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 条搜索结果

摩纳仙

译為儒童。释迦如来在因位时,於第二阿僧祇劫终,遭燃灯出世,献五茎莲於,以髮布泥,使蹈之,因受未来成之记别,其时名曰摩纳。心地观经一曰:「昔為摩纳仙人时,布髮供养燃灯,以是精进因缘故,八劫超於生死海。」

学大辞典》 / 93字 / 7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母大孔雀明王咒经

叁卷,唐不空译。在祇园,莎底苾芻為眾破薪,螫於黑蛇,苦痛甚,阿难向求救,為说大孔雀咒,诸译中,今此本流通。

学大辞典》 / 47字 / 7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十法界

法界者,诸众生之本体也。然四圣六凡,感报界分不同,故有十法界焉。(四圣者,、菩萨、缘觉、声闻也。六凡者,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 一、法界,,梵语具云陀,华言觉。觉具叁义:一者自觉,谓悟性真常,了惑虚妄;二者觉他,谓运无缘慈,度有情众...

《三藏法数》 / 1127字 / 7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二十五叁昧破二十五有

梵语叁昧,华言正定。二十五叁昧破前二十五有者,约理对治,随义以立名也。盖欲、色、无色叁界,虽苦乐不同,然实有生死执着,故以此无垢等叁昧之法,一一破之,令诸众生,出于诸有也。 一、无垢叁昧,破地狱有,谓菩萨由净诸业惑,证于无垢叁昧。愍彼众生,受于地狱之苦,故以...

《三藏法数》 / 2010字 / 7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四十八愿

谓阿弥陀,最初因中,名法藏比丘。彼时于世自在王前,白言:我发无上菩提之心,愿作时,身相光明,刹土殊胜,宁可得否?彼知其智识高明,心愿广大,乃以二千一百万刹善恶粗妙之相,随其心愿,悉令显现。法藏即一其心,遂得天眼,莫不彻见。复白言:我已摄取如上...

《三藏法数》 / 2629字 / 7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歌利王害忍辱仙

往昔生於南天竺富单城婆罗门家。时王迦罗富,性暴恶憍慢。尔时為化度眾生於城外修禪定,王率其一族宫人游观到树下。婇女捨王来处。為说法,王见之生恶心。问曰:汝得罗汉果耶?言不得。更得不还果耶?答曰否。王曰:然则汝以尚具贪欲烦恼之身恣见女人耶?曰:我虽...

学大辞典》 / 344字 / 7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金毘罗神

杂阿含经四十八曰:「金婆罗鬼神。」金光明经叁曰:「金毘罗。」大宝积经叁十六曰:「金毘罗天。」又曰:「金毘罗童子世罗。」(世罗,名也)宋译药师经明十二神将中有「金毘罗大将。」唐译药师经曰:「宫毘罗大将。」千手陀罗尼经曰:「金毘罗陀。」阿育王经六,以為北方毘沙门天...

学大辞典》 / 311字 / 7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大菩提

之菩提,对於声闻缘觉之菩提,谓之大菩提。何则。二乘之无漏。為菩提而非大。之无漏慧。乃為菩提而大也。唯识论一曰:「由断碍解所知障得大菩提。」法华论曰:「菩提有叁种:一声闻菩提,二缘觉菩提,叁无上菩提。」无上菩提即果菩提也,今指之為菩提。

学大辞典》 / 108字 / 7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世界

谓一所化之世界也。又曰一土或一国土。中阿含经十七,谓二无同时出现者,恰如转轮圣王,一四天下同时无二人云。此為一教化,普及须弥四洲,更不须餘出世之意,即一所化之世界為一四天下之说也。然智度论五十曰:明五重世界,谓叁千大千世界為一世界,数之至恒沙,谓...

学大辞典》 / 220字 / 7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现十种神变伏迦叶

一、毒龙不中。二、龙火不烧。入迦叶之窟,有赤龙放火,收毒龙使住鉢内,而至迦叶所。叁、恒水不溺。恒水卒至,迦叶恐溺於水,使弟子往见,水不没足,在水上行。四、叁方取果。迦叶请住,供养叁月,时至请食於便往阎浮提取阎浮果,次往东弗婆提取毘梨勒果,次往瞿耶尼...

