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4 条搜索结果

阿那天眼

佛十大弟子中各有第一。此人為天眼第一。增一阿含经叁曰:「天眼第一,见十方域,所谓阿那比丘是。」天眼是六神通中之天眼通也。楞严经二曰:「阿那,见阎浮提,如视掌中菴摩罗果。」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文若草

十诵云文闍草,五分云文柔草,皆一也。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僧用六物

一、僧伽𥠖,梵语僧伽𥠖。华言合,又云重,谓割之合成而重迭也。此衣于说法时着。 二、郁多罗僧,梵语郁多罗僧。华言上着衣,谓加于安陀会之上也,此衣于入众礼诵时着。 叁、安陀会,梵语安陀会。华言中宿衣,谓于宿睡及作务时着。 四、漉水囊,会正记云。西方用白㲲,东土宜...

《三藏法数》 / 263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五部

五部者,即如来所说藏也。而分为五者,世尊成道叁十八年,赴王舍城国王斋,食讫,令罗睺罗洗钵,因失手破为五片。是日有多比丘皆白佛言,钵破五片。佛言:表我灭后,初五百年,诸恶比丘,分毗尼藏为五部也。后优波鞠多果有五弟子,各执一见,遂分如来一大藏为五部焉。(梵...

《三藏法数》 / 724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日本佛教

日本慧若所着释迦传曰:「佛教之入日本也,始於钦明天皇十叁年,百济供佛像及经论之役。其后佛教殷兴,计分十数宗派:若俱舍,成实,,法相,叁论,华严,南都之六宗,则上古之宗派也。天台真言之二种,则中古之宗派也。日本之天台,与中国之天台异。相承圆密禪戒四者之法门,以...

《佛学大辞典》 / 496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懺摩

Kṣamaya,译曰忍恕请忍恕於人之辞。寄归传二曰:「懺摩乃是西音,身当忍义,(中略)口云懺摩,意是请恕。」然旧译家翻為悔。资持记中之叁曰:「梵云懺摩,此翻悔往。」见[懺悔]条。 又衣名。四分开宗记叁末曰:「懺摩衣Kṣauma,野麻作衣也。」西域记二曰:「[宋-木+最]摩衣,...

《佛学大辞典》 / 132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十大弟子

一、摩诃迦叶,上行第一,梵语摩诃迦叶,华言大龟氏。其先代学道,灵龟负仙图而应。从德命族,故名大龟氏。能行头陀上行,故称上行第一。(梵语头陀,华言抖擞。) 二、阿难陀,多闻第一,梵语阿难陀,华言庆喜。佛成道时,斛饭王遣使来白净饭王言:贵弟生男,王闻欢喜,语来使...

《三藏法数》 / 657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瞻病五德

僧祇云:有比丘久病,佛因见之,躬与阿难为其洗身及衣,又为说法。问云:汝曾看病否?答:不曾。佛言:汝既不看,谁当看汝。佛乃制戒,自今以后,令诸弟子应看病比丘。若欲供养我,应供养病人。故说瞻病有五德也。(梵语阿难,华言庆喜。) 一、知病人可食不可食,谓供给病人...

《三藏法数》 / 323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井中捞月

僧祇曰:「佛告诸比丘:过去世时,有城名波罗奈,国名伽尸。於空间处,有五百獼猴,游行林中。到一尼俱树下,树下有井,井中有月影现。时獼猴主见是月影,语诸伴言:月今日死,落在井中,当共出之,莫令世间长夜闇冥。共作议言:云何能出?时獼猴主言:我知出法。我捉树枝,汝...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提谓波利

二商主名,提谓又作帝梨富娑Tra ṣa瓜,离谓等。波利又称跋梨迦Bhallika,优婆离,金挺等。或称為北天人。或称為优德伽罗Utkala人。佛对之初说人天教,与以髮爪使造塔。但此為梵天劝请以前之事也。五分十五曰:「结跏趺坐七日受解脱乐。过七日已,从叁昧起。游行人间。时有五百...

《佛学大辞典》 / 567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五法不得授人戒

谓比丘当深信因果,常生惭愧,戒行精进,法义无忘,方堪授人戒法。若不能如是者,则不可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无信,信为万善之本,众德之基,比丘若不具足正信,则于戒法自必不能持守,何况为师而授人戒也。 二、无惭,惭谓惭耻。比丘之心,若无惭耻,自必肆情纵...

《三藏法数》 / 241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世间五种难得宝

世之珍宝,虽世间希有,求之易得。若值佛出世,及闻正法,又能闻法信解,如法而行,展转教化人能信乐。此之五种,尤为世间希有,故皆名难得宝也。 一、佛出世间,谓诸佛世尊,虽法身常住不灭,众生盲冥,难可得见。今佛出现世间,为令一切众生成就,大事因缘,甚为希有,是为世...

