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 条搜索结果

庄严劫

叁世之叁大劫中,过去之大劫,名庄严劫。大劫中总有成住坏空之八十增小劫,其住劫之二十小劫中有千佛出世,华光佛為首,毘舍浮佛為。千佛出世庄严其劫,故名庄严劫。见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点茶

点者以茶筅点汤,又点冷水於汤也。文公家礼曰:「主妇执茶筅,执事者执汤瓶随之,点茶。盖以神主櫝前先设盏托,至是乃注汤於盏,用茶筅点之耳。古人饮茶用。所谓点茶者,先置茶於器中,然后投以滚汤,点以冷水。而用茶筅调之,今人烧汤煎叶茶,而此犹云点茶者,存旧也。」

《佛学大辞典》 / 112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摩奴闍

Mānusa,又作Manuṣya,奴沙,摩[少/(兔-、)]沙,摩[少/(兔-、)]赊,摩奴沙,摩努娑摩[少/(兔-、)]奢,摩奴晒,摩努史也。略曰摩[少/(兔-、)]。又曰摩拏赦,摩[少/(兔-、)]舍喃。译曰人,意。玄应音义二十五曰:「奴沙亦云摩[少/(兔-、)]沙,此云人。」法华文句四曰:「人者,...

《佛学大辞典》 / 388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穀-禾+卵]藏

人為无明烦恼所缠覆,如鸟之藏於卵[穀-禾+卵]内也。胜鬘经曰:「為无明[穀-禾+卵]藏世间开现演说,是故名圣諦。」同宝窟下曰:「為於无明缠覆,如鸟在[穀-禾+卵]。為[穀-禾+卵]所藏,故名為藏。」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阿育

Aśoka,旧称阿恕伽。新称阿输迦。译曰无忧。西纪前叁百二十一年顷,於印度创立孔雀王朝之旃陀掘多大王(Chandragu ta)孙也。纪元前二百七十年顷,统一全印度,大保护佛教,使之宣布各地。 王之传,南北各异其趣,北传之阿育王经,阿育王传,谓其母為瞻婆罗国之婆罗门女,名曰须...

《佛学大辞典》 / 1771字 / 4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释迦发心

依智度论四,俱舍论十八之说,则叁大阿僧祇劫前有佛,名释迦牟尼。逢此佛而发心,且愿如其佛作佛,此為最初之发心,今如其愿為释迦牟尼,其行化一同彼佛也。俱舍论十八曰:「我世尊,昔菩萨位。最初逢一佛。号释释迦牟尼。遂对其前发弘誓愿。愿我当叁作佛。一如今世尊。彼佛亦於...

《佛学大辞典》 / 410字 / 4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愚法

小乘二类之一。声闻缘觉二种之小乘,单迷执自法而愚於大乘法空之妙理者。谓為愚法小乘。一旦虽取小果。然解大乘之理。遂迴心向大者,谓為不愚法小乘。大乘义章十七曰:「小中有二种人:一愚法人,执小迷大,名愚法人。知小解大,名不愚法人。」冠註五教章上之叁曰:「一小乘教,...

《佛学大辞典》 / 173字 / 4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无碍智

谓佛智之通达自在也。法华经化城喻品曰:「如来无碍智。知彼佛灭度。及声闻菩萨。如见今灭度。」涅槃经八曰:「如来不尔。悉知自地及以他地。是故如来名无碍智。」大集经一曰:「无碍智慧无有边,善解眾生叁世事。」无量寿经下曰:「佛眼具足,觉了法性,以无碍智為人演说。」胜鬘...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4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四等

慈(Maitrī)悲(Karuṇā)喜(Muditā)舍(U ekṣā)之四无量心也。从所缘之境,而谓為无量,从能起之心,而谓為等。以於平等起此心故也。增一阿含经序品曰:「迦叶端思行四等。」大乘义章十一曰:「经中名此以為无量,亦云四等。缘於无量诸眾生起,故名无量。等缘一切,故復名...

