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1 条搜索结果

破地狱偈文

宗镜录九曰:「纂灵记云:京兆人,姓王失其名。原无戒行,曾未修善因,患病致死。為二人引至地狱,於地狱门前见一僧,云是地藏菩萨,乃使诵偈云:若人欲了知,叁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华严经夜摩天宫品,觉林菩萨之偈)。菩萨授经已,谓之曰:诵得此偈,能破地狱之苦...

《佛学大辞典》 / 330字 / 7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四种法身

此為密教所立。一自性法身。诸佛之真身,理智法性,自然具足,常之法身,叁世常恒,為从身流出之菩萨说叁密之法。自体法然,故云自性,具无為之作业,故云法界,此有理智差别,法界诸法,体性寂然,法尔不改,名理法身,即胎藏之四重圆坛是也。一切之法,互相周徧,冥理同体,名...

《佛学大辞典》 / 716字 / 7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叁车

羊车鹿车牛车也。如此次第乃以譬声闻乘,缘觉乘,大乘者。法华经譬喻品所说。见[火宅]条。传灯录曰:「法达问:经说叁车,大牛车与白牛车,如何区别?祖曰:汝自迷背,不知坐却白牛车,更於门外觅叁车。」 又法华宗之慈恩常从叁车。故称為叁车和尚。宋高僧传四窥基传曰:「奘师始...

《佛学大辞典》 / 307字 / 6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乾闥

又作健达,译曰香。见[健陀]条。 又(天名)乾闥婆之略。译曰香阴,乐神名。八部眾之一。见乾闥婆项。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6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叁阶佛法

信行禪师,於教乘立二阶,就根机立叁阶。教乘之二阶者,即一乘教与叁乘教也。五教章上曰:「后代信行禪师依此宗立二教,谓一乘叁乘。叁乘者即别解别行及叁乘差别,并先习小乘后趣大乘是也。一乘者谓普解普行,唯是一乘,亦华严法门及直进等是也。」根机之叁阶者,谓最上利根一乘之...

《佛学大辞典》 / 547字 / 6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四枯四荣

佛於拘尸那城Kusinagara娑罗Śāla双树间入灭时,东西南北各有双树,每面双树,一荣一枯,故曰四枯四荣,此有二重之意:一表凡夫二乘之八倒,二為表二乘菩萨之八正也。凡夫二乘之八倒者,谓凡夫於世间苦空无常无我之法,起常乐我净之见,是為凡夫之四倒,故譬之以四荣,又二乘向涅槃...

《佛学大辞典》 / 429字 / 6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八解脱

一、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内身有色想之贪,為除此贪,观外之不净青瘀等色,使贪不起,故名解脱。此初解脱依初禪定而起,缘欲界之色也。二、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内身虽无色想之贪,而欲使更為坚牢,观外之不净青瘀等色,使不起贪,故名解脱。此依二禪而起。缘初禪之色也。以上二者...

《佛学大辞典》 / 429字 / 6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一佛多佛

大乘有多世界一时出现多佛之论,在小乘则有异说。详[见]条。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6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二十空

一、内空,谓内之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皆无自性,故名内空。 二、外空,谓外之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皆无自相,故名外空。 叁、内外空,谓六根、六尘、六识,都无自性,故名内外空。(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 四、空空,谓一切法皆空,此空亦空,故名空...

《三藏法数》 / 715字 / 6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七见

一邪见,二我见,叁常见,四断见,五戒盗见,六果盗见,七疑见。详见叁藏法数叁十。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6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七识

於叁界五趣,长养其识,欲识自,差别所乐,而立七识:一、第一识,為有色身之有情,身想共异之处,即人趣之全及一分之天也。一分之天者,欲界之六天与色界初静虑叁天,除劫初起之有情,餘时之有情也。是有情各自之身形有小大胜劣,思想亦名异,故曰身想俱异。二、第二识,...

《佛学大辞典》 / 582字 / 6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十八不共法

是限於佛之十八种功德法也。限於佛而不共同於其他二乘菩萨,故云不共法:一、身无失,佛自无量劫以来,常用戒定慧智慧慈悲,以修其身,此功德满足之故,一切烦恼皆尽,是名身无失。二、口无失,佛具无量之智慧辩才,所说之法随眾之机宜而使皆得证悟,是名口无失。叁、念无失,佛修...

