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 条搜索结果

囉尔迦

Rājīkā,一作罗尔迦。译曰芥子。用於降之法。大日经息障品曰:「或以罗尔迦,微妙共和合,行者造形像,而以涂其身。」同疏九曰:「用芥子及诸毒药,二种相和,作彼為障者形像,而用涂之,令彼身如火烧速被中伤。」同义释曰:「囉尔迦,此云芥子,其味辛辣,是降伏相应性类。」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6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五蕴

五蕴假和合而成人之心身譬之家宅。最胜王经四曰:「了五蕴宅悉皆空,求证菩提真实处。」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6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一与一切融即。其体无碍也。指月录四曰:「叁祖僧璨信心铭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虑不毕。」笔削记一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入一切,一切入一。互為主伴。」传心法要下曰:「若能了知心外无境,境外无心,心境无二,一切即一心,心即一切,更无罣碍。」又曰:...

《佛学大辞典》 / 670字 / 6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死王

焰摩法王也。司人之死命,故曰死王。无常经曰:「死王催伺命,亲属徒相守。」智度论十七曰:「汝若生疑心,死王狱吏缚,如师子搏虎。」寄归传二曰:「既不被生人之所笑,岂復怖死王见瞋。」见[琰]条。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6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半跏趺坐

两足加於两髀,谓之结跏趺坐,又曰全跏坐。一足加於一髀,谓之半跏趺坐,半跏趺。全跏坐有吉祥降之二坐。半跏坐亦有吉祥降之二种。以右之单足加於左之髀上,為吉祥之半跏;以左之单足加於右之髀上,為降之半跏。全跏坐為如来坐,半跏坐為菩萨坐。禪苑之半跏,降之方也。释...

《佛学大辞典》 / 149字 / 6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十一色

色以质碍为义。谓眼、耳、鼻、舌、身、无表六种,即内色也;色、声、香、味、触五种,即外色也。凡有十一种之别焉。 一、眼,谓眼根,有形质可见,故名色也。 二、耳,谓耳根,有形质可见,故名色也。 叁、鼻,谓鼻根,有形质可见,故名色也。 四、舌,谓舌根,有形质可见,...

《三藏法数》 / 328字 / 6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五阴

之一。与[五蕴]同。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6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译经院

翻译梵本之道场也。佛祖统纪四十叁曰:「天息灾述译经仪式,於东堂面西粉布圣坛(作坛以粉饰之事在藏经),开四门,各以一梵僧主之,持秘密咒七日夜。又设木坛布圣贤名字轮(坛形正圆,层列佛大士天神名佐,环遶其上,如车轮之状),目曰大法曼拏罗(此云大会)。请圣贤阿伽沐浴(...

《佛学大辞典》 / 644字 / 6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七十五法

小乘俱舍宗立一切法為七十五,摄為五类:一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六,心不相应行法十四,无為法叁也。 第一色法十一RūPāṇi,分之為叁种:一五根,二五境,叁无表色也。 五根者:一、眼根Cakṣur indriya,二、耳根Śrotra indriya,叁、鼻根Ghrāṇa iudriya,四、舌根J...

《佛学大辞典》 / 2493字 / 6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一法印

对小乘之叁法印称大乘之实印相,曰一法印。又有一实相印之名。即诸法实相之理也。妙玄八之上曰:「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叁印印之,即是佛说,修之得道。无叁法印,即是说。大乘经,但有一法印,谓诸法实相。」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6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五蕴

之一。旧译曰五眾,五阴。有情各有色受想行识之五蕴,而受种种之障害者。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6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叁种鬼神

能现诸形相,恼乱行人,障蔽禅定;若不预善分别,以祛除之,则使得其便,身心恐怖,有妨精进,而道业难成矣。 一、精媚鬼,谓精神变化厌媚于人也。以十二时中子鼠、丑牛等兽为种种相,或作少男少女,老宿之形,及可畏等相,恼乱行人,各当其时而来。善须别识。若多卯时来者...

《三藏法数》 / 534字 / 6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障碍佛道之恶神之总称。圆觉经曰:「恶,及诸外道。恼身心。」法苑珠林曰:「恶波旬,将八十亿眾,欲来坏佛。」见[]条。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6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种子

有多种:(一)唅字。合四字而成此一字,是即表中央之佛具四智也。谓字最初之横点,即字东方发心大圆镜智阿閦佛也。右之傍点,则字南方修行平等性智宝生佛也。上点是字即西方证菩提妙观察智无量寿佛也。本体之字者,风大北方入涅槃成所作智不空成就佛也(善无畏以风大為北方之佛)...

