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4 条搜索结果

相品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云何于无所破坏法、无相法、无所法中,能具足六波罗蜜念?云何于是无形法而知差别入般若波罗蜜中?云何于无相法以一相而逮正觉?” 佛告须菩提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五阴如幻、如响、如梦、如影、如热时焰、如化。持是五阴行六波...

《放光般若经》 / 西晋于阗国三藏无罗叉奉诏译 / 2722字 / 1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8月03日

九品弥陀

阿弥陀佛之尊形,九品之别也。此為九品往生之机类所感见,故其尊形亦九品之异。其说基於观无量寿经。经言九品往生之人,感弥陀来迎之相,差别也。后世遂於印契等,说九品之别。隋唐之世,似既其说。观夫往生礼讚所谓五山毫独朗宝手印恒分者,其為述弥陀宝手印契从於各品而...

《佛学大辞典》 / 265字 / 1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五色线

又作色綖,五色缕,五色绳。合青黄赤白黑五色之系為一条之线缕也。苏悉地羯罗经下曰:「五色线谓青黄赤白黑,使童子合线。」大日经疏五曰:「凡作綖,当择上好细具缕,香水洗之,极令清净,令洁净童女右合之。合五色缕,当用五如来真言,各持一色,然后以成办诸事真言总加持之。造...

《佛学大辞典》 / 521字 / 1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二十五、

昔外国人,多种白㲲草,若过时不取,失色不好。至时大雇客,晨夜兼功略不得息,主人以作人勤苦,大为作好肉羹故饭。时羹欲熟香气四闻,一老鸱当其上飞,爪护粪正堕着羹中,厨士见之,即欲断取,即消散尽。厨人念曰:“欲更作羹,时节已晚;欲持食人中不净。计此少粪不足败味...

《杂譬喻经(上下卷)》 / 235字 / 1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8日

二十五、

昔者外国从来久远,曾一石当人路侧,时为车马践蹈小小损减。彼世人嫌其妨道,务欲除之,时即打坏。见毒蛇从石中出,得风转大,须臾之间身满阎浮提。阎浮提中众生人物,一日之中悉皆啖尽然后乃死。此是恶报尚速疾如是,况之菩萨本为凡人,积功累德动经尘数之劫,适从发意便成...

《杂譬喻经》 / 139字 / 1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9日

婆须蜜多

同婆须蜜。 又(菩萨)Vasumitrā,华严[五十叁知识]条)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1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六根功德

六根功德者,六根所具之功德也。而此功德,虽具于六根之内,而涉乎世界而成。故一千二百之数量,所谓世为迁流,界为方位,叁世四方,宛转十二,流变叁迭,一十百千是也。(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四方者,东西南北也。宛转十二者,以四方涉叁世,叁世涉四方,而成十二也...

《三藏法数》 / 737字 / 1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叁门

山门之制形如闕,开叁门,故亦曰叁门。又只一门,亦呼為叁门,盖标帜空,无相,无作,叁解脱门之称也。释氏要览上曰:「凡寺院开叁门者,只一门亦呼為叁门者何也?佛地论云:大宫殿叁解脱门為所入处,大宫殿喻法空涅槃也。叁解脱门谓空无相无作,今寺院是持戒修道求至涅槃人...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1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那罗延

Nārāyaṇa,天上力士之名。或梵天王之异名。嘉祥法华义疏十二曰:「真諦云:那罗,翻為人。延,為生本。梵王是眾生之祖父,故云生本。罗什云:天力士,名那罗延,端正猛健也。」玄应音义二十四曰:「那罗,此云人。延,此云生本。谓人生本,即是梵王也。外道谓一切人皆从梵王生,名...

《佛学大辞典》 / 365字 / 1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六斋日

每月之八日十四日十五二十叁日二十九日叁十日也,斋者梵语曰逋沙他(Poṣadha),此六日為四天王伺人善恶之日,又為恶鬼伺人之日,故诸事须慎。特过正午,则绝一切食物,是曰斋日。斋者不过中食之谓也。是从劫初传来之圣法,但佛出世以后,使兼於此日受持八戒,遂成為六个之八戒...

