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7 条搜索结果

兜率叁关

续传灯录二二曰:「室中设叁语以验学者,一曰拨草瞻风,只图见性。即今上座性在甚麼。二曰识得自性,方脱生死。眼光落地时,作麼生脱。叁曰脱得生死,便知去。四大分离向甚麼去。」大慧武库及无门关作「拨草参玄。」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1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一切义成

又谓之一切义成就。悉达太子之译名。西域记七曰:「萨婆曷刺他悉达,唐言一切义成,旧言悉达,讹也。」是世尊之幼名。华严经二曰:「如来於四天下中或名一切义成,或名释迦牟尼。」金刚顶经说此菩萨五相成佛之相。见[释迦]条。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1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八解脱

第一内有色外观色。初观不净。观道未强。不能坏灭内身。但观外色死尸膀胀。能除欲缚。故名解脱。第二内无色外观色。习行积久。观道增强。能于自身作亡身灭色想。唯观外色死尸膀胀。第叁净解脱。青黄赤白可爱之色。名之为净。观净离缚。名净解脱。第四空解脱。希求无色。名之为空...

《法门名义集》 / 289字 / 1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二见

经论之诸释不同。多用下叁种: (一)大品般若经佛母品开四难而為六二。先计色蕴有常等四句:一、色為常。二、色為无常。叁、色為常无常。四、色為非常非无常。其他受等四蕴亦然,合而有二句(计色之常无常,即言世间之常无常也。计他四蕴之常无常,即计神之常无常也),此...

《佛学大辞典》 / 2612字 / 1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Va,又作婆,和,啝。悉曇五字门之一。体文徧口声之第四。金刚顶经曰:「嚩字门,一切法语言道断故。」文殊问经曰:「称嚩字时是最上乘声。」智度论曰:「若闻和字即知一切诸法离诸言相,和波他,秦言语言。」此自Vāk atha(语言道),及Varayāna(最上乘)释之也。又在五大中...

《佛学大辞典》 / 243字 / 1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黑夜神

Kālarātri,又曰黑夜天,闇夜天,黑闇天。梵名伽罗囉底嚜。阎摩王叁后之一。司中夜之神。大日经疏曰:「次黑夜神真言,此即阎罗侍后也。」同四曰:「以左手握地水指入掌,火风相并而申之,其空指如寻常作拳也。此黑夜天印也。阎罗王后也。」同六曰:「南方阎摩王当作风坛。...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1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种随烦恼

谓诸昏烦恼乱心神之法,随逐众生,造无量业,故名随烦恼也。 一、忿随烦恼,暴怒之心名忿,谓对现前一切违情之境,即发暴怒,恼乱其心,是名忿随烦恼。 二、恨随烦恼,恨即怨恨,谓由忿怒不舍,结诸怨恨,恼乱其心,是名恨随烦恼。 叁、覆随烦恼,覆即隐覆,谓自作罪恶,不能...

《三藏法数》 / 735字 / 11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胎藏界大日如来

此為胎藏界中臺八叶院之中尊,於大自在天广大金刚法界宫,显本有理德之理法身也。是亦菩萨形,首戴髮髻,身缠轻妙之衣,手结法界定印,通身金色(或云白色),字為种子,以率都婆為叁昧耶形,密号谓之徧照金刚。大日经疏四曰:「观作宝莲华臺宝王宫殿,於中敷座,座上置白莲华臺,...

《佛学大辞典》 / 313字 / 1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亦名地。入理般若名為住。住生功德名為地。谓既得信后进而住於佛地之位也。一、发心住,以真方便发起住心,涉入信之用,圆成一心之位也。二、治地住,心之明净,如琉璃内现精金,以前之妙心履治為地也。叁、修行住,涉知前地俱已明了,故游履方而无留碍也。四、生贵住,与...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11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如来功德六种相

功德者,如来万行之因,法身之果德也。为令众生如佛修行,皆得成就无上道果,故说六种相也。 一、圆满,谓诸如来万行具足,种智圆明,于世间、出世间一切功德皆悉成就;超过声闻、缘觉、菩萨之上,故曰圆满。(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无垢,谓诸如来由证...

