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 条搜索结果

佛心宗

禪宗之别名。以觉悟佛心為禪之体也。佛心何物?心之自性是也。故谓之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人心之性即佛性也,发见佛性谓之成佛。宗镜录叁曰:「达磨大师云:明佛心宗了无差误,名之曰祖。」中峰录五下曰:「禪何物?乃吾心之名也。心何物?即我禪之体也。(中略)惟禪与心异名同体。...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5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降叁世明王

Trailokya-vijaya-rāja,又名月黶尊胜叁世王。五大明王之一,四面八臂之忿怒身,践大自在天之夫妻,在五方中為东方。贪瞋痴谓之叁世,降伏之,故云降叁世。又降伏过现未叁世之贪瞋痴,故云降叁世。又降伏叁界之主,故云降叁世。大日经疏十曰:「所谓叁世,世名贪瞋痴,降此叁毒...

《佛学大辞典》 / 342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叁种意生身者

初地二地叁地。名摩跋提乐意生身。四五六地。名觉法自性性意生身。七八九十地。名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

《法门名义集》 / 43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即有即空

谓一切有為法其自性本空。非坏灭法然后始空也。仁王经上曰:「是法即生即住即灭,即有即空。」天台疏中曰:「即有即空者,色性自空,非色坏故空也。」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5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叁种菩提心

是乃密教真言行者之菩提心也,密教立五佛有各别之主德,以东方阿閦如来之大圆镜智立发菩提心之德,故行者初发之菩提心,為毕竟厌求之心,此虽属第六意识,而其菩提心之性德,则為大圆镜智,故以自身之第八识為发心之体,受叁昧耶戒者,亦向东方以阿閦如来為本尊。盖叁昧耶戒,以此...

《佛学大辞典》 / 630字 / 5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二心

一、真心,谓自性清净之心,真净明妙,虚彻灵通,离虚妄想,故曰真心。 二、妄心,谓全真成妄,随境生灭,念念不实,故曰妄心。(随境者,随顺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之境也。)

《三藏法数》 / 76字 / 4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见思二惑

惑,迷惑也,谓诸众生于一切法,不了自性本空,妄生执着,惑于正道,流转生死,故名惑也,又名二缚。由此惑业缠缚住着叁界,不能脱离也,又名二结,结即缚之义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见惑,分别曰见,谓意根对法尘,非理筹度,起诸邪见。如外道计断计常乃至有...

《三藏法数》 / 167字 / 4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译经院

翻译梵本之道场也。佛祖统纪四十叁曰:「天息灾述译经仪式,於东堂面西粉布圣坛(作坛以粉饰之事在藏经),开四门,各以一梵僧主之,持秘密咒七日夜。又设木坛布圣贤名字轮(坛形正圆,层列佛大士天神名佐,环遶其上,如车轮之状),目曰大法曼拏罗(此云大会)。请圣贤阿伽沐浴(...

《佛学大辞典》 / 644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一即十

所谓一即十者。乃一至十之数。均由一相叠而成。若以一為本数,即单位。则舍一而不能有二至十。此所以一即二,一即叁以至一即十也。易言之。二乃由本数之一為始。渐次成而為二。一之外别无二之本体也。由此以推。十亦由本数之一為始。渐次成而為十。一之外别无十之本体也。由是论之...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4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十不增长业

一、梦所作业,梦所作者,谓梦中所为,非意思所起,亦非身口所作,是为不增长业也。 二、无知所作业,无知所作者,谓无所知觉之人所作之业,皆非意思所起,是为不增长业也。 叁、无故思所作业,无故思所作者,谓身口所作之业,非故意所思而起,是为不增长业也。 四、不利不数...

《三藏法数》 / 402字 / 4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降焰魔尊

又曰焰漫德迦,又曰六面尊,六足尊,大威德王。圣阎曼德迦威怒王立成大神验念诵法曰:「圣阎曼德迦威怒王。」阎曼德迦忿怒王真言大威德仪轨品曰:「阎曼德迦忿怒王。」又曰:「大威德尊。」大日经疏六曰:「降焰摩尊。」秘藏记末曰:「阎摩德迦尊。」仁王经仪轨上曰:「威怒六足金...

《佛学大辞典》 / 242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灌佛

又去浴佛。灌浴佛像而拂拭之,其功德广大,经说之,西天每作之。寄归传四曰:「但西国诸寺,灌沐尊仪,每於禺中(正午)之时,授事(执事)便鸣健椎。寺庭张施宝盖,殿侧罗列香瓶,取金银铜石之像,置以铜金木石盘,内令诸妓女奏其音乐,涂以磨香,灌以香水,以净白[(畾/(冗-几+互...

