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4 条搜索结果

四种大乐

一、无苦乐,无苦乐者,谓无世间之苦乐也。世间之乐,即是苦因。故经云:不断乐者,则名为苦;以断乐故,则无有苦。无苦无乐,乃名大乐。此即涅之大乐也。(梵语涅,华言灭度。) 二、大寂静乐,谓涅之性是大寂静,以其远离一切愦闹法故,以大寂静,名为大乐,此即涅之...

《三藏法数》 / 199字 / 10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延寿堂

又作省行堂,涅堂等。置必死之病人处。释氏要览下曰:「西域传云:祇桓西北角,日光没处,為无常院。若有病者,当安其中。意為凡人内心贪着房舍衣鉢道具,生恋着心无厌背故。制此堂,令闻名见题,悟一切法无有常故。今称延寿堂涅堂者,皆后人随情爱名之也。」象器笺二曰:「禪...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9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五种阿那含

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又云不还。谓不还来欲界受生,即第叁果也。以其根有利钝,行有勤怠,于证阿罗汉果有先后之不同,故分为五也。(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又云无生。) 一、中般涅,中即中阴,亦名中有,以人死之后,未得托生之识身也。梵语般涅,华言灭度。谓此阿那含...

《三藏法数》 / 429字 / 9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六解一亡

以一巾喻涅,六结喻眼等之六根聚集而现生死。然生死与涅,本由对待而感者。若解生死之结(六解),则涅之一巾亦泯亡。故曰六解一亡。楞严经五曰:「六解一亦亡。(中略)佛言:六解一亡亦復如是,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如劳目睛则有狂华,於湛精...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9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林变

佛涅时,娑罗双树之色变為白也。涅经一曰:「尔时拘尸那城娑罗树林变白,犹如白鹤。」叁代实录二曰:「调御丈夫示林变之悲,净德夫人遗花萎之患。」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9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五乘

一、佛乘,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乘即运载之义。谓如来以一乘实相之法,运诸众生同到涅彼岸,是为佛乘。(梵语涅,华言灭度。) 二、缘觉乘,谓缘觉之人,由观十二因缘生灭,除于我执等惑,觉悟真空之理,以此因缘之法,运出叁界,是为缘觉乘。(十二因缘者,一无明、...

《三藏法数》 / 371字 / 9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四颠倒

有二种之四倒:一,凡夫之四倒。二,二乘之四倒。凡夫之四倒:一,常颠倒,於世门无常之法而起常见者。二,乐颠倒,於世间之诸苦而起乐见者。叁,净颠倒,於世间之不净法而起净见者。四,我颠倒,於世间之无我法而起我见者。心受身法之四念处,如其次第,為破此四倒之观法也。见俱...

《佛学大辞典》 / 221字 / 9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二十五叁昧破二十五有

梵语叁昧,华言正定。二十五叁昧破前二十五有者,约理对治,随义以立名也。盖欲、色、无色叁界,虽苦乐不同,然实有生死执着,故以此无垢等叁昧之法,一一破之,令诸众生,出于诸有也。 一、无垢叁昧,破地狱有,谓菩萨由净诸业惑,证于无垢叁昧。愍彼众生,受于地狱之苦,故以...

《三藏法数》 / 2010字 / 9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欢喜天

又云大圣欢喜天,大圣天,圣天。夫妇二身相抱象头人身之形,為本尊。男天者大自在天之长子,為暴害世界之大荒神。女天者观音化现,而与彼抱着,得其欢心,以镇彼暴者。因称欢喜天。梵名誐那鉢底Gaṇa ati,就其形而谓之毘那夜迦Vināyaka,象鼻天。善无畏译之大圣欢喜供养法曰:「...

