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名。俱舍光记二十五曰:「乔底迦,是牧牛种人。真諦云:乔底伽,此云瓦器。本是外道,恒执瓦器自随,仍本為名。」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十门何为而设也?盖荆溪大师,因释法华玄义,其中广明十妙之旨。法相该博,学者难入。故于迹本二门之间,对前十妙,立此十门;复于门门之下,结归一念。为令修学之人,于一念心开,妙解立妙行,故云不可不了十妙大纲,故撮十妙为观法大体。然此十门,皆以不二命名者,盖法华以前...
《三藏法数》 / 1984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谓菩萨修殊胜行,离诸障碍,称佛所行,得见十佛,了了分明,如是见者,乃名真见。故云十种见佛也。 一、安住世间,成正觉,佛无着见,谓如来乘如实道,示成正觉,安住世间,而不着涅槃,不着生死。菩萨称佛无着而见,是名安住世间,成正觉,佛无着见。(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三藏法数》 / 550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谓佛为众生贪着世间五欲,以为美好,耽恋沉迷,轮回生死,无有出期,是故令修此九种不净观法,想念纯熟,心不分散。若得叁昧成就,自然贪欲除灭,惑业消尽,得证道果。此之九种,虽是假想作观,然用之能成大事。譬如大海中死尸,溺人附之,即得度也。(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
《三藏法数》 / 601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谓毗卢遮那如来,现法界无尽身云,遍周微尘刹海,常说华严大经,令诸众生咸归性海也。(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 一、说遍阎浮提,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谓如来于阎浮提,七处九会,为诸大众,演说此法,而遍满十方法界阎浮提,亦同一时而说。故云说遍阎浮提。(七处...
《三藏法数》 / 1138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Ajiravati,旧称阿利罗跋提,阿夷罗拔提。新称阿恃多伐底。阿夷罗婆底。阿尔多嚩底。阿脂罗婆提。译曰无胜。别名[口尸]罗拏伐底。译曰有金。世尊於此河边入灭。西域记六曰:「阿恃多伐底河,唐言无胜,此世共称耳,旧曰阿利罗跋提河,讹也。典言谓之[口尸]剌拏伐底河,译曰有金河...
《佛学大辞典》 / 529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又曰语业。叁业之一。谓口之所作,即一切之言语也。大乘义章七曰:「起说之门,名之為口。」 又业与孽通。口业:谓两舌,恶口,妄言,綺语也。净住子曰次懺口业,此是患苦之门,祸累之始。唐宋人常取以言文学之事,白居易诗:些些口业尚夸诗。苏軾诗:口业不停诗有债。皆以诗為綺...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大日经疏十九曰:「外典净行围陀论中,有火祀法。然大乘真言门亦有火法。所以然者,為摄伏一类故,以言韦陀事而摄伏之。然其义趣犹如天地不可相并。(中略)佛所以作此说者。欲伏诸外道,分别邪正,令彼知有真护摩故。以诸净行等於所宗韦陀典,自谓秘密而生慢心。今佛自说韦陀原本...