《佛学大辞典》 / 728字 / 6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叁世无比力真言句

如来於十方叁世,积集无量福德,一切事业不可破坏之无比力所生之真言句也。大日经二曰:「如巧色摩尼,能满一切愿,积聚无量福德,不可害行,叁世无比力真言句。」同疏九曰:「常编十方叁世,以无量门植种种德本,无穷已时,不可害行,即是於一切事业中皆悉不可留难不可破坏之...

《佛学大辞典》 / 131字 / 6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五乘

乘人使各到其果地之教法,名為乘。有一乘乃至五乘之别。其中五乘有六种:一者:一、人乘,乘五戒之行法而生於人间者。二、天乘,乘十善之行法而生於天上者。叁、声闻乘,乘四諦之行法而到阿罗汉果者。四、缘觉乘,乘十二因缘之行法而到辟支佛果者。五、菩萨乘,乘六度之行法而上於...

《佛学大辞典》 / 806字 / 6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驱龙

持戒之罗汉,依戒力而驱逐毒龙也。婆沙论四十四曰:「昔此迦湿弥罗国中有一毒龙,名无怯惧(梵云阿利那),稟性暴恶,多為损害。去彼不远,有毘訶弥(译曰寺),数数為彼龙所嬈恼。寺有五百大阿罗汉,共议入定,欲逐彼龙,尽其神力,不能遣。有阿罗汉自外来,诸旧僧為说上事。时...

《佛学大辞典》 / 229字 / 6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八大地狱

相对於八寒地狱而言亦云八热地狱。赡部州地下五百踰缮那有地狱,名等活。从其次第,第八為无间地狱。此八大地狱重重竪立也。据俱舍论八之说,一等活地狱,彼有情遇种种斫刺磨擣。被凉风所吹则苏如故,等於前活,故名等活。二黑绳地狱,先以黑绳秤量支体,而后斩锯,故名黑绳。叁眾...

《佛学大辞典》 / 580字 / 6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四劫

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谓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历过百年,则寿减一岁;如是减至人寿十岁则止。复过百年,则增一岁,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此一增一减,名为一小劫。如是二十增减,名为一中劫。总成、、坏、空四中劫,名为一大劫。 一、成劫,成劫者,谓世界初成立也。...

《三藏法数》 / 916字 / 6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劫波罗天

译曰时分天。楞严经一曰:「取劫波罗天所奉华中,於大眾前,綰成一结。」见时分天条。(CBETA註:疑為见[善时分天]条)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6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谓菩萨约位进修,以妙觉为本,此觉由信而入,入则能,故自发心至灌顶,通为十种也。 一、发心,谓由前十信,相蹑进修,作真方便,显发十之心,此心真精,发本明耀,令彼十信之用,于明耀中,遍互涉入,圆成一心之德。经云:以真方便,发此十心,心精发辉,十用涉入,...

《三藏法数》 / 806字 / 6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大愿船

佛之本愿譬如船也。净土传曰:「菩萨乘大愿船,生死海,就此世界,呼引眾生上大愿船。如是送至西方,如有往者,无不得生。」往生要集中本曰:「无量清净觉经云: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乘大愿船泛生死海,就此娑婆世界呼唤眾生,令乘大愿船送着西方。若眾生有上大愿船者,并皆得...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6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二见

一、地分见,谓十等菩萨,破一品无明之惑,显一分叁德,从浅至深,故名地分见。(叁德者,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也。) 二、究竟无见,谓等觉菩萨,断最后品微细无明之惑,净尽无余,即登妙觉果佛之位,本有性德一时究竟显现,更无所见,故名究竟无见。

《三藏法数》 / 111字 / 6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千手观音曼荼罗

第一内心地有九净月轮,中央之月轮中安置施无畏观音(是二十五观音中南大洲之观音但今取千体之总本尊),妙色超叁界,具金色暉曜,首戴髮髻冠,自冠下垂紺髮,顶上有十一面,诸头之宝冠中,安化佛身。菩萨身上具足四十手。一一手掌中各有一慈眼,随诸眾类而执持杂宝物,莲华臺...

