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2 条搜索结果

一名

名即名字。谓理虽是一,假言施设,种种不同。如经中只一涅之名。如来随机演说,亦名无生,亦名无作,亦名无为,亦名解脱,亦名彼岸,亦名无退,亦名安处,亦名寂静,亦名无相,亦名无二,亦名一行,亦名清凉,亦名无诤,亦名吉祥,虽立多种之别,只是涅一名,是为一名。

《三藏法数》 / 113字 / 10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一性

一性者,即正因,佛性也。谓一切众生,皆具此性,但背觉合尘,常为烦恼之所覆障。若顺性而修,则能超脱生死,悟入涅,与佛所证无二无别也。(梵语涅,华言灭度。烦恼者,昏烦之法恼乱心神也。)

《三藏法数》 / 86字 / 10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十八空

一、内空,内即内身,谓叁十六种不净充满,九孔常流,净相不可得故,是名内空。(叁十六种者,毛、发、爪、齿、眵、泪、涎、唾、屎、尿、垢、汗、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也。九孔者,两眼、两...

《三藏法数》 / 1008字 / 9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二十种外道

一小乘外道,计人死如灯火之灭者。二方论师,以方角為诸法之生因者。叁风仙论师,以风為万物之生因者。四韦陀论师,以韦陀经所说之梵天為万物之生因者。五伊赊那论师,以伊赊那天為万物之生因者。六裸形外道,以裸形為正行者。七毘世师,即胜论师。八苦行论师,以苦行為涅之正因...

《佛学大辞典》 / 337字 / 9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四种大乐

一、无苦乐,无苦乐者,谓无世间之苦乐也。世间之乐,即是苦因。故经云:不断乐者,则名为苦;以断乐故,则无有苦。无苦无乐,乃名大乐。此即涅之大乐也。(梵语涅,华言灭度。) 二、大寂静乐,谓涅之性是大寂静,以其远离一切愦闹法故,以大寂静,名为大乐,此即涅之...

《三藏法数》 / 199字 / 9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五种阿那含

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又云不还。谓不还来欲界受生,即第叁果也。以其根有利钝,行有勤怠,于证阿罗汉果有先后之不同,故分为五也。(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又云无生。) 一、中般涅,中即中阴,亦名中有,以人死之后,未得托生之识身也。梵语般涅,华言灭度。谓此阿那含...

《三藏法数》 / 429字 / 9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延寿堂

又作省行堂,涅堂等。置必死之病人处。释氏要览下曰:「西域传云:祇桓西北角,日光没处,為无常院。若有病者,当安其中。意為凡人内心贪着房舍衣鉢道具,生恋着心无厌背故。制此堂,令闻名见题,悟一切法无有常故。今称延寿堂涅堂者,皆后人随情爱名之也。」象器笺二曰:「禪...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9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六解一亡

以一巾喻涅,六结喻眼等之六根聚集而现生死。然生死与涅,本由对待而感者。若解生死之结(六解),则涅之一巾亦泯亡。故曰六解一亡。楞严经五曰:「六解一亦亡。(中略)佛言:六解一亡亦復如是,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如劳目睛则有狂华,於湛精...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9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五乘

一、佛乘,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乘即运载之义。谓如来以一乘实相之法,运诸众生同到涅彼岸,是为佛乘。(梵语涅,华言灭度。) 二、缘觉乘,谓缘觉之人,由观十二因缘生灭,除于我执等惑,觉悟真空之理,以此因缘之法,运出叁界,是为缘觉乘。(十二因缘者,一无明、...

《三藏法数》 / 371字 / 9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五秘密曼

又名十七尊曼罗。於金刚萨埵欲触爱慢之五秘密,加八供四摄而成,故有此称。金刚界九会中之理趣会,即与此曼罗相当。普通流布之像,中央画金刚萨埵,右边安欲触二尊,左边安爱慢二尊。而宗睿所传之曼罗,欲金刚画於萨埵之左后,触金刚安於右后,爱金刚安於左侧,慢金刚安於右...

《佛学大辞典》 / 242字 / 9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大眾部

有二:一、為根本结集时之大眾部。以窟内之结集,谓之上座部。故窟外之结集,谓之大眾部。是為小乘二十部之根本二部。佛灭后百年,大天比丘出。始确立大眾部之本义(以前未见宗义之相异),尔后自其部更出异部,本末合有五部。文殊师利问经下曰:「佛告文殊师利:初二者,一、摩訶...

