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 条搜索结果

四箇法要

一梵唄,先於法会之初,讽咏如来妙色身之,讚嘆佛德,且静止外缘也。二散华,梵唄之次,唱愿我在道场等之,而散花供养佛也。叁梵音,散华之次,唱十方所有胜妙华等之。以净音供养佛也。四锡杖,梵音之次,唱手执锡杖之而振锡杖也。此四事為法会中之最要者,故曰法要。又云...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大光普照观音

七佛八菩萨所说神咒经所说六观音之一。天台以之為修罗道之能化。道邃六字经验记,配之於十一面观音。见[六观音]条。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四不生

龙树菩萨造中观论云:因诸外道,计一切法,或从自生,或从他生,或从自他共生,或从无因生,故说破云: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 一、不自生,自即六根。谓根尘相对,则有一念心起,若无所对六尘,则一念之心毕竟不生,故名不自生。(六根者,眼根、...

《三藏法数》 / 275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雪山半

雪山童子為半捨身也。见[雪山大士]条。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叁会

叁度之法会也。罗什译之弥勒大成佛经曰:「说此已,出家学道,坐於金刚庄严道场龙华菩提树下。(中略)於此日初夜降四种魔,成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中略)尔时释提桓因、护世天王、无数天子,於华林园头面礼足,合掌劝请转於法轮,时弥勒默然受请。(中略)说是语时九十六亿人...

《佛学大辞典》 / 300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涅槃论

大般涅槃经论之略名。一卷,婆藪盘豆菩萨造,元魏达磨菩提译。译经中迦叶菩萨所问之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业处

梵语Karmasthāna。心业止住之处。即入定而使心住於一境也。观无量寿经所谓「唯愿佛日,令我观清净业处」是也。是虽与禪定麤同义,然中国日本等,多不用此语。净影观经义疏上谓「餘妙净土,纯善所归,是故名為清净业处」。善导观经序分义二谓「言教我观於清净已下,正明既能厌秽欣...

《佛学大辞典》 / 409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叁天使

老病死也。起世经四曰:「有叁天使在於世间,所谓老病死也。(中略)尔时世尊说此言:眾生造作恶业巳,死后堕於恶趣中,时阎魔王见彼来,以悲愍心而訶责,汝昔在於人间时,可不见於老病死,此时天使来告示,云何放逸不觉知,纵身口意染诸尘,不行施戒自调伏。」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五十颂圣般若波罗蜜经

一卷,赵宋施护译。有五十,说般若波罗蜜经於叁乘法,皆当摄受。 (CBETA註:原书条目為「五十颂圣般若罗波蜜经」,其中「罗波」二字倒置,应為「五十颂圣般若波罗蜜经」,故新增本条目。)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 《佛说五十颂圣般若波罗蜜经》

十二部经

一切经分為十二种类之名。据智度论叁十叁之说,一、修多罗Sūtra,此云契经。经典中直说法义之长行文也。契经者,犹言契於理契於机之经典。二、祇夜Geya,译作应颂,又作重颂。应於前长行之文重宣其义者,即颂也。凡定字句之文体,谓為颂。叁、伽陀Gāthā,译作讽颂又作孤起颂。不依...

《佛学大辞典》 / 472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佛本行经

一名佛本行讚传,西土贤圣撰集,刘宋宝云译,七卷。讚佛一代行状之文也。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4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智慧风

智慧能吹人入法性之海,故譬以风。六波罗蜜经曰:「眾生无定性,犹如水上波,愿得智慧风,吹入法性海。」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4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佛四德

四德者,如来所证常乐我净之德也。谓如来心体本空,应用无染,离凡夫、二乘、菩萨偏邪之颠倒,故称为德。(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常德,常者不迁不变之谓也。性体虚融,湛然常住,历叁世而不迁,混万法而不变,故名常德。(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二、乐...

《三藏法数》 / 336字 / 4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迦叶佛

於现世界人寿二万岁时出世而成正觉,释迦佛以前之佛也。过去七佛之一。见法苑珠林八,佛祖统纪叁十。 又菩萨名。涅槃经叁曰:「尔时眾中,有一菩萨摩訶萨。本是多罗聚落人也,姓大迦叶,婆罗门种。年在幼稚,以佛神力,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遶百千匝,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而白佛...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提谓波利

二商主名,提谓又作帝梨富娑Tra ṣa瓜,离谓等。波利又称跋梨迦Bhallika,优婆离,金挺等。或称為北天人。或称為优德伽罗Utkala人。佛对之初说人天教,与以髮爪使造塔。但此為梵天劝请以前之事也。五分律十五曰:「结跏趺坐七日受解脱乐。过七日已,从叁昧起。游行人间。时有五百...

《佛学大辞典》 / 567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尊星王

北斗七星,七佛所说神咒经名為妙见菩萨,日本谓之尊星王,称祭北斗之法曰尊星王护摩。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慈悲十力无畏起

谓诸佛如来之慈悲由十力与四无畏而起也。无量义经曰:「戒定慧解知见生,叁明六通道品发,慈悲十力无畏起,眾生善业因缘出。」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敕修百丈清规

唐百丈山怀海禪师初立禪家一门之宗规,谓之百丈清规。后世称之谓古清规。宋景德元年,翰林学士杨亿有古清规序,则此时尚存。其后灭亡,仅有颂等,散见於诸书,后来诸师收集而出於世。有宋徽宗崇寧二年,宗賾所集之崇寧清规,宋度宗咸淳二年,惟勉所集之咸淳清规,及元武宗至大四...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粉骨碎身

為法恩碎其身粉其骨也。证道歌曰:「粉骨碎身未足酬。」止观五曰:「香城粉骨,雪岭投身。」粉骨者,如常啼菩萨於香城学般若时。大品般若菩萨陀波崙品曰:「常啼既得法已,自恨无供世尊者,忽遇城中豪富长者不安,欲人骨髓合药,即时敲骨出髓,卖与长者,以所得金,买种种花香供养...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五种法身

有四种(一)菩萨瓔珞经所说。一如如智法身,证如如之理之实智也。二功德法身,十力四无畏等一切之功德也。叁自法身,地上菩萨应现之应身也。天台谓之為胜应身,法相谓為报身中之他受用身。四变化法身,台家所谓劣应身,法相家所谓变化身也。五虚空法身,如虚空离诸相之如如理也。...

《佛学大辞典》 / 448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八大菩萨

般若理趣经说八大菩萨经曰:「所谓金刚手菩萨摩訶萨,观自在菩萨摩訶萨,虚空藏菩萨摩訶萨,金刚拳菩萨摩訶萨,文殊师利菩萨摩訶萨,纔发心转法轮菩萨摩訶萨,虚空库菩萨摩訶萨,摧一切魔菩萨摩訶萨,与如是等大菩萨眾,恭敬围绕而為说法。」又八大菩萨曼荼罗经说八大菩萨。经曰:...