《佛学大辞典》 / 345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法华经安乐行品分别末世之道俗安乐修行法华之法為身,口,意,誓愿之四种而明之。南岳大师就此安乐行而立有相无相之二门,入定观念為无相安乐行。散心念诵為有相安乐行。万善同归集二曰:「南岳法华懺云:六根性清净菩萨,学法华具足二种行,一有相行,二无相行。无相安乐行,甚深...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佛说之。阿难结集之。初传之於口。后书之於贝叶。其文句并书籍。谓為经典。无量寿经上曰:「菩萨经典,究畅要妙。」法华经序品曰:「圣主师子,演说经典,微妙第一。」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Vakṣu Vaṅkṣu,又作婆输,婆叉,婆槎,薄叉,博叉。阎浮提四大河之一也。出自阿耨达池之西面,入於西北海云。西域记一曰:「池西面琉璃马口流出缚芻河(旧曰博叉河讹也),绕池一匝入西北海。」玄应音义二十四曰:「缚芻河,旧言博叉河,或作薄叉,又亦云婆叉河,又言噱叉河,皆...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gha悉曇体文叁十五字中,牙声第四,五十字门之一。大日经曰:「伽(去引)字门,一切法一合不可得故。」文殊问经曰:「称伽字时,是摧稠密无明闇冥声。」庄严经曰:「唱伽字时,出除灭一切无明黑闇厚重翳膜声。」此由Ghaṭana(合)及Ghana(稠密)之语释之也。 又ga悉曇五十字门...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梵名Graha,又作蘗[口栗]訶,蘗[口栗]何。鬼魅之祟。又鬼魅之着於人也。大日经疏八曰:「蘗[口栗]何是魅鬼着人者。」又出瑜祇经爱染王品。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E,悉曇五十字门之一。十二韵之一,又作曀,蔼,曳[口垔]。字记曰:「短蔼字去声,声近樱係反。」大日经作「翳」,金刚顶作「曀」,涅槃经作:「[口垔]」。金刚顶经字母品曰:「曀字门一切法求,不可得故。」文殊问经曰:「称曀字时,是起所求声。」大庄严经曰:「唱翳字时,出所...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外障,谓此饿鬼,常受饥渴,皮肉血脉皆悉枯槁,头发髼乱,其面黯黑,唇口干焦,常以其舌自舐口面,慞惶驰走,处处求食,所到泉池,便见其水变成脓血,自不欲饮。如是等鬼,由外障碍饮食,是名外障。 二、内障,谓此饿鬼,咽或如针,口或如炬,其腹宽大。由此因缘,纵得饮食...
《三藏法数》 / 183字 / 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比丘相见之礼话也。如不审尊候如何等语是。僧史略曰:「如比丘相见,曲躬合掌,口曰不审者何,此叁业归仰也(曲躬合掌身也,发言不审口也,心若不生崇重,岂能动身口乎),谓之问讯。其或卑问尊,则不审少病少恼,起居轻利不。上慰下,则不审无病恼,乞食易得,往处无恶伴,水陆无...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梵语犍度,华言法聚。谓佛弟子迦旃延以诸法门,各从其类,分为八聚,故名八犍度论。(梵语迦旃延,华言不定。佛十大弟子中之一也。) 一、杂犍度,如经,为声闻说四善根及四圣果、有余、无余涅槃等法不一,故名杂犍度。(四善根者,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即四加行也。四...
《三藏法数》 / 871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Aiṇeya,又作伊泥延,黳尼延,翳泥耶,瑿泥耶,[口垔]尼延,因尼延,伊梨延陀。鹿之梵名也。玄应音义一曰:「伊尼延,或云[口垔]尼延,皆讹也。正言黳尼延耶,此鹿王名也。[口垔],音乌贤切,黳乌奚切。」同二十二曰:「瑿泥耶[跳-兆+尃],乌奚切,下市耎切,鹿王名也。旧经中伊尼...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殑伽河,梵语殑伽,华言天堂来,以见其从高处而来也,又名恒河。此河从阿耨达池东面银牛口流出,绕池一匝,入东南海。(梵语阿耨达,华言无热恼。在香山之南,大雪山之北,周围八百里,金银琉璃玻璃铜铁等以饰其岸也。) 二、信度河,梵语信度,华言验河。此河从阿耨达池南...
《三藏法数》 / 259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梵语僧伽,华言和合众,谓与理和事和也。 一、理和,谓二乘之人,同断见、思之惑,同证无为之理,是名理和。(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二、事和,事和有六义,谓内凡外凡之僧,戒和同修,见和同解,身和同住,利和同均,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是名事和。(内凡者,谓四善...
《三藏法数》 / 204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佛灭后六百年出世之大乘论师名。有马鸣比丘,马鸣大士,马鸣菩萨等称。梵名阿湿缚窶沙Aśvaghosa,其纪传诸说不同。 罗什译马鸣菩萨传曰:「马鸣菩萨,长老胁弟子也。本在中天竺出家為外道沙门,世智聪辩,善通论议。唱言若诸比丘能与我论义者,可打揵椎,若其不能,则不足公鸣揵...