《佛学大辞典》 / 825字 / 1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五十叁佛

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曰:「药上菩萨净妙色身,即為行者称说过去五十叁佛。(中略)若復人能称是五十叁佛名者,生生之处常得值遇十方诸佛。若復人能至心敬礼五十叁佛者,除灭四重五逆及谤方等,皆悉清净。以是诸佛本誓愿故,於念念中即得除灭如上诸罪。」 普光一,普明二,普静...

《佛学大辞典》 / 815字 / 1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优曇

Udumbara,又作乌曇。花名。具曰优曇婆罗,乌曇跋罗,鄔曇鉢罗,优曇鉢等。译曰灵瑞,瑞应。法华文句四上曰:「优曇花者,此言灵瑞。叁千年一现,现则金轮王出。」慧琳音义八曰:「优曇花,讹略也。正音乌曇跋罗,此云祥瑞,灵异天花也。」同二十六曰:「此云起空,亦云瑞应。」玄...

《佛学大辞典》 / 405字 / 1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十二天

一、梵天,印相為右手作拳安於右腰,左手五指相着,竪之而屈。其高过肩即作莲华之想。真言曰:南莫叁满多没驮喃,没罗贺摩寧,娑嚩訶(第一句归命诸佛,其义如例,又结句之娑嚩訶亦如例,下皆同,故略之。又其真言各举其名,故以其首字為其种字,以下例亦然)。 二、地天,印相為...

《佛学大辞典》 / 1059字 / 1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六十二见

经论之诸释不同。多用下叁种: (一)大品般若经佛母品开十四难而為六十二。先计色蕴常等四句:一、色為常。二、色為无常。叁、色為常无常。四、色為非常非无常。其他受等四蕴亦然,合而二十句(计色之常无常,即言世间之常无常也。计他四蕴之常无常,即计神之常无常也),此...

《佛学大辞典》 / 2612字 / 1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十境

十境一一皆前十乘观法所观之境若论十境生起由观阴入发下九境能所相扶次第出生故成于十若论下之九境互发不定则无复次第当知阴境常自现前若发不发恒得为观下之九境发则皆用十乘观法观之不发不观也(阴入者谓五阴十二入也能所相扶者如初阴境能生烦恼阴为能生烦恼为所生余境展转相生...

《三藏法数》 / 1655字 / 1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十种忍

忍,即安忍,亦忍可也。谓菩萨既断无明之惑,证无生理,了达诸法本来寂灭,是故见色闻声,如幻如化,不起妄念而分别也。然此忍体虽一,而随事立名则十种也。 一、音声忍,音声忍者,谓闻佛深教,即能晓了,忍可而不惊怖也。 二、顺忍,顺忍者,谓于理于事,悉能随顺,谛审忍...

《三藏法数》 / 434字 / 1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沙门

Śrmaṇa,又作娑门、桑门、丧门、沙门那,译曰息、息心、静志、净志、乏道、贫道等,新作室摩那拏、舍囉磨拏、室囉磨拏、沙迦懣囊,译曰功劳、勤息,劳劬修佛道之义也,又勤修息烦恼之义也。原不论外道佛徒,总為出家者之都名。注维摩经曰:「肇曰:沙门,出家之都名也。秦言义训勤...

《佛学大辞典》 / 684字 / 1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十斋

言每月定十日持八斋戒也。此十斋日出於地藏本愿经,十王经。地藏本愿经如来赞嘆品曰:「復普广,若未来世眾生,於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叁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乃至叁十日是诸日等,诸罪结集定其轻重。(中略)於此十斋日对佛菩萨诸贤圣像前读此经一徧,东西南北...

《佛学大辞典》 / 263字 / 1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二十

四恶趣(为四)四天下天(并前为八)六欲天(并前为十四)梵天(并前为十五)无想天(并前十六)五净居天(并前十七)初禅二禅叁禅四禅等(并前合二十一)无色界四天。是名二十

《法门名义集》 / 83字 / 1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二十种随烦恼

谓诸昏烦恼乱心神之法,随逐众生,造无量业,故名随烦恼也。 一、忿随烦恼,暴怒之心名忿,谓对现前一切违情之境,即发暴怒,恼乱其心,是名忿随烦恼。 二、恨随烦恼,恨即怨恨,谓由忿怒不舍,结诸怨恨,恼乱其心,是名恨随烦恼。 叁、覆随烦恼,覆即隐覆,谓自作罪恶,不能...