《佛学大辞典》 / 834字 / 6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法王

為劝善惩恶之判官,故谓為法王。药师经古迹记曰:「晓悟罪人,止眾恶故。虽鬼界摄,亦名法王。」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6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一,蕴,色等五蕴,為眾恶之渊藪,障蔽正道,害慧命者。二,烦恼,贪等烦恼,迷惑事理,障蔽正道,害慧命者。叁,业,杀等恶业,障蔽正道,害慧命者。四,心,我慢之心,障蔽正道,害慧命者。五,死,人之寿命有限,妨修道,害慧命者。六,天,欲界第六天主作种种之障...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又加无常无乐无我无净之四為八。是前四為凡夫之,后四為二乘之也。涅槃经二十二曰:「八者,所谓四无常无乐无我无净。」法华文句六曰:「圆教法身安处空理,无復通别二惑八等畏,故言踞师子床也。」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6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七流

流者,即见、思二惑也。此惑能漂流众生,入生死海故也。谓四果之人,因修四谛之法,能断见、思之惑,而不流转叁界,故有七流之义焉。(见、思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曰见惑;眼耳鼻舌身五根对色声香味触五尘,起诸贪爱,曰思惑也。四果者,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

《三藏法数》 / 684字 / 5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天子

之一,欲界第六天(即他化自在天)之天主及天民障碍佛道者。智度论五曰:「四者他化自在天子。(中略)常一心故,一切处心不着故,入不动叁昧故,破他化自在天子。」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5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疟加持

又名疟病法。加持病疟人使之平癒之法也。法令病者南向,修法者坐其后方,先作护身法,并结结界之印,防恶障碍,次结弥陀定印,入於冥想,观念病者之心月轮,有鍐、吽、怛洛、紇哩、恶之五字,此五字如其次第变為大日、阿閦、宝生、弥陀、不空之五佛,此五佛又成五大明王,不动明...

《佛学大辞典》 / 289字 / 5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胜幡

印度之风,与敌战而破之,则立胜幡。故道场降亦立胜幡,表其胜利。维摩经佛道品曰:「胜幡建道场。」注曰:「外国破敌则竪胜幡,道场降亦表其胜相也。」法华经授学无学人记品曰:「佛有大威德,名常立胜幡。」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5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Yama-rāja,又作炎摩、燄摩、阎、琰摩、爓、阎摩罗、阎摩罗社、琰摩逻闍、阎罗等。译曰缚。缚罪人之义。又曰双世。彼於世中,常受苦乐二报之义。又曰双王。兄妹二人并王之义。又曰平等王。平等治罪之义。地狱之总司也。玄应音义二十一曰:「燄摩或作琰摩,声之转也。旧云阎罗...

《佛学大辞典》 / 520字 / 5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二空

一、人空,又名我空,生空。人我空无之真理也。凡夫滥计五蕴為我,强立主宰以引生烦恼,造种种之业,佛欲破此计,為说五蕴无我之理,二乘悟之入於无我之理,谓之人空。二、法空,诸法空无之真理也。二乘之人,未达法空之理,计五蕴之法实,而不免一切之所知障,佛為之说五蕴之自性...

《佛学大辞典》 / 712字 / 5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梵语具云罗,华言能夺命,谓能夺众生智慧之命;又翻作障,能于修道之人而作障难故也。 一、蕴,谓色受想行识五蕴也。盖贪着五蕴之法,起惑造业,障碍正道,遂失智慧之命,是名蕴。 二、烦恼,谓一切烦恼之惑为也。盖贪着五尘之境,起诸烦恼,障碍正道,遂失...

《三藏法数》 / 545字 / 5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使

极恶之人,琰王遣鬼卒引取之。药师经曰:「然彼自身,卧在本处。见琰使引其神识,至於琰法王之前。」善殊之赞解之曰:是药师如来方便力,使恶人梦见之也。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5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二空

一、人空,人空即我空也,亦曰生空。谓凡夫妄计五蕴是我,强立主宰,引生烦恼,造种种业。佛为破此计,故说五蕴无我。二乘悟之,入无我理,是名人空。(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二、法空,谓二乘之人,未达法空之理,犹计五蕴之...

