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者陀罗尼,心者精要之义,如般若心经之心,称其咒中之精要曰咒心。如佛说楞严咒已,称之曰咒心者,即是也。经七曰:「十方如来因此咒心得成无上正徧觉,(中略)十方如来持此咒心能於十方摩顶授记。」因之禪家每年七月十叁日楞严会满散唱念称讚此咒后心咒之文曰咒心。见象器笺十...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7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一、地行仙,谓其服食药饵,能驻一期之寿,而不能轻举,故名地行仙。(一期者,从生至死也。) 二、飞行仙,谓其餐食黄精松柏之类,久而身轻,故名飞行仙。(黄精,药名;松柏者,谓松柏之叶也。) 叁、游行仙,谓其久服还丹,化形易骨,游戏人间,故名游行仙。(还丹者,谓神...
《三藏法数》 / 333字 / 7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谓诸有情,由颠倒妄想,起惑造业,随业感报,各各不同,故有十二类也。 一、卵生,卵生者,从壳而出生也。谓此类有情,因虚妄颠倒之惑,起飞沉乱想之业,惑业和合,故感此生之报,即鱼鸟龟蛇之类是也。(飞沉者,若想念浮举,则为飞禽;若情念沉重,报为鱼蛇之类也。) 二、胎...
《三藏法数》 / 1224字 / 7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又名妙音天,辩才天之异名。梵名萨囉萨筏底Sarasvati,大日经疏十曰:「美音天是诸天显咏美者,与乾闥婆稍异,彼是奏乐者也。萨嚕萨筏底曳,即美音之名也。」大日经义释七曰:「美音天亦名辩才天。」见[大辩才天]条。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7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禪僧住持一寺,初说法為开堂,亦云出世开法。此时齎香寄师,而通嗣法之信谓之信香。见象器笺十。 又贤愚经六,说香為信心之使,因此而总云香為信香。见[香]条。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7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妙名涅槃,门名能通。修此六法,则能通至涅槃,故名六妙门。前叁是定,后叁是慧。定爱慧策,能发真明,出离生死。(梵语涅槃,华言灭度。定爱慧策者,爱谓爱乐于禅,策谓策进真行也。真明者,真性之明也。) 一、数息门,数息者,修行之人,调和气息,不涩不滑,安详徐数,从一...
《三藏法数》 / 552字 / 7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摩訶止观一部之正说,广立十科,谓為十广。其第一大意中,更有五种分科,谓為五略。摩訶止观第一上所谓「今当开章為十:一大意,二释名,叁体相,四摄法,五偏圆,六方便,七正观,八果报,九起教,十旨归。」又所谓「初释大意,囊括始终,冠戴初后,意缓难见,今撮為五,谓发大心...
《佛学大辞典》 / 466字 / 6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有一字咒,小咒,大咒之叁种,其一字咒又有二种,一為之一字。理趣释曰:「紇利字,具四字,成一字真言,(中略)若人持一字真言,能除一切灾祸疾病。命终已后,当生安乐国土,得上品上生。」其小咒又云心咒。本名曰无量寿如来心真言,无量寿修愿行供养仪轨曰:「无量寿如来心真言...
《佛学大辞典》 / 582字 / 6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或以譬弥陀之名号。或以表文殊之智。叁千佛名经上曰:「罪绳繫心,经九百劫,难解难脱,唯在佛名猛利剑耳,必可断罪业绳。」善导之般舟讚曰:「门门不同八万四,為灭无明果业因。利剑即是弥陀号,一声称念罪皆除。」心经秘键曰:「文殊利剑绝诸戏。」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6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十山皆称王者,谓依海而住,高出一切诸余小山,以喻十地菩萨修行,同入如来智海,高出一切二乘诸行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雪山王,谓此山中,具诸药草,能疗众病,取不可尽;以喻欢喜地菩萨,圣智法药,用之无竭,以破无明,超前行位,如雪山王也。 二、香山...