《三藏法数》 / 310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叁长物

一、衣长物,衣长物者,谓出家之人,若依佛制,但许畜叁衣;叁衣之外,若更再有,即名余长物也。 二、钵长物,钵长物者,谓出家之人,若依佛制,但许畜一钵;一钵之外,若更再有,即名余长物也。 叁、药长物,药长物者,谓出家之人,若依佛制,有诸疾病,则许服药调治;若病已...

《三藏法数》 / 128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五种法身

有四种(一)菩萨瓔珞经所说。一如如智法身,证如如之理之实智也。二功德法身,十力四无畏等一切之功德也。叁自法身,地上菩萨应现之应身也。天台谓之為胜应身,法相谓為报身中之他受用身。四变化法身,台家所谓劣应身,法相家所谓变化身也。五虚空法身,如虚空离诸相之如如理也。...

《佛学大辞典》 / 448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夏腊

又曰夏臈,法臈。比丘之年岁也。比丘每岁為九旬之安居,由其安居之数,以算法龄,称曰法臈几岁,故安居中与安居竟之日,犹如世俗之旧腊与岁首。此所以用夏腊之字也。以此夏腊之多少而定僧中之长幼。月灯叁昧经六曰:「当问其夏腊。」僧史略下曰:「经中以七月十六日是比丘五分法...

《佛学大辞典》 / 191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二藏

小乘之经量部立二藏:一,经藏。二,藏。论藏者,但為诸经中詮慧之处,及弟子释经之疏也。是非藏之所摄见。顺正理论一。 又摩訶僧祇叁十二叙佛灭后五百圣者之结集,唯举经二藏,无论藏之结集。 又大乘亦立二藏:一,叁藏。经论结集於别部之小乘法藏也。二,摩訶衍藏。说...

《佛学大辞典》 / 259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佛腊日

七月十五日之夏满日名佛腊日。腊者岁末之称,佛家以一夏九旬安居之竟為岁末,故此日谓為佛之腊日。僧史略下曰:「所言腊者,经中以七月十六日是比丘五分法身生来之岁首,则七月十五日是腊除也。比丘出俗,不以俗生為计,乃数夏腊耳。经又谓十五日為佛腊日也。」腊或作蜡,见[...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六卷钞

南山大师所着四分行事钞叁卷,各分上下而為六卷,故曰六卷钞。见诸宗章疏录上。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达嚫

Dakṣiṇā,又作噠嚫、达嚫、达亲、达櫬、大嚫、檀嚫。财施之义。又右手之义,以右手受施物也。盖於斋食之后,施僧以财物,令右手受之也。僧对其施物為报之而说法,称其说法亦曰达嚫。是转财施之义而為法施之义。义净叁藏谓為陀那伽陀或特欹拏伽陀,译作施颂。探玄记十八曰:「达[打...

《佛学大辞典》 / 439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教衣

除禪僧与僧其他天台法相等所着之法衣,谓之教衣。此叁者服制殊异,故名。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定身

五分法身之一。以禪定之功德,组织法身之一分者。又住於禪定之身也。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外四供养

四方如来应之,各流出一女菩萨供养中央如来也。其先东方之阿閦如来流出香菩萨而供养之,此以东方為初发菩提心之方,又东方者初也,是故以妙香供养之,其故东方是叁摩耶戒也(理趣经意)。戒名戒香,戒者是叁学之初也,故以己所证之香叁摩地供养大日也。其次南方之宝生如来,流出华...

《佛学大辞典》 / 340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圣道衣

紫衣,素绢,道服等谓之圣道衣。以是為天台真言等圣道眾之人所着故也。对於僧之衣,念佛僧之黑衣而言。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对於旧家而言。四分五分等為旧译之,有部為义净之新译。以此等為所依,谓之新家。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分品第一

尔时执金刚菩萨大药叉将。威力难思。光超千日。一心而住。于大会中。有一童子。名曰苏婆呼。大悲淳厚。即从座起。虔诚顶礼执金刚足已曲躬合掌白言。大威尊者。我今抱疑日久。欲有少问。唯见听许。 尔时执金刚大药叉将言。汝所疑者。今恣汝问。我为汝决疑情断除。苏婆呼童子曰。...

《苏婆呼童子请问经》 / 唐天竺三藏输波迦罗奉制译 / 2251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23日

二部戒本

比丘之戒本与比丘尼之戒本也。行事钞说戒篇曰:「僧祇云:若诵戒时,应诵二部。」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宾头卢住世因缘

法苑珠林四十二曰:「昔有树提伽长者,造旃檀鉢着络囊中,悬高象牙杙上作是言:若沙门婆罗门不以梯杖能得者即与之。诸外道知欲现神通,挑头而去。宾头卢闻是事白目连言:实尔不?答言实尔。汝师子吼中第一,便往取之。其目连惧佛教不肯取。宾头卢即往其舍入禪定,申手取之。依四分...