《佛学大辞典》 / 473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譬经之散文曰散花。其颂曰贯花。又曰花。见[贯花]条)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

一卷,婆藪槃豆菩萨造,元魏菩提流支译。论经义者為优婆提舍,是论无量寿经经义而造之愿生也。愿生者,愿生於安乐国之文也。又无量寿经论亦名往生论,净土论。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叁轮清净

心地观经一曰:「能施所施及施物,於叁世中无所得,我等安住最胜心,供养一切十方佛。」此一说无相之叁轮故云叁轮清净。布施之时诵之故又云布施。参照[叁轮相]条。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后出阿弥陀佛

后汉失译。有十四。讚往生净土之胜妙。贞元录曰:「后出阿弥陀经一卷(或无经字),一纸(后汉失译两译一失)。」日本未知此為何人所造,别云一切经中弥陀,令人取信。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 《后出阿弥陀佛偈》

十二礼拜

依十二礼文之十二而作十二番礼拜也。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朱利槃特诵一

见[半託迦]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四种颂

一、阿耨窣睹婆,梵语阿耨窣(苏骨切)睹婆,华言颂。谓此颂不用长行与,但字数满叁十二字,即为一颂也。(长行者,即经中散文也。) 二、伽陀,梵语伽陀,华言讽颂,或名不颂颂,谓不颂长行也;或名直颂,谓直以说法也。 叁、祇夜,梵语祇夜,华言应颂。谓应前长行而颂也...

《三藏法数》 / 156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八字

涅槃经圣行品所说之生灭灭已寂灭為乐八字也。谓之雪山八字。叁教指归二曰:「雪山八字者,即圣行品,雪山大士从罗剎求半而捨全身也,八字即生灭灭已寂灭為乐。」涅槃经十四曰:「谁当信汝如是之言,為八字故弃所爱身。」

《佛学大辞典》 / 96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无常经

一卷,唐义净译。说老病死叁法之不可爱,后附五言颂十二首,七言颂四首,谓之无常。西天僧葬时颂之。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 《佛说迦旃延无常经》 / 本站介绍:生经

对扬

於佛之说法会坐,对佛发起问答等,以扬发佛意,而成办利益,谓之对扬。佛亦以其对扬者為一会之代表而说法,则谓之对告眾。光明文句五曰:「诸佛说法,必有对扬。」 又(仪式)於法会行散华式时,散华之终后,举希望佛法世法常住安稳之文,谓之对扬。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四念珠

念珠者,佛令众生欲灭烦恼,当持数珠,常随其身,专心系念诸佛名号。故说数珠之多少,功德之胜劣,而有四种之不同也。金刚萨埵菩萨云:念珠功德有四种,上品最胜及中下,一千八十以为上,一百八珠为最胜,五十四珠以为中,二十七珠为下类。手持念珠当心上,静虑离念心专注。设...

《三藏法数》 / 511字 / 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十种行观一切法

谓华严经十住品内,第叁修行住中,令此位菩萨,以十种行,观一切法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观一切法无常,谓此菩萨,但观一切诸法,念念不停,刹...

《三藏法数》 / 644字 / 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特欹拏伽陀

Dakṣiṇāgāthā,译言施颂,对於施物祈愿施主之福之伽陀也,旧曰噠嚫是也。寄归传一曰:「特欹拏伽陀,是持施物供奉之仪。特欹尼师,即是应合受供养人。是故圣制,每但食了,必须诵一两陀那伽陀报施主恩。」慧琳音义六十曰:「特欹拏,此云将施物供养叁宝之义。伽陀,即颂也。是咒...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叁善

法华经云:初中后善,盖言圆顿教中,序、正、流通叁分,理致圆备,故皆称善。(叁分者,一序分,谓序述一经之由;二正宗分,谓正说一经之旨;叁流通分,谓流传此经,使后世通行也。) 一、初善,初善者,序分居初,故名初善。如经序品,为序分是也。 二、中善,中善者,正说分...

《三藏法数》 / 181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一四句

四句所成之一文也。心地观经二曰:「劝诸眾生,开发此心,以真实法一四句施眾生,使向无上正等菩提,是為真实波罗蜜多。」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华严七处说

华严者,因行如华,庄严果德也。七处者,佛说华严经之处也。所谓人间叁处,即菩提场、普光明殿、逝多林;天上四处,即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他化天也。 第一处,菩提场,梵语菩提,华言道。谓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菩提场中,始成正觉,于此处,说如来依正果报法门,共六品经...

《三藏法数》 / 731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僧伽跋陀罗

Saṁghabhadra,译曰眾贤。萨婆多宗之名匠也。对於世亲之俱舍论,造顺正理论及显宗论,大张其宗。婆藪槃豆法师传曰:「遣人往天竺请僧伽跋陀罗法师,来阿踰闍国造论破俱舍论。此法师至即造两论:一光叁摩耶论,有一万,止述毘婆沙义,叁摩耶译為义类。二随实论,有十二万,救毘...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分别业报略经

一卷,大勇菩萨撰,宋僧伽跋摩译。一经皆為颂,分别五趣之业报。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 《分别业报略经》

如如佛

觉悟如如理体之佛也。又佛体即如如之理也。宗镜录九曰:「古云:识心达本如如佛,毕竟无依自在人。」古灵神讚禪师录曰:「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

有同名异译二经:一、叁卷,為金刚界大曼荼罗广大仪品之一品(此中分一二叁),是正说金刚界曼荼罗之本经也。通常所说之金刚顶经,即指本经。一、二卷四品,设修习供养之方规。此乃仪轨也。皆為唐不空译。然金刚顶之全本,有十万十八会。其第一会名一切如来真实摄教王,有四大品...

《佛学大辞典》 / 193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无忧最胜吉祥王如来

七佛药师之一。

《佛学大辞典》 / 7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白真

又曰嘆真。祖师忌迴向文之首,唱儷语或文,谓之白真。表白於真影之义也。备用清规达磨祖师忌曰:「维那白真宣疏。」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弘经大士

谓於佛经造论释而弘通之之龙树天亲等诸菩萨也。正信曰:「弘经大士宗师等。」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转轮王為半剜身燃千灯

昔有转轮圣王為婆罗门剜身燃千灯,以供养之,闻半曰:夫生輒死,此灭為寂。见大方便佛报恩经叁,经律异相二十四。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六字名号一遍法

日本时宗之开祖一徧上人智真自熊野权现託宣而為颂曰:「六字名号一徧法,十界依正一徧体,万行离念一徧证,人中上上妙好华。」文意:「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一徧之法也(周徧法界之一如之法,一徧之称名具万德之法也)。上自佛界,下至地狱界,十界依报之功德,一徧无二之体性...

