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僧叁宝名。是尊重之意也。四十二章经曰:「叁尊者佛法僧也。」出曜经十五曰:「如契经所说,告诸比丘,今当為汝说叁第一之尊:一者佛為第一之尊,二者法為第一之尊,叁者僧為第一之尊。」无常经曰:「稽首总敬叁宝尊。」 又西方之尊叁尊為阿弥陀,观音,势至。药师之叁尊,為...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谓释迦如来入灭之后,其教法住世,有此叁时不同也。 一、正法时,正犹证也。谓如来灭后,教法住世,人有禀教者,即能修行;有修行者,即能证果,是名正法。据法住记云:佛告阿难:我灭度后,正法一千年,由女人出家,减五百年。又据善见论云:后为比丘尼说八敬法,还得一千年。...
《三藏法数》 / 534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一、波罗夷配死,梵语波罗夷,华言极恶。此即根本极恶之戒也。谓修行之人,若犯此戒,道果无分,死堕地狱。四分律云:譬如断人头,不可复生;若犯此法,不复成比丘。以由此罪极重,故以死配之。 二、僧残配流,毗尼母云:僧残者,如人为他所斫,残有咽喉,故名为残。盖言人若犯...
《三藏法数》 / 418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八福田者,谓佛、圣人、僧叁种,名敬田;和尚、阿阇黎生我法身者,父母生我肉身者,此四名恩田;救济病人,名病田,亦名悲田;此八种皆堪种福,故名田也。若人能尽力从事此八种者,亦犹农之力田,则获秋成之利也。 一、佛田,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觉道俱圆,位登极果,...
《三藏法数》 / 569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八大灵塔名号经曰:「一、佛生处,迦毘罗城龙弥儞园。二、成道处,摩迦陀国泥连河。叁、转法轮处,迦尸国波罗奈城鹿园。四、现神通处,舍卫国祇陀园。五、从忉利天下处,桑伽尸国曲女城,佛忉利天安居竟,自七宝宝阶降下处。六、化度分别僧处,在王舍城,提婆达多作破僧,僧眾分离...
《佛学大辞典》 / 421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贤愚经七说:「佛告阿难:过去无量阿僧祇劫,阎浮提有一大国,名波罗捺。时有一人,好修家业,意偏爱金而勤积之。因得一瓶,於其舍内掘地藏之。如是勤身,乃得七瓶悉取埋之。后遇疾终,作一毒蛇,守此金瓶。如是展转受形,经一万岁。最后受身,厌心忽生。见有一人通道,呼之曰:吾...
《佛学大辞典》 / 258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天竺精舍,其西置厕院,或置於其南。摩訶僧祇律曰:「厕屋不得在东在北,应在南在西,小行亦如是。」祇园图经曰:「次北第六院名為流厕,有大高屋,叁重而立,飞桥双上,甚是清净。下施厕坑,砌以伏竇,天帝手作,上无臭气。大渠从大院北西注,南入厕院,伏流入竇,北出会於大河,...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Kukkuṭārāma,梵名屈屈吒阿滥摩之译。在摩揭陀国波吒釐子城之侧,无忧王(即阿育王)建立之处。西城记八曰:「故城东南,有屈屈吒阿滥摩(唐言鸡园)僧伽蓝,无忧王之所建焉。无忧王初信佛法也,式遵崇建,修殖善种,召集千僧凡圣两眾,四事供养,什物周给。」或曰鸡头摩寺,鸡头...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梵语僧伽,华言和合众,谓与理和事和也。 一、理和,谓二乘之人,同断见、思之惑,同证无为之理,是名理和。(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二、事和,事和有六义,谓内凡外凡之僧,戒和同修,见和同解,身和同住,利和同均,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是名事和。(内凡者,谓四善...
《三藏法数》 / 204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於佛教外立道者。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资持记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称外道。」叁论玄义上曰:「至妙虚通,目之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圆觉经集註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网经上曰:「天魔外道,相视如...
《佛学大辞典》 / 287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在江苏省苏州。又称海涌山,或名武丘。东晋太和叁年桓温主簿王珣及其弟珉,捨宅為寺,名虎丘寺。竺道壹,竺道生,曇諦,岌法师等,相次入山,以讲经為事,梁僧若,隋智聚,唐慧严,僧瑗,齐翰等,亦住此。宋以后,多為禪僧掛锡之所,及绍隆来住,眾僧云集,道声大扬,遂成虎丘一派...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念佛,谓念佛具足十号,大慈大悲,智慧光明,神通无量,能拔众苦。我以清净质直之心,得亲近佛,心生欢喜。以欢喜故身得快乐,以快乐故其心得定,以得定故其心平等。修念佛观,必趣涅槃,是名念佛。(十号者,一如来、二应供、叁正遍知、四明行足、五善逝、六世间解无上士、...
《三藏法数》 / 687字 / 4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授戒之作法也。略作白四。亦谓之白四羯磨。白者表白,一白者,一读表白文也。羯磨梵语,译曰作业,即為授戒作业之义,是亦一种表白之文。叁羯磨者,叁读羯磨之表文也。虽均是表白。而最初对大眾告白某行授戒作法之表文,谓之白。其次记授戒法於受者之表文,谓之羯磨。是為完全受戒...
《佛学大辞典》 / 343字 / 4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佛法僧也。此叁者,藏一切之功德,故云宝藏。新译仁王经中曰:「佛法眾海叁宝藏,无量功德於中藏。」(眾者僧也)。 又经律论之叁藏。 又声闻,缘觉,菩萨也。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迦叶自释迦如来受袈裟,於鸡足山入定,以传之於弥勒。毘奈耶杂事付法藏传以為粪扫衣,西域记以為金襴衣。增一阿含经四十四曰:「世尊告大迦叶,不应般涅槃,要须弥勒出世,(中略)弥勒当取迦叶僧伽梨着之。」智度论叁曰:「迦叶即着从佛所得僧伽梨,持衣鉢捉杖,如金翅鸟现上昇虚...
《佛学大辞典》 / 455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唐时西域人。姓何氏。龙朔中南游江淮,於泗州建寺。中宗亲书额為普光王寺赐之。世称观音大士化身。见太平广记。李白有僧伽歌。参照[僧伽]条。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四人已上之比丘,居同一结界内,行羯磨之作法者。大乘义章七曰:「羯磨僧出家之中具戒比丘四人已上,不简凡圣,在一界内。於彼百一羯磨之法,同遵不乖,名羯磨僧。」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叁仙者:一、迦毘罗仙,数论之祖也。二、鵂鶹仙,胜论之祖也。叁、勒沙婆仙,尼犍子之祖也。二天者,一、大自在天。二、毘纽天。大部辅注一曰:「一、伽毘罗,此云黄头,头如金色;二、优楼僧佉,此云鵂鶹仙;叁、勒沙婆,此云苦行;此即叁仙也。一、摩醯首罗,此云大自在天;二、...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Saṁghadeva,译曰眾天。罽宾国之僧,符秦建元年中入长安,后渡江,晋太元年中译出阿毘曇论。阿含经百餘万言。见高僧传一。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释迦或设枳也(Śakya)之略称。佛世尊之姓也,佛法始来汉土,僧犹称俗姓,或称竺,或弟子多呼师之姓。如支遁本姓关,学於支谦,故為支。帛道猷本姓冯,学於帛尸梨蜜多,故為帛(避暑录话下)。晋道安始云:佛以释迦為氏,今為佛子者,宜从佛之氏,即姓释。及后阿含经渡来,经说果...
