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9 条搜索结果

五住地烦恼

一切处住地(遍通叁界烦恼)欲爱住地(欲界烦恼)色爱住地(无色界烦恼)小乘叁果四向。渐断前四住地烦恼未尽。故在叁界中受分段生死。阿罗汉辟支佛地前叁贤菩萨。乃至十住已还。断四住地烦恼尽。故免叁界分段生死。仍有无明住地渐断未尽。故受叁界外变易生死。故经云。阿罗辟支佛大力...

《法门名义集》 / 133字 / 7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僧佉

Sāṁkhya,正曰僧企耶,译曰数。外道之论名。玄应音义十曰:「僧佉,此语讹也,应云僧企耶,此云数也。其论以二十五根為宗,旧云二十五。」唯识述记一末曰:「梵云僧佉,此翻為数,即智慧数。数度诸法根本立名,依数起论名為数论,论能生数亦名数论。」百论疏上之中曰:「僧佉,...

《佛学大辞典》 / 174字 / 7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大辩才天

又曰:大辩天、大辩功德天、辩才天、大辩才功德天、辩天,作辨财者非也。又名美音天、妙音天、妙天音乐等。或為男天,或為女天,但以為女天者多。大日经疏五曰:「次北置萨囉萨伐底Sarasvati,译云妙音乐天,或曰辩才天,次北并置其妃。」是各有妃,故為男天。同十七曰:「妙音是...

《佛学大辞典》 / 450字 / 7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南岳磨砖

传灯录五南岳章曰:「开元中,沙门道一住传法院,常日坐禪,师知是法器。往问曰:大德坐禪图什麼?一曰:图作佛。师乃取一砖於彼菴前石上磨之。一曰:师作什麼?师曰:磨為镜。一曰:磨砖岂成镜?师曰:磨砖既不成镜,坐禪岂作佛?一曰:如何即是?师曰:如人驾车,车若不行,...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7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五部教主

部谓部类,教谓言教,主即主宰。此之五部,乃是如来金刚不空真实叁昧法门也。而依五方立五部,以五佛为主者,各有所表也。中方毗卢遮那,即释迦如来也。四方四佛,乃释迦化现,以表诸佛同一法身也。以如来入种种叁摩地,说种种陀罗尼门,虽各分部类,各有坛法,而皆与般若理趣相...

《三藏法数》 / 901字 / 7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龙华叁会

弥勒佛於华林园中龙华树下成道,开叁番法会,度尽上中下叁根之眾生,故曰龙华叁会。罗什译之弥勒下生经曰:「坐龙华菩提树下,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在华林园,其园纵广一百由旬,大眾满中。初会说法,九十六亿人阿罗汉。第二大会说法,九十四亿人阿罗汉。第叁大会说法,九十...

《佛学大辞典》 / 295字 / 7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七使

一、欲爱,欲界之贪欲也。二、恚,瞋恚也。叁、有爱,色界无色界之贪欲也。四、慢,慢烦恼也。五、无明,痴惑也。六、,五邪也。七、疑,疑四之理也。辅行六。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6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七方便

小乘之七贤位也,是為入道之圣位之方便行位。故曰方便。详[七贤]条。 又天台涉於诸教立二种之七方便:第一為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藏教之菩萨乘,通教之菩萨乘。别教之菩萨乘。此七方便依药草喻品叁草二木之意而立者。法华玄义六曰:「章安云:或以七方便根性為七子,...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6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Sa,又作萨。悉曇五十字门之一。為一切法一切不可之义,现证一切智之声也。由Satya()及Sarvajñāna(一切智)释之。金刚顶经曰:「娑字门一切法一切不可故。」文殊问经曰:「称娑(上)字时,是现证一切智声。」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6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五种结界相

五种结界相者,乃是如来制比丘结界之法也。谓比丘若作法事,若行布萨,若建塔寺,或于空地,或在山林,或于水边,随其形量广狭大小,必须结界,以立界相。故说此五种之名相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布萨,华言净住。谓比丘当每月二番聚众,宣说戒法,以净身口意叁业,故云...

