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称曰尼师檀,新称曰尼师但那Niṣīdana,译曰随坐衣、坐卧具、坐具。四分律十九曰:「為叁缘制之:一為护身,二為护衣,叁為护眾人床席卧具。」然无论何时以坐具為礼拜之具,礼拜时先敷坐具,就其上作之,是甚為不法。南山义净皆痛斥之。释门归敬仪下曰:「坐具之目,本是坐时之具...
《佛学大辞典》 / 292字 / 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四藏者,即经、律、论、咒也。以其各各含藏一切文理,故名藏也。 一、经藏,经藏者,即如来所说一大藏,大小乘诸经也。经,法也、常也,十界同遵,谓之法。叁世不易,谓之常。又云契经,谓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
《三藏法数》 / 267字 / 5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又云鉢袋。盛铁鉢之囊也。四分律五十二曰:「手捉鉢难护持,佛言:听作鉢囊盛。不繫囊口,鉢出。佛言:应繫。手捉鉢囊护持,佛言:应作带络肩。」毘奈耶杂事四曰:「时有苾芻手擎鉢去,在路脚跌,鉢堕遂破。因斯闕事,以缘白佛。佛言:苾芻不应手擎其鉢。便以衣角裹鉢而去,废闕同...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5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胎藏界為开自心八叶之佛身,以干栗驮耶即肉团心之八分,观為八叶之莲华。金刚界一以满月圆明之体与菩提心相类故,一為开自心之十六菩萨,亦以肉团心观為十六分之月轮。月之十六分者,晦夕日月相并之际,月光為日光所夺,全行隐去,若於日月一分相过之后。月光必少现。以此小分合於...
《佛学大辞典》 / 766字 / 5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是小乘叁藏中毘那耶藏之结集也。佛灭后一百年,於毘舍离国有十个非法起。长老耶舍(陀)比丘,於毘舍离城波利迦园召集七百圣眾,断十箇非法,洗净律藏云:四分律五十四、十诵律六十、五分律叁十、僧祇律叁十叁、毘尼母经四、善见律一、西域记七之诸书所记同。西域记七曰:「吠舍釐...
《佛学大辞典》 / 345字 / 5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高丽国彫刻之大藏经也。又称丽藏,高丽本,丽本或鲜本。案高丽藏经,如前后凡有叁幅:一、显宗二年為退治契丹兵之难发愿而刻者。二、為文宗朝所刻者。叁為高宗二十四年為蒙兵退散祈愿而刻者。显宗之板本,据义天之诸宗教藏雕印疏所言,為五千轴。藏於符仁寺。高宗二十年,為蒙兵所...
《佛学大辞典》 / 439字 / 5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Jivaka jiva,又作耆域,时缚迦。译曰固活,能活。王舍城良医名。耆婆耆城同為一人,观同本异译经题一云奈女耆域因缘经,一云奈女耆婆可知(二经共為后汉安世高译,但少有具略相违),叙其出姓。前揭之二经以為柰女与萍沙王(频婆沙罗王)之子,毘那耶杂事二十一所载,与此同。然...
《佛学大辞典》 / 198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Ghaṇtā,又作犍槌,犍地,犍迟,犍椎。译曰鐘,磬,打木,声鸣等。可打而作声之物之通称。大小无别。案椎稚二字,共為写梵音者。故无论用何者,皆无妨。而辨其相违,则椎者,集韵曰:「传追切,音追,通作槌,俗作桘。」椎槌通用也。稚者,广韵曰:「直利切,音治。」然玄应谓经论...
《佛学大辞典》 / 816字 / 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依南山之旧律家,则覆肩衣祇支為二物,覆肩衣為覆右肩者,祇支為覆左肩者,是比丘尼受持五衣中之二衣也。其本制兴於比丘尼。但智度论记佛,对阿难特听覆肩衣,别有缘由。又汉地之风,不好露体,故倣阿难,两用祇支与覆肩衣。遂製出缝合两衣而為褊衫者云。此以四分律以叁衣与祇支及...
《佛学大辞典》 / 435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四分律五十叁说,世尊在拘睒弥国,王优陀延是宾头卢亲厚之知识,王朝哺常往问讯。时有不信乐之婆罗门大臣,见宾头卢不起迎王,以恶心諫止王。王曰:明日清旦当往,若不起,当夺其命。明旦宾头卢遥见王来,便远迎,先意问讯言:善来大王。王问言:汝今何意起迎我?答言:為汝故起。...