《佛学大辞典》 / 451字 / 4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十叁佛

司死者七七日乃至叁十叁回忌之佛也。 一、字。其意以為今此之最期即為来生之因也。又以具足修行菩提之故,有叁昧与大空二点,是风大之一息收处也。此谓不动本所,徧至十方。 二、字也。 叁、字。是差别之义也。智表差别,以菩提圆满之故,加大空点。大日经所谓我见心际即是菩提...

《佛学大辞典》 / 533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佛腊日

七月十五日之夏满日名佛腊日。腊者岁之称,佛家以一夏九旬安居之竟為岁,故此日谓為佛之腊日。僧史略下曰:「所言腊者,经律中以七月十六日是比丘五分法身生来之岁首,则七月十五日是腊除也。比丘出俗,不以俗生為计,乃数夏腊耳。经律又谓十五日為佛腊日也。」腊或作蜡,见[...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4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北山住部

小乘二十部之一。佛灭后第二百年,对於制多山部而起,住於制多山之北部,故称為北山住部。见宗轮论述记。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马鸣菩萨大神力无比验法念诵仪轨

一卷,唐金刚智译。释迦如来坐菩提树下马鸣菩萨白佛自说大神咒,使像之贫穷获大福利。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4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Balin,阿修罗王之名。译曰有力。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五住地

根本之烦恼,能生枝之烦恼,故名住地。住地之烦恼有五种:一、见一处住地,身见等叁界之见惑,入见道时断於一处,故曰见一处。二、欲爱住地,欲界之烦恼中,除见与无明者。其中爱着之咎重,故表爱之名。叁、色爱住地,色界之烦恼中除见与无明者。其中爱着之咎最重,故独表爱之名...

《佛学大辞典》 / 262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一諦

对於二諦叁諦而言。谓究竟无二之实义也。与所谓一实諦同。涅槃经第十叁曰:「文殊白佛言:第一义中有世諦不,世諦之中有第一义不,如其有者,即是一諦,如其无者,将非如来虚妄说耶?佛答曰:世諦者,即第一义諦。有善方便故,随顺眾生,说有二諦。」是世諦即第一义諦,言有二諦者...

《佛学大辞典》 / 328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八义证有本识

谓第八识是出生一切善恶诸法之根本,故名本识。今论以此八义,证第八识之相也。 一、依止执受,谓此识能为染净诸法之所依止,执持不失,是名依止执受。 二、最初生起,谓此识最初于母腹托胎之时,如磁石吸铁,是名最初生起。(磁石喻识,铁喻父精母血。) 叁、有明了性,谓此...

《三藏法数》 / 421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栗者

摩哩者Marīca,译言胡椒。见百一羯磨八。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僧宝传

叁十二卷,宋释惠洪撰。禪宗自六祖以后,分而為二:一曰青原,其下為曹洞云门法眼。一曰南岳,其下為临济溈仰。是為五宗。此书总括五宗,於禪门宿望各述其事迹始為之传赞。凡八十一人。原书本叁十卷。附补传一卷,临济宗旨一卷。补传题丹峰菴僧庆老。盖亦北宋人也。见四库提要...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4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俱有依

同时有依之义。又曰俱有根。成唯识论四曰:「五识俱有所依定有四种:谓五色根六七八识。随闕一种必不转故,同境分别染净根本所依别故。圣教唯说依五根义,以不共故。又必同境近相顺故,第六意识俱有所依,唯有二种,谓七八识,随闕一种必不转故。虽五识俱取境明了,而不定有故非所...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像法

正像叁时之一。像者似也。谓与佛灭后五百年后一千年间所行之正法相似之佛法也。嘉祥法华义疏四曰:「大论佛法凡有四时:一佛在世时。二佛虽去世,法仪未改,谓正法时。叁佛去世久,道化讹替,谓像法时。四转復微,谓法时。」叁藏法数曰:「正犹证也,像像似也。」顺权方便经...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胞胎经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说入胎之因缘及胎中叁十八个七日生长之相貌,出胎七日后所生八万尸虫之名字,说五阴皆无常苦无我我所。即大宝积经第十叁佛為阿难说人处胎会之异译。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 《佛说胞胎经》

叁识

识,即心识也。以心有真有妄,故有叁识之不同焉。 一、真识,真识者,谓自性清净心也。盖第八阿赖耶识,通真通妄,妄即是染,真即是净。今言净分,故名真识也。(梵语阿赖耶,华言藏识,谓能含藏一切善恶种子故也。) 二、现识,现谓变现,即能生诸法之本也。此言第八识含藏一...

