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9 条搜索结果

娑罗娑

鸟名。慧琳音义二十五曰:「娑罗娑鸟,此云共行,亦云白鹤。」大日经疏叁曰:「鴈非正翻,梵本云娑罗娑鸟,状如鸳鸯而大。甚清雅,此方所无,故会意言耳。」梵Sarasa。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8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八方天

东方因陀罗,帝释天也。南方燄摩罗,燄摩天也。西方嚩嚕拏,水天也。北方毘沙门,毘沙门天也。东北伊舍尼,伊舍那天也。东南护摩,火天也。西南哩底,罗剎天也。西北嚩庾,风天也。约於八方之天神而立方名。大日经疏五曰:「行者应知护法八位,凡所造作漫荼罗,随此而转。东方因...

《佛学大辞典》 / 149字 / 8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一名

名即名字。谓理虽是一,假言施设,种种不同。如经中只一之名。如来随机演说,亦名无生,亦名无作,亦名无为,亦名解脱,亦名彼岸,亦名无退,亦名安处,亦名寂静,亦名无相,亦名无二,亦名一行,亦名清凉,亦名无诤,亦名吉祥,虽立多种之别,只是一名,是为一名。

《三藏法数》 / 113字 / 8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五乘

一、佛乘,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乘即运载之义。谓如来以一乘实相之法,运诸众生同到彼岸,是为佛乘。(梵语,华言灭度。) 二、缘觉乘,谓缘觉之人,由观十二因缘生灭,除于我执等惑,觉悟真空之理,以此因缘之法,运出叁界,是为缘觉乘。(十二因缘者,一无明、...

《三藏法数》 / 371字 / 8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死风

以风灾譬死也。经十二曰:「如风灾起,能吹一切悉令散灭,唯除四禪,力不至故。善男子!死风亦尔,悉能吹灭一切诸有,唯除菩萨住於大乘大般。」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8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一性

一性者,即正因,佛性也。谓一切众生,皆具此性,但背觉合尘,常为烦恼之所覆障。若顺性而修,则能超脱生死,悟入,与佛所证无二无别也。(梵语,华言灭度。烦恼者,昏烦之法恼乱心神也。)

《三藏法数》 / 86字 / 8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叁啟经

佛说无常经之异名。一卷,唐义净译。马鸣菩萨於经前与经后讚嘆叁宝之德,论迴向发愿,添述意及宣明经意无常之偈颂,开一部為叁段,故名為叁啟经。佛制使以此经於葬亡时讽咏之。又印度僧徒,於日暮礼塔必讽咏此经。寄归传四曰:「所诵之经多诵叁啟,乃是尊者马鸣之所集置,初可十颂...

《佛学大辞典》 / 221字 / 8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二十种外道

一小乘外道,计人死如灯火之灭者。二方论师,以方角為诸法之生因者。叁风仙论师,以风為万物之生因者。四韦陀论师,以韦陀经所说之梵天為万物之生因者。五伊赊那论师,以伊赊那天為万物之生因者。六裸形外道,以裸形為正行者。七毘世师,即胜论师。八苦行论师,以苦行為之正因...

《佛学大辞典》 / 337字 / 8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四颠倒

有二种之四倒:一,凡夫之四倒。二,二乘之四倒。凡夫之四倒:一,常颠倒,於世门无常之法而起常见者。二,乐颠倒,於世间之诸苦而起乐见者。叁,净颠倒,於世间之不净法而起净见者。四,我颠倒,於世间之无我法而起我见者。心受身法之四念处,如其次第,為破此四倒之观法也。见俱...

《佛学大辞典》 / 221字 / 8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孔雀

梵名摩由罗Mayūra,鸟名。经叁十四曰:「自有眾生,非因父母而得生长,譬如孔雀闻雷震而便得身。」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8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延寿堂

又作省行堂,堂等。置必死之病人处。释氏要览下曰:「西域传云:祇桓西北角,日光没处,為无常院。若有病者,当安其中。意為凡人内心贪着房舍衣鉢道具,生恋着心无厌背故。制此堂,令闻名见题,悟一切法无有常故。今称延寿堂堂者,皆后人随情爱名之也。」象器笺二曰:「禪...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8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為圣者之所居,故譬之宫城。长阿含经四曰:「沸星得最上道,沸星入城。」楞严经十曰:「背城,生天魔种。」楞伽经叁曰:「缘自觉了向城。」智度论二十曰:「诸法实相是城,城有叁门:空、无相、无作。」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8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又曰延寿堂,省行堂,无常院。送病僧使入灭之处也。佛祖通载叁十曰:「他日堂孤光独照时,自验看。」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8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如来十力

如来证得实相之智,了达一切,无能坏、无能胜,故名力也。 一、知是处非处智力,谓如来于一切因缘果报,审实能知。如作善业,即知定得乐报,名知是处;若作恶业,得受乐报,无有是处,名知非处。如是种种皆悉遍知,故名知是处非处智力。 二、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谓如来于一切众...