《三藏法数》 / 432字 / 6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七垢

一、欲垢,欲使他人知自己之功德也。二、垢,於自己之功德生执着分别之也。叁、疑垢,於自己之功德生疑惑也。四、慢垢,於自己之功德与他校量而生轻他之心也。五、憍垢,於己之功德生贡高欣喜之心也。六、随眠垢,自己之功德盖覆於他之诸烦恼也(随眠者烦恼之异名)。七、慳垢...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6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藏教七阶

藏教者,即小乘经律论叁藏教也。阶者,阶级次第也。谓藏教菩萨修行之次第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四弘誓愿,弘者,大也。誓者,要制其心也。愿者,志求满足也。谓菩萨从初发心,观四谛境,发四弘誓,一、未度者令度,即众生无边誓愿度,此观苦谛境。...

《三藏法数》 / 1095字 / 6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六十二

于过去世五阴上。各横计四句。过去四句者。一者如去。二者不如去。叁者亦如去亦不如去。四者非如去非不如去。于未来五阴上计四句。一者有边。二者无边。叁者亦有边亦无边。四者非有边非无边。于现在阴上。各计四句。一者常。二者无常。叁者亦常亦无常。四者非常非无常。二阴上各起...

《法门名义集》 / 145字 / 6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叁弥叉

外论之名。译曰观察。闍提首那所造。广释二十五。饰宗记七末曰:「依涅槃经第叁十九,名闍提首那,彼造叁弥叉论,此云观察,广辨二十五。」涅槃经叁十九曰:「闍提首那,与佛论二十五遂屈伏,剃髮而為弟子。」梵Samiksa。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6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叁人婬女梦

佛在世有叁人為伯仲季,闻毗耶离国有婬女,名菴罗婆利。舍婆提国有婬女,名须蔓那。王舍城有婬女,名优鉢罗槃那。叁人各闻彼女端正无比,昼夜专念,染着於心,便於梦中与彼从事。觉已,心念彼不来,我亦不往,而婬事办,因此悟一切诸法皆如是耶。於是到颰陀婆罗菩萨所而问是事。...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6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一子

谓菩萨修慈悲行,视诸众生犹如一子。若众生修习善业,胜进圣道,心则欢喜;若众生造作恶业,流转生死,心则愁恼。譬如父母子安隐,心则欢喜;子遇患,心则苦恼。经云:视诸众生,同于一子。是也。

《三藏法数》 / 89字 / 6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二种辟支佛

一者出无佛世。独悟非常思惟道。名为缘觉辟支。二者值佛为说十二因缘之法。观因缘之理而悟道。名为声闻辟支。于叁乘中。此为中乘。亦有余无余二种涅槃。辟支佛者此云缘觉。辟支者此言缘。佛者此言觉。

《法门名义集》 / 84字 / 6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十八空

一、内空,内即内身,谓叁十六种不净充满,九孔常流,净相不可故,是名内空。(叁十六种者,毛、发、爪、齿、眵、泪、涎、唾、屎、尿、垢、汗、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也。九孔者,两眼、两...

《三藏法数》 / 1008字 / 6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七佛通戒偈

谓之通戒或略戒。诸佛出世之初,因弟子清净,不须别制戒禁,但以一偈通為禁戒,故曰通戒或略戒。即七佛各有一通戒也。增一阿含经四十四十不善品,谓第一毘婆尸佛偈(百岁中但说一偈):忍辱為第一,佛说无為最。不以剃鬚髮,害他為沙门。第二式詰佛偈(八十年中但说一偈):若眼...

《佛学大辞典》 / 483字 / 6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固执实有人我之也。又名人我,或单云我。楞伽经叁曰:「是故我说,寧取人如须弥山,不起无所增上慢空。」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6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八胜处

八胜处者,谓修八背舍后,观心纯熟,转变自在,若净若不净,随意能破也。禅波罗蜜云:初、二胜处,位在初禅;第叁、第四胜处,位在二禅;第五至第八胜处,位在四禅。叁禅不立胜处者,以叁禅天乐多心钝,故不立也。 一、内有色相,外观色少,若好若丑,是名胜知胜,谓行人先观...

