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 条搜索结果

士生地

拘尸那城有士之一族。是彼之生处,故云士生地。涅槃经一曰:「佛在拘尸那国士生地阿利罗跋提河边娑罗双树间。」涅槃经疏一曰:「士生地者,人中敌千人,凡叁十万共為群党,无所臣属,以法自持,亦不乱暴,即土人也,故言生地。」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日喻菩萨十种善法

菩萨出世,能以智慧方便,令诸有情,改恶迁善,舍迷就悟;如日出现世间,照临万物,一切幽暗之处,悉皆明朗,故取为喻。(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破无明暗,菩萨出现于世,以智慧之光,破除一切有情无明黑暗,如日行空,威光燀(昌善切)赫,能令世间一切...

《三藏法数》 / 614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十八道

此為真言修法最初之法,通於胎金两部者也。十八道念诵次第密记曰:「先洗手,着净衣,悬袈裟,作净叁业叁部神守护身法,观字,变成五股金刚杵,从杵各照身口意业中,由此加持而叁业罪障速疾消灭,显得叁部诸尊,此即灭身叁口四意叁之十恶而显得叁部诸尊之实义也。已下正為十八道...

《佛学大辞典》 / 3258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陈那裂

陈那為新因明之祖。与迦毘罗仙之化者问答,為之裂。辅行十之一曰:「迦毘罗仙,恐身死,往自在天问。天令往频陀山取餘甘子食,可延寿。食已於林中化為,如床大。有不逮者,书偈问。后為陈那菩萨斥之。书偈,裂。」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通教十地

通教,即四教中之一也。通前藏教,通后别、圆,故云通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干慧地,谓叁乘之人,初居外凡位时,未得真空理水所润,故名干慧地。(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外凡者,谓心居理外也。) 二、性地,谓叁乘之人,居内凡位时,...

《三藏法数》 / 868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大日经悉地出现品曰:「以我功德,如来加持,及与法界,周徧眾生界。」以此偈中说叁故称為叁偈:一、我功德,即自身之修行,是自缘也。二、如来加持,即如来之加持,是他缘也。叁、法界,自心所具之佛性,是内因也。此内外自他之因缘和合而成办业事。大日经疏十一...

《佛学大辞典》 / 213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一、佛之威,二、叁昧之,叁、行者之本功德。此叁和合,能於定中见佛谓之般舟叁昧。般舟译作佛立。见止观二。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六因

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觉之因地六位也。大乘别教所立。 又凡有為法之生,必依因与缘之和合,论因体,有六种:一、能作因,谓凡為生法,与以者,又不作障害者,故此因有与不障二种。与者,法之生时,与胜者也。眼根之生眼识,如大地之生草木,是為有能作因...

《佛学大辞典》 / 846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四土

一、自性身依法性土,自性身者,以真如自性为身,即法身也。法性土者,即理土也。谓此身土体无差别,俱非色相所摄,譬如虚空,遍一切处,是名自性身依法性土。 二、自受用身依自受用土,自受用身者,谓自受用法喜之乐,名自受用身,即自报身也。自受用土者,即实报土也。谓佛以...

《三藏法数》 / 393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雕像之始

增一阿含经二十八曰:「佛一夏昇忉利天為母说法,拘翼国优填王,思念佛,以旃檀造如来像,高五尺。」西域记五曰:「鄔陀延王(即优填王)请尊者没特伽罗子(即目连),以神通,接工人上天宫,亲观妙相,雕刻旃檀,如来自天宫还也,刻檀之像起迎世尊。世尊慰曰:教化劳耶,开导末...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莲华夫人

杂宝藏经一曰:「过去久远时,雪山有一仙人,名提婆延,婆罗门种。婆罗门法不生男女,不得生天。此婆罗门常於上小便,精气流堕宕,一雌鹿来舐小便处,便有娠。月满,诣仙人窟下生一女子。莲华裹其身,自母胎出,端正殊妙。仙人知是己子,取而蓄养。渐长大,脚蹈地处,皆出莲华...

《佛学大辞典》 / 502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目犍连為执杖梵志所杀

佛涅槃之先,上足二弟子先涅槃者,叁世诸佛之常法也。舍利弗目连既知佛将涅槃,夏坐竟将般涅槃。是时尊者大目犍连入罗阅城乞食,执杖梵志遥见目连来,各各相谓曰:此是沙门瞿曇弟子,彼弟子中无出此人上者,我等盍共围打杀之。诸梵志共围打之,烂尽,苦恼甚。是时目连以神通还祇洹...