学大辞典》 / 383字 / 7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胎藏界

梵语蘗缚俱舍Garbha-kośa(dhātu)。有二义:一隐覆之义。如人在母胎而隐覆其胎也,理体隐於烦恼中而不显现,故云胎藏。二含藏之义。如母胎内含藏子体而覆育之也,理体能具足一切功德而不失之,故名胎藏。而此含藏有执持与出生之二义,其所譬之法有叁:一譬本具之理性。密教以地...

学大辞典》 / 698字 / 6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大乘许於一时有多出世,且勿论。小乘则於俱舍十二有二说:萨婆多师之义,无边之世界,唯一出世,无二於同时出世者。餘师之义,则一叁千大千世界,虽无二於同时出世,而其他叁千大千世界,之出世,非无与之同时者;故无量之世界,同时有无量之出世。智度论九,同举此二...

学大辞典》 / 129字 / 6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行香

行者,施与之义,香者為对信心之使(见[香]条),故施与僧而烧之以使劝请也。汉书高帝纪曰:「行田宅」,「苏林曰:行音行酒之行,犹付与也。」此事為法会之严仪,非大会不作,作之者多係上位之人。普达王经曰:「言:乃昔摩訶文时,王為大姓家子。其父供养叁尊,父命子传...

学大辞典》 / 578字 / 6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孙陀利

Sundari,孙陀罗难陀尊者之本妻,译曰艳。 又Sundari罗汉名。一聚落之小儿,生而端正,名孙陀利,波斯匿王率小儿诣所,说四諦之法,小儿悟道,说其往因。见百缘经十。 又有婬女名孙陀利,在大眾中诽谤,是十难之一。说其往昔之因缘。名為孙陀利宿缘经。摄於兴起行经...

学大辞典》 / 124字 / 6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月面

之寿命,仅一日一夜。华严疏钞十二曰:「如月面寿,一日夜故。名经第六云:(中略)月面寿一日夜,日面寿一千八百岁,梵面寿二十叁千岁。」弥陀经略记曰:「或有短眾生长,如东方月面如来,彼寿命,一日一夜。」碧严第叁则曰:「马大师不安,院主问近日尊候如何...

学大辞典》 / 131字 / 6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叁世

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过去。為迦叶诸。现在。為释迦牟尼。未来。為弥勒诸。此即经所云叁世诸也。

学大辞典》 / 47字 / 6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妙庄严王

法华经妙庄严王本事品,说过去无数劫有,名云雷音宿王华如来。说法华经。尔时国王名妙庄严,夫人名净德,有二子,名净藏,净眼。时妙庄严信外道婆罗门法,夫人与二子共设种种方便,以翻王心。遂诣宿王华如来所,闻法华经,共得妙益。

学大辞典》 / 95字 / 6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六即

天台观行疏就而判六即:一、理,即理即位之,於叁恶之眾生身,无一毫之修善,唯具性者。二、名字,即名字即位之。宿福之人天,仅闻之名字者。叁、观行,即观行即位之。四、相似,即相似即位之,於十信之位,彷理而与真解同者。五、分证,即分真即位...

学大辞典》 / 262字 / 6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僧护

舍利弗弟子名。与五百商人共入海,归路迟同伴,於海边歷见五十叁地狱。归而问之於一一答之。见因缘僧护经。

学大辞典》 / 47字 / 6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海潮音

音之大者,譬之於海潮。又海潮无念,不违其时。与大悲之音声应时适机而说法相似。法华经普门品曰:「梵音海潮音。」楞严经二曰:「兴慈悲。哀愍阿难及诸大眾。发海潮音。徧告同会诸善男子!」长水之义疏曰:「天鼓无思,随人发响,海潮无念,要不失时,此表无缘慈悲应机而说,不...

学大辞典》 / 121字 / 6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眼尊

具云一切眼大金刚吉祥一切母,略云眼部母,又云母,更略云眼尊,又云母身、母尊。密教所立尊体之名,又名虚空,以虚空為之异名也。密教之叁部五部,各部有主部母。眼尊為生部功德之母,故云母,又云部母,以具五眼,故云眼。秘藏记末曰:「部金轮...