《三藏法数》 / 1103字 / 6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四十四、沙弥救蚁子水灾长命报缘

昔者有一罗汉道人,畜一沙弥,知此沙弥却后七日必当命终,与假归家,至七日头,敕使还来。沙弥辞师,即便归去,于其道中,众蚁子,随水漂流,命将欲绝,生慈悲心,自脱袈裟,盛土堰水,而取蚁子,置高燥处,遂悉活。至七日头,还归师所。师甚怪之,寻即入定,以天眼观,知其更...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132字 / 6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鸽园

在迦湿弥罗国。五百僧园之一。宗轮论述记曰:「尔时鸡园,諍犹未息。后随异,遂分二部:一上座部,二大眾部。时诸贤圣,和眾乖违,便捨鸡园,欲往他处。王闻既瞋,便勅臣曰:宜皆引至殑伽河边,载以破船,中流坠溺,即验斯辈是圣是凡。臣奉王言,便将验试。时诸贤圣,各起神通。...

《佛学大辞典》 / 252字 / 6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谓妙大士妙菩萨等。北斗七星之名也。有神咒拥护国土。经中不明其本地。诸师异说,或以為释迦,或以為观音,或以為药师。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二曰:「我北辰菩萨名曰妙,今欲说神咒拥护诸国土,所作甚奇特,故名曰妙。处於阎浮提眾星中最胜,神仙中之仙,菩萨之大...

《佛学大辞典》 / 316字 / 6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八还辩

还者,复也。辩者,分别也。,即能之性也。八还辩者,以所八种可还之境,而辩能之性不可还也。此由阿难不知尘有生灭,无动摇,而妄认缘尘、随尘分别,故如来以心、境二法,辩其真妄。言心则曰:今当示汝无所还地;言境则曰:吾今各还本所因处。此显所之境可还,而...

《三藏法数》 / 1025字 / 6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叁聚净戒

一切恶无不断。是摄律仪戒。一切善无不修。是摄善法戒。一切众生无不度。是摄众生戒。此叁聚戒者菩萨道。一不杀生。二不偷盗。叁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绮语。六不两舌。七不恶口。八不贪欲。九不嗔恚。十不邪。十地论中有五种十善。一者人天十善。二者声闻十善。叁者缘觉十善。...

《法门名义集》 / 136字 / 6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八大自在我

我即自在之义。谓如来有大神力,有大智慧,故能随机示现,自在巧妙。经中谓如来常乐我净之我,具此八义,故称我德。(常者,不迁不变也。乐者,无生死苦也。我者,即八自在也。净者,惑业净尽也。) 一、能示一身以为多身,一身多身者,于一身中现无量身也。经云:如来身数,犹...

《三藏法数》 / 707字 / 6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五忍

一伏忍。二信忍。叁顺忍。四无生忍。五寂灭忍。地前叁贤菩萨伏忍。初地二地叁地信忍。四地五地六地顺忍。七地八地九地无生忍。十地与佛地寂灭忍。

《法门名义集》 / 63字 / 6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涅槃四种大乐

一、无苦乐,无苦乐者,谓无世间之苦乐也。世间之乐,即是苦因。故经云:不断乐者,则名为苦;以断乐故,则无有苦。无苦无乐,乃名大乐。此即涅槃之大乐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大寂静乐,谓涅槃之性是大寂静,以其远离一切愦闹法故,以大寂静,名为大乐,此即涅槃之...

《三藏法数》 / 199字 / 6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四沙门果

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须陀洹者中国音也。此云修习无漏。亦名逆流。或云解债。初果圣人无我解。永断谛有漏惑尽。故名修习无漏。既有无漏真解。能永背生死。故云逆流。逆生死流也。以其无漏力强能排叁涂等苦故。立解叁涂债也。斯陀含者。果顿尽修道惑细叁人...

《法门名义集》 / 312字 / 6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二根

一、浮尘根,浮尘根者,根即眼耳鼻舌身意也。以其虚假不实,故名浮。无闻觉知之用,故名尘。经云:眼如蒲萄朵,耳如新卷叶,鼻如双垂爪,舌如初偃月,身如腰鼓颡,意如幽室。是也。 二、胜义根,胜义根者,谓眼等六根,有增上胜力,能照境发识,以成根用,故名胜义。如眼能...