《佛学大辞典》 / 1148字 / 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又名叁叁昧。密教谓身口意叁者互相摄入,不二一味。是乃真言行之宗要。大日常恒之说法,亦不外说此宗要。大日经一曰:「身语意平等句法门。」同疏一曰:「如此时中佛说何法?即是身语意叁平等句法门,言如来种种叁业皆至第一实际妙极之境。身等於语,语等於心,犹如大海徧一切处同...
《佛学大辞典》 / 720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加持坛地之真言也。怛文(汝)睇微(女天)娑吃屣(护)捕哆赐(亲也於也),译云:汝天亲护者(於字入下句)。萨麼(一切也)勃驮曩(佛也有多声)哆以难(度世也即有导师义),译云:於诸佛导师。淅唎耶(行也)娜也(修行也)尾世鎩数(殊胜也),译云:修行殊胜行。部弭(净地...
《佛学大辞典》 / 437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过去世业,谓过去世,若意起贪嗔痴等,即动身口,作诸恶业;若意不贪、不嗔、不痴等,即动身口,作诸善业。善恶之业虽殊,皆受现在未来之报,是名过去世业。 二、现在世业,谓现在世,若意起贪嗔痴等,即动身口,作诸恶业;若意不贪、不嗔、不痴等,即动身口,作诸善业。善...
《三藏法数》 / 172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涅槃经二十五曰:「如诸猎师,纯以黐胶置之案上,用捕獼猴。獼猴痴故,往手触之,触已粘手;欲脱手故,以脚蹋之,脚復随着;欲脱脚故,以口啮之;口復粘着,如是五处悉无得脱。於是猎师以杖贯之负还归之。(中略)獼猴者喻诸凡夫,猎师者喻魔波旬,黐胶者喻贪欲结。(中略)凡夫之...
《佛学大辞典》 / 140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鱉遇枯旱,湖泽乾竭,不能自至有食之地。时有大鹤,住於其边,鱉来求哀,鹤衔之飞过都邑。鱉问此為何等?如此不止。鹤便应之,口开鱉坠,人得而食之。见旧杂譬喻经下,法苑珠林四十六。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初祖杜顺依华严经而立。谓之法界叁观。法界者所观之境,叁观者能观之心也。一、真空观,穷尽法界之事相,无一有自尔之别性,皆归於平等之空性,以空為性也。空者非顽无之空,真如之理性超然而离诸相,故名為空观。吾人所见之森罗万象,悉為妄情之偏计,犹如空华之实性為虚空,於口...
《佛学大辞典》 / 428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旧云无作色,新云无表色。受戒时,以强盛之身口表业為缘,满身四大製造之一种色体也。此色体有防非止恶之功能,恒防止身口之过非,故以之為戒体,其物体外相不显,故名无表。又為由身内地水火风之四大而生者,故名為色。是非如他色有物质,有障碍,然由四大之色法而生,故摄於色法...
《佛学大辞典》 / 288字 / 2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难即厄难,苦恼之处也。谓火有焦身绝命之忧,故为初难。水有沉有浮,故为二难。罗刹虽暴,缓于火水,故为叁难。刀杖非随得随戮,必须研罪虚实,故为四难。鬼取非的,命衰逢害,故为五难。枷锁系身,未为失命,故为六难。怨贼觅宝,与宝即脱,故为七难。而此七难,一一皆有果报恶...
《三藏法数》 / 1174字 / 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是亦取真言字数而名之。即唵之八字也。此法為日本慈觉大师门徒最极之秘法。避天变怪异日月蚀之灾及兵阵之难之法也。其本经為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一卷(一名文殊师利菩萨八字叁昧法),经曰:「若有诸国王统师欲斗战,书此陀罗尼於顶上安置,一心常亿念,不為怨敌害。一切诸刀杖...