《佛学大辞典》 / 746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亦名五僧差别,出显宗论) 一、无耻僧,谓毁犯禁戒,不守真风,形预僧流,行过俗务,是名无耻僧。 二、哑羊僧,谓于叁藏教无所了达,譬如哑羊,无辩说用,是名哑羊僧。(叁藏教者,经藏、律藏、论藏也。) 叁、朋党僧,谓好于游散,惟务斗诤,善生机巧,结构朋党,是名朋党僧...
《三藏法数》 / 166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阿罗汉中年长德高者。称為大阿罗汉。阿弥陀经曰:「与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慈恩疏曰:「大者名称位高,善见律云:僧中功德极大者為大阿罗汉。」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叁宝有四种:一、一体叁宝,又云同体叁宝,又云同相叁宝。叁宝一一之体有叁宝之义,佛之体上有觉照之义者,佛宝也,有轨则之义者法宝也,无违諍之过者僧宝也,乃至僧有观智者為佛宝,有轨则者為法宝,和合者為僧宝。二、理体叁宝,於真如之体上立叁宝。真如之理体视觉性法相,无违...
《佛学大辞典》 / 285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叁道之一。初生无漏智照见真諦理之位也。道者道路之义,学人进取之道路也。积叁贤四善根之加行而生於世第一法无间之无漏真智也。又大乘之菩萨於初僧祇之终,终四善根之加行,而顿断分别起之烦恼所智二障,谓之见道。於其时之无漏智,小乘俱舍宗有八忍,八智之十六心:一苦法智忍,...
《佛学大辞典》 / 917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谓如来初成正觉,因为提谓长者开受叁归之戒,翻邪归正,以为入道根本。是故叁乘行者,修因证果,皆以此为道也。华严经疏云:叁宝吉祥,最胜良缘,有归依者,能办大事,生诸善根,离生死苦,得涅槃乐,是名叁归依。(叁乘者,菩萨乘、缘觉乘、声闻乘也。) 一、归依佛,梵语佛陀...
《三藏法数》 / 376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互相滥用叁宝物之过罪也。此有叁宝互用,当分互用,像宝互用,一一互用之四种。即从宽至狭之次第也。叁宝互用者,谓佛物用於法或僧,法物用於佛或僧,僧物用於佛或法也。当分互用者,例如滥用造释迦像所施捨之金以造弥陀等像,滥用作无量寿经所施捨之金以作法华经等,回用施於甲寺...
《佛学大辞典》 / 272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犯戒杂僧,谓其虽持禁戒,为利养故,与破戒者常共亲附,同其事业,杂处熏习,因而破戒,是名犯戒杂僧也。 二、愚痴僧,谓其虽在阿兰若处,诸根不利,闇钝愚鲁,经律论藏不能解了;于诸弟子,或犯禁戒,亦不能教令清净忏悔,是名愚痴僧也。(梵语阿兰若,华言闲静处。) 叁...
《三藏法数》 / 176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祈祷药师如来所用五色神幡之名。以得延命之益故也。药师经曰:「时彼病人亲属知识,若能為彼归依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请诸眾僧,转读此经。炽七层之灯,悬着五色续命神幡,或有是处彼识得还,如在梦中明了自见。」经律异相六载阿育王依之而延二十五年寿之事。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僧问赵州,某甲乍入丛林,乞师指示。州云:喫粥也未。僧云:喫粥了。州云:洗鉢盂去。其僧省悟。」见无门关七则,从容录叁十九则。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根本毗柰耶云:有一长者,请佛及僧就家设供。比丘皆去,惟世尊独留在寺,令人取食,不赴其请。故说此五种因缘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为宴默而居,为宴默而居者,谓如来深入禅定,寂然宴默,故不赴请。 二、为诸天说法,为诸天说法者,谓如来为诸天众宣说法要,故不...
《三藏法数》 / 252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有一沙弥心常爱酪,诸檀越餉酪於僧,时沙弥得残分,每爱着心中,喜乐不离,命终后,生此残酪瓶中。沙弥之师得阿罗汉道,僧分酪时,言徐徐莫伤此爱酪沙弥。诸人言是虫,何以言爱酪沙弥?答言:此虫本是我沙弥,但贪爱残酪。坐此之故,生於瓶中。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林葬之处,定一林為墓所,运死尸而弃於此,饲诸禽兽也。梵语尸陀,尸陀Śitavana,其林幽邃而寒故。又横死尸所,入之者畏而毛戴寒栗。故名寒林。玄应音义七曰:「尸陀林,正言尸多婆那,此名寒林。其林幽邃而寒,因以名也。在王舍城侧,死人多送其中。今总指弃尸之处,為尸陀林者,...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当日调百味之饮食及百种之器具,供养安居告终之眾僧也。供祖先之亡灵及施於饿鬼,非本意也。云栖之正讹集曰:「世人以七月十五日,施鬼神食,為盂兰盆大斋之会,此讹也。兰盆缘起目连,谓七月十五日,眾僧解夏自恣。九旬参学,多得道者。此日修供,其福百倍。非施鬼神食。施食自缘...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Kumāralabdha,又作矩摩逻多,拘摩罗罗多,拘摩罗逻多,鳩摩罗陀,鳩摩罗驮。译作童受、童首、豪童、童子。论师名,有二人:一為经部之鳩摩逻多。出於阿输迦之时。西域记叁(呾叉始罗国下)曰:「昔经部拘摩罗逻多(唐言童受)论师,於此製述诸论。」同十二(竭盘陀国)曰:「无忧...
《佛学大辞典》 / 490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Trayodaśa saṁghāvaśeṣāḥ一失精戒Śukravisṛṣṭi,二触女人戒Kāyasaṁsarga,二者皆為失精戒之一类,故意以婬心摩触等也。叁麤语戒Maithunābhāṣana,持婬心作卑污之谈话也。四嘆身索供养戒Paricaryāsaṁvarṇana,比丘讚嘆我身分以动女心也。五媒嫁戒Saṁcaritra,六有主房戒Kuṭikā(小...
《佛学大辞典》 / 325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律中罪科之名。梵名僧伽婆尸沙Saṁghāvaśeṣa,巴Saṁghādisesa,译曰僧初残,僧残。此罪為次於波罗夷之重罪。犯之,则必依僧眾而行懺悔法,若不行之,则与犯波罗夷罪同。於比丘之资格,入死地者也。解此名者,如行事钞中一引善见论,婆沙论,四分律,毗尼母论之四说。一、善见论谓僧...
