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憍慢之外道,谓我腹中容一切之智慧,恐其破裂以铜鍱鍱腹也。智度论二十六曰:「萨遮祇尼犍子,铜鍱鍱腹自誓言:无有人得我难而不流汗破坏者,大象乃至树木瓦石,闻我难声亦皆流汗。」光明文句五曰:「世智辩聪如长爪鍱腹,难石石裂难树树折。」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百法五位者,谓色法十一,心法有八,心所法五十一,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六,总成百法,各有所属,列为五位也。 一、色位,色以质碍为义。色有十一种:即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及法处所摄一分色,以此十一种,皆有质碍,是名色位。(法处,是意所取之境。...
《三藏法数》 / 1693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一、息苦生,谓菩萨以愿力、自在力,于饥馑世,受大鱼等身,以肉救济一切众生;于疾病世,为大医王,救治众生;于刀兵世,为大力主,以善方便诚信之言,等心救济,息于战诤;于系缚鞭打逼迫之处,为息恼故,生于王家,以正法化邪见众生;于外道奉事天神,造诸恶行之家,亦生彼处...
《三藏法数》 / 466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印度古昔十六国之王也。仁王经下曰:「大王!吾以此经付嘱汝等。毘舍离国vaśiali,憍萨罗国Kosala,室罗筏国Śrāvasti,摩伽陀国Magadha,波罗痆斯国Bārāṇasi,迦毘罗国Ka ilavastu,拘尸那国Kuśinagara,憍睒弥国Kauśāmbi,般遮罗国Pañcāla,波吒罗国Pāṭali utra,末吐罗国Mathu...
《佛学大辞典》 / 238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比丘尼。又名莲华色尼,温盋罗苾芻尼,鬱波罗比丘尼。佛由忉利天降时,此比丘尼,化為轮王,最初拜佛。智度论十一曰:「如佛在忉利天夏安居受岁已,下阎浮提。(中略)眾人欲求先见佛礼敬。有华色比丘尼,欲除女名之恶,便化為转轮王,眾人见避坐,到佛所已,还復本身,最初礼佛。...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摩竭為摩竭提,或摩竭陀之略。国名。肇论曰:「释迦掩室於摩竭,净名杜口於毘耶。」同新疏下曰:「摩竭国名,法华说,如来成佛叁七日中而不说法。智度论七云:佛得道五十七日不说等,义言掩室也。」祖庭事苑一曰:「掩室,言世尊禪定普光法堂也。西域记云:昔如来於摩竭陀国初成正...
《佛学大辞典》 / 330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又谓之铃声比丘,妙声尊者。其形极為丑陋,而音声最好。其梵唄之声,能感动人畜,故称為唄比丘。曾於过去世在佛塔供养金铃,感此妙声。故又称為铃声比丘。贤愚经无恼指鬘品曰:「时波斯匿王将征讨鸯仇摩罗,路由祇洹,时祇洹中有一比丘,形极丑陋,音声异妙,振声高唄,军眾倾耳,...
《佛学大辞典》 / 177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Dvāravati,城名。译曰有门城。探玄记十九曰:「婆罗波提者,正云堕罗拔提,此云有门城,谓城有端严之门,故名也。」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Ka hina,释迦菩萨因位时,有為劬嬪陀大臣等分阎浮提地為七分,使之无諍事。是菩萨成满般若波罗蜜多之相也。智度论四曰:「问曰:般若波罗蜜,云何满?答曰:菩萨大心思惟分别,如劬嬪陀婆罗门大臣,分阎浮提大地作七分,若干大城小城聚落村民尽作七分,般若波罗蜜如是。」观音...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Nadii,译言河,或江。又河名。法华文句曰:「那提,此翻河亦江。」慧琳音义二十曰:「那提河名。」西域记八曰:「捺地迦叶波,旧曰那提迦叶,讹也。」法华玄赞一曰:「梵云捺地,言那提讹。」 又(人名)Nadii fuṇyo āya,比丘名。续高僧传五曰:「那提叁藏,此云福生具依,梵...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一、或局,谓佛说华严经,或局在娑婆世界内摩竭提国故也。(梵语娑婆,华言能忍。梵语摩竭提,华言善胜。) 二、或通,谓佛说华严经,或通十方世界故也。 叁、或俱,谓佛说华严经,或在摩竭提国,及十方世界故也。 四、或泯,谓佛说华严经,处染净二相,皆尽同一法界故也。
《三藏法数》 / 119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贤愚经七说:「佛告阿难:过去无量阿僧祇劫,阎浮提有一大国,名波罗捺。时有一人,好修家业,意偏爱金而勤积之。因得一瓶,於其舍内掘地藏之。如是勤身,乃得七瓶悉取埋之。后遇疾终,作一毒蛇,守此金瓶。如是展转受形,经一万岁。最后受身,厌心忽生。见有一人通道,呼之曰:吾...
《佛学大辞典》 / 258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Pūrandhara,帝释之一名。杂阿含经四十曰:「释提桓因,復名富兰陀罗。佛告比丘:彼释提桓因本為人时,数数行施,衣服饮食乃至灯明。以是因缘故,名富兰陀罗。」涅槃经叁十叁曰:「如帝释亦名憍尸迦,亦名富兰陀罗。」慧琳音义二十八曰:「富兰,云域。陀罗,云破。」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佛灭后六百年出世之大乘论师名。有马鸣比丘,马鸣大士,马鸣菩萨等称。梵名阿湿缚窶沙Aśvaghosa,其纪传诸说不同。 罗什译马鸣菩萨传曰:「马鸣菩萨,长老胁弟子也。本在中天竺出家為外道沙门,世智聪辩,善通论议。唱言若诸比丘能与我论义者,可打揵椎,若其不能,则不足公鸣揵...
《佛学大辞典》 / 1148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西域记六云:「初胜军王(波斯匿王)嗣位,求婚於释种,释种鄙其非类,欺以家人女,重礼而嫁之。胜军王立為正后。其產生之男為毘卢释迦王。毘卢释迦欲就舅氏受业,至此城,见新讲堂,就中憩驾。诸释闻之,逐骂曰:卑贱婢子,敢居此室。此室者,诸释所建,拟佛之居。毘卢释迦嗣位后...
《佛学大辞典》 / 659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教者,谓如来所说一大藏教也。体即体性,教之本也。然如来所说之教,诠显权实义趣,浅深不同,故分十体,收摄一切教法罄无不尽也。(权者,叁乘权教,谓声闻、缘觉、菩萨也。实者,一乘实教也。) 一、音声语言体,谓言音语业为教体也。故佛唱号言辞,评量论说,是为教体。楞严...
《三藏法数》 / 899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Videha,旧云弗婆提,弗於逮。四大洲中,东大洲之名。故云东毘提訶。毘者胜之义,提訶者身之义,译曰胜身。又译前。以此洲在诸方之前故也(东方為前)。西域记二曰:「东毘提訶洲,旧曰弗婆提,又曰弗於逮,讹也。」法华玄赞二曰:「吠是胜义,题呬云身,即东毘提訶之名。彼毘提訶...