《佛学大辞典》 / 520字 / 9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又曰延寿堂,省行堂,无常院。送病僧使入灭之处也。佛祖通载叁十曰:「他日涅堂孤光独照时,自验看。」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9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如来八相

如来八相者,法华经中明释迦如来无量劫前已成正觉,因大悲愿力利益众生数,数于十方国土示生示灭处,处不同岂,但于此南阎浮提一方出现而已今论出现本末则具有八相,皆所以示同人法也(梵语释迦华言能仁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 一、降兜率相,梵语兜...

《三藏法数》 / 1500字 / 9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菩提树

Bodhidruma,又Bodhivṛkṣa,释尊於此树下成道,故名菩提树,译曰道树,又云觉树。然此树之本名,法苑珠林八云阿沛多罗树,法显传云贝多树,观佛叁昧经云阿输陀树Aśvattha,西域记八云毕鉢罗树(Pi ala)。见[毕鉢罗]条。谓贝多罗為菩提树者误也。酉阳杂俎曰:「菩提树出摩伽阤...

《佛学大辞典》 / 656字 / 9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二佛身

一、常身,如来常住解脱之身。众德悉备,万行俱圆;先百千万亿劫而不见其生,后百千万亿劫而不见其灭;是名常身也。 二、无常身,如来方便为欲度脱一切众生,示现生死之身,出家修道成佛说法入于涅,是名无常身也。(梵语涅,华言灭度。)

《三藏法数》 / 107字 / 9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為圣者之所居,故譬之宫城。长阿含经四曰:「沸星得最上道,沸星入涅城。」楞严经十曰:「背涅城,生天魔种。」楞伽经叁曰:「缘自觉了向涅城。」智度论二十曰:「诸法实相是涅城,城有叁门:空、无相、无作。」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9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大般涅经后分

又曰后分涅。二卷,唐若那跋陀罗译。说涅之后佛现神变,及荼毘分舍利等。即大乘之大般涅经后分也。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8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密教结界法

密教於每一修法结之解之。结界者,遮恶持善之义,分迷悟善恶之界畔,退恶类住善者之法也,其法有五种:一地结,二四方结,叁虚空网,四火院,五大叁昧耶。第一地结,又名金刚橛,立橛於大地其橛為金刚橛,其橛之根或说到金轮际,或说到水轮际等。是十八道之第六也。第二四方结,又...

《佛学大辞典》 / 516字 / 8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八相成道图画

有部毘奈耶杂事叁十八曰:「尔时世尊纔涅后,大地震动,时大迦摄波作是念:此未生怨王,胜身之子,信根初发,彼若闻佛入涅者,必呕热血而死,我今宜设方便。作是念已,即命城中行雨大臣,仁今知不,佛已涅,未生怨王信根初发,彼若闻佛入涅者,必呕热血而死。我今宜可豫设...

《佛学大辞典》 / 355字 / 8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兽

兔马象也。叁兽渡河,兔足在水上,以譬声闻之悟道最浅。马足在水中,以譬缘觉之悟道稍深。象足到水底,以譬菩萨之悟道最深。见思之烦恼有正体与习气,声闻但断正体,缘觉兼侵习气,菩萨正习俱尽。法性之空理,或譬生死為河水,譬叁乘為叁兽。叁乘之人,虽证同一之法性,渡同一生死...

《佛学大辞典》 / 420字 / 8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大毘卢遮那

密教之本尊大日如来也。大之梵语為摩訶。而毘卢遮那為日之别名。故若具存梵语,则宜曰摩訶毘卢那遮。曰并取汉语。则宜曰大日。今梵汉双取,故曰大毘卢遮那。但以毘卢遮那译為日。局於密教。若显密共通之译。则曰光明徧照。见[毘卢舍那]条。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8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又作鳩荼。有大力之鬼也。圆觉经曰:「尔时有大力鬼王,名吉荼。」同略疏四曰:「吉荼,亦云鳩荼。食人精气,其疾如风。」见[鳩荼]条。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8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Nivāsana,又作泥洹僧。新称泥嚩些那。又曰厥修罗(Kusñlaka),译言内衣。即裙也。行事钞下一之二曰:「涅僧法(此云内衣),僧祇佛於僧前自着内衣。又,泥婆珊那,泥伐散那,泥婆娑,旧称涅僧。教诸比丘,因制式。」资持记中叁之四曰:「涅僧,此云内衣,即是裙也。以西土...