《佛学大辞典》 / 785字 / 9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四十二字门

众圣所由,名之为门。智论云:四十二字,是一切字之根本。因字有语,因语有名,因名有义。从此字门,则能入于无相之智。般若经云:一字皆入四十二字,四十二字亦入一字。故华严经中,善知众艺童子告善财言:我恒唱持此之字母,入般若波罗蜜门。所以众圣,皆由此而入于实相之慧也...

《三藏法数》 / 3053字 / 9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化茶

化缘乞食而得之也。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9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Puṇḍarika,又曰奔利迦。译曰白莲花。玄应音义二十一曰:「奔,旧言芬利,亦作分陀利,此云白莲花也。」慧琳音义五曰:「奔利花,白莲花名也。古云芬陀利,正云奔拏。」见[分陀利]条。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9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四颠倒

有二种之四倒:一,凡夫之四倒。二,二乘之四倒。凡夫之四倒:一,常颠倒,於世门无常之法而起常见者。二,乐颠倒,於世间之诸苦而起乐见者。叁,净颠倒,於世间之不净法而起净见者。四,我颠倒,於世间之无我法而起我见者。心受身法之四念处,如其次第,為破此四倒之观法也。见俱...

《佛学大辞典》 / 221字 / 9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拘那罗

Kunāla,又曰那罗。拘拏罗。鸟名。译言好眼鸟。玄应音义五曰:「夷罗,或言那罗,此译云好眼鸟也。」 又译言恶人,不好人。见玄应音义四。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9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二十五叁昧破二十五有

梵语叁昧,华言正定。二十五叁昧破前二十五有者,约理对治,随义以立名也。盖欲、色、无色叁界,虽苦乐不同,然实有生死执着,故以此无垢等叁昧之法,一一破之,令诸众生,出于诸有也。 一、无垢叁昧,破地狱有,谓菩萨由净诸业惑,证于无垢叁昧。愍彼众生,受于地狱之苦,故以...

《三藏法数》 / 2010字 / 8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形像

俱摩罗仪轨曰:「次画本尊像,长一尺五寸,而作丁字立。足踏青莲华,身作黄云色。髮赤上繚乱,种种诸瓔珞,环釧以严身,用虎皮縵胯。左执拔折罗,右下施无畏,当作极迅形。」又有一种画法。圣迦扼忿怒金刚童子仪轨经上曰:「画菩萨身,种种瓔珞以庄严,身如火色,徧身流出火焰。以...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8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如来八相

如来八相者,法华经中明释迦如来无量劫前已成正觉,因大悲愿力利益众生数,数于十方国土示生示灭处,处不同岂,但于此南阎浮提一方出现而已今论出现本末则具有八相,皆所以示同人法也(梵语释迦华言能仁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 一、降兜率相,梵语兜...

《三藏法数》 / 1500字 / 8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善施太子

旧称须大拏太子,须提梨拏太子。新称苏达拏太子。译作善施太子。须大拏经曰:「昔叶波国太子好施,依施父王白象与婆罗门之罪放国,携妻与一男一女,入檀特山住。时有贫老梵志名留孙来乞二子,善施太子喜而与之。」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8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為圣者之所居,故譬之宫城。长阿含经四曰:「沸星得最上道,沸星入涅城。」楞严经十曰:「背涅城,生天魔种。」楞伽经叁曰:「缘自觉了向涅城。」智度论二十曰:「诸法实相是涅城,城有叁门:空、无相、无作。」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8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二佛身

一、常身,如来常住解脱之身。众德悉备,万行俱圆;先百千万亿劫而不见其生,后百千万亿劫而不见其灭;是名常身也。 二、无常身,如来方便为欲度脱一切众生,示现生死之身,出家修道成佛说法入于涅,是名无常身也。(梵语涅,华言灭度。)

《三藏法数》 / 107字 / 8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弥勒下生经

说弥勒自兜率天下生阎浮成佛之事。后秦摩罗什译。又竺法护译,观弥勒菩萨下生经之异名。同本异译也。本经之疏註如下:弥勒下生经疏一卷,唐憬兴撰。弥勒下生经述赞卷二,唐失名,不全。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8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 《佛说弥勒下生经》

迦楼罗

Garuḍa,又云迦留罗,迦娄罗,揭路。迦嘍,伽楼罗,誐嚕拏,蘗嚕拏等。鸟名。旧译曰金翅鸟。新译曰妙翅鸟。顶癭鸟,食吐悲苦声等。居四天下之大树,取龙為食。八部眾之一。法华文句二下曰:「迦楼罗,此云金翅。翅翮金色,居四天下大树上,两翅相去叁百叁十六万里。」探玄记二...

