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观经云:若国王大臣欲忏悔者,当修行五事,即是名忏悔也。 一、不必礼拜,应常忆念第一义空,谓不必拘于礼诵之功,但当存心忆念正理,不谤叁宝,不于修梵行人作恶留难,是即忏悔也。 二、孝养父母,恭敬师长,梵网经云: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既能孝养父母,恭敬学法受戒之...
《三藏法数》 / 359字 / 5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Piśācā,又作毘舍遮,辟舍柘,毕舍遮。持国天所领鬼之名称。孔雀王咒经下曰:「毘舍闍,梁云颠鬼。」玄应音义二十一曰:「毕舍遮,旧云毘舍闍,又作毘舍遮,鬼名也。饿鬼中胜者也,亦言颠狂鬼也。」同二十四曰:「毕舍遮,旧经中名毘舍闍,亦言辟舍柘。」慧苑音义下曰:「毘舍闍王...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5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一,蕴魔,色等五蕴,為眾恶之渊藪,障蔽正道,害慧命者。二,烦恼魔,贪等烦恼,迷惑事理,障蔽正道,害慧命者。叁,业魔,杀等恶业,障蔽正道,害慧命者。四,心魔,我慢之心,障蔽正道,害慧命者。五,死魔,人之寿命有限,妨修道,害慧命者。六,天魔,欲界第六天主作种种之障...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5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又作乾陀、乾驮、健达。译曰赤色、黄色等,即袈裟之色也。百一羯磨九曰:「乾陀色。梵云袈裟野Kaṣāya,译為赤色。」章服仪曰:「木兰一染,此方有之。赤多黑少。若乾陀色。」寄归传一曰:「袈裟乃是蕃言,即是乾陀之色。」(Kanthā或Kanṭaka)。 又(物名)译曰香Gandha,大日经...
《佛学大辞典》 / 472字 / 5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一小乘外道论师】此外道师说诸受阴重如灯火灭种坏风止名为涅槃(阴即身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外道方论师】此外道师说最初生诸方从诸方生世间人从人生天地天地灭没还入彼处名为涅槃(诸方即四方也)。 【叁外道风仙论师】此外道师说风能生长命物能杀命物风造万物能坏万物名...
《三藏法数》 / 1256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Matr,阎罗王有七姊妹,称為七母,梵曰摩怛里。大日经疏五曰:「七摩怛里,此译云七母,皆女鬼也。」大日经义释七曰:「凡有七姊妹也:一名左问拏,二名娇吠哩,叁名吠瑟拏微,四名娇麼哩,五名印捺哩,六名劳捺哩,七名末罗呬弭。此七名皆是真言,今云莽怛哩毘药,则七母通名也。...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5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经律异相叁十七引居士物故為妇鼻中虫经曰:「有清信士持戒精进,有一沙门為道友。时清信士得病将死,其妇在傍大悲之,清信士增爱恋,死而魂神在妇鼻中為虫。妇啼吠不能自止。沙门往见妇,虫自鼻涕坠地。妇惭愧欲以脚蹈之。沙门告曰:勿杀,是汝夫婿化作此虫。沙门為虫说曰:卿精进...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5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七众者,谓出家五众,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在家二众,优婆塞、优婆夷也。 一、比丘,梵语比丘,华言乞土。谓上乞法以资慧命,下乞食以资以色身也。亦名苾刍,盖苾刍,雪山香草名,草有五义,以喻比丘五德。(五义五德者,一体性柔软义,喻比丘折伏身语粗犷之...
《三藏法数》 / 511字 / 5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天台宗之观法,观一念之心而具叁千诸法也。一心叁观,北齐慧文禪师於中论发之。一念叁千,天台大师於法华经发之。叁千者,地狱,饿鬼,畜生,阿罗修,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境界為界,据由圆融之妙理。此十界互具十界,则相乘而為百界,百界一一有性,相,体,力,作,因...