《佛学大辞典》 / 484字 / 4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一气

一气者,道之所宗,阴阳天地之根本也。以喻自性清净之心,未起染净已前,诸佛众生平等不二,一切诸法莫不皆由此心而生,故以一气喻一心也。

《三藏法数》 / 68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一切智智

叁智中之一切智,混声闻缘觉之智,故為分别彼一切智,而名佛智為一切智智。大日经疏一曰:「梵云萨婆若那Sarvajñāna,即是一切智,今谓一切智智,即是智中之智也。」又「一切智智,如实了知,名為一切智者。」又谓一切智智,譬如虚空界,离一切分别,又如大地,為一切眾生所依,又...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月轮观

胎藏界為开自心八叶之佛身,以干栗驮耶即肉团心之八分,观為八叶之莲华。金刚界一以满月圆明之体与菩提心相类故,一為开自心之十六菩萨,亦以肉团心观為十六分之月轮。月之十六分者,晦夕日月相并之际,月光為日光所夺,全行隐去,若於日月一分相过之后。月光必少现。以此小分合於...

《佛学大辞典》 / 766字 / 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金刚爱菩萨

Vajrarāga,位於金刚界曼陀罗第一成身会中,东方月轮五尊中阿閦如来左方之菩萨也。司大悲爱染。秘藏记末曰:「左金刚爱菩萨,肉色,持箭。」圣位经曰:「毘卢遮那佛,於内心证得爱大悲箭叁摩地智,自受用故,(中略)成金刚爱菩萨形,住阿閦如来左边月轮。」出生义曰:「於一切如...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二宗

即空宗与性宗。此於相宗之外,又於性宗中分别者也。就经论上而言,则般若经四论已上,就八宗上而言。则叁论已上,均显寂灭之真性,宜统名性宗,然此中以阳破诸相為主,而阴显真性,直有显示真性之二门,即遮詮与表詮之相违,前者名空宗,后者正名性宗。以之料简八宗,则叁论之一宗...

《佛学大辞典》 / 952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五相成身

五相具备,成就本尊身之观行也。又作五相成身观,五转成身,五法成身。一通达菩提心,二修菩提心,叁成金刚心,四证金刚身,五佛身圆满。成此五相之观而显得金刚界之佛身也。金刚顶大教王经一说一切义成就菩萨(悉多太子),蒙诸佛警觉开示而修证五相之轨则。十八会指归曰:「毘虑...

《佛学大辞典》 / 805字 / 4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真空观四句

真空者,法界之理也,依理而观,故名真空观。 一、会色归空,会即融会,色即根身世界也。谓根身世界,本是真如一心,与生灭和合而有。今观此色,都无实体,归于真心之空,故云会色归空。(根者,谓眼等诸根。身即色身也。) 二、明空即色,明即明了,谓了真空之理,不异于色;...

《三藏法数》 / 263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七空

由凡夫执着妄想自性,故如来为说空法以破之。诸经所说空义不一,今言七种者,乃赴一时之机,如应病与药也。 一、相空,谓一切诸法之性,自他共离之相皆空,是为相空。(一切性者,即自他共离之四性也。谓如计一念心从根生即自性,从尘生即他性,根尘合生即共性,离根尘生即离性...

《三藏法数》 / 478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二十种小乘外道涅槃

【一小乘外道论师】此外道师说诸受阴重如灯火灭种坏风止名为涅槃(阴即身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外道方论师】此外道师说最初生诸方从诸方生世间人从人生天地天地灭没还入彼处名为涅槃(诸方即四方也)。 【叁外道风仙论师】此外道师说风能生长命物能杀命物风造万物能坏万物名...

《三藏法数》 / 1256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水喻真心有十义

一、水体澄清,谓众生真如之心,自性清净,圆湛明彻,本来无染,犹水之澄清也。 二、得泥成浊,谓众生真如之心,性虽清净,而为无明之所染污,觉成不觉,犹水本清净,得泥成浊也。(无明者,无所明了也。) 叁、虽浊不失净性,谓众生真如之心,虽为无明所染,而清净本然之性,...

《三藏法数》 / 527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观音懺法

宋咸平年中,天台遵式治定请观音经消伏毒害之懺仪,现今所流布之观音懺法是也。所述正意,為劝请观世音及一切叁宝,懺悔叁业。以成就现当之二利也。其文或取经疏止观等全文本意,或取其意而略其辞,或文意皆自作。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十种智

十种智者,即叁世诸佛一切种智也。如来为令一切菩萨,应当修学而自得开解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叁世智,谓于过去、现在、未来叁世之法,皆悉通达,圆明显了,是名叁世智。 二、佛法智,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觉法自性,善出世间,现诸威仪...