《佛学大辞典》 / 514字 / 8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二十五护戒神

护戒神者,谓五戒之中,各有五神,为作卫护也。灌顶经云:若持五戒者,有二十五善神卫护其身,在人左右,守于宫宅门户之上,使万事吉祥也。 一、护不杀戒五神,一、刍毗愈陀尼,护持戒人身,辟除邪鬼;二、输多利输陀尼,护持戒人六情,悉令完具;叁、毗楼遮那世波,护持戒人...

《三藏法数》 / 590字 / 8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金毘罗神

杂阿含经四十八曰:「金婆罗鬼神。」金光明经叁曰:「金毘罗。」大宝积经叁十六曰:「金毘罗天。」又曰:「金毘罗童子世罗。」(世罗,名也)宋译药师经明十二神将中有「金毘罗大将。」唐译药师经曰:「宫毘罗大将。」千手陀罗尼经曰:「金毘罗陀。」阿育王经六,以為北方毘沙门天...

《佛学大辞典》 / 311字 / 8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大般涅经后分

又曰后分涅。二卷,唐若那跋陀罗译。说涅之后佛现神变,及毘分舍利等。即大乘之大般涅经后分也。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8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四弘誓愿

一、未度者令度,度即超度也。谓众生未度生死苦者,令其得度也。 二、未解者令解,解即解脱也,谓众生未解烦恼业缚者,令其得解也。 叁、未安者令安,安即安住也,谓众生未能安住于戒定慧而修行者,令其得安住也。 四、未涅者令得涅,梵语涅,华言灭度。谓众生未灭生死...

《三藏法数》 / 152字 / 8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佛法隐没龙宫

摩訶摩耶经曰:「千五百岁,(中略)恶魔波旬及外道眾踊跃欢喜,竞破塔寺杀害比丘。一切经藏皆悉流移至尸那竭国,阿耨达龙王悉持入海,於是佛法而灭尽也。」莲华面经下曰:「佛言阿难:此阎浮提及餘十方所有佛鉢及佛舍利,皆在婆伽罗龙王宫中。」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8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八相成道图画

有部毘奈耶杂事叁十八曰:「尔时世尊纔涅后,大地震动,时大迦摄波作是念:此未生怨王,胜身之子,信根初发,彼若闻佛入涅者,必呕热血而死,我今宜设方便。作是念已,即命城中行雨大臣,仁今知不,佛已涅,未生怨王信根初发,彼若闻佛入涅者,必呕热血而死。我今宜可豫设...

《佛学大辞典》 / 355字 / 8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什肇

姚秦之摩罗什与其弟子僧肇也。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8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叁兽

兔马象也。叁兽渡河,兔足在水上,以譬声闻之悟道最浅。马足在水中,以譬缘觉之悟道稍深。象足到水底,以譬菩萨之悟道最深。见思之烦恼有正体与习气,声闻但断正体,缘觉兼侵习气,菩萨正习俱尽。法性之空理,或譬生死為河水,譬叁乘為叁兽。叁乘之人,虽证同一之法性,渡同一生死...

《佛学大辞典》 / 420字 / 8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又作。有大力之鬼也。圆觉经曰:「尔时有大力鬼王,名吉。」同略疏四曰:「吉,亦云。食人精气,其疾如风。」见[]条。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8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六妙门

妙名涅,门名能通。修此六法,则能通至涅,故名六妙门。前叁是定,后叁是慧。定爱慧策,能发真明,出离生死。(梵语涅,华言灭度。定爱慧策者,爱谓爱乐于禅,策谓策进真行也。真明者,真性之明也。) 一、数息门,数息者,修行之人,调和气息,不涩不滑,安详徐数,从一...

