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因成假,谓一切诸法,必有所因和合方成。如诸众生,因于父母生成此身,是名因成。了达此身虚幻不实,是名为假。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故名因成假。 二、相续假,谓众生心识念念相续,前念既灭,后念复生,是名相续。了此相续,本无实体,是名为假;一切诸法相续不断,亦复如...
《三藏法数》 / 207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止观云:五尘非欲,而其中有味,能起行人须欲之心,故言五欲常能牵人,入诸魔境故也。(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一、色欲,谓男女形貌端庄,及世间宝物玄黄朱紫种种妙色,能令众生乐着无厌,故名色欲。 二、声欲,谓丝竹环佩之声,及男女歌咏等声,能令众...
《三藏法数》 / 230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佛所说之法,八万四千之法藏是也。胜鬘经曰:「一切佛法摄八万四千法门。」法华经序品曰:「照明佛法,开悟眾生。」无量寿经上曰:「光融佛法,宣流正化。」 又佛所得之法。法界之真理是也。止观二曰:「法界法是佛真法。」 又佛所知之法名佛法,一切诸法即佛法也。大宝积经四曰...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子者种子也。种子所生之果,谓之子果。果所生之种子,谓之果子。因而五蕴之果报。為过去烦恼所生之果,谓之子果。小乘之阿罗汉尚未断之。入无餘涅槃乃永无之。又依今生烦恼有未来之报果,谓之果子。阿罗汉无来世之果报,故无果子。如来之现报,如小乘之有子果,无生报(后生之报)...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台家依付法藏传,从摩訶迦叶至师子尊者,於西天立二十叁祖,若加第叁祖商那和须同时之末田地,则有二十四祖。要皆金口相承至师子尊者而穷尽也(止观一)。然禪家於西天立二十八祖,此说出於慧炬之宝林传,成於明教之传法正宗记。明教以达磨多罗禪经之达磨多罗為菩提达磨之别名,而...
《佛学大辞典》 / 349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未曾有经上云:「有野干為师子所逐,坠井中,将死,说偈懺悔於佛。帝释闻佛名,感未曾有,自天降,礼拜供养野干,听法要。」止观二曰:「上圣大人,皆求其法,不取其人。雪山从鬼请偈,天帝拜畜為师。」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5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一、但空,谓二乘之人,观一切法皆悉虚幻,但见于空,不见不空,故名但空。 二、不但空,谓诸菩萨,非但见空,兼见不空,不空即中道,故名不但空。
《三藏法数》 / 64字 / 5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刳身燃灯以供养佛,表至诚也。贤愚经一说世尊為虔闍尼梨王时,為欲闻劳度差婆罗门之法而行之。报恩经二大同小异。止观七曰:「叁藏中事施雄猛,剜灯救贸国城妻子,而理观全无毫末。」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5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佛之异称。等者平等,觉者觉悟,诸佛觉悟,平等一如,故名等觉。智度论十曰:「诸佛等,故名為等觉。」往生论注下曰:「以诸法等,故诸如来等,是故诸佛如来名為等觉。 又大乘阶位五十二位中第五十一位之菩萨曰等觉。是菩萨之极位也。即满足叁祇百劫之修行,别教之菩萨断十一品之...
《佛学大辞典》 / 320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梵名达磨駄都Dharmadhātu,此云法界。又曰法性,亦曰实相。法界之义有多种,以二义释之:一就事,一约理。就事而言:法者诸法也,界者分界也。诸法各有自体,而分界不同故名法界。然则法界者,法之一,一名為法界,总该万有亦谓之一法界。是為严家所判四种法界中之事法界,台家约...