《佛学大辞典》 / 440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执金刚神

又云执金刚夜叉、金刚手、金刚力士。手执金刚杖而护帝释天宫门之夜叉神也。遇佛出世,即降於阎浮提,卫护世尊,防守道场。俱舍论十一曰:「颂曰:妙高顶八万叁十叁天居。四角有四峰。金刚手所住。论曰:山顶四角。各有一峰。其高广量各有五百。有药叉神名金刚手。於中止住。守护诸...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梵语曰驮怒沙。印度尺度名。大毘婆沙论百叁十六,杂阿毘曇心论二,俱舍论十二,谓七[麩-夫+广]麦,成一指节,二十四指节成一肘,四肘為一弓。方广大庄严经四,谓一麦成一指节,十二指节成一搩手,两搩手成一肘,四肘成一弓,四肘一弓之说,诸经论大致相同,然配之於我国丈尺,则有...

《佛学大辞典》 / 432字 / 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有八十诵与十诵二种:八十诵為根本,五部之分派,皆自此出,其本今不传。十诵為现存四之一,萨婆多宗之戒本也。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梵语舍罗Śalākā,算人数之器,以竹木作之。於投票等用之。行事钞说戒正仪篇曰:「十诵云:行筹者為檀越问僧不知数,行筹数之。若人施布萨物,沙弥亦得。虽不住布萨羯磨处,由受筹故。(中略)五分筹极短并五指,极长拳一肘,极麤不过小指,极细不得减箸。(中略)四分云:听行舍罗...

《佛学大辞典》 / 192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八犍度

梵语犍度,华言法聚。谓佛弟子迦旃延以诸法门,各从其类,分为八聚,故名八犍度论。(梵语迦旃延,华言不定。佛十大弟子中之一也。) 一、杂犍度,如经,为声闻说四善根及四圣果、有余、无余涅槃等法不一,故名杂犍度。(四善根者,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即四加行也。四...

《三藏法数》 / 871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二时

朝夕二时也。佛祖统纪智顗传曰:「二时慈霔。」同註曰:「此早晚两讲之明据。」 又一、迦罗时,梵语迦罗Kāla,译作实时,佛於中试诸弟子听时食,遮非时食等,是实时也。二、叁昧耶时,梵语叁昧耶Samaya,译作假时,於诸法迁流上假立长短之时者,如诸经之初言一时Ekasminsamaye...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外道

於佛教外立道者。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资持记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称外道。」叁论玄义上曰:「至妙虚通,目之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圆觉经集註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网经上曰:「天魔外道,相视如...

《佛学大辞典》 / 287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和尚

U ādhyāya,又曰和上。家用上字其餘多用尚字。本為印度之俗语,呼吾师云乌社,至于闐国等则称和社,和闍(Khosha)等,和尚者其转讹也。罗什叁藏翻為力生,以依师而弟子之道力得生故也。晋书佛图澄传曰:「法常与法佐对车夜谈,言及和尚。比旦,佐入见澄,澄已知之。於是国人每...

《佛学大辞典》 / 675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厕之位置

天竺精舍,其西置厕院,或置於其南。摩訶僧祇曰:「厕屋不得在东在北,应在南在西,小行亦如是。」祇园图经曰:「次北第六院名為流厕,有大高屋,叁重而立,飞桥双上,甚是清净。下施厕坑,砌以伏竇,天帝手作,上无臭气。大渠从大院北西注,南入厕院,伏流入竇,北出会於大河,...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光座

又作光趺,佛之后光与臺座也。陀罗尼集经十一曰:「功德天像,身长一肘一尺叁寸五分,除其光座。」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善来比丘

由当人之愿力与佛之威神力,佛向愿出家之人称善来比丘,便為沙门,剃髮染衣之相自备,身成具足戒也。增一阿含经十五曰:「诸佛常法若称善来比丘便成沙门。是时世尊告迦叶曰:善来比丘!此法微妙,善修梵行。是时迦叶及五百弟子所着衣囊尽变作袈裟,头髮自落,如似剃髮以经七日。」...

《佛学大辞典》 / 314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舍罗

Sāra,鸟名。百舌鸟之雄者。玄应音义二十一曰:「舍罗,百舌鸟雄鸟也。若言舍利Sārikā(maina),雌鸟也。」能人语。 又(术语)Śalākā,译曰筹。舍罗本為草名,以之為筹,今多以竹木作之。為知比丘之数而行之也。行事钞上四曰:「四分舍罗此云筹也。五分,(中略)十诵行筹者,...

