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 条搜索结果

叁恶道

道即能通之义。谓一切众生,造作恶,而生其处,故名恶道也。 一、地狱道,谓此处在地之下,铁围山间,有八寒八热等狱,即造作极重恶众生堕于此道,故名地狱道。(八寒者,頞浮陀狱、泥赖浮陀狱、阿吒吒狱、阿波波狱、呕喉狱、郁波罗狱、波头摩狱、芬陀利狱也。八热者,想狱...

《三藏法数》 / 263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入我我入

如来叁密入於我,我叁入於如来,即如来之叁密与眾生之叁彼此相应互入,因而具足一切诸佛之功德於吾身也。是谓之叁平等。以是称為叁平等观。秘藏记本曰:「真言印契等故,引入诸佛於吾身中,是曰入我。引入吾身於诸佛身中,是曰我入。入我我入故诸佛之无数劫中所修集功德具足我...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因

一、牵引因,谓由无明之惑,于先世时造作善恶一切行,由此行为因,则能招引现生果报,如是展转牵连不断,故名牵引因。 二、生起因,谓由无明之惑,于现世时,造作善恶一切行,由此行为因,则能感得后世果报,如是展转相生不绝,故名生起因。

《三藏法数》 / 111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八不净物

佛在世时,诫诸弟子乞食自活,少欲知足,不许畜此等物,以其能生贪恋计着之心,染污梵行。故有此八不净之名也。(梵行,即净行也。) 一、置买田宅,谓比丘当依众居止,勤修出世清净无为之道。若私置田宅,以图自足,是为不净。(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二、种植根栽,谓比丘...

《三藏法数》 / 432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叁不护

大乘义章十九曰:「如来之叁,纯净离过,不须防护,名為叁不护。诸罗汉之叁虽净而常须防护,方能离过,如来与彼异,故立叁不护。」法华经药草喻品曰:「知道者,开道者,说道者。」文句七曰:「知道谓意不护,开道谓身不护,说道谓口不护。」同记曰:「叁不护者,常与智俱。」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空

一、人空,人空即我空也,亦曰生空。谓凡夫妄计五蕴是我,强立主宰,引生烦恼,造种种。佛为破此计,故说五蕴无我。二乘悟之,入无我理,是名人空。(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二、法空,谓二乘之人,未达法空之理,犹计五蕴之...

《三藏法数》 / 152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叁福九品

经之序分说叁福,正宗分之末开之為九品。即十六观中下叁观也。观经玄义分曰:「从日观下至十叁观已来,名為定善,叁福九品名為散善。」同序分义曰:「如来方便显开叁福,以应散动根机。」选择集末曰:「九品者,开前叁福為九品。」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七法不可避

一、生不可避,依善恶之因苦乐之生不可避。二、老不可避,生者不可避老。叁、病不可避,生者不可避病。四、死不可避,生者不可避死。五、罪不可避,有罪,则恶道之苦果不可避。六、福不可避,有善,则善道之乐果不可避。七、因缘不可避,如是之因,和於如是之缘,生吉凶祸福...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乞洒

Ksa悉曇五十字门之一四十二字门之一。又作乞察,乞叉,吃洒,葛叉,[起-巳+乞]洒,差,叉,剎等。称乞洒字,则一切法尽不可得,一切文字究竟无言说之声也。文殊问经释字母品曰:「称乞洒字时,是一切文字究竟无言说声。」金刚顶经释字母品曰:「称乞洒字门,一切法尽不可得。原自...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十种补特伽罗

梵语补特伽罗,华言有情,又云人。佛为有情之类罪深重,轮回生死,难得人身,故说此十种差别也。 一、不种善根,谓诸有情,于宿世中,及现在世,不种菩提善根,惟作恶行,所以轮回诸趣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未修福,谓诸有情,于宿世中,及现在世,未曾修习布施...

《三藏法数》 / 456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十二因缘

Dvādaśāiga Pratityasamut āda,新作十二缘起,旧作十二因缘,又单名因缘观,支佛观。是為辟支佛之观门。说眾生涉叁世而轮迴六道之次第缘起也。 一、无明Avidyā,过去世无始之烦恼也。 二、行Saṁskāra,依过去世烦恼而作之善恶行也。 叁、识Vijñāna,依过去世之而受现世...