《佛学大辞典》 / 304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一、小儿啼为力,谓小儿欲有所求,不能言语,唯事啼哭,故名小儿啼为力。 二、女人嗔为力,谓女人柔弱,有所争说,必依嗔恚而起,故名女人嗔为力。 叁、沙门忍为力,梵语沙门,华言勤息。谓沙门常以忍辱为心,而能御诸恶境,无所嗔恚,故名沙门忍为力。 四、国王憍慢为力,谓...
《三藏法数》 / 226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Kāuṇḍinya,巴Koṇḍañña,旧称憍陈如。亦曰拘邻。尊者之姓。译曰火器,了本际。玄应音义二十四曰:「憍陈那,旧云憍陈如,讹也。此云火器,是姓也。阿若是名,亦云初智,以最初悟无生而得智由本愿也。」五比丘之笔头人。初释尊出家求道,净饭王命供奉共為苦行。后释尊观破苦行於成...
《佛学大辞典》 / 169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迦叶自释迦如来受袈裟,於鸡足山入定,以传之於弥勒。毘奈耶杂事付法藏传以為粪扫衣,西域记以為金襴衣。增一阿含经四十四曰:「世尊告大迦叶,不应般涅槃,要须弥勒出世,(中略)弥勒当取迦叶僧伽梨着之。」智度论叁曰:「迦叶即着从佛所得僧伽梨,持衣鉢捉杖,如金翅鸟现上昇虚...
《佛学大辞典》 / 455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由当人之愿力与佛之威神力,佛向愿出家之人称善来比丘,便為沙门,剃髮染衣之相自备,身成具足戒也。增一阿含经十五曰:「诸佛常法若称善来比丘便成沙门。是时世尊告迦叶曰:善来比丘!此法微妙,善修梵行。是时迦叶及五百弟子所着衣囊尽变作袈裟,头髮自落,如似剃髮以经七日。」...
《佛学大辞典》 / 314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金缕织成之袈裟。又曰金色衣,金色[(畾/(冗-几+互))毛]衣,黄金[(畾/(冗-几+互))毛]衣,金缕袈裟。印度早已行之,佛母大爱道,上之於释尊,其因缘散见诸经论。依贤愚经第十二,佛母摩訶波闍波提,於佛出家后,手自纺织,作金色之[(畾/(冗-几+互))毛],既见佛,喜发心髓,持奉如来...
《佛学大辞典》 / 931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亦名扫地五德,出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 根本部云:给孤长者,每于晨朝往逝多林礼世尊足。礼已,扫寺内地。后于一时,长者他缘,不遑入寺。世尊经行,见地不净,即自执彗(徐醉切,竹扫帚也),扫于林中。时舍利子等,悉皆执彗共扫园林。时佛世尊及圣弟子,遍扫除已,入食堂中...
《三藏法数》 / 402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华严者,因行如华,庄严果德也。七处者,佛说华严经之处也。所谓人间叁处,即菩提场、普光明殿、逝多林;天上四处,即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他化天也。 第一处,菩提场,梵语菩提,华言道。谓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菩提场中,始成正觉,于此处,说如来依正果报法门,共六品经...
《三藏法数》 / 731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梵网经法藏疏一曰:「又闻,西国诸小乘寺以宾头卢為上座,诸大乘寺以文殊师利為上座。」支那寺院原以憍陈如或宾头卢為上座,后依不空叁藏之奏请,以文殊為上座。表制集二曰:「伏望自今已后令天下,食堂中於宾头卢上特置文殊师利形像以為上座,询之圣典具有明文。(中略)斯乃天竺...
《佛学大辞典》 / 240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大海之水面印现森罗万像。以譬菩萨之叁昧含藏一切诸法,是名海印叁昧。大集经十五曰:「喻如阎浮提一切眾生身及餘外色,如是等色道中皆有印像,以是故名大海印。菩萨亦復如是,得大海印叁昧已能分别一切眾生心行,於一切法门皆得慧明,是為菩萨得海印叁昧。」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Subhūti,又作须浮帝,须扶提。新作苏补底,苏部底。译言善现,善吉,善业。又称空生。十大弟子中,解空第一之人。佛使此人说般若之空理。注维摩经叁曰:「什云:须菩提,秦言善业。肇曰:秦言善吉。」西域记七曰:「苏补底,唐言善现,旧曰须扶提,或曰须菩提。译曰善吉,皆讹也...
《佛学大辞典》 / 182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即南洲也。叁洲者,东弗于逮、西瞿耶尼、北郁单越也。 一、勇猛强记,谓南洲之人,于诸教法,勇猛读诵,记闻广博,心不忘失;其余叁洲,则不能然,所以胜之也。 二、勤修梵行,谓南洲之人,于诸清净梵行,则能精勤修习,期证道果;其余叁洲,则不能然...
《三藏法数》 / 175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帝释名。玄应音义叁曰:「拘翼,此言讹略也。姓憍尸迦,即释提桓因及帝释同一位名也。」慧琳音义十二曰:「拘翼,梵语也,天帝释名也。」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佛曰阿难具足八法持十二部经:一信根坚固。二其心质直。叁身无病苦。四常勤精进。五具足念心。六心无憍慢。七成就定慧。八从闻生智。见涅槃经四十。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河名。支那但取流於涅槃林之尸赖拏拔提Hiranyavati之拔提二字,以為河之名,与阿夷罗拔提Ajiravati混同,阿夷罗拔提者,舍卫城侧之河也。见[阿恃多伐底]条。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释迦牟尼佛在因位时為大医王,疗一切之病,病者甚多,力不足,懊恼而死,生於忉利天。自思惟我今生於天,享福报,然於人无益,自以方便捨天寿,生於娑伽陀龙王宫中,為龙之太子。身已长,又方便而死,生於阎浮提中為大国太子,名曰能施,生而好施,年长大,自身所有皆尽。乃告父母...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恃怙,犹倚赖也。佛为愚痴众生,恃怙所有,不念世相无常,恣意放逸,不求出世无为之道,故说此五事以警发之。 一、恃怙年少,谓人倚赖年少血气刚强,随情任意,恣作非为,而不顾衰老之逼身也。 二、恃怙端正,谓人倚赖形貌端正,娇媚于人,取相生欲,不自羞愧,而不顾老丑之逼...
《三藏法数》 / 227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一、心清净,谓修学般若菩萨,不生染心,不生嗔心,不生憍慢心,不生悭贪心,不生邪见心,是名心清净。(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二、身清净,谓修学般若菩萨,心既清净,再后受身,常得化生,是名身清净。 叁、相清净,谓修学般若菩萨,身心既皆清净,则能具足相好,庄严其身...
《三藏法数》 / 123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梵语阿难,华言庆喜。经云:佛语文殊师利言:阿难具足八法,能持十二部经,是故阿难为多闻藏。(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十二部经,一契经、二重颂、叁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十自说、十一方便、十二授记。) 一、信根坚固,信,即信顺。根,...
《三藏法数》 / 492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一说法神变,如来无碍之大智,知诸眾生之善恶业因及善恶果报,应之而為说法,名為说法神变。二教诫神变,如来对诸弟子教诫是法应作,是法不应作,是道得声闻乘,是道得缘觉乘,是道得大乘,名為教诫神变。叁神通神变,如来為调伏憍慢之眾生,现种种之神通,名為神通神变。见大宝积...
