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与火水木金土五星也。宿曜经上曰:「夫七曜,日月五星也。其精上曜於天,其神下直於人,所以司善恶而主理吉凶也。其行一日一易,七日一周,周而復始。」宿曜经下列胡国波斯语天竺语之名。日曜太阳,胡名蜜Mihr,波斯名曜森勿Yek sumbad,天竺名阿弥底耶(二合)Aditya。月曜...
《佛学大辞典》 / 386字 / 9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二十八部眾之一。又略曰金毘罗陀,或曰金毘罗王。為千手观音之眷属,拥护行者之善神也。千手千眼观世音陀罗尼经所谓「我遣摩醯那罗延,金毘罗陀迦毘罗,常当拥护受持者」是也。其形像為白红色,左手把宝弓,右手把宝箭。真言曰:唵嚩悉儞阿利夜叁曼他娑婆訶。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9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Khadira,又作珂地罗、朅地罗、軻梨罗、朅达罗、佉陀罗、朅地洛迦、佉达罗、朅达洛迦佉提迦等,木名。译曰山木、苦楝木、空破、紫橿木、毒树剌等。慧琳音义二十五曰:「朅地罗,旧言佉陀罗。木名也。」玄应音义二十一曰:「担山木,梵言朅达罗。旧言佉陀罗。南地多饶此木。」陀罗...
《佛学大辞典》 / 309字 / 8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梵语叁昧,华言正定。二十五叁昧破前二十五有者,约理对治,随义以立名也。盖欲、色、无色叁界,虽苦乐不同,然实有生死执着,故以此无垢等叁昧之法,一一破之,令诸众生,出于诸有也。 一、无垢叁昧,破地狱有,谓菩萨由净诸业惑,证于无垢叁昧。愍彼众生,受于地狱之苦,故以...
《三藏法数》 / 2010字 / 8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Nyagrodha,又作尼瞿陀,尼俱陀,尼拘律,尼拘尼陀,尼拘卢陀,尼俱类,尼拘类陀,尼拘娄陀,尼拘屡陀,诺瞿陀等。树名。原语有生长於下之树之意味。即榕树(Ficus Indica)也。以下诸释中以纵广树為最当。玄应音义叁曰:「尼拘尼陀,应云尼拘卢陀,此译云无节,亦云纵广树也。」...
《佛学大辞典》 / 247字 / 8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大乘许於一时有多佛出世,且勿论。小乘则於俱舍十二有二说:萨婆多师之义,无边之世界,唯一佛出世,无二佛於同时出世者。餘师之义,则一叁千大千世界,虽无二佛於同时出世,而其他叁千大千世界,佛之出世,非无与之同时者;故无量之世界,同时有无量之佛出世。智度论九,同举此二...
《佛学大辞典》 / 129字 / 8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Karmadāna,梵语羯磨陀那,司寺中事务者,寺中叁纲之一。维為汉语,纲维之义,那取羯磨陀那之那。又称為纲维,次第,授事,知事,悦眾,寺护等。寄归传四曰:「授事者,梵云羯磨陀那。陀那是授,羯磨是事。意道,以眾杂事指授於人,旧维那者非也。维是周语,意道纲维,那是梵音,...
《佛学大辞典》 / 346字 / 8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三藏法数》 / 5609字 / 8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Mucilinda,又作目脂邻陀,目真邻陀,目邻,母真邻那,母止邻那,文真邻陀。龙王名。译為解脱。闻法而脱龙苦,故名。住於金刚座侧之池中及目真邻陀山之目真邻陀窟。西域记八曰:「帝释化池东邻中有目支邻陀龙王池,其水清黑,其味甘味。西岸有小精舍,中作佛像,昔如来初成正觉,...