《佛学大辞典》 / 263字 / 5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如来已离一切障碍,成就无量诸胜功德,岂有如是种种业报之实。盖亦善巧方便,令诸众生,知造善恶业因,必有苦乐果报。故说此九种恼事也。 一、六年苦行,佛言:往昔波罗柰城边,有婆罗门子,名火鬘;复有瓦师之子,名护喜。二子少小心相敬念。护喜谓火鬘曰:共见迦叶如来。火鬘...
《三藏法数》 / 2142字 / 5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支即支分。身叁支谓杀、盗、淫,口四支谓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总名七支。即十恶中之七也。 一、杀生,谓断一切众生之命,故名杀生。 二、偷盗,谓潜起恶心,取他财物,故名偷盗。 叁、邪淫,谓非己妻妾而行欲事,故名邪淫。 四、妄言,谓以虚诞之言,欺诳他人,故名妄言...
《三藏法数》 / 186字 / 5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一、生因,生因者,即业惑也。谓诸众生因业惑而生此身,如诸草木种子,依地而生也。 二、和合因,和合因者,如善法与善心和合,不善法与不善心和合,无记法与无记心和合也。(无记法,即不善不恶之法也。) 叁、住因,住因者,谓如屋有柱则不倾堕,山河树木因大地故,而得住立...
《三藏法数》 / 288字 / 5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十王经所说叁鬼之一。人将死时来夺魂之鬼也。十王经曰:「阎魔法王遣阎魔卒:一名夺魂鬼,二名夺精鬼,叁名缚魄鬼。」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5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梵语,薜荔哆Preta,译曰饿鬼。叁涂之一。法华经云:受地狱饿鬼畜生之苦是也。又為六趣之一。饿鬼趣常苦飢饿,由其所受果报不同,而有胜劣。有福德者,则為山林塚庙之神。下者居不净处,不得饮食,常受刀杖之苦。杂心论八曰:「从他希求故,说饿鬼。」婆沙论百七十二曰:「有说飢...
《佛学大辞典》 / 276字 / 5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魔,梵语具云魔罗,华言能夺命,谓能夺众生智慧之命;又翻作障,能于修道之人而作障难故也。 一、蕴魔,谓色受想行识五蕴为魔也。盖贪着五蕴之法,起惑造业,障碍正道,遂失智慧之命,是名蕴魔。 二、烦恼魔,谓一切烦恼之惑为魔也。盖贪着五尘之境,起诸烦恼,障碍正道,遂失...
《三藏法数》 / 545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灌顶叁归五戒带佩护身咒经(佛说灌顶经神咒经一),谓受叁归者,有叁十六部之神王,将无量之眷属守护其人:一、弥栗头不罗婆,译曰善光,主疾命。二、弥栗头婆呵婆,译曰善明,主头痛。叁、弥栗头婆逻婆,译曰善力,主寒热。四、弥栗头抗陀罗,译曰善月,主腹满。五、弥栗头陀利奢...
《佛学大辞典》 / 681字 / 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一、杀父母,谓父母养育,恩同天地,为子者,当竭力孝养奉事,以报其恩,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即堕地狱。四分律云:若杀父母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具足戒者,即二百五十戒也。) 二、破和合僧,谓比丘集众行布萨时,和合作法,若后来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
《三藏法数》 / 477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如确取牛戒狗戒等非理之戒法,而思為生天之因,解脱之道。迷取非理戒禁之邪见也。此中亦含布施取苦行取等。以有迷取非理之布施或非理之苦行而思為清净之因或道者故也。但由印度之外道守邪戒者多,故谓之戒禁取。五见之一。俱舍论十九曰:「於非因道,谓因道见,一切总说,名戒禁取...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Yama-rāja,又作炎摩、燄摩、阎魔、琰摩、爓魔、阎摩罗、阎摩罗社、琰摩逻闍、阎罗等。译曰缚。缚罪人之义。又曰双世。彼於世中,常受苦乐二报之义。又曰双王。兄妹二人并王之义。又曰平等王。平等治罪之义。地狱之总司也。玄应音义二十一曰:「燄摩或作琰摩,声之转也。旧云阎罗...