《佛学大辞典》 / 804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六粗相

六粗谓由转现叁细而生,故名六粗。(转现,即第八藏识中初起之叁相,以其微细,故名叁细也。) 一、智相,谓依叁细中,第叁境界相,不了自心所现,妄起分别染净之相,于净境则爱,于染境则不爱,是名智相。(境界相,即叁细中之现相也。) 二、相续相,谓依前智相,分别于...

《三藏法数》 / 286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无我

梵语Anātman,又云非我。常一之体,有主宰之用者為我,於人身执有此,谓之人我,於法执有此,谓之法我,於自己执有此,谓之自我,於他执有此,谓之他我。然人身者五蕴之假和合,无常一之我体,法者总為因缘生,亦无常一之我体,既无人我,无法我,则无自我他我,不待言矣。如此毕...

《佛学大辞典》 / 397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善友七事

谓菩萨常为利乐一切众生,示现世间,而作善友,劝导诱掖,开示教他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遭苦不舍,谓菩萨运大悲心,怜悯六道众生,受诸苦恼,故随类现形,种种开示,令得出离。虽代受其苦,心无弃舍,是为遭苦不舍。(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

《三藏法数》 / 506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祖

(一)华严之五祖。初祖终南杜顺,二祖云华智儼,叁祖贤首法藏,四祖清凉澄观,五祖圭峰宗密也。华严宗唯立此五祖。盖华严经至东晋觉贤叁藏,始翻传之,尔后世讲解者虽多,然未立一宗。陈隋之世有杜顺,着法界观门,五教止观等,始开华严宗之基。门人智儼,思惟十玄六相之幽旨,发...

《佛学大辞典》 / 716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眾

一、道眾,出家修道,受具足戒,十戒者。二、俗眾,在俗归於法,受五戒八戒者。玄义释籤一曰:「道俗顒顒。」观经玄义分曰:「道俗时眾等。」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大云初分得转生死烦恼健度第六

尔时大云密藏菩萨言。世尊。有十生死烦恼田。得心定愿藏法门。唯愿如来。广为众生分别解说。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开示解说。此经中有得生死烦恼田果实法门。复有生死田乐王法门。复有生死庄严住心法门。复有生死喜地法门。复有生死期地法门。复...

《大方等无想经》 /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 234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31日

七日轮出

七日轮出者,劫末之相也。天地始终谓之一劫,劫尽坏时,火灾将起,一切人民,皆作恶,遂使天久不雨,所种不生,诸水泉源,皆悉枯竭。久久之后,风入海底,取日宫殿于须弥山边,置日道中,遍照世间,草木凋落。如是一日乃至七日,次第而出,消竭海水,大地烟起,乾坤洞然,直至...

《三藏法数》 / 552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之繫缚也。义林章一末曰:「叁界缚彼犹有故。」辅行一之一曰:「教汝解缚。」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七种不净

谓修行之人,恐于自他身分,而起贪着,妨于正道,故令假作此不净之想,破其着心。故有七种也。 一、种子不净,种子有二:一内种,谓人之身从昔烦恼因而生。二外种,谓此身受父母遗体而生,故名种子不净。 二、受生不净,谓人之生,父母交遘,赤白和合,以成其身,故名受生不...

《三藏法数》 / 322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叁杂染

一、烦恼杂染,烦恼杂染者,亦名惑杂染,谓身见、边见及贪嗔痴等一切烦恼,皆能染污心识,令不清净故也。 二、杂染,杂染者,谓或因烦恼所生,或因烦恼缘助,动身口意,造作恶,皆能染污真性,令不清净故也。 叁、生杂染,生杂染者,亦名苦杂染。谓因烦恼及故生,因生...

《三藏法数》 / 141字 / 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识

一、识,识者,即根本无明之惑也。谓本觉心源,初无动相,以不觉故,动为识。论云:以依不觉故心动,说名为。是也。 二、转识,转识者,亦名见相,谓依前识初动之相,转成能见,即此能见初动之相,是名转识。论云:以依动故能见,不动则无见。是也。 叁、现识,谓有...

《三藏法数》 / 246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现在五果

谓以十二因缘分为叁世因果。无明与行二者,是过去之因;爱、取、有叁者,是现在之因;生、老死二者,是未来之果;识与名色、六入、触、受五者,是现在五阴之身,故名现在五果也。(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一、识,识者,谓初入胎,阿赖耶现行之识种也。以...