《佛学大辞典》 / 379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卷。从法护尊者四分律列举戒相,前后附以偈文,使於说戒之日诵之。或称為戒经,或称為戒本。后秦佛陀耶舍译。唐南山道宣加註,称為四分含註戒本。后又有道宣新删定四分僧戒本一卷,怀素四分比丘戒本一卷,元照四分删定比丘尼戒本一卷,皆由四分律抄出者也。本书之注释如下:四分...
《佛学大辞典》 / 293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佛弟子目连尊者,见其母堕饿鬼道,受倒悬之苦。问救法於佛。佛教於每年七月十五日(僧安居竟之日),以百种供物供叁宝。请其威,得救七世之父母。因起此法会。盂兰盆经曰:「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為作盂兰盆,施...
《佛学大辞典》 / 182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又曰四见。亦曰四执:一迦毘罗,计一。二优楼僧佉,计异。叁尼犍子,计亦一亦异。四若提子,计非一非异。见入大乘论上,破四宗论上。又,一执一者,如数论等。二执异者,如胜论等。叁执亦一亦异者,如尼犍子等,四执非一非异者,如阿时缚外道。见唯识论一,同述记一末。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溈山问仰山:忽有人问一切眾生但有业识,茫茫无本可据,子作麼生验?仰云:若有僧来,即召云:某甲。僧回头,乃云:是甚麼。待伊拟议向道,非唯业识茫茫,亦乃无本可据。溈云善哉!」见从容录叁十七则。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唐朝四大师之一。引迎天子车驾之役。太宗贞观中。封智威為引驾大师。佛祖统纪七曰:「师在太宗朝,名德昇闻,召补朝散大夫,封四大师。」,「耆老相传云:唐有四大师:谓引驾大师,护国大师,餘二闕闻。今详考隋唐传,但有引驾之名,其员有四。」僧史略下曰:「為引驾大德者,唯端...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西域中天寺中画唐释玄奘之麻屩匙筋而拜之也。酉阳杂俎曰:「国初僧玄奘,往五印取经,西域敬之。成式见倭国僧金刚叁昧,言尝至中天寺,中多画玄奘麻屩(屩,履也,木曰屐,麻曰屩)及匙筋,以綵云乘之。盖西域所无者。每至斋日,輒膜拜焉。」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谓佛法僧,名虽有叁,体性是一,故名同体叁宝。 一、佛宝,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性体灵觉,照了诸法,非空非有,是名佛宝。 二、法宝,法即轨持之义。谓法性寂灭,而恒沙性德,皆可轨持,是名法宝。 叁、僧宝,僧,梵语具云僧伽,华言和合众。谓恒沙妙德,性相不二,...
《三藏法数》 / 131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言但喫粥饭无有一用之僧也。南部新书曰:「清泰朝李专美除北院,甚有舟楫之嘆。时韩伯裔已登庸。因赐之诗曰:伯裔登庸汝未登,凤池鸡池冷如冰,如何且作宣徽使,免被人呼粥饭僧。」五代史李愚传曰:「废帝谓愚等无所事,常目宰相曰:此粥饭僧耳,以為饱食终日而无所用心也。」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示生佛一如之真源,即一色边之宗极者。云门文偃法嗣巴陵新开院顥鉴叁转语之一。碧巖集十叁则曰:「僧问巴陵如何是提婆宗?巴陵云银椀里盛雪。」又宝镜叁昧歌有「银盌盛雪,明日藏鷺。类之不齐,混则知处。」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Saṁghavarman,译曰眾鎧。天竺僧,宋元嘉十年自流沙至京邑。器宇清峻。有戒德。此时二眾未备。师子国比丘尼铁萨罗至都。眾乃推跋摩為戒师。僧尼受具者数百人。译出杂心论摩得勒伽等。后还天竺。见高僧传叁。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合掌而口问安否也。但敬揖以表问安否之心亦云问讯。僧史略上曰:「如比丘相见,曲躬合掌,口曰不审者何?此叁业归仰也(曲躬合掌身也,发言不审口也,心若不生崇敬岂能动身口乎),谓之问讯。其或卑问尊则不审少病少恼起居轻利不,上慰下则不审无病恼,乞食易得,住处无恶伴,水陆...
《佛学大辞典》 / 182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百一之义,如百一供身之百一,其法数多,故曰百。其数多之法各有一种之羯磨,故曰百一羯磨,羯磨者。僧中作事,求眾同意赞成,而成就其事之作法也。有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大沙门百一羯磨法之二部。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南北朝陈永欣寺僧,俗姓王,会稽人,号永禪师。善书,能兼诸体,草书尤胜。临书叁十年,得真草千字文八百餘本。浙东诸寺,各施一本。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人海记曰:「成祖靖难后,於都城四达之衢,必建一听经楼。每夜令僧於上讽诵经义。俾臣民席地静听之。既迁都。百年后,旧制尽失。尚存其一於北门桥。与十庙相近。嘉靖初,僧復新之。人莫知其為听经楼之故址也。」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又作鼻訶罗,鞞訶罗,尾贺罗Vihāra,译曰住处,寺,僧坊。玄应音义六曰:「毘訶囉,此云游行处,谓僧所游履处也。今以寺代之。言寺者,说文,廷也,有法度者也。」俱舍光记十五曰:「毘訶罗,义翻為寺。」大日经疏叁曰:「僧坊,梵音毘訶罗,译為经处,即是长福住处也。白衣為长福...
《佛学大辞典》 / 221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旧名入众五心,出四分僧羯磨) 一、修慈愍物,谓比丘入大众中,应修慈心,怜愍于物,严净律仪,整束身心,精勤学道,是为修慈愍物。(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二、谦下自卑,谓比丘入大众中,常用谦和,永绝憍慢,应自卑下,如拭尘巾,是为谦下自卑。 叁、善知坐处,谓比丘入...
《三藏法数》 / 243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印度為佛陀之降诞地,占佛教史上最重要之地位。佛陀释迦牟尼开佛教,距今几何年,东西学者,聚讼纷紜,莫衷一是。其入灭时,则据眾圣点记之说,可知為西歷纪元前四百八十六年。 佛陀成道后四十五年间之行化,以摩揭陀,室罗伐悉底,為中心,而润泽憍赏弥,拘尸揭罗,吠舍厘等中印...
《佛学大辞典》 / 1832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Saṁgha-varti,译曰眾现。罽宾国之僧,符秦建元十七年来关中,与道安等共译出阿毘曇毘婆沙。见高僧传一。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Śāṇakavāsa,又作Śāṇavāsa,旧云商那和修、舍那和修、舍那波私,阿难之弟子也。商那,商诺迦為衣名。世世着设诺迦衣,因以為名,设诺迦衣,此译麻衣,旧云胎衣者,义翻也。西域记一谓彼在先身中以设诺迦草续成為衣,於解安居日持施眾僧。以此福力,於五百身中阴生阴常服此衣,今世...
《佛学大辞典》 / 286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Pratideśaniya,又作波胝提舍尼,鉢喇底提舍那,鉢喇底提舍尼,略曰波罗提舍尼,波罗舍尼,提舍尼等。六聚罪之第四,犯戒律之罪名也。译曰向彼悔。此中有四戒,犯此戒者,必对餘一比丘懺悔,懺悔则其罪消灭,故名向彼悔罪。行事钞中一曰:「波罗提提舍尼,义翻向彼悔。从对治境以...