《佛学大辞典》 / 168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五部

佛灭后百年时,付法藏第五祖优婆毱多之下有五弟子,同时於藏生五部之派别:一、曇无德部Dharmagu ta,又曰曇摩毱多,是部主之名,译為法正、法护、法镜、法密等,本於此土曰四分。二、萨婆多部Sarvāstivāda,或曰萨婆諦婆,译言一切有。从宗计而取名,本曰十诵。叁、弥...

《佛学大辞典》 / 283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释迦或设枳也(Śakya)之略称。佛世尊之姓也,佛法始来汉土,僧犹称俗姓,或称竺,或弟子多呼师之姓。如支遁本姓关,学於支谦,故為支。帛道猷本姓冯,学於帛尸梨蜜多,故為帛(避暑录话下)。晋道安始云:佛以释迦為氏,今為佛子者,宜从佛之氏,即姓释。及后阿含经渡来,经说果...

《佛学大辞典》 / 746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跋闍子比丘十事非法

毘奈耶杂事四十曰:「一、高声共许净法(四分「得寺内」,十诵「如是净」,五分「求听净」),比丘在寺内作别眾非法之羯磨大眾高声共许,则其法成。二、随喜净法(四「后听可」,十「证知净」,五「合於求听净中」),比丘作非法之羯磨,其座大眾随喜,又於界内先作别眾之羯磨,然...

《佛学大辞典》 / 816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灵供

於亡魂供斋食也。人死七七日间,当生未定,谓之中有,中有之身,谓之健达缚。此译寻香。以寻香而食故也。故為进食物之香气於死者而供斋食。俱舍论九曰:「欲界中有身资段食不,虽资段食,然细非麤。其细者何?谓唯香气,由斯故得健达缚名。」行事钞上曰:「今有為亡人设食者,依中...

《佛学大辞典》 / 235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叁法身

有二种(一)罗什叁藏所立。一法化生身,由法性化现之化身佛也。二五分法身,戒定等之五分功德也。叁实相法身,空性之诸法实相也。註维摩经叁曰:「什曰:法身有叁种:一法化生身,金刚身是也。二五分法身。叁诸法实相和合為佛,故实相亦名法身也。」(二)天台所立。一但空法身,...

《佛学大辞典》 / 245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涅槃像曼陀罗

画释尊横卧宝床,五十二类异眾围绕之而哀慟之相也。画虚空云中有一僧,携锡杖立於前,无数天人从於后而降临之相者,是尊者阿那(又曰阿泥楼駄),於如来身入棺后,昇忉利天,以世尊入灭之事,告摩耶夫人,摩耶闻之哀慕,自天下趣於双树间也。见摩訶摩耶经下。佛北首下娑罗树之枝...

《佛学大辞典》 / 271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会正记

唐太宗贞观中终南山道宣,作戒疏业疏行事钞,弘四分,流转逾四百岁,释义近十家。於中宋嘉祐年中杭之大昭庆寺允湛师,作会正记十二卷,释南山之行事钞,独尽於理。其后灵芝之元照师,继承其宗,且以法华显圆意,作资持记。见释氏稽古略四。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耆婆叩髑髏知生处

五分二十记耆婆善知音声本末之相,叩五个髑髏,知生於地狱饿鬼畜生人天。有一髑髏不知生处。是罗汉之髑髏也(其他传说耆婆作外道论师)。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知净语

比丘有净语,犹如忌词。如比丘要草木时,谓斫木摘花等,是為不净语。谓「知之」「看之」者,是為净语。又如对金钱而言「收」「取」等,是尽属不净语。净语凡有四种,一汝知是,二汝看是,叁我须是,四我与是。从此四净语中之第一种曰知净语。又云知净。行事钞中坏生种戒曰:「五分...

《佛学大辞典》 / 268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四王生八子

四王同出师子颊王,各生二子,故通有八子也。 一、净饭王生二子,第一子,梵语名悉达多,华言顿吉。以其生时诸吉祥瑞顿出现故,即释迦牟尼佛也。第二子,梵语名难陀,华言善欢喜。从初慕道,为名欢喜中胜,故云善欢喜。 二、白饭王生二子,第一子,梵语名调达,华言天热。以其...

《三藏法数》 / 290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六群比丘

佛在世时,有恶比丘六人,结党多作非威仪之事,称曰六群比丘,佛制戒多缘此六群而起。诸出名不同。僧祇九称六群比丘曰:「一、难陀,二、迦留陀夷,叁、叁文达多,四、摩醯沙达多,五、马师,六、满宿。」毘奈耶十一称六眾苾芻曰:「一、阐陀,Nanda,二、鄔波难陀,U anan...

