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 条搜索结果

安息

波斯地方之古王国名。案史记大宛列传,后汉书西域传,此国古时强盛。而安世高,安玄,曇无,安法钦,先后来自彼国,尤可见彼国传播佛教甚盛也。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鼠搂栗

搂者揽取也。[序-予+(袌-〦)]取也。凡鼠食栗,必取其实,全其皮壳,穿内而不损外,以喻或师以不空假名宗,谓诸法之性实,虽為空无,而假之非為全无也。不空假名宗者,对於空假名宗而立假名之世不空也。大乘玄论一曰:「不空假名者,但无性实有。假世不可全全,如鼠嘍栗。」...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诸家说观,以天台之观為最普通:一、空观,观诸法之空也。二、假观,观诸法之假也。、中观,此有二。观诸法亦非空,亦非假,即是中,谓為双非之中观,观诸法亦空亦假,即是中,谓為双照之观。又就性德之理而谓為,就修德之智而谓為观,以吾人凡常之一心為所观之境...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十善巧

缘觉之所观也:一、蕴善巧,為五蕴。二、处善巧,為十二处。、界善巧,為十八界。四、缘起善巧,為十二因缘。五、处非处善巧,善之因果為处恶之因果為非处。六、根善巧,信等五根总為二十二根。七、世善巧,為世之道理,八、善巧,為四世出世之因果。九、乘善巧,為二乘...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小乘涅槃与大乘涅槃

大乘义章十八曰:「大小相对,则大乘得成法身,般若,解脱之德涅槃。小乘不成,此有五义:一有无分别,小乘之德是有法,涅槃之体是无法。有无别体,故不相成。大乘之德体是有法,大乘之涅槃亦是有法。有义相并,故得相成。二常无常分别,小乘之德体是无常,涅槃之体是常,...

《佛学大辞典》 / 776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我知者

谓数论二十五中,第二十五之神我。述记一末曰:「我知者神我也。」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十智

於小乘立十智,以摄一切之智。一世俗智,见以前一切凡夫之智也,与烦恼相应,故称有漏智。二法智,证欲界苦集灭道之智也。类智,证上二界苦集灭道之智也。四苦智,知上下界苦之智也。五集智,知上下界集之智也。六灭智,知上下界灭之智也。七道智,知上下界道之智也。...

《佛学大辞典》 / 526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灭法智

八智之一。照了欲界灭之解脱道智也。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七处善

观法之名。一观色為苦,二观色為集,观色為灭,四观色為道,五观色為爱味,六观色為过患,七观色為出离。前四种观色之四,色爱味之言,重观色之集。色过患之言,重观色之苦,色出离之言,重观色之灭。如是受想行识各七,故為十五也。不过七,故但曰七处善。见婆沙论百八十...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拘那罗陀

Guṇarata,又作拘那罗他。真藏之别名。译曰亲依。家依。起信论义记上曰:「译经纪云:沙(波之误)罗末陀Paramārtha,此云真,亦云拘那罗陀,此曰亲依。西印度优禪尼国人。」续高僧传一曰:「拘那罗陀,陈言亲依。或云波罗未陀,译云真,并梵文名字也。」二十唯识述记上曰...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锡杖

十八物之一。梵语,喫弃罗Khakkhara,译為锡杖,声杖,呜杖。锡者,取振时作锡之声。又有智杖,德杖之德名。有显密之二意。显教為乞食或驱虫也。锡杖经曰:「佛告比丘:汝等当受持锡杖,所以者何?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皆执故。又名智杖,彰显圣智故。亦名德杖,行功德本故。圣人之表...

《佛学大辞典》 / 601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一心

智於一心之上同时发得也。盖在别教,修空观得一切智,修假观得道种智,修中道观得一切种智,由如是次第之观,次第发得智。而在天台圆教,则观融於一心,故即所发之智,亦同时於一心证得,无前后并别云。原出大智度论二十七,彼文自為问答曰:「一心中得一切智,一切种智...

《佛学大辞典》 / 263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鼠唧鸟空

斥滥谈圆理者,谬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之即义,又私诸法皆空之空义,不达即空之深义,谓如怪鼠唧唧之声,怪鸟空空之声也。止观八曰:「谬谓即,是犹鼠唧。若言空空,如空鸟空。」同辅行曰:「不达理谬说即名,何异怪鼠作唧唧声。即声无旨,滥拟生死即是涅槃。亦如怪鸟作空空声...