《三藏法数》 / 225字 / 4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四增盛

一、寿量增盛,谓劫时,此赡部洲,人寿减至十岁后,复渐增展转增至八万岁,是名寿量增盛。(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赡部,又云阎浮,华言胜金。) 二、有情增盛,有情即众生也。谓劫时,此赡部洲,惟余万人;后复渐增,展转无数。于劫增时,其地广博严净,人...

《三藏法数》 / 331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善恶无记叁性

一、善性,於现世来世為自他為顺益者。信等善心及善心所起一切之善根是也。二、恶性,於现世来世,為自他為违损者。贪等恶心及恶心所起一切之恶业是也。叁、无记性,非善非恶為中容之法,亦為顺益,亦為违损,不可记别者。此中有有覆无记与无覆无记二种。妄惑之势用微弱,虽无违损...

《佛学大辞典》 / 204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鸡园

Kukkuṭārāma,梵名屈屈吒阿滥摩之译。在摩揭陀国波吒釐子城之侧,无忧王(即阿育王)建立之处。西城记八曰:「故城东南,有屈屈吒阿滥摩(唐言鸡园)僧伽蓝,无忧王之所建焉。无忧王初信佛法也,式遵崇建,修殖善种,召集千僧凡圣两眾,四事供养,什物周给。」或曰鸡头摩寺,鸡头...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根本说一切有部

Sarvāstivāda,梵名萨婆多部。译名说一切有部。是於佛灭后叁百年之初,上座部中立一部者。尔后犊子部等诸部由此分出。故对於其等部而谓為根本。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半斋讽经

早粥已过,午斋及,在其中间讽经,谓之半斋讽经。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乌瑟腻沙

Uṣṇiṣa,又作嗢瑟尼沙,鬱瑟尼沙,鬱尼沙,坞瑟腻沙。译曰佛顶,肉髻。佛之顶骨隆起成髻形者。叁十二相之一。可洪音义一上曰:「乌瑟腻沙,此云佛顶。」玄应音义二十一曰:「乌瑟腻沙,或作嗢瑟尼沙,或作鬱瑟尼沙,此云髻。案无上依经云:顶骨涌起,自然成髻,是也。」慧琳音义四...

《佛学大辞典》 / 199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四烦恼

又云四惑。於第七那识常恒相应之四种根本烦恼也。一我痴,即无明,愚於我之相而迷无我之理也。二我见,即我执,於非我之法妄计為我也。叁我慢,即倨傲,持所执之我,令心高举也。四我爱,即我贪,於所执之我深生耽着也。见成唯识论四。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叁不叁信

梁曇鸞就念佛者立叁不叁信:一信心不淳,二信心不一,叁信心不相续。是曰叁不。反之则曰叁信。净土论註下曰:「一者信心不淳,若存若亡故。二者信心不一,无决定故。叁者信心不相续,餘念间故。此叁句展转相成。以信心不淳,故无决定。无决定故,念不相续。亦可念不相续,故不得决...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4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瑜伽

Yoga,一作瑜誐。男声呼曰瑜伽,女声呼曰瑜祇Yogin,与物相应之义(瑜祇Yogin為瑜伽Yoga之修行者,其体声第一格為Yogi女声為Yogini此解及出大日经疏之解有疑)。相应有五义:一与境相应,二与行相应,叁与理相应,四与果相应,五与机相应。此中显宗多取理相应之义,瑜伽唯识之瑜...