《佛学大辞典》 / 598字 / 6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二和

一、理和,二乘之圣者同断见思之惑,同证无為之理也。二、事和,就二乘之凡僧而言。有六种:一、戒和,谓同修也。二、见和,谓同解也。叁、身和,谓同也。四、利和,谓同均也。五、口和,谓无諍也。六、意和,谓同悦也。以此理事二和名為僧伽,僧伽者,和合之义也。见名义集一。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6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斋粥

斋者午食。粥者朝餐。释门正统叁曰:「斋粥而不愆期。」又曰:「粥则见手掌文,斋则过午不食。」晓光渐现至得见掌中之文為粥时。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6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元照

杭州灵芝寺元照,字湛然,初依东藏慧鑑律师专学毘尼。后从神悟禪师讲天台之教观。復从广慈之才法佛受菩萨戒,博究南山之律宗。而意篤净业。每曰生弘律范,死归安养,平生所得,唯二法门而已。灵芝叁十年,宋徽宗政和六年九月一日寂。寿六十九。謚大智。唐太宗贞观中,终南山。澄...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6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多子塔

為辟支佛之古迹,世尊尝於此处顾视迦叶尊者,分半座使坐六祖坛经序曰:「世尊分座於多子塔前,拈华於灵山会上。」祖庭事苑八曰:「多子塔,青莲目顾视迦叶处也。辟支论曰:王舍城大长者,财富无量。生育男女各叁十人。适化游观,到一林间,见人斫於大树。枝柯条叶繁美茂盛,使多象...

《佛学大辞典》 / 254字 / 6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大慧

Mahāmati,梵名摩訶摩底。菩萨名。於楞伽经会座為一会之上首,是对扬主也。佛地论一曰:「问答决择无穷尽,故名為大慧。」 又(人名)禪师名。宋杭州径山之佛日禪师,名宗杲,法嗣佛於果圜悟禪师,高宗绍兴十七年詔使径山,以二十一年事窜梅州,二十八年詔使再径山,孝宗隆兴...

《佛学大辞典》 / 248字 / 6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财首菩萨

财首菩萨自说往因,无量世过去有佛,名释迦牟尼。佛灭后有一王子,名金幢。有邪见,不信正法。有知识比丘,名定自在。教我入塔拜佛像,且称南无佛。依是因缘,我值九百万亿那由他佛,得甚深念佛叁昧。以来无数劫不堕恶道,今日遂得甚深首楞严叁昧。见观佛叁昧经九、安乐集上,往生...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6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十六大阿罗汉

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其生死已尽,无法可学;又云无生,谓其断见、思惑尽,无复叁界受生;又云应供,谓其应受人天供养;又云杀贼,谓其能杀烦恼之贼。以其皆具叁明六通,无量功德,故称为大。此阿罗汉,承佛敕故,以神通力,延自寿量,于世间,守护正法,至今犹未入灭。若...

《三藏法数》 / 852字 / 6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六群比丘

梵语比丘,华言乞士。谓此等比丘,于佛世时,聚集成众,作诸非威仪事,群出队入,故名六群比丘。 一、阐陀,又云阐那,即车匿。 二、迦留陀夷,车匿,又云阐释迦(无翻),是释种也。梵语迦留陀夷,华言粗黑,以其颜貌粗黑故也,是婆罗门种。此二人性多贪痴,不受人语,迦尸...

《三藏法数》 / 513字 / 6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感验

不空叁藏仁王咒感验,见宋高僧传不空传,叁宝感应录中。旧译仁王经感验,见叁宝感应录中。代宗皇帝讲仁王般若降雨感验。见叁宝感应录中。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6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四种天

一、世间天,谓世间国王,虽居人世,受享天福,是名世间天。 二、生天,谓叁界诸天,因修戒善等福,兼习禅定,得生此天,是名生天。(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戒善者,即五戒十善也。) 叁、净天,谓二乘之人,因修空观,断见、思惑净尽,是名净天。(二乘者,声闻乘、...