《佛学大辞典》 / 194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又作咽尼。佛之德相也。译曰鹿王。玄应音义四曰:「[口垔]尼又作咽,同於坚、於见二切,此译云鹿王。」见伊尼延条。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外道以竹杖量佛之身量处。西域记九曰:「佛陀伐那山空谷中,东行叁十餘里,至洩瑟知林,唐言杖林。竹竹脩劲,被山弥谷。其先有婆罗门,闻释迦佛身长丈六,常怀疑惑未之信也。乃以丈六竹杖欲量佛身,恒於杖端出过丈六,如量增高,莫能穷实。遂投杖而去,因种根焉。」Yaṣṭivana。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合掌而口问安否也。但敬揖以表问安否之心亦云问讯。僧史略上曰:「如比丘相见,曲躬合掌,口曰不审者何?此叁业归仰也(曲躬合掌身也,发言不审口也,心若不生崇敬岂能动身口乎),谓之问讯。其或卑问尊则不审少病少恼起居轻利不,上慰下则不审无病恼,乞食易得,住处无恶伴,水陆...
《佛学大辞典》 / 182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又曰玄沙接物利生。玄沙师备,假盲聋哑叁种病人之济度,示无為五官机能转於尘裡者,宜别开发真佛智见,有心眼存者。景德传灯录第十八玄沙传所谓:「诸方老宿尽道接物利生,且问汝,只如盲聋哑叁种病人,汝作麼生接?拈槌竪拂,他眼且不见,耳又不闻,口復哑,若接不得,则佛法尽无...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佛持,谓如来色相之身,住持世间,能令众生佛种不断,是名佛持。 二、法持,谓如来法性之法,住持世间,能令众生法种不断,是名法持。 叁、僧持,谓如来应化菩萨圣僧,住持世间,能令众生僧种不断,是名僧持。(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四、业持,谓如来...
《三藏法数》 / 545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两眼两耳两鼻及口大小便处之九穴也,此九穴常漏泄身内之不净,故云九漏。行事钞中之一曰:「九疮九孔九入九漏九流。」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顺正理论叁十一云鬼之种类有叁:一,无财鬼。二,少财鬼。叁,多财鬼。此叁各有叁。无财鬼之叁者:一,炬口鬼。二,鍼口鬼。叁,臭口鬼。少财鬼之叁者:一,鍼毛鬼其毛如针,以自剌剌他也。二,臭毛鬼。叁,癭鬼。多财鬼之叁者:一,希祠鬼。常居社祠中,希其食物也。二,希弃鬼。...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密教為速疾成就悉地,辟除诸魔,结金刚甲冑之印。金刚顶莲华部心念诵仪轨曰:「次於诸有情,当兴大悲心,无尽生死中,恒被大誓甲,為净佛国土,降伏诸天魔,成最正觉故,被如来甲冑,二羽金刚拳,当心舒进力,二度相縈遶,心背次两膝,斋腰至两肩,喉项额又顶,各各叁旋遶,徐徐前...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2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周徧於一切心王心所而相应之五种心所也。一作意、二触、叁受、四想、五思。成唯识论第叁曰:「此识与几心所相应,常与触、作意、受、想、思、相应,阿赖耶识,无始时来,乃至未转,於一切位,恒与此五心所相应,以是徧行心所摄故。」又第五曰:「復以四一切辨五差别,谓一切性及地...
《佛学大辞典》 / 270字 / 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阿闍世王授决经曰:「阿闍世王,请佛饭食已,佛还祇洹。王与祇婆议曰:今日请佛,佛饭已,更復有所宜。祇婆曰:惟多燃灯。於是王乃勅使具百斛麻油膏,自宫门至祇洹精舍。时有贫穷老母常有至心欲供养佛,而无资财。见王作此功德乃更感激,行乞得两钱,因至麻油家买膏。膏主曰:母大...
