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6 条搜索结果

十六特胜

十六特胜者,胜于四念处等诸禅观也。始从调心,终至非想。皆有观照,能发无漏善业,而无猒恶、自害之失,故受特胜之名也。(四念处者,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叁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也。无漏者,不漏落叁界生死也。) 一、知息入特胜,息即鼻中气息,谓数息调心之法。若...

《三藏法数》 / 952字 / 9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于闐

又名于殿,于填,于遁,谿丹,屈丹等。梵语瞿怚萨那Kustana,译曰乳。今Khotan,和闐也。离车族由尼波罗纵断西藏高原於此处建国,為大乘所行之,东来之经典多经此而来,西域记十二记关於此之歷史。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9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观诸异道品四

“尔时,太子自手执刀,割于头髻,剃除须发,身着袈裟,即时无量百千诸天,生大欢喜,遍满其体,不能自胜,以喜欢心,齐出声叫,大歌大啸,弄诸衣裳,口大唱言:‘悉达太子!今已出家。悉达太子!今已出家。其定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已一切生法众生,当得解脱于彼生法,乃至应...

《佛本行集经》 /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 5084字 / 9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9日

四蛇

以喻水火风之四大也。仁王经下曰:「识神无形,假乘四蛇,无明保养,以為乐车。」智度论十二曰:「篋中有四蛇,王勅罪人令看礼养育。(中略)四毒蛇者,四大。」最胜王经曰:「水火风共成身,随彼因缘招异果。同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居一篋。於此四种毒蛇中,水二蛇多沈下...

《佛学大辞典》 / 132字 / 9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四、弃老国缘

佛在舍卫国。尔时世尊,而作是言:“恭敬宿老,有大利益:未曾闻事而得闻解,名称远达,智者所敬。” 诸比丘言:“如来世尊!而常赞叹恭敬父母耆长宿老。” 佛言:“不但今日,我于过去无量劫中,恒恭敬父母耆长宿老。” 诸比丘白佛言:“过去恭敬,其事云何?” 佛言:“过去...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1452字 / 8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善财五十叁参

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三藏法数》 / 5609字 / 8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坚牢

一作坚牢神,坚牢祇,坚牢天。大神女之名。其解為之坚牢与神之不坏也。欲求资财珍宝伏藏,及神通长年妙药,并疗眾病降伏怨敌,制诸异论时,於净室安置道场,浴身,着鲜洁衣,踞草座之上,在有舍利尊像之前或有舍利制底之所,烧香散花,饭食供养,白月八日布洒星合时请召...

《佛学大辞典》 / 311字 / 8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叁阿僧祇劫

梵语阿僧祇劫,华言无数时。此叁僧祇,且约释迦如来修菩萨道时以论分限也。俱舍论问云:既云无数,何复言叁?答曰:言无数者,显不可数,非无数也。(梵语释迦,华言能仁。) 初阿僧祇,谓如来始从古释迦佛至尸弃佛,值七万五千佛,名初阿僧祇。(大论云:释迦文佛先世作瓦师,...

《三藏法数》 / 369字 / 7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末田底迦

Madhyāntika,又名末阐提,末田,末田那,末田鐸迦,末弹,末田提等。比丘名。译曰中,日中,水中,金,河中。据付法藏传二言,阿难弟子有二人,一云末田提,二云商那和修。阿难於此二人付法藏,令末田提布化罽宾国,商那和修布化中国。商那和修有弟子曰优婆毱多。以法付...

《佛学大辞典》 / 552字 / 7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阿弥陀真言

有一字咒,小咒,大咒之叁种,其一字咒又有二种,一為之一字。理趣释曰:「紇利字,具四字,成一字真言,(中略)若人持一字真言,能除一切灾祸疾病。命终已后,当生安乐国土,得上品上生。」其小咒又云心咒。本名曰无量寿如来心真言,无量寿修愿行供养仪轨曰:「无量寿如来心真言...

《佛学大辞典》 / 582字 / 7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叁种意生身者

。名摩跋提乐意生身。四五六。名觉法自性性意生身。七八九十。名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

《法门名义集》 / 43字 / 7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十山王

十山皆称王者,谓依海而住,高出一切诸余小山,以喻十菩萨修行,同入如来智海,高出一切二乘诸行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雪山王,谓此山中,具诸药草,能疗众病,取不可尽;以喻欢喜菩萨,圣智法药,用之无竭,以破无明,超前行位,如雪山王也。 二、香山...

