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 条搜索结果

迹本二门

门即能通之义。谓由此门,皆能通至实相也。然此二门,惟法华一经明之。盖非本无以垂迹,非迹无以显本。本迹虽殊,皆不思议,故称为妙。诸经但论释迦近得成佛之迹,而不言久远已成之本;则显法华已今当说,最为第一,故得为经中王也。(实相者,离虚妄相名为实相,即中道真实之妙...

《三藏法数》 / 379字 / 7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七子

父母有七子,於病子慈心最深。七子譬人,,二乘,藏通别叁教之菩萨也。涅槃经二十曰:「譬如一人而有七子,是七子中一子遇病,父母之心非不平等,然於病子心则偏多。王!如来亦尔,於诸眾生非不平等,然於罪者心则偏重。」章安疏曰:「或以七方便根性為七子,谓人二乘叁乘菩...

《佛学辞典》 / 131字 / 7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自在我

我即自在之义。谓如来有神力,有智慧,故能随机示现,自在巧妙。经中谓如来常乐我净之我,具此八义,故称我德。(常者,不迁不变也。乐者,无生死苦也。我者,即八自在也。净者,惑业净尽也。) 一、能示一身以为多身,一身多身者,于一身中现无量身也。经云:如来身数,犹...

《三藏法数》 / 707字 / 7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如来八相

如来八相者,法华经中明释迦如来无量劫前已成正觉,因悲愿力利益众生数,数于十方国土示生示灭处,处不同岂,但于此南阎浮提一方出现而已今论出现本末则具有八相,皆所以示同人法也(梵语释迦华言能仁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 一、降兜率相,梵语兜...

《三藏法数》 / 1500字 / 7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七曜

日月与火水木金土五星也。宿曜经上曰:「夫七曜,日月五星也。其精上曜於,其神下直於人,所以司善恶而主理吉凶也。其行一日一易,七日一周,周而復始。」宿曜经下列胡国波斯语竺语之名。日曜太阳,胡名蜜Mihr,波斯名曜森勿Yek sumbad,竺名阿弥底耶(二合)Aditya。月曜...

《佛学辞典》 / 386字 / 7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矜羯罗

又作金伽罗Kiṁkara,不动明王八童子之第七,与制吒迦侍不动明王之左右者。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曰:「矜者问事也,羯逻者驱使也。(中略)此神作小童子形,有两种:一名矜羯逻,恭敬小心者是。一名制吒伽,难共语恶性者是。」圣无动尊一字出生八童子秘要法品曰:「法波罗蜜慈...

《佛学辞典》 / 215字 / 7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二十五叁昧破二十五有

梵语叁昧,华言正定。二十五叁昧破前二十五有者,约理对治,随义以立名也。盖欲、色、无色叁界,虽苦乐不同,然实有生死执着,故以此无垢等叁昧之法,一一破之,令诸众生,出于诸有也。 一、无垢叁昧,破地狱有,谓菩萨由净诸业惑,证于无垢叁昧。愍彼众生,受于地狱之苦,故以...

《三藏法数》 / 2010字 / 7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金刚经

梵名Vajra-Prajña āramitā-Sñtra,一卷,般若部,姚秦鳩摩罗什译。又称金刚般若经,或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佛在舍卫国,為须菩提等,初说境空,次示慧空,后明菩萨空者,盖此经以空慧為体,说一切法无我之理為詮也。此经不如般若经之浩瀚,又不如般若心经之太简,而能说般若...

《佛学辞典》 / 1729字 / 7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十六

佛赴阿耨达龙王请,为说无欲法,令诸菩萨修于清净之行,当得此十六力,调摄身心而化众生也。(梵语阿耨达,华言无热恼。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志力,谓菩萨心志,善能总持诸佛一切所说之法,化导众生,是名志力。 二、意力,谓菩萨心意,同佛所行,于...

《三藏法数》 / 650字 / 7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佛母孔雀明王咒经

叁卷,唐不空译。佛在祇园,莎底苾芻為眾破薪,螫於黑蛇,苦痛甚,阿难向佛求救,佛為说孔雀咒,诸译中,今此本流通。

《佛学辞典》 / 47字 / 7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叁目

自在面上之叁目,以譬法身,般若,解脱叁德之不纵不横不一。

《佛学辞典》 / 26字 / 7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欲界之食物须陀味也。起世经七曰:「四,并诸眾,皆用彼须陀之味。(中略)欲食时,即於其前有眾宝器自然成满,须陀味种种异色。诸子中有胜堂者,其须陀味食色最白净。若彼子果报中者,其须陀味色则稍赤。若彼子福德下者,其须陀味色则稍黑。时彼子以手取...

《佛学辞典》 / 176字 / 7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四弘誓愿

一、未度者令度,度即超度也。谓众生未度生死苦者,令其得度也。 二、未解者令解,解即解脱也,谓众生未解烦恼业缚者,令其得解也。 叁、未安者令安,安即安住也,谓众生未能安住于戒定慧而修行者,令其得安住也。 四、未涅槃者令得涅槃,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众生未灭生死...

