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六度各有满时。尸毘王代鸽者,布施之满也。普明王捨国者,戒之满也。羼提仙人割肉无恨者,忍之满也。大施太子抒海并讚佛者,精进之满也。尚闍梨鹊巢顶上者,禪定之满也。劬嬪大臣分地息諍者,智之满也。见俱舍论十八,辅行叁之二,观音玄记下,四教仪。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4日一、广大意,谓菩萨修行,发广大心,历无数劫,而得菩提。于此时劫,常舍身命,及以恒河沙数世界满中七宝供施如来,从初至终,其心犹不满足,是名菩萨广大意。(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七宝者,金、银、琉璃、玻璃、砗磲、码瑙、赤真珠也。)...
《三藏法数》 / 369字 / 4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4日庄即端庄,严即严饰,谓智慧福德二种,皆能庄严法身也。 一、智慧庄严,谓诸菩萨从初发心,乃至究竟,无明净尽,佛性现前,所有智慧,能显法身,是名智慧庄严。 二、福德庄严,谓诸菩萨修行六度,万行具足,所有福德,能显法身,是名福德庄严。(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叁忍...
《三藏法数》 / 129字 / 4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4日於上示观行即之位,成就五品之功德,故云观行五品之位。五品者法华分别功德品所说:一、随喜品,二、读诵品,叁、说法品,四、兼行六度,五、正行六度也。天台大师居於此位云。四教仪曰:「依教修行,為观行即五品位。」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4日六斋日者,据毗婆沙论所说,凡遇持斋之日,则过中不食。 一、每月初八日,帝释敕四天王,各治一方。至此日,四王遣辅臣,观察世间人民善恶。(帝释,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释者,华梵双举也。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
《三藏法数》 / 366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4日一、身胜,谓如来身真金色,相好光明,而自庄严,一切无比,众生乐见,无有猒足,是名身胜。 二、法住胜,谓如来既于诸法自得利益,住于真如法位,又复怜愍一切众生,皆欲令其安住于此,与己无异,是名法住胜。(真如法位者,谓一切诸法,皆以真如理性而为位也。) 叁、智胜,...
《三藏法数》 / 412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4日又名如来清净禪。楞伽经所说四种禪之一。如来所得之禪定,即首楞严定也。依此禪定穷究法身般若解脱叁德秘藏之大涅槃,而起无作之妙用,别於外道二乘菩萨所得之涅槃,谓之如来禪。楞伽经二曰:「云何如来禪?谓人如来地得自觉圣智相叁种乐住,成办眾生不思议事,是名如来禪。」同经...
《佛学大辞典》 / 316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4日檀者梵语檀那Dāna之略,译曰布施。叁檀者财施,法施,无畏施之叁施也。智度论十四曰:「檀有叁种:一者财施,二者法施,叁者无畏施。」以此叁檀摄六度。金刚般若论上曰:「檀那有叁种:一、资生施者,谓檀那波罗蜜。二、无畏施者,谓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叁、法施者谓毘梨耶波罗...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4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4日谓修菩萨行者,当习一切白净善法,远离四趣诸恶之黑法也。(四趣者,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一、欲白法,谓修菩萨行者,闻佛正教理趣深远,心生乐欲而不暂舍,故名欲白法。 二、行白法,谓修菩萨行者,勤行六度之行,唯在利益世间一切众生,而不求于自身果报,...
《三藏法数》 / 223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4日乘者,车乘也,叁諦之妙观,為直到涅槃宝所之大白牛车,故云乘。十乘云者,非有观法十种,观法唯观不思议境之一,惟加资助观法之法,乃為十乘。一、观不思议境,是指介尔阴妄之一念(介者弱也,谓细念也,但异於无心,阴者新译蕴也,然则介尔阴妄者,识蕴中极弱之妄念也,与无记心...
《佛学大辞典》 / 746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4日达磨大师谓二祖可大师曰: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理、行而已。谓理入者,则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舍妄归真,则圣凡一等,无有分别。若以行入者,乃有四焉。 一、报冤行,凡修道之人,若受苦时,当念我从往昔劫中,弃本逐末,流浪诸有...
《三藏法数》 / 488字 / 4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4日叁兽喻叁乘,河喻空理也。谓通教声闻、缘觉、菩萨同出叁界,取证空理,而根器有大小,行位有浅深,如象、马、兔,同共渡河,而有浅深之异。故以此为喻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象渡河,象渡河者,喻菩萨之人也。谓菩萨修六度万行,利益众生,断见、思惑,及...