《三藏法数》 / 209字 / 6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金刚爱菩萨

Vajrarāga,位於金刚界曼陀罗第一成身会中,东方月轮五尊中阿閦如来左方之菩萨也。司大悲爱染。秘藏记末曰:「左金刚爱菩萨,肉色,持箭。」圣位经曰:「毘卢遮那佛,於内心证得爱大悲箭叁摩地智,自受用故,(中略)成金刚爱菩萨形,阿閦如来左边月轮。」出生义曰:「於一切如...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6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劫灰

劫火时之灰也。释门正统四曰:「汉武掘昆明池得黑灰,以问朔(东方朔),朔曰:可问西域胡道人。摩腾且,或以问之,曰劫灰也。」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6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叁落叉

Lakṣa,密教说念诵陀罗尼之数,谓之叁落叉。落叉原為数名,十万曰落义。以十万為一亿,则叁落叉译作叁亿,是乃一往浅略之释也。若依其深秘之释,则落叉為相之义,见之义,叁落叉者见字与印及本尊叁平等实相之叉也。又於身口意叁业各见瑞相之义也。又时分之义,晨午昏叁时或寒热雨...

《佛学大辞典》 / 387字 / 6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九有

又云九居。叁界中有情乐之地处有九所。名曰九有情居,又云九眾生居。略云九有,又云九居:一欲界之人与六天,二初禪天,叁二禪天,四叁禪天,五四禪天中之无想天,六空处,七识处,八无所有处,九非想非非想处(此中除无想非想名七识)。俱舍论八曰:「前七识及第一有无想有...

《佛学大辞典》 / 201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十二头陀

一者尽形乞食。二者阿兰若处。叁者着粪扫衣。四一坐食。五者常坐。六者中后不受非时食。七者中后不饮浆。八者但有叁衣。九者毳衣。十者树下坐。十一者空地。十二者死尸间

《法门名义集》 / 71字 / 6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叁十六鬼

正法念经十六举叁十六种曰:「一,鑊身饿鬼。二,针口饿鬼。叁,食吐鬼,四,食粪鬼。五,无食鬼。六,食气鬼。七,食法鬼。八,食水鬼。九,希望鬼。十,食睡鬼。十一,食髮鬼。十二,食血鬼。十叁,食肉鬼。十四,食香鬼。十五,疾行鬼。十六,伺便鬼。十七,地下鬼。十八,神通...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5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九十五种外道与九十六种外道

经论中举西域外道之总数有九十五种与九十六种之二说。九十六种者,六十华严经十七曰:「令一切眾生得如来幢,摧灭一切九十六种诸邪见幢。」央掘摩罗经四举往昔自佛慧比丘生种种之苦行外道,其结文曰:「如是九十六种,皆因是比丘种种形类,起诸妄想,各自生见。」增一阿含经二十曰...

《佛学大辞典》 / 922字 / 5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六聚戒名义

聚者,集也。由众生罪有重轻故,佛制诸戒,结罪不一,因随其重轻,集分六类,故云六聚也。 一、波罗夷,梵语波罗夷,华言弃。谓犯此罪者,永弃于佛法之外也。又云极恶。释义有叁:一者由犯此戒,道果无分;二者不与僧中共;叁者舍此身已,当堕地狱;故名极恶。 二、僧伽婆尸...

《三藏法数》 / 435字 / 5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正法眼藏

又曰清净法眼。禪家以之為教外别传之心印。释氏稽古略一曰:「佛在灵鷲山中,大梵天王以金色波罗华持以献佛。世尊拈华示眾,人天百万悉皆罔摄,独有迦叶,破顏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分付迦叶。」今以禪门之意解之,则是正為佛心之德名,此心彻见正法,故曰正法眼。...

《佛学大辞典》 / 557字 / 5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火神救雉雏

有一阿练若处於野。野火将至。不知云何?以白佛。佛言汝往灭之。受教往灭,然不能使灭。还白佛。佛言可以我名语火神,可言世尊欲使汝灭。受教往语。火即灭。还白佛。佛言:此火神不但今世闻我名,火即灭,过去世时,海中有洲,七岁中常為火所烧。彼洲上丛草中有雉,生一雏。父母见...

《佛学大辞典》 / 207字 / 5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五部

谓见道苦集灭道之四諦及修道也。大毘婆沙论第五十一曰:「部有五无六。圣者见道现在前时,断见所断,后若修道现在前时,断修所断。异生修道现在前时,总断五部。」但五部通叁界各立之。又一切烦恼,皆属此五部。 又即小乘五部也。佛灭后百年,付法藏第五世,优婆毱多之下有弟子五...

