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 条搜索结果

相续

一、世界相续,经云:世为迁流,界为方位。东西南北四维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故名世界。由众生于清净心体,一念不觉,而起妄明。妄明既立,空相形,形则摇动,故有风轮,执持世界;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宝明生润,火光上蒸,...

《三藏法数》 / 765字 / 7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如来十力

如来证得实相之智,了达一切,无能坏、无能胜,故名力也。 一、知是处非处智力,谓如来于一切因缘果报,审实能知。如作善业,即知定得乐报,名知是处;若作恶业,得受乐报,无有是处,名知非处。如是种种皆悉遍知,故名知是处非处智力。 二、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谓如来于一切众...

《三藏法数》 / 599字 / 7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十二应

谓观世音菩萨,于往昔无数恒河沙劫,有佛名观世音,蒙彼如来,授以如幻闻熏闻修金刚,同佛慈悲,拔苦与乐,身成十二应,入诸国土,化一切众生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声教熏习,故曰闻熏;闻而复修,故曰闻修。金刚有坚利之能,以喻之力也。梵语,...

《三藏法数》 / 1983字 / 7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二十五破二十五有

梵语,华言正定。二十五破前二十五有者,约理对治,随义以立名也。盖欲、色、无色界,虽苦乐不同,然实有生死执着,故以此无垢等之法,一一破之,令诸众生,出于诸有也。 一、无垢,破地狱有,谓菩萨由净诸业惑,证于无垢。愍彼众生,受于地狱之苦,故以...

《三藏法数》 / 2010字 / 7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四十八愿

谓阿弥陀佛,最初因中,名法藏比丘。彼时于世自在王佛前,白佛言:我发无上菩提之心,愿作佛时,身相光明,刹土殊胜,宁可得否?彼佛知其智识高明,心愿广大,乃以二千一百万佛刹善恶粗妙之相,随其心愿,悉令显现。法藏即一其心,遂得天眼,莫不彻见。复白佛言:我已摄取如上佛...

《三藏法数》 / 2629字 / 7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一百八法明门

法明门者,为令众生破除昏暗,通达一切智慧也。故护明菩萨在兜率天宫,欲下人间托生,即于师子座上,宣说此一百八门,留与诸天,以作忆念,然后下生也。(护明菩萨,即释迦牟尼佛在天宫之号也。梵语兜率,华言知足。)正信法明门,谓不破坚牢心故。净心法明门,谓无秽浊故。欢喜...

《三藏法数》 / 2717字 / 7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善财五十

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三藏法数》 / 5609字 / 7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种菩提心

是乃密教真言行者之菩提心也,密教立五佛有各别之主德,以东方阿閦如来之大圆镜智立发菩提心之德,故行者初发之菩提心,為毕竟厌求之心,此虽属第六意识,而其菩提心之性德,则為大圆镜智,故以自身之第八识為发心之体,受耶戒者,亦向东方以阿閦如来為本尊。盖耶戒,以此...

《佛学大辞典》 / 630字 / 7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正受

梵语Samaya,一译正受。為正,為受也。是禪定之异名。定心,离邪乱,谓之正,无念无想,纳法在心,谓之受。如明镜之无心现物也。大乘义章十曰:「离於邪乱故说為正,纳法称受。」探玄记曰:「纳法在心名為正受。」观经玄义分曰:「言正受者,想心都息,缘虑并亡,...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7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护身法

又名护身加持。即為避内魔外魔障难,守护自己身心,结通五种印言之作法也。五种印言者,净业印,佛部耶印,莲华部耶印,金刚部耶印,被甲护身印也。见如意轮念诵法等。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6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十山王

十山皆称王者,谓依海而住,高出一切诸余小山,以喻十地菩萨修行,同入如来智海,高出一切二乘诸行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雪山王,谓此山中,具诸药草,能疗众病,取不可尽;以喻欢喜地菩萨,圣智法药,用之无竭,以破无明,超前行位,如雪山王也。 二、香山...