《佛学大辞典》 / 434字 / 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摩醯首罗天之子名。大日经疏五曰:「苾[口陵]吃[口栗]知,是摩醯首罗子。身极枯瘦,以常降伏怨敌。假使骨肉消尽,要令得胜,故為此形。私谓即是智度所云常修苦行,割肉祀火,感生诸恶神者也,所以住在南方。」梵Bhṛṇgiriṭi。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2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内法之十二火神,大日经所说,疏二十详解之。一大因陀罗,二行满,叁摩嚕多,四卢醯多,五没[口栗]拏,六忿怒,七闍吒罗,八吃洒耶,九意生,十羯攞微,十一(梵本缺名),十二謨贺那也。内法之护摩,就此中随所用而劝请之,观本尊之形,在於炉中。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赡部洲南边直下深过五百逾缮那有琰魔王都纵广之量亦尔其处有叁种鬼一者无财二者少财叁者多财无财复有叁种一者炬口二者针口叁者臭口少财亦有叁种一者针毛二者臭毛叁者瘿鬼多财亦有叁种一者希祠二者希弃叁者大势合之而有九类也(梵语赡部即阎浮提华言胜金洲梵语琰魔华言静息梵语逾...
《三藏法数》 / 778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行住坐卧之四威仪,各有二百五十戒,共為一千,对於摄律仪戒等之叁聚而為叁千,又对於杀,盗,婬(身之叁支),两舌,恶口,妄言,綺语(口四支),之身口七支而為二万一千,又配於贪瞋痴之叁毒及等分之四烦恼则為八万四千,是即八万四千之律仪也,今言八万者仅举其大数而言之耳。...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十八物之一。梵语,喫弃罗Khakkhara,译為锡杖,声杖,呜杖。锡者,取振时作锡之声。又有智杖,德杖之德名。有显密之二意。显教為乞食或驱虫也。锡杖经曰:「佛告比丘:汝等当受持锡杖,所以者何?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皆执故。又名智杖,彰显圣智故。亦名德杖,行功德本故。圣人之表...
《佛学大辞典》 / 601字 / 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法华经法师品所说:一、受持法师,忆持而不忘者。二、读经法师,正心端坐,目覩经,口宣句读者。叁、诵经法师,习读既熟,不对文自然能诵者。四、解说法师,解说文句而授人者。五、书写法师,书写经文而广流布於世者。经曰:「若復有人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华经乃至一偈,於此经卷...
《佛学大辞典》 / 221字 / 1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身忍行,谓菩萨修行时,舍身命财,无有吝惜。虽被割截身体,而能忍受,是名身忍行。 二、口忍行,谓菩萨修行时,虽被人轻嫌打骂,闻已能忍,不起斗诤,是名口忍行。 叁、意忍行,谓菩萨修行时,虽被人毁訾骂辱,嗔恚呵责,闻已能忍,不起忿恨之心,是名意忍行。
《三藏法数》 / 113字 / 1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又作悉陀,徙多,私多,枲多。四大河之一。自阿耨达池北面出,入於东北海。或言自西面出,入於西海。西域记一曰:「池北面颇胝师子口流出徙多河(旧曰私陀河,讹也),绕池一匝入东北海。或曰:流潜地下出积石山,即徙多河之流,為中国之河源云。」玄应音义二十四曰:「徙多河,或...
《佛学大辞典》 / 165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真言宗之观法。观念阿字之方法也。辨惑指南一谓真言行者之要道,无过於阿字观。阿字观有叁别:一声,二字,叁实相。声观者其坐法与印相如常。口每出息唱阿字於其声付意息息不懈,修时妄相自息,其心寂灭真智自生,明达一心之本源。字观者,先於我身之心中,观径一肘量之圆明月轮,...
《佛学大辞典》 / 138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Ba,又作麼。悉曇五十字门之一,体文之喉声第叁,金刚顶经曰:「麼字门,一切法缚不可得故。」文殊问经曰:「称麼字时,是解脱繫缚声。」智度论曰:「若闻婆字,即知一切法无缚无解。婆陀,秦言缚。」解脱繫缚由Bandha(缚)释之。 又Bha,又作嘙、[口梵]。悉曇五十字门之一。体...