《佛学大辞典》 / 520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有阿罗汉常入龙宫食已,以鉢授沙弥使洗,鉢中有残食数粒,沙弥嗅之大香,食之甚美。便作方便入师绳床下,以两手捉绳床脚,其师去时与[绳床]同入龙宫。龙言此未得道,何以将来?师言不觉。沙弥得饭食,又见龙女身体端正,香妙无比,心大染着,即作恶愿。我当作福夺此龙宫殿。龙言后...
《佛学大辞典》 / 199字 / 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饿鬼名。阿难独坐静室,其夜叁更,见一饿鬼,名焰口。身体枯瘦,咽如针,口吐火焰。告阿难曰:却后叁日汝命尽,将生饿鬼中。阿难恐,问免苦之方便。鬼曰:汝明日為我等百千饿鬼及诸婆罗门仙人等各施一斛食,且為我供养叁宝,则汝得增寿,我得生天。阿难以白佛。佛即说陀罗尼曰:诵...
《佛学大辞典》 / 140字 / 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往昔有王名布杀陀王,王顶上忽生疱,自疱生一子。后长大為金轮王,称顶生王。顶生金轮王既征服四天下,遂上忉利天欲害帝释而己代之,不成还下地,困病而死。顶生王者,今之释迦佛是也。俱舍光记八曰:「曼驮多,是王名。唐云我养,是从布杀王顶疱而生,顏貌端正,王抱入宫告谁能养...
《佛学大辞典》 / 214字 / 5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一、异熟果,谓诸众生现世作不善业,则招来世恶趣之果。若作有漏善业,则招来世善趣之果。以其异世成熟,是名异熟果。(不善法者,杀、盗、淫、妄也。恶趣者,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有漏善法者,漏即叁界之惑,虽修人天之善,未能断惑故也。善趣者,人、天二道也。) 二、...
《三藏法数》 / 383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又作八斋戒,八关斋,八支斋。亦单云八戒。有二说:依俱舍论之说,则一杀生,杀有情之生命也。二不与取,取他不与之物也。叁非梵行,男女之媾合也(与五戒中不邪婬不同)。四虚誑语,与心相违之言说也。五饮诸酒,饮酒也。六涂饰鬘舞歌观听,身涂香饰花鬘,观舞蹈,听歌曲也。七眠...
《佛学大辞典》 / 547字 / 5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毘陀罗法所用之鬼名。菩萨戒疏咸註中曰;「毘陀罗者。西土有咒法。咒死尸令起。谓使鬼去杀人。」文句十下曰:「吉遮起尸鬼。」见[毘陀罗]条。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5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一、已生恶,谓贪嗔痴及杀盗淫等诸恶之法,已起于心,已见于事者,是名已生恶。恶若已生,速令除灭也。 二、未生恶,谓贪嗔痴及杀盗淫等诸恶之法,于心未起,于事未见,是名未生恶。恶若未起,防令不生也。
《三藏法数》 / 91字 / 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Caṇḍāla,又作旃荼罗。译曰屠者,严炽,执暴恶人,下姓等。在四姓之外。以屠杀為业者。男曰旃陀罗。女曰旃陀利。玄赞九曰:「旃陀罗,云屠者不律仪也,正言旃荼罗,此云严炽。恶业自严,行持标帜,摇铃持竹為自标故。」玄应音义叁曰:「旃陀罗,或云旃荼罗,此云严炽,谓屠杀者种...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佛涅槃之先,上足二弟子先涅槃者,叁世诸佛之常法也。舍利弗目连既知佛将涅槃,夏坐竟将般涅槃。是时尊者大目犍连入罗阅城乞食,执杖梵志遥见目连来,各各相谓曰:此是沙门瞿曇弟子,彼弟子中无出此人上者,我等盍共围打杀之。诸梵志共围打之,烂尽,苦恼甚。是时目连以神通还祇洹...