《三藏法数》 / 152字 / 7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四十八愿

谓阿弥陀佛,最初因中,名法藏比丘。彼时于世自在王佛前,白佛言:我发无上菩提之心,愿作佛时,身相光明,刹土殊胜,宁可得否?彼佛知其智识高明,心愿广,乃以二千一百万佛刹善恶粗妙之相,随其心愿,悉令显现。法藏即一其心,遂得眼,莫不彻见。复白佛言:我已摄取如上佛...

《三藏法数》 / 2629字 / 7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金毘罗神

杂阿含经四十八曰:「金婆罗鬼神。」金光明经叁曰:「金毘罗。」宝积经叁十六曰:「金毘罗。」又曰:「金毘罗童子世罗。」(世罗,名也)宋译药师经明十二神将中有「金毘罗将。」唐译药师经曰:「宫毘罗将。」千手陀罗尼经曰:「金毘罗陀。」阿育王经六,以為北方毘沙门...

《佛学辞典》 / 311字 / 7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十法界

法界者,诸佛众生之本体也。然四圣六凡,感报界分不同,故有十法界焉。(四圣者,佛、菩萨、缘觉、声闻也。六凡者,、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 一、佛法界,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觉具叁义:一者自觉,谓悟性真常,了惑虚妄;二者觉他,谓运无缘慈,度有情众...

《三藏法数》 / 1127字 / 7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四魔

魔,梵语具云魔罗,华言能夺命;又云杀者,谓能夺智慧之命,而杀害出世善根故也。 一、蕴魔,蕴犹积聚也。谓色受想行识等积聚而成生死苦果,此生死法,能夺智慧之命,故云蕴魔。 二、烦恼魔,谓叁界中一切烦恼,妄惑也。修行之人,为此妄惑,恼乱心神,不能成就菩提,是名烦恼...

《三藏法数》 / 255字 / 7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灶神

礼记月令曰:「孟夏之月,共祀灶。」又祭法曰:「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御览引淮南子万毕术曰:「灶神晦日归白人罪。」(万毕人姓名,见灶策列传,盖八公之辈,有术一卷,高诱所注,见淮南外篇,今亡)。陆灶蒙祀灶解曰:「灶神以时录人功过,上白於,当祀之,以...

《佛学辞典》 / 321字 / 7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持鬘

持华鬘之眾也。占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院之一位。秘藏记下曰:「持鬘,白肉色,持华。」部补注五曰:「若部有眾生施香华鬘,必生此。於其胸前悦意华自然為鬘,故号彼為持鬘耳。」

《佛学辞典》 / 80字 / 7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叁兽

兔马象也。叁兽渡河,兔足在水上,以譬声闻之悟道最浅。马足在水中,以譬缘觉之悟道稍深。象足到水底,以譬菩萨之悟道最深。见思之烦恼有正体与习气,声闻但断正体,缘觉兼侵习气,菩萨正习俱尽。法性之空理,或譬生死為河水,譬叁乘為叁兽。叁乘之人,虽证同一之法性,渡同一生死...

《佛学辞典》 / 420字 / 7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梵名提婆Deva,又名素罗Sura,光明之义,自然之义,清净之义,自在之义,最胜之义。受人间以上胜妙果报之所,其一分在须弥山中,其一分远在苍空,总名之為趣。六趣之一也。又不拘其住处指一切之鬼神,名為,如鬼子母神谓之鬼母。又一切好妙之物名為,如人中之好华谓之华...

《佛学辞典》 / 315字 / 7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美音

又名妙音辩才之异名。梵名萨囉萨筏底Sarasvati,日经疏十曰:「美音是诸显咏美者,与乾闥婆稍异,彼是奏乐者也。萨嚕萨筏底曳,即美音之名也。」日经义释七曰:「美音亦名辩才。」见[辩才]条。

《佛学辞典》 / 97字 / 7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商羯罗

外道祭祀所用之骨鏁也。又作赏迦罗Śaṅkara。译曰鏁。因明疏一曰:「商羯罗,此云骨鏁。外道有言,成劫之始,自在人间化导,二十四相,自在归。事者倾恋,遂立其像,像其苦行,悴疲飢羸,骨节相连,形相如鏁故,标此像名骨鏁。」

《佛学辞典》 / 98字 / 7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陀罗尼

此尊之真言最重要者有叁种:火界咒,慈救咒,心咒也。如其次序,不动之咒与中咒与心咒也。咒即火界咒。咒曰:南謨(归命)萨缚(一切)怛他蘗帝弊(如来等)萨缚目契弊(一切门苦)萨缚他(一切处)怛罗吒(叱呵)战拏(暴恶)摩訶路洒拏(忿怒)欠(空)佉[[口皿]](引)(...

