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9 条搜索结果

弥勒

Maitreya,新称弥帝隶,梅低梨,迷諦隶,梅怛丽,每怛哩,梅怛丽药,昧怛[口履]曳。菩萨之姓也。译慈氏。名阿逸多,译无能胜。或言阿逸多為姓,弥勒為名。生於南天竺婆门家。绍释迦如来之佛位,為补处之菩萨。光佛入灭,生於兜率天内院。彼经四千岁(即人中五十六亿七千万岁...

《佛学大辞典》 / 618字 / 11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习种性有十住菩萨

此是内凡下品叁贤初位。一发心住。始从凡境发无上道心。历奉众圣广多闻慧。始入空界住性位。由彼发心而得此住。二治地住。更起胜解净治八万四千法门。离诸尘秽。心地清显。叁修行住。善观诸法对治之门。慧照逾明解心涉境修种觉故。修行住。四生贵住。理解胜还生在真如法性理寂种...

《法门名义集》 / 270字 / 11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供养

毛诗蓼莪笺:「供养日寡矣,而我不得终养。」仪礼既夕注:「燕养平常,所用供养也。」礼记曾子问注:「妇有供养之礼,故必祭而成妇义。」战国策:「得甘脆以养亲,亲供养备。」白虎通:「王者有六乐,所以作供养。」今為资养叁宝奉香华灯明饮食资财等物,谓之供养,义本...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11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阿修

Asura,又作阿须。旧称阿修,阿须伦,阿苏,阿素。译无端,容貌丑陋之义。又无酒,其果报无酒之义。新称阿素洛。译非天。其果报胜似天而非天之义。為常与帝释战斗之神。六道之一。八部眾之一。名义集二:「阿修,旧翻无端正。男丑女端正,新翻非天。」西城记九...

《佛学大辞典》 / 268字 / 11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拘物头

Kumuda,又作拘勿头,俱勿头,句文,拘物陀,拘母陀,拘牟头,拘贸头,拘某头,拘牟那,屈摩,究牟陀,拘物度,拘勿投等。花名。译地喜花,赤莲花,白莲花,青莲花,黄色花等。又莲花之未敷者。玄应音义叁:「句文,又拘物陀,又作拘牟头(牟或作贸),或作拘物头。此...

《佛学大辞典》 / 362字 / 11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八不中道

:八不正观、八不中观。中道,就所作之理而言。正观中观,就能证之智而言。又对於偏,谓之中。对於邪,谓之正。叁论宗以之為至极之宗旨。八不者: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出之八句四对也。反之则為生灭断常,一异去来,谓之八迷。又:八计,不门虽无量,今姑寄...

《佛学大辞典》 / 1774字 / 11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文殊

Mañjuśrī,文殊师利之略,旧称文殊师利,满殊尸利,新称曼殊室利。新旧有六译:无量寿经、涅槃经妙德,无行经妙首,观察叁昧经,大净法门经普首,阿目佉经、普超经濡首,无量门微密经、金刚瓔珞经敬首(以上旧译);大日经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是妙之义;师利或室利,...

《佛学大辞典》 / 518字 / 11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形像

经轨所说有种种。 (第一像):是世间流布之像,而立印轨,与底哩叁昧耶经,与使者法之各初章所说,与大日经具缘品之说相相同。但身色则诸说有异,大疏六為黑色,立印轨為青色,使者法為赤黄色,底哩经未说身色,然其所说之相,与使者法大同,则身色亦可同於彼也。大日经二:「...

《佛学大辞典》 / 2278字 / 11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半只迦

Pañika’,又半支迦,般止柯,散支,散支迦,般闍迦,德叉迦。八大夜叉之第叁,鬼子母之夫也。大日经疏五:「半只迦,旧散支。」毘奈耶杂事叁十一:「昔王舍城内一山边有药叉神,名娑多。北方犍陀多国復有药叉,名半遮。娑多娶妻生女,容貌多严,见者爱乐。其生之时...

《佛学大辞典》 / 426字 / 11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布萨

原為梵语U avasatha,变於巴利U osatha,失梵语之原形,而為Posadha。具布沙他,布洒他,逋沙他,褒沙陀,布萨陀婆,译净住,善宿,又长养。出家之法,每半月(十五日与廿九日或叁十日),集眾僧说戒经,使比丘住於净戒中。能长养善法,又在家之法,於六斋日持八戒而增长...