《佛学大辞典》 / 333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叁识

一、那识,梵语那,华言染污意。染污者,谓我痴、我见、我慢、我爱四惑常俱。意者,谓常思虑第八识,度量为我,即第七识也。 二、阿赖耶识,梵语阿赖耶,华言藏识。谓此识能含藏善恶诸法种子,即第八识也。 叁、庵摩罗识,梵语庵摩罗,华言清净。识,翻译名义云:第八阿赖...

《三藏法数》 / 157字 / 4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拘那罗陀

Guṇarata,又作拘那罗他。真諦叁藏之别名。译曰亲依。家依。起信论义记上曰:「译经纪云:沙(波之误)罗陀Paramārtha,此云真諦,亦云拘那罗陀,此曰亲依。西印度优禪尼国人。」续高僧传一曰:「拘那罗陀,陈言亲依。或云波罗未陀,译云真諦,并梵文名字也。」二十唯识述记上曰...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4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五识

起信论所说:一,业识,依根本无明之惑而始动本心者。业為动作之义。二,转识,业识一转而生能见之作用者。叁,现识,伴能见之作用而现所见之妄境界者。已上叁识当於唯识论阿赖耶识之自体分,见分,相分。四,知识,向自心所现之境界而生种种之邪分别者。五,相续识,由邪分别而於...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大乘百法

百法束为五门:谓色法十有一,心法八,心所有法五十有一,不相应行法二十有四,无为法六,共成一百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法,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706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乡人

谓旧里之人。百丈清规尊宿迁化条所谓:「勤旧,办事,乡人,法眷。」是也。其為首长者曰乡头,或曰乡长,列於位之意曰乡。又见百丈清规二及六,象器笺称呼门。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七识

八识中之第七识也,名那识。见[那识]条。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罽宾国龙地

西城记叁说国内有阿罗婆楼龙王Aravada,降大雨,流禾稻。阿育王时為大德田地受教化。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不请之友

谓眾生不请求,而菩萨以大悲為我之友与我利益也。无量寿经上曰:「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荷负群生。」胜鬘经曰:「普為眾生作不请之友,大悲安慰,哀愍眾生。」同宝窟上曰:「四乘眾生虽有根性,乐欲未生,不能请求。菩萨照机,知其堪受,即便為说,故言不请。闻必得益,目之為友。...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摩揭梨

Maskāri,外道名。见[伽梨]条。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第一义

以名究竟之真理,是為最上,故云第一。深有理由,故云义,圣智之自觉也。大乘义章一曰:「第一是其显胜之目,所以名义。」中论疏叁本曰:「以其最上莫过,故称第一。深有所以,目之為义。」胜鬘宝窟上曰:「理极莫过,名為第一。深有所以,目此為义。」法华义疏四曰:「第一义者...

《佛学大辞典》 / 201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叁类境

境者,八识所变之相分也。此相分有叁类:一、性境,性者,实体之义,自实之种子而生,有实性,自维持实性,不随能缘之心,能缘之心,不过為彼之自性,以现量而量知者,此之谓性境不随心。第八识与眼识等五识之全部相分及第六识之一部相分是也。二、独影境,如第六意识浮龟毛兔角之...

《佛学大辞典》 / 443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见道

叁道之一。初生无漏智照见真諦理之位也。道者道路之义,学人进取之道路也。积叁贤四善根之加行而生於世第一法无间之无漏真智也。又大乘之菩萨於初僧祇之终,终四善根之加行,而顿断分别起之烦恼所智二障,谓之见道。於其时之无漏智,小乘俱舍宗有八忍,八智之十六心:一苦法智忍,...

《佛学大辞典》 / 917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金刚座

佛成等正觉时之座处。在摩朅陀国佛陀伽耶菩提树下。上达地面,下据金轮。一大石之顶平圆板者。俱舍论十一曰:「唯此洲中有金刚座,上穷地际,下据金轮。一切菩萨将登正觉,皆坐此座上,起金刚喻定。以无餘依及餘处,有坚固力,能持此故。」智度论叁十四曰:「地皆是眾生虚誑业因缘...