《三藏法数》 / 552字 / 8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Nivāsana,又作泥洹僧。新称泥嚩些那。又曰厥修罗(Kusñlaka),译言内衣。即裙也。行事钞下一之二曰:「涅僧法(此云内衣),僧祇佛於僧前自着内衣。又,泥婆珊那,泥伐散那,泥婆娑,旧称涅僧。教诸比丘,因制式。」资持记中叁之四曰:「涅僧,此云内衣,即是裙也。以西土...

《佛学大辞典》 / 228字 / 8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四安乐行

此四安乐行者,乃清凉澄观国师依法华经安乐行品而立。谓涅之果,名为安乐;修此行者,能趣涅,故名安乐行。又住此四行,则身静神定,外苦不干,故名安乐行。(梵语涅,华言灭度。) 一、毕竟空行,毕竟空行者,心境两忘,空有双会也。法华经云:行处近处。谓以观照理,如...

《三藏法数》 / 346字 / 8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二乘

乘即运载之义。谓二乘之人,乘四谛、十二因缘之法,运出叁界生死,至于涅,故名为乘。(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叁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梵语涅,华言灭度。) 一、声闻乘,闻佛声...

《三藏法数》 / 209字 / 8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叩髑髏知生处

五分律二十曰:「耆域能别音声本末之相,佛将至塚间,示五人髑髏。耆域徧叩白佛言:第一叩者生地狱,第二叩者生饿鬼,第叁叩者生畜生,第四叩者生人道,第五叩者生天上。佛言善哉皆如汝所说,復示一髑髏,耆域叁叩不知所之。白佛言:我不知此人所生之处。佛言:汝应不知。何以故?...

《佛学大辞典》 / 431字 / 8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人头幢

梵云坛Danda,幢上置人头者,琰摩王之叁摩耶形也。见[檀拏印]条。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8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五悔

五种皆称悔者,以其皆能灭罪故也。忏悔则灭身口意所作之业,劝请则灭波旬请佛入灭之罪,随喜则灭嫉他修善之愆,回向则灭求生叁界之心,发愿则灭修行退志之过也。(梵语波旬,华言恶。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忏悔,忏,梵语具云忏摩,华言悔过。华梵兼举,故称忏...

《三藏法数》 / 376字 / 8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四天王

為帝释之外将。须弥山之半腹有一山,名由犍陀罗。山有四头,四王各居之,各护一天下,因之称為护世四天王。其所居云四王天。是六欲天之第一,天处之最初也。称為四天王天Caturmahārājakāyikās,东持国天Dhṛitarāṣṭra,南增长天Virūḍhaka,西广目天Virū ākṣa,北多闻天Dhanada,又...

《佛学大辞典》 / 371字 / 7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苕帚

林间录上作「苕帚」者非也。宜作扫帚。乃周利特之故事。见[周利特]条。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7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恒娑迦

Haṁsaka,译曰。见大威德陀罗尼经六。此恐非,或是鹅及雁也。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7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二涅

梵语涅,华言灭度。 一、性净涅,谓诸法实相之理,不可染,不可净。不染,即不生;不净,即不灭。不生不灭,名性净涅。(诸法实相者,十界因果之法,本来离虚妄相,相相皆实,故名实相。不可染、不可净者,谓实相之理,惑不能染,智不能净。不染即不生者,既无惑染,岂有...

《三藏法数》 / 230字 / 7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法华七喻

一、火宅喻,火譬众生五浊等苦,宅譬叁界。谓叁界众生,为五浊八苦之所煎逼,而不得安隐。犹大宅被火所烧,而不能安居。故以火宅为喻也。(五浊者,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八苦者,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

《三藏法数》 / 804字 / 7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预流果

小乘四果之第一。旧称须陀洹。译曰逆流,入流。新称窣路多阿半那Srota-ā anna,声闻乘之人,断叁界之见惑已,方违逆生死瀑流之位。谓之逆流果。预流之流,圣道之流也。断叁界之见惑已,方预参於圣者之流,谓之预流果。是為声闻乘最初之圣果,故称為初果。向此果者在断见惑之见道...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7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五果回心

五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所证之果也,谓此五人,经劫不等,断尽烦恼,回心向大,证取菩提,故名五果回心。(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菩提,华言道。) 初果八万劫回心,初果即须陀洹也。谓断叁结之惑,而得此果。超四恶趣,于人天中七返受生...