《佛学大辞典》 / 564字 / 4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Āveśa,又作阿尾奢。為托人之法。修验者,摄取鬼魅及病鬼使附托於童男女,问病之轻重,命之长短,一切之灾祥,以除疾禳祅者名曰阿比舍法。译曰徧入。谓请降天神摄取鬼魅。令徧入於童男女之支体也。摩醯首罗天说阿尾奢法曰:「时摩醯首罗告那罗延言:汝当諦听。(中略)若欲知未来...
《佛学大辞典》 / 308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梵语薜荔多Preta,旧译饿鬼。新译鬼。名义集二曰:「婆沙云:鬼者畏也,谓虚佉多畏。又威也,能令他畏其威也。又希求為鬼,谓彼饿鬼,恆从他人希求饮食,以活性命。」文句四下曰:「鬼者,胡言闍梨多(闍闭之写误),秦言祖父。眾生最初生彼道,故名祖父。后生者亦名祖父。又慳贪...
《佛学大辞典》 / 189字 / 4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极恶之人,琰魔王遣鬼卒引取之。药师经曰:「然彼自身,卧在本处。见琰魔使引其神识,至於琰魔法王之前。」善殊之赞解之曰:是药师如来方便力,使恶人梦见之也。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4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七灾难者,谓佛为十六大国波斯匿王等而说也。若国土中,有此七种灾难,当讲读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其难即灭,万姓安乐也。(梵语波斯匿,华言胜军。) 一、日月失度难,谓日月失其所缠之度,时序不调。或赤日出,或黑日出,或二、叁、四、五日出,或日蚀无光,或日轮一重现乃至四...
《三藏法数》 / 453字 / 4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经律异相四十六曰:「昔外国有人死。魂还,自鞭其尸。傍人问曰:是人已死,何以復鞭?报曰:此是我故身,為我作恶。见经戒不讚,偷盗欺诈,犯人妇女,不孝父母兄弟,惜财不肯布施。今死令我堕恶道中,勤苦毒痛,不可復言,是故来鞭之耳(出譬喻经)。」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所地广七百由旬,周围上下俱是铁栅。内分八十一处。逐处皆有亭臺,判吏,设案记事。栅外另有羊肠细路十万八千条,盘曲湾通四大部洲。其内暗如煤漆。使聻道死生进出此路。外则望入亮如水晶,丝毫毕露。判派吏轮班把守进出。凡不孝及多杀物命之鬼,发交所内,用桃条抽死為聻。改头换...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施饿鬼之食也。又供养斋食於僧也。 又向食施咒愿,谓之唱食。又云施食。佛说贤者五福德经曰:「佛言:人持食施僧,有五种利:一色二力叁命四安五辩。」禪苑清规曰:「首座施食粥,云粥有十利(云云),斋云叁德六味(云云),施食已,行者喝食。」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4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谓见佛闻法有障难八处也,又名八无暇。谓修道业无闲暇也。一地狱;二饿鬼;叁畜生;四鬱单越(新作北拘卢洲),以乐报殊胜,而总无苦故也;五长寿天,色界无色界长寿安稳之处;六聋盲瘖哑;七世智辨聪;八佛前佛后,二佛中间无佛法之处。维摩经方便品曰:「菩萨成佛时,国土无有叁...
《佛学大辞典》 / 199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又作迦吒布单那Katabhūtana,又Kaṭa ūtana,译曰奇臭鬼。玄应音义二十一曰:「羯吒布怛那,旧言竭吒富呾那,此云极臭鬼,或言奇臭鬼也。」慧琳音义十八曰:「羯吒布但那鬼,唐云叫譟作灾怪鬼。」首楞严经曰:「迦吒富单那。」梵语杂名曰:「迦吒布单那。」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4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谓佛在摩竭提国竹园中,阿耨大泉,与大比丘众俱。时舍利弗问佛孙陀利等十事宿缘。佛答:皆从往劫,造众恶因,无数千岁,受无量苦报。余残未尽,于成道后,复偿宿对。复告舍利弗:汝观如来,众恶皆尽,万善普备,犹不免此宿缘者;盖欲示人,凡造恶业,果报难逃。故说是宿缘也。(...