《佛学大辞典》 / 449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百二十岁寿命

据经论所说,释尊出世,人寿百岁之时也。智度论四曰:「人寿百岁,佛出时到。」弥勒上生经疏上曰:「释迦减劫百岁出世,弥勒增劫出世。」然佛寿有二说:一人寿百岁之时,则佛寿亦百岁。為以其福分与未来之弟子,减寿之第五分五分百岁也),八十入灭。二人寿百岁,而佛过於眾人,...

《佛学大辞典》 / 309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沓婆迴心

沓婆罗汉迴小乘心而发大乘之菩提心。是通四分之大乘,五证之一也。见[五义分通]条。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起死人咒

咒新死之尸令起,以杀害所怨者之魔咒也。见[毘陀罗]条。五分二十六曰:「诸比丘学起死人咒。佛言:不听,犯者偷兰遮。」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锡杖

十八物之一。梵语,喫弃罗Khakkhara,译為锡杖,声杖,呜杖。锡者,取振时作锡之声。又有智杖,德杖之德名。有显密之二意。显教為乞食或驱虫也。锡杖经曰:「佛告比丘:汝等当受持锡杖,所以者何?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皆执故。又名智杖,彰显圣智故。亦名德杖,行功德本故。圣人之表...

《佛学大辞典》 / 601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二教

一显教,二密教。显教之判,有天台真言之别。天台就释迦佛之说法作法而立显密二教。盖以对一会大眾显露说法,使彼此相知者為显露教,此时更密对餘眾说法,使一会之人不能知之者為秘密教。如鹿园之会,八万诸天得闻深法,故在我為显露教者,於彼為秘密教。在彼為秘密教者,在我则显...

《佛学大辞典》 / 2250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式叉迦罗尼

译曰学,又曰应学。宜学也。為突吉罗之异名。大日经疏五曰:「此中应学,旧译名為式叉迦罗尼。」大部补註二曰:「式叉迦罗尼,此名為学。」四分四十一见「尸叉罽罗尼」,「突吉罗」梵Śikṣākāraṇī。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僧残

中罪科之名。梵名僧伽婆尸沙Saṁghāvaśeṣa,巴Saṁghādisesa,译曰僧初残,僧残。此罪為次於波罗夷之重罪。犯之,则必依僧眾而行懺悔法,若不行之,则与犯波罗夷罪同。於比丘之资格,入死地者也。解此名者,如行事钞中一引善见论,婆沙论,四分,毗尼母论之四说。一、善见论谓僧...

《佛学大辞典》 / 379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波斯匿王游猎得末利夫人

见四分十叁,经异相二十八。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五分

无着菩萨之着论有五部。对於十支论,故曰五分。见[五部大论]条。 又五分法身也。见[五分法身]条。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圣语

Āryabhāṣa,又曰圣言。即梵语所谓叁尸克利德婆罗门之经语,為中天竺之正音。俱舍论十一曰:「一切天眾皆作圣语,谓彼言词同中印度。」毘婆沙论七十九曰:「世尊有时為四天王,先以圣语说四圣諦。四天王中二能领解,二不领解。世尊怜愍饶益彼故,以南印度边国俗语(旧婆沙作毘陀罗...

《佛学大辞典》 / 643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互用罪

互相滥用叁宝物之过罪也。此有叁宝互用,当分互用,像宝互用,一一互用之四种。即从宽至狭之次第也。叁宝互用者,谓佛物用於法或僧,法物用於佛或僧,僧物用於佛或法也。当分互用者,例如滥用造释迦像所施捨之金以造弥陀等像,滥用作无量寿经所施捨之金以作法华经等,回用施於甲寺...

《佛学大辞典》 / 272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曇无德部

宗五部之一。曇无德比丘之部宗也,佛灭后百年优婆毱多罗汉五弟子之一,於戒藏建立一部,部名曰曇无德部。名曰四分。见[曇摩毱多]条。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阿那失明

出家之初,贪睡眠。佛訶之為畜生之类。闻责乃七日不眠,遂失明。见楞严经五。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感通传

外题道宣师感通录。内题宣师感天侍传。因之一名感通传,又云感通录,又曰相感通传。一卷。记道宣师,感天人来降,付与戒事相问答者。案一卷之传录,盖记感通一部分者歟。然据释门正统八谓「又言此土雪踪,西天圣迹。计有叁千八百餘条。随问随录。為感通传」,所录不止一卷...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五支作法

又称五分作法。谓因明以五支作法之论式也。弥勒,无着,世亲等古因明师所立,各家之论式,亦无一定。瑜伽师地论第十五,明五明处,其中於因明处之下曰:「能成立法,有八种者:一立宗,二辩因,叁引喻,四同类,五异类,六现量,七比量,八正教量。」显扬圣教论亦全与之同。此八能...

