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之魔力也,即五尘是。止观辅行八曰:「增一云:魔有五力,所谓五尘,佛圣弟子一力能拒,谓不放逸。」 又(名数)叁十七道品之一。信、精进、勤念、定、慧之五根增长,有治五障之势力者:一、信力,信根增长,破诸邪信者。二、精进力,精进根增长,能破身之懈怠者。叁、念力,...
《佛学大辞典》 / 408字 / 6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内典所谓香山是也。香山具名香醉山,在雪山之北。此山之南有无热池,以為四大河之源。南山戒疏一上曰:「俗云崑崙者,经谓香山也。」见[香山]条。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6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八功德水,谓阿弥陀佛极乐净土池中之水,有八种功德也。 一、澄净,谓其水澄渟洁净,是为澄净功德。 二、清冷,谓其水清滢凉冷,是为清冷功德。 叁、甘美,谓其水甘甜嘉美,是为甘美功德。 四、轻软,谓其水轻浮柔软,是为轻软功德。 五、润泽,谓其水滋润泽物,是为润泽功...
《三藏法数》 / 216字 / 6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一、四大不和梦,谓或梦山崩,或梦自身飞腾虚空,或梦见虎狼及贼追逐,此因地水火风四大不调,心神散逸,故有此梦,是名四大不和梦。 二、先见梦,谓日间先见男女苦乐等境,夜则随梦,犹如日间所见,是名先见梦。 叁、天人梦,谓若人修善,乃感天人为现善梦,令其善根增长;若...
《三藏法数》 / 193字 / 6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观佛叁昧经曰:「修罗攻帝释,立大海水,踞须弥山顶。九百九十九手同时俱作,撼善见城,摇须弥山。四大海水一时波动。」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6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第一内心地有九净月轮,中央之月轮中安置施无畏观音(是二十五观音中南大洲之观音但今取千体之总本尊),妙色超叁界,具金色暉曜,首戴髮髻冠,自冠下垂紺髮,顶上有十一面,诸头之宝冠中,安住化佛身。菩萨身上具足四十手。一一手掌中各有一慈眼,随诸眾类而执持杂宝物,住莲华臺...
《佛学大辞典》 / 598字 / 6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一、无明习气梦,谓由无明烦恼积习气分覆蔽真如之性,无所明了,以致心神颠倒,形于梦想也。 二、善恶先征梦,谓人凡有善恶吉凶之事,必先形于梦寐,以为征验也。 叁、四大偏增梦,谓人由地水火风四大而成于身,若地大增,身则沉重;水大增,身则浮肿;火大增,身则状热;风大增...
《三藏法数》 / 172字 / 6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一、自相,自相者,即色身诸法自相,谓坚是地相,湿是水相,暖是火相,动是风相,各别不同故也。 二、共相,共相者,即色身诸法和合之相也。谓此色身皆从地、水、火、风,和合为相也。 叁、所依能依相,所依能依相者,谓色身。四大种子是所依相,四大造色是能依相也。(四大者...
《三藏法数》 / 218字 / 6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对於扶尘根而有胜义根。乃眼耳鼻舌身五根之实体也。依之而有发识取境之作用。為四大种所成,清净如珠宝云:俱舍论一曰:「彼识所依五种净色如其次第,应知即是眼等五根。如世尊说,苾芻当知,眼谓内处四大所成净色為性。如此广说。」见[扶尘根]条。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大佛顶如来蜜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之略名。首楞严者,叁昧之名,万行之总称也。有十卷。经题下曰:「一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於灌顶部录出别行。大唐神龙元年龙集乙巳五月己卯朔二十叁日辛丑,中天竺沙门般剌蜜帝於广州制止道场译,菩萨戒弟子前正諫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
《佛学大辞典》 / 1192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以四毒蛇喻地水火风之四大也。涅槃经一曰:「自观己身如四毒蛇。」同二十叁曰:「有王以四毒蛇盛之一篋,令人赡养。」最胜王经五曰:「如四毒蛇居一篋,此四大蛇性各异。(中略)地水二蛇多沈下,风火二蛇性轻举,由此乖异眾病生。」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5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身有所感触,谓之触。将得初禪定时。身中生八种之感触。谓之八触:一曰动触,坐禪时,俄而身起动乱之象也。二曰痒触,俄而身痒如无置身处也。叁曰轻触,身轻如云如尘,有飞行之感也。四曰重触,俄而身重如大石,不能少动也。五曰冷触,俄而身如水冷也。六曰暖触,身热如火也。七曰...