《三藏法数》 / 142字 / 6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半斋

半日之斋也。斋法,一日一夜以今日之明相至翌日之明相為限。故过今日之正午,至明日之夜明,不可食一物,若至夜分為食事而破斋,曰半斋。自正午至暮持半日之斋。至夜分而破斋也。故就昼食曰半斋。就夜分曰破斋。半斋破斋同意也。经律异相四十四曰:「破斋犹生天第九。昔有迦罗越...

《佛学大辞典》 / 632字 / 6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习种性有十住菩萨

此是内凡下品叁贤初位。一发心住。始从凡境发无上道心。历奉众圣广多闻慧。始入空界住性位。由彼发心而此住。二治地住。更起胜解净治八万四千法门。离诸尘秽。心地清显。叁修行住。善观诸法对治之门。慧照逾明解心涉境修种觉故。曰修行住。四生贵住。理解胜还生在真如法性理寂种...

《法门名义集》 / 270字 / 6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六和敬

僧以和合為义。和合有二义:一理和,同证灭理也,是在道以上之圣者。二事和,此有六种,即六种敬具也。属於道以前之凡僧。一、身和敬,同礼拜等之身业也。二、口和敬,同讚咏等之口业也。叁、意和敬,同信心等之意业也。四、戒和敬,同戒法也。五、和敬,同空等之解也。六...

《佛学大辞典》 / 422字 / 6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思二惑

惑,迷惑也。谓诸众生于一切法不了自性本空,妄生执着,惑于正道,流转生死,故名惑也。又名二缚,由此惑业缠缚,住着叁界,不能脱离也。又名二结,结即缚之义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惑,分别曰,谓意根对法尘,非理筹度,起诸邪。如外道计断计常,...

《三藏法数》 / 167字 / 6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如来八相

如来八相者,法华经中明释迦如来无量劫前已成正觉,因大悲愿力利益众生数,数于十方国土示生示灭处,处不同岂,但于此南阎浮提一方出现而已今论出现本末则具有八相,皆所以示同人法也(梵语释迦华言能仁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 一、降兜率相,梵语兜...

《三藏法数》 / 1500字 / 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一实

真如也。一,平等之义,名平等之实相曰一实。叁藏法数四曰:「一实,谓一实相中道之理也,无有虚妄,无有颠倒,名一实也。」四教义一曰:「诸佛菩萨之所证,审实不虚,谓之為。」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6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无相菩提

无相者即寂灭之义,菩提者自证而不从他,故曰无相寂灭菩提。大日经具缘品偈曰:「坐无相菩提,真言势无比。」演密钞五曰:「寂灭者即无相义,但心自证不从他,故无诸相。坐谓安处,即是处於寂灭道场,故法华云。诸法空為座,是也。」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光网菩萨种子

(惹),不可之义。此光网以生不可之故,名常寂光。此光非色非心,而具种种不思议之色,一一皆徧法界,而同於[大空]。义释七。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6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二道

一者道。二者修道。道者。昭理名。增明曰修。是解也。修道者。修是修行也。能除壅障。名之为道。

《法门名义集》 / 39字 / 5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观音

旧云光世音,观世音,略称观音,新云观世自在,观自在。梵音Avalokiteśvara,观世音者,观世人称彼菩萨名之音而垂救,故云观世音,观世自在者,观世界而自在拔苦与乐。观音有六观音,七观音乃至叁十叁观音,但常称之观音,指六观音中之圣观音。如法华普门品之观音,观无量寿经之观...

《佛学大辞典》 / 617字 / 5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四种法身

此為密教所立。一自性法身。诸佛之真身,理智法性,自然具足,常住之法身,叁世常恒,為从身流出之菩萨说叁密之法。自体法然,故云自性,具无為之作业,故云法界,此有理智差别,法界诸法,体性寂然,法尔不改,名理法身,即胎藏之四重圆坛是也。一切之法,互相周徧,冥理同体,名...

《佛学大辞典》 / 716字 / 5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灶神

礼记月令曰:「孟夏之月,共祀灶。」又祭法曰:「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御览引淮南子万毕术曰:「灶神晦日归天白人罪。」(万毕人姓名,灶策列传,盖八公之辈,有术一卷,高诱所注,淮南外篇,今亡)。陆灶蒙祀灶解曰:「灶神以时录人功过,上白於天,当祀之,以...