《三藏法数》 / 366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明行足

佛十号之一。梵名婢侈遮罗那叁般那Vidyā-caraṇa-saṁ anna。依涅槃经之说,明者,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也,行足者,脚足之义,指戒定慧言。佛依戒定慧之脚足而得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故名明行足。又依智度论之说,明者宿命,天眼,漏尽之叁明也,行者身口意之叁也,足者满足之义...

《佛学大辞典》 / 269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种供养

一、财供养,经云:所有十方一切佛刹,极微尘数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各有菩萨海会围绕。我以普贤行愿力故,悉以上妙诸供养具而为供养,所谓华鬘、音乐、伞盖、衣服及烧种种香,然种种灯,一一如须弥山。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是名财供养。(梵语须...

《三藏法数》 / 305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十善道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语、意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

《十善道经》 / 大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奉制译 / 2481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05日

十二因缘

谓无明等展转感果名因,互相由藉为缘,叁世相续,无间断也。(叁世相续无间断者,谓由过去世无明、行为因,感现在世识乃至受,五者为果;由现在果,起爱、取、有叁者,为现在因;由现在因,感未来世生、老死之果,如是循环,无间断也。) 一、无明,谓过去世烦恼之惑,覆于本性...

《三藏法数》 / 657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六染心

六染心者,谓心体本净,离诸妄染,以依不觉,忽起无明,由无明熏习力故,遂有六种染心之相。 一、执想应染,谓于苦乐等境,不了虚无,妄起执着,与心相应,见、思烦恼之惑污其净心,故名执相应染,即是六粗中第叁执取相、第四计名字相也。(见、思者,见即分别也。谓意根对法尘...

《三藏法数》 / 520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波罗提木叉

Pratimokṣa,又作婆罗提木叉,鉢喇底木叉。戒律叁名之一。译曰别解脱,又曰处处解脱。七眾所受之戒律,各就解脱身口七支之恶之义而简别為定共戒道共戒,称之曰别解脱戒。又翻曰随顺解脱。以戒律随顺有為无為二种解脱之果故也。行事钞中之一曰:「波罗提木叉此云处处解脱。」戒本疏...

《佛学大辞典》 / 394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缘

一、外缘,谓众生所依世界,皆由妄想因缘而生。譬如因泥团柱轮绳水等诸方便缘,而有瓶生,是名外缘。(泥团柱轮绳水者,谓世之陶匠作瓶,以泥团为坏,以木为轮柱,以绳转轮,以水旋之,方能成瓶也。) 二、内缘,谓众生之身,因无明爱等缘,出生阴界入法,是名内缘。(无明者...

《三藏法数》 / 252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十地断障证真

一、欢喜地断障证真,谓菩萨见诸众生,心堕邪见,皆成障碍,故发起大愿慈心,而修舍行,于内身外财,无所吝惜。由因感果,而登初地,心生欢喜,即断异生性障,而证遍行真如,是名欢喜地断障证真。(异生性障者,性即凡夫之性,障即执着我、法,障于初地功德也。遍行真如者,谓此...

《三藏法数》 / 1483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障

一、惑障,谓诸众生由贪欲嗔恚愚痴等惑,根性昏钝,障蔽正道,是名惑障。 二、障,谓诸众生由贪嗔痴等惑,于诸善法不能勤行,而随身口意造作恶,障蔽正道,是名障。 叁、报障,报即果报。谓诸众生由烦恼惑为因,而感地狱畜生饿鬼诸趣之报,不闻正道,是名报障。 四、...

《三藏法数》 / 164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扫地五种胜利

(亦名扫地五德,出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 根本部云:给孤长者,每于晨朝往逝多林礼世尊足。礼已,扫寺内地。后于一时,长者他缘,不遑入寺。世尊经行,见地不净,即自执彗(徐醉切,竹扫帚也),扫于林中。时舍利子等,悉皆执彗共扫园林。时佛世尊及圣弟子,遍扫除已,入食堂中...

《三藏法数》 / 402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依正无碍六句

依谓依报,即世间国土也。为身所依,故名依报。正谓正报,即五阴身也。正由力感报此身,故名正报。既有能依之身,即有所依之土,故国土亦名报也。六道众生,因有漏,而感生死之身,即依秽恶国土而住;诸佛菩萨,因无漏清净,而感法性之身,即依清净国土而住,今云依正无碍...