《佛学大辞典》 / 228字 / 8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一切如来摩訶菩提金刚坚牢不空最胜成就种种事业叁昧

称北方不空成就佛之叁摩地。见摄真实经上。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8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六妙门

妙名涅,门名能通。修此六法,则能通至涅,故名六妙门。前叁是定,后叁是慧。定爱慧策,能发真明,出离生死。(梵语涅,华言灭度。定爱慧策者,爱谓爱乐于禅,策谓策进真行也。真明者,真性之明也。) 一、数息门,数息者,修行之人,调和气息,不涩不滑,安详徐数,从一...

《三藏法数》 / 552字 / 8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四弘誓愿

一、未度者令度,度即超度也。谓众生未度生死苦者,令其得度也。 二、未解者令解,解即解脱也,谓众生未解烦恼业缚者,令其得解也。 叁、未安者令安,安即安住也,谓众生未能安住于戒定慧而修行者,令其得安住也。 四、未涅者令得涅,梵语涅,华言灭度。谓众生未灭生死...

《三藏法数》 / 152字 / 8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二乘

乘即运载之义。谓二乘之人,乘四谛、十二因缘之法,运出叁界生死,至于涅,故名为乘。(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叁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梵语涅,华言灭度。) 一、声闻乘,闻佛声...

《三藏法数》 / 209字 / 8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萨埵王子

过去世有一国王名大车。有叁子。太子曰摩訶波罗。次子曰摩訶提婆。幼子曰摩訶萨埵。叁子游山林,一虎產七子,纔经七日,诸子围绕,见逼於饥渴,各生悲愴之念而去。既而摩訶萨埵大生悲心,為无上菩提,欲捨此秽身,先使二兄去,独入林中,至饿虎处,脱衣服置竹上,委身而卧。虎畏萨...

《佛学大辞典》 / 221字 / 8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四安乐行

此四安乐行者,乃清凉澄观国师依法华经安乐行品而立。谓涅之果,名为安乐;修此行者,能趣涅,故名安乐行。又住此四行,则身静神定,外苦不干,故名安乐行。(梵语涅,华言灭度。) 一、毕竟空行,毕竟空行者,心境两忘,空有双会也。法华经云:行处近处。谓以观照理,如...

《三藏法数》 / 346字 / 8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五悔

五种皆称悔者,以其皆能灭罪故也。忏悔则灭身口意所作之业,劝请则灭波旬请佛入灭之罪,随喜则灭嫉他修善之愆,回向则灭求生叁界之心,发愿则灭修行退志之过也。(梵语波旬,华言恶。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忏悔,忏,梵语具云忏摩,华言悔过。华梵兼举,故称忏...

《三藏法数》 / 376字 / 8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五比丘

佛最初所度之五个比丘。皆為佛之姻戚。一、憍陈如,二、额鞞,叁、跋提,四、十力迦叶,五、摩男俱利。是為文句四之叁之说,而诸经论诸家之义皆同。然列為一、陈如(又拘邻),二、頞鞞(又湿鞞阿说示马胜),叁、拔提(又摩訶男),四、十力迦叶,五、俱利太子。又玄义释籤六之二...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8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沤鉢罗

Ut ala,又作嗢鉢罗,优鉢罗,乌鉢罗,花名。译曰青黛花,青莲花。其花青色,叶细长,香气颇高。摩訶般若行瑫音义曰:「沤鉢罗,沤乌候反,此云青莲花,又云青黛花。」慧琳音义二曰:「嗢鉢罗花,唐云青莲花。其花青也,叶细陿长,香气远闻,人间难有,唯无热恼大龙池中有,或名...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8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二涅

梵语涅,华言灭度。 一、性净涅,谓诸法实相之理,不可染,不可净。不染,即不生;不净,即不灭。不生不灭,名性净涅。(诸法实相者,十界因果之法,本来离虚妄相,相相皆实,故名实相。不可染、不可净者,谓实相之理,惑不能染,智不能净。不染即不生者,既无惑染,岂有...