《三藏法数》 / 2599字 / 4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大海浩瀚无边,须凭人导引,乃能顺济。然诸商众,自非一心敬信其言,随所指示,则何以获安隐而致利益哉?菩萨于生死大海,作大导师,令诸有情,皆得远离险难恶趣,证入真空涅槃,故以海导师为喻。(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得他信许,菩萨于一切善法悉能了悟,精进勤修,为...
《三藏法数》 / 767字 / 4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大宝积经一百五曰:「五百菩萨得宿命智,知多劫所作重罪。以忧悔故,不证无生法忍。时文殊知其念已,於大眾中偏袒右肩,手执利剑,直向世尊欲行逆害。佛言文殊汝勿害我,若必欲害,应善害,何以故?一切诸法如幻化,无我无人,為谁杀而受殃。是时诸菩萨知宿罪皆如幻化,得无生忍,...
《佛学大辞典》 / 165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华严宗之教理,以缘起為主。具之一字,弥显今宗者,天台之事也。本宗对之得云起之一字,益振当家。何则?以本宗之至极,在於法界缘起故也。今就五教而分别之,各有一个之缘起(但除顿教),曰业感缘起,是小乘教也。曰赖耶缘起,是大乘始教也。曰如来藏缘起,是大乘终教也。曰法界...
《佛学大辞典》 / 1132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施饿鬼之法,五如来中北方如来之名,即释迦如来也。秘藏记本曰:「离怖畏如来北方释迦牟尼佛。(中略)离怖畏如来者,成所作智用变化身也。住六道四生界,為一切眾生作诸事业,无怖畏也。」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台家所立叁种观门之一。非初观实相,又非次第由浅至深,无论修何法,过去宿习之所发,豁然开悟,而证实相,谓之不定观,天台大师為陈尚书令毛喜所着,修禪六妙门是不定观之法也。法华玄义十曰:「不定观者,从过去佛深种善根。今修证十二门,豁然开悟得无生忍,即是毒在乳中,即能...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欲為懺悔时,当起之七种心也:一、生大惭愧心。我与释迦如来,同為凡夫,今世尊成道以来,已经劫数,我犹轮转生死,无有出期,以此為惭愧也。二、恐怖心。我等凡夫身口意之业,常与罪相应,以此因缘,命终之后,应堕於地狱畜生饿鬼,受无量之苦,以此為恐怖也。叁、厌离心。我等於...
《佛学大辞典》 / 317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梵语阿修罗,华言非天。以其果报最胜,邻次诸天,而非天也。 一、卵生,谓若于鬼道,以护法力,乘通入空,此阿修罗从卵而生,鬼趣所摄。 二、胎生,谓若于天中,降德贬坠,生于彼道。其所卜居,邻于日月。此阿修罗从胎而出,人趣所摄。 叁、湿生,谓别有一分下劣修罗,生大海...
《三藏法数》 / 217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Shamār,喇嘛旧教之僧,用红色之衣冠,故有此名。教主蓄妻,血脉相承,行於西藏之南部。西藏新志中曰:「喇嘛教始名红教,西歷七百四十七年巴特玛繖巴斡者,被聘至西藏。此人住克什米尔之境,為印度之有名学者。於是巴师以其卓越天稟之能力,热心布教,亲自周行全国。其奇蹟甚多。...