《佛学大辞典》 / 347字 / 5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金刚界四执金刚神之一。能造之四大中,司地大者,女形,白色,种子為,叁昧耶形為莲。一说為坚牢地神。十二天之一。见金刚界曼荼罗大钞二。大日疏作地神。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5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一、摄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入莲华胎藏海会悲生曼荼罗广大念诵仪轨供养方便会叁卷,唐善无畏译。称為摄大轨。二、大毘卢遮那经广大仪轨,叁卷,同人译。称為广大轨。叁、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莲华胎藏悲生曼荼罗广大成就仪轨供养方便会,二卷,唐法全於玄法寺集,称為玄法...
《佛学大辞典》 / 174字 / 5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Dgah-ldan,西藏喇嘛教新派黄教之本山。在拉萨Lhasa东北约叁十英里。為黄教开祖宗喀巴Tson-kha- a所创立,西藏四大本山之一也。此语為西藏语,意言乐土,与梵语兜率Tuṣita天之义相当。境内有宗喀巴之墓,殿廡亦极庄丽。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5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以一篋盛四蛇,喻一身之四大和合也。涅槃经二十叁曰:「譬如有王,以四毒蛇,盛之一篋,令人赡养餧饲。卧起摩跣其身,若令一蛇生瞋恚者,我当准法戮之都市。」四卷金光明经一曰:「地水火风,合集成立,随时增减,共相残害,犹如四蛇,同处一篋,四大蚖蛇,其性各异。」止观一下曰...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5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八万四千尘劳者,尘即染污之义,谓种种邪见烦恼,能染污真性也。劳即劳役也,谓众生被邪见烦恼,劳役不息,轮转生死,无有尽时。论其尘劳,根本不出十使。于十使中,随以一使为头,则九使为助,遂成一百;约叁世各有一百,共成叁百;而现在世一百时促,不论相助,于过去、未来二...
《三藏法数》 / 329字 / 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亦名凡夫四倒,出涅槃经并宗镜录) 四荣者,佛于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入灭,东西南北各有双树,每面双树,一荣一枯,故名四荣四枯。以表凡夫、二乘、常、无常等八倒也。此四荣正表凡夫四倒。而言荣者,以凡夫由此四倒,增长惑业,有荣茂之义,故名四荣也。(梵语拘尸那,华言角城...
《三藏法数》 / 393字 / 5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小乘俱舍宗立一切法為七十五,摄為五类:一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六,心不相应行法十四,无為法叁也。 第一色法十一RūPāṇi,分之為叁种:一五根,二五境,叁无表色也。 五根者:一、眼根Cakṣur indriya,二、耳根Śrotra indriya,叁、鼻根Ghrāṇa iudriya,四、舌根J...
《佛学大辞典》 / 2493字 / 5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一、生因,生因者,即业惑也。谓诸众生因业惑而生此身,如诸草木种子,依地而生也。 二、和合因,和合因者,如善法与善心和合,不善法与不善心和合,无记法与无记心和合也。(无记法,即不善不恶之法也。) 叁、住因,住因者,谓如屋有柱则不倾堕,山河树木因大地故,而得住立...
《三藏法数》 / 288字 / 5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四大名山之一。在四川峨眉县西。两山相对如蛾眉,故有此称。一名大峨山,与中峨小峨相连故,合称叁峨。周迴千里,有石龕一百二十,大小洞四十。山顶有寺号光相寺。為普贤菩萨示现之灵场,因而着名。方舆记所谓:「自白水经八十四盘山,径如线,登躋六十里而至寺」是也。五杂俎四曰...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5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大毘婆沙论说五百阿罗汉集,而评释发智论者也。其中以世友,妙音,法救,觉天之四论师為评家之正义。华严玄谈七曰:「言评家者,婆沙是诸阿罗汉同集,而有四大阿罗汉,為评家正义:一世友,二妙音,叁法救,四觉天。」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5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无,即空也。人法之中,本无有我,但凡夫不了,于无我中计我极盛。所谓我身、我名、我衣物、我田宅、我行、我住坐卧,语言不离于我,乃至我能布施、持戒等。因此颠倒,备起一切烦恼生死行业。声闻之人,修四真谛,即了人法本空,我亦无有,故名二无我。(四真谛者,即苦集灭道也...