《佛学大辞典》 / 564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五论师

一、阿湿缚窭沙论师,梵语阿湿缚窭沙,华言马鸣。摩诃衍论云:过去世中,有一大王,名曰轮陀,有千白鸟,皆悉好声,若鸟出声,大王增德,若不出声,大王损德。如是诸鸟,若见白马,则出其声,若不见时,常不出声。尔时大王,遍求白马,终日不得。作如是言:若外道众,能令此鸟鸣...

《三藏法数》 / 412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八种变化

一、能作小,谓菩萨以变化,能化自他之身,而作小身;或化世界内所有小物,皆如微尘,是名能作小。(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能作大,谓菩萨以变化,能化自他之身,而作大身;或化世界内所有大物,乃至满虚空中,是名能作大。 叁、能作轻,谓菩萨以变...

《三藏法数》 / 407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觉母

文殊之德号。译佛為觉,故觉母即佛母也。文殊於理智二门中司智门之义,因称為佛母。以诸佛自智慧出生故也。心地观经叁曰:「文殊师利大圣尊,叁世诸佛以為母。十方如来初发心,皆是文殊教化。」同八曰:「叁世觉母妙吉祥。」(梵文殊师利译妙吉祥)。华严经略策曰:「问文殊菩萨...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一、思择,思即思惟,择即决择。谓能思惟、决择一切正行,对治诸障,不令再起,故名思择。 二、修习,修即修治,习即数习。谓因修习之,能令一切善行坚固,决定成就,故名修习

《三藏法数》 / 82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劫芥子劫

以磐芥子之喻示劫量者。智度论五曰:「佛以譬喻说劫义:四十里山,有长寿人,每百岁一来,以细软衣拂拭此大尽,而劫未尽。又四十里大城满芥子,有长寿人,百岁一来取一芥子,芥子尽而劫尚不尽。」同叁十八曰:「有方百由旬之城满芥子,(中略)有方百由旬之(云云)。」菩...

《佛学大辞典》 / 246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明王

称教令轮身。受大日觉王教令现忿怒身降伏诸恶魔之诸尊称為明王,如不动明王,大威德明王是也。明者光明之义,以智慧而名,有以智摧破一切魔障之威德,故云明王,是通於诸教令轮身忿怒尊之称也。但常说之明王,多指不动明王而言,总即别名也。真偽杂记十叁曰:「明者光明义,即象...

《佛学大辞典》 / 241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悉曇字数

经论所说有种种,悉曇字记有四十七字。摩多之十二音与体文之叁十五声也。 摩多十二音痾 体文叁十五声叉(乞洒)。 西域记二曰:「详其文字,梵天所製。原始垂则,四十七言也。遇物合成,随事转用。流演枝派,其源深广。」 大庄严经示书品说四十六字,以阿字為始,以差字為终。...

《佛学大辞典》 / 546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十号

此十号义,若总略释之,则:无虚妄名如来,良福田名应供,知法界名正遍知,具叁明名明行足,不还来名善逝,知众生国土名世间解,无与等名无上士,调他心名调御丈夫,为众生眼名天人师,知叁聚名佛。具兹十德,名世间尊。祖师所述经教,皆依此义而释。今此经中,合世间解、无上士...

《三藏法数》 / 669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黑白

优婆毱多依其师商那和修教,若起恶心,则下黑,若生善心,则下白。初黑多白少,渐渐修习而白黑平等,至满七日,黑都尽,唯有白。其时商那和修,说四圣諦,即时使得须陀洹道。见付法藏传叁。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器世间说法有叁义

一、约通说,约,犹依也。谓佛以神通,令诸世间无情之物,皆能说法,故名约通说。 二、约融通说,谓依报之土,正报之身,性本融通,身既说法,土亦能说;即一说一切说,故名约融通说。 叁、约显理说,谓菩萨触对诸境,皆能了知。如对色即显质碍、缘生、无常等义;触类成...

《三藏法数》 / 124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阿修罗四生

梵语阿修罗,华言非天。以其果报最胜,邻次诸天,而非天也。 一、卵生,谓若于鬼道,以护法,乘通入空,此阿修罗从卵而生,鬼趣所摄。 二、胎生,谓若于天中,降德贬坠,生于彼道。其所卜居,邻于日月。此阿修罗从胎而出,人趣所摄。 叁、湿生,谓别有一分下劣修罗,生大海...

《三藏法数》 / 217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四事先苦后乐

一、修习梵行先苦后乐,梵即净也。谓人不辞劳苦,修习净行,净行既立,则能证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修习梵行先苦后乐。(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诵习经文先苦后乐,谓人不辞劳苦,口诵经文,心习其义;其义习熟,则能如说修行,证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诵习经文...