《佛学大辞典》 / 268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Sudāya,Sudāna,又作须陀,须陀那,沙弥名。译曰善施。俱舍光记十四曰:「苏陀夷,此云善施。年始七岁。佛问:汝家在何?彼答言:叁界无家。称可佛心。未满二十,佛许僧中羯磨受戒。」旃陀越国王经详说之。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日本僧,為始入印度之人。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叁曰:「国初僧玄奘,住五印取经,西域敬之。成式见倭国僧金刚叁昧,言尝至中天,寺中多画玄奘屩及匙筋,以綵云乘之。盖西域所无者,每至斋日輒膜拜焉。」同续二有元和十叁年金刚叁昧游蜀之记事。 又(术语)如金刚能一切无碍,能通达...
《佛学大辞典》 / 414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新作世尊,旧作眾祐。眾德助成,或眾福助成之义。玄应音义一曰:「眾祐。祐,助也,谓眾德相助成也。旧经多言眾祐者,福祐也。今多言世尊者,為世所尊也。此盖从义立名耳。」同二十一曰:「眾祐,於救切,世尊号也。谓有眾德自祐。祐,犹助也,梵言婆伽婆,正言薄迦梵Bhagavat也。...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行事钞上之一曰:「增一阿含云:若打鐘时,一切恶道诸苦,并得停止。」付法藏传五云:月支国栴檀罽呢吒王,与安息国王战而胜,杀九亿人。死后生於大海中為千头鱼,剑轮绕身而斫头,随斫随生。时有罗汉僧维那。王白曰:我闻鐘声时,苦痛少息,愿為我长打鐘。自此此寺至今长打。唐高...
《佛学大辞典》 / 192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叁衣与鉢也。二者為僧之资物最重大者。观出家受戒之时,最初即以衣鉢具足為条件可知也。后為袈裟与铁鉢之意。禪家以道授受,谓為授受衣鉢。传灯录一曰:「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復告迦叶:吾将金缕僧伽梨衣,传付於汝。转授补处,至慈氏佛出世,勿令朽坏。」六祖坛经曰:「五祖忍大...
《佛学大辞典》 / 351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唐西京千福寺僧楚金之舍利塔,天宝间勅建。碑文為顏真卿书,為其中年笔法之最整齐而圆健者。世称董香光书宝得力於此碑,盖顏书师褚登善,董由顏以学褚,此碑最有蹊径可窥也。清嘉道间馆阁书礼,习此者甚多,当时有处处顏多宝之谣,则但取其结构之严整而已。赏鉴家以「凿井」之「凿...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Vandana,又云婆南。新称伴谈,伴题,烦淡,槃淡,盘荼味,槃那寐,畔睇,畔弹南等。译曰稽首及敬礼,度我。义林章二曰:「古云南牟,即是敬礼。(中略)若云伴谈,或云伴题,此云稽首,亦云礼拜,亦云敬礼,讹云和南。」寄归传叁曰:「言和南者,梵云畔睇,或云畔弹南,译為敬礼...
《佛学大辞典》 / 248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Asaṁga,一作阿僧佉。无着菩萨之梵名。為法相宗之祖。婆藪槃豆传曰:「既得大乘空观,因此為名,名阿僧伽,阿僧伽译為无着。」玄应音义二十四曰:「阿僧伽:阿此云无,僧伽此云着,短声呼之。若长声呼之,即云眾。旧云僧佉,讹也。」叁藏法师传叁曰:「城西南五六里,有故伽蓝,是...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灵树生生不失通(為僧修净业故),云门叁生為王,所以失通(染着五欲垢故)。」灵树者云门同门人。见碧巖六则评唱。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赡部洲南边直下深过五百逾缮那有琰魔王都纵广之量亦尔其处有叁种鬼一者无财二者少财叁者多财无财复有叁种一者炬口二者针口叁者臭口少财亦有叁种一者针毛二者臭毛叁者瘿鬼多财亦有叁种一者希祠二者希弃叁者大势合之而有九类也(梵语赡部即阎浮提华言胜金洲梵语琰魔华言静息梵语逾...
《三藏法数》 / 778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持善见律毘婆沙之师资相传也。佛入灭以来每岁安居竟记一点,故名眾圣点记。出叁藏记十一善见律毘婆沙记曰:「仰惟佛世尊泥洹已来年载,至七月十五日受岁竟,於眾前谨下一点,年年如此。感慕心悲,不觉流泪。」歷代叁宝记十一曰:「外国沙门僧伽跋陀罗,齐言僧贤(善见律译者),师...
《佛学大辞典》 / 515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黄金色之人,指佛而言。又以金属造之佛像也。僧史略上曰:「案释老志曰:释氏之学,闻於前汉。武帝元狩年中,霍去病获毘邪王金人。帝以為大神,列甘泉宫,烧香跪拜,此佛法流传之始也。」瑯琊代醉编叁十一曰:「汉武故事云:浑邪王杀休屠王以其眾来降,得其金人之神,置之甘泉宫。...
《佛学大辞典》 / 234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比丘尼之具足戒也。本律之说相,唯叁百四十八戒,以大数而称為五百。束為七聚:一,八波罗夷。二,十七僧残。叁,叁十捨堕。四,百七十八单提。五,八提舍尼。六,百眾学。七,七灭諍。行事钞中一曰:「律中尼有叁百四十八戒。」比丘尼钞中上曰:「世人妄传五百戒者非也,亦有经律...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大乘义章七曰:「杀父最轻,杀母次重,杀阿罗汉次重,出佛身血次重,破和合僧最重。故成实云破僧最重,何故如是?离叁宝故。(中略)可入圣者,不得入圣。坐禪学问,读诵礼拜,如是等事,一切不得,所以最重。」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木槵子经言贯木槵子一百八颗為数珠,以之念叁宝,则退治百八之结业,而得无上之胜果,是数珠之起因也,然则百八之数,对於百八之结业即百八之烦恼也,又表示百八尊之功德也,又表示百八叁昧之功德也,又表示本有修生之五十四位也。见[数珠]条。木槵子经曰:「佛告之言:若欲灭烦恼...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禪法要解经,二卷。罗什译。二、达磨多罗禪经,二卷,佛陀跋陀罗译。叁、坐禪叁昧法门经,二卷,僧伽罗剎造,罗什译。四、五门禪经要用法,一卷,佛陀蜜多造,曇摩蜜多译。五、禪要经,一卷,失译人名。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波罗夷罪Pārājika,译曰断头。其罪最重,如断头而不能再生,不復得為比丘也。比丘有四戒,比丘尼有八戒。二僧残罪,梵名僧伽婆尸沙Saṁghāvasesa,僧者,僧伽之略,残為婆尸沙之译,残者,比丘犯此罪,殆濒於死,仅有残餘之命。因此而向於僧眾懺悔此罪,以全残命,故名僧残。比丘...