《佛学大辞典》 / 882字 / 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止观辅行一曰:「如阿含云:佛昇忉利以神足力制诸弟子不令知处,二王(优填王与波斯匿王)忆佛,因成大患。大臣白王,造像供养,优填王以栴檀香作,匿王以紫磨金作,悉高五尺。初召工匠,与重宝偿,无能造者。毘首羯磨化為人,来為王造像。下斧之声,上至忉利,闻者解脱。」(二王...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南山叁观者,即终南山宣律师之所立也。 一、性空观,性即性分也,谓声闻、缘觉小乘之人,观因缘所生一切诸法,其性本空,皆无有我,常以此理照察自心,故名性空观。(因缘者,六根为因,六尘为缘也。所生一切诸法者,即根尘相对所起诸心法也。) 二、相空观,相即相状也。谓藏...
《三藏法数》 / 216字 / 4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以譬生老病死之四相。谓生老病死,逃避无所,如四山合来也。涅槃经二十七曰:「有四大山,从四方来,欲害人民。四大山者,即生老病死也。」止观一曰:「四山合来无逃避处。」 又别译阿含经四以四山喻老病死衰之四相,一老山。谓人老迈,则形色枯悴,精神昏昧,老山能坏一切壮年之...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4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梵语Anātman,又云非我。常一之体,有主宰之用者為我,於人身执有此,谓之人我,於法执有此,谓之法我,於自己执有此,谓之自我,於他执有此,谓之他我。然人身者五蕴之假和合,无常一之我体,法者总為因缘生,亦无常一之我体,既无人我,无法我,则无自我他我,不待言矣。如此毕...
《佛学大辞典》 / 397字 / 4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俱舍论九曰:「如诸离繫及婆罗门输婆多,般利伐罗多迦等。异类外道,受持种种露形,拔髮,杖乌鹿皮,持髻,涂灰,执叁杖,剪鬚髮等无义苦行。」百论上曰:「勒沙婆弟子,诵尼乾子经。言五热炙身,拔髮等受苦法,是名善法。又有诸师,行自饿法,投渊赴火,自坠高巖,寂默常立,持牛...
《佛学大辞典》 / 297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小乘叁贤之第一,修五种之观法而五种之过失停心也。是為声闻乘入道之初。有二种,一种:一、不净观,观境界不净之相,停止贪欲之法。贪着心多之人修之。二、慈悲观,向一切有情,观可怜之相,而停止瞋恚之法。瞋恚多之人修之。叁、因缘观,观十二因缘,叁世相续之理,而停止愚痴之...
《佛学大辞典》 / 357字 / 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各种之义理,门户差异,而彼此不混同也。门者差别之义。止观大意曰:「开拓义门,观法周备。」元照之弥陀经疏曰:「先以义门,括其纲要。」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4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叁种观法者,谓修行用观之法也。前托事、附法二种,乃是天台智者大师讲法华经时,为座下听众,有修观行者,随历一事,皆以观法表对,令其修习,名托事观;或遇一切法相处,亦附彼法相立其观法,令其修习,名附法观。后之一种,专约行门。复说摩诃止观,兼明诸经所有行法,名约行...
《三藏法数》 / 310字 / 4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台宗叁观中假观之异名也。若破一(即假)而用一(即空),则不名為平等,前於观知假非假,破假入空,今知空非空,破空入假,空假共破互用,故名為平等(前之空观破假,今之假观破空,前之空观用空,今之假观用假也)。止观叁曰:「从空入假名平等观。」 又空观之异名。以空為平等...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4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息即鼻中出入之气也。谓坐禅之人,若欲摄心入定,必先行数息之法。息有四种不同,故须拣其粗而守其细也。 一、风,谓鼻中之气,出入有声,为风。坐禅之人,若依之而数,则心散难调,故须拣而不用也。 二、喘,谓鼻中之气,虽无声相,而结滞不通者,为喘。坐禅之人,若依之而数...