《三藏法数》 / 152字 / 5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四有

因果不亡曰有。谓众生作业感果,果必由因,因果相酬,则有生死,既有生死,必有色身,既有色身,必经中阴,轮转不息,则成四有。(中阴者,谓人初死之后,未曾托生,故名中阴。) 一、生有,谓从中阴来托母胎,一念识心相续,五蕴由此生起,是名生有。(五蕴者,色蕴、受蕴、想...

《三藏法数》 / 213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目犍连為执杖梵志所杀

佛涅槃之先,上足二弟子先涅槃者,叁世诸佛之常法也。舍利弗目连既知佛将涅槃,夏坐竟将般涅槃。是时尊者大目犍连入罗阅城乞食,执杖梵志遥见目连来,各各相谓曰:此是沙门瞿曇弟子,彼弟子中无出此人上者,我等盍共围打杀之。诸梵志共围打之,烂尽,苦恼甚。是时目连以神通还祇洹...

《佛学大辞典》 / 564字 / 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观音顶戴弥陀

观无量寿经述观音之相曰:「毘楞伽摩尼宝,以為天冠,其天冠中,有一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大日经一曰:「北方大精进,观世自在者。光色如皓月,商佉军那花。微笑坐白莲,髻现无量寿。」龙树十二礼曰:「观音顶戴冠中住,种种妙相宝庄严,能伏外道憍慢,故我顶礼弥陀尊。」般...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5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芥子

以芥子投针锋难中,譬佛出世之难也。涅槃经二曰:「芥子投针锋,佛出难於此。」 又喻极小也。白居易僧问曰:「维摩经不可思议品中云:芥子纳须弥。须弥至大至高,芥子至微至小,岂可芥子之内入得须弥山乎? 又(物名)芥子為性坚辛者,密教以之為降伏之相应物,於此加持真言,投...

《佛学大辞典》 / 277字 / 5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结跏趺坐

佛陀之坐法也。结加趺於左右髀上而坐也(跏字添足者所谓蛇足也),跌者足背也,交结左右足背而置於左右髀上谓之全跏坐,即结跏趺坐也。置左右之一足於左右之一髀,名為半跏坐。全跏坐有吉祥降之二、先以右足押左股,次以左足押右股,手亦上左,谓之降坐,反之谓之吉祥坐。释尊...

《佛学大辞典》 / 561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五蕴实相

五蕴即色、受、想、行、识也。蕴者,积聚之义。谓由积聚色等五法,以成色身也。实相者,真如无妄之理也。即此五蕴,而是实相之理,故名五蕴实相也。 一、色蕴实相,色即质碍之义。谓色是质碍幻色,实是般若真空,即幻色而明真空,是名色蕴实相。(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二、...

《三藏法数》 / 288字 / 5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子果

子者种子也。种子所生之果,谓之子果。果所生之种子,谓之果子。因而五蕴之果报。為过去烦恼所生之果,谓之子果。小乘之阿罗汉尚未断之。入无餘涅槃乃永无之。又依今生烦恼有未来之报果,谓之果子。阿罗汉无来世之果报,故无果子。如来之现报,如小乘之有子果,无生报(后生之报)...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5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红教

Shamār,喇嘛旧教之僧,用红色之衣冠,故有此名。教主蓄妻,血脉相承,行於西藏之南部。西藏新志中曰:「喇嘛教始名红教,西歷七百四十七年巴特玛繖巴斡者,被聘至西藏。此人住克什米尔之境,為印度之有名学者。於是巴师以其卓越天稟之能力,热心布教,亲自周行全国。其奇蹟甚多。...

《佛学大辞典》 / 431字 / 5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十种见

一、萨迦耶见,梵语萨迦耶,华言身见。谓于五蕴法上,妄生执取,计我、我所,是名萨迦耶见。(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我者,谓五蕴法中强立主宰,妄计为我也。我所者,即五蕴色身等也。) 二、边执见,谓外道之人,于五蕴身见之中,执断执常,随执一边,我见...