《佛学大辞典》 / 324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四律者:一、十诵律Sarvāstivāda-vinaya,六十一卷,后秦弗若多罗译。是五部中之萨婆多部也。二、四分律Dharmagu ta-vinaya,六十卷,姚秦佛陀耶舍译,是五部中之曇无德部也。叁、僧祇律Sāṅghika-vinaya,四十卷,东晋佛陀跋陀罗等译。本名摩訶僧祇律Mahāsāṅgha,是根本窟内之...
《佛学大辞典》 / 575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宋天台人,名道济,李氏子。就灵隐剃度,狂嗜酒肉,人称济颠。居净慈寺,火发寺燬。济行化严陵,以袈裟笼罩诸山,山木尽拔,浮江而出。报寺眾曰:木在香积井中,六丈夫勾之而出,盖六甲神也。见清一统志。师临终,作偈曰: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倒西壁。於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又作犍茨,健支,建鎡。译曰浅铁鉢。铁鉢中之小鉢也。别名鐼子。应量嚣中累叁个小鉢,自大至小。总名鐼子。其第二曰大键[金咨],其第叁曰小键[金咨]。尼钞曰:「键[金咨]者谓小盌也。」出要律仪曰:「键[金咨]者,為助食器,秦言浅铁鉢也。」释氏要览中曰:「鉢器大小数。」十诵律...
《佛学大辞典》 / 276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Rāja-dhātu,阿剌闍界,结界名。译為王界。饰宗记八末曰:「阿罗闍界者,一王所领,一国土眾僧,皆得是名阿罗闍界。阿剌闍,此翻為王也。」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臈字正书為腊字。原出於僧腊戒腊。出家受戒,竟一夏(夏期叁月之安居)為一腊,竟二夏為二腊,因而数僧之年。谓生年曰世寿,谓出家受具后之年曰法腊。又僧中之席次,依此腊数而定高下,谓之腊次。僧史略曰:「所言腊首,经律中,以七月十六日是比丘五分法身生来之岁首(从四月十六...
《佛学大辞典》 / 173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又曰四种常住:一,常住常住,眾僧之厨库寺舍眾具华果树林田园僕畜等也。是永定住於一处,非可分判者,故為常住物中之常住物也。二,十方常住,如日日供僧之常食,是取前常住常住,而入当日之常食者,是為属十方僧之僧物,故云十方常住。简言之,即十方僧之常住物也。叁,现前现前...
《佛学大辞典》 / 177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僧问云门:如何是清净法身?门云:花药栏。僧云:便恁麼去时如何?门云:金毛狮子。」花药栏者以竹林围芍药牡丹等之四边者也。见碧巖叁十九则,种电钞四。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又作屈满囉。莲华之未开者。僧叡之法华经后序曰:「诸华之中,莲华最胜。华而未敷,名屈摩罗。敷而将落,名迦摩罗。处中盛时,名分陀利。」此说明与Ut ala,Kamala,Puṇḍarika相当。而屈摩罗之原语,则不明。或為Kuvala乎。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唐德宗贞元十七年建康沙门慧炬与天竺叁藏胜持编禪宗诸祖传法之讖记及宗师之机缘,名為宝林传(稽古略叁),如七佛之说偈,世尊之拈华,皆宝林之捏造也。而传灯广灯等诸录皆因袭之以為口实。释门正统四曰:「德宗之末,乃有金陵沙六慧炬,撰宝林传,夸大其宗。至与僧传所记,如皂白...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佛制称為衣者,袈裟也。后世别袈裟与衣。称叁衣為袈裟。种种僧衣。咸有别名。叁衣者:一、僧伽梨Saṅghāṭi,译言眾聚时衣。大眾集会為授戒说戒等严议时着之。二、鬱多罗僧Uttarāsaṅga,译言上衣。在安陀会上着之。叁、安陀会Antarvāsaka,译言中着衣。衬体而着之。叁衣皆為方形。缝...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比丘尼当守之八法也。百夏之比丘尼当礼初受戒之比丘。不得骂比丘。不得说比丘之罪及其过失。当从大德之僧受具足戒。尼,犯僧残当从僧懺悔。每半月宜受僧教诫。宜从比丘叁月安居,夏满宜诣僧中求自恣之人。以上八法谓之比丘尼之八敬法。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卷,唐道宣撰。僧史略上曰:「唐初灵感寺,南山宣律师,按法立坛,感长眉僧(即宾头庐身也),随善讚嘆:立坛应法,勿过此焉!宣撰戒坛经一卷,今行於世。」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现前僧物,属於一结界中现在眾僧之眾物也。即现前僧个个供养之衣食等。二四方僧物,又曰十方僧物,亦曰僧祇物,属於四方僧之物件。寺之房舍饭米等也。此别由施者之意志而别者。 又由於物件之性质而区别者為重物轻物,堂舍田园等為前者,鉢锡杖叁衣等十八资具為后者。重物轻物之...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五代梁时明州奉化布袋和尚,自称契此。又号长汀子。形裁腲脮。蹙额皤腹。出语无定。时号长汀子。常荷一布袋入鄽,见物则乞。一日,有僧在前行。师拊其背。僧回首。师曰:乞我一文钱。曰:道得即与。师放下布袋,叉手而立。保福和尚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放下布袋。福曰:為祇如此...
《佛学大辞典》 / 189字 / 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头陀之行者,应守十二种之条项:一、纳衣,又曰粪扫衣。以同於人所委弃之粪扫者,缝纳為衣也。二、叁衣,又曰但叁衣。但着僧伽梨,鬱多罗,安陀会之叁衣,不用其餘长衣也。已上二者,属於衣服。叁、乞食,又曰常乞食。自行乞食,不敢受他之请待及僧中之食也。四、不作餘食。午前中...
《佛学大辞典》 / 416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哑羊僧,愚痴之比丘,不知善恶持犯,不知随所犯之罪而悔除,犹如哑羊至死无声者。二无羞僧,虽知善恶持犯,而内无羞耻之心,不作悔除者。叁有羞僧,识持犯知悔除者。四真实僧,具见道以上圣德者。见智度论叁。 又一胜义僧,与智度论之真实僧同。二世俗僧,与智度论之有羞僧同。...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Pātra,又作波多罗,波呾囉,鉢呾罗,播怛囉,鉢和罗,鉢和兰。略云鉢。比丘六物之一,饭器也。有泥铁之二种,译曰应器,又曰应量器,以体色量叁者皆应法故也,又以贤圣应受人之供养者用之也。玄应音义十四曰:「鉢多罗,又云波多罗,此云薄。谓治厚物令薄而作此器也。」寄归传二...
《佛学大辞典》 / 306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宋姑苏景德寺僧法云编,共二十卷,六十四目。以经典所用之语,分类编列。如系梵语,则释以华言,并详得名之由及其沿革。诚读内典者不可少之书也。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在福建福清县西二十餘里。其山多產黄檗,故名。唐贞元五年,正干禪师开创此山,建立一宇,名云般若堂。其后歷八年,大闢堂宇,改号建福寺。寻希运禪师住山,黄檗之名顿显。自后遂為临济一派之大道场,宋代最盛,几阅星霜,渐即零落,明洪武二十叁年,莆阳心鑑周公為檀越,请大休禪...