《佛学大辞典》 / 235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四智

法相宗所立如来之四智。凡夫有八识,至如来转為四智。一大圆镜智,转第八识者。如有漏之第八识变依正二报而持有情之身。此智变如来之身土而持一切之功德,犹如大圆镜中现一切之色像,故名大圆镜智。缘境无边,照法界之事理,故又名一切种智。即如来万德之总本也。二平等性智,是转...

《佛学大辞典》 / 671字 / 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十一门

唐光明寺和尚释观经辈九品立十一门之义。其九品各有十一义,相乘则為九十九义。加以总之一义,為总别一百义也。一总明告命,告命阿难及韦提希二人听善思者是也。二辨定其位,上上品乃至下下品是也。此二门有总别之二,告命是总,后十门是别。总举有缘之类,若有眾生愿生彼国...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见道

道之一。初生无漏智照见真理之位也。道者道路之义,学人进取之道路也。积贤四善根之加行而生於世第一法无间之无漏真智也。又大乘之菩萨於初僧祇之终,终四善根之加行,而顿断分别起之烦恼所智二障,谓之见道。於其时之无漏智,小乘俱舍宗有八忍,八智之十六心:一苦法智忍,...

《佛学大辞典》 / 917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即空

中之空。谓一切法非灭却,然后始空也。一切法无体空寂,故云即空。般若心经曰:「色即是空。」玄义四曰:「心性即空即假即中。」止观一曰:「云何圆信?信一切法即空即假即中。」拾遗记下曰:「观之首皆言即者,指一念心即故。」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马祀

以马為牺牲之外道修法也。梵语Aśvamedha,百论疏上之下曰:「為求常天故,修马祀。取一白马,放之百日,或云年,寻其足迹,以布黄金用施一切,然后取马杀之。当杀马时唱言:婆藪杀汝。马因祀杀,亦得生天。」(此下举真藏之说引韦陀中马祀之法)。 又外道之邪法,杀马除去...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六坚法

出於本业经。一、信坚。别教菩萨於十住位修习空观,知一切之法皆為真而无毁坏者。二、法坚。别教菩萨於十行位修习假观,知一切法皆為俗而无毁坏者。、修坚。别教菩萨於十回向位修习中观知一切法皆為中而不毁坏者。四、德坚。别教菩萨於十地位修习中观,破一分无明,显一分...

《佛学大辞典》 / 169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第一义

以名究竟之真理,是為最上,故云第一。深有理由,故云义,圣智之自觉也。大乘义章一曰:「第一是其显胜之目,所以名义。」中论疏本曰:「以其最上莫过,故称第一。深有所以,目之為义。」胜鬘宝窟上末曰:「理极莫过,名為第一。深有所以,目此為义。」法华义疏四曰:「第一义者...

《佛学大辞典》 / 201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与[跋致]同。

《佛学大辞典》 / 8字 / 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圆教二种

一、名随德用。於空假中之各有一功能。空有破情之用,假有立法之用,中有绝待之功能。二、体一互用本為圆融而一相一味,非可见其界畔之法。即各具能之说也。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钵罗若钵多曳

Prajā ati,梵天名。即其真言也。鉢罗若為一切生之义,鉢多為主之义,曳ye為助声。所谓一切眾生之主也。一切眾生因梵天而生,故名一切生主。而实眾生无始,是非梵天所生,如来亦如是。以世间一切善,皆自佛心生之故,又不见如来之终始,故名為世间之父。然实眾生之佛性,前际无始...

《佛学大辞典》 / 304字 / 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大萨遮尼犍子

尼犍為苦行外道之通名,译曰离繫,萨遮是其名,译言,有,或,大有离繫外道之子也。此人归佛悟大道,為鬱闍延城严炽王,说世出世之法,遂与王共诣佛所受记别。慧苑音义下曰:「萨遮,此云有也。」翻梵语九曰:「萨遮者实,亦云。」梵Mahāsatya-nirgrantha。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苦空无常无我

是即有漏果报之四相,谓之苦四行相。苦空无常无我者旧译。新译谓之非常苦空非我。俱舍论二十六曰:「苦圣有四相:一非常,二苦,空,四非我。待缘故非常,逼迫性故苦,违我所见故空,违我见故非我。」观无量寿经曰:「八种清风,从光明出。鼓此乐器,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凡师

凡夫之法师,未见者。法华玄义七曰:「凡师弘经。」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大乘起信论

马鸣菩萨造。有二译。旧译者為梁之真,一卷,新译者為唐之实叉难陀,二卷。说如来藏缘起之理。本论可分為分观之。起首颂為序分。从论下為正宗分。末后一颂,即是随行所起大愿,為流通分。兹将本论各家之着述列下。起信论一心二门大意一卷(陈智愷作),起信论义疏上卷(缺下...