《佛学大辞典》 / 711字 / 10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方等

台家有叁释:(一)约理释之。谓方者方正,等者平等,中道之理方正而生佛平等也。因此义故,方等為一切大乘经之通名。释籤六:「此以理等名方等典。」四教仪集解上:「叁諦共谈,理方等也。若理方等,五时之中唯除鹿苑,餘皆有之。以诸大乘经悉谈叁諦,故云大乘方等经典。」阅...

《佛学大辞典》 / 442字 / 10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白衣观音

Pāṇḍaravāsinī,又大白衣,又白处观音。以此尊常着白衣,在白莲中,故就其被服名為白衣。以其住处名為白处。白者,表淳净之菩提心也。梵名半拏囉嚩悉寧,胎藏界观音院之一尊,莲华部之部母也。大日经疏五:「半拏囉嚩悉寧,译云白处,以此尊常在白莲华中,故以為名。亦戴天...

《佛学大辞典》 / 318字 / 10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白象

象有大威力,而其性柔顺,故菩萨自兜率天降下,或乘六牙之白象,或自化白象而入摩耶夫人之胎。瑞应本起经上:「菩萨初下,化乘白象,贯日之精,因母昼寝,而示梦焉,从右胁入。」因果经一:「尔时菩萨,观降胎时至,即乘六牙白象,发兜率宫。无量诸天作诸伎乐,烧眾妙香,散天...

《佛学大辞典》 / 379字 / 10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大辩才天

:大辩天、大辩功德天、辩才天、大辩才功德天、辩天,作辨财者非也。又名美音天、妙音天、妙天音乐等。或為男天,或為女天,但以為女天者多。大日经疏五:「次北置萨囉萨伐底Sarasvati,译云妙音乐天,或辩才天,次北并置其妃。」是各有妃,故為男天。同十七:「妙音是...

《佛学大辞典》 / 450字 / 10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衣裓

长方形之布帛,男女多掛於肩,用以拭手,或盛物。法华经譬喻品:「当以衣裓,若以几案,从舍出之。」阿弥陀经:「各以衣裓盛眾名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义疏五:「衣裓者,衣衿也。」玄赞五:「裓者,孤得反,衣襟也。(中略)天仙之衣,应是彼类。」案悬於肩,则宜谓之...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10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道种性有十回向

亦名解行地。叁贤位之内凡之上品。一救护一切众生相回向。菩萨摄无为众生不合住空。摄有为众生不令着俗。皆回邪倒而向正道故。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二者不坏回向。有则有为所不碍。回无为而向有为。则无为所不俱。有无俱通。则行成莫毁故。不坏回向。叁等一切佛回向。若行...

《法门名义集》 / 452字 / 10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八还辩见

还者,复也。辩者,分别也。见,即能见之性也。八还辩见者,以所见八种可还之境,而辩能见之性不可还也。此由阿难不知尘有生灭,见无动摇,而妄认缘尘、随尘分别,故如来以心、境二法,辩其真妄。言心则:今当示汝无所还地;言境则:吾今各还本所因处。此显所见之境可还,而...

《三藏法数》 / 1025字 / 10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定光

梵名提洹羯佛Di aṁkara,译言锭光佛,或然灯佛。有足锭。无足灯。作定非。释迦佛尝称為儒童。此佛出世之时,买五茎之莲奉佛。因而得未来成佛之记别。智度论九:「如然灯佛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然灯太子。作佛亦名然灯,旧名锭光佛。」玄应音义一:「锭光,大径切,又...

《佛学大辞典》 / 329字 / 9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波旬

又作波旬踰,波卑面,新作波椽,波鞞,梵音Pā īyas,又Pā īman,巴Pā imā之转讹也。慧琳师云:波旬者,略波卑椽之卑為波。[句-口+目]误作旬也。如荼毘闍毘作耶旬之类。波旬者恶魔名,译為杀者,恶者。注维摩经四:「什:波旬,秦言杀者。常欲断人慧命,故名杀者。」义林章...

《佛学大辞典》 / 364字 / 9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紧那

Kiṁnara,又作紧捺,紧陀,甄陀,真陀,紧捺洛。旧译人非人,疑神。新译歌神。即乐神名。八部眾之一。注维摩一:「什:秦言人作人。似人而头上有角,人见之言:人耶非人耶?故因以名之。亦天伎神也,小不及乾闥婆。」文句二下:「紧那,亦云真陀,此云疑神...