《三藏法数》 / 688字 / 6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观音菩萨尝為妙善公主。编年通论十曰:「南山道宣律师,尝问天神观音大师缘起。天神对曰:往昔过去劫有王曰庄严,夫人曰宝应,生叁女,长曰妙顏,仲曰妙音,季曰妙善。(中略)现千手千眼圣像。」从容录四曰:「尝见一说,大悲昔為妙善公主,乃天人為宣律师说。」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6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法华七喻之一。法华经譬喻品曰:「有大长者,其年衰迈,财富无量,多有田宅及诸僮僕。其家广大,唯有一门。(中略)忽然火起,焚烧舍宅。长者诸子若十二十,或至叁十,在此宅中。(中略)於火宅内乐着嬉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火来逼身,苦痛切己,心不厌患,无求出意。(中略)...
《佛学大辞典》 / 527字 / 6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又曰佛顶咒。楞严经所说之神咒也。有四百二十七句,此中最末之八句為心咒。楞严经长水疏曰:「此咒四百二十七句,前诸句数但是归命诸佛菩萨眾贤圣等,及叙咒愿加被离诸恶鬼病等难,至四百十九云哆姪他。此云即说咒曰:从四百二十唵字去方是正咒,如前云六时行道诵咒。每一时诵一百...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6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一、内空,谓内之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皆无自性,故名内空。 二、外空,谓外之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皆无自相,故名外空。 叁、内外空,谓六根、六尘、六识,都无自性,故名内外空。(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 四、空空,谓一切法皆空,此空亦空,故名空...
《三藏法数》 / 715字 / 6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峰山中,有无数大苾刍众,复十俱胝童子相菩萨摩诃萨。 尔时,世尊告帝释天主:“憍尸迦!此般若波罗蜜,其义甚深。非一非异,非相非无相,非取非舍,非增非损,非有烦恼非无烦恼,非舍非不舍,非住非不住,非相应非不相应,非烦恼非不烦恼,非...
《佛说帝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 / 2177字 / 6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3日一、焰鬘得迦忿怒大明王,以為种子,字变成明王。光如劫火,身作大青云色,有六面六臂六足,身短,腹大,作大忿怒相。利牙如金刚,面各有叁目,以八大龙王為眷属,以虎皮為衣,以髑髏為冠,乘小牛,足蹈莲华,鬚赤黄色,有大辩才,头戴阿閦佛而坐。大恶相顾礼,正面笑容,右面黄色...
《佛学大辞典》 / 1215字 / 6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Vairocana,又作毘卢遮那,鞞嚧杜那,毘卢折那,吠嚧遮那。佛真身之尊称也。解此者诸家不一。 準天台以毘卢舍那与卢舍那及释迦,如其次第配於法报应叁身。毘卢舍那,译曰徧一切处。卢舍那,翻曰净满。法华文句会本二十五曰:「法身如来名毘卢,此翻徧一切处。报身如来名卢遮那,...
《佛学大辞典》 / 799字 / 6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舍卫国,有一长者子,于佛法中出家,常乐亲里眷属,不乐欲与道人共事,亦不乐于读经行道。佛敕此比丘:“使向阿练若处精勤修习,得阿罗汉,六通具足。” 诸比丘疑怪,而白佛言:“世尊出世,甚奇甚特!如是长者子,能安立使得阿练若处,得阿罗汉道,具六神通?” 佛告诸比丘:“...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456字 / 6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一卷,唐玄奘译。有异译者,谓之秘密八名陀罗尼经。佛告金刚手菩萨,有八名咒,受持之者,广大之威德易成,秘密之神用无损,故说八名咒。八名者神咒之八种德名也,一功德宝藏,二庄严象耳,叁善勇猛,四胜諦云,五成炽然,六微妙色,七严饰,八金刚。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6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是限於佛之十八种功德法也。限於佛而不共同於其他二乘菩萨,故云不共法:一、身无失,佛自无量劫以来,常用戒定慧智慧慈悲,以修其身,此功德满足之故,一切烦恼皆尽,是名身无失。二、口无失,佛具无量之智慧辩才,所说之法随眾之机宜而使皆得证悟,是名口无失。叁、念无失,佛修...