《三藏法数》 / 442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叁假

為破凡情实我实法之执於般若经明叁种之假,名叁波罗摄提Prajña ti,又名叁摄提,叁假施设。智度论四十一曰:「经曰:菩萨摩訶萨行般若波罗蜜。名假设。受假施设。法假施设。如是应当学。」一法假,法者,色心等各自之法,此法自性本来虚假不实,故名法假。诸法因缘生,无实性,故...

《佛学大辞典》 / 367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大白伞盖佛母

此佛母尊有大威力,放光明,表覆盖一切眾生,以大白伞為叁昧耶形,故名大白伞盖佛母。佛母者,诸佛之母之义也。大白伞盖总持陀罗尼经曰:「於其空中华月轮上想白色唵字唵字放光,其光復迴,字种变成白伞金柄;柄上严唵字,其字放光復迴,字种变成白伞盖佛母。一面二臂具叁目,金刚...

《佛学大辞典》 / 169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叁宗

是永明所立,单於大乘判定其宗旨。一法相,谓一切染净诸法,无始时来,各有种子在阿赖耶识中,遇缘而由各自种子起,万法条然,因之於色心诸法建立种种名相者。如深密,唯识等之所明是也。二破相,谓一切染净之法,悉為因缘生,以因缘生故无自性,如梦如幻,诸法唯是空,即空亦為空...

《佛学大辞典》 / 234字 / 4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束芦二义

一、互相依,谓如束芦互相依倚。以譬六根六尘,更相由藉而成染惑也。以由根依尘故,而发妄知,尘依根故,而有幻相,是名互相依。(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二、取中空,谓取芦苇中本空虚,自性不实,...

《三藏法数》 / 130字 / 4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叁佛土

对於唯识论所说之叁佛身,定叁佛所居之国土:一、法性土,自性身之土,即真如之理也。此身土与体虽无差别,然相性不同,故以能知之觉相為佛(即身),以所知之法性為土。二、受用土,即报身受用之国土。為与大圆镜智相应之净识所变现,尽未来际而相续,以无漏之色為体。此中有自受...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外道七种无常

一、作已而舍无常,作,即造也。舍者,舍前造作之相。谓外道计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造,后见四大相异,如地坚、水湿、火暖、风动,各各不同,遂执为无常,故云作已而舍无常。 二、形处坏无常,形处,即形状也。谓外道计四大造色,能造所造,色体毕竟不坏,但观形状长短变坏等相,...

《三藏法数》 / 372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二空

一、人空,又名我空,生空。人我空无之真理也。凡夫滥计五蕴為我,强立主宰以引生烦恼,造种种之业,佛欲破此计,為说五蕴无我之理,二乘悟之入於无我之理,谓之人空。二、法空,诸法空无之真理也。二乘之人,未达法空之理,计五蕴之法实,而不免一切之所知障,佛為之说五蕴之自性...

《佛学大辞典》 / 712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根本无明

无始无明之异名,见[无始无明]条。传通记糅钞六曰:「问:根本无明其相如何?答:我等心性天然迷悟二,其迷本名根本无明,悟本名本觉。此二无始本有,法自性天然理,难及思虑,不出言舌处也。」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一句

表詮一个之义理者為一句。唯识论二曰:「名詮自性,句詮差别,文即是字。」俱舍论五曰:「句者谓章,詮义究竟,如说诸行无常等章。」秘藏宝钥中曰:「一句妙法,亿劫难遇。」碧严录七则垂示曰:「声前一句,千圣不传。」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法相宗

八宗之一。為穷明万法性相之宗,故名法相宗。此目取解深密经一切法相品之名而立。又依唯识论明万法唯识之理,故名唯识宗,此目取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之意。此二者為通称。更名应理圆实宗,以所詮之理离空有二边能应理,而為圆满真实故也。此目取解深密经胜义諦相品之意。又名普為乘...

《佛学大辞典》 / 355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叁种色

一可见有对色。对者对碍之义。色法之自性,具对碍之自性而眼可见者,青黄等之色尘是也。二不可见有对色。具对碍之自性而不可眼见者。声等之四尘,眼等之五根是也。叁不可见无对色,其自性无对碍,亦不可眼见者。无表色是也。无对碍之自性摄之於色者,以其為有对碍之四大所生之法故...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四身

一、自性身,自性身者,即法身也。谓诸如来真净法界,湛然常寂,具足无边真实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也。 二、自受用身,自受用身者,即自报身也。谓诸如来,内智湛然,照真法界,尽未来际,常自受用广大法乐也。 叁、他受用身,他受用身者,为他机所感,而现此身,即他报身也...