《三藏法数》 / 565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金刚二义

金刚者,金中最刚,故云金刚。而小品般若以金刚立题者,具有坚、利二义焉。(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一、坚义,坚义者,谓金刚之坚,万物不能碎坏。以喻般若之体,真常清净,不变不迁,烦恼不能乱,邪不能动,此即实相般若也。 二、利义,利义者,谓金刚之利,能碎坏万物。...

《三藏法数》 / 160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六离合释

谓一名之中,有能所等,互相混滥,故须明此六种之释。复以依主等,皆有离合之意,故云六离合释。(离合意者,如依主释中,以眼与识分说为离;眼识通说为合。持业中,藏与识;有财中,金刚与人;相违中,眼与耳;带数中,五与蕴;邻近中,念与慧,其意皆与此同。) 一、依主释,...

《三藏法数》 / 539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想蕴

五蕴之一。人有想像事物善恶邪正种种情想聚之,故名曰想蕴。俱舍论二曰:「想蕴谓能取像為体,即能执取青黄长短男女怨亲苦乐等相。」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5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天子业

之一,天子也。以前世之业感此报,故谓之业。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5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波卑夜

旧称波旬。法华玄赞二曰:「罗,云破坏号也。略云,名波卑夜。云恶者,波旬,讹也。」见[波旬]条。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5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七见

分别曰见。谓外道于诸法中执己为是,以正为非,迷惑不解,失于正理,故有七种之见也。 一、邪见,谓无正信,诽谤正法,而于善恶果报,及正因缘所生善法,一切拨以为无,是为邪见。(正因缘者,谓眼等六根为因,色等六尘为缘,能生一切诸法,非如外道计从梵天生,或计从微尘生。...

《三藏法数》 / 493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十种不思议法

思即心思,议即口议。谓十种法皆不可心思口议也。 一、最胜身相不思议,谓如来身相,最胜清净,积集无量福智,严具一切胜妙功德,如大圆镜,现众色像,如虚空界,普摄一切,令诸众生,超越分别,离诸疑悔,信解清净,发希有想,故名最胜身相不思议。 二、妙好音声不思议,谓如...

《三藏法数》 / 779字 / 5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八相成道

佛陀以成道為中心,示现由始至终一期之相状,谓之八相成道。成道虽為八相中之一,然為八相中之主脑,故别揭成道之名。八相经论所说存没不同,而大要有二说。大乘起信论所说者,一、降兜率,先住於兜率天,在彼天四千岁。见时机熟,遂乘白象由彼天降下之相也。二、入胎,乘白象由摩...

《佛学大辞典》 / 660字 / 5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降伏法

修五大明王等法退治怨敌恶也。五部尊法之一。补陀落海会轨曰:「叁降伏法,用金刚部尊等,是故有五大忿怒尊等。」不空译之阿毘遮嚕迦仪轨品明诸种之降伏法。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出生菩提心经

一卷。隋闍那崛多译。说发菩提心之功德,四摄法及天行梵行圣行。后说破眾会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5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 《佛说出生菩提心经》

道之忍行也。如為他畏而修忍辱。止观八曰:「久远劫来為所使,(中略)行於忍,為畏他故。」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5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大自在天与男根

大自在天依万物生本之义。而自在天派之人。以人之男根為天神之神实而祀之。续高僧传玄奘传曰:「至劫比他国,俗事大自在天。其精舍者高百餘尺,中有天根,谓诸有趣,由此而生。王民同敬不為鄙耻,诸国天祠率置此形。大都异道有百数,中所高者自在為多。」西域记健驮罗国记曰:「跋...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降焰尊画像

大神验念诵法曰:「圣阎曼德迦威怒王,身乘青水牛,持种种器杖。以触髏為瓔珞头冠,虎皮為裙。其身长大,无量由旬。徧身火焰,洞然如劫烧焰。顾视四方,如师子奋迅。」仁王经仪轨上曰:「依教令轮,现作威怒六足金刚,手臂头各六,坐水牛上。」大日经疏六曰:「降阎摩尊,是文殊眷...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法幢

妙法高耸,如幢之上出,故曰法幢。又如猛将之建幢旗以譬佛菩萨之说法,能伏军而得胜也。无量寿经上曰:「建法幢,震法雷。」涅槃经十九曰:「法殿欲崩,法幢欲倒。」大经慧远疏曰:「宣说证法,证法高胜,如幢上出」同嘉祥疏曰:「建幢是战胜之相,譬说法降得胜也。」祖庭事苑...