《佛学大辞典》 / 728字 / 6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界即界分,谓众生心、色俱迷,故开色为十界,开心为八界;令其观此色、心二法,皆从虚妄因缘而生,起惑造业,轮转生死。若达此妄源无有实体,绝名离相,则不为惑染所迷也。(开色为十界者,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尘,皆属于色,故开之为十也。开心为八界者,谓眼识、耳...
《三藏法数》 / 465字 / 6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寺院门颊所画轮迴五趣之生死状也。有部毘奈耶叁十四曰:「佛在王舍城羯兰鐸迦池竹园中。(中略)当尔之时四眾云集,来听法要,人眾喧嚣,世尊知而故问具寿阿难陀曰:何故大目乾连处四眾云集?时阿难陀白佛言:世尊!具寿大目乾连游行五趣见诸苦恼,於四眾中具说其事,由此诸人為听...
《佛学大辞典》 / 706字 / 6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一卷,唐不空译。佛在摩伽陀国清净园白莲池侧七宝如意树王下,住於如意宝珠王叁摩地,而说佛设利之神咒及修法。经题之宝,即如意宝珠,标眾生心性之宝珠,且标佛舍利之宝印也。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6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是丛林转读大般若经时,揭释尊与此十六神也,载於陀罗尼集经叁。般若波罗蜜大心经曰:「达哩底囉瑟吒大将,禁毘嚕大将,缚日嚕大将,迦毘罗大将,弥覩罗大将,哆怒毘大将,阿儞嚕大将,娑儞嚕大将,印捺嚕大将,波夷嚕大将,摩虎嚕大将,娇尾嚕大将,真特嚕大将,缚吒徒嚕大将,尾...
《佛学大辞典》 / 979字 / 6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种种不一。(一)称讚净土经十佛:一东方不动如来,二南方日月光如来,叁西方无量寿如来,四北方无量光严通达觉慧如来,五下方一切妙法正理常放火王胜德光明如来,六上方梵音如来,七东南方最胜广大云雷音王如来,八西南方最胜日光名称功德如来,九西北方无量功德火王光明如来,十...
《佛学大辞典》 / 549字 / 6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所谓一即十者。乃一至十之数。均由一相叠而成。若以一為本数,即单位。则舍一而不能有二至十。此所以一即二,一即叁以至一即十也。易言之。二乃由本数之一為始。渐次成而為二。一之外别无二之本体也。由此以推。十亦由本数之一為始。渐次成而為十。一之外别无十之本体也。由是论之...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6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昔难陀王,聪明博通,事无不练,以己所知谓无酬敌,因问群臣:“颇有智慧聪辩之人,咨询疑事,能对我不?”时有一臣,家先供养一老比丘,履行清净,然不广学,即谈于王。王问之言:“夫得道者,为在家得,为出家得乎?”时老比丘,即答之曰:“二俱得道。”王复问言:“若二俱得,何用出...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900字 / 6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揭諦揭諦Gātigāti者,揭為行不可得之字,乘如之行,是為真行,故曰行如。此二者初為声闻之行,次為缘觉之行也。波罗揭諦Pragāti者,波罗為圆满最胜之义,揭諦如上。是诸大乘之行也。胜於前之二乘行。故曰波罗。波罗僧揭諦Prasaṁgāti者,僧為和合之义,对译之心经,注為究竟,譬如...
《佛学大辞典》 / 216字 / 6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第一内心地有九净月轮,中央之月轮中安置施无畏观音(是二十五观音中南大洲之观音但今取千体之总本尊),妙色超叁界,具金色暉曜,首戴髮髻冠,自冠下垂紺髮,顶上有十一面,诸头之宝冠中,安住化佛身。菩萨身上具足四十手。一一手掌中各有一慈眼,随诸眾类而执持杂宝物,住莲华臺...
《佛学大辞典》 / 598字 / 6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布怛洛迦山观自在宫殿。其中多有宝娑罗树。耽摩罗树瞻博迦树。阿输迦树极解脱树。复有无量诸杂宝树周匝庄严。香花软草处处皆有。复有无量宝泉池沼。八功德水弥满其中。众花映饰甚可爱乐。复有无边异类禽兽。形容殊妙皆具慈心。出种种声恒如作乐。与大苾刍...