《佛学大辞典》 / 207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经云:如人生已,则有二天恒相随逐,一曰同生,二曰同名。 一、同生天,同生天者,谓此天与人同时而生也。 二、同名天,同名天者,谓此天与人同其名字也。
《三藏法数》 / 72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苏迷卢山有四层级,始自水际至尽第一层。相去有十千踰缮那量,如是乃至有第叁层至尽第四层亦有十千之量,此四层级自妙高山傍出而围绕之,尽其下半,最初之层级,出為十六千。第二第叁第四之层级,如其次第為八千四千二千。有药叉神,名為坚手,住於初层级。有名持鬘者,住於第二级...
《佛学大辞典》 / 253字 / 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智度论二谓「如舍利弗有瞋恚餘习,佛由禪定起经行,罗睺罗从佛,佛问罗睺罗:何故羸瘦?罗睺罗以偈答佛:若人食油则得力,若食苏者得好色,食麻滓菜无色力,大德世尊当自知。佛问罗睺罗眾中谁為上座?罗睺罗答和上舍利弗。佛言舍利弗食不净食。尔时舍利弗转闻是语,即时吐食,自作...
《佛学大辞典》 / 391字 / 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眼耳鼻舌身意之六识与末那识Manas及第八识也。末那為意,意為思量之义,无始已来无间断,了别第八识,思量我痴我见我慢我爱,故名意识。此识為识体意,故名意识。前之第六识以此意為所依,故名意识。因而為别二识,存梵名也。是為一切眾生妄惑之根本。第八识,即阿赖耶识也,译曰...
《佛学大辞典》 / 302字 / 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丰一作封。原居天台山国清寺,剪髮齐眉,衣布裘,身量重七尺。餘人或借问,则止对曰随时二字,更无他语。尝乘虎直入松门。眾僧惊惧。口唱道歌。时眾方崇重。终后於先天年中在京兆行化,非恒人常调。士庶见之,无不敬礼。尝养二士,云寒山拾得。见宋僧传,传灯录。又传灯录云:「閭...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又作聻。詰问辞之餘声也。[口尔]亦同。诸录俗语解曰:「[斩/耳]亦作聻,正字通音儞,梵书聻為助语。如禪录云何故[斩/耳]未见桃花时[斩/耳],皆语餘声。」宗门统要七曰:「百丈夹起火曰:儞道无,这个聻。」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涅槃会上五十二类之眾生也。佛将於双林树下入灭,见放光而自四方来集者,中有数多异类之眾生。经文虽无五十二之数字,而章安之涅槃经疏科经文数五十二眾。 无量诸大比丘一,六十亿比丘尼二,十地菩萨比丘尼叁,一恒沙菩萨四,二恒沙优婆塞五,叁恒沙优婆夷六,四恒沙诸离车七,五...
《佛学大辞典》 / 595字 / 1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Li,又作力,鲁,[口吕]。悉曇五十字门之一。金刚顶经曰:「[口吕]字门一切法染不可得故。」文殊问经曰:「称力字时是生法相声。」 又Li,又作卢,嚧。悉曇五十字门之一。金刚顶经曰:「嚧字门,一切法沈不可得故。」文殊问经曰:「称嚧(引)字时,是叁有染相声,原语未考。」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1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梵语Om maui admehūṃ又作唵摩尼鉢头迷吽,唵麼抳鉢訥铭吽。祈宝珠莲上之义。喇嘛教徒常口唱之咒文,即莲华手菩萨Padma āṇi祈未来极乐往生时所唱之六字题目也。彼教徒信此菩萨,如彼阿弥陀如来,在极乐莲臺,救济祈者,生生世世,出离因果无穷之生死,故不问僧俗,皆口唱之,...