《三藏法数》 / 234字 / 4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土製之器物,以喻人心之易败坏也。止观七曰:「坏器易槌,菴华难实。」归敬仪曰:「或比行厕画瓶,或拟危城坏器。」涅槃经曰:「譬如坏瓶不耐风雨,一切眾生心亦如是,不耐寒热飢渴风雨等。」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4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比菩提以水,故指烦恼為冰。烦恼即菩提,如冰与水也。教行信证行卷曰:「良知如经言,烦恼冰解成菩提水。」止观五曰:「无明痴惑本是法性,以痴迷故法性变為无明,起诸颠倒善不善等。如寒来结水作坚冰,又如眠来变心有种种梦。」
《佛学大辞典》 / 96字 / 4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又云魔道。恶魔之境界也。智度论五曰:「夺慧命,坏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為魔。」止观五曰:「首楞严云:魔界如,佛界如,一如无二如。」见[魔佛]条。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不当於实曰妄,妄為分别而取种种之相曰妄想。註维摩叁:「生曰:妄想妄分别之想也。」大乘义章叁本曰:「凡夫迷实之心,起诸法相。执相施名,依名取相。所取不实,故曰妄想。」同五末曰:「谬执不真,名之為妄。妄心取相,目之為想。」楞严经一曰:「一切眾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4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心為万法之根源,故曰心源。菩提心论曰:「妄心若起,知而勿随。妄若息时,心源空寂。万德斯具,妙用无穷。」止观五曰:「结跏束手,缄唇结舌,思想实相,心源一止,法界同寂。」又曰:「若欲照知,须知心源,心源不二,则一切诸法皆同虚空。」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又曰圆融叁观,不可思议叁观,或不次第叁观。為天台圆教之观法,利根菩萨之所修习。原出於大智度论二十七所谓叁智一心中得之文。又得中论观四諦品,眾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之意,天台智者大师之义因之而立。天台观经疏曰:「一心叁观者,此出释论。论云:...
《佛学大辞典》 / 637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弘,广也;誓,制也。谓菩萨广发誓愿,要制其心,志求满足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众生无边誓愿度,此依苦谛境而发誓也。谓菩萨遍观六道众生等类,无量无边,皆被生死诸苦所逼,一一不虚,故发誓愿欲度脱之,令出叁界。故云众生无边誓愿度。(六道者...
《三藏法数》 / 361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十乘者十乘观法也此十通名乘者乘即运载之义如世车乘堪能运载也盖言修行之人依此十法修之则能运出生死之苦到于涅槃彼岸也数至十者由修观之人上中下根不等上根者唯观初不思议境即得破惑显理其次者于初种观法修之不入湏用第二发心乃至第八对治助开方能破惑显理又其次者于前七种观之...
《三藏法数》 / 2967字 / 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十方之人同乘一如之理而顿证菩提也。 又一真如也。止观八下曰:「魔界如,佛界如,一如无二如。」辅行八之叁曰:「魔佛理一,故名為如。」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外道观空,则必存空相,而堕於空见,此空见尘,属於六尘中之法尘,故曰空尘。即示外道之空观為法尘而非正观也。止观五下曰:「观心推画,发一分细定,生一分空解。此是空见法尘,与心相应,何关无生?」次文曰:「即是向者,所发空尘,谓為涅槃。」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佛所说,為世之则者,谓之法,此法為眾圣入道之通处,故云门。又诸法并通於一实,故名為门。又為如来圣智游履之处,故名為门。华严大疏二曰:「如来通智游入,故号门。」同演义钞一曰:「并通一实,故得称门。」註维摩经八曰:「肇曰:言為世则谓之法,眾圣所由谓之门。」起信论义...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有生者有死,由於无常之理,因而譬无常之理曰杀鬼。杀人之幽鬼也。止观七曰:「无常杀鬼不择豪贤。」毘奈耶律叁十四曰:「於寺门屋下画生死轮。(中略)於轮上应作无常大鬼髼髮张口长舒两臂抱生死轮。」法句譬喻经一、增一阿含经二十叁、四不可得经出曜经二等说四梵志避遁於山海空...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一、体真止,谓体达无明颠倒之妄,即是实相之真,是名体真止。 二、方便随缘止,方便,犹善巧也。谓随缘历境,安心不动,是名方便随缘止。 叁、离二边分别止,谓不分别生死、涅槃、有无等二边之相,是名离二边分别止。(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三藏法数》 / 104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梵音部多多他多Bhūtatathatā(此梵语出於金刚经之梵本,译曰真如性),真者真实之义,如者如常之义,诸法之体性离虚妄而真实,故云真,常住而不变不改,故云如。唯识论二曰:「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於一切法,常如其性,故曰真如。」或云自性清净心,...