《三藏法数》 / 599字 / 8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四种大乐

一、无苦乐,无苦乐者,谓无世间之苦乐也。世间之乐,即是苦因。故经云:不断乐者,则名为苦;以断乐故,则无有苦。无苦无乐,乃名大乐。此即之大乐也。(梵语,华言灭度。) 二、大寂静乐,谓之性是大寂静,以其远离一切愦闹法故,以大寂静,名为大乐,此即之...

《三藏法数》 / 199字 / 7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游行经

叁卷,长阿含经第二至第四。因阿闍世王问伐邻国事,广為比丘说七法六法。乃至歷叙入分舍利之事。佛般泥洹经二卷,大般经叁卷,般泥洹经二卷,皆為同本异译。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7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如来八相

如来八相者,法华经中明释迦如来无量劫前已成正觉,因大悲愿力利益众生数,数于十方国土示生示灭处,处不同岂,但于此南阎浮提一方出现而已今论出现本末则具有八相,皆所以示同人法也(梵语释迦华言能仁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 一、降兜率相,梵语兜...

《三藏法数》 / 1500字 / 7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一音

一音者,佛之音也。盖众生缘有浅深,根有利钝,故于一音之中,同听异闻。若是人天根器,则闻佛说五戒十善之法;若是闻根器,则闻佛说四谛之法;若是缘觉根器,则闻佛说十二因缘之法;若是菩萨根器,则闻佛说六度等法;各得解了。经云: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是也...

《三藏法数》 / 289字 / 7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二十五叁昧破二十五有

梵语叁昧,华言正定。二十五叁昧破前二十五有者,约理对治,随义以立名也。盖欲、色、无色叁界,虽苦乐不同,然实有生死执着,故以此无垢等叁昧之法,一一破之,令诸众生,出于诸有也。 一、无垢叁昧,破地狱有,谓菩萨由净诸业惑,证于无垢叁昧。愍彼众生,受于地狱之苦,故以...

《三藏法数》 / 2010字 / 7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迦楼罗

Garuḍa,又云迦留罗,迦娄罗,揭路荼。迦嘍荼,伽楼罗,誐嚕拏,蘗嚕拏等。鸟名。旧译曰金翅鸟。新译曰妙翅鸟。顶癭鸟,食吐悲苦等。居四天下之大树,取龙為食。八部眾之一。法华文句二下曰:「迦楼罗,此云金翅。翅翮金色,居四天下大树上,两翅相去叁百叁十六万里。」探玄记二...

《佛学大辞典》 / 514字 / 7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五种阿那含

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又云不还。谓不还来欲界受生,即第叁果也。以其根有利钝,行有勤怠,于证阿罗汉果有先后之不同,故分为五也。(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又云无生。) 一、中般,中即中阴,亦名中有,以人死之后,未得托生之识身也。梵语般,华言灭度。谓此阿那含...

《三藏法数》 / 429字 / 7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四弘誓愿

一、未度者令度,度即超度也。谓众生未度生死苦者,令其得度也。 二、未解者令解,解即解脱也,谓众生未解烦恼业缚者,令其得解也。 叁、未安者令安,安即安住也,谓众生未能安住于戒定慧而修行者,令其得安住也。 四、未者令得,梵语,华言灭度。谓众生未灭生死...

《三藏法数》 / 152字 / 7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十法界

法界者,诸佛众生之本体也。然四圣六凡,感报界分不同,故有十法界焉。(四圣者,佛、菩萨、缘觉、闻也。六凡者,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 一、佛法界,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觉具叁义:一者自觉,谓悟性真常,了惑虚妄;二者觉他,谓运无缘慈,度有情众...

《三藏法数》 / 1127字 / 7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一百八法明门

法明门者,为令众生破除昏暗,通达一切智慧也。故护明菩萨在兜率天宫,欲下人间托生,即于师子座上,宣说此一百八门,留与诸天,以作忆念,然后下生也。(护明菩萨,即释迦牟尼佛在天宫之号也。梵语兜率,华言知足。)正信法明门,谓不破坚牢心故。净心法明门,谓无秽浊故。欢喜...