《佛学大辞典》 / 202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五灯严统

二十五卷,明费隐通容,百痴愿公共撰。录过去七佛至云门澄法嗣之禪宗五家传灯法系者也。匡五灯续略之讹谬,严加勘校。使从前相传之道统,不涉紊乱,故立此书名。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依正无碍六句

依谓依报,即世间国土也。为身所依,故名依报。正谓正报,即五阴身也。正由业力感报此身,故名正报。既有能依之身,即有所依之土,故国土亦名报也。六道众生,因有漏业,而感生死之身,即依秽恶国土而住;诸佛菩萨,因无漏清净业,而感法性之身,即依清净国土而住,今云依正无碍...

《三藏法数》 / 733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十来

见[十来]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津送

禪家送亡者曰津送。有二义:一,本為送生人之语,送人至津而止,今準生人而送亡者也。一,人之去,譬如舟之发津,而人送之也。勅修清规尊宿迁化曰:「但举无常,同亡僧津送。」送其生人之例证,如传灯录会通传曰:「帝厚其所赐,勅有司津送。」禪林宝训曰:「迎待连日,厚礼津送...

《佛学大辞典》 / 185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槃特神变

增一阿含经叁曰:「以神足力能自隐翳,所谓槃特比丘是。能化形体作若干变,所谓周梨槃特是。」法句譬喻经二曰:「贤者槃特解一义,精理入神,身口意寂如天。」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清净本然

会元十四长水章曰:「长水问琅琊觉和尚,如何是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觉厉声云: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长水言下领悟。」是依楞严经四富楼那之问所谓「世尊!若復世间一切根尘阴处界等皆如来藏,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诸有為相?次第迁流修而復始」也。而此问意...

《佛学大辞典》 / 201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长行

谓经文中,直宣说法相,而不限定字句之文句。以文句之行数长故也。是对於颂之称,十二分教之中第一修多罗是也。故诸经自能詮之文体分之,则惟长行与颂之二者而巳。百论疏上曰:「总谈设教,凡有叁门:一但有长行,无有颂,如大品之类。二但有颂,无有长行,如法句之流。叁...

《佛学大辞典》 / 169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尼乾子问无我义经

一卷,马鸣菩萨集。宋日称等译。尼犍外道诣大乘学者所,问无我之义,大乘学者為说无我之义,有颂。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迦楼罗炎

火燃之状如开迦楼罗鸟之羽。圣无动尊安镇家国等法曰:「威容极忿,右持智剑,左执羂索,坐金盘石,光焰炽然,其焰多有伽楼罗状。」同曰:「猛焰从心生,状如金翅鸟。」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合九十五种外道为十一宗

宗即派也。谓外道教文传习西域,不出十一宗;而九十五种外道,无不尽摄也。 一、数论师,计冥谛生,从数起论,名为数论。又论能生数,名为数论。其造数论及学数论者,皆名数论师。计冥谛生者,百论云:从冥生觉,乃至神我,共成二十五谛;以前二十四谛从神我而生,依神我为主,...

《三藏法数》 / 1050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如莲华在水

法华经涌出品曰:「此诸佛子等,其数不可量,久已行佛道,住於神通力,善学菩萨道,不染世间法,如莲华在水。」是弥勒菩萨嘆地涌菩萨之文也。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华严叁昧

佛华严叁昧之略。以一真法界无尽缘起為理趣。达此理趣而修万行,庄严佛果,谓之华严,一心修之谓之叁昧。是华严大经及梵网经所说。无量寿经上曰:「得佛华严叁昧,宣畅一切经典。」六十华严经叁十七曰:「普贤菩萨,正受叁昧,其叁昧名佛华严。」瓔珞经曰:「我先於第叁禪中,集八...

《佛学大辞典》 / 317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行森

叁十二祖传曰:「行森号[卄/卬]溪,又号慈翁。博罗人,俗姓黎氏。参大觉普济能仁国师,玉琳秀,洞明心要。秀令分座说法,接引海眾。一时目為大鹏劈海,又称為森铁棒。清康熙十六年,游华巖曰:此中修篁奇石,可以卧数江帆,吾老此画图中矣。乃自刻化期,手书封龕而寂。世寿六十...

《佛学大辞典》 / 136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诸恶莫作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此一四一句总括一切佛教,佛教之广海,摄尽於此一。大小乘八万之法藏,自此一流出也。增一阿含一曰:「时大迦叶问阿难曰:增一阿含乃能出叁十七道品之教,乃诸法皆由此生。阿难报言:如是如是,(中略)增一阿含一之中,便出叁十...

《佛学大辞典》 / 509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祇夜

Geya,旧译曰重诵,重颂。新译曰应颂。前段所说经文之义,更為颂者,即重说其义故云重颂。与前段之经义相应故云应颂。是十二部经之一。大乘义章一曰:「祇夜,此翻名為重诵也。以重诵修多罗中所说法义,故名祇夜。」玄义六上曰:「祇夜者,诸经中,四五七九言,句少多不...

《佛学大辞典》 / 306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九祖相承

天台宗叁种相承之一。龙树、惠文、南岳、天台、章安、智威、惠威、玄朗、湛然之九祖、顺次承继天台教也。盖天台宗虽為智顗所创,而顗承慧思,思承慧文,文由龙树大智度论叁智一心中得之文,并叁论四諦品之,而了悟叁观相即之旨,故以龙树為同宗之高祖。又智顗以下,次第相承,及...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诞生

释尊降诞时,右手指天,左手指地,宣「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今兹而往,生分已尽」之。上文出於西域记六。长阿含一记下句為:「要度眾生,生老病死。」诸经殊不一致。常用「叁界皆苦我当安之」之下句。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阿利沙

谓古仙成就之真言也。大日经疏曰:「所说阿利沙,名為自然成就真言。」供养法疏下曰:「阿利沙,嘆佛功德也。」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顿教一乘

唐善导判净土之法门,為顿教一乘,速疾成佛,故谓為顿教,一切眾生悉得乘此乘,故谓為一乘。观经疏叁宝曰:「我依菩萨藏顿教一乘海,说归叁宝。」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六根清净

消除眼等六根,无始以来之罪垢,以无量之功德庄严之,使之清净洁白也。由此清净之功德而六根各发无碍之妙用,且得六根互用之自在也。法华经法师功德品曰:「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

《佛学大辞典》 / 303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叉手

叉手乃吾国之古法,即拱手也。洪武正韵曰:「叉手相错也,今俗呼拱手曰叉手。」然竺土之法,叉手之礼,合掌交叉中指者,单曰叉手,亦曰合掌叉手。方等般泥洹经上记阿难礼空无菩萨曰:「叉十指说是言:其雄根為寂定,空无出大光明,我為勇猛叉手,為师子大吼礼。(中略)佛告阿难...