《佛学大辞典》 / 410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小乘之证果。不调度他,独调度己,而解脱生死也。止观叁上曰:「若入无餘,但有孤调解脱。」辅行叁之一曰:「灰身故无身,灭智故无智。独一解脱,故云孤调。」四教仪曰:「若灰身灭智,名无餘涅槃,又名孤调解脱。」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梵语曰战捺囉Candra,遗教经曰:「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说四諦不可令异。」止观一曰:「月隐重山,举扇类之;风息太虚,动树训之。」月為势至菩萨之化现。见[月天子]条。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佛有诸法,故称法主。胜鬘宝窟中末曰:「法主者,佛有诸法,故名法主。」止观一曰:「若唱弥陀,即是唱十方佛功德等,但专以弥陀為法门主。」释氏要览上曰:「阿含经云:佛為说法主。」 又(职位)僧官之称。僧史略中曰:「宋齐之世,曾立法主一员。故道猷勅為新安寺镇寺法主,法...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渐渐昇高之木阶也,以譬渐教。止观一曰:「渐则初浅后深,如彼梯隥。」同辅行曰:「梯者,说文木阶也。极高用梯,次高用隥故。隥字亦可从足,谓昇躡也。从木者雉茎反,非此所用,从石者谓山坡渐高也。亦可义用。正应从邑。何,此蹬字亦梯类也,可以昇高也。」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叁界六道之生死,為载人运转之车轮,故曰生死轮。智度论五曰:「生死轮载人,诸烦恼浩业。大力自在转,无人能禁止。」止观辅行曰:「业相是能运,生死是所运,载生死之轮名生死轮。」毘奈耶杂事叁十四曰:「於寺门屋下画生死轮。」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老子曰:「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门。佛者假之。以显佛菩萨和威德光,近诸恶人,又示现种种身之义。如观音之普门示现,即和光同尘也。止观六之二曰:「和光同尘,结缘之始。八相成道,以论其终。」同辅行曰:「和光下释现身也。同四住尘,处处结缘。作净土之因,為利物之始。眾...
《佛学大辞典》 / 177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坏车之驾弊驴者。对於法华之大白牛车而言。涅槃经二十曰:「乘坏驴车,正南而游。」章安疏曰:「南方為离,离火也,即是乘邪见乘,趣叁途火,故云南方而游。」止观七曰:「若但尔者,乘邪见乘,入险恶道,是坏驴车耳。」止观大意曰:「正观者何?所谓十法,若无此十名坏驴车。」止...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又云心行处灭言语道断。究竟之真理,言语之道断而不可言说。心念之处灭而不可思念也。心行者心念之异名,心者迁流於剎那,皆云心行。瓔珞经下曰:「一切言语断道心行处灭。」维摩经阿閦佛品曰:「一切言语道断。」止观五上曰:「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故名不可思议境。」仁王经中曰...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玄义十卷,文句十卷,止观十卷。為天台之叁大部。叁大部补註序曰:「玄、文、止观,共叁十卷,时人谓之叁大部。」释门正统叁曰:「所谓玄义释题,止谈化意。文句解经,但事消文。至於止观,方谈行法。故教在玄文,行在止观,意令行解相济,成我自心。是故叁部相须缺一不可。」 又...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恶癩者恶疾,野干者野孤,喻心之恶也。止观二之四曰:「大论云:寧起恶癩野干心,不生声闻辟支佛意。」