《三藏法数》 / 230字 / 8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二门

一、福德门,福德门者,谓布施、持戒、忍辱等,是为福德门。入福德门,则一切罪业皆除,所愿皆得也。 二、智慧门,智慧门者,谓了知一切诸法即是实相,是为智慧门。入智慧门,则不厌生死,不乐涅也。(梵语涅,华言灭度。)

《三藏法数》 / 97字 / 8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苕帚

林间录上作「苕帚」者非也。宜作扫帚。乃周利特之故事。见[周利特]条。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8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势至

具名大势至菩萨,得大势。梵语摩訶那鉢Mahāsthāma rā ta,阿弥陀叁尊之一。侍於阿弥陀之右胁。主佛之智门者。菩萨之大智至一切处,故名大势至。真言以為胎藏界观音院之一尊。观无量寿经曰:「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叁涂,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观世音菩萨受记经曰...

《佛学大辞典》 / 206字 / 7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二种性

一、有性,谓四大、五阴、六根、六尘,乃至涅等,皆是世间假名,施设有自性法,是名有性。(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梵语...

《三藏法数》 / 137字 / 7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五利使

利即快利之义,谓此五种妄惑,动念即生,造次恒有也。使即驱役之义,谓诸众生,为此五种妄惑,驱役心神,流转叁界,无有出期,故名使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身见使,身见者,谓诸众生于名色、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中,妄计为身也。由此身见,驱役心神,流...

《三藏法数》 / 472字 / 7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月光童子

又曰月光儿。其父德护為摩揭陀国王舍城之长者,不信佛,听六师之言,作火坑欲害佛,其子月光童子諫止之,亦不听。后见佛到,火坑变而為凉池,心大悔责。归佛,得须陀洹果。佛与月光童子以成佛之记。且说佛灭后当作支那国王,兴隆叁宝。德护长者经下曰:「又此童子,我涅后,於未...

《佛学大辞典》 / 514字 / 7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预流果

小乘四果之第一。旧称须陀洹。译曰逆流,入流。新称窣路多阿半那Srota-ā anna,声闻乘之人,断叁界之见惑已,方违逆生死瀑流之位。谓之逆流果。预流之流,圣道之流也。断叁界之见惑已,方预参於圣者之流,谓之预流果。是為声闻乘最初之圣果,故称為初果。向此果者在断见惑之见道...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7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大天

摩訶提婆Mahādeva,译曰大天,比丘名。出於佛灭后百年,於大眾部中出家,小乘部中初创异见,更称為大眾部。先是虽有上座大眾二部之名,但结集之场处不同,其宗义实為一昧,至此而上座大眾初生宗义上之区别也。时国王阿输迦党於大天,欲悉杀上座部之圣僧,故彼等去而往迦湿弥罗国云...

《佛学大辞典》 / 309字 / 7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五果回心

五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所证之果也,谓此五人,经劫不等,断尽烦恼,回心向大,证取菩提,故名五果回心。(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菩提,华言道。) 初果八万劫回心,初果即须陀洹也。谓断叁结之惑,而得此果。超四恶趣,于人天中七返受生...