《佛学大辞典》 / 184字 / 5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译经院

翻译梵本之道场也。佛祖统纪四十叁曰:「天息灾述译经仪式,於东堂面西粉布圣坛(作坛以粉饰之事在藏经),开四门,各以一梵僧主之,持秘密咒七日夜。又设木坛布圣贤名字轮(坛形正圆,层列佛大士天神名佐,环遶其上,如车轮之状),目曰大法曼拏罗(此云大会)。请圣贤阿伽沐浴(...

《佛学大辞典》 / 644字 / 5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二门

二门者,盖言华严一经,而具显行布、圆融二门,皆能通入法界也。 一、行布门,谓经中广明十、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四十二位法门,行列分布,令诸菩萨修行证入,从浅至深,次第不同,故名行布门也。(十者,发心、治地、修行、生贵、方便具足、正心、...

《三藏法数》 / 342字 / 5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九地

又名九有。以欲界為一地,色界及无色界各分為四地也。一欲界五趣地,二离生喜乐地,叁定生喜乐地,四离喜妙乐地,五捨念清净地,六空无边处地,七识无边处地,八无所有处地,九非想非非想处地。欲界五趣地者,或名五趣杂居地。即地狱,饿鬼,畜生,人及天之五趣等為散地,并有欲故...

《佛学大辞典》 / 659字 / 5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七贤

又曰七方便位。亦曰七加行位。小乘见道以前之修行位也。总称见道以前為贤位,见道以后為圣位。贤位中有七位:一、五停心观,二、别相念,叁、总相念,谓之叁贤位,四、煗法,五、顶法,六、忍法,七、世第一法,谓之四善根。此中有通别二名,通者,皆称為七贤,皆称為加行位。...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5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四种自在

一、得无分别自在,谓菩萨第八不动地,即舍一切功用之行,得无功用法,于一切法远离一切分别之想,而得自在,故名得无分别自在。(不动地者,以无生智慧,舍于叁界,性无动移故也。) 二、得刹土自在,谓菩萨不动地,深心清净,于诸刹土亦得清净,出生自在,故名得刹土自在...

《三藏法数》 / 258字 / 5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然灯佛

梵名Di aṁkara,提洹竭,提和竭罗,瑞应经译曰锭光,智度论译曰然灯。锭為灯之足,释迦如来因行中第二阿僧祇劫满时逢此佛出世,买五华之莲,以供养佛,髮布於泥,令佛蹈之,以受未来成佛之记别。智度论九曰:「如然灯佛,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然灯太子。作佛亦名然灯,旧名锭光...

《佛学大辞典》 / 309字 / 5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六和敬

和敬者,和同爱敬也。此六者,通名和敬。盖外同他善,谓之和;内自谦卑,谓之敬。今称僧为六和,盖出于此。 一、同戒和敬,谓比丘通达实相正理,知罪不可得,为欲安立众生于实相正理,以方便善巧,同持戒品,无有乖诤;亦知众生同此戒善,未来必得菩提大果,是以敬之如佛,故名...

《三藏法数》 / 522字 / 5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佛还国始见罗睺罗

佛成道后六年始还迦毘罗城,见父王。此时罗睺罗年六岁,耶输陀罗使罗睺罗持一欢喜丸於大眾中觅父奉之。罗睺罗直往佛所施之。见佛本行集经五十五。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5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十一善

一、信,信者,谓于一切善法,忍可乐欲,而不疑也。有叁种:一、信实有,谓于诸法实事理中,深信忍故;二、信有德,谓于叁宝真净德中,深信乐故;叁、信有能,谓于世间、出世间一切善法,深信力故,能得能成,起希望故,是名为信。(叁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 二、惭,惭...

《三藏法数》 / 489字 / 5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阿沙陀

Āṣāḍha,又作頞沙荼,阿沙荼。比丘名,此人為比丘尼所度而得度。见阿育王经九,经律异相十七。 又译曰四月,见西域记二,梵语杂名。 又星宿名。译曰箕宿。斗宿。见翻梵语。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5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即有即空

谓一切有為法其自性本空。非坏灭法然后始空也。仁王经上曰:「是法即生即即灭,即有即空。」天台疏中曰:「即有即空者,色性自空,非色坏故空也。」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5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五种菩提

一、发心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十信菩萨,于无量生死中,为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故,而发大心,名为发心菩提。(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华言无上正等...

