义也。唯识述记一本曰:「性者体也。」探玄记十八曰:「性是因义。」大乘义章一曰:「性释有四义:一者种子因本之义,二体义名性,叁不改名性,四性别為性。」智度论叁十一曰:「性名自有,不待因缘。」传心法要上曰:「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
《佛学大辞典》 / 345字 / 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断绝生命之相续也。大乘义章七曰:「隔绝相续,目之為杀。」大日经疏十释死生之真言曰:「此真言没[口栗]底也(二合)吠,此即死义也,死是杀义也,断其命根名之為杀,由本意愿我断一切眾生命根,命根即是无始无明,诸烦恼也。」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1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梵王所说之书云梵书。慈恩寺传叁曰:「其源无始,莫知作者,每於劫初梵王先说传授天人,以是梵王所说故曰梵书。其言极广,有百万颂,即旧译云毘伽罗论者是也。」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1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又云实相日。越过现未叁时无相平等之日时也。大日经一曰:「越叁时如来之日。」同疏一曰:「以净眼观之,叁际之相了不可得,无终无始,亦无去无来,此实相之日。觉明常住,湛若虚空,无有时分修短之异。然以佛神力故,令瑜伽行者於无量劫谓如食顷,或演食顷以為无量劫,延促自在,...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1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