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人而使各到其果地之教法,名為乘。有一乘乃至五乘之别,其中叁乘有四种:(一)大乘之叁乘也。一声闻乘,又云小乘。速则叁生,迟则六十劫间修空法,终於现世闻如来之声教。而悟四諦之理,以证阿罗汉者。二缘觉乘,又云中乘,辟支佛乘。速则四生,迟则百劫间修空法,於其最后之生...
《佛学大辞典》 / 882字 / 5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又曰摄取。佛以慈心摄取眾生也。胜鬘经曰:「愿佛常摄受。」唐华严经二十八曰:「普能摄受一切眾生。」止观十曰:「夫佛有两说:一摄,二折。」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5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涅槃经所说大涅槃所具之叁德:一、法身德,為佛之本体,以常住不灭之法性為身者。二、般若德,般若译曰智慧,法相如实觉了者。叁、解脱德,远离一切之繫缚,而得大自在者。此叁者各有常乐我净之四德,故名叁德。而此叁德,不一不异,不纵不横,如伊字之叁点,首罗之叁目,称為大涅...
《佛学大辞典》 / 551字 / 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教判名。佛唯以一音说一切教之意。鳩摩罗什并菩提流支所立。华严经疏第一,出一音教中。有曰:「然有二师:一、后魏菩提流支云:如来一音,同时报万,大小并陈。二、姚秦罗什法师云:佛一圆音,平等无二,无思普应,机闻自殊。非谓言音本陈大小。故维摩经云:佛以一音演说法,眾生...
《佛学大辞典》 / 355字 / 5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為破凡情实我实法之执於般若经明叁种之假,名叁波罗摄提Prajña ti,又名叁摄提,叁假施设。智度论四十一曰:「经曰:菩萨摩訶萨行般若波罗蜜。名假设。受假施设。法假施设。如是应当学。」一法假,法者,色心等各自之法,此法自性本来虚假不实,故名法假。诸法因缘生,无实性,故...
《佛学大辞典》 / 367字 / 5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娑竭罗龙王Sāgara-nāgarāja之女,八岁,诣灵鷲山,现成佛之相。法华经提婆品曰:「尔时文殊师利坐千叶莲华,大如车轮。俱来菩萨亦坐宝莲华,从大海娑竭罗龙宫,自然涌出,住虚空中。诣灵鷲山,从莲华下,至佛前,头面敬礼二世尊(释迦与多宝)足。(中略)智积菩萨问文殊师利言:...
《佛学大辞典》 / 508字 / 5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处谓法界平等之理不增不减也。佛当说法时念法界平等之中,毕竟无减退之相,故眾生虽不一心听法,亦不以為忧,是為第一念处。又念法界平等之中,增进之相,毕竟不可得,故於眾生虽一心听法,亦不以為喜,是為第二念处。又念法界平等之中,毕竟生死涅槃之相,不可得,故常行捨心於一...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5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金刚界四摄菩萨之一。具名金刚鉤菩萨。黑色,左為拳,右取叁股之鉤,示大日如来以大悲之鉤召,摄一切眾生之德。圣位经曰:「毘卢遮那佛於内心证得请召金鉤叁摩地智,从金刚像叁摩地智流出金刚鉤光明,徧照十方世界,请召一切如来金刚道场,及拔一切眾生恶趣,安於无住涅槃之城。(...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佛叁身之一。又名应化身,变化身。為眾生变化种种形之佛身也。有广狭二门,广门之化身者,谓对二乘凡夫示现之种种佛身,及六道异类之身,总為化身也。佛地论七曰:「变化身者,為欲利益安乐眾生,示现种种变化事故。」成唯识论十曰:「变化身,谓诸如来由成事智变现无量随类化身,...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5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指旧华严经第十一,夜摩天宫菩萨说偈品如来林菩萨所说之偈曰:「心如工画师,造种种五阴。一切世间中,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尔,如佛眾生然。心佛及眾生,是叁无差别。」华严宗以為显唯心缘起之至极者,谓為心总。佛及眾生為别心,总该一切万有故,迷则為眾生,悟则為佛。心外无眾...
《佛学大辞典》 / 190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宿曜经说人人当年星本命星侵犯则其人有灾。如来说大悲陀罗尼消除之。名大威德金轮佛顶炽盛光如来消除一切灾难陀罗尼经。经曰:「我有大吉祥真言,名破宿曜,若能受持至心忆念,其灾自灭,变祸為福。」且大集经二十叁昧神足品曰:「二十八宿日月随行,一切眾生日月年岁皆悉繫属,若...