《三藏法数》 / 733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六道

道,即能通之义,谓六道生死,展转相通,故名六道。 一、天道,天,即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是名天道。 二、人道,人者,忍也。于世苦乐之境,而能安忍,是名人道。 叁、阿修罗道,梵语阿修罗,华言无酒,又言无端正,又言无天。此道或居海岸,海底,或居半须弥山岩窟,宫殿严...

《三藏法数》 / 397字 / 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正定

称弥陀之名号也。以第十八愿為往生之正目而正為其所誓故也。对於五念门中前叁后一之助而言,观经散善义曰:「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捨者,是名正定之,顺彼佛愿故。」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优婆离经

有二部:一摄於中阿含经叁十叁。苦行尼犍弟子,有优婆离居士,云叁中意最重,欲难破佛之立义而来,反受佛化,断惑证果。案是别一优婆离也。一摄於中阿含经五十二。就七灭諍等问答如法不如法者。是持律第一之优婆离也。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趣之与不定也。一地狱,為十恶之上品者。二畜生,為十恶之中品者。叁饿鬼,為十恶之下品者。四人,為散善之下者。五天,散善之上者,感欲界之六天,八禪定,感色无色界之八天处。六不定,微善下恶,受不定者。见成实论六品,大乘义章七。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叁世

一、过去世,谓过去世,若意起贪嗔痴等,即动身口,作诸恶;若意不贪、不嗔、不痴等,即动身口,作诸善。善恶之虽殊,皆受现在未来之报,是名过去世。 二、现在世,谓现在世,若意起贪嗔痴等,即动身口,作诸恶;若意不贪、不嗔、不痴等,即动身口,作诸善。善...

《三藏法数》 / 172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六种决定

菩萨修六度之增上力,得六种之决定也:一、财成决定,谓由布施之力必定常得大财之成就。二、生胜决定,谓由持戒之力必定常生贵胜之家。叁、不退决定,谓由忍辱之力,所修之善法,必定常不退失。四、修习决定,谓由精进之力,常时修习善法,必定无有间息。五、定决定,谓由禪定之...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十善十恶

十恶者:一杀生。二偷盗。新云不与取。叁邪婬,非自之妻妾而行欲者。四妄语,新云虚誑语。五两舌,新云离间语。六恶口,新云麤恶语。七綺语,新云杂秽语。语含婬意者。八贪欲。九瞋恚。十邪见,拨正因果,求僻信福者。此十者,并乖理而起,故名恶。又此十恶為苦报之因,故名曰十...

《佛学大辞典》 / 214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韦天将军

姓韦,名琨,四天王之四王下各有八将军,此南天王八将军之一也。為南山道宣律师示现,南山依之着灵威要略并律相感通传二书,律相感通传云韦将军,法苑珠林云天人韦琨,有拥护东西南叁洲佛化之宿愿,古来禪录多与韦駄天混一,非也。感通传曰:「有一天人来礼敬,叙暄凉已。曰:弟子...

《佛学大辞典》 / 321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八正道

总谓之八正道分。俱舍作八圣道支。圣者正也,其道离偏邪,故曰正道。又圣者之道,故谓之圣道(Āryamārga,巴Arīyamagga)。玄应音义叁曰:「八由行,又作游行,又作道行,或作直行,或言八直道,亦言八圣道,或言八正道,其义一也。」 一、正见Samyak-dṛṣti,巴Sammā-diṭṭhi(...

《佛学大辞典》 / 599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占察善恶报经卷上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以神通力,示广博严净无碍道场,与无量无边诸大众俱,演说甚深根聚法门。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名坚净信,从坐而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白佛言:“我今于此众中,欲有所问,咨请世尊,愿垂听许。” 佛言:“善男子...

《占察善恶报经》 /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 7762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17日

四无记

就无覆无记之一而更分别為四种:一异熟无记,依一切前世因而感之身心果报也,异熟為果报之异名。二威仪无记,起行住坐卧取捨屈伸等威仪时之心无记者。叁工巧无记,作图画彫刻等种种工巧时之心无记者。四变化无记,以通力作种种变化时之心无记者。其中威仪工巧之二者,虽亦通於善...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