《三藏法数》 / 221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叁分别

自性分别,心心所之自性,对於现前之境,而寻求动跃,如眼识之识别色,耳识之识别声,谓之自性分别。是现量也。二计度分别,种种差别之事,猛利思量推度也。叁随念分别,追念思惟经歷之事也。后二者,限於意识,是比量非量也。俱舍论二曰:「分别略有叁种:一自性分别,二计度分...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显密

真言宗之所判。一切佛教,分显密之二教,自宗為密教,他宗尽為显教。显教者,计眾生之机,為报身化身之说法,显了断惑证理修因证果之法门者。是為随他意之教法,其理由显然可知,故云显教。密教者,法身佛為自受法乐,与自性之眷属,谈话叁密之法门者。此叁密之法门,唯為佛与佛内...

《佛学大辞典》 / 557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大天

摩訶提婆Mahādeva,译曰大天,比丘名。出於佛灭后百年,於大眾部中出家,小乘部中初创异见,更称為大眾部。先是虽有上座大眾二部之名,但结集之场处不同,其宗义实為一昧,至此而上座大眾初生宗义上之区别也。时国王阿输迦党於大天,欲悉杀上座部之圣僧,故彼等去而往迦湿弥罗国云...

《佛学大辞典》 / 309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叁德

涅槃经所说大涅槃所具之叁德:一、法身德,為佛之本体,以常住不灭之法性為身者。二、般若德,般若译曰智慧,法相如实觉了者。叁、解脱德,远离一切之繫缚,而得大自在者。此叁者各有常乐我净之四德,故名叁德。而此叁德,不一不异,不纵不横,如伊字之叁点,首罗之叁目,称為大涅...

《佛学大辞典》 / 551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叁佛性

佛性虽常住不变,然為他修证,分叁义:一、自性住佛性,一切眾生本有之,為自性而常住者。叁恶之眾生,唯具此一。二、引出佛性依修行之功,而本有之佛性渐為引出者。叁乘之行人具之。叁、至得果佛性,修因满足,而本有之佛性了了显发者。即诸佛之佛性也。见华严孔目章二。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叁种意生身

谓通教登地菩萨得如幻叁昧,能见无量自在神通,普入一切佛刹,随意无碍,意欲至彼身亦随至,故名意生身。 一、叁昧乐正受意生身,梵语叁昧,华言调直定,又云正受。盖叁昧以定性为乐,异乎苦乐等受,故名正受。而言叁昧乐正受者,华梵双举耳。通教第叁、第四、第五地菩萨修叁昧...

《三藏法数》 / 289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十八道

此為真言修法最初之法,通於胎金两部者也。十八道念诵次第密记曰:「先洗手,着净衣,悬袈裟,作净叁业叁部神守护身法,观字,变成五股金刚杵,从杵各照身口意业中,由此加持力而叁业罪障速疾消灭,显得叁部诸尊,此即灭身叁口四意叁之十恶而显得叁部诸尊之实义也。已下正為十八道...

《佛学大辞典》 / 3258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一印二明

金胎两部之大日菩萨印,皆為徧法界无所不至之塔印,其真言,金大日為之五字明。金刚顶经曰:「诸法本不生(二地),自性离言说(二水),清净无垢染(二火),回业等虚空(二风二空)。」是说无所不至之塔印也。 又大日经真言品曰:「我觉本不生(二地),出过语言道(二水),诸...

《佛学大辞典》 / 199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四土

一、自性身依法性土,自性身者,以真如自性为身,即法身也。法性土者,即理土也。谓此身土体无差别,俱非色相所摄,譬如虚空,遍一切处,是名自性身依法性土。 二、自受用身依自受用土,自受用身者,谓自受用法喜之乐,名自受用身,即自报身也。自受用土者,即实报土也。谓佛以...

《三藏法数》 / 393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密教普贤

有二体:一為大日内眷属中之上首金刚菩萨(见[金刚萨埵]同以剑為叁昧耶形,然此以标本有之智,文殊之剑标始成之智,有本始之异。而本有之智即理,故对文殊不越理智相对之常法也。理趣经曰:「大乐金刚萨埵(即金刚萨埵),即是普贤金刚萨埵。」金刚曼荼罗大钞叁曰:「普贤菩萨,左...