《佛学大辞典》 / 333字 / 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Sattva,译曰情,或有情,眾生(起世经)有生命者之称。又作萨多婆,萨和萨,萨婆萨埵,萨怛嚩,索埵。玄应音义二十叁曰:「释有情云:梵言萨埵。萨此云有,埵此云情,故云有情言眾生者。案梵本僕呼饍那,此云眾生,语各别也。」俱舍宝记一曰:「眾生者,即情异名。梵名萨埵,此云...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大乘义章十七本云:声闻之名义,汎解有叁:一,就得道之因缘而释,闻如来所说之言教而悟解,故曰声闻。地持论曰:「从他闻声而通达,故名声闻。」二,就所观之法门而释,如地持论所说:我,眾生,人等,唯有名而无实,故目之為声。观此声(即我眾生等)而闻解无我无眾生之义,谓之...
《佛学大辞典》 / 195字 / 4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涅槃经叁十四曰:「自有眾生,非因父母而得生长,譬如孔雀闻雷震声而便得身,又如青雀饮雄雀泪而便得身,如命命鸟见雄鸟舞即便得身。」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4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一自性住佛性,真如之理,自性常住无有变改,一切眾生,本有此性,名為自性住佛性。二引出佛性,眾生必假修习智慧禪定之力,方能引发本有之佛性,是名引出佛性。叁至得果佛性,修因满足,至於果位时,本有之佛性了了显现,是名至德果佛性。见华严孔目章。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一、性土,法性之理,非秽非净,非广非狭,犹如虚空,徧满於一切处,如常寂光土是也。二、相土,或名净土。或為秽土。随眾生之心行而有种种之差别者。见宗镜录八十九。 又一、净土,為金银琉璃所成种种庄严且无四趣五浊等之杂秽者,如西方之极乐世界是也。此中有报土化土之二。报...
《佛学大辞典》 / 556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胜鬘,本业,起信诸经论谓之无始无明,菩提心论谓之无始间隔,生死流转之根本惑体也。平等法界之理不达,妄隔平等之理性,谓之无明,又曰间隔。是闇惑之心,体无慧明,故曰无明,闇惑之心,隔离理性,故名间隔。依此无明之间隔而生种种之烦恼,作种种之业,受种种之果也。而名之為...
《佛学大辞典》 / 903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Maṇḍala,又作曼陀囉、满荼逻、漫怛罗、蔓陀罗、曼拏罗。略云曼拏、曼荼。新旧之译有种种,旧译多曰坛,又云道场,新译多曰轮圆具足,又云聚集。此中就体而言,以坛或道场為正意,就义而言,以轮圆具足或聚集為本义。即筑方圆之土坛安置诸尊於此,以祭供者,是為曼陀罗之本体,而...
《佛学大辞典》 / 929字 / 4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梵名达磨駄都Dharmadhātu,此云法界。又曰法性,亦曰实相。法界之义有多种,以二义释之:一就事,一约理。就事而言:法者诸法也,界者分界也。诸法各有自体,而分界不同故名法界。然则法界者,法之一,一名為法界,总该万有亦谓之一法界。是為严家所判四种法界中之事法界,台家约...
《佛学大辞典》 / 882字 / 4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於一切眾生怨亲平等之心。又诸行等修之心。无量寿经下曰:「等心胜心深心。」智度论八曰:「等心者,是於一切眾生中无怨无恚。」探玄记二曰:「无思益物,故云等心。」大经净影疏曰:「诸行齐修,故曰等心。」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梵语杂名曰:「摩迦罗。」Markaṭa,经中以譬凡夫之妄心。心地观经八曰:「心如猿猴,游五欲树,暂不住故。」涅槃经二十九曰:「眾生心性,犹如獼猴。獼猴之性,捨一取一。眾生心性亦復如是。」同叁十一曰:「心轻躁动转,难捉难调。(中略)躁扰不住,犹如獼猴。」
《佛学大辞典》 / 112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执着於人而起爱也。维摩经问疾品曰:「於诸眾生,若起爱见大悲,即应捨离。」什註曰:「见有眾生,心生爱着,因此生悲,名為爱见大悲。」又,爱与见二种之烦恼也。迷事之惑名爱,迷理之惑名见。如贪欲瞋恚等為迷事之惑。我见邪见等為迷理之惑。楞严经六曰:「令诸眾生落爱见坑,失...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欲為懺悔时,当起之七种心也:一、生大惭愧心。我与释迦如来,同為凡夫,今世尊成道以来,已经劫数,我犹轮转生死,无有出期,以此為惭愧也。二、恐怖心。我等凡夫身口意之业,常与罪相应,以此因缘,命终之后,应堕於地狱畜生饿鬼,受无量之苦,以此為恐怖也。叁、厌离心。我等於...