《三藏法数》 / 249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法华五重玄义

天台智者大师,凡释诸经,皆立五重玄义。所谓一释名、二辩体、叁明宗、四论用、五判教相。故此法华一经,亦有五重玄妙之义也。 一、法喻为名,法即妙法,喻即莲华。妙法者,妙名不可思议,法即十界十如权实之法。良以妙法难解,假喻易彰。妙法则权、实一体,莲华则华、果同时。...

《三藏法数》 / 471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百八叁昧

首楞严叁昧,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叁昧,华言正受,亦云正定。谓菩萨住是叁昧,则于诸叁昧行相、多少、浅深,悉能分别了知;而一切魔恼,不能破坏,是名首楞严叁昧。 宝印叁昧,谓菩萨住是叁昧,于一切叁昧,悉能印证;然诸宝中法宝为最,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

《三藏法数》 / 5399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火葬

天竺四葬之一。梵语曰荼毘。又曰闍维Jhā ita,译為焚烧。谓以火烧之也。经中所谓全身舍利者埋葬也,身分舍利者火葬之结果也,佛取火葬。后分涅槃经下曰:「尔时如来,以大悲,从心胸中,火踊棺外,渐渐荼毘。经於七日,焚妙香楼,尔乃方尽。」(妙香楼,安置金棺之处)。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琰魔使

极恶之人,琰魔王遣鬼卒引取之。药师经曰:「然彼自身,卧在本处。见琰魔使引其神识,至於琰魔法王之前。」善殊之赞解之曰:是药师如来方便,使恶人梦见之也。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叁十七道品

道即能通之义,品犹类也。合四念处等法门为叁十七,皆是入道浅深之气类,故云道品也。 一、四念处,念即想念,处即身受心法也。一、身念处,谓观此色身,皆是不净也。二、受念处,谓观领受好恶等事,悉皆是苦也。叁、心念处,谓观此识心生灭无常也。四、法念处,谓观诸法从因缘...

《三藏法数》 / 817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五种眷属

五种眷属者,谓如来说法,必假彼缘,缘即受道之人也。人受道已,因法为亲,即成眷属。譬如父母遗体,揽以成身,得为天性,天性亲爱,更相敬顺,故名眷属也。 一、理性眷属,谓诸佛众生,理性平等,自然相关。法华经云:我于众圣中尊,世间之父,一切众生,皆是吾子。是则未曾受...

《三藏法数》 / 352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十妙

不可思议名妙,即实相之理也。实相之理,精微玄妙,清净寂绝。经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是也。总论因果自他,故具明十妙,妙体无殊也。 一、境妙,境即理境也。谓十如是等境,心、佛、众生叁无差别,不可思议。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等是也...

《三藏法数》 / 983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师子吼喻十一事

如来说法,每以师子吼为喻者,盖表如来于大众中,无畏而说,有此十一事也。 一、破坏诈师子,谓如来无畏宣说正法,则彼邪魔外道之说,自然摧破。犹真师子王震吼,则彼诈作师子者,自失声矣。 二、试自身,谓如来无畏说法,以示如实智用,通达一切,了了分明,无有能坏,亦无...

《三藏法数》 / 704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四圣十哲

稽古略二曰:「师之弟子。曰生、肇、融、叡。谓之什门四圣。加曇影、慧严、慧观、僧[[()/]]、道常、道标。谓之什门十哲。」佛祖通载八曰:「资学叁千。拔萃有八。道生、僧肇、道融、僧叡、道恒、僧影、慧观、慧严等。各有着述。知别传明。」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一、自,谓世间之人,宿有善种,不假他人教诫,而自能以精进勇猛之,发菩提心,是名自。(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他,谓世间之人,或因他人教诫,或因他事感动,遂发菩提之心,则是藉他之,是名他。 叁、因,谓世间之人,先世修习大乘之法,今因见佛及诸菩萨...

《三藏法数》 / 174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国僧正

僧官名。佛祖统纪五十一曰:「秦主以僧[()/]為国僧正,法钦為僧录。」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如来叁十二相

谓如来应化之身具此叁十二相以表法身众德圆极人天中尊众圣之王也。 【一足安平相】谓足下安立皆悉平满犹如奁底也(奁盐切奁底者即盒底也)。 【二千辐轮相】辐即车轮中之辐谓足下毂网轮纹众相圆满有如千辐轮也。 【叁手指纤长相】谓手指纤细圆长端直𦟛好指节参差光润可爱胜余...

《三藏法数》 / 998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难判

五难判者,谓定等五种之,唯识论中,不能判摄也。然叁界唯心,万法唯识,而不能判此五者,由斯五种乃圣人不思议境界,不与心识相应,此所以为难判。宗镜录云:有五,唯识不判。是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定,定者,即如来大寂定也。谓此定,...