《佛学大辞典》 / 777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座光

又曰光座。臺座与后光也。陀罗尼集经十一曰:「功德天像,身长一肘一尺叁寸五分,除其光座。」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四分僧戒本

一卷。从法护尊者四分列举戒相,前后附以偈文,使於说戒之日诵之。或称為戒经,或称為戒本。后秦佛陀耶舍译。唐南山道宣加註,称為四分含註戒本。后又有道宣新删定四分僧戒本一卷,怀素四分比丘戒本一卷,元照四分删定比丘尼戒本一卷,皆由四分抄出者也。本书之注释如下:四分...

《佛学大辞典》 / 293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支提

Caitya,又作支帝,脂帝,支徵。新作制多,制底,制底耶。积聚之义。以积聚土石而成之也。又谓世尊无量之福德积集於此也。义翻云灵庙。或言有舍利云塔婆,无舍利云制底。或谓总云塔,别云制底。或谓制底与塔婆其义同,无有无总别之差。寄归传叁曰:「大师世尊既涅槃后,人天共集以...

《佛学大辞典》 / 390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阐陀

又作阐那,车匿,阐择迦。比丘名。太子出城时為御马者。六群比丘之一。见[车匿]条。 又外道六论之一。百论疏上之下曰:「阐陀论释作首卢迦法,佛弟子五通仙等说偈名首卢迦。」 又婆罗门读诵之法也。五分二十六曰:「有婆罗门兄弟二人诵阐陀鞞陀书,后於正法出家。闻诸比丘诵经...

《佛学大辞典》 / 296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獼猴婬鱉

摩訶僧祇五曰:「过去世时,香山中有仙人住处,去山不远有一池水。时池水中有一鱉,出池求食,食已向日张口而眠。时香山中有诸獼猴,入池饮水已。上岸,见此鱉张口而眠,时彼獼猴更欲作婬法,即以身生内鱉口中。鱉觉合口,藏六甲里时鱉急捉獼猴,却行欲入水。獼猴急怖,便作是念...

《佛学大辞典》 / 288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钵囊

又云鉢袋。盛铁鉢之囊也。四分五十二曰:「手捉鉢难护持,佛言:听作鉢囊盛。不繫囊口,鉢出。佛言:应繫。手捉鉢囊护持,佛言:应作带络肩。」毘奈耶杂事四曰:「时有苾芻手擎鉢去,在路脚跌,鉢堕遂破。因斯闕事,以缘白佛。佛言:苾芻不应手擎其鉢。便以衣角裹鉢而去,废闕同...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菩萨戒作法

受菩萨戒之作法戒经天台疏上出六种:一梵网本,二地持本,叁高昌本,四瓔珞本,五新撰本,六制旨本。其中梵网本之受法,梵网之受法是卢舍那佛為妙海王子(莲华藏世界)授戒之法,释迦从舍那所受诵,次传与逸多菩萨,如是二十餘菩萨次第相付,而什师传来,出於藏品(梵网经)。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重阁讲堂

在中印度毘舍离国獼猴池边大林中。五分一曰:「后之毘舍离住獼猴河边重阁讲堂。」杂阿含经叁曰:「一时佛住毘耶离獼猴池侧重阁讲堂。」大涅槃经上曰:「一时佛住毘耶离大林中重阁讲堂。」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弥沙塞部

谓弥沙塞罗汉部宗之藏。即五分是也。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又作塔婆、兜婆、偷婆、浮图等。皆梵语窣堵波(Stū a,巴Thū a)之讹略也。高积土石,以藏遗骨者。又名俱攞。译言聚、高显、坟、灵庙等。别有所谓支提或制底(Chaitya),言不藏身骨者。或通称為塔。亦曰支提。法华义疏十一曰:「依僧祇有舍利名塔婆,无舍利名支提。地持云:...

《佛学大辞典》 / 468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沓婆摩罗子

沓婆,或作达婆,或作陀婆。又曰陀驃陀驃。翻云主摩罗。此云力士,或云壮士。根本曰:波波国中有一壮士大臣,名胜军。大富多财,受用丰足。所有貲產,如毘沙门王。虽非王种,时诸壮士作灌顶法,扶以為王。后生一儿,色相端美,天然净洁。彼国之法,若天然净洁者,名实。此儿亦尔...