《三藏法数》 / 368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4日婆伽婆者,总万德至极之名也。经云:婆伽婆具此七义。不翻华言者,多含义故。即五种不翻之一也。(五种不翻者,秘密不翻、多含义不翻、此方无不翻、顺古不翻、生善不翻。) 一、能破烦恼,破者,裂断也。烦恼者,昏烦之法恼乱心神也。谓如来断诸烦恼,乃至无明之惑,净尽无余。...
《三藏法数》 / 703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4日一閼迦,二涂香,叁华,四焚香(又曰烧香),五饮食,六灯明也。此六种如其次第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禪定,智慧之六度。乃善无畏叁藏所传。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4日一、根胜,谓菩萨根性聪利,胜于一切声闻、缘觉,是名根胜。(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道胜,为菩萨以慈悲心修行六度,既自度已,复能度脱一切众生,胜于声闻、缘觉但能自度,不能度他,是名道胜。(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叁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
《三藏法数》 / 215字 / 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4日十行者,谓由前十住进修,功满已成,佛子自得己利,而利他之行未成,是故广行饶益,随顺众生,令其欢喜。然行有浅深,故始自欢喜,终至真实,而成十种也。 一、欢喜行,谓由前十住进修,功满已成,佛子具佛妙德,能于十方刹土,随顺饶益众生,自他俱喜。经云:成佛子已,具足无...
《三藏法数》 / 702字 / 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4日有二说:中阿含经五十六,增一阿含经叁十七,有部律杂事叁十八,大般涅槃经,本行集经等,皆言二十九出家,苦行六年,叁十五成道。修行本起经,瑞应本起经,六度集经等,则云十九出家。叁十成道。其前说有歷史可考,皆承认之。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4日一、为魔弟子事佛,经云:何谓魔弟子事佛?佛言:虽受佛戒,心乐邪业,不信正道,不知有罪恶之报,假名事佛,常与邪俱,是名魔弟子事佛。 二、为天人事佛,经云:何谓天人事佛?佛言:受持五戒,行于十善,至死不犯,信有罪福,常念正法,是名天人事佛。(五戒者,不杀、不盗、...
《三藏法数》 / 273字 / 4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4日不断烦恼而运大悲以救眾生也。爱者思惑,见者见惑。小乘之菩萨,於叁大阿僧祇劫间,发四弘誓愿,修六度万行,济度眾生。然未断见思之烦恼,為伏惑行因,故认能爱所爱二相,其大悲亦虚妄不净,故令人為疲厌之想,当捨离之也。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4日一、法大,法即诸佛所说之法也。谓菩萨能受持十二部经之法,最上最大,故名法大。(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十二部经者,一契经、二重颂、叁讽诵、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十自说、十一方广、十二授记也。) 二、心大,心即诸佛广大之心...
《三藏法数》 / 420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4日菩萨修六度之增上力,得六种之决定也:一、财成决定,谓由布施之力必定常得大财之成就。二、生胜决定,谓由持戒之力必定常生贵胜之家。叁、不退决定,谓由忍辱之力,所修之善法,必定常不退失。四、修习决定,谓由精进之力,常时修习善法,必定无有间息。五、定业决定,谓由禪定之...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4日大乘之教法。华严法华等诸大乘经所说。满六度之行而成佛之法门也。法相之叁时教,第二时空教已上也。叁论之二藏教,菩萨藏也。天台之四教。通教已上也。华严之五教,始教已上也。真言之十住心,他缘大乘心已上也。参照[大乘]条。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4日叁车者,车即运载之义。喻叁乘之人,各以所乘之法,运出叁界,而至涅槃也。(叁乘者,菩萨乘、缘觉乘、声闻乘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羊车,羊车者,以羊挽车,故名羊车。喻声闻之人,修四谛行,求出叁界,但欲自度,不顾他人。如羊之奔...
《三藏法数》 / 375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4日叁宝有四种:一、一体叁宝,又云同体叁宝,又云同相叁宝。叁宝一一之体有叁宝之义,佛之体上有觉照之义者,佛宝也,有轨则之义者法宝也,无违諍之过者僧宝也,乃至僧有观智者為佛宝,有轨则者為法宝,和合者為僧宝。二、理体叁宝,於真如之体上立叁宝。真如之理体视觉性法相,无违...
《佛学大辞典》 / 285字 / 4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4日论云:菩萨由六度增上,得六种决定。 一、财成决定,谓菩萨由布施力,必定常得大财成就,是名财成决定。 二、生胜决定,谓菩萨由持戒力,必定常得贵胜之家,随意受生,是名生胜决定。 叁、不退决定,谓菩萨由忍辱力所修善法,必定常不退失,是名不退决定。 四、修习决定,谓...