《三藏法数》 / 478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月光童子

又曰月光儿。其父德护為摩揭陀国王舍城之长者,不信佛,听六师之言,作火坑欲害佛,其子月光童子諫止之,亦不听。后见佛到,火坑变而為凉池,心大悔责。归佛,得须陀洹果。佛与月光童子以成佛之记。且说佛灭后当作支那国王,兴隆叁宝。德护长者经下曰:「又此童子,我涅槃后,於未...

《佛学大辞典》 / 514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轻重二业

经云:或有重业,可得作轻;或有轻业,可得作重;以人有智有愚故也。 一、重业轻受,重业轻受者,谓有智之人,以智慧,修习梵行,能令地狱重业,现世轻受也。 二、轻业重受,轻业重受者,谓愚痴之人,以愚痴故,增其业,能令现世轻业,地狱重受也。

《三藏法数》 / 108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法供养

二种供养之一。佛说百千法门,眾生随而信解修行,长养法身,守护大法,名為法供养。维摩经法供养品曰:「空中有天曰:善男子!法之供养胜诸供养,(中略)若闻如是等经,信解受持读诵,以方便,為诸眾生分别解说,显示分明,守护法故,是名法之供养。」同註:「肇曰:如是等经,...

《佛学大辞典》 / 192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誓扶习生

又曰扶习润生。台家之所谈。言於通教十地中第九之菩萨地,以誓愿扶见思之习气,受叁界之生,以度眾生也。以於十地中第七之已办地,既断见思之正使已,不能受生於叁界六道而度眾生,将以何者满利他之行?若藏教之菩萨,叁祇百劫之间,不断一毫之见思(唯制伏之),故可以之而受生,...

《佛学大辞典》 / 395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化土

叁土之一。為度凡夫二乘化作之国土。申言之,即变化身之住土也。此中有净土与秽土之别。如娑婆者為秽土之化土,如兜率者為净土之化土。化士由所住之佛身而名之。例如此娑婆世界,自眾生言之,则為眾生自业所招之眾生秽土,然佛為度二乘凡夫,以化身出於此土时,自以神通,而变现...

《佛学大辞典》 / 342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叁无為

小乘立叁无為:一择灭无為,旧云数灭无為。择者简择事物道理之智慧也,数者智慧之法数(有為之法,诸数多故,总名為数),与择同。盖依智慧简择断烦恼所显之一种灭諦,谓之择灭,其灭依择而得也。此灭体即為涅槃。名之為灭者,以其為灭烦恼而显之实体,且其体中有為诸相寂灭也...

《佛学大辞典》 / 453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佛子

眾生受佛戒故称佛子,以必当作佛故也。又為菩萨之通名,以其依佛之圣教而生圣道故也,又以绍继佛种使不断绝故也。又总称一切眾生,以悉具佛性故也。梵网经下曰:「眾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法华经譬喻品曰:「今日乃知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

《佛学大辞典》 / 228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十波罗蜜

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谓菩萨修此十法,化度众生,超生死海,到涅槃岸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檀那波罗蜜,梵语檀那,华言布施。运心普周曰布,辍己惠人名施。经云:菩萨为令众生心满足故,内外悉舍,而无所着,是名檀那波罗...

《三藏法数》 / 826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不染世间法

不染着世间尘欲之法也。法华经涌出品曰:「住於神通,善学菩萨道,不染世间法,如莲华在水。」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二十五种外道冥谛

二十五种冥谛者,乃是迦毗罗外道之所计也。盖此外道,亦修禅定,有神通,知八万劫中事;八万劫前,冥然不知,谓之冥谛。从冥初自性,生智大,乃至神我,开成二十五谛,合为九位也。(梵语迦毗罗,华言黄色。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一、冥初自性,谓此外道,以八...

《三藏法数》 / 496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叁无差别

谓心、佛、众生,虽在因在果,迷悟不同,然其理性所具,本来平等,初无有异。故经云:心、佛及众生,是叁无差别。 一、心无差别,谓一念心体,凡圣不二,具足十界、十如是等法,而与诸佛、众生性元平等,初无有异。故经云:游心法界如虚空,则知诸佛之境界,是名心无差别。(十...

《三藏法数》 / 332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玄门无碍十因

玄门者,即十玄门也。以此十法性德为因,起大业用,令彼玄门诸法,混融无碍,重重无尽。故云玄门无碍十因也。(玄者,妙也。) 一、唯心所现,谓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唯是真心所现。然法唯心现,全法是心,心既圆融,法亦无碍。经云: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是也。 二、法无定...