《三藏法数》 / 688字 / 6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四种璎珞庄严

璎珞庄严者,谓菩萨以戒等四法庄严法身,如世璎珞庄严于身也。 一、戒璎珞庄严,谓菩萨严持禁戒,于诸众生无有恶害之心;若无恶害之心,一切众生常所乐见,身口意业悉令清净,是名戒璎珞庄严。 二、璎珞庄严,谓菩萨于诸众生,运大慈心,质直柔软,乃至远离贪嗔痴行,修习...

《三藏法数》 / 263字 / 6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一生补处

见[弥勒]条。 又,密教之释义,一者一实之理,於初地菩萨之位,先得净菩提心,自此一实,出生无量之总持门。乃至至於第十地,更有第十一地,即佛地之法,以一转生补佛处,是名一生补处。大疏六曰:「今此经宗,言一生者,谓从一而生也。初得净菩提心时,从一实之地发生无量无...

《佛学大辞典》 / 215字 / 6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一切如来普贤摩訶菩提萨埵

大日如来东方金刚手菩萨出生之耶也。见略出经註一。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6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密教结界法

密教於每一修法结之解之。结界者,遮恶持善之义,分迷悟善恶之界畔,退恶类住善者之法也,其法有五种:一地结,二四方结,虚空网,四火院,五大耶。第一地结,又名金刚橛,立橛於大地其橛為金刚橛,其橛之根或说到金轮际,或说到水轮际等。是十八道之第六也。第二四方结,又...

《佛学大辞典》 / 516字 / 6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懺法堂

法华堂之异名。法华懺法,即法华之法也。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6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普贤耶印

是普贤如来(即大日如来)之耶印也。瑜祇经曰:「普贤耶,屈进力(左右头指)如鉤,檀慧(左右小指)禪智(左右大指)合,是名彼大印。」是外五股印也。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6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四正断

一、断断,谓所起恶不善法,断已复生,更须精进摄受,令不生起;断而又断,是名断断。 二、律仪断,谓坚持戒律,慎守威仪,断一切恶,是名律仪断。 、随护断,谓于无漏真实相中,随顺守护,不令退没,是名随护断。(无漏者,不漏落生死也。梵语,华言正定。) 四、...

《三藏法数》 / 144字 / 6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一行

心定於一行而修也。又名真如或一相藏法数四曰:「一行者,惟专一行,修习正定也。」此有事理二种。理之一行者。為定心观真如之一理也。文殊般若经下曰:「法界一相,繫缘法界,是名一行。(中略)入一行者,尽知恆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起信论曰...

《佛学大辞典》 / 306字 / 6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一切如来诸法本性清净莲华

称大日如来所入西方妙观察智大智慧门之莲华。由此而阿弥陀如来出生。见摄真实经上。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6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财首菩萨

财首菩萨自说往因,无量世过去有佛,名释迦牟尼。佛灭后有一王子,名金幢。有邪见,不信正法。有知识比丘,名定自在。教我入塔拜佛像,且称南无佛。依是因缘,我值九百万亿那由他佛,得甚深念佛。以来无数劫不堕恶道,今日遂得甚深首楞严。见观佛经九、安乐集上,往生...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6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如来十力

如来证得实相之智了达一切无能坏无能胜故名力也。 【一知是处非处智力】谓如来于一切因缘果报审实能知如作善业即知定得乐报名知是处若作恶业得受乐报无有是处名知非处如是种种皆悉遍知故名知是处非处智力。 【二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谓如来于一切众生过去未来现在世业缘果报...