《三藏法数》 / 215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4日别教者,别前藏、通,别后圆教也。无量四谛者,谓此教独菩萨法;菩萨所化众生既无量,其所用法门亦无有量。故云:苦有无量相,十法界果报不同故;集有无量相,五住烦恼不同故;道有无量相,恒沙法门不同故;灭有无量相,诸波罗蜜不同故,是名别教无量四谛。(别前藏、通者,此教...
《三藏法数》 / 418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4日禪為梵语禪那之略,译曰思惟修。新译曰静虑。思惟修者思惟所对之境,而研习之义,静虑者心体寂静。能审虑之义。定者,為梵语叁昧之译,心定止一境而离散动之义。即一心考物為禪,一境静念為定也。故定之名宽,一切之息虑凝心名之,禪之名狭,定之一分也。盖禪那之思惟审虑,自有定...
《佛学大辞典》 / 726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4日依即依止也。谓从五品位至等觉菩萨,堪为世间众生之所依止,能令众生闻法开解,修行证果,故名人四依。(五品位者,随喜品、读诵品、说法品、兼行六度品、正行六度品也。) 五品十信为初依,五品、十信,皆圆教位次也。谓此位之人,观慧明了,达如来秘密之藏,能令众生闻法开解...
《三藏法数》 / 542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4日六波罗蜜也。旧称波罗蜜,译言度。新称波罗蜜多,译言到彼岸。度為度生死海之义,到彼岸為到涅槃岸之义,其意一也。其波罗蜜之行法有六种:一布施,二持戒,叁忍辱,四精进,五禪定,六智慧也。仁王经上曰:「六度四摄一切行。」见[波罗蜜]条。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4日一、庄严毕竟,毕竟犹决定之义。谓一切众生皆有一乘正性,应须修于六度庄严,设若不修,不得正性;是则六度决定能为庄严之具。故疏云:以六度为庄严也。(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叁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二、究竟毕竟,究竟犹至极之义,即一切众生所得一乘之性...
《三藏法数》 / 149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4日斋,犹戒也。过中不食为斋。谓外道有以终日不食为戒者;世间之人又有饮食无度放逸自恣者,皆不得中道。佛令比丘,日中一食,清净自活,端肃身心,安禅入道,以为修行之常法。本无月日之数。今言正、五、九之叁月,及每月之六日为九斋日者,以天帝释及四天王等,于此月日,察人善...
《三藏法数》 / 817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4日一、教法,释迦一代所说之十二分教是也。二、行法,依教修行之四諦十二因缘六度等是也。叁、证法,依行证果之菩提涅槃二果是也。此叁者,该收一切之佛法也。十地论叁曰:「第二大愿有叁种:一切诸佛所说法轮皆悉受持者,谓教法,修多罗等,书写供养读诵受持為他演说故。摄持一切佛...
《佛学大辞典》 / 253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4日初五度如前。第六智慧,分别真理也,此六度為万行之总体。前五為福行,后一為智行。以福行助成智行,依智行而断惑证理,渡生死海也。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4日光宅者,梁光宅寺,云法师也,立四乘教。谓临门叁车,为叁乘,即权教也;四衢所授大白牛车为第四乘,即实教也。 一、羊车,谓声闻之人,以析空观,观于生灭四谛,破见、思烦恼,证真谛理,得离叁界生死;如乘羊车,出于火宅。故法华经云:为求羊车,出于火宅。是也。(析空观者...
《三藏法数》 / 489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4日修佛行以施為第一,六度中以施為最初,四摄中亦以施為第一。而施之中以施饿鬼為最。故叁国诸师盛行此法。其法出於不空译之施诸饿鬼饮食及水法。称宝掌如来(南方宝生佛),妙色身如来(东方阿閦佛),甘露王如来(西方弥陀佛),广博身如来(中央大日佛),离怖畏如来(北方释迦佛...
《佛学大辞典》 / 408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4日海龙王白佛:“何谓菩萨蠲却众冥?” 佛语龙王:“菩萨智慧殊异,手执慧灯,分明智慧,智慧最胜。持智慧剑,有所兴造,皆以智慧建立智慧,而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思、智慧建立智慧。修行于戒、忍辱、精进、一心,普观诸法,建立智慧,开化众生。菩萨何谓建立智慧而行布施...