《佛学大辞典》 / 264字 / 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一、广施,旷大曰广,舍财曰施。谓行施者,既怀广大之心,应当知身非常,四大不净,会归败坏;知身既不我有,财物亦是虚幻,乃至世间万物皆悉无常,由是观身非身,观物非物,纵心恣施,了无挂碍;复能广弘法施,开化愚蒙,故曰广施。(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二...
《三藏法数》 / 698字 / 5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元代所刻之大藏经也。又曰元本。刻於杭州路餘杭县白云宗南山大普寧寺。以思溪福州二本校勘之。始於元世祖至元十四年,至至元二十七年而雕造竣功。总计一千四百二十二部,六千一十七卷,五百五十八函。其中有大乘经五百二十八部,二千一百七十四卷。小乘经二百四十二部,六百二十一...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即木偶人,略云傀儡。四分律行事钞中曰:「诸师不曾见此衣,谓如傀儡子戏围之类。」同资持记中曰:「傀儡子云者,木戏人也。」又临济语录曰:「如何是第叁句?师云看取棚头弄傀儡。」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Mahiśāsakāḥ,律部之名。译曰化地。就宗计而义翻為不着有无观。优婆毱多五弟子之一。此律主之部宗称為弥沙塞或化地部。律本名五分律。支那译有叁十卷。律藏分派五部之一也。又小乘十八部中有化地部,佛灭叁百年中自一切有部别立者。玄应音义二十叁曰:「化地部,第叁百年中从一切...
《佛学大辞典》 / 356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Pātra,又作波多罗,波呾囉,鉢呾罗,播怛囉,鉢和罗,鉢和兰。略云鉢。比丘六物之一,饭器也。有泥铁之二种,译曰应器,又曰应量器,以体色量叁者皆应法故也,又以贤圣应受人之供养者用之也。玄应音义十四曰:「鉢多罗,又云波多罗,此云薄。谓治厚物令薄而作此器也。」寄归传二...
《佛学大辞典》 / 306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又作阿防。狱卒名。译曰不群。五苦章句经曰:「狱卒名阿傍,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持刚铁釵。」五分律二十八曰:「悉见地狱诸相阿傍在前。」法苑珠林八十四曰:「牛头阿傍。」又单云旁。铁城泥犁经曰:「泥犁卒,名曰旁,旁即将人前至阎罗所。泥犁旁,言此人於世间為人时...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五分法身者,分即分齐;法者,戒定慧诸法也。身者聚也,聚集诸法,以成其身也。(聚集诸法者,谓聚集色受想行识之法也。) 一、戒身,谓二乘因持无作之戒,戒法成就,证得此身,故名戒身。(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无作戒者,不作意持,任运无犯,名无作戒也。) 二、定身...
《三藏法数》 / 366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京兆人。玄奘之弟子。偏究律部。慨古人义章,未能尽善,撰四分律开宗记,以大毘婆沙论俱舍论等為宗,弹纠古疏之十六失,别立一家。后人称為东塔律宗。与法礪之相部宗,道宣之南山宗,鼎立為叁。师又别撰论疏六十餘卷。景龙六年寂,年七十四。见续开元释教录,贞元释教录,宋高僧传...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其说有二:(一)极短促之时刻也。文句八上曰:「一念时节极促也。」教行信证文类叁末曰:「一念者斯显信乐开发时剋之极促。」观无量寿经曰:「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然其时限,诸说不同。仁王般若经上曰:「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念中之一剎那,经九百生灭。」往生论註上曰...
《佛学大辞典》 / 710字 / 4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又云腐烂药。南山旧律家依僧祇四分所说谓為大小便,义净新律家依有部律谓為人所遗弃之医药。僧祇律四曰:「若被毒,医言应服大便汁。若自己许不须復受,若他许者当受。比丘病,医言当服小便者,不得取初后,应取中。若自己许承取即名受,若在地及他许当受。」四分律四十二曰:「尔...
《佛学大辞典》 / 497字 / 4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為比丘,比丘尼当受之戒,别解脱戒中之至极也。比丘為二百五十戒,比丘尼為五百戒(实為叁百四十八戒),比丘之二百五十戒,為四波罗夷,十叁僧残,二不定,叁十捨堕,九十波逸提,四提舍尼,百眾学,七灭諍。比丘尼之叁百四十八戒,為八波罗夷,十七僧残,叁十捨堕,一百七十八波...