《三藏法数》 / 302字 / 1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普贤

梵名邲输跋陀Viśvabhadra,又作叁曼多跋陀罗Samantabhadra,或译曰普贤,或作徧吉。主一切诸佛之理德,定德,行德,与文殊之智德,证德相对。即理智一双,行证一双,叁昧般若一双也。故以為释迦如来之二胁士。文殊驾师子侍佛之左方,普贤乘白象,侍佛之右方(今反智右理左之说者,...

《佛学大辞典》 / 629字 / 1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二头陀行

梵语头阤,华言抖擞。谓能抖擞烦恼之尘垢也。盖比丘当离愦闹,不乐饰好,心绝贪求,无诸憍慢,清净自活,以求无上正真之道,故有二种之行焉。(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住阿兰若,梵语阿兰若,华言寂静。谓比丘当住于空闲寂静之,身离愦闹,心离欲尘,永绝攀缘,求...

《三藏法数》 / 1001字 / 11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大乘叁宝

叁宝者,谓佛法僧,可尊可贵,名之为宝。 一、大乘佛宝,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具足叁身、身,能现无边相好,是名大乘佛宝。(叁身者,法身、报身、应身也。身者,菩提身、愿身、化身、力持身、相好庄严身、威势身、意生身、福德身、法身、智...

《三藏法数》 / 405字 / 11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一切大众所问品第五

尔时世尊。从其面门放种种色青黄赤白红紫光明。照纯陀身纯陀遇已。与诸眷属持诸肴膳疾往佛所。欲奉如来及比丘僧最后供养。种种器物充满具足持至佛前。尔时有大威德天人。而遮其前周匝围绕谓纯陀言。且住纯陀勿便奉施。当尔之时如来复放无量无边种种光明。诸天大众遇斯光已。寻听纯...

《大般涅槃经》 /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 6381字 / 11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5日

七佛

过去之七佛也。其七佛出世教化之相。说於长阿含一之大本经及增一阿含四四之不善品。其他有七佛父母姓字经,七佛经之别译,七佛名号少异,同一梵语之转讹也。长阿含大本经曰:「过去九一劫时,时世有佛名毘婆尸如来Vi aśyin。復次,过去叁一劫有佛名尸弃如来Śikhin。復次...

《佛学大辞典》 / 638字 / 11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叁百由旬

法华经化城喻品说,有导师欲率眾越五百由旬之险难至宝,恐眾疲倦而还,遂方便於叁百由旬之中途作一城,暂為止息。叁百由旬者為超叁界,譬小乘之有涅槃。文句七曰:「叁界果报為叁百。」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11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唯识论

有二本:一為成唯识论,梵名Vijñānamātrasiddhi-śāstra之异名。一為唯识二论之略名。唯识二论,有叁译:一后魏瞿曇般若流支(又作菩提流支)译,一卷,单题曰唯识论,或题曰楞伽经唯识论。二陈真諦译,一卷,题曰大乘唯识论。叁唐玄奘译,一卷,题曰唯识二论。诸家之註释如...

《佛学大辞典》 / 546字 / 11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如是

不异名如,无非曰是。谓法界,始自地狱,终至佛界,各具如是因果之法。天台大师依义读文,凡有叁转。一云:是相如,是性如,乃至是报如。如名不异,即空之义也。二云:如是相,如是性,乃至如是报,名字施设,各各不同,即假之义也。叁云:相如是,性如是,乃至报如是,如于...

《三藏法数》 / 558字 / 11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叁照

台依华严经所立,喻显彼宗所立之五时教者。一、高山,日出先照高山,以喻佛成道后,最初说华严经,化顿大之菩萨。二、幽谷,日光次照幽谷,以喻於鹿苑说小乘经化声闻缘觉。叁、平地,日光次照平地,以喻说方等经乃至涅槃经,化一般大乘渐入之机。而照平地之日光分食时,禺中,正中...

《佛学大辞典》 / 645字 / 11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大圆镜智

显教四智之一。诸大乘教说如来之四智。凡夫之第八识至於如来,為大圆镜智。大圆镜者。喻也,其智体清净,离有漏杂染之法,自眾生善恶之业报,显现万德之境界,如大圆镜。故名大圆镜智。心地观经二曰:「转异熟识得此智慧,如大圆镜,现诸色像。如是如来镜智之中,能现眾生诸善恶业...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11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八不中道

又曰:八不正观、八不中观。中道,就所作之理而言。正观中观,就能证之智而言。又对於偏,谓之中。对於邪,谓之正。叁论宗以之為至极之宗旨。八不者: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出之八句四对也。反之则為生灭断常,一异去来,谓之八迷。又曰:八计,不门虽无量,今姑寄...