《佛学辞典》 / 267字 / 7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善财五十叁参

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三藏法数》 / 5609字 / 7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菩提

佛之菩提,对於声闻缘觉之菩提,谓之菩提。何则。二乘之无漏。為菩提而非。佛之无漏慧。乃為菩提而也。唯识论一曰:「由断碍解所知障得菩提。」法华论曰:「菩提有叁种:一声闻菩提,二缘觉菩提,叁无上菩提。」无上菩提即佛果菩提也,今指之為佛菩提。

《佛学辞典》 / 108字 / 7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毘卢遮那

密教之本尊日如来也。之梵语為摩訶。而毘卢遮那為日之别名。故若具存梵语,则宜曰摩訶毘卢那遮。曰并取汉语。则宜曰日。今梵汉双取,故曰毘卢遮那。但以毘卢遮那译為日。局於密教。若显密共通之译。则曰光明徧照。见[毘卢舍那]条。

《佛学辞典》 / 99字 / 7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义少

能解义之少年也。释氏要览下曰:「法安年十八,讲涅槃经。张永问年几?永嘆曰:昔扶风朱勃。年十二,能读书。人号童,今安公可曰义少。」

《佛学辞典》 / 58字 / 7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光明王发心因缘

贤愚经光明始发无上心缘品说,光明王自外国得白象,付之象师,使其调养。不久象能调从。象师以白於王。王乃驾象出游。象气猛壮,见牝象,奔驰至深林,王因伤身垂死。以责象师。象师言我唯能调身。不能调心。唯有佛能调心。王闻之。踊跃发菩提心。

《佛学辞典》 / 101字 / 7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光明王

释迦如来於过去為阎浮提之国王。称為光明。

《佛学辞典》 / 20字 / 7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四安乐行

此四安乐行者,乃清凉澄观国师依法华经安乐行品而立。谓涅槃之果,名为安乐;修此行者,能趣涅槃,故名安乐行。又住此四行,则身静神定,外苦不干,故名安乐行。(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毕竟空行,毕竟空行者,心境两忘,空有双会也。法华经云:行处近处。谓以观照理,如...

《三藏法数》 / 346字 / 7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七十二

六十九,太山府君,五道神,及吉祥,合為七十二

《佛学辞典》 / 24字 / 7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云云

言未尽之貌。止观辅行一之二曰:「云云者,未尽之貌。云者言也。说文,云象云气在迴转之形。言之在口,如云润物。广雅云:云者有也,下文尚有如云之言。」文句记一上曰:「云云者,象气之分散,如云在,非可卒量也。意言下未说者,尚多如云。」

《佛学辞典》 / 100字 / 7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二十五圆通

圆而通於法性之实者,谓之圆通。眾生之机缘万差,欲得圆通,须依种种之法,佛於楞严会上,对菩萨声闻,问本何法而得圆通。菩萨声闻,各举自得之法答之,有二十五种,即六尘六根六识七也。此中始於陈那之圆通声尘至观音之圆通耳根而终,论圆通虽无优劣,而如来特使文殊选择,取耳...

《佛学辞典》 / 545字 / 7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迦旃延

Kātyāyana,佛十弟子中,论议第一之摩訶迦旃延子Mahā-Kātyāyani- utra,又云迦旃子,迦旃延子,迦多衍那,迦多衍尼子,迦底耶夜那,迦多演尼子,迦[(畾/(冗-几+互))毛]延,迦[(畾/(冗-几+互))毛]延尼子等。译曰剪剃种,扇绳,好肩等。婆罗门姓十姓之一。以姓為名。慧琳音义二...

《佛学辞典》 / 638字 / 7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一蛇首尾

杂譬喻经曰:「昔有一蛇,头尾自諍,头语尾曰:我应。尾语头曰:我应。头曰:我有耳能听,有目能视,有口能食,行时在前,故应。汝无此术。尾曰:我使汝去,故得去,若我不去,则汝不得去。以身绕木叁匝,叁日不已,求食不得,饥饿垂死。头语尾曰:汝放我,听汝為。尾闻其...

《佛学辞典》 / 153字 / 6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五净居

五净居者,谓声闻之人,断欲界九品思惑尽,证第叁阿那含果,而居其中,亦名五不还。若据俱舍图言,此五次第而上。若据楞严经言,此五,皆横在第四禅中,彼四禅,但能闻此五之名,而不能知见。如世间圣地道场,多有罗汉所居,而人不能见也。(九品者,欲界思惑叁品...

《三藏法数》 / 544字 / 6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十忿怒明王

一、焰鬘得迦忿怒明王,以為种子,字变成明王。光如劫火,身作青云色,有六面六臂六足,身短,腹,作忿怒相。利牙如金刚,面各有叁目,以八龙王為眷属,以虎皮為衣,以髑髏為冠,乘小牛,足蹈莲华,鬚赤黄色,有辩才,头戴阿閦佛而坐。恶相顾礼,正面笑容,右面黄色...

《佛学辞典》 / 1215字 / 6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十山王

十山皆称王者,谓依海而住,高出一切诸余小山,以喻十地菩萨修行,同入如来智海,高出一切二乘诸行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雪山王,谓此山中,具诸药草,能疗众病,取不可尽;以喻欢喜地菩萨,圣智法药,用之无竭,以破无明,超前行位,如雪山王也。 二、香山...