《佛学大辞典》 / 256字 / 9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六和敬

僧以和合為义。和合有二义:一理和,同证灭理也,是在见道以上之圣者。二事和,此有六种,即六种敬具也。属於见道以前之凡僧。一、身和敬,同礼拜等之身业也。二、口和敬,同讚咏等之口业也。叁、意和敬,同信心等之意业也。四、戒和敬,同戒法也。五、见和敬,同空等之见解也。六...

《佛学大辞典》 / 422字 / 9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兜率

天名。旧作兜率、兜率陀、兜率哆、兜术等、新作都史多、覩史多、斗瑟哆、珊覩史多等。译上足、妙足、知足、喜足等。欲界之天处,在夜摩天与乐变化天之中间,下当第四重,分天处内处之二,其内院為弥勒菩萨之净土,外院则天眾之欲乐处也。四阿含暮抄下:「兜率陀,此云上足天。...

《佛学大辞典》 / 366字 / 9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忧陀那

Udāna,又作优陀那,乌陀南,鄔陀南,优檀那,鄔駄南,鬱陀那等。发语言时喉中之风。智度论六:「如人欲语时,口中风出,名优陀那。此风出己,还入至脐,触脐响出,响出时触七处退,是名语言。」 又译丹田。圆觉经大钞十一之下:「有师言:脐下一寸,名忧陀那,此云丹田。...

《佛学大辞典》 / 637字 / 9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佛足石

石上印佛足也。佛将入灭,於摩揭陀国留足迹。西域记八:「窣堵波侧,不远精舍,中有大石,如来所履双迹犹存。其长尺有八寸,广餘六寸矣。两迹俱有轮相十指皆带花文,鱼形映起,光明时照。昔者如来将取寂灭,北趣拘尸那城,南顾摩揭陀国蹈此石上,告阿难:吾今最后留此足迹,将...

《佛学大辞典》 / 502字 / 9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十识

密教依释摩訶衍论而立者,前之八识与唯识所立不异,第九识之一切一心识,又多一识。是真如随缘而為有情非情,此一一有情非情各有一心,故一切或多,為同一真性,故一心。配於台宗之四教,则当於别教。第十之一一心识,又一切一心识。是通随缘之一切有情非情而唯為一心,...

《佛学大辞典》 / 270字 / 9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一切智

佛智之名。叁智之一。知了一切之法。此一切智对於一切种智,有总别二义。若依总义,则总名佛智,与[一切种智]同。若依别义,则一切种智為视差别界事相之智。一切智為视平等界空性之智也。先示总义,则法华经譬喻品:「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同化城喻品...

《佛学大辞典》 / 465字 / 9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耆闍崛

梵音Gṛdhrakūṭa。耆闍崛者巴利音Gijjakūṭa。又伊沙堀,揭梨駄鳩胝,姞栗陀矩吒。山名。译鷲头,鷲峰,灵鷲。山顶似鷲,又山中鷲多,故名。在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之东北,释尊说法之地。智度论叁:「是山顶似鷲,王舍城人,见其似鷲故,共传言鷲头山,因名之為鷲头山。...

《佛学大辞典》 / 317字 / 9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十二类生

谓诸有情,由颠倒妄想,起惑造业,随业感报,各各不同,故有十二类也。 一、卵生,卵生者,从壳而出生也。谓此类有情,因虚妄颠倒之惑,起飞沉乱想之业,惑业和合,故感此生之报,即鱼鸟龟蛇之类是也。(飞沉者,若想念浮举,则为飞禽;若情念沉重,报为鱼蛇之类也。) 二、胎...

《三藏法数》 / 1224字 / 9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富楼那

一作富娄那Pūrṇa,具名富楼那弥多尼子Pūrṇamaitrāyaṇī- utra,富楼那弥窒那尼子,又作富囉拏梅低黎夜富多,富拏迷低黎夜尼弗多,布刺拏梅呾利曳尼子,富那曼陀弗多,新作布刺拏梅呾丽衍弗呾,补剌拏梅呾利曳尼弗呾。富楼那,又作富剌拏,译满,是其名也。弥多...