《佛学大辞典》 / 168字 / 8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杂阿含经四十八曰:「金婆罗鬼神。」金光明经叁曰:「金毘罗。」大宝积经叁十六曰:「金毘罗天。」又曰:「金毘罗童子世罗。」(世罗,名也)宋译药师经明十二神将中有「金毘罗大将。」唐译药师经曰:「宫毘罗大将。」千手陀罗尼经曰:「金毘罗陀。」阿育王经六,以為北方毘沙门天...
《佛学大辞典》 / 311字 / 8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欲界天之食物须陀味也。起世经七曰:「四天王天,并诸天眾,皆用彼天须陀之味。(中略)欲食时,即於其前有眾宝器自然成满,天须陀味种种异色。诸天子中有胜堂者,其须陀味食色最白净。若彼天子果报中者,其须陀味色则稍赤。若彼天子福德下者,其须陀味色则稍黑。时彼天子以手取天...
《佛学大辞典》 / 176字 / 8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Bodhidruma,又Bodhivṛkṣa,释尊於此树下成道,故名菩提树,译曰道树,又云觉树。然此树之本名,法苑珠林八云阿沛多罗树,法显传云贝多树,观佛叁昧经云阿输陀树Aśvattha,西域记八云毕鉢罗树(Pi ala)。见[毕鉢罗]条。谓贝多罗為菩提树者误也。酉阳杂俎曰:「菩提树出摩伽阤...
《佛学大辞典》 / 656字 / 8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顺於如来藏申二水指(第四指),使指头相柱如山峰,其二火指(中指),头亦相柱稍屈如连环状,又开二空指(大指),相去二寸已下,即是。真言曰:南磨萨婆怛他揭帝弊(归命一切如来等),萨婆佩也微揭帝弊(能除一切悕障等也,亦是嘆佛归命也),微湿囀目契弊(种种门也亦是巧妙养...
《佛学大辞典》 / 568字 / 8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Suta,Sudhā,旧称须陀,译曰甘露,天上之食物,玄应音义二十二曰:「苏陀味,旧经中作须陀饭,此天甘露食也。」瑜伽论四曰:「有食树从其树里出四食味,名曰苏陀,所谓青黄赤白。」同略纂二曰:「有四种苏陀味者,谓青黄赤白四色妙味。」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8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寺院门颊所画轮迴五趣之生死状也。有部毘奈耶叁十四曰:「佛在王舍城羯兰鐸迦池竹园中。(中略)当尔之时四眾云集,来听法要,人眾喧嚣,世尊知而故问具寿阿难陀曰:何故大目乾连处四眾云集?时阿难陀白佛言:世尊!具寿大目乾连游行五趣见诸苦恼,於四眾中具说其事,由此诸人為听...
《佛学大辞典》 / 706字 / 8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Purvavideha,新曰毘地訶Videha,东大洲名也。西域记一曰:「东毘提訶洲,旧曰弗婆提,又曰弗于逮,讹也。」玄应音义十八曰:「弗婆提,或云弗于逮,或言弗毘提訶,或云逋利婆鼻提贺,逋利婆此云前,鼻提贺此云离体也。」中阿含四洲经曰:「东方有洲名弗婆鞞陀提。」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8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佛菩萨等以神通力化作之佛形也。观无量寿经曰:「无量寿佛身,如百千万亿夜摩天阎浮檀金色。(中略)彼佛圆光,如百亿叁千大千世界。於圆光中,有百万亿那由陀恒河沙化佛。」是佛变现之化佛也。法华经普门品曰:「若有国土眾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為说法。」...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8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叁衣中僧伽梨衣最大,故云大衣。九条以上為大衣,有叁品。释氏要览上曰:「萨婆多论云:僧伽梨有叁品,自九条十一条十叁条名下品衣,皆两长一短作。十五条十七条十九条名中品衣皆叁长一短作。二十一条二十叁条二十五条名上品衣皆四长一短作。」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8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过去世有一国王名大车。有叁子。太子曰摩訶波罗。次子曰摩訶提婆。幼子曰摩訶萨埵。叁子游山林,一虎產七子,纔经七日,诸子围绕,见逼於饥渴,各生悲愴之念而去。既而摩訶萨埵大生悲心,為无上菩提,欲捨此秽身,先使二兄去,独入林中,至饿虎处,脱衣服置竹上,委身而卧。虎畏萨...