《佛学大辞典》 / 317字 / 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娑婆世界之译名。此界眾生忍為恶故,又诸菩萨,為教化忍受劳倦故,名曰堪忍世界。文句二下曰:「娑婆此翻忍。其土眾生,安於十恶,不肯出离。从人名土,故称為忍。悲华经云:云何名娑婆?是诸眾生。忍受叁毒及诸烦恼,故名忍土。」玄赞二曰:「梵云索訶,此云堪忍。诸菩萨等,行利...
《佛学大辞典》 / 142字 / 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净影维摩经义记叁本曰:「经中说捨,汎有七种:一心性平等亡怀称捨。情无存着故曰亡怀。二於眾生捨离一切怨亲等碍,目之為捨。叁捨一切贪瞋等过,名之為捨。四见生得脱不復忧念放捨名捨。五证空平等离相名捨。六自捨己乐,施与他人,说之為捨。七益眾生无所希望,名之為捨。」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谓一切眾生皆悉成佛也。对於五性各别而言。盖叁乘家有无性有情之一类,為定性二乘不成佛之说,立无餘界永灭之计。而一乘家则唱悉有佛性之义,明二乘开会之旨,為无餘界迴心之说。故谓一切眾生无不成佛者。今举叁五经说证之。法华经方便品曰:「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乃至於一偈...
《佛学大辞典》 / 551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开智悟理也。法华经序品曰:「照明佛法,开悟眾生。」八十华严经四曰:「开悟一切愚闇眾生。」出曜经二曰:「欲化彼人令得开悟。」付法藏传五曰:「尔时马鸣,着白[(畾/(冗-几+互))毛]衣,入眾伎中,自击鐘鼓,调和琴瑟,音节哀雅,曲调成就,演宣诸法苦空无我。时此城中五百王子...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供养诸佛有二种:一出缠供养,供养一切诸佛在出障圆明之位者。二在缠供养,供养一切有情在缠垢之中者。盖诸佛為出缠如来,眾生為在缠如来也。 又一财供养,供养香华饮食等财物也。二法供养,如说修行利益眾生也。是取於叁宝,第一之供养也。见普贤行愿品,叁藏法数七。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摄物而取之也。又佛以慈悲之光明摄救苦眾生也。无量寿经上曰:「我当修行摄取佛国清净庄严无量妙土。」观无量寿经曰:「一一光明徧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摄取不捨。」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唐道绰所判。一、圣道门,此土由凡至圣修道之教门也。除净土叁经,其餘之诸经是。二、净土门,往生弥陀净土而证圣果之教门也。叁部经之所说是。安乐集上曰:「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选择集本曰:「道绰禪师,立圣道净土二门,而捨圣道正归净土。」教行信证六本曰:「凡就一代...
《佛学大辞典》 / 2032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本觉之体相有四种之义。镜亦有四义,故取之為喻。一如实空镜。真如之体,本来空寂,离一切妄相,犹如空镜离一切外物之体,谓之如实空镜。即空真如是也。二因薰习镜。真如之觉体具无量之性德,為净法之因,犹如镜体能现万象,此净法之因能由内薰眾生之妄心,故名因薰习镜,即不空真...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观一切眾生之身与己身同体一身,而起拔苦与乐之心,谓之同体之慈悲。起信论曰:「一切诸佛菩萨,皆愿度脱一切眾生,自然熏习常恒不捨,以同体智力故,随应见闻而现作业。」又曰:「以取一切眾生如己身故,而亦不取眾生相,此以何义故?谓如实知一切眾生及与己身真如平等无别异故。...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Vajrasattva,又云金刚手,秘密主。又云普贤。是真言宗八祖中之第二祖。大日如来為第一,此萨埵為第二。梵名缚曰囉萨怛缚摩訶萨怛缚。译名执金刚,持金刚,金刚手,金刚手秘密王,金刚萨埵,金刚手菩萨摩訶萨,金刚手萨埵摩訶萨埵等。萨埵者有情之义,勇猛之义,总言勇猛之大士。...