《佛学大辞典》 / 321字 / 5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十忍

一音声忍,同於上之音响忍。二顺忍,同於上之柔顺忍。叁无生忍,同於上之无生法忍。四如幻忍,了达诸法皆依因缘而生,犹如幻化之性本来空寂而信忍也。五如焰忍,了达一切境界悉如阳焰之本性空寂而信忍也。六如梦忍,了达一切妄心,犹如梦境之无真实而信忍也。七如响忍,了达一切世...

《佛学大辞典》 / 563字 / 5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善财五十叁参

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三藏法数》 / 5609字 / 5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七真如

一流转真如,谓有為法流转之实性也。二实相真如,谓显於二无我之实性也。叁唯识真如,谓染净法之唯识实性也。四安立真如,谓苦之实性也。五邪行真如,谓集之实性也。六清净真如,谓灭实性也。七正行真如,谓道之实性也。流转安立邪行之叁真如不通於佛,又实相唯识清净之叁...

《佛学大辞典》 / 173字 / 5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一百八法明门

法明门者,为令众生破除昏暗,通达一切智慧也。故护明菩萨在兜率天宫,欲下人间托生,即于师子座上,宣说此一百八门,留与诸天,以作忆念,然后下生也。(护明菩萨,即释迦牟尼佛在天宫之号也。梵语兜率,华言知足。)正信法明门,谓不破坚牢心故。净心法明门,谓无秽浊故。欢喜...

《三藏法数》 / 2717字 / 5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唯识

梵语摩怛刺多Mātratā,此译曰唯。梵语毘若底Vijña ti,此译為识。梵语倒置之為识唯,通常為Vijñānamatravāda。唯者简别之义。简别识外无法,谓之唯。识者了别之义。了别之心略為叁种,广有八种,谓之识。然则唯识者為叁识或八识之复名数,非唯一识之义也。华严经就集起之义而云唯...

《佛学大辞典》 / 741字 / 5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二十五叁昧破二十五有

梵语叁昧,华言正定。二十五叁昧破前二十五有者,约理对治,随义以立名也。盖欲、色、无色叁界,虽苦乐不同,然实有生死执着,故以此无垢等叁昧之法,一一破之,令诸众生,出于诸有也。 一、无垢叁昧,破地狱有,谓菩萨由净诸业惑,证于无垢叁昧。愍彼众生,受于地狱之苦,故以...

《三藏法数》 / 2010字 / 5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嗔恚叁种发相

一、非理嗔相,谓行人修禅定时,嗔觉欻然而起,无问是理非理,他犯不犯;无故而发嗔恚,障诸禅定,是为非理嗔相。 二、顺理嗔相,谓行人修禅定时,外人实来恼我,以此为缘,生于嗔觉,相续不息;亦如持戒之人,非法者,而生嗔恚。嗔虽顺理,亦障禅定,是为顺理嗔相。 叁、诤...

《三藏法数》 / 178字 / 5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四弘誓愿

一、未度者令度,度即超度也。谓众生未度生死苦者,令其度也。 二、未解者令解,解即解脱也,谓众生未解烦恼业缚者,令其解也。 叁、未安者令安,安即安住也,谓众生未能安住于戒定慧而修行者,令其安住也。 四、未涅槃者令涅槃,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众生未灭生死...

《三藏法数》 / 152字 / 5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七贤七圣

是小乘俱舍宗所立贤圣之数也。七贤如前,七圣者,俱舍论,四教仪之目也。华严孔目章谓之七士夫,七大夫,七圣人。圣者正也,以正智照真理,故名。道以上者是也。差别其圣者之位次,有八圣,四向四果是也。今由利钝之根性差别其圣者,则為七圣:一随信行,二随法行,叁信解,四...

《佛学大辞典》 / 359字 / 5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琉璃金山宝花光照吉祥功德海如来

吉祥天女於过去念此佛,今之富乐自在。故诸人欲富乐者对於吉祥天之像,应归命於此佛云。最胜王经大吉祥天女品。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5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帝释瓶

帝释天之宝瓶也,所须之万物,自然涌出。又云德瓶,贤瓶,吉祥瓶等。观无量寿经曰:「涌出诸果,如帝释瓶。」智度论十叁曰:「有人常供养天。其人贫穷,一心供养满十二岁,求索富贵。天愍此人,自现其身而问之曰:汝求何等?答言:我求富贵。欲令心之所愿一切。天与一器,名曰德...

