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 条搜索结果

法性

又名实相真如,法界,涅槃等,异名同体也。性之為言体也,不改也,真如為万法之体,在染在净在有情数在非情数,其性不改不变,故曰法性。此法性小乘多不言之,大乘诸家则盛论之。其论有四家之不同。第一法相慈恩家,言法性為叁性中之圆成实性,是依地起性,一切有為万法之所依也,...

《佛学大辞典》 / 799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莲华

天竺有四种之莲华:一优鉢罗华Ut ala,二拘物头华Kumuda,叁波头摩华Padma,四芬陀利华Puṇḍarika。如其次第,青黄赤白之四色也。又加泥卢鉢罗Nilot ala為五种。总译為莲华。但常称為莲华者,指芬陀利之白莲华。此华有叁时。未敷之时,名屈摩罗(Mukula);敷而将落之时,名迦...

《佛学大辞典》 / 564字 / 4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羯磨

Karma,译曰作业。作授戒懺悔等业事之一种宣告式也。以由此宣告文而其事成就故也。行事钞上一曰:「明了论疏翻為业也,所作是业,亦翻為所作。百论云事也。若约义求,翻為办事。」玄应音义十四曰:「羯磨此译云作法办事,优婆离问经作剑暮,此梵言之讹也。」慧苑音义上曰:「羯磨...

《佛学大辞典》 / 938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一花

经云:我今卢舍那,方坐莲华台。(我者,释迦佛自谓也。梵语卢舍那,华言净满;诸惑究尽谓之净,众德悉圆谓之满也。方坐者,方,正也,谓安住正法也。莲华者,华藏世界也,以其形似莲华,故以名之。台者,华藏世界之中央也。华严经云:风轮持香海,香海出莲华,莲华持世界。是也...

《三藏法数》 / 287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牟尼

Nuni,译曰寂。又作寂默,寂静。有二解:一就事,一就理。就事而解,则悉多太子始入劫毘罗城时,使诸释子寂静无言,故父王附以牟尼之称,又出家后常修禪行,而寂默无言,故从时人受牟尼仙之号。牟尼本為静止身口意叁业之学道者之尊号,於内外之称号也。毘奈耶杂事二十日:「是时...

《佛学大辞典》 / 683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五种

一、道,道即道理,谓证中道之理,而能起用,无心应物,缘化万有,犹如影像,水月空华,无有定体,是名道。 二、神,神即心神,谓静心照物,宿命记持,种种分明,皆随定力,无有障碍,是名神。 叁、依,依即依凭,谓依凭术法,任意无碍,如乘符往来,药饵灵变之类,...

《三藏法数》 / 214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四空定

又云四无色定(梵名四空处之各名加Dhyāna),十二门禪中之四禪也。一空无边处定,行人厌患色笼如牢如狱,心欲出离之,捨色想而缘无边之虚空心,与空无边相应,故名空无边定。二识无边处定,行人更厌前外之空,捨其虚空缘内识為心识无边之解,心与识无边相应,故名识无边处定。叁无...

《佛学大辞典》 / 455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他心

之一。具名知他心,又曰他心智,知他心之智自在无碍者。又,十智中之他心智也。般若经曰:「叁他心,能如实知十方沙界他有情类心心所法,谓偏知他贪瞋痴等心,离贪瞋痴等心。乃知聚心散心,小心大心,寂静不寂静心,解脱不解脱心,皆如实知。」酉阳杂俎曰:「一公初謁华...

《佛学大辞典》 / 538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等持

定之别名。梵语旧称叁昧,译曰定,新称叁摩地,译曰等持。谓心住於一境平等维持也。是於定散二心也。假使在於散心而心专注於一境即叁摩地。故译為定者不可也。唯识述记七上曰:「等持者平等持心等,但於境转,故名為等持。故定散。(中略)叁摩地,此云等持。」俱舍论二十八曰...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十双贴释观音普门

天台智者大师,释妙法莲华经一部之外,复以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世多持诵,故别立玄疏,详释此品。品题之中,乃约人法等十双,一一贴释,以观音普门具有此十双之义,该括自行化他,始因终果之法。故历陈之,助显其义,可谓无余蕴矣。(玄即玄义,释品题。玄谓幽微难见,义则别...

《三藏法数》 / 1460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叁乘

乘人而使各到其果地之教法,名為乘。有一乘乃至五乘之别,其中叁乘有四种:(一)大乘之叁乘也。一声闻乘,又云小乘。速则叁生,迟则六十劫间修空法,终於现世闻如来之声教。而悟四諦之理,以证阿罗汉者。二缘觉乘,又云中乘,辟支佛乘。速则四生,迟则百劫间修空法,於其最后之生...