《不空罥索神咒心经》 /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 4954字 / 6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此佛母尊有大威力,放光明,表覆盖一切眾生,以大白伞為叁昧耶形,故名大白伞盖佛母。佛母者,诸佛之母之义也。大白伞盖总持陀罗尼经曰:「於其空中华月轮上想白色唵字唵字放光,其光復迴,字种变成白伞金柄;柄上严唵字,其字放光復迴,字种变成白伞盖佛母。一面二臂具叁目,金刚...
《佛学大辞典》 / 169字 / 6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布怛落迦山圣观自在菩萨宫中。其地有无量宝娑罗树多摩罗树。瞻博迦树阿输迦树。阿底目多迦等种种宝树。周匝庄严。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九十九俱胝那庾多百千。及无量百千净居天子。自在天子大自在天子。大梵天子而为上首。及余无量百千天人。前后...
《不空罥索咒心经》 / 唐南天竺三藏法师菩提流志奉诏译 / 5787字 / 6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禪林之正寝,住持之住所也,故称寺主曰方丈,因其住於此也。古来之说维摩居士之石室,四方有一丈,丈室之名,始基於此。法苑珠林感通篇曰:「吠舍釐国宫城周五里,宫正北六里有寺塔,是说维摩经处。寺东北四里许有塔,是维摩故宅基,尚多灵神。其舍叠砖,传云:积石,即是说法现疾...
《佛学大辞典》 / 324字 / 6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大眾食斋粥时,立於食堂一面举声报斋食之名者也。其法入堂先拜圣僧,次拜住持,次拜首座,次立於南方一面,待首座施食咒愿了,唱曰:请大眾下鉢,其次香饭羹菜等次第而喝。任此役者,為未得度之童子,谓之喝食行者。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6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Lakṣa,密教说念诵陀罗尼之数,谓之叁落叉。落叉原為数名,十万曰落义。以十万為一亿,则叁落叉译作叁亿,是乃一往浅略之释也。若依其深秘之释,则落叉為相之义,见之义,叁落叉者见字与印及本尊叁平等实相之叉也。又於身口意叁业各见瑞相之义也。又时分之义,晨午昏叁时或寒热雨...
《佛学大辞典》 / 387字 / 6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藏中有数部:一、元魏菩提流支译之佛名经十二卷,举一万一千九十叁尊。二、失译人名之佛名经,叁十卷。叁、隋闍那崛多译之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灭罪经,八卷。四、失译人名之叁劫叁千诸佛名经叁卷。五、隋那连提耶舍译之百佛名经,一卷。此中第四之叁劫叁千诸佛名经,略称為叁千佛...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5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 《佛说八部佛名经》佛往昔修菩萨行,成满忍辱行时之名。又云:羼提比丘。贤愚经名羼提波梨。智度论十四曰:「行者常行慈心,虽有恼乱,必能忍受。譬如羼提仙人在大林中行忍慈时,迦利王得诸婬女,入林游戏,饮食既讫,王小睡息。诸婬女採华林间,见此仙人,而加礼敬,在一面立。仙人為诸婬女讚说忍慈...
《佛学大辞典》 / 242字 / 5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梵名Piṇḍa,四食之一,旧译云搏食或团食,吾人常用之食物也。香味触為体,分分段段受用,以资益身分,故云段食。俱舍论十曰:「香味触叁,一切皆為段食自体,可成段别而饮噉故,谓以口鼻分分受之。」义林章五本曰:「段者分段,分分受之能持身命。旧云团者,可摶可握,立為团食,...
《佛学大辞典》 / 142字 / 5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小乘俱舍成实於总相念住之后位,大乘法相宗於十迴向之满位,生四种之善根。此乃小乘七方便中之后四方便,大乘法相宗五位中之第二加行位也。是正為见道之修行,故名加行。俱舍,成实,法相叁宗,其行相各异。梵Kuśala-mūla。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5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一数息门,善调身息,数息自一至十,以摄乱心。是為入定之要。故以数息為妙门。二随门,细心依息,知入知出,谓為随息。若强存数,则有起念之失,故宜放数息而修随息。入时知入,出时知出,长短冷暖皆悉知之。由是诸禪自发,以随為妙门也。叁止门,息心静虑名之為止,行者虽依随息...