《三藏法数》 / 574字 / 7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伴夜

毘之前夜,為大夜,终夜不寐,以伴灵故,亦曰伴夜。大鑑清规曰:「入灭第叁日毘,先第二日晚夜,此时名大夜。大夜之义,谓只此一夜之留,明日出而不归也。故慇懃供养,小师围绕终夜不寐,名曰伴夜。唯诵金刚经鸣磬。」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7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二种性

一、有性,谓四大、五阴、六根、六尘,乃至涅等,皆是世间假名,施设有自性法,是名有性。(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梵语...

《三藏法数》 / 137字 / 7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拘耆

拘耆罗之略。鸟名,译曰好声鸟。见[夷罗]条。出於玄应音义八。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7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拘耆罗

鸟名。见[夷罗]条。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7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莲华

天竺有四种之莲华:一优鉢罗华Ut ala,二拘物头华Kumuda,叁波头摩华Padma,四芬陀利华Puṇḍarika。如其次第,青黄赤白之四色也。又加泥卢鉢罗Nilot ala為五种。总译為莲华。但通常称為莲华者,指芬陀利之白莲华。此华有叁时。未敷之时,名屈摩罗(Mukula);敷而将落之时,名迦...

《佛学大辞典》 / 564字 / 7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大自在天

自在天外道之主神也。梵语摩醯首罗讹略,正為摩醯湿伐涅Maheśvara,译言大自在。在色界之顶,為叁千界之主。此大自在天有二种:一曰毘舍闍摩醯首罗,一曰净居摩醯首罗。毘舍闍為鬼类之名,摩醯首罗论师之所祀,有二目八臂,乘白牛,住於色界。密教以之為大日如来之应现。彼又言此...

《佛学大辞典》 / 1079字 / 7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二月十五日追悼佛入灭之法会。揭涅像,读诵遗教经。释氏要览曰:「二月十五日佛涅日,天下僧俗有营会供养,即忌日之事也。」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7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灭度

梵语Nirvāna,巴Nibbāna之译,有有餘无餘之二(见[涅]条),故皆指命终证果。无量寿经上曰:「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法华经序品曰:「佛此夜灭度如薪火灭。」遗教经曰:「世尊灭度,一何疾哉。」涅经二十九曰:「灭生死故,名為灭度。」肇论曰:「灭度者...

《佛学大辞典》 / 182字 / 7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檀拏印

又作但印。於棒头戴人头者。阎摩王之标帜也。治罚罪人之意。标帜或印契谓之印。大日经疏五曰:「琰摩法王,手执檀拏印。此相犹如棒形,上有人首,作极忿怒之状。」大日经密印品曰:「以定慧手相合,风轮地轮入於掌中,餘皆上向,是焰摩但印。」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7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六十四书

印度所行之一切外典也。佛本行集经十一曰:「一、梵天所说书,Brāhmī(今波罗门书正十四音是)。二、佉卢虱吒书,Kharoṣṭī(隋言驴唇)。叁、富沙迦罗仙人说书,Puṣkarasārī(隋言莲华)。四、阿迦罗书,Aṅgali i(隋言节分)。五、懵伽罗书,Vaṅgali i(隋言吉祥)。六、耶懵尼...

《佛学大辞典》 / 1921字 / 7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金襴衣

金缕织成之袈裟。又曰金色衣,金色[(畾/(冗-几+互))毛]衣,黄金[(畾/(冗-几+互))毛]衣,金缕袈裟。印度早已行之,佛母大爱道,上之於释尊,其因缘散见诸经论。依贤愚经第十二,佛母摩訶波闍波提,於佛出家后,手自纺织,作金色之[(畾/(冗-几+互))毛],既见佛,喜发心髓,持奉如来...

《佛学大辞典》 / 931字 / 7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吉尼

Ḍākini,又作枳尼、拏吉儞、吒枳尼。夜叉鬼之一类,有自在之通力。六月前知人之死,取其人之心臟食之。使修其法者得通力云:是外道邪法之一种,四门神供之一神也。慧琳音义叁十五曰:「枳尼,梵语。则鬼之总名,能魅人,与人通者也。」大日经疏四曰:「吉儞,世间小术。亦於...

《佛学大辞典》 / 604字 / 7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古叁论

古传之叁论宗也。自龟兹国之沙车王子传於摩罗什。姚秦时,什来支那。道生,曇济,道朗等传承之。参照[叁论宗]条。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7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