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次,欲如肉抟众鸟竞逐,有智之人深知财患而不贪着。
我昔曾闻,修婆多国时有比丘,于坏垣壁见有伏藏,有大铜瓮满中金钱,将一贫优婆塞而示之处,即语之言:“可取是宝以为资生。”时优婆塞问比丘言:“何时见此?”比丘答言:“今日始见。”优婆塞言:“我见是宝非适今日,久来见之,然我不用。尔今善听!我当说宝所有过患。若取是宝为王所闻,或至于死,或被谪罚,或复系闭,如斯等苦不可称数。”即说偈言:
我见是宝来,历年甚久远,
此宝毒螫害,剧彼黑毒蛇。
是故于此宝,都无有贪心,
观之如毒蛇,不生财宝想。
系闭被谪罚,或时至死亡,
一切诸灾害,皆由是宝生。
能招种种苦,为害甚可怖,
故我于宝所,不生贪近想。
群生迷着宝,谓之为珍玩,
宝是危害物,妄生安善想,
有如斯过患,何用是宝为?
如是脓污身,趣自支躯命,
会当舍败灭,何用珍宝为?
譬如火投薪,无有厌足时,
人心亦如是,希求无厌足。
汝若怜愍我,教我少欲法,
云何以财宝,而以见示语?
夫少欲知足,能生大利乐;
若其多欲者,诸根恒散乱,
贪求无厌足,希望增苦恼。
然此多欲人,常生于欲想,
贪利无有极,如摩竭鱼口。
而彼少欲人,无贪求苦故,
心恒怀悦豫,欢庆同节会。
时优婆塞赞叹少欲知足之法,彼比丘生希有想而赞之言:“善哉善哉!真是丈夫。虽无法服心已出家,能顺佛语知少欲法,而此少欲诸佛所赞。”比丘言:“汝之所说总而言之,深见讥呵令我愧踖。汝今处家,妻子眷属僮仆使人,正应贪求以用自营,能随佛语赞叹少欲。假使有人以铁为舌,无有能呵少欲知足。我今虽复剃除须发身服法衣相同沙门,然实不知沙门之法,而方教汝多欲之事,不能称述法王所赞少欲之法,是诸善源,如佛修多罗中亦说少欲为沙门本。如来昔日乞食讫,若有余食,或时施与诸比丘等,或复置于水中用与诸虫。尔时有二比丘乞食不足,而有饥色从外来入,佛既见已而语之言:“今有余食,汝能食不?”一比丘言:“如来世尊说于少欲有大功德,我今云何贪于此食而啖之耶?”一比丘言:“如来世尊所有余食难可值遇,梵释天王等皆悉顶戴而恭敬之。我今若食,当益色力安乐辩才。如是之食甚难值遇,云何不食?”于时世尊赞不食者:“善哉比丘!能修佛教行少欲法。”此一比丘虽顺佛语,食佛余食,佛不赞叹。是故当知,少欲之法,佛所印可教戒之本。”即说偈言:
欲得法利者,应当解小欲,
如此少欲法,圣庄严璎珞。
今世除重担,无忧而快乐,
乃是大涅槃,宅室之初门。
关制魔军众,要防之隘路,
度于魔境界,无上之印封。
持戒如巨海,少欲如海潮,
能为众功德,密致之覆盖,
贪求疲劳者,憩驾止息处。
亲近少欲者,如似𤛓牛乳,
酪酥醍醐等,因之而得出,
少欲亦如是,出生诸功德。
能展手施者,此手名严胜,
受者能缩手,严胜复过彼。
若人言施与,是语价难量,
受者言我足,难量复过彼。
若欲得法者,应亲近少欲,
十力说少欲,即是圣种法。
少欲无财物,增长戒闻慧,
如此少欲法,出家之法食。
虽有渴爱等,终不能扰恼,
且置后世乐,现在获安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