《三藏法数》 / 594字 / 5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叁十五佛

佛说决定毘尼经说犯五无间业者宜於叁十五佛之边至心懺悔。叁十五佛者:一释迦牟尼佛、二金刚不坏佛、叁宝光佛、四龙尊王佛、五精进军佛、六精进喜佛、七宝火佛、八宝月光佛、九现无愚佛、十宝月佛、十一无垢佛、十二离垢佛、十叁勇施佛、十四清净佛、十五清净施佛、十六婆留那佛、...

《佛学大辞典》 / 273字 / 5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帝释

忉利天之主也,居须弥山之顶喜见城,统领他之叁十二天(忉利天译叁十叁天),梵名释迦提桓因陀罗Śakra devānām indra,略云释提桓因。新译之梵名,释迦提婆因达罗。释迦译能,天帝之姓,提桓者天,因陀罗者帝,即能天帝也,今反转梵语而谓為帝释,胎藏界曼荼罗释迦院之一眾也。...

《佛学大辞典》 / 393字 / 5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五浊

又名五滓,五浑等。劫中人寿二万劫已后,而有浑浊不净之法五种:一、劫浊,谓至二万岁已后见等之四浊起时也。二、见浊,身见边见等之见惑也,劫浊时之眾生盛起之。叁、烦恼浊,贪瞋痴等一切修惑之烦恼,劫浊时之眾生盛起之。四、眾生浊,劫浊时之眾生為见浊烦恼浊之结果,人间之...

《佛学大辞典》 / 475字 / 5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羯磨

Karma,译曰作业。作授戒懺悔等业事之一种宣告式也。以由此宣告文而其事成就故也。行事钞上一曰:「明了论疏翻為业也,所作是业,亦翻為所作。百论云事也。若约义求,翻為办事。」玄应音义十四曰:「羯磨此译云作法办事,优婆离问经作剑暮,此梵言之讹也。」慧苑音义上曰:「羯磨...

《佛学大辞典》 / 938字 / 5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护雁

阿闍世王於过去為大王时,见群雁之慕雁王,有感於心,遂发慈心,誓不復捕雁。见报恩经四。见[雁]条。性灵集九曰:「护雁之爱弘深。驱龙之威益猛。」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5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叁草二木

法华经药草喻品所说。以譬五乘之机类:「一切眾生闻我法者,随力所受,於诸地,或处人天转轮圣王释梵诸王,是小药草。知无漏法,能得涅槃,起六神通,及得叁明,独处山林,常行禪定,得缘觉证,是中药草。求世尊处,我当作佛行精进定,是上药草。又诸佛子,专心佛道,常行慈悲,...

《佛学大辞典》 / 390字 / 5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四门游观

释尊為悉多太子时,游观四门,见生老病死四苦,深生厌世之心。见本行集经。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七七斋

人命终后未受报之间,是中有也,中有之寿命但极於七日而死,死而復生,未得生缘,则至七七日,七七日,罪业审定,方受其报。此间亲属為亡者修追福,则转劣而為胜云。古婆沙论五十叁曰:「尊者奢摩达多说曰:中有眾生,寿七七日。尊者和须蜜曰:中有眾生寿命七日,所以者何?彼身累...

《佛学大辞典》 / 261字 / 5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四土

台家所立之四种佛土也。一凡圣同居土,人天凡夫及声闻缘觉等圣者,同居之国土也。此有净秽二种,如娑婆世界是同居之秽土,如西方极乐是同居之净土。二方便有餘土,断见思烦恼出离叁界生死之人之生处也。是為修小乘方便道断见思惑之人之生处,故名方便,尘沙无明之惑未尽,故曰有餘...

《佛学大辞典》 / 852字 / 5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地惑

者,谓叁界见惑为一,叁界思惑分为叁,根本无明为一,共成五也。由此五惑,能令众生着生死,故名地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根本无明者,能生见、思二惑,故名根本也。) 一、一切见地惑,一切见者,即叁界分别见惑也。谓诸众生,由意根对法尘,...