《佛学大辞典》 / 192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五分戒本

弥沙塞五分戒本之略名。弥沙塞部五分之戒经也。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开荤

又曰开素。许食荤肉也。佛虽制酒肉五辛。而有病患或利益事时,则许饮食之。如四分四十二等,為病比丘,许噉诸种肉,饮诸种汁浆,十诵二十六僧祇叁十二毘尼母论叁等,许食离见闻疑之叁种净肉,五事报应经谓有病听於伽蓝外白衣家食五辛,分别功德论四说佛许病比丘饮酒,文殊问...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断肉

佛於小乘,开比丘之食叁净肉,於大乘之经,向菩萨严禁之。以大乘之教理,大悲心為主故也。而於涅槃经更制比丘之食肉,废前小乘之说。故依大乘家之说,则小乘之比丘,大乘之菩萨,皆不得食肉。梵网经下曰:「一切肉不得食,断大慈悲性种子。一切眾生见而捨去,是故一切菩萨不...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阿那

Aniruddha,旧称阿那,阿那陀,阿泥卢豆,阿[少/(兔-、)]楼駄,阿楼駄,阿[少/(兔-、)]駄,阿泥[少/(兔-、)]豆,阿泥嚕多。译曰如意无贪。新称阿泥陀。译曰无灭如意。佛十大弟子之一。為佛之从弟,迦毘罗城之释氏也。玄应音义二十六曰:「阿那陀,旧言阿那,亦云阿[少/(...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耆婆治病

耆婆以种种妙术治病,详於佛说捺女耆域因缘经,佛说奈女耆婆经,四分第四十,毘奈耶杂事第二十一。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解夏草

解夏之日,僧赠檀越者。盖此日诸比丘取生茆拟如来成道时之吉祥草,坐於此上而行解夏之法,故与以此吉祥草,分福分之意也。释氏要览下曰:「今浙右僧,解夏日,以綵束茆以遗檀越,谓之解夏草。今详,此草已為五分法身座,故名為吉祥草也。」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叁品沙弥

一、七岁至十叁,名驱乌沙弥。,小儿出家,阿难不敢度,佛言若能驱食上乌者听度。二、十四至十九,名应法沙弥。正合沙弥之位,以其五岁依师调练纯熟,堪於进具故也。叁、二十至七十,名字沙弥。本是僧之位,以缘未及,故称沙弥之名字。见行事钞下四。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翅夷罗

鸟毛所作之衣也。四分同宗记叁末曰:「翅夷罗衣,鸟毛作衣也。」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断盐

於神咒之法不食盐也。五部二十六曰:「有诸比丘,诵咒时,不噉盐,不眠床上,称言南无伽神婆。生疑我将无堕异见受餘师法耶?以是白佛。佛言神咒法尔,但莫堕其见。」穰麌利童女经曰:「修行者欲成就此法者,先断五辛,亦不食盐,不食油。断语。於一静处,叁时澡浴,叁时澡衣。结...

《佛学大辞典》 / 140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枳罗苏

Kilāsa,山名。译曰白。翻梵语九曰:「枳罗苏,应云枳罗婆(婆应為娑之误),译曰白也。僧祇第叁十四卷。」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法螺

梵语商佉,译曰珂贝。即螺贝也。螺贝之声远闻,以喻佛之说法广被大眾。又螺声勇猛,以表大法之雄猛。又吹螺而号令叁军,以譬说法降魔。法华经序品曰:「吹大法螺,击大法鼓。」无量寿经上曰:「扣法鼓,吹法蠃。」鼓音经曰:「吹大战螺,击大战鼓。」嘉祥法华经疏叁曰:「螺鼓远闻...

《佛学大辞典》 / 393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跋陀迦毘罗

Bhadraka ilā,比丘尼名。曾為波斯匿王所逼,其心无染爱,脱诣祇洹。佛言心无爱染,则无罪。见十诵二、经异相二十叁。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转五蕴成五分法身

蕴即积聚之义。五蕴即、色、受、想、行、识也。五分法身,身亦聚集之义,即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也。谓众生若能持戒修习定慧,行诸净业,则能转此五蕴色身,而为五分法身也。涅槃经云:因灭是色获得常色,乃至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也。 一、转色蕴成戒身,色蕴者,即眼...

《三藏法数》 / 506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小乘叁藏

四部之阿含经等為经藏,四分五分十诵等為藏,六足发智论等為论藏。此叁藏之根本皆佛说,於佛入灭时分部帙而结集者。佛所说之大乘,义理之分际远异於小乘,故於别处结集之而单名摩訶衍藏Mahāyāna iṭaka,以对小乘之叁藏。是智度论之意也。智度论百曰:「如摩訶迦叶於耆闍崛山...