《佛学大辞典》 / 431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总称阿罗汉,亦称佛。以是為证真理之人故也。无量寿经下曰:「杀真人斗乱眾僧。」法华文句一曰:「瑞应云真人。」同疏记曰:「真是所证,证真之人,故曰真人。」玄应音义九曰:「真人是阿罗汉也,或言阿罗訶。经中或言应真,或言应仪,亦言无着果,皆是一也。」中本起经上曰:「方...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4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马鸣菩萨降伏鬼辩婆罗门之故事。西域记八曰:「摩揭陀国波吒釐子城有一婆罗门,祠鬼求福,高论剧谈。人来激难,垂帷酬对,终不面谈,以辩资於鬼故也。马鸣菩萨闻之,奏王乞对论,来难婆罗门。婆罗门在帷中默然塞口。马鸣叱曰:何不释难?所事鬼魅,宜速授辞。疾褰其帷,见其怪。婆...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未曾有经上云:「有野干為师子所逐,坠井中,将死,说偈懺悔於佛。帝释闻佛名,感未曾有,自天降,礼拜供养野干,听法要。」止观二曰:「上圣大人,皆求其法,不取其人。雪山从鬼请偈,天帝拜畜為师。」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佛说优填王经。一卷,西晋法炬译。此经与佛说大乘日子王所问经共為大宝积经九十七卷优陀延王会之异译,优填王之正后归佛,得须陀洹果,王信无比夫人之譖欲杀之,发叁箭,而箭还住於王顶上之空中。王大惊悔,与无比夫人共来佛所懺罪。佛為说大夫及夫人之道。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 《优填王经》(亦名七逆罪,出梵网经) 遮谓遮障圣道,逆谓不顺于理。行此七罪,不复成就善根。经云:法师不得与七逆人现身受戒。是也。 一、出佛身血,佛是一切众生慈父,能令众生悟明自心,出离苦趣,众生当历劫供养,以报其恩,况复出其身血。如兴起行经云:提婆达兜举石掷佛,迸石小片伤...
《三藏法数》 / 592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一、长寿,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一一皆善。若好杀者,以闻法故,而能止杀,是故今世得长寿福德。(上中下语,即经之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也。) 二、多财,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教人布施。若盗窃者,闻法不盗,便能行施,是故今世得多财福德。 叁、端正无比,谓前世说法时...
《三藏法数》 / 252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五道者,天、人、地狱、饿鬼、畜生也。若言六道,则加阿修罗。此不言者,以阿修罗一道,摄于天、人、畜生、饿鬼诸趣之中故也。(梵语阿修罗,华言无端正。) 一、天道,天者,最高最上,极大极尊,受用出于自然,快乐莫非如意,由昔广修净行故感此报,是名天道。 二、人道,人...
《三藏法数》 / 410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无量寿经说阿弥陀佛為法藏比丘时立四十八愿,而一一之愿以此愿若不成就我不取正觉(即不成佛)之誓言而结之。其第一愿曰:「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乃至第四十八愿之结句皆然也。依此而谓之不取正觉之誓愿。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恶即乖理之行。谓众生触境颠倒,纵此惑情,于身口意,动与理乖,成此十恶也。 一、杀生,杀生者,谓自杀,亦教人杀,断害一切众生之物命也。 二、偷盗,偷盗者,谓窃取他人一切财物也。 叁、邪淫,邪淫者,谓非己妻妾,而行欲事也。 四、妄语,妄语者,谓好造虚言诳惑他人也...
《三藏法数》 / 270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百缘经五说昔有一夫人,见其妾有妊大嫉妒,窃与毒使之堕胎。从命终為饿鬼。一日一夜,生五百子,随生随食。俱舍论八曰:「饿鬼母白目连云:我夜生五子,随生皆自食。昼生五亦然,虽尽而无饱。」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谓此娑婆世界也。五浊十恶所行之处也。观无量寿经曰:「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此浊恶处地狱饿鬼畜生充满,多不善聚。」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法苑珠林叁十九曰:「依宣律师祇洹寺感通记云:经律大明祇洹寺基趾,多云八十顷地一百二十院。准约东西近有十里,南北七百餘步。祇陀须达二人共造,成之已后,经二百年,被烧都尽。则当此土周姬第十叁王平王叁十一年。(中略)於后五百年,有旃育迦王,依地而起,十不及一。经於百...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韦提既被幽囚,生厌离心,愿生於净土也。观无量寿经曰:「世尊!我宿何罪,生此恶子?世尊!復有何等因缘,与提婆达多共為眷属?唯愿世尊,為我广说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此浊恶处,地狱饿鬼畜生盈满,多不善聚。」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Arhāñ,小乘极悟之位名。一译杀贼。杀烦恼贼之意。二译应供。当受人天供养之意。叁译不生。永入涅槃不再受生死果报之意。智度论叁曰:「阿罗名贼,汉名破。一切烦恼破,是名阿罗汉。復次,阿罗汉一切漏尽,故应得一切世间诸天人供养。復次,阿名不,罗汉名生,后世中更不生,是名...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一、善性,谓第六识所起一切善法之性也。善有世间、出世间不同。世间善者,即五常、十戒等是也;出世间善者,即四弘、六度等是也。此众善法,皆由意根所缘,生成法则,故名善性。(五常者,仁义礼智信也。十戒,即十善,谓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
《三藏法数》 / 315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鬼為六趣之一。神為八部之通称。有威云鬼,有能云神。金光明经文句六曰:「鬼者威也,能令他畏其威也。神者能也,大力者能移山填海,小力者能隐显变化。」金光明经叁曰:「鬼神品。」最胜王经九曰:「诸天药叉护持品。」诸天药叉之类即鬼神也。释摩訶衍论曰:「鬼并及神,云何差别...