《佛学大辞典》 / 142字 / 5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四十二字门

众圣所由,名之为门。智论云:四十二字,是一切字之根本。因字有语,因语有名,因名有义。从此字门,则能入于无相之智。般若经云:一字皆入四十二字,四十二字亦入一字。故华严经中,善知众艺童子告善财言:我恒唱持此之字母,入般若波罗蜜门。所以众圣,皆由此而入于实相之慧也...

《三藏法数》 / 3053字 / 5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萨埵王子

过去世有一国王名大车。有叁子。太子曰摩訶波罗。次子曰摩訶提婆。幼子曰摩訶萨埵。叁子游山林,一虎產七子,纔经七日,诸子围绕,逼於饥渴,各生悲愴之念而去。既而摩訶萨埵大生悲心,為无上菩提,欲捨此秽身,先使二兄去,独入林中,至饿虎处,脱衣服置竹上,委身而卧。虎畏萨...

《佛学大辞典》 / 221字 / 5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二十空

一、内空,谓内之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皆无自性,故名内空。 二、外空,谓外之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皆无自相,故名外空。 叁、内外空,谓六根、六尘、六识,都无自性,故名内外空。(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 四、空空,谓一切法皆空,此空亦空,故名空...

《三藏法数》 / 715字 / 5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叁阶佛法

信行禪师,於教乘立二阶,就根机立叁阶。教乘之二阶者,即一乘教与叁乘教也。五教章上曰:「后代信行禪师依此宗立二教,谓一乘叁乘。叁乘者即别解别行及叁乘差别,并先习小乘后趣大乘是也。一乘者谓普解普行,唯是一乘,亦华严法门及直进等是也。」根机之叁阶者,谓最上利根一乘之...

《佛学大辞典》 / 547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七种第一义境界

七种境界者,即诸佛、菩萨所证所之境界也。而皆云第一义者,乃约究竟极处而言。然此七种有通、别之异,前六种通于佛及菩萨,后一种乃如来自到境界也。 一、心境界,谓中道之理无二无别,即诸佛、菩萨心之所造至极之处,是名心境界。 二、慧境界,谓至极之理心既能造,即发通...

《三藏法数》 / 491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五利使

利即快利之义,谓此五种妄惑,动念即生,造次恒有也。使即驱役之义,谓诸众生,为此五种妄惑,驱役心神,流转叁界,无有出期,故名使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身使,身者,谓诸众生于名色、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中,妄计为身也。由此身,驱役心神,流...

《三藏法数》 / 472字 / 5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一邪,二我,叁常,四断,五戒盗,六果盗,七疑。详叁藏法数叁十。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四安乐行

此四安乐行者,乃清凉澄观国师依法华经安乐行品而立。谓涅槃之果,名为安乐;修此行者,能趣涅槃,故名安乐行。又住此四行,则身静神定,外苦不干,故名安乐行。(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毕竟空行,毕竟空行者,心境两忘,空有双会也。法华经云:行处近处。谓以观照理,如...

《三藏法数》 / 346字 / 5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佛入中国之始

茶香室丛钞十叁曰:「晋王嘉拾遗记云:燕昭王七年,沐胥之国来朝,则申毒国之一名也。有道术人名尸罗,百叁十岁。荷锡持瓶。云发其国五年,乃至燕都。善衒惑之术,於其指端出浮屠十层,高叁尺,乃诸天神仙,巧丽特绝,人皆长五六分,分列幢盖鼓舞,绕塔而行,歌唱之音,如真人矣。...

《佛学大辞典》 / 374字 / 5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五净居天

五净居天者,谓声闻之人,断欲界九品思惑尽,证第叁阿那含果,而居其中,亦名五不还天。若据俱舍图言,此五天次第而上。若据楞严经言,此五天,皆横在第四禅天中,彼四禅天,但能闻此五天之名,而不能知。如世间圣地道场,多有罗汉所居,而人不能也。(九品者,欲界思惑叁品...