但大论无此语,萨遮尼犍经九曰:「若不持戒,不得疥癩野干身,况当功德之身。」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以譬烦恼。种种之烦恼,交络繁茂,如稠林也。法华经方便品曰:「入邪见稠林。」止观九曰:「无明戏论翳如来藏稠烦恼林。」同十曰:「邪画日增,生死月甚,如稠林曳曲木,何得出期?」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涅槃经二曰:「如虫食木有成字者,此虫不知是字非字,智人见之终不唱言是虫解字,亦不惊怪。大王当知旧医亦尔,不别诸病悉与乳药,如彼虫道偶成於字。」止观一曰:「若但闻名口说,如虫食木偶得成字,是虫不知是字非字,既不通达,寧是菩提。」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爱乐执着於法之心也。无量寿经下曰:「爱法乐法。」同慧远疏曰:「修慧行,得法爱着,名為爱法。」止观五之六曰:「爱法即无明。」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释迦牟尼佛在因位时為大医王,疗一切之病,病者甚多,力不足,懊恼而死,生於忉利天。自思惟我今生於天,享福报,然於人无益,自以方便捨天寿,生於娑伽陀龙王宫中,為龙之太子。身已长,又方便而死,生於阎浮提中為大国太子,名曰能施,生而好施,年长大,自身所有皆尽。乃告父母...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一时各有叁兽。总為叁十六兽。止观八曰:「一时為叁十二时,即有叁十六兽。寅有叁:初是猩,次是豹,次是虎;卯有叁:狐,兔,貉;辰有叁:龙,蛟,鱼;此九属东方木也。已有叁:蝉,鲤,蛇;午有叁:鹿,马,獐;未有叁:羊,雁,鹰;此九属南方火也。申有叁:狖,猿,猴;酉有叁...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譬母之赤精為吐,比父之白精為泪,止观七曰:「吐泪赤白,二渧和合,託识其中。」同辅行曰:「吐泪等者,大论云:身内欲虫,人和合时,男虫白精如泪而出,女虫赤精如吐而出。骨髓膏流令此二虫吐泪而出。」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一显教,二密教。显教之判,有天台真言之别。天台就释迦佛之说法作法而立显密二教。盖以对一会大眾显露说法,使彼此相知者為显露教,此时更密对餘眾说法,使一会之人不能知之者為秘密教。如鹿园之会,八万诸天得闻深法,故在我為显露教者,於彼為秘密教。在彼為秘密教者,在我则显...
《佛学大辞典》 / 2250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略云四禪,新云四静虑。修此四禪定生於色界之四禪天也。此四禪内道外道共修之,在因者超欲界之惑网,在果者生於色界,且為生诸功德之依地根本,故曰本禪。 (一)初禪,初禪之前行,有粗住、细住、欲界定、未到定。其正禪具八触十功德。 其先行者安坐端身摄心,故气息调和,觉此...
《佛学大辞典》 / 1048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斥滥谈圆理者,谬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之即义,又私诸法皆空之空义,不达即空之深义,谓如怪鼠唧唧之声,怪鸟空空之声也。止观八曰:「谬谓即,是犹鼠唧。若言空空,如空鸟空。」同辅行曰:「不达諦理谬说即名,何异怪鼠作唧唧声。即声无旨,滥拟生死即是涅槃。亦如怪鸟作空空声...
《佛学大辞典》 / 235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对修恶之称。依关係而起之恶谓之修恶,本来真如理性所具之恶,谓之性恶。性具善,亦具恶,此性恶之义,天台一宗之极说,他宗未谈之法门也。天台於观音玄义发之,荆溪於止观辅行五提出此说,后至四明,对於华严宗及山外之异义,盛扩张此义。真如纯真无妄,不具恶,依无明之妄缘而背...