《佛学大辞典》 / 221字 / 8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Sahā,又作沙訶,娑訶楼陀。新云索訶。堪忍之义,因而译曰忍土。此界眾生安忍於十界而不肯出离,故名為忍。又诸菩萨行利乐时,堪受诸苦恼之义。又此界眾生有贪瞋痴等烦恼之过,眾生忍之,故名。又作杂恶。杂会。以是為叁恶五趣杂会故也。此為叁千大千世界之总名。一佛摄化之境土也...
《佛学大辞典》 / 366字 / 7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Sundari,孙陀罗难陀尊者之本妻,译曰艳。 又Sundari罗汉名。一聚落之小儿,生而端正,名孙陀利,波斯匿王率小儿诣佛所,佛说四諦之法,小儿悟道,佛说其往因。见百缘经十。 又有婬女名孙陀利,在大眾中诽谤佛,是佛十难之一。佛说其往昔之因缘。名為孙陀利宿缘经。摄於兴起行经...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7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Udayana,旧称优填,于闐。新称优陀延,鄔陀衍那,嗢陀演那伐蹉。拘睒弥国王名。译曰出爱。西域记五曰:「鄔陀衍那王,唐言出爱,旧云优填王,讹也。」释迦方誌上曰:「鄔陀衍那王,古优陀延也,唐云出爱。」瑜伽略纂十六曰:「云出爱王者,即旧言优填王也,正本音言嗢陀演那(此...
《佛学大辞典》 / 154字 / 7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梵曰斫迦罗代棘底曷罗闍Cakravarti-raja,又作遮迦越罗,转轮圣王,转轮圣帝,转轮王,轮王。此王身具叁十二相,即位时,由天感得轮宝,转其轮宝,而降伏四方,故曰转轮王。又飞行空中,故曰飞行皇帝。在增劫,人寿至二万岁以上,则出世,在灭劫,人寿自无量岁至八万岁时乃出世。...
《佛学大辞典》 / 538字 / 7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Śikhin,又作式,式弃,式詰。大论作罽那尸弃。旧俱舍十叁作剌那尸弃Ratnaśikhin,新俱舍十八作宝髻增一阿含经四十四作式詰。优婆塞戒经作宝顶。本行经作螺髻。有二佛:一、值遇释迦佛初阿僧祇劫满之佛也。大论四曰:「释迦文佛从过去释迦文佛,到罽那尸弃,為初僧祇。」二、过去...
《佛学大辞典》 / 395字 / 7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六根互用者,谓眼等六根更互而有其用也。如涅槃经云:如来一根,则能见色、闻声、嗅香、别味、觉触、知法。一根既尔,余根亦然。此真六根互用也。若据法华经法师功德品中所明,谓人以持经力故,得胜根用,虽未入初地,亦能一根具五根用,此相似六根互用也。若此言阿那律陀,无目...
《三藏法数》 / 737字 / 7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阿育王有一子,名摩哂陀,有一女名僧伽密多,王弟帝须比丘,请王令二子出家。王问二子,二子大喜,欲出家,即使二子出家入佛法。摩哂陀时年满二十。推目犍连帝须為和尚,摩訶提娑為阿闍梨,受具足戒。僧伽密多年十八岁,推曇摩波罗為和尚,受六法。此為王登位后六年之事也。摩哂陀...
《佛学大辞典》 / 136字 / 7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或作堆惕鬼,埠惕鬼,埠场鬼。以[怡-台+追]惕鬼為正。坐禪时来作人障碍之鬼名也。治禪病经下曰:「罗旬踰等一千长者子,始初出家,请尊者阿难摩訶迦叶舍利弗等為和上。摩訶迦叶教千比丘数息静处。鬼魅所着,见一鬼神,面如琵琶,四眼两口,举面放光,以手击攊两腋下及餘身分,口中...