《佛学大辞典》 / 882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四明山

在浙江寧波。指要钞详解一曰:「四明乃庆元府南面山名,有峰最高。四六在上,每澄霽望之如户牖,相传谓之石窗。谓四畔日月星辰之光故云四明。」大明一统志曰:「浙江寧波四明山,在府城西南一百五十里,周迴八百里,跨绍兴台州之境。二百八十峰,其巔五峰绝高,形如芙蓉。」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十六大阿罗汉

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其生死已尽,无法可学;又云无生,谓其断见、思惑尽,无复叁界受生;又云应供,谓其应受人天供养;又云杀贼,谓其能杀烦恼之贼。以其皆具叁明六,无量功德,故称为大。此阿罗汉,承佛敕故,以神力,延自寿量,住于世间,守护正法,至今犹未入灭。若...

《三藏法数》 / 852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揣食

四食之一。又作团食。揣摶字。以手握食為丸而食之也。是印度人之食法,指欲界中一切之食物。印度人手握饭与菜纳之於口中也。新译曰段食。分分段段而食之义。註维摩二曰:「生曰:凡欲界食,谓之揣食。揣食者,揣握食也。」同净影疏二曰:「揣食者,即揣握之食也。」康熙字典曰:...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六神

璎珞经云:神名天心,名慧性,天然之慧,彻照无碍,故名神。 一、天眼,谓能见六道众生,死此生彼,苦乐之相,及见一切世间种种形色,无有障碍,是名天眼。(六道者,天道、人道、阿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二、天耳,谓能闻六道众生,苦、乐、忧、喜...

《三藏法数》 / 358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十普门

普,遍也。门,即能之义。谓菩萨以圆融中道,妙观入,常住实际理地。故立此十门也。 一、慈悲普,慈能与乐,悲能拔苦。盖菩萨即于一念之中,遍观十界善恶苦乐,而起慈悲与拔之想。普令众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故名慈悲普。(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

《三藏法数》 / 1131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十八道

此為真言修法最初之法,於胎金两部者也。十八道念诵次第密记曰:「先洗手,着净衣,悬袈裟,作净叁业叁部神守护身法,观字,变成五股金刚杵,从杵各照身口意业中,由此加持力而叁业罪障速疾消灭,显得叁部诸尊,此即灭身叁口四意叁之十恶而显得叁部诸尊之实义也。已下正為十八道...

《佛学大辞典》 / 3258字 / 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浴佛

与[灌佛]毛]揩之。举两指灌水於自顶之上,谓之吉祥之水,冀求胜利焉。问:浴佛表何?曰:象佛生时龙喷香雨,浴佛身也。然彼日日灌洗,则非生日之意。疑五竺多热,僧既频浴,佛亦勤灌耳。东夏尚腊八,或二月四月八日,乃是為佛生日也。」参照灌佛条。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十种见

一、萨迦耶见,梵语萨迦耶,华言身见。谓于五蕴法上,妄生执取,计我、我所,是名萨迦耶见。(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我者,谓五蕴法中强立主宰,妄计为我也。我所者,即五蕴色身等也。) 二、边执见,谓外道之人,于五蕴身见之中,执断执常,随执一边,我见...

《三藏法数》 / 565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六因

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觉之因地六位也。大乘别教所立。 又凡有為法之生,必依因与缘之和合,论因体,有六种:一、能作因,谓凡為生法,与以力者,又不作障害者,故此因有与力不障二种。与力者,法之生时,与胜力者也。眼根之生眼识,如大地之生草木,是為有力能作因...

《佛学大辞典》 / 846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乖尊卑次序戒

制乖背尊卑次第序列之戒也。四十八轻戒之第叁十八。佛法,坐之次第,不问老少贵贱,先受戒者在前坐,后受戒者在后坐。此戒即诫不依此次序,坐无前后,如兵奴之法者。於大小二乘,道俗七眾。法藏名之為眾坐乖仪戒,太贤谓為坐无次第戒。今依天台之名,出於梵网经,菩萨戒义疏等。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律宗

戒律為叁藏叁学之一,於诸宗,而唐南山道宣特依五部律中之四分律弘戒律,故称之曰律宗。即四分律宗也。四分律者,佛灭后百年依曇无德罗汉而成别部,支那传译之,至唐之南山而大成。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二门

唐道绰所判。一、圣道门,此土由凡至圣修道之教门也。除净土叁经,其餘之诸经是。二、净土门,往生弥陀净土而证圣果之教门也。叁部经之所说是。安乐集上曰:「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选择集本曰:「道绰禪师,立圣道净土二门,而捨圣道正归净土。」教行信证六本曰:「凡就一代...