《三藏法数》 / 688字 / 6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功德

新译曰吉祥。旧译曰功德。见[吉祥女]条。

《佛学辞典》 / 21字 / 6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佛六十四种梵音

佛告寂慧菩萨言:如来非于唇齿舌喉及其面门,出诸音声。当知如来音声,从虚空出,具有六十四种殊妙之相。 一、流泽声,谓如来音声,流演润泽也。 二、柔软声,谓如来音声,温柔和软也。 叁、悦意声,谓如来音声,欢悦一切众生意也。 四、可乐声,谓如来音声,巧妙而可爱乐也...

《三藏法数》 / 1919字 / 6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俱摩罗

梵语俱摩罗,译云童子。胎藏界曼茶罗,在西方辨才傍,持叁戟,金刚界曼荼罗,在东方,持铃。日经疏所谓俱摩罗,作鑠底印,是也。

《佛学辞典》 / 52字 / 6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八相成道图画

有部毘奈耶杂事叁十八曰:「尔时世尊纔涅槃后,地震动,时迦摄波作是念:此未生怨王,胜身之子,信根初发,彼若闻佛入涅槃者,必呕热血而死,我今宜设方便。作是念已,即命城中行雨臣,仁今知不,佛已涅槃,未生怨王信根初发,彼若闻佛入涅槃者,必呕热血而死。我今宜可豫设...

《佛学辞典》 / 355字 / 6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修罗多

比丘名。译曰调柔。见威德陀罗尼经十八。

《佛学辞典》 / 18字 / 6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五髻冠

作五髻形之宝冠。圣无动尊陀罗尼经曰:「是菩萨戴五髻冠显五种智。」

《佛学辞典》 / 32字 / 6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劫比罗

又作金毘罗,俱鞞罗。慧琳音义叁十一曰:「劫比罗,梵语云矩吠罗,旧云俱鞞罗,名也。」见[迦毘罗]条。劫比罗者Ka ila,金毘罗者Kumbhira,俱鞞罗者Kubera也,时时混用之。

《佛学辞典》 / 85字 / 6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火宅喻

法华七喻之一。法华经譬喻品曰:「有长者,其年衰迈,财富无量,多有田宅及诸僮僕。其家广,唯有一门。(中略)忽然火起,焚烧舍宅。长者诸子若十二十,或至叁十,在此宅中。(中略)於火宅内乐着嬉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火来逼身,苦痛切己,心不厌患,无求出意。(中略)...

《佛学辞典》 / 527字 / 6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十六

佛趣阿耨达龙王之请,為说无欲之法,使诸菩萨修诸清净行,当得此十六力,调摄身心,而化诸眾生也。一、志力,菩萨心志,善总持一切诸佛所说之法,以化眾生,名為志力。二、意力,菩萨心意与佛之所行同。於诸眾生未度者愿悉度之,名為意力。叁、行力,菩萨能以精进之行,通达一切...

《佛学辞典》 / 495字 / 6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游蓝

食味名。慧琳音义七十九曰:「游蓝是阿修罗王所食味也。或云苏陀,甘露也。其状难名。」

《佛学辞典》 / 38字 / 6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吉祥

吉祥梵名室哩,又作室利或尸里。女名。详见[吉祥女]项。

《佛学辞典》 / 26字 / 6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三十九、八次第问法缘

昔佛在世,于夜分中,忽有八次第而来,至世尊所。其初来者,容貌端政,光照一里,有十女,以为眷属,来诣佛所,至心顶礼,却在一面。佛告曰:“汝以修福得受身,五欲自娱,快获安乐。”于时此,即白佛言:“世尊!我虽生处上,心常忧苦。所以者何?以我先身修行之时,于...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1001字 / 6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童山

一作潼山。在浙江鄞县六十五里。甚高秀。有玲瓏岩龙隐潭诸胜。本名太白山,以太白星化為童降下,故名童山,我国五山之一。童寺在焉。佛祖统纪叁十七曰:「晋永康中,沙门义兴庐於山上,有童子来给薪水,曰吾太白星也,上帝遣侍左右。言讫不见。」明一统志四十六曰:「...

《佛学辞典》 / 136字 / 6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月支

又作月氏。国名。在印度之西。史记宛列传曰:「月氏在宛西可二叁千里,其南则夏,西则安息,北则康居也(宛去长安万二千五百五十里。月氏在竺北可七千里)。」汉书西域传上曰:「月氏国,治监氏城,去长安万一千六里。」玄应音义四曰:「月支国,薄佉罗国应是也,在雪...

《佛学辞典》 / 189字 / 6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降叁世明王

Trailokya-vijaya-rāja,又名月黶尊胜叁世王。五明王之一,四面八臂之忿怒身,践自在之夫妻,在五方中為东方。贪瞋痴谓之叁世,降伏之,故云降叁世。又降伏过现未叁世之贪瞋痴,故云降叁世。又降伏叁界之主,故云降叁世。日经疏十曰:「所谓叁世,世名贪瞋痴,降此叁毒...

《佛学辞典》 / 342字 / 6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释提桓因

又云释迦提婆因提,释迦因陀罗,释迦罗因陀罗,赊羯罗因陀罗,释迦提桓因陀罗,新云释迦提婆因陀罗,释迦提婆因达罗。梵音Sakra Kevānāmlndra,释罗為名,译曰能,提婆译曰,因陀罗译曰主,又曰帝,即能主。住於须弥山顶上,忉利(即叁十叁)之主也。略称释帝与帝释。旧...