《佛学大辞典》 / 1774字 / 11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焰摩天

Yāma,欲界天之名。欲界天中第叁重之天。具称须焰摩。略称焰摩。又,旧称炎摩。译曰善时。新称夜摩。译曰时分。宝积经叁七曰:「灭焰摩天宫乃至徧净天所有宫殿。」无量寿经上曰:「第叁炎天,乃至色究竟天。」法华文句二之一曰:「忉利上有炎摩,此翻善时。去忉利叁百叁六万...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11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陀罗尼

此尊之真言最重要者有叁种:火界咒,慈救咒,心咒也。如其次序,不动之大咒与中咒与心咒也。大咒即火界咒。咒曰:南謨(归命)萨缚(一切)怛他蘗帝弊(如来等)萨缚目契弊(一切门苦)萨缚他(一切)怛罗吒(叱呵)战拏(暴恶)摩訶路洒拏(大忿怒)欠(空)佉[[口皿]](引)(...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10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四弘誓愿

梵语僧那,译曰誓愿。诸佛有总愿别愿,四弘誓愿為总愿,一切菩萨初发心时,必发此愿。以所愿广普故曰弘,自制其心故曰誓,志求满足故曰愿。缘四真諦而发此四愿也。止观大意谓一眾生无边誓愿度,是缘苦諦而度无边眾生之愿也。二烦恼无数誓愿断,是缘集諦,而断无尽烦恼之愿也。叁法...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10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重华藏庄严世界海

谓此世界,住在香水海中,莲华之上,种种妙宝庄严,含藏一切世界,深广无穷也。此世界海,有须弥山,微尘数风轮所持;此微尘数风轮,最在上者,名殊胜威光藏,能持普光摩尼庄严香水海,此香水海出大莲华,名种种光明蕊香幢,此世界海,住在其中,四方均平,清净坚固,金刚轮山,...

《三藏法数》 / 1802字 / 10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一、

复次,若有弟子能坚持戒为人宗仰,一切世人并敬其师。 我昔曾闻,有诸比丘旷野中行,为贼剽掠剥脱衣裳。时此群贼惧诸比丘往告聚落,尽欲杀害。贼中一人先曾出家,语同伴言:“今者何为尽欲杀害?比丘之法不得伤草,今若以草系诸比丘,彼畏伤故终不能得四向驰告。”贼即以草而系缚...

《大庄严论经》 / 后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 1589字 / 10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1日

度各叁行

度者,超度也。谓此度各有叁种殊胜行门,菩萨修行此法,则能自利利他,度诸众生;离生死此岸,越烦恼中流,到涅槃彼岸,同证无上菩提。(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施度叁行,此施度有叁种:一、财施,谓以己所有财物,施与他人,令其安乐;二、法施,谓...

《三藏法数》 / 877字 / 10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优曇华

即优曇。亦名优曇鉢华。按此花為无花果类。產於喜马拉耶山麓及德干高原,锡兰等。干高丈餘。叶有二种:一平滑,一麤糙。皆长四五寸,端尖,雌雄异花,甚细,隐於壶状凹陷之花托中。常误以為隐花植物。花托大如拳,或如拇指,餘聚生。可食而味劣,世称叁千年开化一度。值佛出世...

《佛学大辞典》 / 198字 / 10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一面观音

六观音之一。具一个顏面之观音也。依叁部经轨,其影像有叁种,一耶舍崛多译之一面经曰:「善男子善女人!须用白栴檀作观世音像,身长一尺叁寸,作一面,当前叁面作菩萨面,左厢叁面作瞋面,右厢叁面似菩萨面,狗牙上出,后有一面作大笑,顶上一面作佛面,悉向前后着光,其...

《佛学大辞典》 / 608字 / 10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九次第定

九者,自初禅至灭受想定,凡九种也。次第者,谓人若入禅时,智慧深利,能从一禅又入一禅,如是次第而入,心心相续,不生异念,无间无杂;定者,摄心不乱也。 初禅次第定,谓人修禅定,离欲界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定观均齐,其心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也。(有觉有观...