《佛学大辞典》 / 382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数论师所立二十五之第一。是為万物之本源,冥漠无,故曰冥,又云冥性。又為万物之本源,万差之诸法由此生出,故名自性,一名本性,亦云胜性。金七十论上曰:「自性者,或名胜因,或名為梵,或名眾持。」百论疏上中曰:「所言冥者。旧云:外道修禪得五神通,前后知凡万劫内...

《佛学大辞典》 / 327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互用罪

互相滥用宝物之过罪也。此有宝互用,当分互用,像宝互用,一一互用之四种。即从宽至狭之次第也。宝互用者,谓佛物用於法或僧,法物用於佛或僧,僧物用於佛或法也。当分互用者,例如滥用造释迦像所施捨之金以造弥陀等像,滥用作无量寿经所施捨之金以作法华经等,回用施於甲寺...

《佛学大辞典》 / 272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迹门十妙

(一)境妙,境即理境。谓十如是等境,心佛及眾生是无差别不可思议也,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等是也。此有六境:一、十如之境,二、十二因缘之境,、四之境,四、二之境,五、之境,六、一之境。(二)智妙,智即全境而起之智。以境妙...

《佛学大辞典》 / 559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减缘减行

缘者,指上界四与上二界四之八。行者,指欲界四下十六行相与上二界四下十六行相之十二行相。自声闻乘四善根之初至忍法之上忍,连环普观此上下八十二行相,同自中忍之位,一行减之,遂至留苦或道等之一行相,谓之减行,每减其四行相自减一,故谓之减缘。其所以...

《佛学大辞典》 / 421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种:一涅槃,译為灭。涅槃之体,无為寂灭。故名灭。大乘义章二曰:「涅槃,无為恬泊,名灭。」二尼弥留陀,尼楼陀Nirodha,译為灭。四中之灭也,涅槃之灭,偏据满处。尼弥留陀之灭,通於因果。大乘义章一曰:「涅槃之灭偏据满处,尼弥留陀灭义通因果,是故灭有灭皆收。...

《佛学大辞典》 / 251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牟提耶

Samudaya,译曰集。四中之集。说见贤愚经十二。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一、俗,迷情所见世间之事相也。是顺凡俗迷情之法,故云俗。其為凡俗法之道理,决定而不动,故云。又此事相,於俗為实,故云。二、真,圣智所见真实之理性也,是离虚妄,故云真。其理决定而不动,故云。又此理性,於圣為实,故云。经论所说,其名称不一,涅槃经仁王般...

《佛学大辞典》 / 540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娑罗婆悉

Śravasti(Loc),国名。见[舍卫]条。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祇夜

Geya,旧译曰重诵偈,重颂。新译曰应颂。前段所说经文之义,更為偈颂者,即重说其义故云重颂。与前段之经义相应故云应颂。是十二部经之一。大乘义章一曰:「祇夜,此翻名為重诵偈也。以偈重诵修多罗中所说法义,故名祇夜。」玄义六上曰:「祇夜者,诸经中偈,四五七九言,句少多不...

《佛学大辞典》 / 306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八忍八智

此係入於见道观四圣而生,无漏之法忍法智也。名曰十六心。唯识宗谓十六心悉為见道,俱舍宗谓前十五心為见道,后一心為修道,八忍八智者,苦法忍,苦法智,苦类忍,苦类智,集法忍,集法智,集类忍,集类智,灭法忍,灭法智,灭类忍,灭类智,道法忍,道法智,道类忍,道类智是也...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十六罗汉

以宾头卢尊者為始。十六大阿罗汉,受佛勅,永住此世,济度眾生者。其名字住处等,详於法住记。此法住记為佛灭后八百年中师子国(今之锡兰)阿罗汉难提蜜多罗尊者之说。记初,有「尊者告曰:汝等听,如来先己说法住经,今当為汝麤更宣说。」则原為佛说,彼惟述说耳。其名第一宾度...