《佛学大辞典》 / 370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又曰偷兰遮耶,萨偷罗。梵音Sthūlātyayas,巴Ohullaccaya,译作大障善道,大罪,麤恶麤过等。六聚罪之一。初二篇之因罪(犯波罗夷与僧残而未遂者),及五篇不摄之诸果罪(就死尸而婬,盗五钱已下,不在五篇中者)也。故此中於罪体虽有因果之别,轻重之差,而就最重者列於波罗夷僧...
《佛学大辞典》 / 231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Pārājika,六聚罪之第一,戒律中之严重罪也。新作波罗闍已迦,波罗市迦。戒经谓之弃(犯者不收於内法而弃於外之意也)。僧祇律谓之退没(退没道果也),不共住(不入僧数也),堕落(堕阿鼻地狱也)。十诵律谓之堕不如意处(由犯此戒与魔战而堕於负处也)。四分律谓之断头(以无论...
《佛学大辞典》 / 645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僧之税钱也。宋高僧传八(神会传)曰:「十四年,范阳安禄山举兵内向。两京板荡,驾幸巴蜀。副元帅郭子仪,率兵平殄。然於飞輓索然,用右僕射裴冕权策,大府各置戒坛度僧,僧税緡,谓之香水钱,聚是以助军须。」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Gautama Saṇghadeva,瞿曇姓。僧伽提婆名。译曰眾天。罽宾国人,与慧远竺佛念等共译诸论。见歷代叁宝记七,梁僧传一,开元录叁。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卷,刘宋京声译。王舍城之富者有二子,兄名佛大,弟名僧大。僧大出家,佛大贪染其妇。妇不从,佛大遣贼杀僧大。僧大临死得四果,妇哭死得生天,佛大遂堕於地狱。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 《佛说佛大僧大经》由檀家归属之寺也。檀那為施与之义,俗家施与僧寺以资缘,则自僧称俗曰檀那。又曰檀家。僧施与俗家以法利,则自俗家呼僧寺為檀那寺。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受戒犍度,说受戒之法,故名。二,说戒犍度,说每月说戒懺悔之法,故名。叁,安居犍度,说每年自五月(旧律),六月(新律)。安居之法,故名。四,自恣犍度,说夏安居竟日,使比丘随意举他所犯之罪而懺悔之之法,故名。五,皮革犍度,就比丘着皮革说其法非法,故名。六,衣犍...
《佛学大辞典》 / 410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Saṁghārāma,又作僧伽罗磨。略曰僧伽蓝,伽蓝等。译曰眾园。僧眾所住之园林也。玄应音义一曰:「僧伽蓝,旧译云村,此应讹也。正言僧伽罗磨,此云眾园也。」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行事钞下二之一曰:「五分诸比丘欲羯磨於一房一角,半房半角,中庭或通结坊间作净地并听。若通结,应云此住处共住共布萨,僧今结净地除某处。」寄归传二有五种之净地:一起心作,初造寺时定基石已,若一苾芻為检校人,应起如是心,於此一寺或可一房為僧当作净厨。二共印持,定寺基...
《佛学大辞典》 / 261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现又作见。现之义也。不借造作安排现成就之公案也。此中含褒贬二意。传灯录十二(睦州章)曰:「师见僧来云:见成公案放汝叁十棒。」碧巖第九则着语亦有见成公案之说。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又曰生色可染。梵语金银之异名也。生者生色。金也。以金色天生而不变也。像者似色。银也。以其為类似於金之金属也。僧祇律善见律谓之生色似色。又曰可染。以其可涂染故也。即金银之异名也。行事钞下四曰:「生像者,僧祇善见云生色似色,似即像也,生金像银。」同资持记曰:「生色...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律中科罪之名。比丘犯重罪而无悔心者,灭僧籍而摈斥之也。行事钞上一之四曰:「灭摈者,谓犯重已举至僧中,白四除弃也。」同上二之二曰:「言灭摈者,谓犯重比丘,心无惭愧,不敢学悔,妄入清眾,滥居僧限。当叁根五德举来,诣僧忆念示罪,令自言已举白四法。」释氏要览下曰:「弥...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又作僧伽多。译曰集会。法门名。僧伽吒经一曰:「有法门名僧伽吒,若此法门在阎浮提,有人闻者悉能除灭五逆罪业。」大集会正法经一曰:「我有正法名大集会。」此二经同本异译也。梵Saṁghāta。 又风灾劫时所起之风名。大宝积经叁十七曰:「又风灾起更有大风名僧伽多,彼风所吹举此...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略曰破僧。五逆罪之一。以邪方便使一味之闻法眾及一味之作法眾乖离,息止佛之转法轮,阻害僧中之法事也。五逆之中,其罪最重。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叁衣与鉢也。二者為僧之资物最重大者。观出家受戒之时,最初即以衣鉢具足為条件可知也。后為袈裟与铁鉢之意。禪家以道授受,谓為授受衣鉢。传灯录一曰:「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復告迦叶:吾将金缕僧伽梨衣,传付於汝。转授补处,至慈氏佛出世,勿令朽坏。」六祖坛经曰:「五祖忍大...
《佛学大辞典》 / 351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但有比丘之名而无比丘之实者,谓无戒之僧也。大集经九曰:「若无净持戒,漏戒比丘以為无上。若无漏戒,剃除鬚髮身着袈裟名字比丘為无上宝。」释氏要觉上曰:「善见律云:如有檀越,来请比丘,沙弥虽未具戒,亦入比丘数,是為名字比丘。」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各出本论) 一、百论,僧肇法师云:佛入灭后八百余年,外道纷然,异端竞起,邪辩逼真,殆乱正道。有提婆菩萨乃作斯论,所以防正闲邪,大明于宗极者矣。论有百偈,故名百论。(梵语提婆,华言天,龙树弟子也。) 二、中论,中论即观论也。僧睿法师云:论有五百偈,龙树菩萨之所...
《三藏法数》 / 351字 / 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一边罪难,先受具足戒而犯四波罗夷者,是為佛法边外,故曰边罪。二犯比丘尼,於白衣时犯净戒之比丘尼者。叁贼心受戒者,曾於白衣或沙弥时,盗听他之说戒羯磨,诈称為比丘者。四破内外道者,原是外道,来投佛法,受具竟,还復本道,今欲復来受戒者。是彼此通坏,而志性无定。五黄门...
《佛学大辞典》 / 189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提婆达多造叁逆罪在生坠於无间地狱:一、破和合僧得五百弟子,此五逆罪之破和合僧也。二、僧还和合,则起恶心而以大石掷佛,佛足出血,此五逆中之出佛身血也。叁、华色比丘尼见之呵彼,则以拳杀尼,此五逆中之杀阿罗汉也。彼更入毒於爪中,欲於礼佛时中伤佛,未到佛处,地自然破裂...