《三藏法数》 / 345字 / 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一、作已而舍无常,作,即造也。舍者,舍前造作之相。谓外道计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造,后见四大相异,如地坚、水湿、火暖、风动,各各不同,遂执为无常,故云作已而舍无常。 二、形处坏无常,形处,即形状也。谓外道计四大造色,能造所造,色体毕竟不坏,但观形状长短变坏等相,...
《三藏法数》 / 372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一时外道,以时為生因者。 二五大外道,以地水火风空五大為生因者。 叁相应外道,计学定者内心相应之理為真我者。 四建立净外道,建立一切法,依此修行,以之為清净者。 五不建立无净外道,与上相反,不建立一法,无所修之净法者。 六自在天外道,以自在天為生因者。 七流出...
《佛学大辞典》 / 750字 / 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為破凡情实我实法之执於般若经明叁种之假,名叁波罗摄提Prajña ti,又名叁摄提,叁假施设。智度论四十一曰:「经曰:菩萨摩訶萨行般若波罗蜜。名假设。受假施设。法假施设。如是应当学。」一法假,法者,色心等各自之法,此法自性本来虚假不实,故名法假。诸法因缘生,无实性,故...
《佛学大辞典》 / 367字 / 5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一、广施,旷大曰广,舍财曰施。谓行施者,既怀广大之心,应当知身非常,四大不净,会归败坏;知身既不我有,财物亦是虚幻,乃至世间万物皆悉无常,由是观身非身,观物非物,纵心恣施,了无挂碍;复能广弘法施,开化愚蒙,故曰广施。(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二...
《三藏法数》 / 698字 / 5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亦名八解脱,出禅波罗蜜) 背,谓违背。舍,即弃舍。大智度论云:背此净洁五欲,舍此着心,故名背舍。修此观故,发无漏智慧,断叁界见、思惑尽,证罗汉果,即转名八解脱也。(净洁五欲者,若欲界,色、声、香、味、触即名粗弊五欲,名为不净;若色界、无色界,色、声、香、味、...
《三藏法数》 / 948字 / 5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在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四经之第二。信者闻人言而不疑也,解者悟解於自心内也。此一品為譬喻品中第二之领解段。中根之人初闻方便品之法说,虽虚心信受,然未能悟其意,世尊為於上譬喻品广引叁车一车之譬,而说会叁归一之旨。於是须菩提,迦旃延,迦叶,目连四大声闻,始领悟其旨,欲...
《佛学大辞典》 / 154字 / 5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 《信解品》 / 本站介绍:妙法莲华经围绕咸海而区划一小世界之铁山也,由铁而成,须弥山為中心,外有七山八海,第八海即咸海,赡部等四大洲在此,围绕此咸海者,即铁围山,此為一小世界。俱舍论十一曰:「於金轮上有九大山,妙高山王处中而住,餘八周匝遶妙高山。於八山中前七名内,第七山外有大洲等。此外復有铁轮围...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佛在给孤独园,语波斯匿王云:有大石山,上连于天,下连于地,从东方来,所历之处,卉木丛林有生之类,悉皆摧碎;南西北方,亦复如是。以此四山,喻众生老病死衰之四相也。(梵语波斯匿,华言胜军。) 一、老山,谓人之老迈,形色枯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则彼少年...