学大辞典》 / 180字 / 6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大乘有多世界一时出现多之论,在小乘则有异说。详[见]条。

学大辞典》 / 27字 / 6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毘卢舍那

Vairocana,又作毘卢遮那,鞞嚧杜那,毘卢折那,吠嚧遮那。真身之尊称也。解此者诸家不一。 準天台以毘卢舍那与卢舍那及释迦,如其次第配於法报应叁身。毘卢舍那,译曰徧一切处。卢舍那,翻曰净满。法华文句会本二十五曰:「法身如来名毘卢,此翻徧一切处。报身如来名卢遮那,...

学大辞典》 / 799字 / 6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叁阿僧祇劫

梵语阿僧祇劫,华言无数时。此叁僧祇,且约释迦如来修菩萨道时以论分限也。俱舍论问云:既云无数,何复言叁?答曰:言无数者,显不可数,非无数也。(梵语释迦,华言能仁。) 初阿僧祇,谓如来始从古释迦至尸弃,值七万五千,名初阿僧祇。(大论云:释迦文先世作瓦师,...

《三藏法数》 / 369字 / 6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行像

西域之俗,每年生日,庄严像载之以车巡行城内,谓之行像。法显传记巴连弗邑之行像云:「年年常以建卯月八日行像,作四轮车,缚竹作五层。有承櫨偃戟,高二丈许,其状如塔。以白毡缠上,然后彩画作诸天行像,以金银琉璃庄严其上。悬繒幡盖,四边作龕,皆有坐,菩萨立侍,可有...

学大辞典》 / 182字 / 6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十忿怒明王

一、焰鬘得迦忿怒大明王,以為种子,字变成明王。光如劫火,身作大青云色,有六面六臂六足,身短,腹大,作大忿怒相。利牙如金刚,面各有叁目,以八大龙王為眷属,以虎皮為衣,以髑髏為冠,乘小牛,足蹈莲华,鬚赤黄色,有大辩才,头戴阿閦而坐。大恶相顾礼,正面笑容,右面黄色...

学大辞典》 / 1215字 / 6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叁劫叁千

叁劫一一有一千出世。见[叁世叁千]条。

学大辞典》 / 20字 / 6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十八不共法

是限於之十八种功德法也。限於而不共同於其他二乘菩萨,故云不共法:一、身无失,自无量劫以来,常用戒定慧智慧慈悲,以修其身,此功德满足之故,一切烦恼皆尽,是名身无失。二、口无失,具无量之智慧辩才,所说之法随眾之机宜而使皆得证悟,是名口无失。叁、念无失,修...

学大辞典》 / 728字 / 6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唐天台山西南隅有一峰名陇。故称天台之智者大师,亦曰陇。释门正统叁曰:「及陇一出,则南北风靡。」大部补註一曰:「天台山西南隅一峰名為陇,游其山者多见像,是故云也。」

学大辞典》 / 79字 / 6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五乘

乘人使各到其果地之教法,名為乘。有一乘乃至五乘之别。其中五乘有六种:一者:一、人乘,乘五戒之行法而生於人间者。二、天乘,乘十善之行法而生於天上者。叁、声闻乘,乘四諦之行法而到阿罗汉果者。四、缘觉乘,乘十二因缘之行法而到辟支果者。五、菩萨乘,乘六度之行法而上於...

学大辞典》 / 806字 / 6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宝悉地成陀罗尼经

一卷,唐不空译。在摩伽陀国清净园白莲池侧七宝如意树王下,住於如意宝珠王叁摩地,而说设利之神咒及修法。经题之宝,即如意宝珠,标眾生心性之宝珠,且标舍利之宝印也。

学大辞典》 / 74字 / 6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空王

过去世之一。空王為之总名,而今為一之名也。法华经说,释尊与阿难共於空王所发心。法华经人记品曰:「诸善男子,我与阿难等,於空王所,同时发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心。阿难常乐多闻,我常勤精进。」又,阿弥陀如来於因位為比丘时,与他叁比丘共拜此之白毫相而成。见...

学大辞典》 / 192字 / 6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摩訶波闍波提

Mahā rajā ati,又作摩訶鉢剌闍鉢底,鉢逻闍鉢底,波闍鉢提,波闍波提。译曰大爱道,大生主。之姨母名。法华文句二曰:「波闍波提,此翻大爱道,亦云憍曇弥,此云眾主。」西域记六曰:「姨母鉢逻闍鉢底,唐言生主,旧云波闍波提讹也。」法华玄赞一曰:「摩訶鉢剌闍鉢底,此...