《佛说海龙王经》 /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 1062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05日台宗诸佛立叁身:一、色身,為叁十二相乃至微尘数之相好身,是解脱之德也。二、法门身,為叁德四无量五分六度七觉八圣乃至八万四千法门功德积聚之身,是般若之德也。叁、实相身,是所谓实相真如,叁身中法身之德也。止观二之叁曰:「别相者身有叁种:一者色身,二者法门身,叁者实...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4日一、当转法轮,当转法轮者,谓如来出世,既成道已,当转法轮,度脱有情,饶益一切。如转四谛法轮,先度五比丘等是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五比丘者,一阿鞞、二跋提、叁拘利、四陈如、五迦叶也。) 二、与父说法,与父说法者,谓如来既成道已,惟念父恩最重,...
《三藏法数》 / 434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4日于是王女及诸龙后、无善神、凤凰神、山神、甜柔神后共赞佛已,一切同等皆发无上正真道意,脱身璎珞,用散佛上。 佛与众俱降于大海,到其海城,诣海龙王庄严大殿,坐师子座。时诸菩萨及比丘众,各各次坐其座。于时海龙王与中宫眷属俱见佛坐已,手自斟酌,寂然饮食,无央数味供养...
《佛说海龙王经》 /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 2834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05日Mahā rajñā āramitā,译曰大慧到彼岸。六度之一。大慧為到涅槃岸之要法,故曰到彼岸。智度论十八曰:「摩呵,秦言大。般若言慧,波罗蜜言到彼岸。」心经法藏疏曰:「般若是体,此云智慧,即神悟玄奥妙证真净也。波罗蜜多是用,此云到彼岸,即由此妙慧翻生死过尽至真空之际。即简...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4日以人之两足譬福智二者。六度中般若為智足,其餘五度為福足,义楚六帖一曰:「智论云:佛积万行於叁大劫,福足智足无间无遗。」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4日论云:菩萨为成就六度,故决定应行六事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叁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一、供养,供养者,谓因成就檀度,故兴供养。若不长时供养叁宝,则檀度不得圆满也。(梵语檀,华言施。叁宝者,佛宝、法宝、僧...
《三藏法数》 / 313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4日台家之名目。佛為明法华之功德,於分别功德品,约在世之弟子,明四信之功德,约灭后之弟子,明五品之功德。四信者:一一念信解,二略解言趣,叁广為人说,四信深观成也。五品者:一随喜品,二读诵品,叁说法品,四兼行六度品,五正行六度品也(此五行品类差别,故名品,非篇章之名...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4日一、声闻观苦谛为初门,苦即叁界生死之苦也,谛即审实之义。谓声闻之人,知果苦而断集,因慕寂灭而修道品,谛观五阴生死之身,即是众苦之本,故观苦谛为初门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二、缘觉观集谛为初门,集即招集之...
《三藏法数》 / 278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4日叁论玄义曰:「昔涅槃初度江左,宋道场等沙门慧观,仍製经序,略判佛教。凡有二科:一者顿教,即华严之流,但為菩萨具足显理。二者,始从鹿苑,终竟鵠林。自浅至深,谓之渐教。於渐教内开為五时:一、叁乘别教,於阿含经等,别说四諦、十二因缘、六度,投声闻缘觉菩萨之叁机者。二...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4日菩萨欲成就六度之行所修之六事也。一供养,欲成就檀波罗蜜者。二学戒,欲成就戒波罗蜜者。叁修悲,欲成就忍波罗蜜者。四勤善,欲成就精进波罗蜜者。五离谊,欲成就禪定波罗蜜者。六乐法,欲成就智慧波罗蜜者。庄严经十二曰:「诸菩萨為成就六度故,于诸地中决定应作六事:一者必应...
《佛学大辞典》 / 292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4日聚,集也。戒,禁戒也。此叁种戒,能摄一切大乘诸戒,故名叁聚戒。法苑珠林云:大圣度人,功唯在戒。庄严论云:初律仪戒以禁防为体,后摄善、摄生二戒,以勤勇为体。 一、摄律仪戒,摄律仪戒者,谓一切律仪,无不聚摄也。律即法律,是禁止之义;仪即仪式,是轨范之义。法苑珠林...
《三藏法数》 / 401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4日所成之善谓為德,能成之道谓為行,即功德与行法也,又具足功德之行法也。叁学六度是也。仁王经上曰:「有十亿七贤居士德行具足。」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4日菩萨在叁阿僧祇劫间,修六度之行,更於百劫间修感叁十二相之福业,乃成佛。俱舍论十八曰:「於叁无数劫各供养七万五六七千佛。」又「餘百劫方修各百福庄严。」止观叁曰:「叁阿僧祇修六度行,使功德身肥,百劫种相好获五神通。」释籤四曰:「叁藏菩萨明位為叁,初叁祇位,次百劫,...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