《三藏法数》 / 544字 / 5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阿弥陀真言

有一字咒,小咒,大咒之叁种,其一字咒又有二种,一為之一字。理趣释曰:「紇利字,具四字,成一字真言,(中略)若人持一字真言,能除一切灾祸疾病。命终已后,当生安乐国土,上品上生。」其小咒又云心咒。本名曰无量寿如来心真言,无量寿修愿行供养仪轨曰:「无量寿如来心真言...

《佛学大辞典》 / 582字 / 5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十六特胜

十六特胜者,胜于四念处等诸禅观也。始从调心,终至非想。地地皆有观照,能发无漏善业,而无猒恶、自害之失,故受特胜之名也。(四念处者,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叁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也。无漏者,不漏落叁界生死也。) 一、知息入特胜,息即鼻中气息,谓数息调心之法。若...

《三藏法数》 / 952字 / 5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二智

一、根本智,根本智,亦名无分别智。谓此智不依于心,不缘外境,了一切法皆即真如,境智无异。如人闭目,外无分别。由此无分别智,能生种种分别,是名根本智。 二、后智,谓依止于心,缘于外境,种种分别,境智有异,如人开目,众色显现,以其于根本智后而此智,是名后智...

《三藏法数》 / 118字 / 5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五部

道苦集灭道之四及修道也。大毘婆沙论第五十一曰:「部有五无六。圣者道现在前时,断所断,后若修道现在前时,断修所断。异生修道现在前时,总断五部。」但五部通叁界各立之。又一切烦恼,皆属此五部。 又即小乘五部也。佛灭后百年,付法藏第五世,优婆毱多之下有弟子五...

《佛学大辞典》 / 184字 / 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十使烦恼

一者身。二者边。叁者取(于有漏而生取着)四者戒取(执有漏戒以求净果)五者邪。六者贪。七者嗔。八者痴。九者慢。十者疑。邪已上五种名五利使。贪嗔已下五种钝使。利使五种为谛烦恼。能迷实理令不。钝使五种为修道烦恼。能障事中修之行。须陀洹人断谛烦恼尽。斯...

《法门名义集》 / 173字 / 5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毒龙

毒龙持戒而失身。智度论十四曰:「菩萨本身曾作大力毒龙,若眾生在前身力弱者眼视便死。身力强者,气往而死。是龙受一日戒,出家求静入林树间,思惟坐久,疲懈而睡。龙法睡时形状如蛇,身有文章,七宝杂色。猎者之,惊喜言曰:以此希有难之皮,献上国王,以為服饰,不亦宜乎!...

《佛学大辞典》 / 339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一佛多佛

大乘有多世界一时出现多佛之论,在小乘则有异说。详[]条。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5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优楼迦

Ulūka,又作忧流迦,呕卢伽,优娄佉,嗢露迦,沤楼(僧佉)、优楼(僧佉)。译曰鵂鶹。仙人名。出於佛出世以前八百年之顷。说六句义之胜论者。百论疏上之中曰:「优楼迦,此云鵂鶹仙,云鵂角仙,亦云臰胡仙。此人释迦未兴八百年前,已出世。而白日造论,夜半游行。欲供养之,当於...

《佛学大辞典》 / 398字 / 5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十科

一、翻译,翻译者,谓翻梵语而为华言也。又译之为言,易也。以华夏之言,易彼梵语,俾大法以流通,如摩腾初至于汉,译四十二章经之类是也。 二、解义,解义者,谓善解如来所说诸经甚深法义也。盖依解以立行,修行以契理,则可以弘大教,可以证菩提,如佛弟子迦旃延善解契经是也...

《三藏法数》 / 1012字 / 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性种性有十行菩萨

此是叁贤位之中品。一欢喜行。前观解既满。今如解而自行化人。离于邪倒庆子除之利故。曰欢喜行。二饶益行。自利行既转深。利他行弥广故。曰饶益行。叁无嗔恨行。既善利他。慈悲喜舍。怨亲平等。憎爱无二故。曰无嗔恨行。四无尽行。以无厌心度人不倦。利行增进无休无息故。曰无...

《法门名义集》 / 304字 / 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五果回心

五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所证之果也,谓此五人,经劫不等,断尽烦恼,回心向大,证取菩提,故名五果回心。(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菩提,华言道。) 初果八万劫回心,初果即须陀洹也。谓断叁结之惑,而此果。超四恶趣,于人天中七返受生...

《三藏法数》 / 574字 / 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