《佛学辞典》 / 394字 / 6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七识住

於叁界五趣,长养其识,欲识自住,差别所乐,而立七识住:一、第一识住,為有色身之有情,身想共异之处,即人趣之全及一分之也。一分之者,欲界之六与色界初静虑叁,除劫初起之有情,餘时之有情也。是有情各自之身形有小胜劣,思想亦名异,故曰身想俱异。二、第二识住,...

《佛学辞典》 / 582字 / 6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密教结界法

密教於每一修法结之解之。结界者,遮恶持善之义,分迷悟善恶之界畔,退恶类住善者之法也,其法有五种:一地结,二四方结,叁虚空网,四火院,五叁昧耶。第一地结,又名金刚橛,立橛於地其橛為金刚橛,其橛之根或说到金轮际,或说到水轮际等。是十八道之第六也。第二四方结,又...

《佛学辞典》 / 516字 / 6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帝释瓶

帝释之宝瓶也,所须之万物,自然涌出。又云德瓶,贤瓶,吉祥瓶等。观无量寿经曰:「涌出诸果,如帝释瓶。」智度论十叁曰:「有人常供养。其人贫穷,一心供养满十二岁,求索富贵。愍此人,自现其身而问之曰:汝求何等?答言:我求富贵。欲令心之所愿一切得。与一器,名曰德...

《佛学辞典》 / 142字 / 6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五乘

乘人使各到其果地之教法,名為乘。有一乘乃至五乘之别。其中五乘有六种:一者:一、人乘,乘五戒之行法而生於人间者。二、乘,乘十善之行法而生於上者。叁、声闻乘,乘四諦之行法而到阿罗汉果者。四、缘觉乘,乘十二因缘之行法而到辟支佛果者。五、菩萨乘,乘六度之行法而上於...

《佛学辞典》 / 806字 / 6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莲华王

有二人:一,弥勒所问本愿经曰:「过去有太子,号莲华王。端正殊妙,威神巍巍,出游,道见一人,身体病癩,见已悲念,问病者:何药能疗?答曰:得王身之髓涂身,其病乃愈。是时太子即破身骨,与髓於病人。欢喜惠施,心无悔恨,尔时之太子。即我身是也。」(取意)。一,百缘经四曰...

《佛学辞典》 / 307字 / 6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不定性

法相宗所立五性之一。声闻,独觉,菩萨叁乘之种子皆具,或可為阿罗汉,或可為辟支佛,或可為佛,无有一定之向,故名不定性。此有四类:一具菩萨声闻之二性,而开果不定也。二具菩萨独觉之二性,而开果不定也。叁具声闻独觉之二性,而开果不定也。四叁乘皆具而开果不定也。此中第叁...

《佛学辞典》 / 186字 / 6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十六善神

是丛林转读般若经时,揭释尊与此十六神也,载於陀罗尼集经叁。般若波罗蜜心经曰:「达哩底囉瑟吒将,禁毘嚕将,缚日嚕将,迦毘罗将,弥覩罗将,哆怒毘将,阿儞嚕将,娑儞嚕将,印捺嚕将,波夷嚕将,摩虎嚕将,娇尾嚕将,真特嚕将,缚吒徒嚕将,尾...

《佛学辞典》 / 979字 / 6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五坛法

五坛之法。祈祷五明王之修法也。中坛為圣不动明王,东坛為降叁世明王,南坛為军荼利明王,北坛為金刚药叉明王,西坛為威德明王。须阿闍梨五人。

《佛学辞典》 / 63字 / 6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八讲

妙法莲华经八卷,讲八座称為八讲。朝夕二座,分為四日。叁宝感应录中曰:「释慧明,不知何处人,颖悟佛乘,讲法华经。入深山,坐於石室讲经,有光明渐近窟前,是人也。自称吾是猿猴群中之老弊盲者,闻公讲因生於忉利,思师之恩,故降临於此,愿闻讲说。明云如何讲说?曰:吾...

《佛学辞典》 / 231字 / 6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由旬

Yojana,又作俞旬,揄旬,由延,或踰闍那。新称踰缮那。為计里程之数目。帝王一日行军之里程也。或云四十里,或云叁十里。西域记二曰:「夫数量之称,谓踰缮那,旧曰由旬,又曰踰闍那,又曰由延,皆讹略也。踰缮那者,自古圣王一日军行也。旧传一踰缮那四十里矣,印度国俗乃叁十里...

《佛学辞典》 / 538字 / 6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為帝释之外将。须弥山之半腹有一山,名由犍陀罗。山有四头,四王各居之,各护一下,因之称為护世四王。其所居云四王。是六欲之第一,处之最初也。称為四Caturmahārājakāyikās,东持国Dhṛitarāṣṭra,南增长Virūḍhaka,西广目Virū ākṣa,北多闻Dhanada,又...