《三藏法数》 / 688字 / 7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二见

一、住分见,谓十住等菩萨,破一品无明之惑,显一分叁德,从浅至深,故名住分见。(叁德者,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也。) 二、究竟无见,谓等觉菩萨,断最后品微细无明之惑,净尽无余,即登妙觉果佛之位,本有性德一时究竟显现,更无所见,故名究竟无见。

《三藏法数》 / 111字 / 7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一生补处

见[弥勒]条。 又,密教之释义,一者一实之理,於初菩萨之位,先得净菩提心,自此一实,出生无量之叁昧总持门。乃至至於第十,更有第十一,即佛之法,以一转生补佛处,是名一生补处。大疏六曰:「今此经宗,言一生者,谓从一而生也。初得净菩提心时,从一实之发生无量无...

《佛学大辞典》 / 215字 / 7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光音天下生人间

增一阿含经叁十叁曰:「劫初光音天,相谓我等欲至阎浮提,即来下肥故。失神足,皆共号咒。自相谓言:我等穷厄,不能復还天上。」经律异相一曰:「天更始,盪盪空虚,了无所有,亦无日月。涌甘泉,味如苏蜜。时光音诸天,或有福尽来生,或乐观新,性多轻躁,以指尝之...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7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七种第一义境界

七种境界者,即诸佛、菩萨所证所得之境界也。而皆云第一义者,乃约究竟极处而言。然此七种有通、别之异,前六种通于佛及菩萨,后一种乃如来自到境界也。 一、心境界,谓中道之理无二无别,即诸佛、菩萨心之所造至极之处,是名心境界。 二、慧境界,谓至极之理心既能造,即发通...

《三藏法数》 / 491字 / 7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四、

昔有贤者奉法精进,得病奄亡,妻子嗥恋无聊有生,火葬收骨埋去既讫,废忘经道香灯不设,家财饶富月旦晦朔烹杀馔啜上冢集会,相哭哀摧悲悼断绝。亡者戒德终乃升天,天眼遥见愍其笑之愚痴之至,便作小儿于边牧牛,牛便卒死。儿便嗥哭,刈草着前晓喻令食,复打呼起对泣自传,如此终日...

《杂譬喻经(一卷十一经)》 / 后汉月支沙门支娄迦谶译 / 247字 / 7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1日

五乘

乘人使各到其果之教法,名為乘。有一乘乃至五乘之别。其中五乘有六种:一者:一、人乘,乘五戒之行法而生於人间者。二、天乘,乘十善之行法而生於天上者。叁、声闻乘,乘四諦之行法而到阿罗汉果者。四、缘觉乘,乘十二因缘之行法而到辟支佛果者。五、菩萨乘,乘六度之行法而上於...

《佛学大辞典》 / 806字 / 6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四、

昔海边有国王行射猎,得一沙门,持作使沙门夜诵经作梵声,王言:“此伎大工歌,有客辄伎歌。”时有异国优婆塞贾,往到其国,王请之,出沙门令歌。优婆塞闻说深经,内心踊跃即去,国人以千万往赎,至三千万王乃与之,贾人作礼曰:“我以三千万相赎在所到。”道人即弹指踊在空中,曰:“...

《旧杂譬喻经》 / 吴天竺三藏康僧会译 / 200字 / 6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1日

牟尼

Nuni,译曰寂。又作寂默,寂静。有二解:一就事,一就理。就事而解,则悉多太子始入劫毘罗城时,使诸释子寂静无言,故父王附以牟尼之称,又出家后常修禪行,而寂默无言,故从时人受牟尼仙之号。牟尼本為静止身口意叁业之学道者之尊号,通於内外之称号也。毘奈耶杂事二十日:「是时...

《佛学大辞典》 / 683字 / 6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莲华

天竺有四种之莲华:一优鉢罗华Ut ala,二拘物头华Kumuda,叁波头摩华Padma,四芬陀利华Puṇḍarika。如其次第,青黄赤白之四色也。又加泥卢鉢罗Nilot ala為五种。总译為莲华。但通常称為莲华者,指芬陀利之白莲华。此华有叁时。未敷之时,名屈摩罗(Mukula);敷而将落之时,名迦...

《佛学大辞典》 / 564字 / 6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大自在天

自在天外道之主神也。梵语摩醯首罗讹略,正為摩醯湿伐涅Maheśvara,译言大自在。在色界之顶,為叁千界之主。此大自在天有二种:一曰毘舍闍摩醯首罗,一曰净居摩醯首罗。毘舍闍為鬼类之名,摩醯首罗论师之所祀,有二目八臂,乘白牛,住於色界。密教以之為大日如来之应现。彼又言此...