《佛学大辞典》 / 587字 / 9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他心通

六通之一。具名知他心通,又他心智通,知他心之智自在无碍者。又,十智中之他心智也。般若经:「叁他心通,能如实知十方沙界他有情类心心所法,谓偏知他贪瞋痴等心,离贪瞋痴等心。乃知聚心散心,小心大心,寂静不寂静心,解脱不解脱心,皆如实知。」酉阳杂俎:「一公初謁华...

《佛学大辞典》 / 538字 / 9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大眾部

有二:一、為根本结集时之大眾部。以窟内之结集,谓之上座部。故窟外之结集,谓之大眾部。是為小乘二十部之根本二部。佛灭后百年,大天比丘出。始确立大眾部之本义(以前未见宗义之相异),尔后自其部更出异部,本末合有五部。文殊师利问经下:「佛告文殊师利:初二者,一、摩訶...

《佛学大辞典》 / 785字 / 9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叁相续

一、世界相续,经云:世为迁流,界为方位。东西南北四维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故名世界。由众生于清净心体,一念不觉,而起妄明。妄明既立,空昧相形,形则摇动,故有风轮,执持世界;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宝明生润,火光上蒸,...

《三藏法数》 / 765字 / 9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性种性有十行菩萨

此是叁贤位之中品。一欢喜行。前观解既满。今如解而得自行化人。离于邪倒庆子除得之利故。欢喜行。二饶益行。自利行既转深。利他行弥广故。饶益行。叁无嗔恨行。既善利他。慈悲喜舍。怨亲平等。憎爱无二故。无嗔恨行。四无尽行。以无厌心度人不倦。利行增进无休无息故。无...

《法门名义集》 / 304字 / 9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四十二字门

众圣所由,名之为门。智论云:四十二字,是一切字之根本。因字有语,因语有名,因名有义。从此字门,则能入于无相之智。般若经云:一字皆入四十二字,四十二字亦入一字。故华严经中,善知众艺童子告善财言:我恒唱持此之字母,入般若波蜜门。所以众圣,皆由此而入于实相之慧也...

《三藏法数》 / 3053字 / 9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軻地

Khadira,又作珂地、朅地、軻梨、朅达、佉陀、朅地洛迦、佉达、朅达洛迦佉提迦等,木名。译山木、苦楝木、空破、紫橿木、毒树剌等。慧琳音义二十五:「朅地,旧言佉陀。木名也。」玄应音义二十一:「担山木,梵言朅达。旧言佉陀。南地多饶此木。」陀...

《佛学大辞典》 / 309字 / 9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菩提心

菩提旧译為道,求真道之心菩提心。新译觉,求正觉之心菩提心。其意一也。维摩经佛国品:「菩提心是菩萨净土。」观无量寿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智度论四十一:「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观经玄义分:「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9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菩提

Bodhi,旧译為道,新译為觉。道者通义,觉者觉悟之义。然所通所觉之境,有事理之二法,理者涅槃,断烦恼障而证涅槃之一切智,是通叁乘之菩提也,事者一切有為之诸法,断所知障而知诸法之一切种智,是唯佛之菩提也,佛之菩提,通於此二者,故谓之大菩提。智度论四:「菩提名诸佛...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8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四十三、罽夷夫妇自卖设会现获报缘

昔有一人,名罽夷,夫妇二人,贫穷理极,佣赁自活。见他长者悉往寺中,作大施会,来归家中,共妇止宿,头枕妇臂,自思惟言:“由我前身不作福故,今日贫穷。如彼长者,先身作福,今亦作福;我今无福,将来之世,唯转苦剧。”作是念已,涕泣不乐,泪堕妇臂。妇问夫言:“何以落泪?”...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656字 / 8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梵名提婆Deva,又名素Sura,光明之义,自然之义,清净之义,自在之义,最胜之义。受人间以上胜妙果报之所,其一分在须弥山中,其一分远在苍空,总名之為天趣。六趣之一也。又不拘其住处指一切之鬼神,名為天,如鬼子母神谓之鬼母天。又一切好妙之物名為天,如人中之好华谓之天华...

《佛学大辞典》 / 315字 / 8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维那

Karmadāna,梵语羯磨陀那,司寺中事务者,寺中叁纲之一。维為汉语,纲维之义,那取羯磨陀那之那。又称為纲维,次第,授事,知事,悦眾,寺护等。寄归传四:「授事者,梵云羯磨陀那。陀那是授,羯磨是事。意道,以眾杂事指授於人,旧维那者非也。维是周语,意道纲维,那是梵音,...