《佛学大辞典》 / 186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菩萨名。大日经疏十叁曰:「憍都褐罗,译谓除疑也,或除垢也。常断一切眾生疑惑,故以為名也。」梵Kautūhara。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神山僧密与洞山良价过独木桥时,寄於拈提之故事,示一事一物不固执依倚,有无二见不可堕於待对者。颂古联珠通集第二十四曰:「神山与洞山过独木桥,洞先过了,拈起木桥曰:过来。师曰:价闍黎,洞乃放下木桥。」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翻即翻译,谓译彼梵音而成此华言也。不翻者,以此五种,不可翻故也。 一、秘密不翻,微妙深隐曰秘,互不相知曰密。谓诸陀罗尼,是佛秘密之语,经中悉存梵语,是为秘密,故不翻也。(梵语陀罗尼,华言总持,亦云咒也。) 二、多含不翻,谓如梵语薄伽梵,具含自在、炽盛、端严、...
《三藏法数》 / 319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台宗於观法,立所观之十种。一、阴境,即色受想行识之五阴也。十境以阴為初,有二义。一现前,一依经。现前者,人受一期果报之身,即是五阴。五阴之重担常自现前,是故為初观。依经者,大品般若言之,声闻依四念处而行道。五阴即四念处所观之境也。又经中多列法门,无非以五阴為首...
《佛学大辞典》 / 1090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在大海底吸水石之名。由其下无间地狱之火气,故此石常焦热云。观佛经五曰:「从阿鼻地狱上冲大海沃焦山,下大海水渧如车轴计。」贤愚因缘经四曰:「海何以故?註入不增不减。下阿鼻火上冲大海,海水消涸,以故不增。常註入故,以故不减。」文句记九下曰:「沃焦者,旧华严经名号品...
《佛学大辞典》 / 277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犹言单传,禪家直指之旨也。单提宗旨不涉餘岐之义。 又具足戒五篇中有尼萨耆波逸提与但波逸提二篇,尼萨耆者,捨之义,波逸提者,堕之义,捨者,应捨离所犯之赃物也,堕者,其罪报堕於地狱也。其捨堕罪有叁十戒,堕罪有九十戒,因而九十之堕罪,对於叁十之捨堕罪,谓之单堕,今以...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谓佛初出家入山修道,父王思念,乃命陈如等五人,寻访随侍。及佛成道,因念五人当先度脱,故在鹿苑,先调其根性,为说苦、集、灭、道,四谛之法,而得解脱,是为初度五人也。 一、阿若憍陈如,梵语阿若,华言已知,此其名也;梵语憍陈如,华言火器,此其姓也。以其是婆罗门种,...
《三藏法数》 / 307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根本律云:时摩竭陀憍萨罗二国中间大旷野处,有五百群贼杀害商旅,由斯两界人行路绝。时影胜王闻知已,命大将往彼屏除群贼。其将至彼,方便降伏,群贼求哀请活。大将愍之,慈心向彼,即於二界中间筑一新城,总集诸人共住於此,从斯已后,名旷野城。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又作鉢吉蹄,波机提。译言本性,志性。摩登伽种之婬女也。见阿难而生婬心,请之於母,母诵神咒蛊惑阿难。阿难将行乐,為佛所救,婬女出家。摩登伽经上曰:「过去有婆罗门名莲华实,女名本性,尔时女者今性比丘是也。」舍头諫经曰:「有凶咒女名曰波机提,晋曰志性。」又曰:「过去...
《佛学大辞典》 / 665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一、住正戒,谓出家之人,入于聚落乞食,当收摄身心,安住正戒,勿令毁犯也。 二、住正威仪,谓出家之人,乞食之时,当须正其容貌,端其威仪,令一切人生敬信心也。 叁、住正命,谓出家之人,当依佛制,乞食自活,资身进道,离于五种邪命之食也。(五邪命者:诈现异相,自说功能...
《三藏法数》 / 649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又曰婆罗尼蜜。他化自在天之梵名Paranirmita-vaśavartin,六欲天之第六。智度论曰:「婆舍跋提,秦言他化自在天。此间一梵王名尸弃,秦言火。」玄应音义叁曰:「婆罗尼蜜天,或云婆舍跋提天,此云他化自在天也。」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净秽者,谓佛说华严经,或在清净之土,或在秽恶之土也。 一、唯染,染即秽染,谓佛于娑婆世界摩竭提国等处而说是经,隐覆净相,故名唯染。(梵语娑婆,华言能忍。梵语摩竭提,华言善胜。) 二、唯净,净即清净。谓佛于华藏世界而说是经,其地金刚,无有染相,故名唯净。 叁、...
《三藏法数》 / 191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百法束为五门:谓色法十有一,心法八,心所有法五十有一,不相应行法二十有四,无为法六,共成一百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法,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706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Gokulika(Kaukkutika),小乘二十部之一。又曰灰山住部,窟居部,高拘梨訶部。佛灭后二百年顷,自大眾部中分出者。主张过未无体论。且以论為主,以经律為应於机类之方便而轻视之。宗轮论述记曰:「憍矩胝部,此婆罗门姓也,此云鸡胤。上古有仙,贪欲所逼,遂染一鸡。后所生族,因...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Caitya,又作支帝,脂帝,支徵。新作制多,制底,制底耶。积聚之义。以积聚土石而成之也。又谓世尊无量之福德积集於此也。义翻云灵庙。或言有舍利云塔婆,无舍利云制底。或谓总云塔,别云制底。或谓制底与塔婆其义同,无有无总别之差。寄归传叁曰:「大师世尊既涅槃后,人天共集以...
《佛学大辞典》 / 390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禪家洗浴圣僧像之法也。安置僧堂中央之像,总名圣僧。然其像不定,若大乘之寺安文殊,小乘之寺,安憍陈如或宾头卢或大迦叶或须菩提。见象器笺叁。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龙种有叁种之热恼,又云叁患。长阿含经十八曰:「佛言:何故名為阿耨达?其义云何?此阎浮提所有龙王尽有叁患:一者诸龙皆被热风热沙着身烧其皮肉,及烧骨髓,以為苦恼,唯阿耨达龙无有此患。二者举阎浮所有龙宫,恶风暴起吹其宫内失宝饰衣,龙身自现,以為苦恼,唯阿耨达龙王无如...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又作塔婆、兜婆、偷婆、浮图等。皆梵语窣堵波(Stū a,巴Thū a)之讹略也。高积土石,以藏遗骨者。又名俱攞。译言聚、高显、坟、灵庙等。别有所谓支提或制底(Chaitya),言不藏身骨者。或通称為塔。亦曰支提。法华义疏十一曰:「依僧祇律有舍利名塔婆,无舍利名支提。地持云:...