学大辞典》 / 208字 / 6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频婆娑罗

Bimbisāra,在世摩竭陀国王之名。又作洴沙,瓶沙,萍沙。新曰频毘娑罗。古译為顏色端正模实等。模实者,身模充实之义。又译形牢。玄奘译為影坚,义净译為影胜。深归法。积善根虽多,终為逆子阿闍世王幽囚,幽中照於之光明,证阿那含果而死。频婆娑罗王请供养经曰:「摩竭...

学大辞典》 / 352字 / 6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四劫

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谓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历过百年,则寿减一岁;如是减至人寿十岁则止。复过百年,则增一岁,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此一增一减,名为一小劫。如是二十增减,名为一中劫。总成、住、坏、空四中劫,名为一大劫。 一、成劫,成劫者,谓世界初成立也。...

《三藏法数》 / 916字 / 6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瓦师

释迦先世為瓦师,名大光明。智度论叁曰:「释迦文,先世作瓦师,名大光明。尔时有,名释迦文。弟子名舍利弗,目犍连,阿难。与弟子,俱到瓦师舍一宿。尔时瓦师,布施草坐、灯明、石蜜浆、叁事,供养及比丘僧,便发愿言:我於当来老病死恼五恶之世作,如今,名释迦文。...

学大辞典》 / 122字 / 6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阿閦

Akṣobhya,如来名。具名阿閦鞞、阿閦婆。译曰无动,不动。无瞋恚。往昔於去此东方千剎,出现於阿比罗提国之大目如来所发愿,修行后,成於东方,其国土名善快,今现於其土说法。又依密教谓阿閦為金刚界五智如来中住於东方之如来。左手作拳,右手持梵函。黄金色。阿弥陀经曰:「...

学大辞典》 / 210字 / 6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种种不一。(一)称讚净土经十:一东方不动如来,二南方日月光如来,叁西方无量寿如来,四北方无量光严通达觉慧如来,五下方一切妙法正理常放火王胜德光明如来,六上方梵音如来,七东南方最胜广大云雷音王如来,八西南方最胜日光名称功德如来,九西北方无量功德火王光明如来,十...

学大辞典》 / 549字 / 6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天王如来

提婆达多未来成道时之名也。彼既生堕无间地狱,当时弟子皆以彼為极恶人。言彼為权者。往昔為阿私仙时受持法华经,我於其时依彼闻法华经,故今日得成。彼实非恶人,為权诫世人作逆罪耳,故今在地狱。未来必当成道,号天王如来。是法华经提婆达多品所说。经曰:「告诸四眾,提...

学大辞典》 / 237字 / 6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十住

谓菩萨约位进修,以妙觉为本,此觉由信而入,入则能住,故自发心住至灌顶住,通为十种也。 一、发心住,谓由前十信,相蹑进修,作真方便,显发十住之心,此心真精,发本明耀,令彼十信之用,于明耀中,遍互涉入,圆成一心之德。经云:以真方便,发此十心,心精发辉,十用涉入,...

《三藏法数》 / 806字 / 6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生饭

又曰出饭。律有出眾生食之语。於食前為眾生出少许食而施与之,持戒者之一法式也。略曰出饭,亦曰生饭。其起因,一為旷野鬼也。涅槃经十六谓,尝游旷野,有一鬼名旷野。食血肉,日杀一人,不受之教化。為大力之鬼神。鬼怖伏。还本身,使受不杀生戒。命以后从弟子受饭食。...

学大辞典》 / 219字 / 6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大和竭罗

Dī aṁkara,又曰提和竭,提洹竭。名。译言燃灯,锭光。玄应音义叁曰:「提和竭,或云提和竭罗,此云锭光,亦曰燃灯是也。」可洪音义二曰:「提洹竭,中户官反,亦云提和竭,此云锭光,即燃灯也。」

学大辞典》 / 86字 / 6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财首菩萨

财首菩萨自说往因,无量世过去有,名释迦牟尼。灭后有一王子,名金幢。有邪见,不信正法。有知识比丘,名定自在。教我入塔拜像,且称南无。依是因缘,我值九百万亿那由他,得甚深念叁昧。以来无数劫不堕恶道,今日遂得甚深首楞严叁昧。见观叁昧经九、安乐集上,往生...