《佛学大辞典》 / 346字 / 8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见思二惑

惑,迷惑也。谓诸众生于一切法不了自性本空,妄生执着,惑于正道,流转生死,故名惑也。又名二,由此惑业缠,住着叁界,不能脱离也。又名二结,结即之义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见惑,分别见,谓意根对法尘,非理筹度,起诸邪见。如外道计断计常,...

《三藏法数》 / 167字 / 8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灶神

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共祀灶。」又祭法:「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御览引淮南子万毕术:「灶神晦日归天白人罪。」(万毕人姓名,见灶策列传,盖八公之辈,有术一卷,高诱所注,见淮南外篇,今亡)。陆灶蒙祀灶解:「灶神以时录人功过,上白於天,当祀之,以...

《佛学大辞典》 / 321字 / 8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师子

又作狮子,梵语枲伽Siṁha,又僧伽彼,兽中之王也。经中以譬佛之勇猛。无量寿经上:「人雄师子,神德无量。」智度论:「又如师子四足兽中独步无畏能伏一切。佛亦如是,於九十六种外道中一切降伏,故名人师子。」梵语杂名:「师子,枲伽。」名义集二:「僧伽彼,此云师子...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8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华藏世界

释迦如来真身毘卢舍那佛净土之名。最下為风轮,风轮之上有香水海,香水海中生大莲华,此莲华中包藏微尘数之世界,故称莲华藏世界,略名华藏世界。凡报身佛之净土,具十八圆满,其中之依持圆满,即莲华藏世界也。唐华严经八:「尔时普贤菩萨告大眾言:诸佛子!此华藏庄严世界海是...

《佛学大辞典》 / 606字 / 8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善财五十叁参

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三藏法数》 / 5609字 / 8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迦楼

Garuḍa,又云迦留,迦娄,揭路荼。迦嘍荼,伽楼,誐嚕拏,蘗嚕拏等。鸟名。旧译金翅鸟。新译妙翅鸟。顶癭鸟,食吐悲苦声等。居四天下之大树,取龙為食。八部眾之一。法华文句二下:「迦楼,此云金翅。翅翮金色,居四天下大树上,两翅相去叁百叁十六万里。」探玄记二...

《佛学大辞典》 / 514字 / 8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菩提树

Bodhidruma,又Bodhivṛkṣa,释尊於此树下成道,故名菩提树,译道树,又云觉树。然此树之本名,法苑珠林八云阿沛多树,法显传云贝多树,观佛叁昧经云阿输陀树Aśvattha,西域记八云毕鉢树(Pi ala)。见[毕鉢]条。谓贝多為菩提树者误也。酉阳杂俎:「菩提树出摩伽阤...

《佛学大辞典》 / 656字 / 8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金毘

杂阿含经四十八:「金婆鬼神。」金光明经叁:「金毘。」大宝积经叁十六:「金毘天。」又:「金毘童子世。」(世,名也)宋译药师经明十二神将中有「金毘大将。」唐译药师经:「宫毘大将。」千手陀尼经:「金毘陀。」阿育王经六,以為北方毘沙门天...

《佛学大辞典》 / 311字 / 8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殑伽

又云强伽、弶伽、恒伽、恒架Gaṅgā,译日天堂来,以其原从高处神堂而来也。印度东北之大河名。為印度叁大河之一、发源於雪山之南部,合大小无数之支流而东南奔流五百里,与蒲拉买普篤河共流入印度洋,其流域一带之地,即所谓恒河之平原,四境开阔,交通八达,且地味极為丰饶,故...

《佛学大辞典》 / 472字 / 8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秘密主

金刚手秘密主。即金刚萨埵也,解之者有浅深二释。若依浅略释,则秘密主為夜叉王之异名。夜叉之身口意。隐密而不可了知,故西士之俗谓為秘密主,今金刚萨埵现此夜叉王之身,手持金刚,常為诸佛侍卫,故谓為金刚手秘密主。若依深秘释,则诸佛之叁业秘密。金刚萨埵执持其秘密,故...