《佛学大辞典》 / 249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梵语尼,华言女。弃,却也。谓尼犯此八罪,弃却于佛法之外也。 一、杀,杀即损伤物命也。谓一切有情,皆惜身命。尼若不能悯彼,反更伤残,是故为众所弃也。 二、盗,盗即窃取他物也。谓尼于他人所有财物,生贪乐心,不与而取,是故为众所弃也。 叁、淫,淫即染欲也。谓尼不能...
《三藏法数》 / 333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各人固有之佛性,譬之额上之金刚珠。涅槃经七曰:「譬如王家有大力士,其人眉间有金刚珠。与餘力土较力相扑。而彼力士,以头抵触其额上,珠寻没肤中,都不自知是珠所在。其处有疮,即命良医,欲自疗治。时有明医,善知方药,即知是疮因珠入体,是珠入皮,即便停住。(中略)是时力...
《佛学大辞典》 / 226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吉遮為夜叉之所作者。法华经陀罗尼品曰:「若夜叉吉蔗,若人吉蔗。」文句十下曰:「吉遮起尸鬼,若人若夜叉,俱有此鬼。」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谓诸众生能行此五事,则得生于天上也。 一、慈心,谓人不杀众生,爱惜物命,令众得安,是名慈心。 二、贤良,谓人不盗他人财物,布施无悭,济诸穷乏,是名贤良。 叁、贞洁,谓人不犯外色,护戒奉斋,是名贞洁。 四、诚信,谓人不欺于人,护口四过,永无谄佞,是名诚信。(口...
《三藏法数》 / 159字 / 4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善即顺理之义。谓行此十法,皆顺理故。然有二种:一者止,二者行。止,则止息己恶,不恼于他;行,则修行胜德,利安一切也。 一、不杀生,不杀生者,谓不害一切物命,即是止杀之善。既不杀已,当行放生之善也。 二、不偷盗,不偷盗者,谓不窃取他人财物,即是止盗之善。既不盗...
《三藏法数》 / 440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一、不见杀,谓眼不曾见杀者,是为净肉。 二、不闻杀,谓耳不曾闻杀声者,是为净肉。 叁、不疑为我杀,谓知彼为祠天等故杀,而不专为我杀,是为净肉。 四、自死,谓诸鸟兽命尽自死者,是为净肉。 五、鸟残,谓鹰鹞等所食鸟兽余残者,是为净肉。
《三藏法数》 / 109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声闻乘圣果之差别也,旧译家以梵名,谓為须陀洹果Srotā anna hala,巴Sotā anna hala,斯陀含果Sakrdāgāmi,阿那含果Angāmi-,阿罗汉果Arahat-,新译家以前叁果翻名為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仍其旧。一须陀洹果,旧作入流,逆流。入流预流,同一之义。谓去凡...