《三藏法数》 / 574字 / 7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法华七喻

一、火宅喻,火譬众生五浊等苦,宅譬叁界。谓叁界众生,为五浊八苦之所煎逼,而不得安隐。犹大宅被火所烧,而不能安居。故以火宅为喻也。(五浊者,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八苦者,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

《三藏法数》 / 804字 / 7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舍勒

又云舍吒迦。又云涅僧。译作内衣,裙。玄应音义十五曰:「舍勒,此译云衣,或言内衣也。」所量轻重仪下曰:「舍勒,四分云涅僧,此名内衣,即舍勒也。」资持记中二之叁曰:「舍勒,梵语。旧记云:短裙之类。鼻奈耶云:泥洹僧也。」梵语杂名曰:「裙,舍吒迦。」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7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五部般若

摩訶般若,二金刚般若,叁天王问般若,四光讚般若,五仁王般若。仁王经上曰:「五眼法身大觉世尊,前已為我等大眾,二十九年说摩訶般若波罗蜜、金刚般若波罗蜜、天王问般若波罗蜜、光讚般若波罗蜜,今日如来放大光明,斯作何事?」天台仁王经疏上曰:「从得道后二十九年,说四般...

《佛学大辞典》 / 435字 / 7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一路

路,犹道也,即能通之义。谓诸佛如来,离于生死,入大涅,无不皆以首楞严大定而为正路,舍此则无由而入。经云:十方薄伽梵,一路涅门。是也。(梵语涅,华言灭度。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又一切事究竟坚固。梵语薄伽梵,佛之总号。其义有六: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

《三藏法数》 / 128字 / 7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大自在天

自在天外道之主神也。梵语摩醯首罗讹略,正為摩醯湿伐涅Maheśvara,译言大自在。在色界之顶,為叁千界之主。此大自在天有二种:一曰毘舍闍摩醯首罗,一曰净居摩醯首罗。毘舍闍為鬼类之名,摩醯首罗论师之所祀,有二目八臂,乘白牛,住於色界。密教以之為大日如来之应现。彼又言此...

《佛学大辞典》 / 1079字 / 7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种子

有多种:(一)唅字。合四字而成此一字,是即表中央之佛具四智也。谓字最初之横点,即字东方发心大圆镜智阿閦佛也。右之傍点,则字南方修行平等性智宝生佛也。上点是字即西方证菩提妙观察智无量寿佛也。本体之字者,风大北方入涅成所作智不空成就佛也(善无畏以风大為北方之佛)...

《佛学大辞典》 / 834字 / 7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五味

如来因无垢藏王菩萨称叹涅法胜,乃说此五味,而以醍醐比法华、涅也。隋朝天台智者大师,因此约如来所说一代圣教,次第立为五时,以对教之相生,机之利钝,譬犹五味之有浓淡焉。(梵语涅,华言灭度。) 一、乳味,乳味从牛而出,以喻十二部经从佛而宣说也。谓如来最初时说...

《三藏法数》 / 618字 / 7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二月十五日追悼佛入灭之法会。揭涅像,读诵遗教经。释氏要览曰:「二月十五日佛涅日,天下僧俗有营会供养,即忌日之事也。」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7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金襴衣

金缕织成之袈裟。又曰金色衣,金色[(畾/(冗-几+互))毛]衣,黄金[(畾/(冗-几+互))毛]衣,金缕袈裟。印度早已行之,佛母大爱道,上之於释尊,其因缘散见诸经论。依贤愚经第十二,佛母摩訶波闍波提,於佛出家后,手自纺织,作金色之[(畾/(冗-几+互))毛],既见佛,喜发心髓,持奉如来...

《佛学大辞典》 / 931字 / 7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四禪比丘

智度论十七谓佛弟子中有一比丘,得四禪,生增上慢,谓得四道。得初禪谓是须陀洹,第二禪时谓是斯陀含,第叁禪时谓是阿那含,第四禪时谓是得阿罗汉。恃是不復求进,命欲尽时见四禪中阴相来,便生邪见谓无涅,佛為欺我。生此恶见,故失四禪中阴,便见阿鼻泥犁中阴相,命终便生阿鼻...

《佛学大辞典》 / 231字 / 7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灭度

梵语Nirvāna,巴Nibbāna之译,有有餘无餘之二(见[涅]条),故皆指命终证果。无量寿经上曰:「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法华经序品曰:「佛此夜灭度如薪火灭。」遗教经曰:「世尊灭度,一何疾哉。」涅经二十九曰:「灭生死故,名為灭度。」肇论曰:「灭度者...