《佛学大辞典》 / 534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慧愷

又作智愷。乡贯未详。姓曹氏。陈天嘉四年,奉真藏对译摄大乘及释论,当笔受之任,寻助俱舍论之翻业,两论皆作其疏。梁承圣二年,真译起信论,又陈光大二年,译律二十二明了论,师亦并当笔受之任。年五十一寂。见续高僧传一。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法华

圆融之妙理,分明现前,障中道之无明止息,谓之法华昧。此法华昧之名為法华经妙音菩萨品所说十六昧之异名。法华昧者,天台之意,圆融為一实,譬之权实不二之花(花实為实,花瓣為权法),摄一切法使归一实相也。嘉祥云於一自在,长短无碍,谓之法华昧。慈恩云...

《佛学大辞典》 / 361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敬礼

Vandana,恭敬礼拜也。即礼拜佛及法僧也。毘奈耶杂事一曰:「见老婆罗门,即云跪拜。若见苾芻,便云敬礼。」同十五曰:「凡是口云我今敬礼,但是口业申敬。若时曲躬口云畔[田弟],此虽是礼,而未具足。然鄔波离,於我法律,有二种敬礼。云何為二?一者五轮着地,一者两手捉腨。而...

《佛学大辞典》 / 261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烦恼即菩提

止观一曰:「无明尘劳即是菩提,无集可断。(中略)生死即涅槃,无灭可证。」又曰:「生死即涅槃,是名苦。(中略)烦恼亦即是菩提,是名集。」此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之义,為大乘至极之谈,依教门之浅深而异其归趣。参照[即]条。法华玄义九曰:「体生死即涅槃名為定,达烦恼...

《佛学大辞典》 / 209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见思

见惑思惑也。又云见爱、见修、四住、染污无智、枝末无明、通惑、界内惑,皆概括界烦恼之通称。见惑者诸种之妄见,邪分别计度道理而起之我见边见等妄惑也。思惑者贪瞋痴等之迷情,思虑世间事物而起之妄惑也。依之而从所迷上称见惑為理惑,称思惑為事惑。何则?以见惑為迷於无常无...

《佛学大辞典》 / 560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二凡

内凡外凡也。乘之行人,见已前為凡位,凡位分為二,但闻教法而信之者為外凡。正行其法,近於圣位者為内凡。小乘之贤,大乘之十信位,是外凡也。小乘之四善根,大乘之十住已上,是内凡也。法华玄义曰:「四教并以外凡為教,内凡為行,圣位為证。」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二惑

一、见惑。见者推度之义,以邪推度而起之迷情也。我见边见等是也。又此等之惑,為於见道之位见理而断之惑,故谓之见惑。二、思惑。新译谓之修惑。為凡夫之思念,对於事事物物而起之惑,谓之思惑,贪瞋痴等是也。又此等之惑,為修道之位,屡屡思惟真理而断之惑,故谓之思惑,或名修...

《佛学大辞典》 / 273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禾山解打鼓

禾山一日,引僧肇宝藏论之语埀示曰:「习学谓之闻,绝学谓之邻,过此二者,是為真过。」僧出问如何是真过:「山云解打鼓。」又问如何是真。山:「解打鼓。」又问即心即佛即不问,如何是非心非佛。山:「解打鼓。」又问向上之人来时如何接。山:「解打鼓。」此為禾山之四打鼓。见...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鍐鍐鍐

佛顶尊之真言也,以最初之鍐字為真言之体。缚者是心智不行之处,言语不及之处,又加大空者,即是徧於一切处而无边际也,以乘万行究竟归会之处故,转而言之。又於部為最无上故,於中最真实际故,在德之顶故,转而言之也。见大日经义释七。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凡性

凡夫之性分也,俱舍谓之异生性。谓身具见惑未证理者。四教仪六曰:「圣以正為义,捨凡性入正性。」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性相二宗十异

华严纲要辩性相二宗之十异。一、一乘乘异,法相宗以乘為真实,一乘為方便,法性宗以乘為方便,一乘為真实。二、一性五性异,法相以五性各别有不成佛之眾生為了义,一性皆成為方便。法性以五性各别為方便,一性皆成為真实。唯心真妄异,法相谓万法由阿赖耶之一心而生,法性...

《佛学大辞典》 / 559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四瀑流

一,欲瀑流。欲界之贪瞋痴,各有五种(四修道),合為二十。疑有四(除修),加之以十经,為二十九物,此名欲瀑流。二,有瀑流。色界无色界之贪与慢,各有五种,故為二十(上界总无瞋),疑有八,故总有二十八物,谓之有瀑流。,见瀑流。界之见惑也,先於欲界苦下有身见等...