学大辞典》 / 117字 / 6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鸚鵡请

鸚鵡请於林中说法宴坐,后得生天。见百缘经六,义楚二十叁。

学大辞典》 / 26字 / 6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四一

一、理一,理即中道一实相之理也。此实相之理,诸众生体性平等,无有增减。但众生体虽本具,全体在迷。唯诸觉知如实之相,乘此实道,出应于世,要令众生得此实相。故经云: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乃能知之。又云:诸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为令众生开示悟...

《三藏法数》 / 452字 / 6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又去浴。灌浴像而拂拭之,其功德广大,经说之,西天每作之。寄归传四曰:「但西国诸寺,灌沐尊仪,每於禺中(正午)之时,授事(执事)便鸣健椎。寺庭张施宝盖,殿侧罗列香瓶,取金银铜石之像,置以铜金木石盘,内令诸妓女奏其音乐,涂以磨香,灌以香水,以净白[(畾/(冗-几+互...

学大辞典》 / 484字 / 6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丈六

身长一丈六尺,是通常化身之身量也。说十二游经曰:「调达身丈五四寸,身长丈六尺,难陀身丈长五四寸,阿难身长丈五叁寸,其贵姓舍夷一丈四尺,其餘国皆长丈叁尺。」行事钞下曰:「明了论云:人长八尺,则倍之丈六。」业疏四上曰:「在人倍,人长八尺,则丈六,并依周...

学大辞典》 / 174字 / 5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分半座迦叶

為示叁乘解脱同一,分半座与迦叶使坐。华手经一曰:「尔时长老摩訶迦叶在韦提訶山帝释石室,五百比丘俱止其中,皆行头陀乞食纳衣,受常坐法随敷树下。少欲知足,乐远离行。时大迦叶以神力於彼石室忽然不现,现於竹园行诣所。(中略)世尊遥命之曰:善来迦叶!久乃相见,汝当...

学大辞典》 / 284字 / 5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六群比丘

梵语比丘,华言乞士。谓此等比丘,于世时,聚集成众,作诸非威仪事,群出队入,故名六群比丘。 一、阐陀,又云阐那,即车匿。 二、迦留陀夷,车匿,又云阐释迦(无翻),是释种也。梵语迦留陀夷,华言粗黑,以其颜貌粗黑故也,是婆罗门种。此二人性多贪痴,不受人语,住迦尸...

《三藏法数》 / 513字 / 5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地狱天子

华严经随好品,说地狱中一有情由前生见闻华严经之功力,在地狱為光所照,直生兜率天而满足十地之行,得成之果,见[叁生成]条。

学大辞典》 / 58字 / 5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贤劫千

过现未叁住劫,各有一千出世。贤劫千者,祖统纪叁十勘考诸经论,依其所记,则住劫有二十增减,其前八增减中,為之出世。於第九减劫,始有,名拘留孙。是為千之第一。次為拘那含牟尼,次為迦叶,次即今之释迦牟尼。自此至第十增减之减劫,有弥勒出世,次於第十...

学大辞典》 / 151字 / 5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百界千如

差别一切迷悟之境而為十界。此十界互相具,则為百界。其一一之界所具之事理有十种,谓為十如,盖一界為十如则十界為百如,百界為千如也,乘之以叁世间,则為叁千,台家所谓叁千之诸法是也。观此叁千之法為一念具足,即一念叁千之观法也。故举所观之境,或曰百界千如。或曰叁千之性...

学大辞典》 / 206字 / 5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八菩萨

者:维卫、式、随弃、拘留秦、拘那含牟尼、迦叶、释迦牟尼。八菩萨者:文殊师利菩萨、虚空藏菩萨、观世音菩萨、救脱菩萨、跋陀和菩萨、大势至菩萨、后大势至菩萨、及坚勇菩萨。见七八菩萨神咒经一。

学大辞典》 / 87字 / 5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九十五种外道与九十六种外道

经论中举西域外道之总数有九十五种与九十六种之二说。九十六种者,六十华严经十七曰:「令一切眾生得如来幢,摧灭一切九十六种诸邪见幢。」央掘摩罗经四举往昔自慧比丘生种种之苦行外道,其结文曰:「如是九十六种,皆因是比丘种种形类,起诸妄想,各自生见。」增一阿含经二十曰...