《三藏法数》 / 735字 / 1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一切经音义

唐玄应撰,二十五卷。详[玄应音义]条。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11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观音经

法华经卷第八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一品别行者,称為观音经。法华传记一曰:「唯什公普门品,於西海而别行。所以者何?曇摩罗懺,此云法丰,中印人,婆罗门种,亦称伊波勒菩萨。弘化為志,游化葱岭,来至河西。河西王沮渠蒙,归命正法,兼疾患,以语菩萨。即云:观世音此土...

《佛学大辞典》 / 350字 / 1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五苦

一、生老病死苦,八苦之中,开之而為四苦。二、爱别离苦,与所爱者离别之苦也。叁、怨憎会苦,常与憎恶者会合之苦也。四、求不得苦,不得所求之苦也。五、五阴盛苦,五阴為一身之总体,為五阴之身,受炽盛之诸苦也。已上五苦,為八苦之开合不同者。见折玄记,叁藏法数二十四。 又...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11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二十五、

复次,夫修施者当离八危,若积财宝危难甚多,智人修施是乃坚牢。 我昔曾闻,一国王谪罚商贾,而告之言:“汝所财悉䟽示我。”估客至家,思惟先来所施之物,施诸乞儿一餐之食,乃至并施鸟兽所谷草,悉䟽示王。王见是已问言:“如此之事何故䟽来?”估客答言:“王先约敕所财...

《大庄严论经》 / 后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 1072字 / 11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1日

俱舍论

阿毘达磨俱舍论之略称。世亲作。唐玄奘译。叁十卷。阿毘為对。达磨為法,俱舍為藏。六足发智婆沙等萨婆多部之诸论,名為对法论藏。摄持与所依之二义,第一义為此论摄持包含彼对法论中之胜义,故名此论曰对法藏。即对法之二字,属於彼本论,藏之一字,属於此论。第二义為彼本论乃...

《佛学大辞典》 / 351字 / 11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世友

菩萨名。佛灭后四百年出世,婆沙四评家之一,迦腻色迦王在迦湿弥罗国,结集萨婆多部之叁藏时,五百贤圣之上座也。又着部宗轮论,叙小乘之二十部。俱舍光记二十曰:「世是天名,与天逐友故名世友。父母愍子,恐恶鬼神之所加害,言天逐友。彼不敢损,故以為名焉。梵名筏苏密咀罗Va...

《佛学大辞典》 / 381字 / 11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僧伽梨

Saṁghāti,比丘叁衣之一。新称僧伽胝,僧伽致,僧伽鵄,僧伽知。译曰重或合。以割截而更合重之故也。义净译為复衣。其义译种种之名。為叁衣中之最大者,故称為大衣。以其条数最多,称為杂碎衣。入王宫聚落乞食说法时必服之。故称為入王宫聚落时衣。叁品之不同。九条十一条十叁...

《佛学大辞典》 / 293字 / 11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外道计九物生世间

谓诸外道,不了法本无生,法亦无灭。因缘和合,虚妄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生灭随缘,本无自性。却乃随情计度,妄生执着,以为一物,而能出生世间万物。故九种邪见之论也。 一、执时。时,即时节,谓时散。外道执一切物,皆从时生。如种植等物,时生果,时不生。遂以...

《三藏法数》 / 1193字 / 11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僧录司

僧官也。唐文宗开成中。始立左右街僧录。明太祖洪武元年,立善世院。四年,即革之。五年,给僧度牒。十五年,始置僧录司。左右善世各一人,左右阐教各一人,左右讲经各一人,左右觉义各一人,掌释教之事。各直省府属置僧纲司。都纲一人,副都纲一人,州属置僧正司。僧正一人。县属...