《佛学大辞典》 / 214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四圣

苦集灭道之四也。為圣者所见之理,故名圣。又圣者正也,為正真之理,故名圣。涅槃经十二曰:「苦集灭道,是名四圣。」见[四]条。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轮教

藏依金光明经而立轮教:一、转法轮。佛成道后於七年中转小乘四之法轮而说空。二、照法轮。七年后说诸部之般若而明空,以空照有,故名照法轮。、持法轮。十年后说解深密经等,双说空有,持转照之二轮,故名持法轮。见华严玄谈四。 又轮之嘉祥依法华经信解品而立...

《佛学大辞典》 / 313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阿弥陀字法报应身空假中

阿字為本不生之义,故是空。弥字為吾我之义,故是随缘之假。陀字為如之义,故是中。又身者,取阿字第五转方便究竟之义為应身,弥為报身,陀為法身。日本慧心之阿弥陀部心集曰:「阿即空之义也,弥者即假之义也,陀者即中之义也。」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十二品生死

一无餘死,阿罗汉也。二度於死,阿那含度欲界之死也。有餘死,斯陀含往还於欲界之人天也。四学度死,须陀含之见道也。五无数死,八忍八智之人也。六欢喜死,学禪一心之人也(念佛一心之人亦是也)。七数数死,恶戒之人也。八悔死,凡夫也。九横死,孤独穷苦之人也。十缚苦死,...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心根

二十五之一。见[数论外道]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真如实相

真如与实相,同体异名,约於假之妙有而曰实相,约於空之一如而云真如。此二不二之中道云法界。但真如有不变随缘之二义。又实相其实為之总名,故真如实相通於空假中也。观佛昧经曰:「佛地果德,真如实相,第一义空。」往生要集中本曰:「色即是空,故谓之真如实相。空即...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九遍知

见修无学之道中,特於见修道所断烦恼等之断,建立九种之区别也。盖徧知為於四之境周徧知之之意。虽以智為其性,然今非称智為徧知。乃以因此徧知而断烦恼之故,於果附以因之名,名断為徧知。所谓断徧知是也。 俱舍论光记二十一云:「断徧知,谓诸断择灭為体。徧知是智,即是断...

《佛学大辞典》 / 1094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大姊

优婆夷之通称。涅槃经一曰:「汝等诸姊,观。」行事钞下之四曰:「善见云:唤婢為大姊,不得云婢。」同资持记曰:「既已出家则非所属,故加美饰不復本名也。」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道种智

智度论所明智之一。学一切道法济度眾生之菩萨智也。中假之智也。见[智]条。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天台四教仪

一卷,高丽沙门观撰。以灌顶之八教大意為宗,更详名相,且略前教之十乘而明圆教之十乘。本书之註述如下:天台四教仪集註十卷(元南天竺沙门蒙润集),科天台四教仪一卷(元南天竺沙门蒙润科),天台四教仪註略二卷(明云间沙门文石註)。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法华护摩

静明法印云:密教之护摩,围陀梵志之行也,药王之烧臂烧身,真实之护摩也。法华药王菩萨烧臂烧身之行為最上乘之大行,真法供养之密行。所谓烧两臂者空二偏而归于中道之意也,烧身者烧别教假中显圆融之意也。又依迹门之意,以不变真如為本,故云烧臂烧身。依本门之意,以随缘真...

《佛学大辞典》 / 194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二十九有

如言六阴十入十九界,谓事物之绝无也。初果圣者以二十八有為极度,无第二十九有。十住毘婆沙论一曰:「人得须陀洹道(即初果),善闭恶道门。见法入法得法,住坚牢法不可倾动。究竟至涅槃,断见所断法故心大欢喜,设使睡眠懒惰不至二十九有。」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台家观中空观之异名也,空观成就,不但成空,復以俗歷然显现之故,故云二观。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五大

地水火风之四大与空大也。空以无碍為性,以不障為用。胜论於九实中摄之,数论於二十五中之第五位有五大。佛教六大,七大中之前五大是也。大者以其周徧於一切之事物也。非情成於五大。有情则於此加识大。唯识述记一末谓数论言:「五大有说,我慢生五大五唯十法。五大者,谓地水火...