《佛学大辞典》 / 1079字 / 6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二门

二门者,盖言华严一经,而具显行布、圆融二门,皆能通入法界也。 一、行布门,谓经中广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等觉、妙觉四十二位法门,行列分布,令诸菩萨修行证入,从浅至深,次第不同,故名行布门也。(十住者,发心住、治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

《三藏法数》 / 342字 / 6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色蕴有五种相

一、自相,自相者,即色身诸法自相,谓坚是相,湿是水相,暖是火相,动是风相,各别不同故也。 二、共相,共相者,即色身诸法和合之相也。谓此色身皆从、水、火、风,和合为相也。 叁、所依能依相,所依能依相者,谓色身。四大种子是所依相,四大造色是能依相也。(四大者...

《三藏法数》 / 218字 / 6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叁乘

乘人而使各到其果之教法,名為乘。有一乘乃至五乘之别,其中叁乘有四种:(一)大乘之叁乘也。一声闻乘,又云小乘。速则叁生,迟则六十劫间修空法,终於现世闻如来之声教。而悟四諦之理,以证阿罗汉者。二缘觉乘,又云中乘,辟支佛乘。速则四生,迟则百劫间修空法,於其最后之生...

《佛学大辞典》 / 882字 / 6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九净肉

九净肉者,律中但开不见、不闻、不疑叁种。楞严要解加自死、鸟残,为五种。而此经复加不为己等,是为九净肉也。然如来护生戒杀,而听比丘食此净肉者,盖因多沙石,草菜不生之处,听以活命。此亦权巧方便耳。若大慈利物,皆所应断。故此经复制诸比丘悉不得食也。 一、不见杀,...

《三藏法数》 / 421字 / 6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毘伽罗

Vyākaraṇa,新译曰毘耶羯刺諵,又云毘何羯唎拏。译曰声明记论。关於五明中声明,即语学之俗书总名也。慈恩寺传叁曰:「印度梵书名為记论,其源无始,莫知作者。每於劫初,梵王先说,传授天人。以是梵王所说,故曰梵书。其言极广,有百万颂,即旧译云毘伽罗论者是也。然其音不正。...

《佛学大辞典》 / 1271字 / 6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五大虚空藏法

五大虚空藏菩萨之修法。用於天变妖之祈祷。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6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四种自在

一、得无分别自在,谓菩萨住第八不动,即舍一切功用之行,得无功用法,于一切法远离一切分别之想,而得自在,故名得无分别自在。(不动者,以无生智慧,舍于叁界,性无动移故也。) 二、得刹土自在,谓菩萨住不动,深心清净,于诸刹土亦得清净,出生自在,故名得刹土自在...

《三藏法数》 / 258字 / 6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又名九有。以欲界為一,色界及无色界各分為四也。一欲界五趣,二离生喜乐,叁定生喜乐,四离喜妙乐,五捨念清净,六空无边处,七识无边处,八无所有处,九非想非非想处。欲界五趣者,或名五趣杂居。即狱,饿鬼,畜生,人及天之五趣等為散,并有欲故...

《佛学大辞典》 / 659字 / 6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通教十

通教,即四教中之一也。通前藏教,通后别、圆,故云通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干慧,谓叁乘之人,初居外凡位时,未得真空理水所润,故名干慧。(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外凡者,谓心居理外也。) 二、性,谓叁乘之人,居内凡位时,...

《三藏法数》 / 868字 / 6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犍稚

Ghaṇtā,又作犍槌,犍,犍迟,犍椎。译曰鐘,磬,打木,声鸣等。可打而作声之物之通称。大小无别。案椎稚二字,共為写梵音者。故无论用何者,皆无妨。而辨其相违,则椎者,集韵曰:「传追切,音追,通作槌,俗作桘。」椎槌通用也。稚者,广韵曰:「直利切,音治。」然玄应谓经论...

《佛学大辞典》 / 816字 / 6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叁阿僧祇劫

菩萨成佛之年时也。阿僧祇劫Asaṁkhyeyakal a者,译言无数长时,菩萨之阶位有五十位。以之区别為叁期之无数长时。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之四十位,為第一阿僧祇劫,十之中,自初至第七,為第二阿僧祇劫,自八至十為第叁阿僧祇劫。第十卒。即佛果也。起信论曰:「而实菩萨...