《佛学大辞典》 / 186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自然成就真言

加持坛地之真言也。怛文(汝)睇微(女天)娑吃屣(护)捕哆赐(亲也於也),译云:汝天亲护者(於字入下句)。萨麼(一切也)勃驮曩(佛也有多声)哆以难(度世也即有导师义),译云:於诸佛导师。淅唎耶(行也)娜也(修行也)尾世鎩数(殊胜也),译云:修行殊胜行。部弭(净地...

《佛学大辞典》 / 437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斑足王

贤愚经十一谓為迦摩沙波陀,译曰斑足。智度论四作劫磨沙波陀,译曰鹿足。以足有斑駮故也,是為天罗国王之太子。故曰斑足太子。后為王,故曰斑足王。尝从邪师之教,欲得千王之头,既得九百九十九王而缺一人,后得普明王,普明王请一日之间,设百座仁王会。第一法师為说四非常,普...

《佛学大辞典》 / 827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六字名号一徧法

日本时宗之开祖一徧上人智真自熊野权现託宣而為颂曰:「六字名号一徧法,十界依正一徧体,万行离念一徧证,人中上上妙好华。」文意:「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一徧之法也(周徧法界之一如之法,一徧之称名具万德之法也)。上自佛界,下至地狱界,十界依报之功德,一徧无二之体性...

《佛学大辞典》 / 202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六道伽陀经

一卷,赵宋法天译。说六道相之颂也。与六趣轮迴经类似。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 《佛说六道伽陀经》

獼猴婬鱉

摩訶僧祇律五曰:「过去世时,香山中有仙人住处,去山不远有一池水。时池水中有一鱉,出池求食,食已向日张口而眠。时香山中有诸獼猴,入池饮水已。上岸,见此鱉张口而眠,时彼獼猴更欲作婬法,即以身生内鱉口中。鱉觉合口,藏六甲里时鱉急捉獼猴,却行欲入水。獼猴急怖,便作是念...

《佛学大辞典》 / 288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佛叁身讚

西土贤圣撰,心行之文也,赵宋法贤译。法报化之叁身各二行,回向二行。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第五十

谓人闻法华一一句次第教他第五十人之功德也。随喜功德品曰:「若人於法会,得闻是经典。乃至於一,随喜為他说。如是展转教,至於第五十。最后人获福,今当分别之。如有大施主,供给无量眾。具满八十岁,随意之所欲。见彼衰老相,髮白而面皱。齿疎形枯竭,念其死不久。我今应当...

《佛学大辞典》 / 211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十六罗汉

以宾头卢尊者為始。十六大阿罗汉,受佛勅,永住此世,济度眾生者。其名字住处等,详於法住记。此法住记為佛灭后八百年中师子国(今之锡兰)阿罗汉难提蜜多罗尊者之说。记初,有「尊者告曰:汝等諦听,如来先己说法住经,今当為汝麤更宣说。」则原為佛说,彼惟述说耳。其名第一宾度...

《佛学大辞典》 / 534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宝月智严音自在王如来

七佛药师之一。东方过五恒伽沙佛土妙宝国之佛名。发八大愿者。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净圣

清净之圣者也,圣者虽无不净,然此称其上位之人也。法华经普门品曰:「观世音净圣,於苦恼死厄,能為作依怙。」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饮食叁时供

苏悉地经曰:「晨朝时,日中时,及日没时。」不动使者轨曰:「旦时,午时,黄昏时。」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香严击竹

师出家,依溈山禪会。祐和尚知其法器,欲激发智光。一日谓之曰:吾不问汝平生学解及经卷册子上记得者,汝未出胞胎未辨东西时之本分事,诚道一句来,吾要记汝。师瞢然无对,沈吟久之,进数语陈其所解。祐皆不许。师曰:却请和尚為说。祐曰:吾说得吾见解,於汝眼目何益?师遂归堂,...

《佛学大辞典》 / 300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十九大士

与[十九应身]同。但此正指观音也。日本慈觉大师显扬大戒论曰:「文殊妙海菩萨僧,十九大士契圣眾。」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佛使比丘迦旃延说法没尽

一卷,失译。有百二十章,记当来法灭之事。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甄迦罗

Kamkara,数量名。法华经药王品曰:「甄迦罗,频婆罗Bimbara,阿閦婆Akṣobhya等。」俱舍论十二列五十二数,其中第十六曰:「矜羯罗。」玄应音义六曰:「甄迦罗,或云恒迦罗,此当千万亿。」法华玄赞十曰:「甄迦罗等者,俱舍论第十二卷,说数六十,妄失餘八。以十渐积至第十六名...

《佛学大辞典》 / 177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祇园寺蚁

精舍建立时过去世世於地见蚁。净心诫观发真钞中本曰:「灵感传云:须达共舍利弗,往图精舍(即祇洹也),须达自捉绳一头。舍利弗自捉一头,共经精舍。(中略)舍利弗惨然忧色,即问尊者何故忧色?答曰:汝今见此地中蚁子不?答曰见。时舍利弗语须达言:汝於过去毘婆尸佛,亦於此地...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叁昧耶戒

授传法灌顶以前所授之作法也。叁昧耶有不违越之义,故於通戒,初上座,次惊觉铃作法,归命,运心懺悔,归依,发心遮难,请师,羯磨及杨枝打,涂香,花鬘,烧香灯明,齿木,金刚线,金刚水是也。诸仪轨诀影一曰:「密教修行,先叁摩耶戒,初门也。今修四度加行终,传法灌顶之时,初...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光叁摩耶论

眾贤着。显宗论之异名。光者光显之义,叁摩耶者梵语,义类之义,即光显自宗义类之意也。婆藪槃豆法师传曰:「光叁摩耶论,有一万。止述毘婆沙义,叁摩耶,译為义类。」梵Samaya radi ika(宗显之义)。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四分僧戒本

一卷。从法护尊者四分律列举戒相,前后附以文,使於说戒之日诵之。或称為戒经,或称為戒本。后秦佛陀耶舍译。唐南山道宣加註,称為四分含註戒本。后又有道宣新删定四分僧戒本一卷,怀素四分比丘戒本一卷,元照四分删定比丘尼戒本一卷,皆由四分律抄出者也。本书之注释如下:四分...

《佛学大辞典》 / 293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阿育王最后施半菴摩勒果

王卧病,施心益强,日夜送黄金於鸡园寺不止。时邪见之大臣,劝太子叁波地,勒守库藏,使王命不行。王竟无施物,唯有半菴摩勒果在手中。王大悲恼,说曰:「今我阿育王,无復自在力,唯半阿摩勒,於我得自在。」乃遣侍臣施与鸡园寺。鸡园寺上座碎為粉末,置羹中徧分与眾僧。见阿育...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阐陀

又作阐那,车匿,阐择迦。比丘名。太子出城时為御马者。六群比丘之一。见[车匿]条。 又外道六论之一。百论疏上之下曰:「阐陀论释作首卢迦法,佛弟子五通仙等说名首卢迦。」 又婆罗门读诵之法也。五分律二十六曰:「有婆罗门兄弟二人诵阐陀鞞陀书,后於正法出家。闻诸比丘诵经...