《三藏法数》 / 2717字 / 7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叁兽

兔马象也。叁兽渡河,兔足在水上,以譬闻之悟道最浅。马足在水中,以譬缘觉之悟道稍深。象足到水底,以譬菩萨之悟道最深。见思之烦恼有正体与习气,闻但断正体,缘觉兼侵习气,菩萨正习俱尽。法性之空理,或譬生死為河水,譬叁乘為叁兽。叁乘之人,虽证同一之法性,渡同一生死...

《佛学大辞典》 / 420字 / 7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二乘

乘即运载之义。谓二乘之人,乘四谛、十二因缘之法,运出叁界生死,至于,故名为乘。(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叁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梵语,华言灭度。) 一、闻乘,闻佛...

《三藏法数》 / 209字 / 7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一色

色者,眼根所对之色也。色即法界,具足叁谛。以一切法,体性融通,互摄无碍。若一切色即一色,此是真谛,忘泯一切法也。若一色即一切色,此是俗谛,建立一切法也。若非一非一切,亦一亦一切,此是中谛,双遮双照,即中道也。尽理言之,非但色之一尘,具足叁谛,香味触法五尘,...

《三藏法数》 / 204字 / 7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二佛身

一、常身,如来常住解脱之身。众德悉备,万行俱圆;先百千万亿劫而不见其生,后百千万亿劫而不见其灭;是名常身也。 二、无常身,如来方便为欲度脱一切众生,示现生死之身,出家修道成佛说法入于,是名无常身也。(梵语,华言灭度。)

《三藏法数》 / 107字 / 7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六妙门

妙名,门名能通。修此六法,则能通至,故名六妙门。前叁是定,后叁是慧。定爱慧策,能发真明,出离生死。(梵语,华言灭度。定爱慧策者,爱谓爱乐于禅,策谓策进真行也。真明者,真性之明也。) 一、数息门,数息者,修行之人,调和气息,不涩不滑,安详徐数,从一...

《三藏法数》 / 552字 / 7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善财五十叁参

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三藏法数》 / 5609字 / 7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四安乐行

此四安乐行者,乃清凉澄观国师依法华经安乐行品而立。谓之果,名为安乐;修此行者,能趣,故名安乐行。又住此四行,则身静神定,外苦不干,故名安乐行。(梵语,华言灭度。) 一、毕竟空行,毕竟空行者,心境两忘,空有双会也。法华经云:行处近处。谓以观照理,如...

《三藏法数》 / 346字 / 7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迦陵频伽

Kalaviṅka,又作歌罗频伽,加兰伽,迦兰频伽,羯罗频迦,迦楞频伽,迦陵毘伽,迦陵伽,羯陵伽,羯罗频伽,羯毘伽罗,羯陵伽罗,迦毘伽罗,鶡鵯伽罗,羯脾伽罗,羯鞞伽罗,迦毘伽,迦尾罗等。鸟名。译曰好,和雅。正法念经曰:「山谷旷野,多有迦陵频伽,出妙音,若天若人,紧...

《佛学大辞典》 / 424字 / 7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Nivāsana,又作泥洹僧。新称泥嚩些那。又曰厥修罗(Kusñlaka),译言内衣。即裙也。行事钞下一之二曰:「僧法(此云内衣),僧祇佛於僧前自着内衣。又,泥婆珊那,泥伐散那,泥婆娑,旧称僧。教诸比丘,因制式。」资持记中叁之四曰:「僧,此云内衣,即是裙也。以西土...

《佛学大辞典》 / 228字 / 7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四枯四荣

佛於拘尸那城Kusinagara娑罗Śāla双树间入灭时,东西南北各有双树,每面双树,一荣一枯,故曰四枯四荣,此有二重之意:一表凡夫二乘之八倒,二為表二乘菩萨之八正也。凡夫二乘之八倒者,谓凡夫於世间苦空无常无我之法,起常乐我净之见,是為凡夫之四倒,故譬之以四荣,又二乘向...

《佛学大辞典》 / 429字 / 6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佛六十四种梵音

佛告寂慧菩萨言:如来非于唇齿舌喉及其面门,出诸音。当知如来音,从虚空出,具有六十四种殊妙之相。 一、流泽,谓如来音,流演润泽也。 二、柔软,谓如来音,温柔和软也。 叁、悦意,谓如来音,欢悦一切众生意也。 四、可乐,谓如来音,巧妙而可爱乐也...