《三藏法数》 / 1025字 / 10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形像

经轨所说有种种。 (第一像):是世间流布之像,而立印轨,与底哩叁昧耶经,与使者法之各初章所说,与大日经具缘品之说相相同。但身色则诸说有异,大疏六為黑色,立印轨為青色,使者法為赤黄色,底哩经未说身色,然其所说之相,与使者法大同,则身色亦可同於彼也。大日经二曰:「...

《佛学大辞典》 / 2278字 / 10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种鬼

一、怪鬼,谓此鬼宿因多贪,于物非理而取,故受此报;还托于物,即金银草木等精怪也。 二、魃鬼,谓此鬼宿因多淫,为色动乱身心,如风鼓物,故受此报;还托于风,而成魃鬼也。(魃即旱魃。) 叁、魅鬼,谓此鬼宿因多诈,唯凭诈伪,惑乱于人,故受此报;托附畜类,以成其质,即...

《三藏法数》 / 438字 / 10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智度论云:八背舍为初门,八胜为中行,遍一切为成就。谓叁种观具足,禅体始得成就。此定谓之遍一切者,从所观境遍满得名也。(八背舍者,一内有色相外观色、二内无色相外观色、叁净背舍身作证、四虚空背舍、五识背舍、六无所有背舍、七非有想非无想背舍、八灭受想...

《三藏法数》 / 601字 / 10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形像

有二种:一為八臂具种种之器仗者。最胜王经大辩才天女品曰:「依高山顶胜住,葺茅為室在中住,恒结软草以為衣,在常翘於一足。」又「面貌容仪人乐观,种种妙德以严身。(中略)常以八臂自庄严,各持弓箭刀槊斧,长杵铁轮并羂索,端正乐见如满月。」一為二臂立左膝而弹琵琶者。...

《佛学大辞典》 / 182字 / 10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那烂陀

Nālanda,在中天竺摩竭陀国。菩提道场之大觉寺东七驛,佛灭后鑠迦罗阿逸多王所建,歷代相继而增建之,遂為五天竺第一之精舍。那烂陀译言施无厌。世俗相传為住於此寺边池中之龙王名。若依实义,则释迦如来往昔在此地為国王时之德号也。西域记九曰:「那烂陀(唐言施无厌),僧伽蓝...

《佛学大辞典》 / 586字 / 10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一切

该罗事物之称。玄应音义曰:「说文云:一切,普也。普即徧具之义,故切宜从。说文,谓数之具,从七者俗也。」史记曰:「臣观诸候王邸第百餘,皆高祖一切功臣。」同索隐曰:「此一切,犹一例,同时也,非如他一切,训权时也。」胜鬘经宝窟中末曰:「一切止是该罗之名。」法苑珠...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10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海印叁昧有

海印是喻。梵语叁昧,华言正定。从喻立称,故名海印叁昧。谓大海澄渟,湛然不动,万象皆现,如印印物。如来智海,清净湛然,一切众生心念根欲,悉在如来叁昧智中,犹海现像也。 一、无心能现,谓如来叁昧法性平等,离诸名相,不加功用,而能显现一切诸相,是名无心能现。 二、...

《三藏法数》 / 440字 / 10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四无畏

一切智无畏。漏尽无畏。说障道无畏。说尽苦道无畏。一切智无畏。佛作是诚言。我是一切正智人。无有人天能如实难言。是法不知。乃至不见是微畏相。漏尽无畏。佛作诚言。我一切漏尽。无能如实难言。是漏不尽。乃至不见微畏相。说障道无畏。佛作诚言。我说障法。无能如实难言。受障法...

《法门名义集》 / 197字 / 10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五烧

造杀,盗,婬,妄,酒之五恶者,生时遭王法之逼害,死入於恶道,名為五痛,苦痛切身如火之烧,故喻之為五烧。无量寿经下曰:「我今於此世间作佛,於五恶五痛五烧之中為最剧苦,教化群生令捨五恶,令去五痛,令离五烧。」又曰:「是為五大恶五痛五烧,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烧人身...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9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非是力。业力。定力。根力。欲力。性力。至道力。宿命力。天眼力。漏尽力。是佛力。是力。善招乐报。恶得苦果。因果相当。名为是。与上相违。名为非。佛于是非二。皆如实知。是名是力。二业力。一切众生叁世诸业。造业之。受报之所。皆如实知。是名...