学大辞典》 / 922字 / 5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底沙

Tiṣya,名。释迦牟尼尝在此所与弥勒共修道,七日七夜翘一脚,以一偈讚,依其功德於百劫中超越九劫而成云。玄应音义二十四曰:「底沙,丁礼反,旧曰弗沙,此曰明也。」同二十二曰:「此亦星名,因星立名,西国多此也。」俱舍光记十八曰:「底沙此云圆满,是星名,从星...

学大辞典》 / 486字 / 5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逆流十心

谓修行之人,由前顺流十心,昏倒造恶,积集重累,生死浩然,而无际畔;今欲忏悔,应当逆此罪流,用十种心,翻除恶法也。 一、深信因果,谓修行之人,先须正信因果,业种虽久,终不败亡。岂有自作,他人受果?是以深信善恶果报,不生疑惑。以此翻破拨无因果之心也。 二、生重惭...

《三藏法数》 / 604字 / 5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二宗

即空宗与性宗。此於相宗之外,又於性宗中分别者也。就经论上而言,则般若经四论已上,就八宗上而言。则叁论已上,均显寂灭之真性,宜统名性宗,然此中以阳破诸相為主,而阴显真性,直有显示真性之二门,即遮詮与表詮之相违,前者名空宗,后者正名性宗。以之料简八宗,则叁论之一宗...

学大辞典》 / 952字 / 5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通教十地

通教,即四教中之一也。通前藏教,通后别、圆,故云通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干慧地,谓叁乘之人,初居外凡位时,未得真空理水所润,故名干慧地。(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外凡者,谓心居理外也。) 二、性地,谓叁乘之人,居内凡位时,...

《三藏法数》 / 868字 / 5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罗睺阿修罗

Rāhuasura,具曰罗睺罗阿修罗。四种阿修罗王之一。罗睺罗译执月。此阿修罗王与帝释战时,能以其手执日月,障蔽其光,故名。法华文句二曰:「罗睺者,此云覆障,障持日月者也。」法华嘉祥疏二曰:「罗睺者,此云障持,又云吸气。(中略)问何故修罗手障月?答:婆沙云:月是帝释军...

学大辞典》 / 334字 / 5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种子

有多种:(一)唅字。合四字而成此一字,是即表中央之具四智也。谓字最初之横点,即字东方发心大圆镜智阿閦也。右之傍点,则字南方修行平等性智宝生也。上点是字即西方证菩提妙观察智无量寿也。本体之字者,风大北方入涅槃成所作智不空成就也(善无畏以风大為北方之)...

学大辞典》 / 834字 / 5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叁十二相

具名叁十二大人相。此叁十二相,不限於,总為大人之相也。具此相者在家為轮王,出家则开无上觉。是為天竺国人相说。智度论八十八曰:「随此间阎浮提中天竺国人所好,则為现叁十二相。天竺国中人於今故治肩髆,令厚大头上皆有结為好,如人相中说,五处长為好。眼耳鼻舌臂指髀手足...

学大辞典》 / 1116字 / 5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秘密藏

秘密之法藏也。甚深秘奥,唯為之境界,非凡常所可了知之法门,故曰密。又如来能护念深法,苟非其器,则秘之而不说示,故曰秘。故秘密藏之名,在诸经為显其深甚秘极之通名也。圆觉经曰:「惟愿不捨无遮大悲,為诸菩萨开秘密藏。」涅槃经二曰:「我今当令一切眾生及以我子四部...

学大辞典》 / 497字 / 5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六成就

六成就者,即如是我闻等六事,乃诸经之通序也。将入灭,阿难问云:世尊灭后,诸经之首,当安何语?答言:当安如是我闻,一时在某处,为某众等。盖言所说法,以此六事和合,方能成就,故名六成就。(梵语阿难,华言庆喜。) 一、信成就,信即如是也。言如是者,乃诸经之...

《三藏法数》 / 456字 / 5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叁十五

说决定毘尼经说犯五无间业者宜於叁十五之边至心懺悔。叁十五者:一释迦牟尼、二金刚不坏、叁宝光、四龙尊王、五精进军、六精进喜、七宝火、八宝月光、九现无愚、十宝月、十一无垢、十二离垢、十叁勇施、十四清净、十五清净施、十六婆留那、...