《佛学大辞典》 / 146字 / 4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一实相印

诸法实相之一法印也。即对於叁法印而谓诸法实相之一理也。妙法莲华经方便品曰:「无量眾所尊,為说实相印。」嘉祥疏四曰:「為人说於实相,印定诸法。」叁藏法数四曰:「一实相者,谓真实之理,无二无别,离诸虚妄之相也。印者信也,盖如来所说诸大乘经,皆以实相理,印定其说,外...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4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叁法印

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叁印,印定其说,即是佛说;若无此叁法印印之,即是说。如世公文,得印可信,故名叁法印。(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无常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无常。众生不了,于无常法中执为常想,是故佛说无常,破其执常之倒,是名无常...

《三藏法数》 / 259字 / 4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第六天

此他化自在天王,常為佛道障碍,故云王,四中之天也,佛将成道,来為妨害,遂為佛所调伏,即此王也。叁藏法数十七曰:「此即欲界第六天也。若人勤修胜善欲超越叁界生死,而此天為作障碍,发起种种扰乱之事,令修行人不得成就出世善根,是名天。」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五部律

五部律者,即如来所说律藏也。而分为五者,世尊成道叁十八年,赴王舍城国王斋,食讫,令罗睺罗洗钵,因失手破为五片。是日有多比丘皆白佛言,钵破五片。佛言:表我灭后,初五百年,诸恶比丘,分毗尼藏为五部也。后优波鞠多果有五弟子,各执一见,遂分如来一大律藏为五部焉。(梵...

《三藏法数》 / 724字 / 4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五取蕴

谓有漏之五蕴也。取者取着之义。小乘有部,总為烦恼之异名,大乘唯识,為贪爱之别名。取着於贪爱之烦恼事物,故名為取,五蕴以烦恼為因而生,故云取蕴(第一义),五蕴常从属烦恼,故云取蕴(第二义),五蕴能生烦恼,故云取蕴(第叁义)。俱舍论一曰:「有漏名取蕴。(中略)烦恼...

《佛学大辞典》 / 222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波旬

Māra- a īyān,罗之略。天之总名。波旬者,王之别名也。义林章六本曰:「又云波卑夜,此云恶者,天别名,波旬讹也。成就恶法怀恶意故,恶波旬号名双举。」玄应音义六曰:「言波旬者讹也,正言波卑夜,此云恶者,谓有恶意成就恶法也。或云恶波旬,存二音也。...

《佛学大辞典》 / 234字 / 4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无我

梵语Anātman,又云非我。常一之体,有主宰之用者為我,於人身执有此,谓之人我,於法执有此,谓之法我,於自己执有此,谓之自我,於他执有此,谓之他我。然人身者五蕴之假和合,无常一之我体,法者总為因缘生,亦无常一之我体,既无人我,无法我,则无自我他我,不待言矣。如此毕...

《佛学大辞典》 / 397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五蕴

蕴者,积聚之义。谓众生由此五法积聚成身,复因此身积聚有为烦恼等法,能受无量生死也。亦名五阴者,阴即盖覆之义,谓能盖覆真性也。翻译名义云:积集有为,盖覆真性。是也。 一、色蕴,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诸根和合积聚,故名色蕴。 二、受蕴,受即领纳之义。...

《三藏法数》 / 319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叁会

叁度之法会也。罗什译之弥勒大成佛经曰:「说此偈已,出家学道,坐於金刚庄严道场龙华菩提树下。(中略)於此日初夜降四种,成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中略)尔时释提桓因、护世天王、无数天子,於华林园头面礼足,合掌劝请转於法轮,时弥勒默然受请。(中略)说是语时九十六亿人...

《佛学大辞典》 / 300字 / 4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周行七步

周者,周匝四方,上下四维也。经云:如来于阎浮提林微尼园,示现从母摩耶而生,生已,即周行七步,唱如是言:我于天、人、阿修罗中,最尊最上。父母人天,见已惊喜,生希有心,而诸人等,谓是婴儿。而我此身,无量劫来,久离是法。如来身者,即是法身,非是肉血筋脉骨髓之所成立...

《三藏法数》 / 468字 / 4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定答

四种问答之一。决定不变之答也。如一比丘问佛:五蕴不常变异否?佛言五蕴定為变异,是名定答。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4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