《佛学大辞典》 / 225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台家所立之八教也。於华严时乃至法华涅槃时五时所说,化法之四教与化仪之四教是也。化法之四教者:一、叁藏教,经律论之叁藏,部类判然,说因缘生灭之四諦,正教声闻缘觉之二乘,傍化菩萨者。二、通教,说即空无生之四真諦,使通叁乘而同学者,但以菩萨為正机,二乘為傍机。叁、别...
《佛学大辞典》 / 371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是金刚界之现图曼荼罗也。东方為正面,第一会置中央,自东面右旋而置八会,合為九会。第一会乃说大日如来以五相现成等正觉,成佛后,自金刚叁摩地现出叁十七尊乃至外部诸眾摄化眾生之状者,故名成身会。為曼陀罗之根本,故或名為根本会。或就其诸尊之活动作业,名為羯磨会。是四曼...
《佛学大辞典》 / 509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又云地狱天子。释迦菩萨在兜率天宫,足下放光照十方世界,尔时地狱眾生往昔曾植诸善根者,得蒙此光照,直脱地狱而生於兜率天,闻天鼓所说之法音於此天身中至第十地者。谓之兜率天子。见华严经四十八,如来随好光明功德品第叁十五。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义释十曰:「作虚心合掌,屈小指无名指,入於掌中也。真言曰:归命阿萨埵係多(阿是能除义,萨埵即眾生,係多是利益义,谓利益眾生也),驃也嗢伽多(是除义,亦是开发其善性,令显现也),怛囕怛囕囕囕(怛览真如无垢义,览无垢也,上所谓除者,除何事,谓除四垢也,凡夫爱见垢一...
《佛学大辞典》 / 246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Namah-Namo,又作南牟,南謨,那謨,纳慕,娜母,南忙,那模,曩謨,纳莫,曩莫。译曰归命,敬礼,归礼,救我,度我等。是眾生向佛至心归依信顺之语也。若佛对佛而称南无者,惊怖之义,谓生死之险难甚可惊怖,应悉救济之也。按广韵十一模部:「无莫胡切,南无出释典。」南无之无...
《佛学大辞典》 / 636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五浊之一。至末世,眾生之邪见盛起。而浊乱世间,如有见无见乃至六十二见等也。法华经方便品曰:「入邪见稠林,若有若无等,依止此诸见,具足六十二。」文句四下曰:「见浊者,无人谓有人,有道谓无道,十六知见六十二等,犹如罗网,又似稠林,缠缚屈曲,不能得出,是见浊相。」法...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密教之说,凡自因至果所得之功德,有五位,五位次第转生,故名五转。第一者发心,初发菩提心而求佛果之心也,第二者修行,修叁密之行而趣向佛道也。第叁者菩提,由行因而证果德也。第四者涅槃,果德既满而入於涅槃也。第五者方便究竟,圆满上四德而利他之方便究竟也。此五转,即五...
《佛学大辞典》 / 904字 / 4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有情之身心,见為限一期而断绝,谓之断见,反之而见身心皆常住不灭,谓之常见。此二者名边见,為五恶见之第二。涅槃经二十七曰:「眾生起见凡有二种:一者常见,二者断见。如是二见,不名中道。无常无断乃名中道。」智度论七曰:「断见者见五眾灭。」(五眾者五蕴也)。
《佛学大辞典》 / 112字 / 4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菩萨名,具名达摩鬱伽陀。译曰法盛,法勇,法上,法起等。於眾香城為王,常宣说般若波罗蜜多。常啼菩萨到此闻般若。智度论九十七曰:「鬱伽陀,秦言盛。达磨,秦言法。此菩萨在眾香城中,為眾生随意说法,令眾生广种善根,故号法盛。其国无王,此中人民皆无吾我,如鬱单越人,唯以...
《佛学大辞典》 / 253字 / 4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有一类大心之眾生,直闻大乘,行大法,证佛果,此為顿悟。初得小果,后迴入大乘,而至佛果,此為渐悟。又自初虽入大乘,而以歷劫之修行,渐成佛道,為渐悟。速疾证悟妙果,為顿悟。但以初义為通说。圆觉经曰:「是教名為顿教大乘,顿机眾生从此开悟。」大日经疏曰:「无顿悟机不入...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一肉眼,见一切之色故。二天眼,见一切眾生之心故。叁慧眼,见一切眾生之诸根境界故。四法眼,见一切法之实相故。五佛眼,见如来之十力故。六智眼,见诸法故。七光明眼,见佛之光明故。八出生死眼,涅槃故。九无碍眼,所见无碍故。十一切智眼,又曰普眼,见普门之法界故。出於华严...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一未发心而与授记,或有眾生往来五道,诸根猛利,好乐大法,佛知是人自此过若干阿僧祇劫,发无上菩提心,又过若干阿僧祇劫修菩萨行,度无量眾生令住於菩提,又过若干阿僧祇劫成无上菩提,号字如是,国土如是,乃至灭后法住岁数如是等,是名未发心而与授记,是十位已前之种性地也。...