《三藏法数》 / 620字 / 5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一行

梵语,华言调直定,又云正定。一行者,惟专一行,修习正定也。谓修行之人,应处空闲,舍诸乱意,系心实理,想念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而不懈怠,于一念中即能得见十方诸佛,获大辩才也。

《三藏法数》 / 109字 / 5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大慈生菩萨

胎藏界曼荼罗除盖障院上第五位。主眾生自发生慈悲。又名大慈起,慈发生,慈愍慧。梵名怛利也。毘廋拏蘗多,译言慈发生密号称為慈念金刚。肉色。左手持无忧树。右手於膝上仰掌,立开敷莲。坐赤莲上。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5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喜见菩萨

一切眾生喜见菩萨之略。药王菩萨之前身,尝為供养法华经而烧身者。法华经药王品曰:「是一切眾生菩萨,乐习苦行,於日月净明德佛法中,精进经行,一心求佛满万二千岁已,得现一切色身。得此已,心大欢喜,即作是念:我得现一切色身,皆是得闻法华经力。我今当供养日月...

《佛学大辞典》 / 261字 / 5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梦行般若

舍利弗问须菩提:「若菩萨摩訶萨於梦中入空无相无作,寧於般若波罗蜜有益耶?」须菩提报舍利弗:「若菩萨於昼日入,则於般若波罗蜜有益,夜梦中亦当有益。何以故?昼夜梦中,等而无异。」见大品般若经梦行品,智度论七十五。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5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种子

有多种:(一)唅字。合四字而成此一字,是即表中央之佛具四智也。谓字最初之横点,即字东方发心大圆镜智阿閦佛也。右之傍点,则字南方修行平等性智宝生佛也。上点是字即西方证菩提妙观察智无量寿佛也。本体之字者,风大北方入涅槃成所作智不空成就佛也(善无畏以风大為北方之佛)...

《佛学大辞典》 / 834字 / 5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十魔

一,蕴魔,色等五蕴,為眾恶之渊藪,障蔽正道,害慧命者。二,烦恼魔,贪等烦恼,迷惑事理,障蔽正道,害慧命者。,业魔,杀等恶业,障蔽正道,害慧命者。四,心魔,我慢之心,障蔽正道,害慧命者。五,死魔,人之寿命有限,妨修道,害慧命者。六,天魔,欲界第六天主作种种之障...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5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一切如来定

称大空也。大日经一曰:「正觉之等持,证知心,非从异缘得,彼如是境界,一切如来定,故说為大空,圆满萨婆若。」同疏六曰:「彼如是境界,一切如来定者。如大般若经说:一切有心者悉有佛性,此佛性即名首楞严定,亦名金刚,亦名般若波罗蜜多。佛佛道同,更无异路。若...

《佛学大辞典》 / 138字 / 5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五相成身

五相具备,成就本尊身之观行也。又作五相成身观,五转成身,五法成身。一通达菩提心,二修菩提心,成金刚心,四证金刚身,五佛身圆满。成此五相之观而显得金刚界之佛身也。金刚顶大教王经一说一切义成就菩萨(悉多太子),蒙诸佛警觉开示而修证五相之轨则。十八会指归曰:「毘虑...

《佛学大辞典》 / 805字 / 5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一切如来金刚誓诫

如来耶之本誓也。大疏九曰:「结耶者,即是必定师子吼,说诸法平等义故,立大誓愿,当令一切眾生得如我故,欲善為眾生开净知见故,以此警觉眾生及诸佛故,是故此耶,名為一切如来金刚誓诫。」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5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七十五法

小乘俱舍宗立一切法為七十五,摄為五类:一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六,心不相应行法十四,无為法也。 第一色法十一RūPāṇi,分之為种:一五根,二五境,无表色也。 五根者:一、眼根Cakṣur indriya,二、耳根Śrotra indriya,、鼻根Ghrāṇa iudriya,四、舌根J...

《佛学大辞典》 / 2493字 / 5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引入印

引弟子入坛场内之印也。胎藏界用入佛耶之印,金刚界用萨埵之耶印,苏悉印用合掌,此即以部之耶生在佛家之意也。或总用大鉤召印。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5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二十五种外道冥谛

二十五种冥谛者,乃是迦毗罗外道之所计也。盖此外道,亦修禅定,有神通力,知八万劫中事;八万劫前,冥然不知,谓之冥谛。从冥初自性,生智大,乃至神我,开成二十五谛,合为九位也。(梵语迦毗罗,华言黄色。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一、冥初自性,谓此外道,以八...