《佛学大辞典》 / 296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歌叹他德之颂。智度论叁十五曰:「喜德女见太子,自造歌,而讚太子。爱眼视之,目未曾眴。」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贯花

譬经之散文,谓之散花。其颂谓之贯花。文句一上曰:「佛赴缘作散花贯花两说。」嘉祥法华义疏叁曰:「龙树十住毗婆沙云:一者随国法不同。如震旦有序铭之文,天竺有散华贯华之说也。」宋高僧传曰:「释灵幽,诵习惟勤,偶暴终,魂為冥府引之见王,问修何业?曰:素持金刚般若。王...

《佛学大辞典》 / 190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吉庆阿利沙

行灌顶时,贺受者吉事所唱之伽陀名。又曰吉祥伽陀。阿利沙者,古圣主所作伽陀之通称。见[阿利沙]条。大日经疏八曰:「经云吉祥伽陀等广多美妙言者,此颂凡有叁种:一名曰吉庆,二名曰吉祥,叁名曰极吉祥,皆是阿利沙。用之庆慰其心,仍有加持用,阿闍梨当自说之。次於次文,且...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音乐

作乐以供养叁宝也。法华经(方便品)曰:「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簫笛琴箜篌,琵琶鐃铜鈸。如是眾妙音,尽持以供养,皆已成佛道。」百缘经曰:「昔佛在世时,舍卫城中有诸人民,各自庄严而作妓乐,出城游戏,入城门值佛乞食,诸人见佛欢喜,礼拜,即作妓乐供养佛,发愿而去。...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大乘无上法

大乘法中最上之法门也。语出楞伽经。对於权大乘之法而指实大乘之法,又对於自力圣道之大乘而指他力本愿一乘之法。正信所谓「宣说大乘无上法。」為后者。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阿耨窣都婆颂

Anuṣṭubh,数经论之文字充叁十二也。华严疏钞二曰:「颂,总有四种。一名阿耨窣都婆颂,此不问长行与颂。数字满叁十二,即為一。」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佛前燃香时所唱之。亦称烧香回向文。常用者為华严经:「戒香定香解脱香,光明云臺徧法界,供养十方无量佛,见闻普薰证寂灭。」四句。此外见释氏要览卷上等。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衣钵

叁衣与鉢也。二者為僧之资物最重大者。观出家受戒之时,最初即以衣鉢具足為条件可知也。后為袈裟与铁鉢之意。禪家以道授受,谓為授受衣鉢。传灯录一曰:「尔时世尊,说此已,復告迦叶:吾将金缕僧伽梨衣,传付於汝。转授补处,至慈氏佛出世,勿令朽坏。」六祖坛经曰:「五祖忍大...

《佛学大辞典》 / 351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六菩萨名经

六菩萨亦当诵持经之略名。一卷,失译。说六菩萨之名与嘆佛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四仙避死

昔有梵志兄弟四人,各得五通,自知命促,却后七日,皆当命终。共相议言,我等既得五通,以己神力,何所不办,岂不能避此难也。四人虽各往避,死终不免。佛以道眼,观见其死终不可避,而说曰: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间,无有地方所,脱之不受死。(梵语梵志,华言净裔。五通者,...

《三藏法数》 / 331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吉日良辰

由星宿之法定吉日良辰,為印度之古法,宿曜经,摩登伽经,舍头諫太子二十八宿经等详说之。大日经疏四曰:「良日辰者,谓作法当用白分月,就中一日叁日五日七日十叁日,皆為吉祥,堪作漫荼罗。又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最胜,至此日常念诵,亦应加功也。」宿曜经上以说:「一叁五九十...

《佛学大辞典》 / 194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

一卷,唐玄奘译。佛对舍利弗说东方五佛与南方二佛之名号功德。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 《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

无常

仁王经所说之四非常也。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缘起颂

与[缘起]同。

《佛学大辞典》 / 8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菴罗果熟少

智度论四曰:「帝释以答曰:菩萨发大心,鱼子菴树华,叁事因时多,成果时甚少。」往生要集上本曰:「鱼子难长,菴罗少熟。」以比信法之难也。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六万藏

法藏六万也。大方便佛报恩经四曰:「提婆达多,虽復随佛出家,嫉妒情深,窥望利养,虽復能多读诵六万香象经,而不能免阿鼻地狱罪。」智度论十四曰:「调达诵得六万法聚,与闍王共造五逆,生入地狱。」天台观经疏曰:「调达有叁十相,出家诵六万法聚。」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宝海

功德之宝珠,甚多无数,不可测量,喻之以海。海土论曰:「功德大宝海。」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心迷法华转

六祖坛经曰: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是言开悟心性者,能运转利用法华。迷惑心性者,為法华所运转利用。即成主从之别。盖释迦之说法华,是运转利用法华而济度眾生也。眾生之听法华,是為法华所运转利用而被济度也。楞严经曰:「若能转物即同如来,凡夫被转物,菩萨能转物,如是...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虚堂和尚语录

十卷,门人等编。编录临济宗扬岐派虚堂智愚之法语颂诗文者。前七卷,虚堂在世已被刊行,续集叁卷,係妙源所辑集刊行者。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八部般若

又以八部总该般若。金刚仙论一曰:「有感应应世,故说八部般若。以十种义,释对治十。其第一部十万(大品是),第二部二万五千(放光是),第叁部一万八千(光讚是),第四部八千(道行是),第五部四千(小品是),第六部二千五百(天王问是),第七部六百(文殊是...

《佛学大辞典》 / 262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迦叶受记

迦叶於法华会座捨小乘而归於大乘。受未来成佛之记别。法华经授记品曰:「尔时世尊,说此已。告诸大眾,唱如是言:我此弟子摩訶迦叶,於未来世当得奉覲叁百万亿诸佛世尊,供养恭敬,尊重讚嘆,广宣诸佛无量大法,於最后身得成為佛,名曰光明如来。」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颂

四卷,尊者毘舍佉造,唐义净译。摄略有部毘奈耶之颂。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诸行无常

万物常变转之意。涅槃经十四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為乐。」此名诸行无常。亦曰雪山。此一為总佛法之大纲,各依其宗义,所释不同。今明通途之一义,则诸叁世迁流之有為法,名為诸行。诸行為无常,是生灭之法,此生灭之法,是苦。此半是流转门。灭此生与...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大哉解脱服

讚嘆袈裟德之文。出於善见论。度人而授袈裟时诵之。法苑珠林二十二曰:「然后和尚為着袈裟,当正着时依善见论復说讚云:大哉解脱服,无相福田衣,披奉如戒行,广度诸眾生。」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劝发诸王要

一卷,龙树撰,刘宋僧伽跋摩译。与龙树菩萨為禪陀迦王说法要及龙树菩萨劝诫王颂同本,说种种之劝诫。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密庵

五灯会元曰:「明州天童密庵禪师,名咸杰,应庵曇华禪师法嗣,幼颖悟,出家徧参知识,后謁应庵於衢洲之明果,应庵孤硬难入,屡遭呵叱。一日应庵问如何是正法眼?师遽答曰:破沙盆,应庵頷之。未几辞去省亲,庵送以曰:大彻投机句,当阳廓顶门,相从今四载,徵詰洞无痕,虽未付鉢...