《佛学大辞典》 / 453字 / 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此為真言修法最初之法,通於胎金两部者也。十八道念诵次第密记曰:「先洗手,着净衣,悬袈裟,作净叁业叁部神守护身法,观字,变成五股金刚杵,从杵各照身口意业中,由此加持力而叁业罪障速疾消灭,显得叁部诸尊,此即灭身叁口四意叁之十恶而显得叁部诸尊之实义也。已下正為十八道...
《佛学大辞典》 / 3258字 / 4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一、父母恩,经云:父有慈恩,母有悲恩。盖父母长养之恩,广大无比。若有男女,背恩不顺,死即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有男女,孝养父母,承顺无违,常为诸天护念,福乐无尽。纵能一日叁时,割自身肉,以养父母,尚未能报一日之恩也。 二、众生恩,经云:即无始来,一切众生轮...
《三藏法数》 / 526字 / 4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印度之葬法有叁种,四种。叁种者:一火葬,二水葬,叁野葬也。四种者:一火葬,二水葬,叁土葬,四林葬也。西域记二曰:「送终殯葬,其仪有叁:一曰火葬,积薪焚燎。二曰水葬,沈流漂散。叁曰野葬,弃林飤兽。」毘奈耶杂事十八曰:「佛言:苾芻身死,应為供养。苾芻不知云何供养?...
《佛学大辞典》 / 304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昔有一人在山中诵剎利书,有一野狐住其傍,专心听诵书,有所解。谓我解此书,足為诸兽中之王矣。於是游行而遇瘦狐,威吓之使之服从,展转伏一切之狐,伏一切之象,伏一切之虎,伏一切之狮子,遂得為兽中之王。乃作此念我今為兽中之王,应得王女而婚,乘白象,率群兽,围迦夷城。城...
《佛学大辞典》 / 285字 / 4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以五种功德法成佛身,故曰五分法身。小乘以之為叁身中之法身:一、戒,谓如来口意叁业离一切过非之戒法身也。二、定,如来之真心寂静,离一切妄念,谓之定法身。叁、慧,如来之真智圆明,观达法性,谓之慧法身。即根本智也。四、解脱,如来之心身,解脱一切繫缚,谓之解脱法身。即...
《佛学大辞典》 / 390字 / 4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小乘经典第一期之结集,有分窟内窟外二部者,亦有不分者。不分之说,如阿育王传四曰:「迦叶与[五百罗汉]同至毕波罗窟,先使阿难结集修多罗藏,次使优波离结集毘尼藏,后迦叶自结集摩得勒伽藏。」(取意)。十诵律六十曰:「大迦叶与五百比丘共安居王舍城外精舍,先使优波离结集毘...
《佛学大辞典》 / 943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又名八敬法,八尊师法,八不可越法,八不可过法,如来成道之十四年,姨母求出家,佛不许之,盖以正法千年,若度女人,则减五百也。阿难叁请,便传八敬法,使向彼说。若能行之,则听女出家。姨母顶戴信受,乃得戒。由得戒之十缘而正法亦復千载。四分律四十八曰:「佛告阿难,今為女...
《佛学大辞典》 / 439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根本之律藏也,如来灭后结集叁藏之时,优婆离比丘於一夏九旬之间,八十番诵出之,故名八十诵律。至其后四分律五分律等诸律,由此分立,此根本律遂世无存者。戒疏上曰:「时接利机,各体权实。虽闻异制,不相是非。故但通為八十诵律,大毘尼藏。」同行宗记一上曰:「八十诵者即根本...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财者,信等七种出世间之法财也。一切众生行此七法,资成道果,故谓之财。 一、信财,信即信心。谓信能决定受持正法,以为成佛之资,故名信财。 二、进财,进即精进。谓未能见真谛理,而一心精进求出离道,以为成佛之资,故名进财。 叁、戒财,戒即戒律。谓戒为解脱之本,能防...
《三藏法数》 / 325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南山律依凭之註疏,有五种之大部也。俱係道宣律师之撰述:一、四分律删繁补闕行事钞叁卷(分十二卷),二、四分律含註戒本疏四卷(分八卷),叁、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四卷(分八卷),四、四分律拾毘尼义钞叁卷(分六卷,后二卷今缺),五、四分比丘尼钞叁卷(分六卷)也。其中前...