《佛学大辞典》 / 213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俱舍四善根

一煗法,总相念住后念所生之善根,名煗法。有下中上品,皆具观苦集等四圣修苦空等十六行相之位也。煗者,圣火之前相,圣火譬见道之无漏智。其圣火将生之前相,略兆暖意之位也。入此位,虽退堕所得之煗法,或断善,造无间之业,堕於恶道,然流转不久,必到涅槃。二顶法,煗法上...

《佛学大辞典》 / 582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智慧

梵语若那Jñāna,译曰智。般若Prajñā,译曰慧。决断曰智,简择曰慧。又知俗曰智,照真曰慧。通為一也。大乘义章九曰:「照见名智,解了称慧,此二各别。知世者,名之為智,照第一义者,说以為慧,通则义齐。」法华经义疏二曰:「经论之中,多说慧门鉴空,智门照有。」瑜伽伦...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之理之观心,有种之别,次第有圆融之义:一、别相观,於别途观也。二、通相观,於一观之中圆解也。、一心观,於一念之心观也。宗镜录十五曰:「一、别相观者,歷别观。若从假入空但得观真,尚不得观俗,岂得观中道也?若从空入假,但得观俗,...

《佛学大辞典》 / 321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俗智

凡俗浅近之智,又知俗之智。又有漏杂染之智。见[二智]条。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空观

观诸法皆空之理也。一切诸法,尽為因缘所生,因缘所生之法,无有自性,空寂无相也。中观论四品曰:「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此谓空之理,观此空之理曰空观。此空观有四教之别,藏教分析诸法而观空理,故谓為析空。通教不要分析,譬之幻梦之体,而直证空,故谓為体空。别...

《佛学大辞典》 / 344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一真,真理上之实义,又圣者所见之实义也。二俗,俗事上之实义,又凡夫所知之实义也。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二种信

一信解,又曰解信。梵曰阿毘目佉Abhimukh,自明见理,心无疑虑也。二深信,又曰仰信。梵曰捨攞駄Śraddhā,是依人而信其言也。大日经疏曰:「有大信解者。此信解,梵音阿毘目佉,谓明见是理。心无疑虑,如凿井已渐至泥,虽未见水,心知在近,故曰信解也。下言深信者,梵音捨攞駄...

《佛学大辞典》 / 275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妙观

台宗对於别教隔歷之观而谓圆教圆融之观為妙观。光明记曰:「妙观者空即,假中亦然,名即一而俱空,假中亦然,名即而一。」四教集解下曰:「以妙观观於阴心,显於之理,故云观法也。」秘藏记本曰:「妙观察智,五眼高临。邪正不谬,因以為名。」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标帜

一作幖帜。标者表也,又旌旗也,标帜者,彰表之义。真言之法,以身印器具等彰表如来内证之德。大日经五曰:「秘密主,有造漫荼罗圣尊分位种子标帜,汝当听善思念之。」同疏四曰:「种种世门,皆是法界幖帜。」同演密钞九曰:「标帜者彰表之义也,谓彰表如来内证之德也。」玄应...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废詮谈旨

法相宗之语。彼宗所立真俗四重之二中,第四重之真,即一真法界,不能以言语詮显,须废言詮,但以正智於内心证会其理旨也。起信论所谓离言真如也。旨者指所证之真理。义林章二末曰:「胜义胜义,亦名废詮谈旨。」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十普门

菩萨以圆融中道之妙观,通入常住之实际理地,故立此立此十门。一、慈悲普,菩萨於一念中,徧观十界之善恶苦乐,起慈悲与拔之想,普使眾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故名慈悲普。二、弘誓普,菩萨於四之境,发弘誓愿,若见苦逼迫楚毒之相,则缘此起誓,故言未度者令度。若见集迷惑...

《佛学大辞典》 / 712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又云灭。涅槃之异名。维摩问疾品曰:「导人入寂。」净影疏曰:「寂是涅槃,又寂真。」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庄严

以善美饰国土或以功德饰依身云庄严。又以恶事积身亦云庄严。阿弥陀经曰:「功德庄严。」探玄记曰:「庄严有二义:一是具德义。二交饰义。」观无量寿经曰:「以诸恶业而自庄严。」辅行一之一曰:「一心為所庄严,一心观為能庄严。」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见惑品数

小乘俱舍立八十八,大乘唯识立百十二。八十八者於一切烦恼中贪、瞋、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禁戒取见之十惑,名為本惑,餘悉名随惑。此中小乘贪瞋痴慢之四,通於见修二断,疑与五见者,唯见断也。此见断之十惑,就所迷之理而差别為八十八使也。又大乘贪、瞋、痴...