《佛学大辞典》 / 468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舍卫国之王名,译曰和悦,又曰月光,新称鉢逻犀那时多Prasenajit,巴Pāsenādi,玄奘译作胜军,义净译曰胜光,梵授王之子也。与[佛]同日生,佛号日光,国人言:佛既号日光,当号大王為月光也,因国人称為月光。若依父母所立名者,字為胜军。以其斗战无敌不胜,故云胜军。」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中印度憍萨罗国引正王(娑多婆汉那Sātyavāhana’)之子也。王深归依龙树菩萨,依龙树之妙术,年貌不衰,太子患不能嗣王位。因思父王之长命依於龙树之福力,乃请龙树使自杀。父王闻龙树死,即命终。太子遂即王位。见西域记十。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U āyakauśaiya,又作沤和俱舍罗,傴和拘舍罗。译曰方便胜智,善巧方便,方便善巧。法华义疏四上曰:「外国称傴和拘舍罗,沤和称為方便,拘舍罗称為胜智。」可洪音义五曰:「沤和拘舍罗,亦云忧波憍舍罗,此云妙,亦云善巧方便。」放光般若经行瑫音义曰:「沤和上乌候反,下或作惒...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一、摧折我慢,我即我见,慢即憍慢。谓修行之人,当先摧灭我慢之心,而于佛法僧叁宝及一切众生之前,皆起恭敬也。 二、知恩念报,谓修行之人,当知天地盖载、国王水土、父母养育、师长训诲,皆有恩德,于一切时念念不忘,以报其恩也。 叁、心无嫉妒,谓修行之人,摄化有情,心...
《三藏法数》 / 412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佛初在鹿野园说法之日,八月八日也。俱舍宝疏一曰:「定转法轮日者,诸经论中皆云波罗奈国鹿野苑中為五比丘转四諦法轮,说中间事日数不同,然不指陈说法月日者不可凭準。唯有婆沙及释律论,分明指陈说法月日,应依此文。婆沙一百八十叁云:佛於迦栗底迦月日半第八曰度阿若憍陈那,...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又作居邻,拘轮,俱邻。五比丘之第一。阿若憍陈如也。玄应音义四曰:「居伦大哀经作拘轮,译云本际,第一解法者也。普曜经云:俱邻者解本际也,阿若者言已知也。正言解了,拘邻亦姓也。」又曰:「拘邻,或作居伦,或作拘轮。皆梵言讹也。此云本际,则经中尊者了本际,尊者知本际,...
《佛学大辞典》 / 146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憍,即矜也。谓人矜夸自己,有胜于他。如鸟有凌高下视之过。故文句引文殊问经,八憍配八种鸟也。 一、盛壮憍如鸱,谓人恃己强盛壮大,凌他劣弱,如鸱鹞之鸟,恃强凌弱,故名盛壮憍如鸱。 二、姓憍如枭,谓人恃己种姓强大,凌慢于他,如枭,不孝之种,而食其母,故名姓憍如枭。...
《三藏法数》 / 364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佛最初所度之五比丘也。一憍陈如,二頞鞞,叁跋提,四十力迦叶,五摩男拘利。出於法华玄义六下。详见[五比丘]条。 又预流果之人,一来果之人,不还果之人,阿罗汉果之人,辟支佛之人。见大藏法数叁十一。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一卷,赵宋法贤译。佛於摩伽陀国毘提呬山帝释巖中為帝释演释种种之疑问。即中阿含之释问经也。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 《佛说帝释所问经》佛之姨母,梵名摩訶波闍波提Mahā rajā atī,乳养佛者。由阿难之请。始许出家。是比丘尼之初也。别号憍曇弥Gotamī,如佛言為瞿曇。法华文句二曰:「波闍波提,此翻大爱道,亦云憍曇弥,此翻眾生。」此翻误也,眾主乃波闍波提也。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西域记曰:「憍赏弥国,旧曰拘睒弥国,讹也。中印度境,周六千餘里。国大,都城周叁十里。土称沃壤,地利丰植,气序暑热,风俗刚强,好学典艺,崇树福善。」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旧名入众五心,出四分僧羯磨) 一、修慈愍物,谓比丘入大众中,应修慈心,怜愍于物,严净律仪,整束身心,精勤学道,是为修慈愍物。(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二、谦下自卑,谓比丘入大众中,常用谦和,永绝憍慢,应自卑下,如拭尘巾,是为谦下自卑。 叁、善知坐处,谓比丘入...
《三藏法数》 / 243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印度為佛陀之降诞地,占佛教史上最重要之地位。佛陀释迦牟尼开佛教,距今几何年,东西学者,聚讼纷紜,莫衷一是。其入灭时,则据眾圣点记之说,可知為西歷纪元前四百八十六年。 佛陀成道后四十五年间之行化,以摩揭陀,室罗伐悉底,為中心,而润泽憍赏弥,拘尸揭罗,吠舍厘等中印...
《佛学大辞典》 / 1832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杂宝藏经二曰:「昔迦尸国王与比提醯国王战败,更以象令战,得一大白香象於山中。象曰:山有盲父母,无养者。王感其至孝,使去。后父母死,白象再来,於王告战諍之非。王听言,遣象至比提醯国讲和。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卑下而忍人之凌辱,譬之於桥梁。註维摩经七曰:「示行憍慢,而於眾生,犹如桥梁。」注曰:「什曰:言其谦下,為物所凌践,忍受无慢,犹如桥梁也。」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应云蜜利伽罗,此云鹿难提,亦云喜,总言之名鹿喜。善见律曰:鹿杖沙门。鹿杖,其名也。沙门者,如沙门形,剃头留少许周罗发,着坏色衣,一以覆身,一以置肩上。入寺依止比丘,拾取残食以自活命。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塔婆之别名。祖庭事苑一曰:「梵云塔婆,此言方坟,或云支提,或云难提,此言灭恶。」 又(人名)Nandi,比丘名。译曰喜。增一阿含经二曰:「乞食耐辱,不避寒暑,所谓难提比丘是。」探玄记十五曰:「难提此云喜。」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一、因水火风动故地动,经云:此阎浮提地,南北阔二万一千由旬,东西阔七千由旬,厚六万八千由旬。地下有水,厚八万四千由旬。水下有火,厚八万四千由旬。火下有风,厚六万八千由旬。风下有金刚轮,过去诸佛舍利,咸在其中。或有时大风忽动,火亦随动。火既动已,水复随动。水既...
《三藏法数》 / 491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一、帝释桓因,為人时,行顿施,於沙门婆罗门贫苦乞於路者,施以饮食钱财,以堪能故,名為释提桓因。二、富兰陀罗,為人时,数数行施,故名。叁,摩伽婆,彼為人时之本名也。四,娑婆婆,彼為人时数数布施供养婆詵私衣故也。五,憍尸迦,彼為人时之本姓也。六,舍脂鉢低,以彼阿修...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又名叁摄提:一、受假施设。二、法假施设。叁、名假施设。是大品经所说之叁假也。為别於因成假等叁假,谓之叁假施设。见[假]条。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為人生原因之行為也。生享尊贵者,施惠普广,敬礼叁宝及长者,忍辱不瞋,柔和谦下,博闻经戒故也。又布施贫穷,持戒不犯十恶,忍辱不乱精进劝化,一心奉孝尽忠,故具大富,长寿,端正,威德。受卑贱之生者,憍慢,刚强,不恪,放逸,不礼事叁宝,盗窃以為生活,负债不返纳故也。至...