《佛学大辞典》 / 821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如者如法之各各之相也,如法之实相也。如地之坚相,如水之湿相,谓之各各之相是事相之如也。然此各各之事相,非实有,其实皆空,以彼此之诸法以空為实,空者,是诸佛之实相也,此实相之如,称為如。故实相即如也。又此如為诸法之性,故名法性,此法性為真实之际极,故曰实际。故如...
《佛学大辞典》 / 380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Viśvakarman,又作毘守羯磨。新云毘湿缚羯磨。帝释之臣,化作种种工巧物,又司建筑之天神也。毘首羯磨,译种种工业。因之西土之工巧者祭此天云:智度论四曰:「巧变化师毘首羯磨天。」顺正理论十二曰:「毘湿缚羯磨天。」玄应音义二十五曰:「毘湿缚羯磨天,此译种种工业,案西国...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风中之灯火也,以譬世相之无常。止观七曰:「口若春蛙,心如风灯。」万善同归集五曰:「无常迅速,念念迁移。石火风灯,逝波残照。露华电影,不足為喻。」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欲登妙位,非行不阶。行法众多,略言其四。梵语叁昧,华言正定,又云调直定。众生心行,常不调、不直、不定,入此叁昧,能调、能直、能定,故名叁昧。 一、常坐叁昧,常坐叁昧者,亦名一行叁昧。文殊般若经以九十日为期,独居静室,跏趺正坐,蠲除恶觉,舍诸乱想,不杂思惟,系...
《三藏法数》 / 565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凡治魔障者,或念叁归五戒等,或诵般若经,菩萨戒本等及大乘方等经所说之治魔咒。见小止观,起信疏等。又以念佛治之。在止观九之二。净土修证仪云:十乘之理观,能发九境之魔事,以五蕴生死迷暗之法為境故,净土之事观,以弥陀果人清净之功德為境故,永绝魔事,心无邪念时,则圣境...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觉,即觉了。谓觉了所修之法是真是伪也。分即支分,谓此七种法,各有支派分齐,不相杂乱,故名七觉分,亦名七觉支。择、进、喜叁觉分,属慧;除、舍、定叁觉分,属定;念觉分兼属定、慧。故摩诃止观云:修此七觉,即得入道。是也。 一、择法觉分,择,即拣择。谓用智慧观察诸法...
《三藏法数》 / 439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叁諦中之空諦。谓一切法非灭却,然后始空也。一切法无体空寂,故云即空。般若心经曰:「色即是空。」玄义四曰:「心性即空即假即中。」止观一曰:「云何圆信?信一切法即空即假即中。」拾遗记下曰:「叁观之首皆言即者,指一念心即叁諦故。」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以马為牺牲之外道修法也。梵语Aśvamedha,百论疏上之下曰:「為求常天故,修马祀。取一白马,放之百日,或云叁年,寻其足迹,以布黄金用施一切,然后取马杀之。当杀马时唱言:婆藪杀汝。马因祀杀,亦得生天。」(此下举真諦叁藏之说引韦陀中马祀之法)。 又外道之邪法,杀马除去...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天台叁大部之一。天台大师说之,弟子章安记之,有十卷,开為二十卷,述观心之事。荆溪大师註释之曰止观辅行传弘决,有十卷,开為四十卷。此外各家疏註如下:大乘止观法门四卷,陈慧思说。修习止观坐禪法要一卷,隋智顗说,陈鍼传。附始终心要一卷,唐湛然述。止观义例二卷,唐湛然...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梵语吉隶舍Kleśa,贪欲瞋恚愚痴等诸惑,烦心恼身,谓為烦恼。智度论七曰:「烦恼者,能令心烦能作恼故,名為烦恼。」同二十七曰:「烦恼名,略说则叁毒,广说则叁界九十八使,是名烦恼。」註维摩经二曰:「肇曰:七使九结恼乱眾生,故名為烦恼。」止观八曰:「烦恼是昏烦之法,恼...