《佛学大辞典》 / 182字 / 7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如来十力

如来证得实相之智了达一切无能坏无能胜故名力也。 【一知是处非处智力】谓如来于一切因缘果报审实能知如作善业即知定得乐报名知是处若作恶业得受乐报无有是处名知非处如是种种皆悉遍知故名知是处非处智力。 【二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谓如来于一切众生过去未来现在叁世业缘果报...

《三藏法数》 / 620字 / 7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佛涅

见[涅会]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7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摩訶波闍波提

Mahā rajā ati,又作摩訶鉢剌闍鉢底,鉢逻闍鉢底,波闍鉢提,波闍波提。译曰大爱道,大生主。佛之姨母名。法华文句二曰:「波闍波提,此翻大爱道,亦云憍曇弥,此云眾主。」西域记六曰:「佛姨母鉢逻闍鉢底,唐言生主,旧云波闍波提讹也。」法华玄赞一曰:「摩訶鉢剌闍鉢底,此...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7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周利

Śuddhi anthaka又Kṣudra anthaka,又作周利陀伽,周利特迦,周梨陀迦。译曰:继道,小路。新作朱荼半託迦,翻曰小路。兄弟二人,父母旅行至中路生长子,称曰特。后又於路上生一子,名曰周利特。特者,路之义。周利特者,小路之义。兄聪明,弟愚钝。慧琳音义二十六...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7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憍梵波提入水定涅

智度论二曰:「佛既入灭,摩訶迦叶欲结集叁藏,议言谁能结集毘尼法藏者?长老阿泥卢豆言:舍利弗有好弟子,名憍梵波提,能知毘尼法藏。今在天上尼利沙树园中住,可遣使请来。迦叶便遣下座比丘,召憍梵波提。比丘至天上,传迦叶意。憍梵波提语比丘言:召我日佛灭度耶?比丘言实如所...

《佛学大辞典》 / 366字 / 7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八正道

谓此八法不依偏邪而行,故名为正。复能通至涅,故名为道。(梵语涅,华言灭度。) 一、正见,谓人修无漏道,见四谛分明,破外道有无等种种邪见,是为正见。(无漏道者即戒定慧。修此道者,能断叁界有漏生死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二、正思惟,谓人见四...

《三藏法数》 / 426字 / 7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毘舍离城结集

是小乘叁藏中毘那耶藏之结集也。佛灭后一百年,於毘舍离国有十个非法起。长老耶舍(陀)比丘,於毘舍离城波利迦园召集七百圣眾,断十箇非法,洗净律藏云:四分律五十四、十诵律六十、五分律叁十、僧祇律叁十叁、毘尼母经四、善见律一、西域记七之诸书所记同。西域记七曰:「吠舍釐...

《佛学大辞典》 / 345字 / 7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娑罗林

Śālavana,娑罗者坚固之义,因而谓之坚固林。慧苑师云高远之义也。佛在拘尸那城阿利罗跋提河边,娑罗树四方各二株双生中间入灭,故佛之入灭处谓之娑罗林,而曰娑罗树间。又云牛角娑罗林。牛角者表双树。或言角者拘尸那城之别名。又佛涅时,双树悉变白如白鹤,故谓之鹤树。玄应音...

《佛学大辞典》 / 425字 / 7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人死六验

谓人生世间,作善作恶,罪福昭然,纤毫无隐;及临终时,将感来生善恶果报,先有六验。 一、验生人中,谓若作善之人,将死之时,先从足冷至脐,脐上犹温,然后气尽者,即生人中。 二、验生天上,谓若作善之人,将死之时,头顶皆温,然后气尽者,即生天上。 叁、验生饿鬼中,谓...

《三藏法数》 / 261字 / 7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