《佛学大辞典》 / 443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本名訶梨帝。译曰欢喜。以為五百鬼子之母,故云鬼子母。见訶梨帝条(CBETA註:疑為见[訶利底]条),增一阿含经二十二曰:「降鬼诸神王,及降鬼子母,如彼噉人鬼。」初為恶神,后归於佛為护法神。金光明经叁曰:「訶利帝南鬼子母等,及五百神,常来拥护听是经者。」最胜王经八曰:...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一、胜义僧,谓诸佛世尊及诸菩萨、缘觉、声闻等众,其德尊高,于一切法通达无碍,而得自在,是名胜义僧。 二、世俗僧,谓剃除须发,被服袈裟,成就出家威仪,能持佛之禁戒,是名世俗僧。 叁、哑羊僧,谓愚痴鲁钝,不能了知根本等罪犯与不犯,及于微小之罪,不能发露忏悔,是名...
《三藏法数》 / 180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Aśoka,旧称阿恕伽。新称阿输迦。译曰无忧。西纪前叁百二十一年顷,於印度创立孔雀王朝之旃陀掘多大王(Chandragu ta)孙也。纪元前二百七十年顷,统一全印度,大保护佛教,使之宣布各地。 王之传,南北各异其趣,北传之阿育王经,阿育王传,谓其母為瞻婆罗国之婆罗门女,名曰须...
《佛学大辞典》 / 1771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四角之木函,盛饭食而供於叁界万灵之牌前者。施一斛食之意。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曰:「尔时饿鬼白阿难言:汝於明日,若能布施百千那由佗恒河沙数饿鬼并百千婆罗门仙等,以摩伽陀国所用之各斛施一斛饮食,并及為我供养叁宝。汝得增寿,令我离於饿鬼之苦,得生天上。」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辽志曰:「辽俗十月内,五京进纸衣甲器械。十五日,国主与押番臣,密望木叶山,奠酒。用番字书状同烧化,以奏山神,曰寄库。」今人焚寓钱於生前,作佛事寄属冥吏,以冀死后取用,盖辽俗也。宋无名氏鬼董曰:杭有杨嫗,信庸僧寄库之说,月為一竹篓,置寓金银而焚之,付判官掌之。判...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竪左右十指,而指掌共合,谓為莲华合掌。凡行法最初為此印。其所以然者,古来相传,此印名為本叁昧耶印。我等处胎内之位所结之印,為理智不二自证之性,故名本叁昧耶印,出胎时分两手作拳。心经秘键所谓分手於金莲场者為此位也。自此已后出於化他门,作种种之事业矣。仍於行法最初...
《佛学大辞典》 / 651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舍利弗目犍连二大弟子共闻佛告诸比丘言:却后叁月,当入涅槃。不忍眼见世尊入灭,告佛已取灭。目连為宿业被执杖外道打杀。大方便报恩经五,贤愚因缘经五,记舍利弗入灭,且佛说其往昔因缘。增一阿含经十八说目连為执杖外道殴折,将入涅槃事,及舍利弗见之先取涅槃。又月光菩萨经说...
《佛学大辞典》 / 249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一、性戒,谓杀、盗、邪淫、妄语,此四性自是戒,不待佛制,人若持之即得福,犯之即得罪,是名性戒。 二、遮戒,遮即遮止,谓饮酒多有过失,能犯诸戒,是故佛特遮止,令不毁犯,乃能守护余之律仪,是名遮戒。
《三藏法数》 / 88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一、比丘,梵语比丘,华言乞士。乞是乞求之名,士是清雅之称,谓上乞法以资慧命,下乞食以资色身,净命自活,福利众生,破憍慢心,谦下自卑,以成清雅之德也。(净命者,以清净之食,自活其命也。) 二、比丘尼,梵语尼,华言女。大智度论云:尼得无量律仪,故应次于比丘,佛以...
《三藏法数》 / 354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真言宗祭供星天,专用纸钱。又禪林,於祈祷及盂兰盆会等雕纸如钱形,数十相连,与心经等於会毕时,焚化之,所以供鬼神也。唐书王璵传曰:「汉以来葬者皆有瘞钱,后世里俗稍以纸寓钱為鬼事,至是璵乃用為穰祓。」按,法苑珠林,纸钱起於殷长史。洪庆善杜诗辨证云:齐东昏侯好鬼神之...
《佛学大辞典》 / 265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