《佛学大辞典》 / 185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须陀须摩

又作须陀摩。国王名。译言普明。智度论四曰:「昔有须陀须摩王,持戒精进,常依实语。晨朝乘车欲入园游戏,时有一婆罗门来乞施。王曰诺,待我出还。入园游戏时,有两翅鬼王曰鹿足,自空中飞来,捉王去。至所住山,置於九十九诸王中。须陀须摩王涕零如雨。鹿王问言:汝何以啼如小儿...

《佛学大辞典》 / 339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瑜伽

一卷,唐不空译,阅藏知津谓之观自在菩萨如意轮瑜伽念诵法。先有颂,次说种种之印咒,终说如意轮之根本与心及随心之叁印咒。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立颂八意

一、少字摄多义,谓于一字中包摄多义也。如圆觉经,长行文中,佛为普眼菩萨说四大和合,各离之相,文义甚长,至于重颂,则以四句,收摄多义。云:身相属四大,心性归六尘,四大体各离,谁为和合者。等是也。(长行者,经之散文;重颂者,经之文也。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

《三藏法数》 / 381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尘剎

尘数之世界也。剎為梵语国土之义。往生要集上末曰:「普入一切尘剎作诸佛事。」正信曰:「超日月光照尘剎。」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济颠僧

宋天台人,名道济,李氏子。就灵隐剃度,狂嗜酒肉,人称济颠。居净慈寺,火发寺燬。济行化严陵,以袈裟笼罩诸山,山木尽拔,浮江而出。报寺眾曰:木在香积井中,六丈夫勾之而出,盖六甲神也。见清一统志。师临终,作曰: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倒西壁。於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叁界唯一心

古来华严经之曰:「叁界唯一心,心外无别法,心佛及眾生,是叁无差别。」虽习之。而此经中无此成语。八十华严经叁十七卷十地品曰:「叁界所有唯是一心。」六十华严经十卷夜摩天宫菩萨说品曰:「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界中,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然,如佛眾生然。心佛...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分别功德论

叁卷,失译人名。释增一阿含经序品中之及念佛等十种之一法,次释各弟子品称為第一之因缘。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勒那跋提

Ratnamati,译曰宝意,中天竺人。诵一亿之,尤明禪法。魏正始五年至洛邑,译十地等论二十四卷,既通此土之音,讲华严经,道俗云集。讲次,忽有一人执笏,形如大官,云:天帝请和尚讲华严经。都讲、维那、梵唄、法事所须,咸已备具。讲序之眾僧皆同见之。言讫,便隐。勒那及都讲...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受菩提心戒仪

一卷,唐不空译。说受真言菩提心戒之法。先归命,次供养,次懺悔,次叁归,次受菩提心戒,总為五法。各有长行颂与咒。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 《受菩提心戒仪》

宝性功德草

庄严净土之七宝,柔软如草,故云宝性功德草。以草為喻也。净土论曰:「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隣陀。」同论註曰:「此间土石草木各有定体,译者何缘目彼宝為草耶?当以其葻能荣[卄/眇]故,以草目之耳,余若参译当别有途。」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念佛正信

日本亲鸞着。在净土文类钞中。由六十行百十二句而成。与正信念佛少异,而义意则全然相同。正信由第十八之因愿文「叁信十念」而题為正信念佛。此由其成就之文「闻名欢喜,」而命名念佛正信。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法身舍利

与[法身]同。又佛所说之经卷,谓之法身舍利。如来所说实相中道之理,不改不变,性相常尔,故云法身舍利。法华经法师品曰:「经卷所住处,皆应起七宝塔,极令高广严饰,不须復安舍利,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来全身,此塔应以一切华香瓔珞繒幢幡伎乐歌颂供养恭敬尊重讚叹。」西域记...

《佛学大辞典》 / 172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六法师

法华文句云:法者,轨则也;师者,训匠也。谓师于妙法自行成就,又能以妙法训导于他,故称法师。 一、信力故受,信,信向也;受,领纳也。谓以信向之力,听闻正法,乃至一句一,领纳在心,故名信力故受。 二、念力故持,念,忆念也;持,执持也。谓所闻之法,由忆念之力,执...

《三藏法数》 / 246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寒山诗集

一卷,唐閭丘胤撰,寒山之遗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波罗夷

Pārājika,六聚罪之第一,戒律中之严重罪也。新作波罗闍已迦,波罗市迦。戒经谓之弃(犯者不收於内法而弃於外之意也)。僧祇律谓之退没(退没道果也),不共住(不入僧数也),堕落(堕阿鼻地狱也)。十诵律谓之堕不如意处(由犯此戒与魔战而堕於负处也)。四分律谓之断头(以无论...

《佛学大辞典》 / 645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曹洞五位

洞山良价禪师為广接上中下之叁根而开五位。其法借易之卦爻而来。先以阴阳之爻如图相对。(-)正也,体也,君也,空也,真也,理也,黑也(--)偏也,用也,臣也,色也,俗也,事也,白也。取离卦回互叠变之而為五位。先言变叠之次第,则离卦如,第一重之,则為重离卦,第二取重...

《佛学大辞典》 / 1038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祖元

字子元,号无学,宋庆元府人,年十四至径山参佛鑑,年十七有所省悟。佛鑑寂后,徧歷诸处。年叁十六,了然大悟,更无餘蕴。太傅贾似道,闻元道誉。引使住天台山真如寺,元开堂酬佛鑑之恩,居七岁,侵於北虏兵戈,去而至温州雁荡,兵役压温境,举眾逃窜,元独兀坐堂里,虏首欲加刃,...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宝塔

严饰珍宝之塔也。法华经宝塔品曰:「尔时多宝佛,於宝塔中分半座,与释迦牟尼佛。」佛祖统纪四十一曰:「无着禪师入五臺,至金刚窟见山翁。翁说曰:一念净心是菩提,胜造恆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為尘,一念净心成正觉。」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江湖集

具名江湖风月集。二卷。集赵宋景定威淳至元至治延祐间之诸方尊宿颂者,集者曰松坡。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法身

佛有生身法身二种,故舍利亦有二种,八石四斗之遗骨,生身之舍利也。所说之妙法,法身之舍利也。故谓之法身舍利,又云法颂舍利,略曰法身。说四諦中苦集灭叁諦之颂也。而常约於其说苦諦之诸法从缘生一句,称為缘生,又曰缘起,智度论十八引[虫毘]勒论中所说曰:「佛於四...