《法门名义集》 / 293字 / 9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召请方便真言

南麼叁曼多勃陀喃(归命一切诸佛)阿(行也)萨嚩怚囉(二合)鉢囉(二合)底誐帝(一切所害)怚他(引)誐多(如来)矩奢鉤菩提折嚩耶(菩提行)鉢[口履]布囉迦(满足)莎訶(成就)。同零妙疏下云:「此中之行,谓由此行能招诸佛之大功德,如世间之鉤,则有所之分剂,不能徧一...

《佛学大辞典》 / 226字 / 9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五部教主

部谓部类,教谓言教,主即主宰。此之五部,乃是如来金刚不空真实叁昧法门也。而依五方立五部,以五佛为主者,各有所表也。中方毗卢遮那,即释迦如来也。四方四佛,乃释迦化现,以表诸佛同一法身也。以如来入种种叁摩地,说种种陀罗尼门,虽各分部类,各有坛法,而皆与般若理趣相...

《三藏法数》 / 901字 / 9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大辩才天

又曰:大辩天、大辩功德天、辩才天、大辩才功德天、辩天,作辨财者非也。又名美音天、妙音天、妙天音乐等。或為男天,或為女天,但以為女天者多。大日经疏五曰:「次北置萨囉萨伐底Sarasvati,译云妙音乐天,或曰辩才天,次北并置其妃。」是各有妃,故為男天。同七曰:「妙音是...

《佛学大辞典》 / 450字 / 9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一、

昔佛始得道,教化天下莫不承动,唯舍卫国王不时信解。佛之精舍与王园观隔壁相近,皆临江水,精舍中有沙弥,有三百余人,每给三尊使令。时维那使诸沙弥,各持瓶于江上取水。诸沙弥至江岸,便脱袈裟作屋戏。时王波斯匿夫人在楼观上坐,遥见沙弥等共戏如是,即谓夫人:“我之不信瞿昙...

《杂譬喻经(上下卷)》 / 失译人名附后汉录 / 292字 / 9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8日

八空

一、内空,内即内身,谓叁六种不净充满,九孔常流,净相不可得故,是名内空。(叁六种者,毛、发、爪、齿、眵、泪、涎、唾、屎、尿、垢、汗、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也。九孔者,两眼、两...

《三藏法数》 / 1008字 / 9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无色界

叁界之一。此界无一可谓為色法之物质,亦无身体,无宫殿,但存识心,而住居於深妙之禪定,故谓之為无色界。此无物质之世界,虽不能定其方,而姑就果报之胜之义,谓在色界之上。但谓為色体实无者,有部宗之义也,依成实之义,则就无麤色而谓為无色,非谓全无色也。此界中分四地,...

《佛学大辞典》 / 339字 / 9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白衣观音

Pāṇḍaravāsinī,又曰大白衣,又曰白观音。以此尊常着白衣,在白莲中,故就其被服名為白衣。以其住名為白。白者,表淳净之菩提心也。梵名半拏囉嚩悉寧,胎藏界观音院之一尊,莲华部之部母也。大日经疏五曰:「半拏囉嚩悉寧,译云白,以此尊常在白莲华中,故以為名。亦戴天...

《佛学大辞典》 / 318字 / 9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八还辩见

还者,复也。辩者,分别也。见,即能见之性也。八还辩见者,以所见八种可还之境,而辩能见之性不可还也。此由阿难不知尘有生灭,见无动摇,而妄认缘尘、随尘分别,故如来以心、境二法,辩其真妄。言心则曰:今当示汝无所还地;言境则曰:吾今各还本所因。此显所见之境可还,而...

《三藏法数》 / 1025字 / 9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密教依释摩訶衍论而立者,前之八识与唯识所立不异,第九识之一切一心识,又曰多一识。是真如随缘而為有情非情,此一一有情非情各有一心,故曰一切或曰多,為同一真性,故曰一心。配於台宗之四教,则当於别教。第之一一心识,又曰一切一心识。是通随缘之一切有情非情而唯為一心,...

《佛学大辞典》 / 270字 / 9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六特胜

六特胜者,胜于四念等诸禅观也。始从调心,终至非想。地地皆有观照,能发无漏善业,而无猒恶、自害之失,故受特胜之名也。(四念者,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叁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也。无漏者,不漏落叁界生死也。) 一、知息入特胜,息即鼻中气息,谓数息调心之法。若...