《佛学大辞典》 / 999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善来得

十种得戒缘之一。见十种得戒缘条。(CBETA註:查无此条,疑為见[得戒]归得。)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五种之。谓因果等五种之理,真实不虚也。瑜伽师地论第四十六所谓「或立五:一因,二果,四境,五胜。」显扬圣教论第八所谓「或立五:一因,二果能知,四所知,五至。」是也。其中前四者為安立,后一者為非安立。依慈恩之说,安立中,因即...

《佛学大辞典》 / 261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两重能所

天台山外之异义,以真性而立观境,不许以阴妄之念為所观。四明尊者十义书通破之,且於指要钞立两重之能所,明阴妄正為所观之境。观者观千之能观智也,犹如槌。不思议境者千之妙,即所观也,犹如砧。此观智与妙境相望而立一重之能所。而阴妄之一念,犹如淳朴,何则?以观解阴...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冥初

数论师立二十五,第一名冥,以冥為诸法之元初,故谓之冥初。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金七十论

Hiraṇyasa tati,数论师自在黑作,有七十行偈颂。其时国王赏之以金,故彼以之為名誉,而名為金七十论,或云论之长行(解释偈颂之语曰长行)為天亲所作者非是,述彼宗二十五之义,卷,陈真译。唯识述记一末曰:「有外道,入金耳国,以铁鍱腹,顶戴火盆,击王论鼓,求僧论议...

《佛学大辞典》 / 375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六十二种有情

唯识枢要上本曰:「六十二种有情颂曰:五四四,二及七,十九四四一,故有情名诸。」释之曰:「一、五趣為五。二、四姓為四。、男与女及非男非女為。四、劣与中及妙為。五、在家与出家苦行与非苦行為四(是第一句)。六、律仪与不律仪及非不律仪為。七、离欲(阿罗...

《佛学大辞典》 / 317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冥性

数论师立二十五,第一名冥,此冥中本有一切诸法随缘次第出生云。即言冥者為诸法之实性也。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真空

小乘之涅槃也。非偽故云真,离相故云空。是无一物之偏真单空也。行宗记一上曰:「真空者即灭涅槃,非偽故真,离相故空。」 又真如之理性离一切迷情所见之相,故云真空。即起信论所明之空真如,唯识所说之二空真如,华严所说观中之真空观是也。 又对於非有之有為妙有,谓非空...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五作业根

数论「外道二十五之第七位,生五种作业之根也。一语具,為语之具,即口舌等;二手;足;四小便处,即生殖器;五大便处。」唯识述记一末曰:「五作业根者:一语具、二手、足、四小便处、五大便处。此中语具,谓语所须,口舌等是。此中手足,即分皮根少分為之。前取总皮(五知...

《佛学大辞典》 / 138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Ca又,援,者。悉曇五十字门之一。一切法离迁变之义也,四圣Catur-āryasatya之声也。金刚顶经曰:「左字门,一切法离一切迁变故。」文殊问经曰:「称左字时,是圣声。」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法身偈

佛有生身法身二种,故舍利亦有二种,八石四斗之遗骨,生身之舍利也。所说之妙法,法身之舍利也。故谓之法身舍利偈,又云法颂舍利,略曰法身偈。说四中苦集灭之偈颂也。而常约於其说苦之诸法从缘生一句,称為缘生偈,又曰缘起偈,智度论十八引[虫毘]勒论中所说曰:「佛於四...

《佛学大辞典》 / 554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五佛顶

五佛顶者,在释尊之左方,表五智也。大日经一曰:「救世释师子,圣尊之左方,如来之五顶,最初名白伞,胜顶最胜顶,眾德火光聚,及与捨除顶,是名五大顶。大我之释种,应当依是处,精进造眾相。」一、白伞佛顶,又作白繖佛顶,名曰白伞盖佛顶轮王,以白色伞盖為昧耶形之佛顶尊也...