《佛学辞典》 / 371字 / 6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圆觉经

具名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一卷,唐佛陀多罗译。佛入神通光明藏叁昧,现诸净土,文殊普贤等十二士次第请问因地修证之法门,佛一一答之。因而一经有十二章。诸家之註述如下:圆觉经略疏四卷,唐宗密述。圆觉经疏钞科叁卷,存中与下,唐宗密製。圆觉经略疏之钞二十五卷,唐...

《佛学辞典》 / 433字 / 6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普遍光明燄鬘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明王随求陀罗尼经

二卷,唐不空译。略称随求陀罗尼经、随求陀罗尼经、随求经、随求经等。佛在金刚须弥峰楼阁,集一切眾,放顶毫之光照十方一切佛剎说神咒,名普徧光明。(中略)随求陀罗尼。并说种种灵验之事。更有宝思惟译之随求即得自在陀罗尼神咒经一卷,同本抄略。

《佛学辞典》 / 110字 / 6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戴塔吉祥

阿闍梨所传曼荼罗观音院之一尊,又窣堵波吉祥菩萨,谓之戴塔吉祥。即弥勒菩萨也。表菩萨绍释迦如来之佛位,或以手结窣堵波印,或顶戴塔也。图作带塔德菩萨。疏六曰:「戴塔吉祥於顶髻上置窣堵波,或在所持华上。」不同记二曰:「窣堵波吉祥菩萨,梵号阿梨耶窣堵波摩訶室利Ār...

《佛学辞典》 / 203字 / 6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佛顶白伞盖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在三十三善法堂中。与诸比丘诸菩萨主帝释无量众俱。尔时婆伽梵敷座而坐。即入普观乌瑟尾沙三昧。时婆伽梵忽从肉髻。演出秘密微妙法行。 南谟一切诸佛诸菩萨众 南谟佛陀耶 南谟达摩耶 南谟僧伽耶 南谟七俱胝佛诸声闻众 南谟世间所有阿罗汉众...

《佛顶白伞盖陀罗尼经》 / 光禄大夫大司徒三藏法师沙啰巴奉诏译 / 4783字 / 6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2日

降焰魔尊

又曰焰漫德迦,又曰六面尊,六足尊,威德王。圣阎曼德迦威怒王立成神验念诵法曰:「圣阎曼德迦威怒王。」阎曼德迦忿怒王真言威德仪轨品曰:「阎曼德迦忿怒王。」又曰:「威德尊。」日经疏六曰:「降焰摩尊。」秘藏记末曰:「阎摩德迦尊。」仁王经仪轨上曰:「威怒六足金...

《佛学辞典》 / 242字 / 6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陪臚

Bhairava,自在之一形,陪臚破阵曲為舞乐,唐招提寺之陪臚会奏之,称其蹈舞之际所走之方云陪臚走。参照[陪囉嚩]条。

《佛学辞典》 / 55字 / 6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宝积经

有四十九会七十七品,前后诸师译一会或译数会而别行之。唐菩提流志新译叁十六会叁十九卷,取旧来诸师所译二十叁会八十一卷合之,以四十九会一百二十卷為全本。宝积者法宝之集积也,為乘深妙之法,故目之為宝,无量法门摄在此中故谓之积。宝积经论一曰:「乘法宝中,一切诸法差...

《佛学辞典》 / 148字 / 6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自在

自在外道之主神也。梵语摩醯首罗讹略,正為摩醯湿伐涅Maheśvara,译言自在。在色界之顶,為叁千界之主。此自在有二种:一曰毘舍闍摩醯首罗,一曰净居摩醯首罗。毘舍闍為鬼类之名,摩醯首罗论师之所祀,有二目八臂,乘白牛,住於色界。密教以之為日如来之应现。彼又言此...

《佛学辞典》 / 1079字 / 6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元照

杭州灵芝寺元照,字湛然,初依东藏慧鑑律师专学毘尼。后从神悟禪师讲台之教观。復从广慈之才法佛受菩萨戒,博究南山之律宗。而意篤净业。每曰生弘律范,死归安养,平生所得,唯二法门而已。住灵芝叁十年,宋徽宗政和六年九月一日寂。寿六十九。謚智。唐太宗贞观中,终南山。澄...

《佛学辞典》 / 210字 / 6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五净居

色界第四禪,证不还果之圣者所生之处有五地:一、无烦,无一切烦杂之处。二、无热,无一切热恼之处。叁、善现,能现胜法之处。四、善见,能见胜法之处。五、色究竟,色最胜之处。俱舍颂疏世品一曰:「此五名净居,唯圣人居,无异生杂,故名净居。」

《佛学辞典》 / 103字 / 6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二十五有

二十五有,不出六道,有生有死,因果不亡之谓也。然梵王、无想、及五那含总在四禅中,而别出其名者,以外道计梵王为生万物之主,计无想以无心为涅槃,计五那含为真解脱,所以经教特立此叁为叁有,以对破外道之计也。(六道者,即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

《三藏法数》 / 511字 / 6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六十四书

印度所行之一切外典也。佛本行集经十一曰:「一、梵所说书,Brāhmī(今波罗门书正十四音是)。二、佉卢虱吒书,Kharoṣṭī(隋言驴唇)。叁、富沙迦罗仙人说书,Puṣkarasārī(隋言莲华)。四、阿迦罗书,Aṅgali i(隋言节分)。五、懵伽罗书,Vaṅgali i(隋言吉祥)。六、耶懵尼...