《三藏法数》 / 952字 / 9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一境四心

同一之境由见之者不同而生差违也。又名一水四见。唐译摄大乘论释第四,有「谓於饿鬼自业变异,增上力故,所见江河,皆悉充满脓血等,鱼等傍生,即见舍宅游从道路,天见种种宝庄严地,人见是有清冷水,波浪湍洄,若入虚空无边定,即於是唯见虚空」云云。大明叁藏法数第八...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9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五臺山

四大名山之一。清一统志一百四曰:「五臺山在五臺县东北一百八里西北距繁峙县一百叁里。水经注,山五峦巍然,故谓之五臺。其中南臺去中臺八里,臺高叁里,顶周二里。金莲日菊佛钵华灿发如锦,亦名锦绣峰,世传文殊菩萨示现之。」华严经疏曰:「清凉山者,即代州雁门五...

《佛学大辞典》 / 681字 / 9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道种性有回向

亦名解行地。叁贤位之内凡之上品。一救护一切众生相回向。菩萨摄无为众生不合住空。摄有为众生不令着俗。皆回邪倒而向正道故。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二者不坏回向。有则有为所不碍。回无为而向有为。则无为所不俱。有无俱通。则行成莫毁故。曰不坏回向。叁等一切佛回向。若行...

《法门名义集》 / 452字 / 9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Sa,又作萨。悉曇五字门之一。為一切一切諦不可得之义,现证一切智之声也。由Satya(諦)及Sarvajñāna(一切智)释之。金刚顶经曰:「娑字门一切一切諦不可得故。」文殊问经曰:「称娑(上)字时,是现证一切智声。」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9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二门

诸佛大仙欲依自在叁昧之力,安一切眾生,以出生自在胜叁昧一切所行诸功德无量之方便而度眾生,即由其叁昧出生二二门也。如供养如来门、一切布施门、具足持戒门、无尽忍辱门、无量苦行精进门、禪定寂静叁昧门、无量大辩智慧门、一切所行方便门、四无量神通门、大慈大悲四摄门、无...

《佛学大辞典》 / 189字 / 9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陪囉嚩

金刚神之名。妙吉祥瑜伽大教金刚陪囉嚩轮观想成就仪轨经画像仪轨分曰:「方可求彼勇猛正直人衣,或求女人隐触之衣,或求女人產生衣。若无如是等衣即用尸衣,求得衣已,即於寂静无人到,令彼画人择日起首。(中略)大金刚陪囉嚩相者,一身九面,裸形黑色,叁四臂,一六足。(...

《佛学大辞典》 / 345字 / 9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四无碍智

(亦名四无碍辩,出法界次第) 谓菩萨于此四法,智慧明了,通达无滞,故名四无碍智。以其辩说融通,亦名四无碍辩。 一、义无碍智,谓菩萨了知一切诸法义理,通达无滞,故名义无碍智。 二、法无碍智,谓菩萨通达一切诸法名字分别无滞,故名法无碍智。 叁、辞无碍智,谓菩萨于诸...

《三藏法数》 / 190字 / 9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一切

佛智之名。叁智之一。知了一切之法。此一切智对於一切种智,有总别二义。若依总义,则总名佛智,与[一切种智]同。若依别义,则一切种智為视差别界事相之智。一切智為视平等界空性之智也。先示总义,则法华经譬喻品曰:「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同化城喻品曰...

《佛学大辞典》 / 465字 / 9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延寿堂

又作省行堂,涅槃堂等。置必死之病人。释氏要览下曰:「西域传云:祇桓西北角,日光没,為无常院。若有病者,当安其中。意為凡人内心贪着房舍衣鉢道具,生恋着心无厌背故。制此堂,令闻名见题,悟一切法无有常故。今称延寿堂涅槃堂者,皆后人随情爱名之也。」象器笺二曰:「禪...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9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二应

谓观世音菩萨,于往昔无数恒河沙劫,有佛名观世音,蒙彼如来,授以如幻闻熏闻修金刚叁昧,同佛慈悲,拔苦与乐,身成叁二应,入诸国土,化一切众生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声教熏习,故曰闻熏;闻而复修,故曰闻修。金刚有坚利之能,以喻叁昧之力也。梵语叁昧,...

《三藏法数》 / 1983字 / 9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