《佛学大辞典》 / 369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或谓金胎两部之大经,尽為阿难结集。或谓金刚手菩萨為正,阿难為伴。或谓两部杂部,皆為金刚手菩萨受持结集。后两说据六波罗蜜经所谓金刚手受持陀罗尼门之说也。六波罗蜜经一曰:「慈氏云何名為第叁法宝?所谓过去无量殑伽沙等诸佛世尊所说正法。我今亦当作如是说。所谓八万四千诸...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佛将入灭,语阿难大众言。我灭度后,汝当精勤教诫我诸眷属,早求出离,此生空过,后悔无追。时阿难闻佛语已。悲哽呜咽,举体迷闷,时阿泥楼豆。安慰阿难曰,如来灭度时至,今日则有,明旦则无。汝依我语,咨启四问,阿难问已。佛言,汝致四问,为最后问,大能利益一切世间。汝等...
《三藏法数》 / 545字 / 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不成完全之男性者有五人。有新旧两解。旧译家之解:一、生不男,生来男根不发育者。二、犍不男,以刀去男根者,如阉竪。玄应音义十四曰:「犍又作[打-丁+虔][利-禾+虔]二形,同居言切,字书犍害也,通俗文以刀去阴曰犍。」叁、妒不男,因见他之婬,方有妒心,而根勃发者。四、变不...
《佛学大辞典》 / 424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看护病人也。梵网经下曰:「若佛子见一切病病人,常应供养,如佛无异。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僧祇律二十八说看病人法,其中记世尊洗病比丘之事缘。四分律四十一亦记此事,记佛诫而言曰:「汝曹比丘,自今已后,应看病比丘。(中略)若有欲供养我者,当供养病人。」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有四说,一从佛学。五分律叁曰:「时世尊受诸大声闻与阿耨达龙王之请,调达未得神通,不能俱去,羞耻从佛,愿学通法。佛為教於安居中得神通。」二从修罗陀比丘学。增一阿含经四十六曰:「提婆达多从修罗陀比丘学沙门威仪礼节。是时提婆达多请说神通道,比丘為说其法。达多不久而得...
《佛学大辞典》 / 416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梵曰梵坛,对於强獷之比丘,一切之七眾,不与之往来谈话也。行事钞上二之二曰:「言默摈者,五分云:梵坛法者,一切七眾不来往交言。」同资持记曰:「梵坛者。有云:梵王宫前立一坛,天眾不如法者,令立坛上,餘天不与往来交言。五分因阐陀恼僧,故用此治。」维摩经略疏一曰:「彼...
《佛学大辞典》 / 182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又曰鉢枝,鉢鈘、鉢搘。支鉢之臺也。四分律四十叁曰:「鉢若不正,应作鉢支。」五分律二十六曰:「比丘以鉢盛食,着地翻之。佛言:听作鉢支,用铜铁牙角瓦石竹木,除漆树。」十诵律六十一曰:「鉢枝法。」僧祇律二十八曰:「鉢鈘。」传灯录道禪师章曰:「鉢搘。」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佛以金杖与裂裳,悬记小乘十八部之分派。寄归传一曰:「裂裳金杖之喻,乃表证灭。」俱舍颂疏一曰:「大圣喻折金杖,况以争衣。」同註:「频毘娑罗王,梦见一[(畾/(冗-几+互))毛]裂為十八片,一金杖斩為十八段。怖而问佛。佛言:我灭度后,一百餘年,有阿输迦王,威加赡部,时诸苾...
《佛学大辞典》 / 420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梵语羯磨,华言作法,谓比丘有罪,各共面对,秉法自首其罪也。 一、治罪羯磨,谓比丘有犯戒者,大众作法治定其罪,是名治罪羯磨也。 二、成善羯磨,谓比丘有犯戒罪,许容对众首露,其罪得灭,成就善根,是名成善羯磨也。
《三藏法数》 / 97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佛十大弟子中各有第一。此人為天眼第一。增一阿含经叁曰:「天眼第一,见十方域,所谓阿那律比丘是。」天眼是六神通中之天眼通也。楞严经二曰:「阿那律,见阎浮提,如视掌中菴摩罗果。」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一、僧伽𥠖,梵语僧伽𥠖。华言合,又云重,谓割之合成而重迭也。此衣于说法时着。 二、郁多罗僧,梵语郁多罗僧。华言上着衣,谓加于安陀会之上也,此衣于入众礼诵时着。 叁、安陀会,梵语安陀会。华言中宿衣,谓于宿睡及作务时着。 四、漉水囊,会正记云。西方用白㲲,东土宜...