《佛学大辞典》 / 318字 / 7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十山皆称王者,谓依海而住,高出一切诸余小山,以喻十地菩萨修行,同入如来智海,高出一切二乘诸行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雪山王,谓此山中,具诸药草,能疗众病,取不可尽;以喻欢喜地菩萨,圣智法药,用之无竭,以破无明,超前行位,如雪山王也。 二、香山...
《三藏法数》 / 688字 / 7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小乘四果之第一。旧称须陀洹。译曰逆流,入流。新称窣路多阿半那Srota-ā anna,声闻乘之人,断叁界之见惑已,方违逆生死瀑流之位。谓之逆流果。预流之流,圣道之流也。断叁界之见惑已,方预参於圣者之流,谓之预流果。是為声闻乘最初之圣果,故称為初果。向此果者在断见惑之见道...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7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Madya,酒之总名。俱舍论十四曰:「酝食成酒,名為窣罗。酝餘物所成,名迷丽耶酒。即前二酒未熟已坏,不能令醉,不名末陀。若令醉时,名末陀酒。」瑜伽略纂十一曰:「末陀蒲桃酒也。」翻梵语九曰:「摩陀池,译曰醉也,增一阿含经叁十叁。」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7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五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所证之果也,谓此五人,经劫不等,断尽烦恼,回心向大,证取菩提,故名五果回心。(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菩提,华言道。) 初果八万劫回心,初果即须陀洹也。谓断叁结之惑,而得此果。超四恶趣,于人天中七返受生...
《三藏法数》 / 574字 / 7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一、内空,谓内之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皆无自性,故名内空。 二、外空,谓外之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皆无自相,故名外空。 叁、内外空,谓六根、六尘、六识,都无自性,故名内外空。(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 四、空空,谓一切法皆空,此空亦空,故名空...
《三藏法数》 / 715字 / 7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观经十六观之一。观念极乐之观音菩萨身相也。观经曰:「见无量寿佛,了了分明已,次当观观世音菩萨。此菩萨身长八十万亿那由陀由旬,身紫金色,顶有肉髻。(中略)其餘身相,眾好具足。如佛无异,唯顶上肉髻,及无见顶相,不及世尊。」
《佛学大辞典》 / 96字 / 7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别名知事。僧中之职名。司僧中之事务者。僧史略中曰:「案西域知事僧,总曰羯磨陀那Karma-dāna,译為知事,亦曰悦眾,谓知其事,悦其眾也。(中略)秦主勅选道碧法师為僧正,慧远為悦眾,法钦慧斌掌僧录。」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7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梵语阿罗汉,华言无生,又云无学。谓叁界生死已尽,故名无生;无法可学,故名无学。(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退法阿罗汉,谓因遇违缘,退失所得道法,即第四果退至初果,故名退法。(违缘者,涅槃经明五缘:一乐多事,二乐说世事,叁乐睡眠,四乐近在家,五乐多...
《三藏法数》 / 259字 / 7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梵语比丘,华言乞士。谓此等比丘,于佛世时,聚集成众,作诸非威仪事,群出队入,故名六群比丘。 一、阐陀,又云阐那,即车匿。 二、迦留陀夷,车匿,又云阐释迦(无翻),是释种也。梵语迦留陀夷,华言粗黑,以其颜貌粗黑故也,是婆罗门种。此二人性多贪痴,不受人语,住迦尸...
《三藏法数》 / 513字 / 7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又去浴佛。灌浴佛像而拂拭之,其功德广大,经说之,西天每作之。寄归传四曰:「但西国诸寺,灌沐尊仪,每於禺中(正午)之时,授事(执事)便鸣健椎。寺庭张施宝盖,殿侧罗列香瓶,取金银铜石之像,置以铜金木石盘,内令诸妓女奏其音乐,涂以磨香,灌以香水,以净白[(畾/(冗-几+互...