《佛学大辞典》 / 361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哀愍

哀者悲哀。愍者怜愍。见人苦而起之慈悲情也。胜鬘经曰:「哀愍覆护我。」无量寿经下曰:「如来普慈哀愍,悉令度脱。」宝窟上曰:「哀者悲也,愍者慈也。」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有叁种:一涅槃,译為灭。涅槃之体,无為寂灭。故名灭。大乘义章二曰:「涅槃,无為恬泊,名灭。」二尼弥留陀,尼楼陀Nirodha,译為灭。四諦中之灭諦也,涅槃之灭,偏据满处。尼弥留陀之灭,通於因果。大乘义章一曰:「涅槃之灭偏据满处,尼弥留陀灭义通因果,是故灭諦有灭皆收。...

《佛学大辞典》 / 251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叁时年限

大悲经说法為万年。说法者惟此经。更无异说。正像之二时,诸经论所说不同,总有四种:一正法千年,像法千年,法万年之说,大悲经也。又杂阿含经言正法千岁。善见律言正像各千年。二正像各五百年之说,大乘叁聚懺悔经也。叁正法千年像法五百年之说,悲华经也。四正法五百年像...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多利

小乘十八部之一。开宗记一本曰:「多利部,此云北山部。」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鳩摩逻多

Kumāralabdha,又作矩摩逻多,拘摩罗罗多,拘摩罗逻多,鳩摩罗陀,鳩摩罗驮。译作童受、童首、豪童、童子。论师名,有二人:一為经部之鳩摩逻多。出於阿输迦之时。西域记叁(呾叉始罗国下)曰:「昔经部拘摩罗逻多(唐言童受)论师,於此製述诸论。」同十二(竭盘陀国)曰:「无忧...

《佛学大辞典》 / 490字 / 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内凡

未得真证以来,总名凡夫,此中分内外二种。得似解之位為内凡,未得似解之位為外凡。小乘以五停心、别相念处、总相念处,之叁贤位為外凡。软、顶、忍、世第一法,之四善根位為内凡。大乘之行位,以十信之位為外凡,十住已上之叁贤位為内凡。天台之六即,观行即以前為外凡,相似即為...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萨婆多部鼻祖迦旃延

智度论二曰:「佛后百年,阿输迦王,作般闍於瑟大会。诸大法师,论议异故,有别部名字。从是以来,展转至姓迦旃延婆罗门道人,智慧利根,尽读叁藏内外经书。欲解佛法,故作发智经八犍度。」是即发智论也。光记一曰:「至叁百年,迦多衍尼子造发智论,二万五千颂。」婆藪槃豆传曰...

《佛学大辞典》 / 478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二识

起信论之法门也。一,阿梨耶识Ālaya-vijñana,译曰无没。如来藏与无明和合而為阿梨耶识,藏一切诸法之种子而不没失,且常了别自识所现之境(即种子五根器界),故名无没识。二,分别事识,又名意识Mano-vijñāna,依阿梨耶识而生,分别色声等六境之眼耳等六识也。以唯识所说之八...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家狗

烦恼随逐於身而难去,譬如家畜之狗。涅槃经十五曰:「如家犬不畏於人,山林野鹿见人怖走。瞋恚难去如守家狗,慈心易失如彼野鹿。」往生要集中曰:「野鹿难繫,家狗自驯。」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白莲教

偽託佛教之邪教也。其教始於元韩山童刘福通等。诡言弥勒佛下世,白莲华开,以焚香诵经惑愚民,言可救劫。转辗相煽,遂成大乱,而元以之亡。明代有唐赛儿王森徐鸿儒等,至清代,其萌蘗日炽。又变為清水八卦荣华红阳白阳青莲红莲等名目。不可究詰。乾隆叁十九年寿张王伦以清水教倡...