《佛学大辞典》 / 592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五散乱

一、自性乱,自性散乱者,谓五识不守自性,随逐外境,念念变易也。(五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也。) 二、外散乱,外散乱者,谓意根驰动,随逐外尘,起种种分别也。 叁、内散乱,内散乱者,谓心生高下,念念迁流不定也。 四、粗重散乱,粗重散乱者,谓计我、我所...

《三藏法数》 / 178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一念

其说有二:(一)极短促之时刻也。文句八上曰:「一念时节极促也。」教行信证文类叁末曰:「一念者斯显信乐开发时剋之极促。」观无量寿经曰:「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然其时限,诸说不同。仁王般若经上曰:「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念中之一剎那,经九百生灭。」往生论註上曰...

《佛学大辞典》 / 710字 / 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剌闍

又作囉惹Pajas,译曰尘。数论所立自性叁德之第二云剌闍。尘坌之义,又傍翻為瞋為苦。唯识述记一末曰:「梵云剌闍,此名云微,牛毛尘等,皆名剌闍,亦名尘坌,今取尘义。」梵语杂名曰:「尘,梵名度哩,囉惹。」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答摩

Tamas,数论所立自性冥諦叁德之一。為闇之义,麤之义,赤之义,忧之义,瞋之义,苦之义。见唯识述记一末。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叁佛性

自性住佛性,真如之理,自性常住无有变改,一切眾生,本有此性,名為自性住佛性。二引出佛性,眾生必假修习智慧禪定之力,方能引发本有之佛性,是名引出佛性。叁至得果佛性,修因满足,至於果位时,本有之佛性了了显现,是名至德果佛性。见华严孔目章。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四觉

一本觉,一切眾生之自性清净心,本来离妄念,有照明之德,是名本觉。二相似觉,既觉知见思之惑而断之,得类似之觉悟,是乃始觉之初,尚餘无明之细惑,未得真觉,故名相似觉,谓与真觉类似也。是别教之叁贤位圆教之十信位。叁随分觉,分分断无明,分分得真觉,是别教之十地,圆教之...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心莲

显教譬自性心之清净,曰心莲。密教谓肉团心之实形為心莲。莲华叁昧经曰:「常住妙法心莲臺。」大日经疏四曰:「凡人汗栗驮心状,犹如莲华合而未敷之像,有筋脉约之以成八分。」性灵集七曰:「真言大我本住心莲,尘沙心数自居觉月。」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世间四义

世间者,即叁藏教四加行中,最后世第一位也。以其是有漏法,故名世间;于中最胜,故名第一,有四义焉。(四加行者,谓一暖、二顶、叁忍、四世第一也。以其加功进行故也。) 一、可破坏,谓世间有漏烦恼等法,体本虚妄,自性不实,皆是无常,故名可破坏也。 二、有生灭,谓世间...

《三藏法数》 / 205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四身

有叁种:化佛、功德佛、智慧佛、如如佛之四身。自性、自受用、他受用、变化之四身。法身、报身、应身、化身之四身之叁种是也。见[四身]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二门

唐道绰所判。一、圣道门,此土由凡至圣修道之教门也。除净土叁经,其餘之诸经是。二、净土门,往生弥陀净土而证圣果之教门也。叁部经之所说是。安乐集上曰:「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选择集本曰:「道绰禪师,立圣道净土二门,而捨圣道正归净土。」教行信证六本曰:「凡就一代...

《佛学大辞典》 / 2032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法身

佛之真身也。其释名性相二宗各异其义。相宗据唯识论谓法身有总相法身与别相法身二种,总相法身者,兼理智二法,与金光明之如如及如如智,谓為法身之义同,是以所证之真如与能照之真觉為法身也。以叁身言之,则自性身与自受用报身之二身合见。依此义释之,则法身為理智显现,有為(...

《佛学大辞典》 / 991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二种根本

一、无始生死根本,谓众生经无穷劫,流转生死,求其初始,实不可得。但迷失本性,即随生死,故名无始生死。根本者,即是攀缘之心。经云:用攀缘心为自性者。是也。 二、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性净理体,虚融寂灭,不迁不变,无始无终...

《三藏法数》 / 150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叁识

楞伽经所说:一,真识,如来藏也,又自性清净心也。离生灭相之真心也。起信论名之為心,亦名如来藏。性宗唯识不立此识。二,现识,又名藏识。真心与无明和合而生染净法之识体也。起信论所谓阿梨耶识之业转现叁细也,唯识论所谓阿赖耶识也。但彼不立真妄和合之义。叁,分别事识,名...

《佛学大辞典》 / 168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一实境界

悟一实之境界也。占察经下曰:「一实境界者,谓眾生心体,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往生要集中本曰:「此一实境界,即是如来法身也。」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