《佛学大辞典》 / 240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Deva rajñā,比丘名。译曰天智。开元录九曰:「沙门提云般若,或云提云陀若那。唐云天智,于闐国人也。」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一、奢摩他,梵语奢摩他,华言止。止即止寂之义。谓欲求圆觉者,以净觉心,取静为行,而于染净等境,心不妄缘,即是体真止,义当空观。故经云: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体真止者,谓体达无明颠倒之妄,即是实相之真也。) 二、叁...
《三藏法数》 / 340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一、毗尼,梵语毗尼,华言善治。谓能治贪嗔痴等恶也。又言调伏,谓能调练叁业,制伏过非也。(叁业者,身业、口业、意业也。) 二、尸罗,梵语尸罗,华言止得。谓能止恶、得善也。又名戒,戒以防止为义,以能防止身口意诸不善业故也。 叁、波罗提木叉,梵语波罗提木叉,华言解...
《三藏法数》 / 136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Gavāṁ ati,又旧称憍梵波提。新称笈房鉢底,笈防鉢底。译曰牛相。法华玄赞一曰:「梵云笈房鉢底,此云牛相。憍梵波提,讹也。过去因摘一茎禾数颗堕地,五百生中,作牛偿他。今虽人身,尚作牛蹄牛呞之相,因号為牛相比丘。」见[憍梵波提]条。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一、如来塔,如来有叁义:若云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此法身义也。第一义谛名如,正觉名来,此报身义也。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此应身义也。谓如来万德悉备,叁觉俱圆,天上人间所共尊仰,是故灭后,应当起塔供养。(第一义谛者,谓实相中道之理,无二无别也。万德者,万行功德圆满...
《三藏法数》 / 684字 / 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斋,犹戒也。过中不食为斋。谓外道有以终日不食为戒者;世间之人又有饮食无度放逸自恣者,皆不得中道。佛令比丘,日中一食,清净自活,端肃身心,安禅入道,以为修行之常法。本无月日之数。今言正、五、九之叁月,及每月之六日为九斋日者,以天帝释及四天王等,于此月日,察人善...
《三藏法数》 / 817字 / 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智慧能害烦恼之贼,故譬以箭。增一阿含经叁十九曰:「仁鎧叁昧弓,手执智慧箭,福业為兵眾,今当坏汝军。」智度论十曰:「忍鎧心坚固,精进弓力强,智慧箭劲利,破憍慢诸贼。」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苏迷卢山有四层级,始自水际至尽第一层。相去有十千踰缮那量,如是乃至有第叁层至尽第四层亦有十千之量,此四层级自妙高山傍出而围绕之,尽其下半,最初之层级,出為十六千。第二第叁第四之层级,如其次第為八千四千二千。有药叉神,名為坚手,住於初层级。有名持鬘者,住於第二级...
《佛学大辞典》 / 253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一、不离菩提心,谓菩萨修习众善之行,常欲度脱一切众生,而不离于菩提之心,是以邪魔之道悉远离也。 二、无恼害心,谓菩萨修习慈善之行,于一切众生常怀悲愍,不起恼害之心,是以邪魔之道悉远离也。 叁、明了诸法,谓菩萨以智慧照察于一切法,明了通达,正直无碍,是以邪魔之...
《三藏法数》 / 173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修十种之行法,成无為之果报,故曰十报法。一、行者意无為,但守行,二、可思惟意不离身,叁、可识世间麤细,四、可弃憍慢,五、可着意观心,六、可多修观,七、身受苦,不中止,八、可止定意,九、当知一切人在於食,十、当证理使意勿疑。见十报法经。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一婬习因。婬习交接,研磨不休,故有火光於中发动,二习交然,故有铁床铜柱八热地狱之报。二贪习因。贪习之心,往来计算,而发相吸,吸搅不止,则感水,积风為寒,结水為冰,故有寒冰地狱之报。叁慢习因,慢习交凌而发相恃,憍纵驰骋,流逸不止,则积致恶毒,故有血河毒海灌吞之报...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Kācalindikāka,又云迦旃邻提,迦旃邻陀,迦止栗那,迦遮邻底迦,迦真邻底迦,迦邻提,迦邻陀等。鸟名。正法念经叁十曰:「迦旃邻提,海中鸟,触之大乐。有轮王出,此鸟则现。」慧琳音义二十五曰:「迦邻提,此云实可爱,谓水鸟,即鸳鸯之类是也。」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见[阎浮提]条。 又(植物)Jambu,又曰剡浮,琰浮。旧称阎浮。新称赡部。译曰秽。树名。嘉祥之法华经义疏八曰:「阎浮者,此云秽。」善见律十七曰:「阎浮子,其形如沈苽大,紫色酢酣。」参照[阎浮树]条。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一、分减施,谓菩萨仁慈,好行惠施,若得美妙饮食,分与众生,然后乃食。复念身中八万尸虫,依我身住,愿令普得充满。于凡所受之物,悉亦如是,是名分减施。(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竭尽施,谓菩萨得上妙饮食,香华衣服,资生之具。或有人言:汝今所有,...
《三藏法数》 / 870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Vande,又作漫提。译曰礼拜。观自在如意轮瑜伽法要曰:「行人面於西,漫提自在王,次礼餘方佛。」一本作满泥。慧琳音义二十六曰:「满泥自在王,梵语也。唐云礼拜,自在王者无量寿佛。」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摄提具云波罗摄提Prajña ti,译曰假施设。大品般若经叁假品所说,谓受假施设,法假施设,名假施设也。见[假]条。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又作鉢吉蹄,波机提。译言本性,志性。摩登伽种之婬女也。见阿难而生婬心,请之於母,母诵神咒蛊惑阿难。阿难将行乐,為佛所救,婬女出家。摩登伽经上曰:「过去有婆罗门名莲华实,女名本性,尔时女者今性比丘是也。」舍头諫经曰:「有凶咒女名曰波机提,晋曰志性。」又曰:「过去...
《佛学大辞典》 / 665字 / 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Kāśi,国名。迦尸者,本竹名,以此国出此竹故也。慧苑音义上曰:「迦尸者,西国竹名也。其竹堪為箭干,然以其国多出此竹,故立斯名。其国即在中天竺境憍萨罗国之北邻,乃是十六大国之一数也。」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小乘七十五法中五种心所法之一种。忿,覆,慳,嫉,恼,害,恨,諂,誑,憍,之十心所也。此十者唯修惑而起於意识,且各各与无明相应而起,非如大烦恼地法之心所,一切染心俱起者,故名小烦恼地法。俱舍论四曰:「唯修所断,意识地起,无明相应,各别现行,故名為小烦恼地法。」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戒者,万善之根本也。谓能受正戒者,一切善法,从此增长,受之不正者,着于邪见,堕于外道,故戒有二种不同也。 一、受正平等戒,谓修行人能受持如来正戒,一切平等,不生分别差别之见,顿绝妄想邪思之心,戒体圆明,而得解脱,究竟至于无上菩提,无有退转也。(梵语菩提,华言...
《三藏法数》 / 178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神即神通,变即变化也。 一、说法神变,谓如来无碍大智,知诸众生善恶业因及善恶果报,或以声闻、缘觉之法及以大乘之法而得解脱,如是知已,则现一切神变而为说法,是名说法神变。 二、教诫神变,教即教诲,诫即警诫。谓如来教诸弟子,是应作,是不应作;是应信,是不应信;是...