《三藏法数》 / 338字 / 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天台宗区别释迦如来一代之教法為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之五时。此五时之教法,託於涅槃经所出之五味喻,谓為五味之教。五味者乳、酪生酥、熟酥、醍醐,如其次第配於彼五时。见[五味]条。法华文句六下曰:「四大弟子,深得佛意,探领一化五味之教,始终次第,...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4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一可见有对色。对者对碍之义。色法之自性,具对碍之自性而眼可见者,青黄等之色尘是也。二不可见有对色。具对碍之自性而不可眼见者。声等之四尘,眼等之五根是也。叁不可见无对色,其自性无对碍,亦不可眼见者。无表色是也。无对碍之自性摄之於色者,以其為有对碍之四大所生之法故...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4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梦中之虎,以譬虚事。慧命法师详玄赋曰:「保一异之四邪,执断常之双计。怖梦虎於长眠,翫空华於久翳。」止观十曰:「今於观支忽发先解,梦虎空华如幻之有,作此有解解心明利。」善见律十二曰:「眠时梦见山崩或飞腾虚空,或见虎狼师子贼逐。此是四大不和,梦虚不实。」梁僧传佛图...
《佛学大辞典》 / 248字 / 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一、声明,声,即声教;明,即明了。谓世间文章算数建立之法,皆悉明了通达,故曰声明。 二、因明,因,即万法生起之因。谓世间种种言论,及图书印玺,地水火风万法之因,皆悉明了通达,故曰因明。 叁、医方明,医方,即医治之方法也。谓世间种种病患或癫痫蛊毒,四大不调,鬼...
《三藏法数》 / 279字 / 4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谓第七金山与铁围山间之海也。所谓四大洲在於此处。俱舍论十一曰:「第八名外,咸水盈满,(中略)於外海中大洲有四。」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4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境也,此六境有眼等六根入身以坌污净心者。故谓之尘。圆觉经曰:「妄认四大為自身相,六尘缘影為自心相。」净心诫观下曰:「云何名尘?坌污净心触身成垢,故名尘。」法界次第上之上曰:「尘以染污為义,以能染污情识,故通名為尘也。」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以喻地水火风之四大。杂阿含经四十叁曰:「四蚖蛇凶恶毒虐,盛一篋中。(中略)毒蛇者,譬四大地界水界火界风界。地界若諍,能令身死,及以近死。水火风諍,亦復如是。」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所地广七百由旬,周围上下俱是铁栅。内分八十一处。逐处皆有亭臺,判吏,设案记事。栅外另有羊肠细路十万八千条,盘曲湾通四大部洲。其内暗如煤漆。使聻道死生进出此路。外则望入亮如水晶,丝毫毕露。判派吏轮班把守进出。凡不孝及多杀物命之鬼,发交所内,用桃条抽死為聻。改头换...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大海中须弥山之四方有四大陆。谓之四大洲。俱舍论八曰:「四大洲者:一南瞻部洲、二东胜身洲、叁西牛货洲、四北俱卢洲。」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4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一世界之中央,有须弥山,此四方之大海中有四大洲,此大海之外,以铁围山围绕之,如是谓之一小世界。合一千一小世界,谓之小千世界,合一千小千世界,谓之中千世界,合一千中千世界,谓之大千世界。夫以一小世界為单位数,则一大千世界之数為一○○○○○○○○○也。其成立及破坏,无不相...
《佛学大辞典》 / 213字 / 4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佛弟子中以舍利弗,目连,须菩提,摩訶迦叶為四大弟子。智度论谓舍利弗目连為佛左右弟子。须菩提修无諍定,為行空第一,摩訶迦叶行十二头陀,為头陀第一。佛在世时,有人欲求今世之果者,供养此四人。輒得如愿。 又迦叶,宾头卢,罗云,君屠盋叹之四人也。法护译之弥勒下生经曰:...
《佛学大辞典》 / 233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外道十一宗之一。以口譬太虚。谓万物本為由一虚而生者。中论疏叁本曰:「口力外道,计太虚能生四大,四大能生药草,药草能生眾生,此从无生也。」参照[口力论师]项。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4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又云四宗。叁论所诽斥之内外四执也:一一切外道,不达二空而存人法者。二毘曇宗,即萨婆多,虽已得人无我,而执法之有性者。叁成实宗,虽具辨二空,而明空犹不了者。四大执,大乘中一切有所得之见也。叁论玄义曰:「但邪谬纷论,难可备序。叁论所斥,略辩四宗:一摧外道,二析毘曇...
《佛学大辞典》 / 206字 / 4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一、细作方便,方便犹善巧也。谓欲破众生执着色身之相,故佛假喻,微细分析,善巧而说。如金刚经云:叁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宁为多不等。意谓由微尘而成世界,世界本来不实;因四大而成色身,色身本来是假,是名细作方便。(叁千大千世界者,一须弥山、一日月、一四天下、一帝释...