学大辞典》 / 273字 / 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一花

经云:我今卢舍那,方坐莲华台。(我者,释迦自谓也。梵语卢舍那,华言净满;诸惑究尽谓之净,众德悉圆谓之满也。方坐者,方,正也,谓安住正法也。莲华者,华藏世界也,以其形似莲华,故以名之。台者,华藏世界之中央也。华严经云:风轮持香海,香海出莲华,莲华持世界。是也...

《三藏法数》 / 287字 / 5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常不轻菩萨

常不轻者,梵语Sadā aribhūta之义译也。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曰威音王如来,当其像法时,增上慢比丘有大势力,尔时有一菩萨比丘名常不轻,其菩萨凡有所见,不问四眾皆悉礼拜恭敬,我深敬汝等不敢轻贱。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故言。而此比丘不专读诵经典,但行礼...

学大辞典》 / 352字 / 5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法身

之真身也。其释名性相二宗各异其义。相宗据唯识论谓法身有总相法身与别相法身二种,总相法身者,兼理智二法,与金光明之如如及如如智,谓為法身之义同,是以所证之真如与能照之真觉為法身也。以叁身言之,则自性身与自受用报身之二身合见。依此义释之,则法身為理智显现,有為(...

学大辞典》 / 991字 / 5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献珠

法华经提婆品,记龙女上宝珠於,以表己证圆果曰:「尔时龙女有一宝珠,价直叁千大千世界,持以上即受之。龙女谓智积菩萨,尊者舍利弗言:我献宝珠,世尊纳受。是事疾不?答曰:甚疾。女言:以汝神力观我成復速於此。」

学大辞典》 / 96字 / 5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毕陵慢心

智度论二曰:「长老毕陵伽婆蹉,常患眼痛。是人乞食常渡恒水,到恒水边弹指言:小婢住莫流。水即两断。得过乞食。是恒神到所白弟子毕陵伽婆蹉常骂我言:小婢住莫流。告毕陵伽婆蹉,懺谢恒神。毕陵伽婆蹉即时合手语恒神言:小婢莫瞋,今懺谢汝。是时大眾笑之。云何懺谢而...

学大辞典》 / 236字 / 5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八难

八难者,八处障难也。此之八处,虽感报苦乐有异,而皆不得见,不闻正法,故总称为难也。 一、在地狱难,谓南赡部洲之下,过五百由旬,有八寒、八热等狱,皆名地狱。众生因恶业所感,堕于彼处,长夜冥冥,受苦无间,障于见闻法,故名地狱难。(梵语赡部洲,即阎浮提,华言胜...

《三藏法数》 / 666字 / 5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一与一切融即。其体无碍也。指月录四曰:「叁祖僧璨信心铭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虑不毕。」笔削记一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入一切,一切入一。互為主伴。」传心法要下曰:「若能了知心外无境,境外无心,心境无二,一切即一心,心即一切,更无罣碍。」又曰:...

学大辞典》 / 670字 / 5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七种礼

勒那叁藏Ratnamati,对於北方之俗,不习礼,教以七种礼。混是非浅深,皆教人心之我慢使归於正法也。一、我慢礼,身虽设拜,然无敬心,外观似恭,而内怀我慢也。二、求名礼,欲得修行之名誉,诈现威仪,常行礼拜,口称名,而心实驰求外境也。叁、身心礼,口唱名,心存相好...

学大辞典》 / 394字 / 5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也。无厨子或堂宇之像也。毘卢舍那之露,在於诸方。

学大辞典》 / 26字 / 5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具九恼

如来已离一切障碍,成就无量诸胜功德,岂有如是种种业报之实。盖亦善巧方便,令诸众生,知造善恶业因,必有苦乐果报。故说此九种恼事也。 一、六年苦行,言:往昔波罗柰城边,有婆罗门子,名火鬘;复有瓦师之子,名护喜。二子少小心相敬念。护喜谓火鬘曰:共见迦叶如来。火鬘...

《三藏法数》 / 2142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非心非

以是心是之语翻案而為一箇之公案者。无门关叁十二则曰:「马祖因僧问,如何是?祖曰:非心非。」碧巖四十四则曰:「僧问禾山:即心即即不问,如何是非心非?山曰:解打鼓。」宗镜录二十五曰:「心之与皆世间之名,是之与非乃分别之见。空论妄想,曷得真归。所以祖师云...

学大辞典》 / 152字 / 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