《三藏法数》 / 256字 / 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谓毗卢遮那如来,以本愿力,现法界无尽身云,遍一切处,常转无上法轮,令诸众生入华藏海,无有穷尽,故知此经,难可限量,然自狭至宽,略明十类。故现相品云:毗卢遮那佛,愿力周法界,一切国土中,恒转无上轮。是也。(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 一、略本经,谓此经一部...
《三藏法数》 / 951字 / 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出家人宜务之十叁行法,乞食四法(住正戒,住正威仪,住正命,住正觉),威仪四法(依法,依时,依处,依次),离烦恼五事(离贪,离瞋,离取着,离麤獷,离憍慢)是也。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Vajra,梵语缚曰罗(曰或作日通用),一作跋折罗。译言金刚。金中之精者。世所言之金刚石是也。抱扑子曰:「扶南出金刚,生水底石上,如鐘乳状,体似紫石英,可以刻玉。虽铁锥击之,亦不能伤。唯羚羊角扣之,则涣然冰泮。」西使记曰:「金刚钻出印毒。」按,印毒即印度也。梵网经...
《佛学大辞典》 / 448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住须弥山四方咸海之四大洲也。一南赡部洲Jambudvi a,旧云南阎浮提。或从林立号,或以果立名。二东胜神洲,梵云东毘提訶Pūrvavideha,旧云东弗婆提。為身形胜故,名為胜身。叁西牛货洲,梵云西瞿陀尼,旧云西瞿耶尼A aragodāniya,為贸易牛故,名為牛货。四北瞿卢洲Uttarakuru,...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U ananda,比丘名。译曰善喜,贤喜,闻佛涅槃而欢喜之恶比丘也,善见论谓之须跋陀罗摩訶罗。长阿含经四曰:「时彼眾中有释种子。字跋难陀。止诸比丘言:汝等勿忧,世尊灭度,我得自在。彼老常言:当应行是,不应行是,自今已后随我所為。」四分律五十四曰:「尔时有跋难陀释子,...
《佛学大辞典》 / 356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Subhūti,又作苏部底。译曰善现。旧称须菩提。译曰善吉。西域记四曰:「苏部底,唐言善现,旧曰须扶提,或曰须菩提,译曰善吉,皆讹也。」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译曰憍逸,斗諍。罗什译之金刚经作「歌利王。」留支译之金刚经作「迦陵伽王。」二十唯识述记下曰:「迦陵伽,此云憍逸,仙人之名,旧云王名。」慧琳音义十曰:「迦陵伽王,古昔王名也。此云斗諍,即波罗奈国无道王也。」Kaliṅgarāja。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又曰随惑。俱舍论有二义:一名一切之烦恼。以一切之烦恼,皆随逐於心,為恼乱之事也。二对於六随眠之根本烦恼,而名其餘之烦恼為随烦恼,又对於根本而名為枝末惑。七十五法中除六大烦恼无明之一。五大烦恼及大不善之二,小烦恼之十,不定中之不善睡眠与恶作等十九法是也。俱舍论二...
《佛学大辞典》 / 305字 / 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糟者取酒后之滓。糠者取米后之糠。以喻憍慢之比丘及麤恶之法。法华经方便品曰:「眾中之糟糠。」大法鼓经上曰:「此诸比丘,清净纯一。真实强力,离诸糟糠。」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又明念佛行者助道之人法曰:「此有叁:一须善明师内外之律,恭敬承事能开除妨障之人。如大论云:雨堕不住山顶,必归下处,若人憍心自高,则法水不入,若恭敬善师,则功德归之。二须如同行之共涉险,乃至临终互相劝励。法华云:善智识是大因缘。叁於念佛相应之教文,常当受持披读习...
《佛学大辞典》 / 422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弥勒大成佛经一卷,秦罗什译。观弥勒菩萨下生经。一卷,西晋竺法护译。弥勒来时经一卷,失译人名。弥勒下生成佛经。一卷,唐义净译。弥勒下生经一卷,秦罗什译。已上诸经大同小异。共说弥勒自兜率天下生阎浮提成佛时之国土,时节,种族,出家,成道,转法轮事。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
《佛学大辞典》 / 140字 / 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又作僧伽多。译曰集会。法门名。僧伽吒经一曰:「有法门名僧伽吒,若此法门在阎浮提,有人闻者悉能除灭五逆罪业。」大集会正法经一曰:「我有正法名大集会。」此二经同本异译也。梵Saṁghāta。 又风灾劫时所起之风名。大宝积经叁十七曰:「又风灾起更有大风名僧伽多,彼风所吹举此...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2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又作师利,室利,室离,室哩。译有首,胜,吉祥,德之四义。华严疏钞十二曰:「梵云室利,一名四实:一首,二胜,叁吉祥,四德。」探玄记四曰:「梵语呼头為室利。」大日经疏七曰:「室利具德吉祥义也。」行愿讚疏钞二曰:「室哩(二合)。」梵Śrī又,文殊尸利之略。四明教行录曰...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2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一说日月星,配观音、势至、虚空藏之叁菩萨,以明星為虚空藏之化身。故修虚空藏求闻持法者祈祷明星。虚空孕菩萨经曰:「於后夜烧香,求彼东方黄白大士,名阿楼那。(中略)东方黄白阿楼那,阎浮提显现之时,彼虚空孕菩萨即随后来。」虚空藏菩萨经曰:「后夜向东方烧香,请明星曰:...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一作婆提唎迦Bhadrika,巴Bhaddiya,五比丘之一。中本起经曰跋提,四分律曰婆提,最胜王经曰婆帝利迦,本行集经曰跋提梨迦,译為小贤。本行集经十一曰:「白饭王亦有二子,第一名难提迦,第二名為婆提唎迦。」同叁十四曰:「次一长老跋提梨迦(隋言小贤)。」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2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Kosala,波斯匿之别名。大威德陀罗尼经六曰:「波斯匿高萨罗王。」易土集六曰:「高萨罗者,应憍萨罗转声。波斯匿王,舍卫国主也。舍卫者即憍萨罗,都城之名也,由是波斯匿,亦名高萨罗王乎。」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垢,秽也。谓此六法,皆能秽污真心,故名为垢。 一、诳,诳,虚妄也。谓以不实之言,欺己欺人也。 二、谄,谄,佞也。谓以巧言取悦于人,使其亲厚于己也。 叁、憍,憍,慢也。谓重己轻人,而无谦让之德也。 四、恼,恼,侵挠也。谓其无利乐之行,常怀侵挠之心,使人不安其所...
《三藏法数》 / 169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涅槃会上五十二类之眾生也。佛将於双林树下入灭,见放光而自四方来集者,中有数多异类之眾生。经文虽无五十二之数字,而章安之涅槃经疏科经文数五十二眾。 无量诸大比丘一,六十亿比丘尼二,十地菩萨比丘尼叁,一恒沙菩萨四,二恒沙优婆塞五,叁恒沙优婆夷六,四恒沙诸离车七,五...