《佛学大辞典》 / 310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善逝

梵名须伽陀Sugata,译曰善逝,又曰好去。诸佛十号之一。十号之第一曰如来,第五曰善逝。如来者,乘如实之道而善来娑婆界之义,善逝者,如实去彼岸不再退没生死海之义,以此二名显来往自在之德。智度论二曰:「佛一切智為大车,八正道行入涅槃,是名好去。」大乘义章二十曰:「言...

《佛学大辞典》 / 177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正像

凡一佛出世则以其佛為本,立正法,像法,法之叁时。然诸经皆说正像之二时,大悲经独说正像叁时。又如杂阿含,俱舍论,唯说正法之一时。一正法,正者证也,佛虽去世而法仪未改,有教有行,有正得证果者,是為正法时。二像法,像者似也,讹替也,道化渐讹替,而真正之法仪行仪不...

《佛学大辞典》 / 489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迦絺那月

又作迦提月,迦栗底迦月,羯栗底迦月,迦利邸迦月,迦剌底迦月,迦哩底迦麼洗Kārttika等。安居竟之明日,叁十日间,為比丘受迦絺那衣之时,故以之名月。但配月有新旧之别,南山旧译家,以四月十六日(阴历)為前安居之入日,故七月十五日為安居竟日,自其翌日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之...

《佛学大辞典》 / 426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天竺叁时

印度以一岁分為叁期,而立名者,亦云叁际。热时(Grīṣma)為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之间。雨时(Varṣakāla)為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之间。寒时(Hemanta)為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之间。此叁期冥加,世尊叁时殿名之所由起也。更二分此叁时為六时。渐热时(Vasanta)正月十六日...

《佛学大辞典》 / 446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称意华

翻译名义集曰:「须曼那或云须那,又云苏摩那,此云菩摄意,又云称意华。其色黄白而极香,树不至大,高叁四尺,下垂如盖,须曼女生於须曼华中。」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言亡虑绝

言语亡思虑绝之意。与所谓绝言绝思,心言路绝,同义。谓无言语可以谈,非思虑所能及也。叁论玄义上曰:「诸法实相,言亡虑绝。」中论疏第一曰:「大乘实相,言亡虑绝。」皆其例也。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叁识

就心识之真妄而立叁识之不同:一、真识,自性清净心也。第八阿赖耶识,通真不通妄。妄者染,真者净也。谓其净分也。二、现识,变现之意也。第八识,含藏一切善恶种子,而变现根身世界。故名。叁、分别识,於六尘等种种之诸境而起分别也。第七那识由传送第六意识而起分别,故名。...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外凡

二凡之一。声闻乘以五停心。别相念处,总相念处,之修行位為外凡,四善根之位為内凡。又菩萨乘以十信之位為外凡,十住等叁贤之位為内凡。大乘义章十七曰:「言外凡者,善趣之人向外求理,未能息相内缘真性,故名為外。六道分段凡身未捨故名為凡。」四教仪集註中曰:「相似见理名...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等流

由因流出果,由本流出,因果本相类似,由甲出与甲无异也。唯识论九曰:「闻法界等流教法。」同述记九曰:「法界性善顺恶违,具诸功德。此亦如是,故名等流。等者相似义,流者出义,从彼所出,与彼相似,故名等流。」又等者等同,流者流类也。但言二者相似。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一体叁分

摩醯首罗天与那罗延天梵天為一体,而亦叁分也。外道小乘涅槃论,谓「摩醯首罗论师作如是说,果是那罗延所作,梵天為因。摩醯首罗一体叁分,谓梵天、那罗延、摩醯首罗也。」吉藏中论疏第一,谓「外道明有叁天,即是彼家叁身,自在天為本,如内法身佛,应為韦纽,如内应身佛,韦纽...