《佛学大辞典》 / 2032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无遮会

Pañca- ariṣad,P añcavarṣikā- ariṣad,梵语般闍于瑟。译曰无遮会。贤圣道俗贵贱上下无遮,平等行财法二施之法会也。印度国俗屡行之,支那则梁武大元年初行之(佛祖统纪塞志)。智度论二曰:「佛后百年,阿输迦王作般闍于瑟大会。」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迦湿弥罗城结集

小乘经典第四期之结集,為说一切有部所传。有两说:一佛灭后四百年,集五百罗汉与五百菩萨,迦旃延罗汉為上座,马鸣菩萨為笔者,造阿毘达磨之毘婆沙一百万偈。一佛灭后四百年,当健陀罗国迦腻色迦王时集五百罗汉,世友菩萨為上首,造鄔波第鑠论十万颂,以释经藏,造毘那耶及阿毘达...

《佛学大辞典》 / 639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叁道

道即能之义。谓叁道更互相。从烦恼至业,从业至苦,从苦复至烦恼,展转相,生死不绝,故名叁道。 一、苦道,苦即生死之苦也。谓叁界六道众生,生而复死,死已还生,故名苦道,(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

《三藏法数》 / 190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天亲

Vasubandhu,梵名婆藪槃豆,又曰婆修槃陀,译曰天亲,新作伐苏畔度,译曰世亲。波藪译曰世天,毘纽天之异名也。以父母求世天亲爱而名。或言為天帝之弟,故名天亲,婆藪槃豆传曰:「婆藪槃豆者,北天竺富娄沙富罗国(译曰丈安国)人,佛灭后九百年而出,兄弟叁人,皆名婆藪槃豆,长...

《佛学大辞典》 / 484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明王

称教令轮身。受大日觉王教令现忿怒身降伏诸恶魔之诸尊称為明王,如不动明王,大威德明王是也。明者光明之义,以智慧而名,有以智力摧破一切魔障之威德,故云明王,是於诸教令轮身忿怒尊之称也。但常说之明王,多指不动明王而言,总即别名也。真偽杂记十叁曰:「明者光明义,即象...

《佛学大辞典》 / 241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半託迦

Panthaka,又曰半他迦,槃陀迦,般陀,槃特。罗汉名。译曰路边生,又曰路。有兄弟二人,兄為大路边生,或曰大路。弟為小路边生,或曰愚路。以其皆於路上所生也。兄聪明,弟愚钝,然皆出家,证罗汉果。善见律十六曰:「般陀,汉曰路边生。般陀之母,為大富长者女,与其家奴,逃於...

《佛学大辞典》 / 342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小乘七十五法

小乘七十五法,摄为五类。谓色法十有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有六,不相应行法十有四,无为法叁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470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二智

一、如理智,如佛菩萨真諦之理之实智也。或名根本智,无分别智,正体智,真智,实智。二、如量智,如佛菩萨俗諦之事量之智也。或名后得智,有分别智,俗智,徧智。十八空论曰:「如理智,即是无分别智;如量智,即是无分别后智。」佛性论叁曰:「此二智有二种相:一者无着,二者无...

《佛学大辞典》 / 711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一宿命,二天耳,叁他心,四天眼,五现神力,六现多身,七往来速疾,八能庄严剎土,九现化身,十漏尽。见华严离世间品。又华严经说十:一他心。二天眼自在清净。叁宿住智。四知劫,知久远劫之事也。五天耳智。六无体性智达诸法无性之理而变现自在,广...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阿那律天眼

佛十大弟子中各有第一。此人為天眼第一。增一阿含经叁曰:「天眼第一,见十方域,所谓阿那律比丘是。」天眼是六神中之天眼也。楞严经二曰:「阿那律,见阎浮提,如视掌中菴摩罗果。」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十种

即神也。妙用难测曰神,自在无壅曰。 一、他心,谓世、出世间所有诸法,若种若类,与夫他人所起心念,皆悉能知,是名他心。 二、天眼自在清净,谓天眼离诸垢障,清净无碍,于所见境,而得自在;无边世界差别之相,若净若染,一一种类,悉能明见,是名天眼自在清净...