《佛学大辞典》 / 595字 / 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公案名。付法藏第十四祖迦那提婆,初為外道,一日,自执师子国来憍萨罗国,诣龙树求论议。龙树乃使弟子持满鉢之水致之提婆前。提婆见之,默投一针於鉢中。龙树曰:智哉如是人。遂引见,授以至真之妙理。见西域记传灯录等。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正字通曰:「提撕之撕有西私二音,西者提撕警觉也。警觉弟子而教导之也。西域记七曰:「提撕指授。」性灵集八曰:「庭训有餘,提撕无极。」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Mātaṅga,又作摩灯伽,摩登伽。男曰摩邓伽,女曰摩邓祇Mātaṅgi,正翻曰有志。义译曰憍逸,恶作业。贱种之通称也。摩邓女经,摩登女解行中六事经直作人者,译人之误也(长水等从之)。摩登伽经曰:「过去有王名帝胜伽,是旃陀罗摩登伽种。」舍头諫经曰:「过去有王名曰摩登,摩登此...
《佛学大辞典》 / 262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瓶即天德瓶也。智度论十叁曰:「譬如有人,常供养天。其人贫穷,一心供养,满十二岁,求索富贵。天愍此人,自现其身,与一器,名曰德瓶,而语之言:所须之物,復此瓶出。其人得已,应意所欲,无所不得。得如意已,具作好舍。象马车乘,七宝具足。供给宾客,事事无乏。客问之言:汝...
《佛学大辞典》 / 214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Gautami,又作俱曇弥。旧称瞿曇弥,憍曇弥,新称答弥,憍答弥。皆以女声呼瞿曇姓之称。经中以為佛姨母之别号。姨母本名摩訶波闍婆提,以姓呼之,时谓之瞿曇弥。法华经劝持品,记佛呼姨母曰乔曇弥。见曇弥条。(CBETA註:疑為见[瞿曇]条)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梵名阿弥都檀那Amṛtodana,释种师子颊王之子,释尊之叔父也。父為师子颊王,诸经论多一致,但五分律十五以之為尼休罗,眾许摩訶帝经二以為星贺贺努。又其兄弟有异说,起世经十,起世因本经十,佛本行集经五,及智度论叁,以為有净饭等叁兄一妹。眾许摩訶帝经二,五分律十五,彰所...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1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形容烦恼者。烦恼非心性固有之物,為迷理而起者,故名之為客。為污心性者,故名之為尘。维摩经问疾品曰:「菩萨断除客尘烦恼。」註「什曰:心本清净,无有尘垢。尘垢事会而生,於心為客尘也。肇曰:心遇外缘,烦恼横起,故名客尘。」宝窟下末曰:「无始无明,自心分别所作,无有真...
《佛学大辞典》 / 238字 / 1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梵志名。智度论一曰:「摩犍提难佛之偈曰:决定诸法中,横生种种想。悉捨内外灭,云何当得道?佛答曰:非见闻觉知,非持戒所得;亦非不见闻,非不持戒得。如是论悉捨,亦捨我我所。不取诸法相,如是可得道?摩犍提问曰:若非见闻等,非持戒所得。亦非不见闻,非不持戒得。如我心观...
《佛学大辞典》 / 313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亘过去现在未来叁世而寻因果也。因果经曰:「欲知过去因者,见其现在果。欲知未来果者,见其现在因。」(古以此文為因果经之语而处处引之,但现在流通之经无此文)。涅槃经憍陈品曰:「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叁世因果,循环不失。此生空过,后悔无追。」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理趣释降叁世品曰:「毘卢遮那佛,於阎浮提,化八相成佛,度诸外道。」是以释迦為大日之正法轮身之意。十八会指归曰:「示现释迦牟尼佛,降於阎浮提,变化身八相成道,皆是普贤菩萨幻化。」(普贤即金刚萨埵),是以释迦為金刚萨埵示现之意。而為降叁世之大日教令轮身也。金刚萨埵...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公案名。付法藏第十四祖迦那提婆,初為外道,一日,自执师子国来憍萨罗国,诣龙树求论议。龙树乃使弟子持满鉢之水致之提婆前。提婆见之,默投一针於鉢中。龙树曰:智哉如是人。遂引见,授以至真之妙理。见西域记传灯录等。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四十八轻戒之第二十二。诫未有所解,憍慢不逊,恃自己之智力或地位权势财力等,反轻侮精通一切经律学德兼优之师家,不諮受法者。是為制乖於传化之益之戒。通於大小二乘,道俗七眾。但小乘不请於五夏之内,即為得罪,大乘则不问其时限。此虽与第六不供给请法相似,然彼制懈怠不请,...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佛弟子憍梵波提之译名。法华文句二上曰:「憍梵波提,此翻牛呞,无量寿称牛王,增一云牛迹。昔五百世曾為牛王,牛若食后恒事虚哨,餘报未夷,唼唼常嚼,时人称為牛呞。」增一阿含叁曰:「乐居天上,不处人中,所谓牛迹比丘是也。」宝物集叁曰:「罗汉尽诸漏,留牛迹名称。」梵Gavā...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1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Amagadha,译為无害毒。帝释名。法华玄赞二曰:「能天帝,过去字憍尸迦,此云璽儿,名阿摩揭陀。此云无害毒,即摩揭陀国。过去帝释修因之处,用為国名。」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1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婆罗门子,字均提Kunti,七岁时,父母与舍利弗使出家。舍利弗得之至祇洹,渐為说法使得阿罗汉。均提既得道,思师恩,终身作沙弥,供给所须。见贤愚经十叁(沙弥均提品),经律异相二十二。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Dharmānandī,比丘名,译曰法喜,兜佉勒人,苻秦建元中至长安,与道安佛念等共译出中阿含,增一阿含及毘曇心等一百六卷。及后姚萇寇关内,辞还西域。不知所终。后僧伽提婆校正难提所译二阿含,今经是也。高僧传一曰:「曇摩难提,此云法喜,兜佉勒人。(中略)以苻氏建元中至於长...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十二头陀行之一。比丘為资自己之色身,乞食於人也。是為清净之正命。若自作种种生业而自活,称為邪命。梵云分卫。大乘义章十五曰:「专行乞食。所為有二:一者為自,省事修道。二者為他,福利世人。」行事钞下叁曰:「善见云:叁乘圣人悉皆乞食。」又「善见云:分卫者乞食也。」法...
《佛学大辞典》 / 242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一、檀波罗蜜。檀者檀那之略,译曰布施,财施,无畏施,法施之大行也。二、尸罗波罗蜜。尸罗,译曰戒,在家出家小乘大乘等之一切戒行也。叁、羼提波罗蜜。羼提,译曰忍辱,忍受一切有情骂辱击打等,及非情寒热飢渴等之大行也。四、毘梨耶波罗蜜。毘梨耶,译曰精进,精励身心进修前...