《佛学大辞典》 / 835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灵像

神佛之形像,雕刻图画者,灵者以名灵验之德。释门归敬仪中曰:「惟形聚,但见尘丛,举目澄清,无非灵像。」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相即

谓天台圆教之空假中圆融不二也。以简别於别教之隔歷。辅行一曰:「即者尔雅云合也,若据此释仍似二物相合名即,其理犹疏。今以义求体不二故名為即,即而一,与合义异。」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五眼

一、肉眼,肉身所有之眼。二、天眼,色界天人所有之眼,人中修禪定可得之,不问远近内外昼夜,皆能得见。、慧眼,谓二乘之人,照见真空无相之理之智慧。四、法眼,谓菩萨為度眾生照见一切法门之智慧。五、佛眼,佛陀身中具备前四眼者。见智度论,大乘义章二十本。此五眼中...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寿量四土偈

法华经寿量品偈曰:「常在灵鷲山,及餘诸住处。眾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我此土安隐,天人常充满。」此六句為法界道场偈,亦曰寿量四土偈。以此六句中自具四土也。文句言常在灵鷲山,是实报土,為世常住之净土,故谓為他受用报身所居之实报土,為证实相之理者所得之果报,故谓為...

《佛学大辞典》 / 254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佛栗底

Saṁvṛti,世俗之梵语,旧师译為世俗。玄奘译為隐显。义净译為覆俗。隐显者,隐真理而显事相之义。义林章二末曰:「此理应名隐显,隐覆空理有相显现,如结手巾為兔等物。隐本手巾,兔相显现,此亦如是。今随古名名世俗,梵云佛栗底,故以义释名隐显。」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大日与释迦

台密谓大日与释迦為同一佛,但有法身(大日)与应身(释迦)之差,东密谓二佛别体,各具身。守护国界守陀罗尼经九曰:「佛言:秘密主!我於无量无数劫中修集如是波罗蜜多,至最后身六年苦行,不得阿耨多罗菩提成大毘卢遮那。坐道场时,无量化佛犹如油麻徧满虚空。(中略)...

《佛学大辞典》 / 579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佛為阿支罗迦叶自他作苦经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佛為阿支罗迦叶说苦非自作、非他作、非共作、非无因作,迦叶因而见得道,触於牛而死,入灭。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二十五

数论外道说明宇宙万有开展状况顺序之根木原理也。所谓二十五者如表。即自性(物质的本体),受神我(精神的本体)之作用而生大,由大生我慢,由我慢生五唯,五知根,五作业根,心根,又由五唯生五大。而神我与自性之关係,恰如跛者与瞽者。神我虽有智的作用,然不能动,自性虽有...

《佛学大辞典》 / 169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苦类智

八智之一。观色界无色界之苦,而断对於苦之见惑之智也。此智為先观欲界苦而起之苦法智流类,故有类之名。藏法数十一曰:「观欲界苦之后,復观上二界苦。真智明发,是欲界苦法智之流类,是名苦类智。」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即假

圆教之假,為空中二相即之假,故云即假,以别於别教之假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圆悟

圆满觉真理也。圆觉经曰:「善男子!其心乃至圆悟涅槃。俱是我者。」又在台家圆教,观圆融,故空假中之理,同时觉悟也。指要钞上曰:「既不明性具十界,故无圆断圆悟义。」 又(人名)宜兴人。姓蒋氏,号密云。十岁,从幻有正传祝髮。过铜棺山,豁然大悟,四十九岁,传...

《佛学大辞典》 / 171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彻心明

五相第一通达本心之真言也。连华部心轨曰:「诸佛同音言:汝应观自心。既闻是说已,如教观自心。久住观察,不见自心相。復想礼佛足,白言最胜尊。我不见自心,此心為何相?诸佛咸告言:心相难测量,授与心真言。即诵彻心明,观心如月轮。若在轻雾中,如理观察。真言曰:唵,质...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之一。真谓真实无妄。犹义也。对俗言,如谓世间法為俗。出世间法為真是也。 又(人名)真藏也。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现观

俱舍论所说。一见现观。正就见之法而立者,唯无漏之慧也。是独於诸之境现见分明,故名现观。二缘现观。就能缘之法而立者,即合此无漏之慧及与此慧相应之一聚心心所而為现观。事现观。就作同一事业之法而立者,即此时能缘之心心所并道共戒不相应法等,尽作同一之事业,故总名...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心月轮

真言之金胎两部,胎藏界观眾生之肉团心為莲华,以其开合分因果,金刚界观之為月轮,以其圆缺分凡圣。其月轮标帜菩提心圆明之体也。金刚顶经一曰:「时菩萨白一切如来言,世尊如来我徧知已,我见自心形如圆月,一切如来告言:汝已发一切如来普贤心,获得齐等金刚坚固。」菩提心论曰...

《佛学大辞典》 / 195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