《三藏法数》 / 507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五类说法

一、佛说,佛说者,谓一切经法,皆是佛说也。然华严一经,亦菩萨、声闻等共说,此言佛说者,如阿僧祇品、随好品,乃是如来亲口宣说也。(梵语阿僧祇,华言无数。) 二、菩萨说,菩萨说者,谓诸大菩萨,互相宣说,以显主伴互融也。如华严经中,十住、十行、十回向等品,皆是菩...

《三藏法数》 / 457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鐃鈸

鐃与鈸,為二物,西戎南蛮之乐器也。叁才图会曰:「金鐃如火斗,有柄以铜為匡,疏其上,如铃,中有丸。执其柄而摇之,其声譊譊然,以止鼓。」杜氏典曰:「铜鉢亦谓之铜盘,出於西戎及南蛮,其圆数寸,隐起如浮沤,贯之以韦,相击以和乐也。」法华经曰:「琵琶鐃铜鈸。」后混為一...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妙法莲华经

Saddharma uṇḍarīka,七卷,或八卷,秦罗什译。法华有叁译。此其第二译也。梁僧祐之出叁藏记,隋费长房之歷代叁宝记,丽宋元明之四大藏经目录,明智旭之阅藏知津等,悉记為七卷。独唐智昇之开元释教录记妙法莲华经八卷,註记古本七卷。又玄应师之音义,据八卷本。盖此时既為八卷...

《佛学大辞典》 / 1299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十不二门

十门何为而设也?盖荆溪大师,因释法华玄义,其中广明十妙之旨。法相该博,学者难入。故于迹本二门之间,对前十妙,立此十门;复于门门之下,结归一念。为令修学之人,于一念心开,妙解立妙行,故云不可不了十妙大纲,故撮十妙为观法大体。然此十门,皆以不二命名者,盖法华以前...

《三藏法数》 / 1984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提婆投针

西域记十曰:「时提婆菩萨自执师子国(即锡兰)来求论议,谓门者曰:為謁。门者於龙猛(即龙树)龙猛知其名,盛满鉢水命弟子曰:汝持此水示彼提婆。提婆见水,默而投针,弟子持鉢怀疑而返。龙猛曰:彼何辞?对曰:默无所说,但投针於水。龙猛曰:智人也,满鉢之水,譬我智之周...

《佛学大辞典》 / 173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禪梵天

色界中有四重之天处。皆修禪定所生之处故曰禪天。其第一禪天更有叁天,第一為大梵天。第二為梵辅天。第叁為梵眾天。此叁天曰禪梵天。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空定

观空相之禪定。於内外。内道之空定,叁叁昧是也。外道之空定,四无色定是也。亦曰四空定。是虽空诸法,而独不能空我,故还轮迴於叁有。大日经疏七曰:「若深求此中至[泳-永+颐],自然拨除因业,唯我性独存,乃至无一法入心,而证空定,最是世间究竟之理。是故垂尽叁有,还堕叁途...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九品

九种品类之意。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也。感,智,机,行等,皆分此等九种之品类,谓為九品惑等。而於净土教亦然。观无量寿经所说上品上生乃至下品下生,為九品,又名九辈。其往生称為九品之往生,其来迎称為九品之来迎,其佛称為九品之弥陀,其...

《佛学大辞典》 / 872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一、天耳,天耳者,谓于世间一切众生苦乐、忧喜、种种音声,悉能闻也。 二、天眼,天眼者,谓于世间一切种种形色,及诸众生,死此生彼,苦乐之相,悉能见也。 叁、宿命,宿命者,谓于自身、他身,多生所行之事,悉能知也。 四、他心,他心者,谓于他人心中思...

《三藏法数》 / 164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神明

天神地祇也,不测曰神,灵明如镜曰明。无量寿经下曰:「日月照明,神明记识。」贤劫经一曰:「诸天神明,人与非人,爱重至德。」药师经曰:「解奏神明,呼诸魍魎。」大方等陀罗尼经一曰:「当以神明為证。」又言眾生之识性。释门归敬仪中曰:「开神明之正路,正道之明津。」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叁种罗汉

就修叁种之四念处,而分叁种之罗汉:一,慧解脱罗汉,修性念处,而破一切智外道之人也。二,俱解脱罗汉,修共念处,而破神外道之人也。叁,无疑解脱罗汉,修缘念处而破韦陀外道(又曰文字外道)也。是於一切之外道而无所疑,故曰无疑,罗汉中之最胜也。见四教仪二。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