《佛学大辞典》 / 448字 / 5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Ḍākini,又作荼枳尼、拏吉儞、吒枳尼。夜叉鬼之一类,有自在之通力。六月前知人之死,取其人之心臟食之。使修其法者得通力云:是外道邪法之一种,四门神供之一神也。慧琳音义叁十五曰:「荼枳尼,梵语。则鬼之总名,能魅人,与人通者也。」大日经疏四曰:「荼吉儞,世间小术。亦於...
《佛学大辞典》 / 604字 / 5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经论中举西域外道之总数有九十五种与九十六种之二说。九十六种者,六十华严经十七曰:「令一切眾生得如来幢,摧灭一切九十六种诸邪见幢。」央掘摩罗经四举往昔自佛慧比丘生种种之苦行外道,其结文曰:「如是九十六种,皆因是比丘种种形类,起诸妄想,各自生见。」增一阿含经二十曰...
《佛学大辞典》 / 922字 / 5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又曰佛顶咒。白伞盖者,佛顶尊之名也。白伞盖佛顶尊所说之陀罗尼,名為白伞盖神咒。首楞严经所说总有四百二十七句。其中最后之八句,称為心咒,特念诵之。梵名萨怛多般怛罗。译為白伞盖,与妄染不相应為白,徧覆一切為盖,即如来藏心也。楞严经七曰:「一心诵我佛顶光明摩訶萨怛多...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5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四藏者,即经、律、论、咒也。以其各各含藏一切文理,故名藏也。 一、经藏,经藏者,即如来所说一大藏,大小乘诸经也。经,法也、常也,十界同遵,谓之法。叁世不易,谓之常。又云契经,谓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
《三藏法数》 / 267字 / 5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一、信,信者,谓于一切善法,忍可乐欲,而不疑也。有叁种:一、信实有,谓于诸法实事理中,深信忍故;二、信有德,谓于叁宝真净德中,深信乐故;叁、信有能,谓于世间、出世间一切善法,深信力故,能得能成,起希望故,是名为信。(叁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 二、惭,惭...
《三藏法数》 / 489字 / 5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所说。叁陀罗尼之一。六字者,念观音而诵此陀罗尼,则一脱六道之苦果,二得六妙门,叁证六根之相应,故曰六。非取於字句之数,依此中第一之义,立大悲观世音等之六观音,与六道配对。是天台之义立也。经曰:「应当净心係念一处,称观世音菩萨归依叁...
《佛学大辞典》 / 550字 / 5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具名叁十二大人相。此叁十二相,不限於佛,总為大人之相也。具此相者在家為轮王,出家则开无上觉。是為天竺国人相说。智度论八十八曰:「随此间阎浮提中天竺国人所好,则為现叁十二相。天竺国中人於今故治肩髆,令厚大头上皆有结為好,如人相中说,五处长為好。眼耳鼻舌臂指髀手足...
《佛学大辞典》 / 1116字 / 5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Trailokya-vijaya,帝隶者叁,路迦也者世,吠闍耶者降,又為胜之义。即降叁世或胜叁世明王之名也。见大日经疏十。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一、发心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十信菩萨,于无量生死中,为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故,而发大心,名为发心菩提。(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华言无上正等...
《三藏法数》 / 594字 / 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台家所立之四种佛土也。一凡圣同居土,人天凡夫及声闻缘觉等圣者,同居之国土也。此有净秽二种,如娑婆世界是同居之秽土,如西方极乐是同居之净土。二方便有餘土,断见思烦恼出离叁界生死之人之生处也。是為修小乘方便道断见思惑之人之生处,故名方便,尘沙无明之惑未尽,故曰有餘...
《佛学大辞典》 / 852字 / 5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一、梦所作业,梦所作者,谓梦中所为,非意思所起,亦非身口所作,是为不增长业也。 二、无知所作业,无知所作者,谓无所知觉之人所作之业,皆非意思所起,是为不增长业也。 叁、无故思所作业,无故思所作者,谓身口所作之业,非故意所思而起,是为不增长业也。 四、不利不数...