《佛学大辞典》 / 312字 / 11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娘矩吒

虫名。玄应音义二十五曰:「娘矩吒,此云粪屎虫。觜如针,亦云针口虫。穿骨食髓者也。」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11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又云七生。人界之七生与欲天之七生,合而云七。故开之则為十四生,而各,故為二十。预流果之圣者,欲界九品之修惑祇润生七二十八生,更不受第八(即二十),见[润生]条。 又一地狱。二傍生。即畜生也。叁饿鬼。四天。五人。六业。七中。...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11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七佛

过去之七佛也。其七佛出世教化之相。说於长阿含一之大本经及增一阿含四十四之十不善品。其他七佛父母姓字经,七佛经之别译,七佛名号少异,同一梵语之转讹也。长阿含大本经曰:「过去九十一劫时,时世佛名毘婆尸如来Vi aśyin。復次,过去叁十一劫佛名尸弃如来Śikhin。復次...

《佛学大辞典》 / 638字 / 11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弥勒

Maitreya,新称弥帝隶,梅低梨,迷諦隶,梅怛丽,每怛哩,梅怛丽药,昧怛[口履]曳。菩萨之姓也。译曰慈氏。名阿逸多,译曰无能胜。或言阿逸多為姓,弥勒為名。生於南天竺婆罗门家。绍释迦如来之佛位,為补处之菩萨。光佛入灭,生於兜率天内院。彼经四千岁(即人中五十六亿七千万岁...

《佛学大辞典》 / 618字 / 11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九字曼荼罗

安九个讫哩字之曼荼罗也。其曼荼罗於开敷莲华之中臺并八叶各安弥陀观音共通之种子讫哩字而建立之。以像而现之者,於中臺观自在菩萨八叶上,各安置阿弥陀佛。观自在菩萨,左手持莲华,右手作开华叶之势,阿弥陀佛结跏趺坐,住於定印,各面中臺观自在菩萨。又於次之八叶,次第安置...

《佛学大辞典》 / 668字 / 11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叁照

台依华严经所立,喻显彼宗所立之五时教者。一、高山,日出先照高山,以喻佛成道后,最初说华严经,化顿大之菩萨。二、幽谷,日光次照幽谷,以喻於鹿苑说小乘经化声闻缘觉。叁、平地,日光次照平地,以喻说方等经乃至涅槃经,化一般大乘渐入之机。而照平地之日光分食时,禺中,正中...

《佛学大辞典》 / 645字 / 11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八不中道

又曰:八不正观、八不中观。中道,就所作之理而言。正观中观,就能证之智而言。又对於偏,谓之中。对於邪,谓之正。叁论宗以之為至极之宗旨。八不者: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出之八句四对也。反之则為生灭断常,一异去来,谓之八迷。又曰:八计,不门虽无量,今姑寄...

《佛学大辞典》 / 1774字 / 11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二十八宿

大集经云:佛告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等言:过去天仙,云何布置诸宿曜辰,摄护国土,养育众生?大梵天王等白佛言:过去天仙,分布安置诸宿曜辰,于四方中各所主,如云角宿,主于众鸟;亢宿,主于出家求圣道等。尔时佛告梵王等言:我亦使诸曜星辰,摄护国土,养育众生。汝等宣告,...

《三藏法数》 / 442字 / 11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唯识论

二本:一為成唯识论,梵名Vijñānamātrasiddhi-śāstra之异名。一為唯识二十论之略名。唯识二十论,叁译:一后魏瞿曇般若流支(又作菩提流支)译,一卷,单题曰唯识论,或题曰楞伽经唯识论。二陈真諦译,一卷,题曰大乘唯识论。叁唐玄奘译,一卷,题曰唯识二十论。诸家之註释如...

《佛学大辞典》 / 546字 / 10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大日经疏

善无畏叁藏為玄宗皇帝讲说本经。一行阿闍梨记之,异本多种,据日本僧家言,现今存者唯二本,一為日本弘法携回本国者,二十卷,称為大日经疏。一為日本慈觉携回本国者,十四卷,称為大日经义释。此二部大同小异也。大日经疏日本东密之学者,称為本疏,或谓之大疏,无畏疏等计...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10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求那

Guṇa,由原质之意言之,原质者,必活动,為作者之意,遂為德之意。胜论师六句义中之第二。译曰依,依止。地水火风等实体之色声香味等之德也。因而十句义论谓為德句义,而求那之数不同。百论疏上中曰:「求那此云依諦,二十一法:谓同异合离数量好丑八也;次苦乐憎爱愚智勤...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10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二十重华藏庄严世界海

谓此世界,住在香水海中,莲华之上,种种妙宝庄严,含藏一切世界,深广无穷也。此世界海,须弥山,微尘数风轮所持;此微尘数风轮,最在上者,名殊胜威光藏,能持普光摩尼庄严香水海,此香水海出大莲华,名种种光明蕊香幢,此世界海,住在其中,四方均平,清净坚固,金刚轮山,...