《三藏法数》 / 816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十地断障证真

一、欢喜地断障证真,谓菩萨见诸众生,心堕邪见,皆成障碍,故发起大愿慈心,而修舍行,于内身外财,无所吝惜。由因感果,而登初地,心生欢喜,即断异生性障,而证遍行真如,是名欢喜地断障证真。(异生性障者,性即凡夫之性,障即执着我、法,障于初地功德也。遍行真如者,谓此...

《三藏法数》 / 1483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二种神

一、令远处见闻,令远处见闻者,谓佛在一处说法,以神通,令他方异土众生,皆获见闻也。 二、令各各见佛,令各各见佛者,谓佛在一处说法,能令一一众生各自见佛在前说法;譬如日出影现众水也。

《三藏法数》 / 89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五菩提

一、发心菩提,為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而发心者。二、伏心菩提,制伏烦恼而行诸波罗蜜者。叁、明心菩提,观察诸法而行般若波罗蜜者。四、出到菩提,於般若波罗蜜中,得方便,故得无生法忍而出叁界,到一切智者。五、无上菩提,坐於道场,断烦恼之缘习,得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者。见...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天衣拂千岁

假盘劫之喻以示时之长也。瓔珞本业经下曰:「譬一里二里,乃至十里,方广亦然。以天衣重叁銖人中日月岁数,叁年一拂,此乃尽,名一小劫。若一里二里,乃至四十里,亦名小劫。」智度论五曰:「劫义佛譬喻说四十里山,有长寿人,百岁过,持细软衣,一来拂拭,令是大山尽,...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迦楼罗炎

火燃之状如开迦楼罗鸟之羽。圣无动尊安镇家国等法曰:「威容极忿,右持智剑,左执羂索,坐金盘,光焰炽然,其焰多有伽楼罗状。」同偈曰:「猛焰从心生,状如金翅鸟。」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宾头卢住世因缘

法苑珠林四十二曰:「昔有树提伽长者,造旃檀鉢着络囊中,悬高象牙杙上作是言:若沙门婆罗门不以梯杖能得者即与之。诸外道知欲现神通,挑头而去。宾头卢闻是事白目连言:实尔不?答言实尔。汝师子吼中第一,便往取之。其目连惧佛教不肯取。宾头卢即往其舍入禪定,申手取之。依四分...

《佛学大辞典》 / 440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佛行离地叁意

一、地有虫,谓一切地上皆有诸虫,或伏或走。佛以护生之心,恐伤其命,故行时足不至地。钞云:世尊履地,去地四指。是也。 二、地有生草,谓一切地上有草,依之生长。佛欲全其生意,故行时足不至地也。 叁、现神通,谓佛现神通之,飞行自在,履空如地,故行时足不至地也。

《三藏法数》 / 129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马鸣

佛灭后六百年出世之大乘论师名。有马鸣比丘,马鸣大士,马鸣菩萨等称。梵名阿湿缚窶沙Aśvaghosa,其纪传诸说不同。 罗什译马鸣菩萨传曰:「马鸣菩萨,长老胁弟子也。本在中天竺出家為外道沙门,世智聪辩,善通论议。唱言若诸比丘能与我论义者,可打揵椎,若其不能,则不足公鸣揵...

《佛学大辞典》 / 1148字 / 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宝坊

寺院之美称也。欲界色界之中间有大宝坊,佛於此说大集经。大集经一曰:「尔时如来示现无量神通,渐渐至彼七宝坊中。」又曰:「诸大菩萨俱共发,来至娑婆世界大宝坊中。」六祖坛经曰:「重建梵宇,延师居之,俄成宝坊。」 又给孤长者,布黄金地為伽蓝,故寺宇号為宝坊。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二种子

一、名言种子,為现行一切善恶诸法亲因之种子。善种子生善法,恶种子生恶法,无记种子生而无记法,乃至由色种生色法,由心种生心法等,依附於第八阿赖耶识则而為一切诸法之亲因者是也。名之為名言者,或自发名言,而詮显色心之诸法,於自心之前,反现彼诸法之相分,而熏彼诸法种子...

《佛学大辞典》 / 685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优罗尼沙土

梵名U aniṣad,一作优婆尼沙曇。记述為印度哲学根本之思想者。非一人所作,亦非一时所编,故不能确定其成立之年代,但视為出於西歷前七八世纪者,似无大差。盖印度之宗教,以吠陀之讚诵而始,后以说其用法及仪式為目的之佛罗般摩那Brāhmaṇa者起,其中有所谓阿兰若迦Arāṇyaka之章...

《佛学大辞典》 / 775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