《佛学大辞典》 / 484字 / 7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禪林之正寝,住持之住所也,故称寺主曰方丈,因其住於此也。古来之说维摩居士之石室,四方有一丈,丈室之名,始基於此。法苑珠林感通篇曰:「吠舍釐国宫城周五里,宫正北六里有寺塔,是说维摩经处。寺东北四里许有塔,是维摩故宅基,尚多灵神。其舍叠砖,传云:积石,即是说法现疾...
《佛学大辞典》 / 324字 / 7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於叁界五趣,长养其识,欲识自住,差别所乐,而立七识住:一、第一识住,為有色身之有情,身想共异之处,即人趣之全及一分之天也。一分之天者,欲界之六天与色界初静虑叁天,除劫初起之有情,餘时之有情也。是有情各自之身形有小大胜劣,思想亦名异,故曰身想俱异。二、第二识住,...
《佛学大辞典》 / 582字 / 7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一卷,萧齐曇摩伽陀耶舍译。佛将於法华说无量之法归於实相之一、先说此经明无量之法,由一实相而生。故谓之為法华之开经。又法华论列法华十七名,无量义经,其一名也。是法华之实相,有自生无量义之理,故以為别名也。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7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佛為示叁乘解脱同一,分半座与迦叶使坐。华手经一曰:「尔时长老摩訶迦叶在韦提訶山帝释石室,五百比丘俱止其中,皆行头陀乞食纳衣,受常坐法随敷树下。少欲知足,乐远离行。时大迦叶以佛神力於彼石室忽然不现,现於竹园行诣佛所。(中略)世尊遥命之曰:善来迦叶!久乃相见,汝当...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7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谓比丘受头陀法者,不数数食,及小食等。唯受一坐食。法於一坐中食,令满足。更无坐食。设未满足,有因缘起者,亦无更坐食。故名一坐食。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7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相对於八寒地狱而言亦云八热地狱。赡部州地下五百踰缮那有地狱,名等活。从其次第,第八為无间地狱。此八大地狱重重竪立也。据俱舍论八之说,一等活地狱,彼有情遇种种斫刺磨擣。被凉风所吹则苏如故,等於前活,故名等活。二黑绳地狱,先以黑绳秤量支体,而后斩锯,故名黑绳。叁眾...
《佛学大辞典》 / 580字 / 7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印度所行之一切外典也。佛本行集经十一曰:「一、梵天所说书,Brāhmī(今波罗门书正十四音是)。二、佉卢虱吒书,Kharoṣṭī(隋言驴唇)。叁、富沙迦罗仙人说书,Puṣkarasārī(隋言莲华)。四、阿迦罗书,Aṅgali i(隋言节分)。五、懵伽罗书,Vaṅgali i(隋言吉祥)。六、耶懵尼...
《佛学大辞典》 / 1921字 / 7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其生死已尽,无法可学;又云无生,谓其断见、思惑尽,无复叁界受生;又云应供,谓其应受人天供养;又云杀贼,谓其能杀烦恼之贼。以其皆具叁明六通,无量功德,故称为大。此阿罗汉,承佛敕故,以神通力,延自寿量,住于世间,守护正法,至今犹未入灭。若...
《三藏法数》 / 852字 / 7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Dāna,又作陀那。译曰施。陀那鉢底Dāna ati,译曰施主。遂略称施主為檀那或檀越。慧琳音义上曰:「檀,具云檀那,此云施。」寄归传一曰:「梵云陀那鉢底,译為施主。陀那是施,鉢底是主。」翻译名义集曰:「要览曰:梵语陀那鉢底,唐言施主,今称檀那。讹陀為檀,去鉢底留那也,...
