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次,善分别者,乃至国土广大诸事备足,知其苦恼舍离而去。
我昔曾闻,世尊昔为菩萨时作大国王,贫穷乞丐有来索者一切皆与,为苦厄者能作拥护,为欲利益一切众生,智慧聪猛又处王位。时邻国王将诸军众欲来交战,时菩萨王作是思惟:“着五欲乐不能调心,六根难满众具既多,复须料理而拥护之,为此众具生于斗诤,愿舍此事不应斗诤,我应更修集随身胜法。”即说偈言:
于善观察时,智者应分别,
为事不思虑,后悔无所及。
“观察是非,必知所在。”复说偈言:
欲如执草炬,亦如众肉团,
着欲必伤毁,害及于二世。
智者应速离,国土众具等,
如此众具等,终归必舍弃,
宁今受众苦,愿莫于后世,
受此久长苦。计我今势力,
堪任摧伏彼,现在明证果,
声誉叹美善,后受苦伤害。
虽知己有能,愿当护于彼,
若当不护彼,后必伤害身。
作是念已逃避入林,有一老婆罗门迷失道路到彼林间,菩萨问言:“汝以何故来至此林?”婆罗门言:“我欲见王。”菩萨问言:“何故见王?”婆罗门言:“我今贫困又多债负,闻王好施,故来乞索用以偿债。远离贫苦,更无所归,唯望王恩拯救于我。”菩萨语言:“汝并归去,此间无王何所归诚?”婆罗门闻是语已,迷闷躄地。尔时菩萨既见之已,深生怜愍,作是念已,即说偈言:
我以护他故,难舍尽弃舍,
我今弃舍已,当以何物与?
吾今为斯人,当舍己身命。
说是偈已即时扶接婆罗门起,而告之曰:“汝莫愁怖!吾当令汝得于财利。”时婆罗门闻是语已心生喜悦,菩萨即时用草作索,作索已讫与婆罗门:“一切施者我身即是。”而说偈言:
彼王未得我,心意终不安,
汝应以此绳,系缚于我肘,
将至彼王所,令彼王欢喜,
当施汝珍宝,金银诸财物,
汝可得大富,彼王复欢喜。
生者必有死,寿命会当尽,
为救危厄故,虽复丧身命,
智者为此死,名之为璎珞。
尔时婆罗门闻是语已甚大欢喜,即时以索缚此菩萨将诣彼王。王既见已向婆罗门,而说偈言:
此为是何人?身色如金山,
威光甚赫奕,犹日照世间,
面目极端严,睹者无不悦。
如斯福德者,应作大地主,
今日被拘执,苦厄乃如是?
我坐师子座,极为可惭耻,
彼应处王位,非我之所宜,
我之不调顺,不应处此座。
时婆罗门闻是偈已,白大王言:“此是王怨。”王问婆罗门:“谁缚此人?”婆罗门言:“此实我缚。”王言:“斯人不应为汝所缚,汝为妄语。”即说偈言:
彼如大逸象,身力甚强壮,
汝今体羸劣,又无兵马力,
云何能缚彼?此事不可信。
汝可真实说,勿作虚妄言。
时婆罗门具陈上事,而说偈言:
见我失所望,彼人便自缚,
彼以悲愍缚,欲以救济我。
如是善丈夫,名称遍十方,
犹如燃庭燎,普照于一切。
不善人愚痴,灭彼使无余,
庭燎炽然时,能灭令无遗。
尔时大王闻是语已,即便惊起合掌而言:“善哉善哉!真善丈夫!汝为救他作如是事。”即说偈言:
所言大王者,号名曰罗阇,
利益于世间,是故名罗阇。
汝今应为王,护持于大地,
唯愿今听我,忏悔诸罪咎。
我实是婴愚,轻躁无智者,
汝可还为王,我舍此国去。
汝能令众生,一切得安乐,
余人设作王,逼恼诸世间。
即立彼王还归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