《佛学大辞典》 / 554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十四行

善导观经疏最首之归叁宝,為四句十四,故称十四行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懺悔品

金光明经一曰:「懺悔品。」金光明最胜王经二曰:「梦见金鼓懺悔品。」妙幢菩萨,梦金鼓出大音声而说懺悔之颂。次日述之於佛前。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布袋和尚

五代梁时明州奉化布袋和尚,自称契此。又号长汀子。形裁腲脮。蹙额皤腹。出语无定。时号长汀子。常荷一布袋入鄽,见物则乞。一日,有僧在前行。师拊其背。僧回首。师曰:乞我一文钱。曰:道得即与。师放下布袋,叉手而立。保福和尚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放下布袋。福曰:為祇如此...

《佛学大辞典》 / 189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达磨鬱多罗

Dharmottara,阿罗汉名。玄义释籤六曰:「达磨鬱多罗者,此云法尚,是阿罗汉。佛灭后八百年中於婆沙中取叁百以為一部,名杂阿毘曇。」他处多作达磨多罗。见[达磨多罗]条。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四句成道

阿罗汉成道时,依无生智诵下四句。诸漏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辨。不受后有。谓之四句成道。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缘生

与[缘起]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十二礼拜文

十二礼拜之文也。

《佛学大辞典》 / 9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怀胎死四

谓调达比丘,染着世利,于阿难所求学神通,能于虚空作十八变,涌没自由。时阿阇世王太子,见其神变,日给五百釜食,随时供养。于是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勿学调达,贪着供养,自陷于罪,亦陷他人。遂说喻云:芭蕉以实死,竹芦实亦然,駏驉坐妊死,士以贪自丧。(梵语调达,华言天...

《三藏法数》 / 282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佛寿四喻

王舍城中有一菩萨,名信相(最胜王经曰妙幢),一时作是思惟:何因?何缘?释迦如来寿命短速,方八十年耶?復更念如佛所说,有二因缘,寿命得长:一,不杀。二,施食。而我世尊於无量百千万亿那由陀阿僧祇劫修不杀戒,具足十善,饮食惠施,不可限量,乃至以己身骨髓肉血,令飢饿眾...

《佛学大辞典》 / 409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无等等咒

般若波罗蜜多咒四名之一。此咒独绝无伦,故曰无等等咒。无等等者无等无等也。般若心经曰:「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中略)是无等等咒。」同略疏曰:「四独绝无,名无等等咒。」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歌颂

謳歌其德之颂。法华经法师品曰:「妓乐歌颂,供养恭敬。」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五大字义

大日经二入真言品曰:「我觉本不生,出过语言道,诸道得解脱,远离於因缘,知空等虚空。」此五句如其次第说五大之深义者也。其先本不生為字,空大之义,而一切诸法等虚空不可得之意也。其故亦以诸法本来不生不灭,故其為空与虚空等。是不存一物,空大之德也。然明五字之观,有遮...

《佛学大辞典》 / 226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寿量四土

法华经寿量品曰:「常在灵鷲山,及餘诸住处。眾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我此土安隐,天人常充满。」此六句為法界道场,亦曰寿量四土。以此六句中自具四土也。文句言常在灵鷲山,是实报土,為叁世常住之净土,故谓為他受用报身所居之实报土,為证实相之理者所得之果报,故谓為...

《佛学大辞典》 / 254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华严十类经

谓毗卢遮那如来,以本愿力,现法界无尽身云,遍一切处,常转无上法轮,令诸众生入华藏海,无有穷尽,故知此经,难可限量,然自狭至宽,略明十类。故现相品云:毗卢遮那佛,愿力周法界,一切国土中,恒转无上轮。是也。(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 一、略本经,谓此经一部...

《三藏法数》 / 951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四第一

谓无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亲。涅槃第一乐之也。出庄严论。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法身观

宗家所立之法身各异,其观法亦不同,今言性宗之法身观,往生要集中本引诸经,明观佛之法身,以真如平等五相观如来也。盖丈六之佛身,具叁十二相,所谓该种种之德者,為叁身中应身之事,由凡夫之有差别心,作如是观耳,若离凡夫之有差别心,自无差别平等之心观之,则诸相尽寂灭,无...

《佛学大辞典》 / 250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破戒

谓受戒者一旦违反戒法也。破戒者所受之戒体,尚存於身中也。行事钞之叁曰:「十轮云:破戒比丘,虽是死人,是戒餘力犹示於人天导行,犹如牛黄麝香烧香等喻。佛因说:瞻卜华虽萎,胜於一切华,破戒诸比丘,犹胜诸外道。」末法灯明记曰:「若有戒法,可有破戒,既无戒法,由破何戒...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重誓

又云重愿。谓法藏菩萨前立四十八愿,后更立叁誓也。又四十八愿中之第十七愿誓名号叁誓中重誓名声超十方,故云重誓。礼讚曰:「当知本誓重愿不虚。」正信曰:「重誓名声闻十方。」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摄颂

一卷,唐义净译。摄略毘奈耶杂事之颂。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通戒

又云略戒:「诸恶莫作,眾(或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等之颂也。是过去七佛所通说,又為通於一切大小乘之戒经,故谓之通戒七佛各有通戒。见七佛通戒条。(CBETA註:疑為见[七佛通戒]条)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粥之利

四分律曰:「食粥有五事:善除飢,除渴,消宿食,大小便调适,除风患。食粥者,有此五善事。」僧祇律二十九之曰:「持戒清净人所奉,恭敬随时以施粥,十利饶益於行者:色,力,寿,乐,辞,清辩,宿食风除飢渴消。是名為药佛所说。」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金七十论

Hiraṇyasa tati,数论师自在黑作,有七十行颂。其时国王赏之以金,故彼以之為名誉,而名為金七十论,或云论之长行(解释颂之语曰长行)為天亲所作者非是,述彼宗二十五諦之义,叁卷,陈真諦译。唯识述记一末曰:「有外道,入金耳国,以铁鍱腹,顶戴火盆,击王论鼓,求僧论议...