《佛学大辞典》 / 216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六种叁宝之一,久住於世保持佛法之叁宝也。木佛画像,住持之佛宝也;住持叁藏经典之法宝也;剃髮染衣之比丘僧,住持之僧宝也。见义林章六本。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Samgata,译曰习种性。位名。仁王经下曰:「能以一阿僧祇劫修伏道忍行,始得入僧伽陀位。」同嘉祥疏五曰:「外国名僧伽,此方名习种性,又义翻名為离着地。以不着人我故也。」 又僧名,译曰饶善。见歷代叁宝纪八。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观音菩萨化為马郎之妇称曰马郎妇。唐元和年中陕右有一美女,人见其姿貌欲求為配。女曰:我亦欲有归,但一夕能诵普门品者事之。黎明彻诵者二十人。女曰:女子一身岂能配眾?应诵金刚经。旦通诵者犹十数人。女復授以法华经七卷,约叁日,至期独马氏子能通经,女使具礼成姻。马氏迎之...
《佛学大辞典》 / 262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龙王名。住频闍訶山下之池中,能解僧佉论,频闍訶婆娑外道就之学僧佉。见天亲传。梵Vṛṣagaṇa,Vārsagaṇya。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僧之雅名也。释氏要览上曰:「古今儒雅,多呼僧為支郎者。高僧传云:一魏有叁高僧,曰支谦支讖支亮。於中谦者,為人细长黑瘦,眼多白而睛黄,復多智。时彦谚曰:支郎眼中黄,形躯虽小是智囊。」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比丘尼之受戒坛也。僧史略曰:「受戒初本僧尼同坛,本朝(北宋)太祖不许尼住僧中,自是始别為坛。」宋朝会要曰:「开宝五年二月,詔自今尼有合度者,只许於本寺起坛受戒。」按自此始别立尼受戒坛也。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僧伽Saṁgha之略。译曰和或眾。四人已上之比丘和而為眾。新译家以為叁人已上。智度论叁曰:「僧伽,秦言眾。多比丘一处和合,是名僧伽。」僧非可名一人之上。寄归传叁曰:「凡有书疏往还,题云求寂某乙、小苾芻某乙,(中略)不可言僧某乙。僧是僧伽,目乎大眾,寧容一己輒道四人,...
《佛学大辞典》 / 494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Kāraṇḍa-veṇūvana,又云迦兰陀竹园,迦蓝陀竹园,迦陵竹园,迦邻竹园等。迦兰陀鸟所栖之竹林。又迦兰陀长者所有之竹林也。在摩竭陀国王舍城与上茅城之间。係迦兰陀长者所有,本与尼犍外道,后奉佛為僧园,是為印度僧园之初,所谓竹林精舍是也。慧琳音义四十一曰:「迦兰多迦,古...
《佛学大辞典》 / 713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四分律以叁衣与僧羯支Saṁkakṣikā,及覆肩衣為五衣。五分律以叁衣与覆肩衣水浴衣為五衣。义净之新律,以叁衣与僧脚崎及俱苏洛迦為五衣。见十八物图。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声闻僧,修小乘叁学,剃头染衣,出家沙门之形相也。二菩萨僧,修大乘叁学,有髮俗衣,在家之形相也。见智度论叁十四。 又一应供僧,在檀越可供养者。二叁归僧,叁宝中之僧宝而可归依者。唯限於声闻人中之四向四果。见大乘义章十。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僧俗和合,住於一处,如树木之丛集為林也。特為禪庭之名。以禪之翻名,有功德丛林之语也。智度论叁曰:「僧伽,秦言眾,多比丘一处和合是名僧伽,譬如大树丛聚是名為林,(中略)僧聚处得名丛林。」大乘义章十叁曰:「禪者是中国之言,此翻名為思惟修习,亦云功德丛林。(中略)功...
《佛学大辞典》 / 246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传法正宗记曰:释迦以化期為近,乃命迦叶,以清净法眼及金缕僧伽梨衣付汝。一旦往拘尸那城右胁而卧。泊然大寂。内之金棺。待迦叶至。而后叁昧火燔然而焚。舍利光烛天地。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南山之四分律宗所言。四分律之本位,虽為小乘,然与其餘之萨婆多律等异,有一分通於大乘者。求其义於本律,凡有五处。以此五处之义知分通大乘,谓之五义分通:一、沓婆厌无学,四分律叁明十叁僧残之无根谤戒,其中有阿罗汉,名沓婆摩罗子。在静处思惟,此身无常,生灭而不坚固,我...
《佛学大辞典》 / 564字 / 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又曰鉢枝,鉢鈘、鉢搘。支鉢之臺也。四分律四十叁曰:「鉢若不正,应作鉢支。」五分律二十六曰:「比丘以鉢盛食,着地翻之。佛言:听作鉢支,用铜铁牙角瓦石竹木,除漆树。」十诵律六十一曰:「鉢枝法。」僧祇律二十八曰:「鉢鈘。」传灯录道禪师章曰:「鉢搘。」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2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僧史略上曰:「案灵祐法师寺话凡有十名寺:一曰寺(义准释书),二曰净住(秽浊不可同住),叁曰法同舍(法食二同界也),四曰出世舍(修出离世俗之所也),五曰精舍(非麤暴之所居),六曰清净园(叁业无染处也),七曰金刚剎(剎土坚固道人所居),八曰寂灭道场(祇园有莲华藏世...
《佛学大辞典》 / 287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青溪暇笔曰:「近日一番僧自西域来,不御饮食,日啗枣果数枚而已。所坐一龕,仅容其身。如欲入定,则令人锁其龕门,加纸密糊封之。或经月餘,謦欬之声亦绝,人以為化去,潜听之,但闻掐念珠歷歷。有叩其术者,则劝人少思少睡少食耳。」按释典虽有入定之说,而不必封锁於龕中也。今...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Anuttara,佛十号之一。无上之士夫也,人中最胜无有过之者,故云无上士。涅槃经曰:「有所断者名有上士。无所断者名无上士。」涅槃经八曰:「如来者,名无上士。譬如人身头最无上,非餘肢手足等也。佛亦如是,最為尊上,非法僧也。」智度论二曰:「涅槃法无上,佛自知之。(中略)...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略曰白莲社。亦曰莲社。晋慧远法师在庐山虎溪东林寺,集慧永慧持道生等名德,刘遗民宗炳雷次宗等名儒緇素一百二十叁人,於无量寿佛像前,建誓而修西方之净业。以寺多植白莲,故名莲社。又為愿求莲邦之社团,故名。释氏要览上曰:「彼院多植白莲,又弥陀国以莲华分九品次第接之,故...