《三藏法数》 / 1919字 / 6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八相成道图画

有部毘奈耶杂事叁十八曰:「尔时世尊纔后,大地震动,时大迦摄波作是念:此未生怨王,胜身之子,信根初发,彼若闻佛入者,必呕热血而死,我今宜设方便。作是念已,即命城中行雨大臣,仁今知不,佛已,未生怨王信根初发,彼若闻佛入者,必呕热血而死。我今宜可豫设...

《佛学大辞典》 / 355字 / 6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预流果

小乘四果之第一。旧称须陀洹。译曰逆流,入流。新称窣路多阿半那Srota-ā anna,闻乘之人,断叁界之见惑已,方违逆生死瀑流之位。谓之逆流果。预流之流,圣道之流也。断叁界之见惑已,方预参於圣者之流,谓之预流果。是為闻乘最初之圣果,故称為初果。向此果者在断见惑之见道...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6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又作鳩荼。有大力之鬼也。圆觉经曰:「尔时有大力鬼王,名吉荼。」同略疏四曰:「吉荼,亦云鳩荼。食人精气,其疾如风。」见[鳩荼]条。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6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苕帚

林间录上作「苕帚」者非也。宜作扫帚。乃周利特之故事。见[周利特]条。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6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六入

入,即趣入之义。谓六根为六识所依,能入六尘,故名六入。 一、眼入,谓眼根为识所依,能入于色,故名眼入。 二、耳入,谓耳根为识所依,能入于,故名耳入。 叁、鼻入,谓鼻根为识所依,能入于香,故名鼻入。 四、舌入,谓舌根为识所依,能入于味,故名舌入。 五、身入,...

《三藏法数》 / 152字 / 6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灭度

梵语Nirvāna,巴Nibbāna之译,有有餘无餘之二(见[]条),故皆指命终证果。无量寿经上曰:「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法华经序品曰:「佛此夜灭度如薪火灭。」遗教经曰:「世尊灭度,一何疾哉。」经二十九曰:「灭生死故,名為灭度。」肇论曰:「灭度者...

《佛学大辞典》 / 182字 / 6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大般经后分

又曰后分。二卷,唐若那跋陀罗译。说之后佛现神变,及荼毘分舍利等。即大乘之大般经后分也。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6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五果回心

五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所证之果也,谓此五人,经劫不等,断尽烦恼,回心向大,证取菩提,故名五果回心。(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菩提,华言道。) 初果八万劫回心,初果即须陀洹也。谓断叁结之惑,而得此果。超四恶趣,于人天中七返受生...

《三藏法数》 / 574字 / 6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二种性

一、有性,谓四大、五阴、六根、六尘,乃至等,皆是世间假名,施设有自性法,是名有性。(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梵语...

《三藏法数》 / 137字 / 6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梵语,华言灭度。 一、性净,谓诸法实相之理,不可染,不可净。不染,即不生;不净,即不灭。不生不灭,名性净。(诸法实相者,十界因果之法,本来离虚妄相,相相皆实,故名实相。不可染、不可净者,谓实相之理,惑不能染,智不能净。不染即不生者,既无惑染,岂有...

《三藏法数》 / 230字 / 6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二门

一、福德门,福德门者,谓布施、持戒、忍辱等,是为福德门。入福德门,则一切罪业皆除,所愿皆得也。 二、智慧门,智慧门者,谓了知一切诸法即是实相,是为智慧门。入智慧门,则不厌生死,不乐也。(梵语,华言灭度。)

《三藏法数》 / 97字 / 6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八大地狱

相对於八寒地狱而言亦云八热地狱。赡部州地下五百踰缮那有地狱,名等活。从其次第,第八為无间地狱。此八大地狱重重竪立也。据俱舍论八之说,一等活地狱,彼有情遇种种斫刺磨擣。被凉风所吹则苏如故,等於前活,故名等活。二黑绳地狱,先以黑绳秤量支体,而后斩锯,故名黑绳。叁眾...