《佛学大辞典》 / 560字 / 1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断绝生命之相续也。大乘义章七曰:「隔绝相续,目之為杀。」大日经疏十释死生之真言曰:「此真言没[口栗]底也(二合)吠,此即死义也,死是杀义也,断其命根名之為杀,由本意愿我断一切眾生命根,命根即是无始无明,诸烦恼也。」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1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Brahmā,梵摩或勃[口蓝]摩,婆罗贺摩,没罗憾摩,梵览磨等之讹略,谓梵天也。婆罗门為梵天之苗裔而行梵法,故婆罗门亦云梵志。译作寂静、清净、净洁、离欲等。色界诸天离婬欲而清净,总名曰梵天,其中初禪天中之主曰大梵,一名梵王。智度论十曰:「梵名离欲清净,今言梵世界,已总...
《佛学大辞典》 / 449字 / 1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不可思议所信乐,二无有等比佛叁昧乐,叁不可限量大慈悲乐,四一切诸佛解脱之乐,五无有边际大神通乐,六最极尊重大自在乐,七广大究竟无量力乐,八离诸知觉寂静之乐,九住无碍住恒正定乐,十行无二行不变异乐。见唐华严经廿四。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1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荆溪尊者释法华玄义所明之本迹十妙,立十种不二门,归结之於一念之心,以示观法大纲,发其深意。今以其本迹十妙与不二门之相摄列之如图。一、色心,有形质碍之法,而无知觉之用者,名為色,无形质而有知觉缘虑之用者,名為心。二、内外,眾生诸佛及依报名為外,唯自己之心法名為内...
《佛学大辞典》 / 607字 / 1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常闻恶音,常闻恶音者,谓因前世口无禁忌,发言粗恶,令不忍闻,故感今生常闻秽恶之音也。 二、恒有诤讼,恒有诤讼者,谓因前世恃力怙势,好诤健讼,恶逆无德,故感今生常致诤讼而不和也。
《三藏法数》 / 87字 / 1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被牛皮而向日,则弥坚,繫龙鬚而入水,则益痛。牛皮龙鬚虽贵,还害身。以譬人天有漏之福,伤法身之慧命也。止观五曰:「设便欲捨叁途欣五戒十善,相心修福。如市易转换,翻更益罪。似鱼入笱口,蛾趣灯中。狂计邪黠,逾速逾远,渴更饮咸。龙鬚缚身,入水转痛。牛皮繫体,向日弥坚。...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1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唧[口留]者,秀与就之反切语也。犹言秀者唧[口留]切,就者唧[口留]切,不唧[口留]者,不秀不就之义也,指不秀不成就之钝汉,而云不唧[口留]也。类书纂要曰:「杭州人以秀為唧[口留]。」俗呼小录曰:「说人之不慧曰不唧[口留]。」宗子京笔记曰:「孙炎作反切语,本出於俚语常言,故...
《佛学大辞典》 / 199字 / 1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又称宿曜,印度之天文法也。其中有二十八宿Nakṣatra,十二宫Rāśi,七曜Graha之别。人界天界一切之事实,恒相反影,吉凶之相,现於宿曜,且由星宿之运行,而豫定个人之运命者也。是為星占法。阴阳师,兵家,及密教之占卜者皆传播之。藏经中有宿命智陀罗尼经,宿命陀罗尼,文殊师利...
《佛学大辞典》 / 177字 / 1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新作商莫迦Śamaka,菩萨名。昔有长者,夫妻两目并丧,入山求道。时有菩萨,名一切妙见。愍其意,生於长者家,名睒摩。至孝仁慈,年过十岁,与父母共入山奉事。着鹿皮之衣,提瓶汲水,时迦夷国王入山射猎,引弓射睒。盲父母仰天曰:睒至孝,天知之,则睒当更生。於是释梵四天,来下...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1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有部之所立。虚空之外,别有空界,眼可见,门窗口鼻等内外之窍隙是也。既為眼可见,故附色之名,而谓之空界色。俱舍论一曰:「诸有门窗及口鼻等内外窍隙,名為空界。」此空界色,名邻阿伽色。见[邻阿迦色]条。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1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Kaṅkara,数名。本行集经十二曰:「恒迦罗,隋言数千万亿。」俱舍颂疏世间品五曰:「十大鉢罗廋多為矜羯罗。」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