《三藏法数》 / 1802字 / 10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二十五圆通

圆而通於法性之实者,谓之圆通。眾生之机缘万差,欲得圆通,须依种种之法,佛於楞严会上,对菩萨声闻,问本何法而得圆通。菩萨声闻,各举自得之法答之,二十五种,即六尘六根六识七大也。此中始於陈那之圆通声尘至观音之圆通耳根而终,论圆通虽无优劣,而如来特使文殊选择,取耳...

《佛学大辞典》 / 545字 / 10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涅槃经

小乘大乘之二部,小乘之涅槃经,西晋白法祖译,佛般泥洹经二卷,东晋法显译,大般涅槃经叁卷,失译,般泥洹经叁卷,是為同本异译,说八相成道化身之释迦,於拘尸那城入涅槃前法之状者。是化身佛之实录也。其他中阿含中涅槃经。说可得涅槃之观行。大乘之涅槃经,西晋竺法护译佛...

《佛学大辞典》 / 586字 / 10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 《迦叶赴佛般涅槃经》

十度各叁行

度者,超度也。谓此十度各叁种殊胜行门,菩萨修行此法,则能自利利他,度诸众生;离生死此岸,越烦恼中流,到涅槃彼岸,同证无上菩提。(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施度叁行,此施度叁种:一、财施,谓以己所财物,施与他人,令其安乐;二、法施,谓...

《三藏法数》 / 877字 / 10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九次第定

九者,自初禅至灭受想定,凡九种也。次第者,谓人若入禅时,智慧深利,能从一禅又入一禅,如是次第而入,心心相续,不生异念,无间无杂;定者,摄心不乱也。 初禅次第定,谓人修禅定,离欲界恶不善法,观,离生喜乐,定观均齐,其心次第而入,无杂念间隔也。(观...

《三藏法数》 / 1025字 / 10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布萨

原為梵语U avasatha,变於巴利U osatha,失梵语之原形,而為Posadha。具曰布沙他,布洒他,逋沙他,褒沙陀,布萨陀婆,译曰净住,善宿,又曰长养。出家之法,每半月(十五日与廿九日或叁十日),集眾僧说戒经,使比丘住於净戒中。能长养善法,又在家之法,於六斋日持八戒而增长...

《佛学大辞典》 / 711字 / 10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形像

经轨所说种种。 (第一像):是世间流布之像,而立印轨,与底哩叁昧耶经,与使者法之各初章所说,与大日经具缘品之说相相同。但身色则诸说异,大疏六為黑色,立印轨為青色,使者法為赤黄色,底哩经未说身色,然其所说之相,与使者法大同,则身色亦可同於彼也。大日经二曰:「...

《佛学大辞典》 / 2278字 / 10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十遍处定

智度论云:八背舍为初门,八胜处为中行,遍一切处为成就。谓叁种观具足,禅体始得成就。此定谓之遍一切处者,从所观境遍满得名也。(八背舍者,一内色相外观色、二内无色相外观色、叁净背舍身作证、四虚空处背舍、五识处背舍、六无所处背舍、七非想非无想处背舍、八灭受想...

《三藏法数》 / 601字 / 10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半只迦

Pañika’,又曰半支迦,般止柯,散支,散支迦,般闍迦,德叉迦。八大夜叉之第叁,鬼子母之夫也。大日经疏五曰:「半只迦,旧曰散支。」毘奈耶杂事叁十一曰:「昔王舍城内一山边药叉神,名曰娑多。北方犍陀多罗国復药叉,名半遮罗。娑多娶妻生女,容貌多严,见者爱乐。其生之时...