《佛学大辞典》 / 375字 / 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Gāthā,译曰颂。定字数结四句者。不问叁言四言乃至多言,要必四句。颂者,美歌。伽陀者,联美辞而歌颂之者,故译曰颂。见[伽陀]条。又训為竭,竭也。摄尽其义之意。天台仁王经疏中曰:「者,竭也。摄义尽,故名為。」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五种法师

法华经法师品所说:一、受持法师,忆持而不忘者。二、读经法师,正心端坐,目覩经,口宣句读者。叁、诵经法师,习读既熟,不对文自然能诵者。四、解说法师,解说文句而授人者。五、书写法师,书写经文而广流布於世者。经曰:「若復有人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华经乃至一,於此经卷...

《佛学大辞典》 / 221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药师护摩

供养七佛药师之秘法也。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嘆真

祖师忌迴向文之首,唱儷语或文,谓之白真。亦曰嘆真。讚嘆真愿之义也。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婆萨婆

往昔阎浮提之国王也。受韦罗摩婆罗门之教,十二岁间设大施,最后对一婆罗门破身上之肉為灯炷供养之,闻佛法之一。见智度论十一。梵Vāsava。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金刚顶瑜伽经十八会指归

一卷,唐不空译。说梵本十万十八会之大要。常称曰十八会指归。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祇园精舍颇梨鐘

出祇园图经。往生要集上本曰:「祇园寺无常堂四角,有颇梨鐘。鐘音中,亦说此。」见[鐘]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华严经十类

有二说:一贤首所说之十类:一恒本,不可说之微尘数身,现微尘数之剎土,尽未来际,念念常说普说未曾休止者。是不可结集,此事出本经不思议品。二大本,如海云比丘受持之普眼经者。以须弥山聚之笔,四大海水之墨,书一品之修多罗,尚不可穷尽,如是品其数过尘沙,此亦非贝叶之所可...

《佛学大辞典》 / 449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衣鉢

叁衣与鉢也。二者為僧之资物最重大者。观出家受戒之时,最初即以衣鉢具足為条件可知也。后為袈裟与铁鉢之意。禪家以道授受,谓為授受衣鉢。传灯录一曰:「尔时世尊,说此已,復告迦叶:吾将金缕僧伽梨衣,传付於汝。转授补处,至慈氏佛出世,勿令朽坏。」六祖坛经曰:「五祖忍大...

《佛学大辞典》 / 351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宝林传

唐德宗贞元十七年建康沙门慧炬与天竺叁藏胜持编禪宗诸祖传法之讖记及宗师之机缘,名為宝林传(稽古略叁),如七佛之说,世尊之拈华,皆宝林之捏造也。而传灯广灯等诸录皆因袭之以為口实。释门正统四曰:「德宗之末,乃有金陵沙六慧炬,撰宝林传,夸大其宗。至与僧传所记,如皂白...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般舟讚

一卷,唐善导作。讚嘆般舟叁昧乐之颂也。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事与愿违

此界之事无常,愿望不能满足也。仁王经四无常曰:「生老病死,事与愿违。欲深祸重,疮疣无外。」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2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大准提经

七佛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之略名。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2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现图曼陀罗

胎藏金刚之两部曼荼罗,流布於世者。本為现於空中者,故云现图。或為现所图示者,故云现图。金曼者,金刚智,不空所传,胎曼者,善无畏所传,或云两曼皆善无畏所传。曼陀罗大钞一曰:「此现图曼陀罗者。善无畏叁藏捨国位入秘密教,奉值金刚智受两部大法,為北天竺坚陀罗陀国大王授...

《佛学大辞典》 / 281字 / 2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舍利弗瞋恚气分

智度论二谓「如舍利弗有瞋恚餘习,佛由禪定起经行,罗睺罗从佛,佛问罗睺罗:何故羸瘦?罗睺罗以答佛:若人食油则得力,若食苏者得好色,食麻滓菜无色力,大德世尊当自知。佛问罗睺罗眾中谁為上座?罗睺罗答和上舍利弗。佛言舍利弗食不净食。尔时舍利弗转闻是语,即时吐食,自作...

《佛学大辞典》 / 391字 / 2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契此

唐明洲奉化县释契此,蹙额皤腹。言语无恒,随处而睡,常以杖荷布囊,见物则乞,分少许入袋,号长汀子布袋师。后梁贞明叁年丙子叁月示寂。辞世之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不自识。世以為慈氏之垂迹。见宋僧传二十一,传灯录二十七。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寂业师子

释迦之异名,大日经疏四曰:「是故无量应度眾生四种魔军由此退散,是故号為寂业师子。」演密钞五曰:「号為寂业师子者,中云释师子救世,具足应云释迦师子救世。以五字成句,故略去迦字但有释字。此释迦言,寻常翻译或但為能,或云能人。今云寂业者,盖依字门而立其名,谓前梵...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法颂舍利

见[法身]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助道人法

又明念佛行者助道之人法曰:「此有叁:一须善明师内外之律,恭敬承事能开除妨障之人。如大论云:雨堕不住山顶,必归下处,若人憍心自高,则法水不入,若恭敬善师,则功德归之。二须如同行之共涉险,乃至临终互相劝励。法华云:善智识是大因缘。叁於念佛相应之教文,常当受持披读习...

《佛学大辞典》 / 422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粥有十利

律云:佛住舍卫城时,难陀母作食,先饭比丘,然后自食;复作釜饭,逼上饭汁自饮,即觉身内风除,宿食顿消。由是多水少米合煎,复用胡椒荜茇调和,以奉世尊。由是佛听比丘,从今日后,许食粥,有十种利。时世尊即说曰:持戒清净人所奉,恭敬随时以粥施,十利饶益于行者,色力寿...

《三藏法数》 / 347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明珠譬净戒

法华经序品曰:「持净戒犹护明珠。」梵网经曰:「诸佛子!宜发大勇猛,於诸佛净戒护持如明珠。」六度集经叁曰:「具戒行者心无秽浊,内外清洁。凡夫犹瓦石,具戒高行者若明月珠也。」笺难一曰:「经护明珠,或是明月珠也。」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义怀

宋永嘉乐清(浙江温州乐清县治)人。姓陈氏。世营渔业。长入景德寺為童行,天圣中,试经得度。初参金鑾善,又謁叶县省,皆不契。仍东游至姑苏翠峰,謁雪竇重显,汲水担柴,辛惨练修,一日有所悟其机,曰:「一二叁四五六七,万仞峰头独足立,驪龙頷下夺明珠,一言勘破维摩詰。」...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法华叁昧行事运想补助仪

一卷,唐荆溪湛然撰。补助智者大师法华叁昧懺仪之式法也。运想者,作香华等而运想供养也。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四种伽陀

一、八字一句之四句,名阿菟吒阐提Anustubh-chandas,谓之处中。二、六字一句之四句,名初。叁、二十六字一句之四句,名摩罗Māla,谓之后。四、以六字以下為句之四句,谓之周利Śrī。参照[阿菟吒阐提]条。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2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