《三藏法数》 / 248字 / 4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谓降伏魔缘,退治曜宿障碍,求国家安寧,五穀成熟,供养天地八方守护神五十天之作法也。五十天者,十二天二十八宿九曜及四臂不动尊也。一说谓是称五大尊十二天二十八宿七曜之五十二天。或谓有五大尊十二天北斗七星十二宫神五星二十八宿之六十九天。或谓有四臂不动四大明王十二天太...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4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谓利衰等之八风也。见[八风]条。 又八法者,名地水火风為四大,以此四种,无处不有故也。名色香味触為四微,以此四种体性微细故也,谓人身因四大之假合而有,此四大亦由四微之所成,故总称曰八法。见楞严经义海十四。 又八法者,一教,师所说之教法也。二理,教所詮之諦理也。叁...
《佛学大辞典》 / 253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Pūrva-videha,旧曰弗婆提,又曰弗於逮,新曰毘提訶。四大洲中东大洲之名。西域记一曰:「海中可居者大略有四洲焉,东毘提訶洲,旧曰弗婆提,又曰於逮,讹也。」见[毘提訶]条。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首楞严叁昧,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叁昧,华言正受,亦云正定。谓菩萨住是叁昧,则于诸叁昧行相、多少、浅深,悉能分别了知;而一切魔恼,不能破坏,是名首楞严叁昧。 宝印叁昧,谓菩萨住是叁昧,于一切叁昧,悉能印证;然诸宝中法宝为最,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
《三藏法数》 / 5399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忍即安忍,菩萨为化度一切众生,而诸众生虽以种种诸恶加我,悉无嗔恨,故有五种相也。 一、众生相,菩萨若被他人打骂,即观宿世流转生死之时,一切众生皆我父母师长,当生恭敬;由此观故,灭怨憎相,生亲友相,如是修于慈忍,成就众生,是为众生相。 二、法相,菩萨修慈忍时,...
《三藏法数》 / 380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Vakṣu Vaṅkṣu,又作婆输,婆叉,婆槎,薄叉,博叉。阎浮提四大河之一也。出自阿耨达池之西面,入於西北海云。西域记一曰:「池西面琉璃马口流出缚芻河(旧曰博叉河讹也),绕池一匝入西北海。」玄应音义二十四曰:「缚芻河,旧言博叉河,或作薄叉,又亦云婆叉河,又言噱叉河,皆...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依大孔雀明王经等以孔雀明王為本尊而修之秘法也。又略曰孔雀经法。密教四大法之一。设大坛,护摩坛,十二天坛,圣天坛,為息灾而修之。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觉之因地六位也。大乘别教所立。 又凡有為法之生,必依因与缘之和合,论因体,有六种:一、能作因,谓凡為生法,与以力者,又不作障害者,故此因有与力不障二种。与力者,法之生时,与胜力者也。眼根之生眼识,如大地之生草木,是為有力能作因...
《佛学大辞典》 / 846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以譬生老病死之四相。谓生老病死,逃避无所,如四山合来也。涅槃经二十七曰:「有四大山,从四方来,欲害人民。四大山者,即生老病死也。」止观一曰:「四山合来无逃避处。」 又别译阿含经四以四山喻老病死衰之四相,一老山。谓人老迈,则形色枯悴,精神昏昧,老山能坏一切壮年之...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叁类境者,谓第八阿赖耶识,缘叁种境,种子、根身即内境也,器世间即外境也。(梵语阿赖耶,华言藏识。) 一、种子境,谓第八识能遍任持世间、出世间诸法种子,故名种子境。 二、根身境,谓第八识觉明能了之心,发起内外尘劳之相,于一圆湛,析出根尘,聚内四大而为身分,故名...
《三藏法数》 / 179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金刚顶十八会之第一教王会有四大轮:一、金刚界轮,叁十七尊皆持金刚之印。二、降叁世教令轮,叁十七尊皆持降叁世之印。叁、徧调伏法轮,叁十七尊皆持观世音之印。四、一切义成就轮,叁十七尊皆持虚空藏之印。见瑜祇经疏二。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