《佛学大辞典》 / 551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斛饭

梵名途卢檀那Droṇodana,或作Dotodana,又译曰榖净。师子颊王之子,净饭王之弟,释尊之叔父也。传歷未详。起世经十、彰所知论上等,谓王有阿尼娄驮跋提梨迦之二子,五分十五、十二游经,有部破僧事二、释迦谱一等,谓有摩訶男阿尼娄驮之二子,眾许摩訶帝经二、於此加跋[木奈]...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犍度

Skandha,巴Khandha,又作乾度。译曰聚,蕴,积,藏,结,节。论中篇章之名。南山戒疏一下曰:「受法戒法,各别聚处,名為犍度。」法礪四分疏七本曰:「西音犍度,此方称聚,诸法之中当分说故称為聚,而存梵音总為犍度。」饰宗记七本曰:「西音犍度者,梵音塞犍陀。或云塞犍图...

《佛学大辞典》 / 257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小乘五部

佛灭后百年阿输迦王时,上座大眾之根本,以大天而生部别,此时优婆毱多阿罗汉之下於藏分出五部。故此五部之分派為古来宗之所用。然其五部与有部宗所传之五部及南山一家之五部,稍有相违。但义净叁藏於二者皆不取之。见[五部]条。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童女迦叶

与断见外道之弊宿梵志论议遂使彼屈服而為优婆塞。长阿含经第七弊宿经曰:「时童女迦叶,在斯婆醯村北,尸舍婆林住。时有婆罗门,名曰弊宿,止斯婆醯村。此村丰乐,民人眾多,树木繁茂。波斯匿王,别封此村,与婆罗门弊宿,以為梵分。」然与此同本异译之中阿含经十六蜱肆经曰:「一...

《佛学大辞典》 / 308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厕篦

厕筹也,见僧祇叁十四。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摩头鳩罗

Madhukula,山名。译曰蜜种。翻梵语九曰:「摩头鳩罗山,译曰摩头者蜜,鳩罗者种姓也。」见四分十一。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究究罗部

又曰拘拘罗部。译曰鸡胤部。小乘十八部宗之一。四分开宗记一本曰:「拘拘罗部,此云鸡胤部,准鸡名亦应言究究罗部鳩鳩吒部。此是鸡声,从声為名。宗轮论名鸡胤部,十八部论名窟居部,部执论名灰山住部。」叁论玄义曰:「此山有石,堪作灰。此部住彼山中修道,故以為名。」梵Kauk...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鉢蜡若帝婆耶那

Prajña tivādināh,小乘部宗之名。说假部也。见四分开宗记一本。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业疏

四分删补随机羯磨疏之异名。南山作,叁大部之一。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迦叶遗

Kāśya iya,又作迦叶维,迦叶毘,迦叶波。本為人名,以為部之名。佛灭后百年,优婆麴多之门有五弟子,各立异见,藏分五部。迦叶遗為其中之一人,故名其部曰迦叶遗部。可洪音义叁上曰:「迦叶毘,亦云迦叶维,亦云迦叶波,亦云柯尸悲与,此云饮光。此部此土无文。」拾毘尼义...

《佛学大辞典》 / 274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五论

者:一、十诵Sarvāstivāda-vinaya,六十一卷,后秦弗若多罗译。是五部中之萨婆多部也。二、四分Dharmagu ta-vinaya,六十卷,姚秦佛陀耶舍译,是五部中之曇无德部也。叁、僧祇Sāṅghika-vinaya,四十卷,东晋佛陀跋陀罗等译。本名摩訶僧祇Mahāsāṅgha,是根本窟内之...

《佛学大辞典》 / 575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八念

智度论二十一谓「佛弟子於闲静处乃至山林旷野,善修不净等之观,厌患其身,忽生惊怖及作恶魔种种之恶事,恼乱其心,忧惧转增,是故如来為说八念法,若存此心,恐怖即除。一、念佛,念佛神德无量拔苦与乐也。二、念法,念法力广大能灭烦恼也。叁、念僧,念僧為佛弟子具足五分法身為...

《佛学大辞典》 / 431字 / 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乐器名,张皮於木,以桴击之而鸣者。释氏要览下曰:「五分云:诸比丘布萨,眾不时集。佛言:若打犍稚,或打鼓,吹贝。」[毒鼓],各见本条。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摩訶僧祇

四十卷,东晋佛陀跋陀罗与法显共译。大眾部所传之藏也。法显传曰:「法显本求戒,而北天竺诸国,皆师师口传,无本可写。是以远涉乃至中天竺,於此摩訶衍僧伽蓝得一部。是摩訶僧祇眾,佛在世时。最初大眾所行也,於祇洹精舍传其本,自餘十八部各有师资,大归不异,然小小不...

《佛学大辞典》 / 131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僧祇戒本

摩訶僧祇大比丘戒本之略名。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