《佛学大辞典》 / 190字 / 7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萨婆多部(即一切有部)之异名也。主论法数,故曰数人。止观五曰:「数人说:五阴同时,识是心王,四阴是数。」同辅行曰:「数人即是萨婆多师。」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7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又曰月光儿。其父德护為摩揭陀国王舍城之长者,不信佛,听六师之言,作火坑欲害佛,其子月光童子諫止之,亦不听。后见佛到,火坑变而為凉池,心大悔责。归佛,得须陀洹果。佛与月光童子以成佛之记。且说佛灭后当作支那国王,兴隆叁宝。德护长者经下曰:「又此童子,我涅槃后,於未...
《佛学大辞典》 / 514字 / 6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又作赤衣,絳袈裟,赤絳衣等。根本毘奈耶叁十九,以青泥赤叁色為佛制之坏色,曰:「赤者谓树赤皮。」是為十诵律十五所谓之茜色,四分律十六等所谓之木兰色,非為纯赤色。故十诵律十五,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八,禁用青黄赤白黑五种之纯色,谓若得赤衣,应叁种净。毘奈耶杂事二十九曰:...
《佛学大辞典》 / 359字 / 6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梵语Amṛta阿密哩多。译言甘露。异名天酒。美露。味甘如蜜。天人所食。光明文句五曰:「甘露是诸天不死之药,食者命长身安,力大体光。」註维摩经七:「什曰:诸天以种种名药,着海中,以宝山摩之,令成甘露。食之得仙,名不死药。生曰:天食為甘露味也,食之长寿,遂号為不死药也...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6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Agni,又作阿祇尼,阿拟尼。译曰火。印度神话,地上神之最高神。吠陀八天之一。為火神,拟人化為火者也。梨具吠陀千二十八偈颂中,因陀罗(即帝释)外此神之讚歌最多,可知此神在古代与帝释并為印度人所崇拜。后為护世八天之一,司东南之方位,咸信為神人间之媒介者,保护人家监守...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6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一、发心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十信菩萨,于无量生死中,为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故,而发大心,名为发心菩提。(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华言无上正等...
《三藏法数》 / 594字 / 6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单曰唄。又曰婆陟,婆师。梵音之歌咏也。引声咏偈颂,是為讚嘆叁宝之功德,故曰唄讚。佛在世有最巧於唄道者,称為唄比丘或铃声比丘。佛教来汉土,人未知唄道之音调,魏陈思王曹植,游鱼山,闻巖谷之水声,自感得之,遂制曲谱云。见[渔山]条。文句记四曰:「经云唄者,或云唄匿,云...
《佛学大辞典》 / 365字 / 6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大佛顶如来蜜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之略名。首楞严者,叁昧之名,万行之总称也。有十卷。经题下曰:「一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於灌顶部录出别行。大唐神龙元年龙集乙巳五月己卯朔二十叁日辛丑,中天竺沙门般剌蜜帝於广州制止道场译,菩萨戒弟子前正諫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
《佛学大辞典》 / 1192字 / 6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坏色之衲衣也。比丘之法衣以木兰等不正色染坏之,谓之坏。纳缀种种之杂片而造之,谓之衲。因而指比丘之袈裟或比丘,谓之坏衲。祖英集上曰:「坏衲之外皆清堕。」(此指迦叶尊者,為头陀第一,常着坏衲)。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6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Añjana,又作安饍那,花名。见翻梵语九。 又(杂名)慧琳音义二十六曰:「安闍那药,古音亦云安陀,此云眼药。经云:能治眼痛。应是黄连也。」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6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经论中举西域外道之总数有九十五种与九十六种之二说。九十六种者,六十华严经十七曰:「令一切眾生得如来幢,摧灭一切九十六种诸邪见幢。」央掘摩罗经四举往昔自佛慧比丘生种种之苦行外道,其结文曰:「如是九十六种,皆因是比丘种种形类,起诸妄想,各自生见。」增一阿含经二十曰...