《佛学大辞典》 / 136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伽梨

伽梨拘赊梨之略。外道名。楞严经二曰:「彼伽梨等,都言此身死后全灭。」见[伽梨拘赊梨]条。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之六官也,根為能生之义,眼根对于色境而生眼识,乃至意根对于法境而生意识,故名為根。大乘义章四曰:「六根者对色名眼,乃至第六对法名意,此之六能生六识,故名為根。」六根中前五根為四大所成之色法,意根之一為心法。但小乘以前念之意识為意根,大乘以八识中之第...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八十种好

又曰八十随形好,更细别叁十二相為八十种之好也。随形好者随叁十二形相之好也。 一无见顶相,佛顶上之内鬘,仰之则愈高,遂不见其顶上;二鼻高不现孔;叁眉如初月;四耳轮垂埵;五身坚实如那罗延;六骨际如鉤锁;七身一时迴旋如象王;八行时足去地四寸而现印文;九爪如赤铜色,薄...

《佛学大辞典》 / 684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大乘十八不共法

智度论二十六曰:「一身无失;二口无失;叁念无失;四无异想,於一切眾生平等而无异想也;五无不定心,行住坐卧不离禪定也;六无不知已捨,佛照了一切法捨离之,而不执着也;七欲无减,欲度诸眾生而心无厌足也;八精进无减;九念无减;十慧无减;十一解脱无减;十二解脱智见无减;...

《佛学大辞典》 / 316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阿差菩萨经

七卷,西晋竺法护译。与大乘部无尽意菩萨经同本。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二我见

一、人我见,一切凡夫,不了人身為五蕴假和合,固执人有常一我体之恶见也。二、法我见,一切凡夫,不了诸法之空性,固执法有真实体用之妄见也。起信论下曰:「人我见者,计有总相主宰,法我见者计一切法各有体性。」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对於本寺而谓所属之寺院曰寺。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俱不遣

因明叁十叁过中,属於异喻之过。如声论师对於萨婆多师谓「声為,宗)无质碍故(因),如极微(同喻),如虚空(异喻)。」萨婆多师谓虚空為常,為无质碍故,所立常之宗,亦不遣,能立之无质碍故之因,亦不遣,故谓為俱不遣。因明入正理论曰:「俱不遣者,对彼有论,说如虚空。」因...

《佛学大辞典》 / 154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婆剌拏

Vāraṇa,一作婆罗那。国王名。译曰流转。唯识枢要上曰:「婆剌拏者,此云流转,即先婆罗那讹也。」是眉稀罗国之王,容貌端正,闻迦旃延比丘之宿因发心出家,入阿般地国山中修道,於时国王将宫人入山游猎,宫人见流转王之美貌,围绕看之,国王见之大瞋,鞭流转王殆至死而去。流转...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五色粉

五种之染粉也。真言行者作坛时,涂坛所用之染料也。陀罗尼集经九曰:五色粉者,一白色,粳米粉是也。二黄色,若鬱金,若黄土。叁赤色,若朱沙,赤土等。四青色,若青黛,乾蓝靛等。五黑色,若用墨,若炭等。其粉皆和沈香用。」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摩[少/(兔-、)]沙

Mānuṣa,又作摩奴闍,奴沙,摩[少/(兔-、)]赊。译曰人。人类之总称。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阿差菩萨经卷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如来所游居土。于宝严净巍巍道场。悉是正觉之所建立。大德庄严而依积累神妙行业。成佛报应诸菩萨宫。宣扬无量如来变化。入无底慧游于殊胜。心怀悦豫。剖判普等。所修圣行。咨嗟当来。无际功勋名称无限。平等正觉以成佛道。善转法轮。开化无数诸学门徒。而于诸法常...

《阿差菩萨经》 /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 6188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3日

鵂鶹仙化石

止观私记十曰:「真諦云:休留仙人,成劫出。服长生药,变為石,形如牛卧。在佛前八百年中,石消融如灰,门人皆称入涅槃。」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阿差菩萨经卷第四

阿差菩萨谓舍利弗言。菩萨习智入于诸法。故无所著是名曰慧。有十六事不与慧合。何谓十六。用无明故而起阴阳。从生老死皆不与慧同。诸所作为亦不同尘。亦复不与六十二见而杂错也。不自贡高亦不卑己。有利无利若誉若谤。若称失名若苦若乐。过世八事贡高自大谦卑恭慎。俗间有是二十...