《佛学大辞典》 / 194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华严宗之清凉国师澄观,原為天台宗荆溪尊者湛然之弟子,后入法华严宗分顿教為渐顿,顿顿,分圆教為渐圆,顿圆,以华严经為顿顿顿圆,以法华经為渐顿渐圆。其故以為法华者,诸声闻人自小乘来,经歷诸味,至法华之会方开圆顿,故知法华是渐顿渐圆也。华严最初未经诸味,直开顿圆,故...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四轮王之一。感得铜製轮宝而王二大洲之转轮圣王也。见[转轮王]条。 又十住菩萨习种性之人為铜轮王,化二大洲,故十住為铜轮位。圆教分证即之位也。仁王经上曰:「习种铜轮二天下。」同天台疏曰:「十住菩萨习种性人作铜轮王,王二天下。」止观二曰:「进入铜轮,破弊根本,本谓无...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上下二卷,上卷简括止观之得不得者有四句,下卷说观伺,瞋恚,乃至恶慧等多少有无,有恶须断,有善须求涅槃。摄於中阿含经二十七。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天魔与佛陀。对举极善极恶而云魔佛。止观五曰:「首楞严云:魔界如,佛界如,一如无二如。」梵网经上曰:「能转魔界入佛界,佛界入魔界。」止观八曰:「魔界即佛界,而眾生不知。迷於佛界,横起魔界,於菩提中而生烦恼。」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河者河北。淮者淮南。支那天台之鼻祖,北齐慧文之住处。止观一上曰:「南岳师事慧文禪师,当齐高之世,独步河淮,法门非世所知,履地戴天,莫知高原。」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於心观念真理之法也。同於[观心]。止观曰:「观法虽正,着心同邪。」止观大意曰:「慧文但列内观视听而已,洎乎南岳天台。復因法华叁昧,发陀罗尼,开拓义门,观法周备。」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专急於成佛之道而研知慧,谓之乘急之人,特严戒法而后研智慧,谓之戒急之人。因此生乘急戒缓,戒急乘缓,乘戒俱急,乘戒俱缓之四种。是谓戒乘之四句。乘急戒缓之人,如维摩居士。戒急乘缓之人,如小乘之比丘。乘戒俱急之人,如出家之菩萨。乘戒俱缓之人,不足言。南本涅槃经六曰:...
《佛学大辞典》 / 169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形容极微弱之心也。止观五上曰:「此叁千在一念心,若无心而已,介尔有心即具叁千。」辅行五之叁曰:「言介尔者,谓剎那心,无间相续,未曾断绝。纔一剎那,叁千具足。又介尔者,介者弱也,谓细念也。」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如来之施化,但应於缘,初无谋虑也。止观七曰:「无谋权巧,故号能仁。」四教仪集註上曰:「如来妙应,无谋没化。」玄义二曰:「无谋之权,称缘转变。」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智度论十示过去之业因不同,故现在之果不均曰:「有一黑蚖怀摩尼而卧,有一罗汉乞食不得。」言蚖於前世破戒,犹以有福分,今堕於蚖,尚怀宝珠云。止观七下借之以喻有解不能行曰:「虽闻不用,如黑蚖怀珠,何益於长蛇者乎?」
《佛学大辞典》 / 96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止观辅行问云:名同于根,何须更立?答:善根虽生,恶犹未破,更须修习,令根增长。根成恶破,复名为力。 一、信力,谓信正道及助道法,若信根增长,则能遮诸烦恼,不为偏小诸疑所动,故名信力。 二、精进力,谓行此正道及助道法时,若精进根增长,则能除身心懈怠,成办出世之...