《佛学大辞典》 / 922字 / 6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梵音Buddhaghośa,中印度摩伽陀人。纪元五世纪顷,渡航锡崙,阅读大寺之藏经。往昔阿育王派遣布教师於各地时,摩哂陀传至此岛之叁藏尚存,新再翻為巴利语,於是施註释。彼又為其翻译,至缅甸,传将来佛典。锡崙之佛徒,服其学德,以為弥勒再来,尊崇之极深。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6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所说。叁陀罗尼之一。六字者,念观音而诵此陀罗尼,则一脱六道之苦果,二得六妙门,叁证六根之相应,故曰六。非取於字句之数,依此中第一之义,立大悲观世音等之六观音,与六道配对。是天台之义立也。经曰:「应当净心係念一处,称观世音菩萨归依叁...
《佛学大辞典》 / 550字 / 6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Āriṇya,寺院之总名。是比丘之住处。又作阿兰那,阿兰攘,阿兰若迦,阿练若,阿烂拏,阿练茹,曷剌[羊儿]等。译曰无諍声,闲寂,远离处。离人里五百弓之处。华严经一曰:「阿兰若法,菩提道场。」大乘义章十五曰:「阿兰若者,此翻名為空闲处也。」慧苑音义上曰:「阿兰若言阿兰那...
《佛学大辞典》 / 352字 / 6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南麼叁曼多勃驮喃。阿哦娜曳。莎訶。初句归命诸佛如常,第二句阿哦娜曳者是火之义,以此中最初之阿字為种子。以一切诸法本不生之故,即与金刚智体相同,哦是行之义,以诸法本不生之故,虽具万行,亦无所行,是故名為无师自觉,若是為无师自觉,即是与大空之徧一切处相同。故娜字之...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6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Ḍāna,又曰檀,檀那。译曰布施。六波罗蜜之一。 又(杂语)量目名。译曰一銖。见大乘法数二。 又(术语)阿陀那(Ādāna)之略。阿赖耶识之异名。楞严经五曰:「陀那微细识。」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6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唐大慈恩寺玄奘叁藏,姓陈,偃师人,俗名褘。兄长捷,先出家,在洛阳净土寺。师十叁岁,亦入净土寺出家,就慧景听涅槃经,於严法师受摄大乘论,令名夙着。 武德元年,与兄共入长安,寻赴成都,就道基宝迁二师,学摄论,毘曇,就震法师听讲发智论,五年受具足戒,又习律部。既而往...
《佛学大辞典》 / 1172字 / 6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梵名鉢塞莫。是念叁宝名时记其数之具也。牟黎曼陀咒经曰:「鉢塞莫,云数珠。」木槵子经曰:「佛告王(毘琉璃王)言:大王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槵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恒常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磨僧伽名。乃过一木槵子,如是渐次度木槵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
《佛学大辞典》 / 209字 / 6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又作跋陀,[车(乏-之+犮)]陀。颰陀和罗Bhadra āla之略。菩萨名。见跋陀婆罗条。玄应音义五曰:「颰陀,经中或作[车(乏-之+犮)]跋拔,叁形同蒲沫切,此译云仁贤,或云贤护。」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6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通教,即四教中之一也。通前藏教,通后别、圆,故云通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干慧地,谓叁乘之人,初居外凡位时,未得真空理水所润,故名干慧地。(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外凡者,谓心居理外也。) 二、性地,谓叁乘之人,居内凡位时,...
《三藏法数》 / 868字 / 6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是小乘叁藏中毘那耶藏之结集也。佛灭后一百年,於毘舍离国有十个非法起。长老耶舍(陀)比丘,於毘舍离城波利迦园召集七百圣眾,断十箇非法,洗净律藏云:四分律五十四、十诵律六十、五分律叁十、僧祇律叁十叁、毘尼母经四、善见律一、西域记七之诸书所记同。西域记七曰:「吠舍釐...
《佛学大辞典》 / 345字 / 6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