《佛学辞典》 / 1921字 / 6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十门叙密咒功德深广

一、护持国王,安乐人民门,宝星陀罗尼经云:一切国土中,所有陀罗尼流行之地,令其人王,常得拥护,势力自在;亦能拥护王之政教;一切不祥之事,皆悉断灭。复令财谷丰饶,人民安乐也。(梵语陀罗尼,华言咒,即愿也;亦云捻持,即真言也。) 二、能灭罪障,远离鬼神门,菩提场...

《三藏法数》 / 1158字 / 6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四种

一、世间,谓世间国王,虽居人世,受享福,是名世间。 二、生,谓叁界诸,因修戒善等福,兼习禅定,得生此,是名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戒善者,即五戒十善也。) 叁、净,谓二乘之人,因修空观,断见、思惑净尽,是名净。(二乘者,声闻乘、...

《三藏法数》 / 209字 / 6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荼吉尼

Ḍākini,又作荼枳尼、拏吉儞、吒枳尼。夜叉鬼之一类,有自在之通力。六月前知人之死,取其人之心臟食之。使修其法者得通力云:是外道邪法之一种,四门神供之一神也。慧琳音义叁十五曰:「荼枳尼,梵语。则鬼之总名,能魅人,与人通者也。」日经疏四曰:「荼吉儞,世间小术。亦於...

《佛学辞典》 / 604字 / 6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五味

如来因无垢藏王菩萨称叹涅槃法胜,乃说此五味,而以醍醐比法华、涅槃也。隋朝台智者师,因此约如来所说一代圣教,次第立为五时,以对教之相生,机之利钝,譬犹五味之有浓淡焉。(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乳味,乳味从牛而出,以喻十二部经从佛而宣说也。谓如来最初时说...

《三藏法数》 / 618字 / 6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四智

一、圆镜智,谓如来真智,本性清净,离诸尘染,洞彻内外,无幽不烛。如圆镜,洞照万物,无不明了,是名圆镜智。 二、平等性智,谓如来观一切法,与诸众生皆悉平等,以慈悲心,随其根机,示现开导,令其证入,是名平等性智。 叁、妙观察智,谓如来善能观察诸法,圆融次...

《三藏法数》 / 204字 / 6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地狱

华严经随好品,说地狱中一有情由前生见闻华严经之功力,在地狱為佛光所照,直生兜率而满足十地之行,得成佛之果,见[叁生成佛]条。

《佛学辞典》 / 58字 / 6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阿迦尼吒

Akaniṣṭha,名。旧称阿迦贰吒,阿迦尼吒,阿迦尼沙託。新称阿迦尼瑟吒,阿迦尼瑟搋。阿迦尼瑟揥。译曰色究竟。此者色界十八之最上,為有形体之处之究竟,故又云质碍究竟,色究竟。又名有顶。过此则无色界之。仅有心识而无形体矣。法华经序品曰:「下至阿鼻地狱,...

《佛学辞典》 / 257字 / 6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一行叁昧

梵语叁昧,华言调直定,又云正定。一行叁昧者,惟专一行,修习正定也。谓修行之人,应处空闲,舍诸乱意,系心实理,想念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而不懈怠,于一念中即能得见十方诸佛,获辩才也。

《三藏法数》 / 109字 / 6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六聚戒名义

聚者,集也。由众生罪有重轻故,佛制诸戒,结罪不一,因随其重轻,集分六类,故云六聚也。 一、波罗夷,梵语波罗夷,华言弃。谓犯此罪者,永弃于佛法之外也。又云极恶。释义有叁:一者由犯此戒,道果无分;二者不与僧中共住;叁者舍此身已,当堕地狱;故名极恶。 二、僧伽婆尸...

《三藏法数》 / 435字 / 5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五部

谓见道苦集灭道之四諦及修道也。毘婆沙论第五十一曰:「部有五无六。圣者见道现在前时,断见所断,后若修道现在前时,断修所断。异生修道现在前时,总断五部。」但五部通叁界各立之。又一切烦恼,皆属此五部。 又即小乘五部也。佛灭后百年,付法藏第五世,优婆毱多之下有弟子五...

《佛学辞典》 / 184字 / 5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梵王

王之异称也。又总称色界之诸。法华经方便品曰:「诸梵王及诸帝释。」毘奈耶杂事二十曰:「梵王捧伞,帝持拂。」见[王]条。

《佛学辞典》 / 62字 / 5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人散花尸上

尊说阿育王譬喻经曰:「昔有人在道上行,见道有一死人,鬼神以杖鞭之。行人问言:此人已死,何故鞭之?鬼神言:是我故身,在生之日不孝父母,事君不忠,不敬叁尊,不随师父之教,令我堕罪,苦痛难言,悉我故身,故来鞭耳。稍稍前行,復见一死人。神来下,散华於死人尸上,以手...