《三藏法数》 / 402字 / 5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八万四千尘劳者,尘即染污之义,谓种种邪见烦恼,能染污真性也。劳即劳役也,谓众生被邪见烦恼,劳役不息,轮转生死,无有尽时。论其尘劳,根本不出十使。于十使中,随以一使为头,则九使为助,遂成一百;约叁世各有一百,共成叁百;而现在世一百时促,不论相助,于过去、未来二...
《三藏法数》 / 329字 / 5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佛之真身也。其释名性相二宗各异其义。相宗据唯识论谓法身有总相法身与别相法身二种,总相法身者,兼理智二法,与金光明之如如及如如智,谓為法身之义同,是以所证之真如与能照之真觉為法身也。以叁身言之,则自性身与自受用报身之二身合见。依此义释之,则法身為理智显现,有為(...
《佛学大辞典》 / 991字 / 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一、水体澄清,谓众生真如之心,自性清净,圆湛明彻,本来无染,犹水之澄清也。 二、得泥成浊,谓众生真如之心,性虽清净,而为无明之所染污,觉成不觉,犹水本清净,得泥成浊也。(无明者,无所明了也。) 叁、虽浊不失净性,谓众生真如之心,虽为无明所染,而清净本然之性,...
《三藏法数》 / 527字 / 5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小乘俱舍宗立一切法為七十五,摄為五类:一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六,心不相应行法十四,无為法叁也。 第一色法十一RūPāṇi,分之為叁种:一五根,二五境,叁无表色也。 五根者:一、眼根Cakṣur indriya,二、耳根Śrotra indriya,叁、鼻根Ghrāṇa iudriya,四、舌根J...
《佛学大辞典》 / 2493字 / 5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日本真言宗开祖空海之九卷着述。即显密二教论二卷,秘藏宝钥叁卷,心经秘键一卷,即身成佛义一卷,声字实相义一卷,吽字义一卷也。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5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陀林中。尔时有一外道旃陀罗女。专行众恶符书厌祷。或事山神树神树下鬼神。日月五星南斗北辰。一切魍魉杂魔邪魅。惑尊者阿难及诸善人。如是等恒河沙数。 即时如来因见阿难恍惚。怜愍一切故。为说此六字神咒王经。先佛所说我今亦说。即说咒曰。 安...
《佛说六字神咒王经》 / 失译人名今附梁录 / 2703字 / 5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5日又曰摄取。佛以慈心摄取眾生也。胜鬘经曰:「愿佛常摄受。」唐华严经二十八曰:「普能摄受一切眾生。」止观十曰:「夫佛有两说:一摄,二折。」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5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天台之佛陇有禪师,曰定光,智者顗禪师尝梦师以手招之。佛者,禪门悟道人之通称,又拟於古之锭光佛。祖庭事苑五曰:「智者顗禪师,年十五时,礼佛像,怳然如梦,见大山临海际,峰顶有僧,招手接入一伽蓝:汝当居此,汝当修此。天台佛陇有定光禪师,先居此峰,谓弟子曰:不久当有善...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5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一、见所断,谓声闻初果之人,断惑见理,名为见道。因断叁界八十八使见惑,故名见所断。(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八十八使者,一身见、二边见、叁见取、四戒取、五邪见、六贪、七嗔、八痴、九慢、十疑。此十使历叁界四谛下,增减不同,成八十八。谓欲界苦谛十使具足;集...
《三藏法数》 / 308字 / 5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魔,梵语具云魔罗,华言能夺命,谓能夺众生智慧之命;又翻作障,能于修道之人而作障难故也。 一、蕴魔,谓色受想行识五蕴为魔也。盖贪着五蕴之法,起惑造业,障碍正道,遂失智慧之命,是名蕴魔。 二、烦恼魔,谓一切烦恼之惑为魔也。盖贪着五尘之境,起诸烦恼,障碍正道,遂失...
《三藏法数》 / 545字 / 5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