《佛学大辞典》 / 426字 / 10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二十七贤圣

成实论,中阿含福田经所说。俱舍家亦兼言之。二十七贤圣者:十八学(见[学]条)。成实论贤圣品曰:「如是九种名无学人,先十八学人,是无学是二十七人,名為一切世间福田。」四教仪叁曰:「贤人二,圣二十五,合二十七贤圣,具出成论。」又曰:「二十七贤圣者,十八学...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10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形像

同秘要品曰:「矜羯罗,形如十五岁童,着莲华冠,身白肉色,二手合掌,其二大指与头指间横插一股杵,天衣袈裟微妙严饰。制吒迦亦如童子,色如红莲,头结五髻(表五智),左手嚩日罗,右手执金刚棒,瞋心恶性之者,故不着袈裟,以天衣缠颈肩。」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10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净土宗

佛教之一派。以普贤為初祖,主於念佛往生。晋慧远专倡净土法门,住庐山,结莲社,得一百二十叁人。同愿往生极乐国土。魏之曇鸞,唐之道绰,皆专修此道。以观想持名专修為上,一名莲宗,日本亦盛行之,為二十宗之一。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10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信衣

佛家传授之衣也。五灯会元,二十五祖曰:「师子尊者难未起时,密授我信衣法偈,以显师承。」六祖坛经曰:「祖復曰:昔达磨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信之。故传此衣以為信体,代代相承。」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10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僧佉

Sāṁkhya,正曰僧企耶,译曰数。外道之论名。玄应音义十曰:「僧佉,此语讹也,应云僧企耶,此云数也。其论以二十五根為宗,旧云二十五諦。」唯识述记一末曰:「梵云僧佉,此翻為数,即智慧数。数度诸法根本立名,依数起论名為数论,论能生数亦名数论。」百论疏上之中曰:「僧佉,...

《佛学大辞典》 / 174字 / 9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小乘九部

部即部类。谓佛所说经,大乘小乘不同,故分十二部及九部之别也。小乘诸经,于十二部中,无方广、授记、无问自说之叁部,故云九部。法华经云: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是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十二部也。(无方广部者,方广乃大乘常住之理,以小乘惟...

《三藏法数》 / 919字 / 9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优楼频螺迦叶

Uruvilvā-kāśya a,又作优楼频蠃迦叶,优卢频螺迦叶,优楼频蠡迦叶,优留毘迦叶。乌卢频螺迦叶波。罗汉名。译曰木瓜林。叁迦叶之第一。玄应音义二十五曰:「乌卢频螺,此云木瓜林,在此林下修道,故以名焉。迦叶波是姓,旧言优楼频螺。正法华经云:上时迦叶,兄弟叁人,居长者也...

《佛学大辞典》 / 257字 / 9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大光明王捨头施婆罗门

大方便佛报恩经四说:「释迦如来於过去為波罗奈国王,称為大光明。惠施一切,不逆人意。敌国之王闻之,使婆罗门来乞王之头。王许之,群臣諫,不听。使婆罗门捉刀斫头,以果其慈心。」经律异相二十五曰:「大光明王捨头施婆罗门。」

《佛学大辞典》 / 96字 / 9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十六观

观无量寿经正宗分所说。韦提希夫人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兼欲未来世之眾生往生,请佛世尊说其所修之法,故佛说此十六种之观门:一、日想观,正坐西向,諦观落日,使心坚住,专想不移,见日将没之状,如悬鼓形,既见日已,闭目开目,皆令了了,此名日想观。二、水想观,次作水想,见水...

《佛学大辞典》 / 245字 / 9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冬安居

如夏安居。僧侣自十月十五日,迄明年正月十五日,禁外出而讲学修养也。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9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五种结界相

五种结界相者,乃是如来制比丘结界之法也。谓比丘若作法事,若行布萨,若建塔寺,或于空地,或在山林,或于水边,随其形量广狭大小,必须结界,以立界相。故说此五种之名相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布萨,华言净住。谓比丘当每月二番聚众,宣说戒法,以净身口意叁业,故云...

《三藏法数》 / 432字 / 9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