《佛学辞典》 / 183字 / 5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毘伽罗

Vyākaraṇa,新译曰毘耶羯刺諵,又云毘何羯唎拏。译曰声明记论。关於五明中声明,即语学之俗书总名也。慈恩寺传叁曰:「印度梵书名為记论,其源无始,莫知作者。每於劫初,梵王先说,传授人。以是梵王所说,故曰梵书。其言极广,有百万颂,即旧译云毘伽罗论者是也。然其音不正。...

《佛学辞典》 / 1271字 / 5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耆婆

译曰命。长命之也。楞严经二曰:「王言:我生叁岁,慈母携我,謁耆婆。」长水疏曰:「耆婆此云命,西国风俗,皆事长命神。子生叁岁,即謁彼庙,谢求得也。」此為帝释左右之侍卫。长阿含经曰:「释提桓因左右,常有十子,随从侍卫。何等為十?一名因陀罗,二名瞿夷...

《佛学辞典》 / 151字 / 5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最上秘密那拏

叁卷,宋法贤译。说那拏之修法仪轨。

《佛学辞典》 / 16字 / 5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日经义轨

一、摄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入莲华胎藏海会悲生曼荼罗广念诵仪轨供养方便会叁卷,唐善无畏译。称為摄轨。二、毘卢遮那经广仪轨,叁卷,同人译。称為广轨。叁、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莲华胎藏悲生曼荼罗广成就仪轨供养方便会,二卷,唐法全於玄法寺集,称為玄法...

《佛学辞典》 / 174字 / 5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帝释

忉利之主也,居须弥山之顶喜见城,统领他之叁十二(忉利译叁十叁),梵名释迦提桓因陀罗Śakra devānām indra,略云释提桓因。新译之梵名,释迦提婆因达罗。释迦译能,帝之姓,提桓者,因陀罗者帝,即能帝也,今反转梵语而谓為帝释,胎藏界曼荼罗释迦院之一眾也。...

《佛学辞典》 / 393字 / 5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善见

五净居之一。在色界第四禪。定力胜而见清彻,故曰善见。又帝释所居善见城之宫殿也。

《佛学辞典》 / 36字 / 5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醯哩

女神名。最胜王经辩才女品曰:「醯哩言词妙辩才。」梵Heraya又Hari。

《佛学辞典》 / 37字 / 5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愚者之异名。世间最胜者,无过於。指至愚為,犹指贫人而呼為富者,指痴钝而呼為聪明,调弄之辞也。此痴当怜之,故云爱。又一说,其人愚痴无所取,但為所爱,仅得自存,故云爱。唯识枢要上末曰:「爱者,梵云没劫Moha,此名為愚。愚有叁名:一、提婆Deva,此云。二...

《佛学辞典》 / 309字 / 5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毘舍离城结集

是小乘叁藏中毘那耶藏之结集也。佛灭后一百年,於毘舍离国有十个非法起。长老耶舍(陀)比丘,於毘舍离城波利迦园召集七百圣眾,断十箇非法,洗净律藏云:四分律五十四、十诵律六十、五分律叁十、僧祇律叁十叁、毘尼母经四、善见律一、西域记七之诸书所记同。西域记七曰:「吠舍釐...

《佛学辞典》 / 345字 / 5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眷属

梵语杂名曰:「眷属,梵语跛儞缚罗。眷属二字见史记。史记樊噲传曰:「臣诛诸吕,吕须婘(註音眷)属。」释迦日各有内二眷属。释迦之二眷属者,智度论叁十叁曰:「如释迦文佛,未出家时,车匿给使,优陀耶戏笑,瞿毘耶耶输陀等诸婇女為内眷属。出家六年苦行时,五人给侍。得...

《佛学辞典》 / 402字 / 5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七十五法

小乘俱舍宗立一切法為七十五,摄為五类:一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六,心不相应行法十四,无為法叁也。 第一色法十一RūPāṇi,分之為叁种:一五根,二五境,叁无表色也。 五根者:一、眼根Cakṣur indriya,二、耳根Śrotra indriya,叁、鼻根Ghrāṇa iudriya,四、舌根J...

《佛学辞典》 / 2493字 / 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神名,又观音名,梵深远观音也。

《佛学辞典》 / 15字 / 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微瑟纽

Viṣṇu,又作毘瑟纽、毘纽、韦纽、毘瑟笯、毘瑟怒、毘搜纽、毘瘦纽。那罗延之别名也。又為自在之别名。日经疏五曰:「微瑟纽,旧译谓之毘纽。此是那罗延也。」同十七曰:「韦纽,自在别名。正云毘瑟纽。」玄应音义二十二曰:「毘瑟笯,旧云毘搜纽,或云毘纽,皆讹也...

《佛学辞典》 / 219字 / 5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二十八

一、欲界六,一、四,东方持国王、南方增长王、西方广目王、北方多闻王。二、忉利,梵语忉利,华言叁十叁。往世叁十叁人,同修胜业,同生此。叁、须夜摩,梵语须夜摩,华言善时分。谓此时时唱快乐,故又云受五欲境,知时分故。四、兜率陀,梵语兜率陀...

《三藏法数》 / 756字 / 5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增长

四王中南方之名。见[四王]条。

《佛学辞典》 / 17字 / 5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