《三藏法数》 / 263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五部律者,即如来所说律藏也。而分为五者,世尊成道叁十八年,赴王舍城国王斋,食讫,令罗睺罗洗钵,因失手破为五片。是日有多比丘皆白佛言,钵破五片。佛言:表我灭后,初五百年,诸恶比丘,分毗尼藏为五部也。后优波鞠多果有五弟子,各执一见,遂分如来一大律藏为五部焉。(梵...
《三藏法数》 / 724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日本慧若所着释迦传曰:「佛教之入日本也,始於钦明天皇十叁年,百济供佛像及经论之役。其后佛教殷兴,计分十数宗派:若俱舍,成实,律,法相,叁论,华严,南都之六宗,则上古之宗派也。天台真言之二种,则中古之宗派也。日本之天台,与中国之天台异。相承圆密禪戒四者之法门,以...
《佛学大辞典》 / 496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一、摩诃迦叶,上行第一,梵语摩诃迦叶,华言大龟氏。其先代学道,灵龟负仙图而应。从德命族,故名大龟氏。能行头陀上行,故称上行第一。(梵语头陀,华言抖擞。) 二、阿难陀,多闻第一,梵语阿难陀,华言庆喜。佛成道时,斛饭王遣使来白净饭王言:贵弟生男,王闻欢喜,语来使...
《三藏法数》 / 657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Kṣamaya,译曰忍恕请忍恕於人之辞。寄归传二曰:「懺摩乃是西音,身当忍义,(中略)口云懺摩,意是请恕。」然旧译家翻為悔。资持记中之叁曰:「梵云懺摩,此翻悔往。」见[懺悔]条。 又衣名。四分律开宗记叁末曰:「懺摩衣Kṣauma,野麻作衣也。」西域记二曰:「[宋-木+最]摩衣,...
《佛学大辞典》 / 132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僧祇律云:有比丘久病,佛因见之,躬与阿难为其洗身及衣,又为说法。问云:汝曾看病否?答:不曾。佛言:汝既不看,谁当看汝。佛乃制戒,自今以后,令诸弟子应看病比丘。若欲供养我,应供养病人。故说瞻病有五德也。(梵语阿难,华言庆喜。) 一、知病人可食不可食,谓供给病人...
《三藏法数》 / 323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僧祇律曰:「佛告诸比丘:过去世时,有城名波罗奈,国名伽尸。於空间处,有五百獼猴,游行林中。到一尼俱律树下,树下有井,井中有月影现。时獼猴主见是月影,语诸伴言:月今日死,落在井中,当共出之,莫令世间长夜闇冥。共作议言:云何能出?时獼猴主言:我知出法。我捉树枝,汝...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二商主名,提谓又作帝梨富娑Tra ṣa瓜,离谓等。波利又称跋梨迦Bhallika,优婆离,金挺等。或称為北天人。或称為优德伽罗Utkala人。佛对之初说人天教,与以髮爪使造塔。但此為梵天劝请以前之事也。五分律十五曰:「结跏趺坐七日受解脱乐。过七日已,从叁昧起。游行人间。时有五百...
《佛学大辞典》 / 567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谓比丘当深信因果,常生惭愧,戒行精进,法义无忘,方堪授人戒法。若不能如是者,则不可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无信,信为万善之本,众德之基,比丘若不具足正信,则于戒法自必不能持守,何况为师而授人戒也。 二、无惭,惭谓惭耻。比丘之心,若无惭耻,自必肆情纵...
《三藏法数》 / 241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世之珍宝,虽世间希有,求之易得。若值佛出世,及闻正法,又能闻法信解,如法而行,展转教化人能信乐。此之五种,尤为世间希有,故皆名难得宝也。 一、佛出世间,谓诸佛世尊,虽法身常住不灭,众生盲冥,难可得见。今佛出现世间,为令一切众生成就,大事因缘,甚为希有,是为世...
《三藏法数》 / 310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有四种(一)菩萨瓔珞经所说。一如如智法身,证如如之理之实智也。二功德法身,十力四无畏等一切之功德也。叁自法身,地上菩萨应现之应身也。天台谓之為胜应身,法相谓為报身中之他受用身。四变化法身,台家所谓劣应身,法相家所谓变化身也。五虚空法身,如虚空离诸相之如如理也。...
《佛学大辞典》 / 448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