《阿差菩萨经》 /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 6393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3日

阿差菩萨经卷第七

何谓觉意。菩萨所行有七觉意。何谓为七。一曰意觉意。二曰法觉意。三曰精进觉意。四曰喜觉意。五曰信觉意。六曰定觉意。七曰护觉意。何谓意觉意。所思念法而观察经。审于正典思惟经法。称扬专念自察其意。不得法相能晓了此。何谓诸法无有相者。其相自然诸法悉空。其能晓了如是觉念...

《阿差菩萨经》 /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 4950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3日

咒陀罗尼

此乃四种陀罗尼之一,真言教之所谓陀罗尼也。佛菩萨从禪定所发之秘密言句也。陀罗尼者,总持之义,总持有二释:一就人,一就法。就人释者,佛菩萨之定力,能持神咒之功德,故名持,如上四种中所释者是也。大乘义章十一曰:「菩萨依禪能起咒术,為眾除患第一神验,名咒陀罗尼。菩...

《佛学大辞典》 / 413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八识

眼耳鼻舌身意之六识与那识Manas及第八识也。那為意,意為思量之义,无始已来无间断,了别第八识,思量我痴我见我慢我爱,故名意识。此识為识体意,故名意识。前之第六识以此意為所依,故名意识。因而為别二识,存梵名也。是為一切眾生妄惑之根本。第八识,即阿赖耶识也,译曰...

《佛学大辞典》 / 302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Citta,四卷楞伽经注举汗栗太Hṛd Hṛdaya(自性清净心)、质多心(虑知心)之二心。止观举质多心、汗栗驮心(草木心)、矣栗驮心(精集精要心)之叁心。大日经疏举质多心与干栗驮心之二心。干栗驮心附肉团心与真实心之二义。法相宗於唯识述记与唯识枢要举质多(心)、那(意)、...

《佛学大辞典》 / 1674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摩訶吠室囉那野提婆喝囉闍陀罗尼仪轨

一卷,唐般若斫羯罗译。毘沙门天王之供养仪轨也。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法腊

腊者岁祭神之名。即以為岁之称。比丘受戒后,每年夏行叁月安居,其安居竟,即為比丘之岁,谓之法腊。又名夏腊,戒腊。比丘為出俗者,故不以俗年算之,必数此夏腊。以法腊之多少定比丘之坐次,谓之腊次。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尘剎

尘数之世界也。剎為梵语国土之义。往生要集上曰:「普入一切尘剎作诸佛事。」正信偈曰:「超日月光照尘剎。」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阿波利加

A aramārga,草名。又曰阿婆唎,阿婆迦,阿波麼罗誐。千手陀罗尼经曰:「阿波利伽草,牛膝草也。」不空羂索经曰:「阿婆迦。」梵语杂名曰:「阿波麼罗誐。」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二种菩提心

一缘事菩提心,是以四弘誓愿為体,一眾生无边誓愿度,念一切眾生悉有佛性而愿求度之,令入大般涅槃也。是饶益有情戒,亦是恩德之心,亦是缘因佛性,亦应身菩提之因也。二烦恼无边誓愿断,愿求自断无边之烦恼也,是摄律仪戒,亦是断德之心,正因佛性,法身菩提之因也。叁法门无尽誓...

《佛学大辞典》 / 251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华严为诸教本有二

华严,即大方广佛华严经也。如来出现于世,初说此经,而后演说渐顿诸法者,盖大小渐次诸教,皆从此华严性海流出故。此经能统摄该括以为诸教之本也。 一、为开渐之本,开谓开设,渐即渐次,即叁乘之教也。佛初说华严根本一乘圆教,诸大菩萨信解证入如来智慧。时有叁乘权浅之机,...

《三藏法数》 / 327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梵学

谓佛学也。甘泽谣曰:「圆观者,大历雒阳惠林寺僧。能事田园,富有粟帛,梵学之外,音律大通。」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