《三藏法数》 / 496字 / 5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十魔

魔,梵语具云魔罗,华言能夺命,谓能夺众生智慧之命;又翻作障,能于修道之人而作障难故也。 一、蕴魔,谓色受想行识五蕴为魔也。盖贪着五蕴之法,起惑造业,障碍正道,遂失智慧之命,是名蕴魔。 二、烦恼魔,谓一切烦恼之惑为魔也。盖贪着五尘之境,起诸烦恼,障碍正道,遂失...

《三藏法数》 / 545字 / 5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华严九会说

华严者,谓如来以万行因华,庄严法身果德也。九会说者,如来与菩萨四众、天龙八部,于菩提场等处,九番聚会而广说此法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四众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八部者,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也。梵...

《三藏法数》 / 1259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八种喻

一、顺喻,谓佛说法随顺世谛次第,从小向大而为喻也。如经云:天降大雨,沟渎皆满。沟渎满,故小坑满。小坑满,故大坑满。如是渐次,乃至大海满。如来法雨亦复如是。众生戒满,乃至解脱满。解脱满,故涅槃满,是名顺喻。(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逆喻,谓佛说法逆于世谛次...

《三藏法数》 / 805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密教普贤

有二体:一為大日内眷属中之上首金刚菩萨(见[金刚萨埵]同以剑為耶形,然此以标本有之智,文殊之剑标始成之智,有本始之异。而本有之智即理,故对文殊不越理智相对之常法也。理趣经曰:「大乐金刚萨埵(即金刚萨埵),即是普贤金刚萨埵。」金刚曼荼罗大钞曰:「普贤菩萨,左...

《佛学大辞典》 / 592字 / 5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法华堂

具名法华堂。以普贤菩萨為本尊,而修法华之所也。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5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或云惑,或云烦恼,或云漏,或云垢,或云结。皆為同体异名。天台一家统收一切之妄惑為类:一、见思惑,如身见边见等,邪分别道理而起,谓之见惑,如贪欲瞋恚等,倒想世间事物而起,谓之思惑,离此见思二惑即离界,声闻缘觉以之為涅槃,菩萨更进而断后之二惑。如此见思,乘之...

《佛学大辞典》 / 338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金刚

二卷,失译人名。佛於灵山入金刚说一乘真实之法。摄法华部中。註述有二种,金刚经解四卷,明圆澄註。金刚经通宗记十二卷,诛震述。 又佛说金刚本性清净不坏不灭经之略称。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十妙

不可思议名妙,即实相之理也。实相之理,精微玄妙,清净寂绝。经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是也。总论因果自他,故具明十妙,妙体无殊也。 一、境妙,境即理境也。谓十如是等境,心、佛、众生无差别,不可思议。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等是也...

《三藏法数》 / 983字 / 4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普贤耶印明

两手外缚,竪二中指相合也。真言曰:唵(归命)耶(平等)萨怛鍐(入我我入)见真言句义钞中。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十八道

此為真言修法最初之法,通於胎金两部者也。十八道念诵次第密记曰:「先洗手,着净衣,悬袈裟,作净部神守护身法,观字,变成五股金刚杵,从杵各照身口意业中,由此加持力而业罪障速疾消灭,显得部诸尊,此即灭身口四意之十恶而显得部诸尊之实义也。已下正為十八道...

《佛学大辞典》 / 3258字 / 4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二障

障即障碍。如金刚经中,须菩提得无诤,盖由离此二障故也。(梵语须菩提,华言空生。) 一、烦恼障,烦恼即见、思惑也。谓须菩提证得第四阿罗汉果时,见、思二惑,俱已断尽;心空寂静,诤从何起?是故得于无诤,实由离此烦恼障也。(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 二、障,...

《三藏法数》 / 176字 / 4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