《佛学大辞典》 / 503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又曰施无畏者,施无畏萨埵等。观音菩萨之异名。彼菩萨為眾生之依怙而使不畏怖者,即是施以无畏也,故名。法华经普门品曰:「此娑婆世界皆号之為施无畏者。」楞严经六曰:「十方微尘国土皆名之為施无畏者。」观音玄义记一曰:「是观世音菩萨摩訶萨,於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使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也。是显佛出世本怀之语。法华经方便品曰:「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诸佛世尊欲令眾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见故,出现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见故,出现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见道...
《佛学大辞典》 / 339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结与使,皆烦恼之异名。击缚心身,结成苦果,故云结。随逐眾生又驱使眾生,故云使。结有九种,使有十使。净心诫观发真钞上本曰:「结使。成论云:犹如乳母常随小儿,能繫缚生死故名為结,常随生死故名為使,即九结十使。」大乘义章五本曰:「随逐紧缚,称之為使。结集生死,目之為...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一理具之即身成佛。一切眾生之身心,本来為两部之体,身為五大,是胎藏界本有之理体也,心為识大,是金刚界本有之智德也,身心即為两部,故凡夫肉身之外,更无本觉之体性,肉身之当相為大日法身,是曰理具之成佛。二加持之即身成佛。眾生本觉之功德,与如来叁密之加持力相应而成办...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一、念佛,念佛具足十号,有大慈大悲大光明,神通无量,能拔济眾生之苦,我欲与[佛]同也。二、念法,念如来所说之叁藏十二部经,有大功德,為诸眾生大妙药,我欲证之而施与眾生也。叁、念僧,念僧是如来弟子,得无漏法,具足戒定慧,能為世间良福田,我欲修僧行也。四、念戒,念戒...
《佛学大辞典》 / 504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具名菩提萨埵Bodhisattva,又曰菩提索埵,摩訶菩提质帝萨埵。旧译為大道心眾生,道眾生等,新译曰大觉有情,觉有情等。谓是求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眾生,求道求大觉之人,故曰道眾生,大觉有情。又萨埵者勇猛之义,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萨埵。又译作开士,始士,高士,大士等。义译...
《佛学大辞典》 / 598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法华玄赞五论叁同七异,谓叁同者:一、同断烦恼障,二、同悟生空之理,叁、同得假之择灭无為。七异者:一、声闻根性钝,缘觉根性利,二、声闻依佛而出离,缘觉自觉而出离,叁、声闻藉声教,缘觉观法理,四、声闻观四諦,缘觉观十二因缘,五、声闻分四果,缘觉唯一果,六、声闻练根...
《佛学大辞典》 / 656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Prajā ati,梵天名。即其真言也。鉢罗若為一切生之义,鉢多為主之义,曳ye為助声。所谓一切眾生之主也。一切眾生因梵天而生,故名一切生主。而实眾生无始,是非梵天所生,如来亦如是。以世间一切善,皆自佛心生之故,又不见如来之终始,故名為世间之父。然实眾生之佛性,前际无始...
《佛学大辞典》 / 304字 / 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珍宝之洲渚也,涅槃经以譬究竟之涅槃。同於法华经宝所之喻。经二十五曰:「譬如估客,欲至宝渚,不知道路,有人示之。其人随语即至宝渚,多获诸珍,不可称计。一切眾生亦復如是,欲至善处採取道宝,不知其路通塞之处。菩萨示之,眾生随已得至善处,获得无上大涅槃宝。」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说法明眼论曰:「若供养佛菩萨像,以开眼為始。若讚嘆法宝,以神分為初。」神分者。於法事之初,对於五类诸天两神,诵般若心经一卷也。是一以除却恶魔邪鬼。一以请善神之拥护。其神分之文曰:「抑日来之间,降临道场,所随喜善根,天神地祇重奉法乐庄严,威光倍增。」次為总神分般...
《佛学大辞典》 / 327字 / 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