《佛学大辞典》 / 376字 / 8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五祖

(一)华严之五祖。初祖终南杜顺,二祖云华智儼,叁祖贤首法藏,四祖清凉澄观,五祖圭峰宗密也。华严宗唯立此五祖。盖华严经至东晋觉贤叁藏,始翻传之,尔后世讲解者虽多,然未立一宗。陈隋之世有杜顺,着法界观门,五教止观等,始开华严宗之基。门人智儼,思惟十玄六相之幽旨,发...

《佛学大辞典》 / 716字 / 8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妙善公主

观音菩萨尝為妙善公主。编年通论十:「南山道宣律师,尝问天神观音大师缘起。天神对:往昔过去劫有王庄严,夫人宝应,生叁女,长妙顏,仲妙音,季妙善。(中略)现千手千眼圣像。」从容录四:「尝见一说,大悲昔為妙善公主,乃天人為宣律师说。」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8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半斋

半日之斋也。斋法,一日一夜以今日之明相至翌日之明相為限。故过今日之正午,至明日之夜明,不可食一物,若至夜分為食事而破斋,半斋。自正午至暮持半日之斋。至夜分而破斋也。故就昼食半斋。就夜分破斋。半斋破斋同意也。经律异相四十四:「破斋犹得生天第九。昔有迦越...

《佛学大辞典》 / 632字 / 8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弗婆提

Purvavideha,新毘地訶Videha,东大洲名也。西域记一:「东毘提訶洲,旧弗婆提,又弗于逮,讹也。」玄应音义十八:「弗婆提,或云弗于逮,或言弗毘提訶,或云逋利婆鼻提贺,逋利婆此云前,鼻提贺此云离体也。」中阿含四洲经:「东方有洲名弗婆鞞陀提。」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8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牟娑

Musāragalva,又作牟娑洛,具名牟娑洛揭婆。译马脑。又作车渠。玄应音义二十一:「牟娑洛揭婆,或言目娑囉伽婆,此云码瑙,经论中或云车渠也。」同二十二:「牟娑,或作謨萨,或作摩沙,亦作目娑,梵言讹转也。此云马脑,案此宝或色如马脑,因此以為名也。」同...

《佛学大辞典》 / 184字 / 8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一真法界

华严宗所用极理之称。犹天台家用诸法实相之语也。唯识论九:「胜义胜义,谓一真法界。」华严大疏:「往復无际,动静一言,含眾妙而有餘,超言思而迴出者,其唯法界歟。」大疏钞一:「以一真法界,為玄妙体。」言事事物物。一微一尘尽足為一真法界也。其体绝待故一,真实故...

《佛学大辞典》 / 205字 / 8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唯识

梵语摩怛刺多Mātratā,此译唯。梵语毘若底Vijña ti,此译為识。梵语倒置之為识唯,通常為Vijñānamatravāda。唯者简别之义。简别识外无法,谓之唯。识者了别之义。了别之心略為叁种,广有八种,谓之识。然则唯识者為叁识或八识之复名数,非唯一识之义也。华严经就集起之义而云唯...

《佛学大辞典》 / 741字 / 8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涅槃僧

Nivāsana,又作泥洹僧。新称泥嚩些那。又厥修(Kusñlaka),译言内衣。即裙也。行事钞下一之二:「涅槃僧法(此云内衣),僧祇佛於僧前自着内衣。又,泥婆珊那,泥伐散那,泥婆娑,旧称涅槃僧。教诸比丘,因制式。」资持记中叁之四:「涅槃僧,此云内衣,即是裙也。以西土...

《佛学大辞典》 / 228字 / 8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散支

散脂。具名散脂迦,散脂修摩。新称僧慎尔耶,半只迦,半支迦。译作密神Pañcika,或谓是欢喜母即鬼子母神之子,或谓是鬼子母神之夫,北方毘沙门天王八大将之一、其所管有二十八部眾,巡行世间,赏罚善恶。金光明经叁:「散支鬼神品。」最胜王经八:「僧慎尔耶药叉大将品。...

《佛学大辞典》 / 376字 / 8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叁车

羊车鹿车牛车也。如此次第乃以譬声闻乘,缘觉乘,大乘者。法华经譬喻品所说。见[火宅]条。传灯录:「法达问:经说叁车,大牛车与白牛车,如何区别?祖:汝自迷背,不知坐却白牛车,更於门外觅叁车。」 又法华宗之慈恩常从叁车。故称為叁车和尚。宋高僧传四窥基传:「奘师始...

《佛学大辞典》 / 307字 / 8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