《三藏法数》 / 275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龙树天亲二菩萨皆有千部论师之名。止观七曰:「龙树作千部论。」百论序疏曰:「天亲本小乘学造五百部小乘论。(中略)於是造大乘五百部论,时人呼為千部论主。」颂疏一曰:「弘道於五天,製论於千部。」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具名大乘止观法门,四卷,南岳慧思说。说止观二门之深义。唐末经典,流散海外,咸平叁年日本国寂照持此本至四明。慈云得之為作序。见佛祖统纪二十五。明智旭释之曰止观释要。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法性与无明,如冰与水,无明之冰即诸性之水也。但非谓吾人之心性,本来為冰,法性之水,后為无明之冰,仅谓无始无明之体即為本觉之法性而已。玄义五曰:「若有无明烦恼性相,即是智慧观照性相。(中略)如冰是水,如水是冰。」止观辅行六曰:「為迷冰者指水為冰,為迷水者指冰為水...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释尊於娑罗双树间入灭时,树一时开华,林色变白,如鹤之群居,故云鹤林。涅槃经一曰:「尔时,拘尸那城娑罗树林,其林变白,犹如白鹤。」止观一上曰:「始鹿苑,中鷲岭,后鹤林。」同七上曰:「鹤林施化既足於荣枯中间,而入涅槃。」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悟真理谓為入。大乘义章一曰:「证会名之為入。」 又解知事物曰入。无量寿经上曰:「入眾言音。」净影疏曰:「入谓解也。」 又根境互相涉入而生识,谓之入。如十二入。新译言十二处。大乘义章八末曰:「根尘互相顺入亦名為入。」止观五曰:「入者涉入。」 又二入见本条。十二入...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通教十地之第叁地也。人者忍也,叁乘之人同自世第一法入於十六心见道,正断见惑之八忍位也。止观六曰:「八人者,八忍也。从世第一法入无间叁昧,故名八人。」大乘义章十四曰:「具修八忍,名八人地。」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教化人之道也。与[教道]同。净土论注曰:「言十地阶次者,是释迦如来与阎浮提一应化道耳。」止观五下曰:「圣师有慧眼力明法药,有法眼力识於病障,有化道力愈病授药,令得服行。」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恶魔者佛之怨敌,故云魔怨。维摩经佛国品曰:「降伏魔怨,制诸外道。」新译仁王经上曰:「摧伏魔怨,双照二諦。」止观辅行二曰:「魔為佛怨,故云魔怨。」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止观一曰:「无明尘劳即是菩提,无集可断。(中略)生死即涅槃,无灭可证。」又曰:「生死即涅槃,是名苦諦。(中略)烦恼亦即是菩提,是名集諦。」此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之义,為大乘至极之谈,依教门之浅深而异其归趣。参照[即]条。法华玄义九曰:「体生死即涅槃名為定,达烦恼...
《佛学大辞典》 / 209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增一阿含经叁曰:「恒乐空定,分别空义。所谓须菩提比丘是。」止观六曰:「须菩提,空智偏明,能於石室见佛法身,故大品中被加说般若。」肇论下曰:「须菩提唱无说以显道,释梵绝听而雨花。」同註曰:「大品般若自天主品以来,须菩提依幻化喻,广说甚深般若无说无听之理。」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梵音samādhi,旧称叁昧,叁摩提,叁摩帝。译言定,正受,调直定,正心行处,息虑凝心。心定於一处而不动,故曰定。正受所观之法,故曰受。调心之暴,直心之曲,定心之散,故曰调直定。正心之行动,使合於法之依处,故曰正心行处。息止缘虑,凝结心念,故曰息虑凝心。智度论五曰:...
《佛学大辞典》 / 638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所说,叁种陀罗尼之一,破叁障中业障之陀罗尼也。止观二曰:「破恶业陀罗尼能破业障。」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涅槃经所说,有乘戒二门,乘门之所说者即佛性常住也。以见如来入涅槃而迷执為佛性无常,今化身寄於涅槃而说佛性之常住,法身之圆常,谓「如来常住无有变易。」就性而云佛性,就相而云如来,同体也。止观八曰:「涅槃寄灭谈常。」同辅行曰:「寄应迹灭度,谈法身圆常。」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