《三藏法数》 / 409字 / 5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七十五法

小乘俱舍宗立一切法為七十五,摄為五类:一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六,心不相应行法十四,无為法叁也。 第一色法十一RūPāṇi,分之為叁种:一五根,二五境,叁无表色也。 五根者:一、眼根Cakṣur indriya,二、耳根Śrotra indriya,叁、鼻根Ghrāṇa iudriya,四、舌根J...

《佛学大辞典》 / 2493字 / 5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如来藏

真如在烦恼中,谓之如来藏,真如出烦恼。谓之法身。依佛性论如来藏品,藏有叁义:(一)所摄之义,真如立於眾生之位则含和合不和合之二门,為和合门者生一切之染法,為不和合门者,生一切之净法,一切染净之法,皆摄於如来之性,即真如,故云如来藏。易言之则真如摄一切法。如来藏...

《佛学大辞典》 / 627字 / 5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毕陵慢心

智度论二曰:「长老毕陵伽婆蹉,常患眼痛。是人乞食常渡恒水,到恒水边弹指言:小婢莫流。水即两断。得过乞食。是恒神到佛所白佛,佛弟子毕陵伽婆蹉常骂我言:小婢莫流。佛告毕陵伽婆蹉,懺谢恒神。毕陵伽婆蹉即时合手语恒神言:小婢莫瞋,今懺谢汝。是时大眾笑之。云何懺谢而...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5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见相

起信论叁细相之一,亦名转相。第一之业相一转而成能见之相者,当於阿赖耶识之见分。起信论曰:「二者能见相,以依动故能见,不动则无见。」同义记曰:「第二能见相,即是转相,依前业相,转成能见。」 又四分中见分相分之二。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5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四禪比丘

智度论十七谓佛弟子中有一比丘,得四禪,生增上慢,谓得四道。得初禪谓是须陀洹,第二禪时谓是斯陀含,第叁禪时谓是阿那含,第四禪时谓是得阿罗汉。恃是不復求进,命欲尽时见四禪中阴相来,便生邪见谓无涅槃,佛為欺我。生此恶见,故失四禪中阴,便见阿鼻泥犁中阴相,命终便生阿鼻...

《佛学大辞典》 / 231字 / 5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鸟窠禪师

名道林,唐杭州人,九岁出家,二十一岁於荆州果愿寺受戒。至京师謁径山道钦禪师而契悟心要。后南归,见秦望山有长松,枝叶繁茂,盘屈如盖,遂栖止其上。故时人谓之鸟窠禪师。有鹊巢於侧,人又曰鹊巢和尚。元和年中,白居易出知杭州。闻师之道,见师栖止巢上,乃问曰:师处甚险?...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5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光明山

观音之处,补多罗山Potalaka之别名。六十华严经五十一记善财童子之南询曰:「渐渐游行,至光明山。登彼山上,周徧推求,见观世音山西阿。」探玄记十九曰:「光明山者,彼山树华,常有光明,表大悲光明普门示现。此山在南印度南边,天竺本名逋多罗山,此无正翻,以义译之,名小...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5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觉了

觉悟了知事理也。无量寿经下曰:「佛眼具足,觉了法性。」楞严经一曰:「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在身内,无有是处。」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5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月轮观

胎藏界為开自心八叶之佛身,以干栗驮耶即肉团心之八分,观為八叶之莲华。金刚界一以满月圆明之体与菩提心相类故,一為开自心之十六菩萨,亦以肉团心观為十六分之月轮。月之十六分者,晦夕日月相并之际,月光為日光所夺,全行隐去,若於日月一分相过之后。月光必少现。以此小分合於...

《佛学大辞典》 / 766字 / 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二修

一专修,二杂修,唐善导於观经疏,就往生之行,分别正行杂行,更於礼讚,举此二修以料简其得失。即专修為专修正行,杂修為杂修杂行之谓,二行就所行之法而言。二修不外就能行之机而言。空师之所制亦尔。选择集二行章引礼讚文毕曰:「私云:见此文须捨杂修专,岂捨百即百生专修正行...

《佛学大辞典》 / 360字 / 5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