《佛学大辞典》 / 257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印度之八大河也。涅槃经长寿品曰:「佛告迦叶:善男子!如八大河,一名恒河、二名阎魔罗、叁名萨罗、四名阿夷罗跋提、五名摩河、六名辛头、七名博叉、八名悉陀,是八大河及诸小河悉入大海。」唐太宗叁藏圣教序曰:「双林八水,味道餐风。」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经论中耶舍比丘有二人,一人為佛在世之人,毘舍离城长者之子,名耶舍,出家后,还家婬故妇,佛大詰斥之,遂制婬戒,是佛法中制戒之初也。见僧祇律一(四分律作须提那子)。一人即佛灭后百年阿育王治世时鸡园寺之上座。见阿育王经一。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Ma,又作麼、摩、磨。悉曇体文叁十五字中唇声之第五。金刚顶经曰:「莽字门一切法吾我不可得故。」由Mamata(我)释之,文殊问经曰:「称莽字门时,是息憍慢声。」大庄严经曰:「唱摩字时,出销灭一切憍慢声。」由Mada-māna释之。智度论曰:「若闻磨字,即知一切法离我所。磨磨迦...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中印度憍萨罗国舍卫城之豪商。性慈善,好施孤独,故得此名。在王舍城听释迦说法,深归依之,请至其国,购太子祇多之园林,以赠释迦,使之说法,由是佛教大行於其地。参照[给孤]条。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1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一、欲垢,欲,即希求之义。垢者,尘也,污也。谓人于诸所有功德,不求他知;若欲令他知,我成就如是功德,是名欲垢。 二、见垢,见者,执着分别也。谓人于诸所有功德,无执着分别之见;若生执着,是名见垢。 叁、疑垢,疑者,迷惑不了也。谓人于诸所有功德,若或疑惑为功德耶...
《三藏法数》 / 322字 / 1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一小儿以啼泣為力。二女人以瞋為力。叁国王以憍豪為力。四罗汉以精进為力。五诸佛以大慈為力。六比丘以忍辱為力。见增一阿含经叁十一。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Gavāṁ ati,又旧称憍梵波提。新称笈房鉢底,笈防鉢底。译曰牛相。法华玄赞一曰:「梵云笈房鉢底,此云牛相。憍梵波提,讹也。过去因摘一茎禾数颗堕地,五百生中,作牛偿他。今虽人身,尚作牛蹄牛呞之相,因号為牛相比丘。」见[憍梵波提]条。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1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佛弟子憍梵波提之译名。法华文句二上曰:「憍梵波提,此翻牛呞,无量寿称牛王,增一云牛迹。昔五百世曾為牛王,牛若食后恒事虚哨,餘报未夷,唼唼常嚼,时人称為牛呞。」增一阿含叁曰:「乐居天上,不处人中,所谓牛迹比丘是也。」宝物集叁曰:「罗汉尽诸漏,留牛迹名称。」梵Gavā...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1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新曰殊底色迦。译為星宿或有命,照耀,火。西域记九曰:「殊底色迦,唐言星宿,旧曰树提伽讹也。」俱舍光记五曰:「殊底穡迦,此云有命,旧曰树提迦讹也。」探玄记十五曰:「梵云树提,此云照耀。」梵Jyotiṣka。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佛所得之叁昧名。如於大海中印象一切之事物,湛然於佛之智海印现一切之法也。大集经十五曰:「譬如阎浮提一切眾生身及餘外色,如是等色,海中皆有印像。以是故,為大海印。」宝积经二十五曰:「如大海,一切眾流悉入其中,一切诸法入法印中,亦復如是,故名海印。」探玄记四曰:「...
《佛学大辞典》 / 364字 / 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Pāyattika,又作波逸底迦,波药致,波罗逸尼柯,波罗夜质胝迦,波质胝柯,波夜提。六聚罪之第四,译為堕,犯戒律之罪名,由此罪堕落於地狱,故名堕罪。此中有尼萨耆波逸提Naiḥsargika- āyattika,与波逸提之二数。尼萨耆波逸提,译曰捨,堕波逸提译曰单提,又云单堕。捨堕有叁十...
《佛学大辞典》 / 444字 / 1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Purva-videha,东大洲名。慧琳音义一曰:「补囉嚩尾禰贺,翻云身胜。此洲人身形殊胜,故為名。古云弗于逮,弗婆提。」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1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法衣材体之义。即作叁衣等之品质也。四分律六许粪扫衣及十种之衣,即「憍赊耶衣,劫贝衣,钦婆罗衣,芻摩衣,讖摩衣,扇那衣,麻衣,趐夷罗衣,鳩夷罗衣,讖罗半尼衣。」也。憍赊耶Kauśeya,巴Kausa者,野蚕之羂布劫。贝者迦波罗Kar āsa,巴Ka āsika即绵布。钦婆罗kambala者毛...
《佛学大辞典》 / 234字 / 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优填王经曰:「佛在拘深国,王号优填。其国有婆罗门,名摩因提。有一女容貌希有,名曰无比。官僚豪姓求聘之為妻,父曰:若与我女容貌齐者则应之。摩因提见佛相好具足,喜曰:方為此人。即将女诣佛所,请曰:愿以奉箕帚。佛说种种不净之相。曰:秽恶臭皮囊,有何好处?应将去。摩因...
《佛学大辞典》 / 190字 / 1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阿育王之子,以眼可爱似鳩那罗鸟故,故名。阿育王经四曰:「阿育王命诸大臣而语之言:汝等尝见此儿眼不?诸臣答言:臣於人中,实所未见。於雪山有鸟,名鳩那罗。此鸟之眼,与甚相似。(中略)即以鸟名,而以名儿。」然西域记叁曰:「拘浪拏。」阿育王息坏目因缘经:「作法益。」太...
《佛学大辞典》 / 277字 / 1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污秽真心之六法也。即誑、諂、憍、恼、恨、害之六惑。显宗论二十一曰:「烦恼垢六:恼害恨諂誑憍。誑憍从贪生,害恨从瞋起,恼从见取起,諂从诸见生。」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1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又云四圣諦,四真諦。圣者所见之真理也。梵语Catvāri-Āryasatyāni,巴利语Cattāri-Ariyasaccāni。一苦諦Duḥkha-āryasatya,叁界六趣之苦报也。是為迷之果。二集諦Samudya-āryasatya,贪瞋等烦恼,及善恶之诸业也。此二者能集起叁界六趣之苦报,故名集諦。叁灭諦Nirodha-āryas...
《佛学大辞典》 / 849字 / 1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断尽一切烦恼而住於阿罗汉之位者。法华经序品曰:「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同方便品曰:「漏尽阿罗汉阿若憍陈如等。」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1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剃鬚髮染衣者為佛弟子出家之相,為去憍慢且别於外道之出家而為之。谓是為叁世诸佛之仪式也。因果经二曰:「尔时太子便以利剑自剃鬚髮,即发愿言:今落鬚髮,愿与一切断除烦恼及习障。」智度论四十九曰:「剃头着染衣,持鉢乞食,此是破憍慢法。」毘尼母论叁曰:「剃髮法,但除头上...
《佛学大辞典》 / 204字 / 1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天台宗所言。与真言宗之显教密二教不同。彼就教法而料之者,此於说法之仪式上言之也。天台所立化仪四教中有秘密教,对此而他之化仪叁教,顿渐不定,谓為显露教。如来以不思议力隐密教化其机类,不使自餘之人知之者,為秘密教,公开而使自他一般知之者,為显露教。例如鹿苑时之说法...
《佛学大辞典》 / 207字 / 1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