《佛学大辞典》 / 199字 / 6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五种菩提

一、发心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十信菩萨,于无量生死中,为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故,而发大心,名为发心菩提。(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华言无上正等...

《三藏法数》 / 594字 / 6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一相一味

一相者,眾生之心体,詮一实之真如也,一味者,如来之教法,詮一实之理也。文句七上曰:一相者,眾生之心。同一真如相,是一也。一味者,一乘之法。同詮一理,是一雨也。法华经义疏八曰:「一相谓一实相,合一也。一味谓一智味,合上一雨也。」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6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天晓可辨方角之顷也。行中钞中二曰:「十一日了时。」资持记中二之二曰:「言了者,即明相现方维可辨故。」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6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八触

身有所感触,谓之触。将得初禪定时。身中生八种之感触。谓之八触:一曰动触,坐禪时,俄而身起动乱之象也。二曰痒触,俄而身痒如无置身处也。叁曰轻触,身轻如云如尘,有飞行之感也。四曰重触,俄而身重如大石,不能少动也。五曰冷触,俄而身如水冷也。六曰暖触,身热如火也。七曰...

《佛学大辞典》 / 347字 / 6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二十种小乘外道涅槃

【一小乘外道论师】此外道师说诸受阴重如灯火灭种坏风止名为涅槃(阴即身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外道方论师】此外道师说最初生诸方从诸方生世间人从人生天灭没还入彼处名为涅槃(诸方即四方也)。 【叁外道风仙论师】此外道师说风能生长命物能杀命物风造万物能坏万物名...

《三藏法数》 / 1256字 / 6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Mahiśāsaka,小乘二十部之一。佛灭后叁百年由说一切有部而别立者。此部之主,本是国王,為领有土之人,故名化部也。宗轮论述记曰:「此部之主,本是国王,王所统领国界也。化上人庶,故言化。捨国出家,弘宣佛法,从本為名,名化部。真諦法师云:正部本是王师,匡正...

《佛学大辞典》 / 299字 / 6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陀罗尼

Dhāraṇi,又曰陀罗那,陀邻尼。译作持,总持,能持能遮。以名持善法不使散,持恶法不使起之力用。分之為四种:一法陀罗尼,於佛之教法闻持而不忘也,又名闻陀罗尼。二义陀罗尼,於诸法之义总持而不忘也。叁咒陀罗尼,依禪定发秘密语,有不测之神验,谓之咒,咒陀罗尼者,於咒总持...

《佛学大辞典》 / 529字 / 6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佛具九恼

如来已离一切障碍,成就无量诸胜功德,岂有如是种种业报之实。盖亦善巧方便,令诸众生,知造善恶业因,必有苦乐果报。故说此九种恼事也。 一、六年苦行,佛言:往昔波罗柰城边,有婆罗门子,名火鬘;复有瓦师之子,名护喜。二子少小心相敬念。护喜谓火鬘曰:共见迦叶如来。火鬘...

《三藏法数》 / 2142字 / 6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十回向

回即回转,向即趣向。谓起大悲之心,救度众生,回转十行之善,向于叁处:一、真如实际是所证,二、无上菩提是所求,叁、一切众生是所度。以能回之心,及所回善行,向彼万类,圆满梵行,等入法界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谓由前修十行,神通满...

《三藏法数》 / 896字 / 6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二道

一、教道,教道有二:一谓别教菩萨,于十住、十行、十回向位中,依凭佛教方便修行,是名约行教道。二谓如来与住行向诸位菩萨说登十之法,是名约说教道。(十住者,发心住、治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

《三藏法数》 / 318字 / 6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八十一品思惑

如上所言,见惑者顿断之,思惑者渐断之。渐断之者声闻乘為钝根故,分十惑為九之九品而分断之也。九者欲界五趣為一,於此加色界之四禪与无色界之四空处而為九也,九品者此各之思惑,為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乃至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之九品。故為八十一品。既断见...

《佛学大辞典》 / 258字 / 5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神证明

观佛叁昧经曰:「有王问佛:汝功德谁為证明?佛即垂无畏手指:一切大,六种震动,坚牢神涌出,唱言我是证明。」大日经疏四曰:「如释迦牟尼佛初坐道场时谓魔王言:由汝先世作一无尽施故,今得自在天主,我从无数劫以来如是修大施不可胜数,云何与我较优劣?魔言我所作之福汝...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5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