《佛学大辞典》 / 580字 / 6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二月十五日追悼佛入灭之法会。揭像,读诵遗教经。释氏要览曰:「二月十五日佛日,天下僧俗有营会供养,即忌日之事也。」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6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法华七喻

一、火宅喻,火譬众生五浊等苦,宅譬叁界。谓叁界众生,为五浊八苦之所煎逼,而不得安隐。犹大宅被火所烧,而不能安居。故以火宅为喻也。(五浊者,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八苦者,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

《三藏法数》 / 804字 / 6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六种震动

六种震动者,动、起、涌叁种,是形;震、吼、击叁种,是。于形中,各举一种,故言震动。六种中复各有叁相,遂成十八种震动之相也。 一、动,动者,摇扬不安之谓。动有叁相:一方独动名动,四方俱动名遍动,八方齐动名普遍动。 二、起,起者,自下渐高之谓。起有叁相:一方...

《三藏法数》 / 307字 / 6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大自在天

自在天外道之主神也。梵语摩醯首罗讹略,正為摩醯湿伐Maheśvara,译言大自在。在色界之顶,為叁千界之主。此大自在天有二种:一曰毘舍闍摩醯首罗,一曰净居摩醯首罗。毘舍闍為鬼类之名,摩醯首罗论师之所祀,有二目八臂,乘白牛,住於色界。密教以之為大日如来之应现。彼又言此...

《佛学大辞典》 / 1079字 / 6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八正道

谓此八法不依偏邪而行,故名为正。复能通至,故名为道。(梵语,华言灭度。) 一、正见,谓人修无漏道,见四谛分明,破外道有无等种种邪见,是为正见。(无漏道者即戒定慧。修此道者,能断叁界有漏生死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二、正思惟,谓人见四...

《三藏法数》 / 426字 / 6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一路

路,犹道也,即能通之义。谓诸佛如来,离于生死,入大,无不皆以首楞严大定而为正路,舍此则无由而入。经云:十方薄伽梵,一路门。是也。(梵语,华言灭度。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又一切事究竟坚固。梵语薄伽梵,佛之总号。其义有六: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

《三藏法数》 / 128字 / 6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娑罗迦邻提

Sāiasa Kāraṇḍa(Dual),二鸟名。丽本之经叁,作「娑罗娑鸟迦邻提。宋,元,明叁本之经叁,作「娑罗迦邻提。」见[沙罗邻提]条。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6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法性

又名实相真如,法界,等,异名同体也。性之為言体也,不改也,真如為万法之体,在染在净在有情数在非情数,其性不改不变,故曰法性。此法性小乘多不言之,大乘诸家则盛论之。其论有四家之不同。第一法相慈恩家,言法性為叁性中之圆成实性,是依地起性,一切有為万法之所依也,...

《佛学大辞典》 / 799字 / 6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五味

如来因无垢藏王菩萨称叹法胜,乃说此五味,而以醍醐比法华、也。隋朝天台智者大师,因此约如来所说一代圣教,次第立为五时,以对教之相生,机之利钝,譬犹五味之有浓淡焉。(梵语,华言灭度。) 一、乳味,乳味从牛而出,以喻十二部经从佛而宣说也。谓如来最初时说...

《三藏法数》 / 618字 / 6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十一色

色以质碍为义。谓眼、耳、鼻、舌、身、无表六种,即内色也;色、、香、味、触五种,即外色也。凡有十一种之别焉。 一、眼,谓眼根,有形质可见,故名色也。 二、耳,谓耳根,有形质可见,故名色也。 叁、鼻,谓鼻根,有形质可见,故名色也。 四、舌,谓舌根,有形质可见,...

《三藏法数》 / 328字 / 6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空见

拨无因果之理之邪见。诸见中空见之过最重。又着於空法之见。无上依经上曰:「若有人执我见,如须弥山大,我不惊怖,亦不毁呰。增上慢人,执着空见,如一毛髮作十六分,我不许可。」楞伽经叁曰:「我说寧取人见如须弥山,不起无所有增上慢空见。」止观十上曰:「天竺诸见,空见最重...

《佛学大辞典》 / 225字 / 6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娑罗林

Śālavana,娑罗者坚固之义,因而谓之坚固林。慧苑师云高远之义也。佛在拘尸那城阿利罗跋提河边,娑罗树四方各二株双生中间入灭,故佛之入灭处谓之娑罗林,而曰娑罗树间。又云牛角娑罗林。牛角者表双树。或言角者拘尸那城之别名。又佛时,双树悉变白如白鹤,故谓之鹤树。玄应音...

《佛学大辞典》 / 425字 / 6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堂事者。

《佛学大辞典》 / 7字 / 6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