《佛学大辞典》 / 237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五逆罪之一。此有二种:一破法轮僧,如提婆达多立五种之邪法,与佛之法轮对立,以分离听闻佛之法轮之僧眾也。二破羯磨僧,於同一界内作别种之羯磨(作法),而破羯磨僧之和合也。此中前者其罪最重,止於佛在世(佛灭后无转法轮故)。次者其罪轻,通於在世灭后。资持记上叁之一曰:...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常住常住僧物,又曰局限常住僧物。约於界限而不通於餘寺。恒供别住之僧之僧物也。二,十方常住僧物,又曰四方常住僧物。义通十方,事限坊中之僧物。叁,现前现前僧物,又曰当分现前僧物。比丘各自供身之资具。四,十方现前僧物,又曰四方现前僧物。情通十方内外,立共法,而遮...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法事之坐席也。楞严经一曰:「法筵清眾,得未曾有。」北齐书杜弼传曰:「四月八日,魏帝集名僧於显德殿,讲说佛理。弼与吏部尚书杨愔,中书令邢劭,祕书监魏收等,并侍法筵。」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禪林之目。直者当也,当一岁之干事,故云直岁。勅修清规下一曰:「直岁,职掌一岁作务。」僧史略中曰:「或立直岁,则直一年,或直月,直半月,直日。皆悦眾也。」释氏要览下曰:「叁千威仪经,具十德堪充直岁。」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於译场受译主之言,笔之以汉言也。事物纪原七曰:「宋朝会要曰:太平兴国七年六月,译经院成。译经詔梵学僧笔受缀文,七月詔左右街义学僧详定,十二月选梵学沙门一人為笔受,义学沙门十人為证义。其后以惟净為梵学笔受,自此始也。谈苑曰:译经常以梵僧,后令惟净同译经。梵学笔受...
《佛学大辞典》 / 172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白醉璅言曰:「少林寺当黄巾之乱,眾僧惶惧欲散,忽一火头老僧自庖中出曰:公等勿忧,老僧一棒驱之。眾笑其妄,僧运叁尺棍,径入黄巾队中,遭者辟易,遂散去。僧归,以其法授眾僧而隐,乃紧那罗佛显化也。由此少林以武勇闻,唐初王世充之败,僧与有功,而不愿官爵。太宗遥授以将军...
《佛学大辞典》 / 397字 / 2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律宗分比丘,比丘尼之具足戒為八律。例如比丘之二百五十戒分為波罗夷,僧残,不定,捨堕,单提,提舍尼,眾学,灭諍是也。见[篇聚]条。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有二种:一為大日经疏所说,一為无畏叁藏禪要所说。经疏所说者,一不捨佛宝,二不捨法宝,叁不捨僧宝,四不捨菩提心,五不谤一切叁乘经法,六不慳吝一切法,七不起邪见,八不沮止他发大心亦不得见其懈怠而不劝发,九不差机说法,十不施一切不饶益他物。见大日经疏十七,叁昧耶戒仪...
《佛学大辞典》 / 294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爱着之心,婬欲之心。行事钞中一之四曰:「僧祇云:可畏之甚无过女人,败正毁德莫不由之。染心看者越毘尼,闻声起染亦尔。」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梵语僧伽Saṁgha,此译眾,旧译家谓四人已上之和合,新译家谓叁人已上之和合。天台观经疏曰:「眾者,四人已上乃至百千无量。」法华义疏二曰:「四人已上,至万二千人以还悉名為眾。」法华玄赞一曰:「眾者僧也。理事二和,得眾名也。叁人已上得僧名故。」见[僧]条。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又称五失叁不易。言翻译梵经,有五种失原本之义并叁种之不容易者。晋道安摩訶钵罗若波罗蜜经抄序曰:「译胡為秦,有五失本也:一者,胡语尽倒而使从秦,一失本也。二者,胡经尚质,秦人好文,传可眾心,非文不合,斯二失本也。叁者,胡经委悉,至於咏叹,丁寧反覆,或叁或四,不嫌...
《佛学大辞典》 / 391字 / 2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Saṁgha,又作僧佉,僧加,僧企耶。译曰眾和会。常略曰僧。比丘之眾多和合者。见[僧]条。木槵子经曰:「至心称南无佛陀、南无达磨、南无僧伽。」 又译曰师子。孔雀王咒经上曰:「僧伽,梁言师子。」Siṁha之转也。 又人名。僧伽不知何国人何姓。唐龙朔初年来西凉府,次歷江淮,隶...
《佛学大辞典》 / 189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谓僧之无行者。宝积经曰:沙门在於眾中,似是持戒有德行者。施主见时,谓尽是沙门。而彼人实非,是名稗沙门。譬如麦田中生稗麦也。见容斋随笔。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梵云婆檀陀Bhadanta,原為称佛之名。在律中则為比丘之称。唐时有临坛大德之称。是勅任者。释氏要览上曰:「智度论云:梵语波檀陀,秦言大德。」毘奈耶杂事十九曰:「年少苾芻应唤老者為大德,老唤少年為具寿,若不尔者得越法罪。」僧史略下曰:「德号之具其来远矣!魏秦之世翻译律...
《佛学大辞典》 / 303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梵名僧伽跋摩Saṁghavarman,又名僧伽婆罗Saṁgha āla,印度人,广学群经,曹魏嘉平五年来支那,於洛阳白马寺译无量寿经。见梁高僧传一(曇柯迦罗传附)。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法门之匠人也。如世之工匠,能成诸器,以喻名德,能成弟子之叁学也。演密钞四曰:「如世工匠成诸器,阿闍梨法匠能匠成叁乘叁学法器。」西域记十二曰:「為道场之益友,诚法门之匠人也。」释氏要览下曰:「齐高僧僧印善讲经论,称法匠。」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2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僧祇译曰眾,即比丘比丘尼之大眾也。其大眾共有之物,谓之僧祇物。此大眾该摄十方一切之比丘比丘尼。假令施主寄附之田园房舍米穀等,十方之比丘比丘尼可享受者,则谓之十方僧物四方僧物等。观无量寿经曰:「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名义集七曰:「僧祇此云四方僧物。」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叁宝,佛法僧也。佛者自性之觉。法者自性之正。僧者自性之净。故云自性叁宝。六祖坛经曰:「劝善知识,归依自性叁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自心归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着,名离...
《佛学大辞典》 / 142字 / 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驴马负物也,以譬衲僧所负之邪见妄想。碧巖二十一则垂示曰:「脱笼头,卸角駄。」祖庭事苑二曰:「駄徒个切,负重也。谓驴马负物也。」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自末进於本,谓之向上,自本下於末,谓之向下。释摩訶衍论二曰:「於生灭门,有二种位。云何為二?一者向上门,二者向下门。如是二门,生灭决择。」碧巖普照序曰:「衲僧向上以巴鼻。」种电钞曰:「向上者,千圣不传底事。」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戒经有广略之二教,佛成道后十二年间,大眾清净,无犯戒者,故未曾立一戒,唯说略偈总劝诫善恶,故谓之略戒,又云略教。十二年以后弟子行法渐流放逸,污清净之法海,因随缘制之,遂至有五篇七聚之多。谓之广戒,又云广教。略教局於利根,广教通於利钝二机。四分僧戒本曰:「善护於...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十二卷,优波底沙罗汉造,萧梁僧伽婆罗译。有十二品。说出离解脱之要道者。作者為巴利佛教传灯祖之一人。此书為由巴利语译者。佛音之净道论先驱也。体裁亦同。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又作巴臂,巴者把也。碧严集普照序曰:「颂出衲僧向上巴鼻。」同种电钞曰:「宗门方语云:巴鼻之巴如鼻准之可弇摄也,犹可把之者独立,唐人常谈也。类书纂要十二云:没巴臂,作事无根据也。」韵府作把鼻。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