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一国,五穀丰熟,人民安乐。王问群臣:我闻天下有祸,不知是何类?答曰:臣亦不见。王便勅一臣於邻国求之。祸母神化人卖一物,状如猪。臣问是何名?答曰祸母。臣乃以价千万买之。问曰:是何食?答曰:食针一升。既买得,还进於王。王勅畜养之。课人民以针,一国扰乱。臣遂白王...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4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谓释迦如来入灭之后,其教法住世,有此叁时不同也。 一、正法时,正犹证也。谓如来灭后,教法住世,人有禀教者,即能修行;有修行者,即能证果,是名正法。据法住记云:佛告阿难:我灭度后,正法一千年,由女人出家,减五百年。又据善见论云:后为比丘尼说八敬法,还得一千年。...
《三藏法数》 / 534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一切经分為十二种类之名。据智度论叁十叁之说,一、修多罗Sūtra,此云契经。经典中直说法义之长行文也。契经者,犹言契於理契於机之经典。二、祇夜Geya,译作应颂,又作重颂。应於前长行之文重宣其义者,即颂也。凡定字句之文体,谓為颂。叁、伽陀Gāthā,译作讽颂又作孤起颂。不依...
《佛学大辞典》 / 472字 / 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叁宝中之法宝也,又叁法印也,是诸宝中之实宝,坚固不坏,故名宝。印智度论四十七曰:「於诸法中法宝是实宝,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為利益。如经中说:佛语比丘:為汝说法,所说法者所谓法印,法印即是宝印,宝印即是解脱门。復次叁法印名為宝印叁昧。」楞严经曰:「此经名大佛顶悉...
《佛学大辞典》 / 465字 / 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隋天台智者大师,谓一大藏经题,不出人、法、譬叁者而已。因以单复具足不同,遂立为七种也。 一、单人立题,单人者,如佛说阿弥陀等经是也。谓释迦佛为能说之人,阿弥陀佛为所说之人。此经以两土果人立名,故云单人立题。(梵语释迦,华言能仁。梵语阿弥陀,华言无量寿。两土果...
《三藏法数》 / 459字 / 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女子从父母从夫从子,谓之叁从。四十华严经二十八曰:「处女居家从父母,笲年嫡事又从夫,夫亡从子护嫌疑。」贤愚经叁,智度论九十九亦同。超日明叁昧经下曰:「女有叁事隔五事碍。何谓叁?少制父母;出嫁制夫不得自由;长大难子,是谓叁。」法句譬喻经二曰:「我等稟形生為女人,...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4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增一阿含经叁曰:「以神足力能自隐翳,所谓槃特比丘是。能化形体作若干变,所谓周梨槃特是。」法句譬喻经二曰:「贤者槃特解一偈义,精理入神,身口意寂如天。」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佛在世时,有一道人,在河边树下学道,十二年中想念不除,六根贪染,曾无宁息,不能入道。佛知其可度,化作沙门,至彼寄宿。须臾月明,有龟从河中出来,至树下;复有水狗,饥行求食,便欲啖龟。龟乃缩其头尾,及与四足,藏于甲中,遂不能啖。于是道人问沙门曰:此龟有护命之铠,...
《三藏法数》 / 473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梵名U aniṣad,一作优婆尼沙曇。记述為印度哲学根本之思想者。非一人所作,亦非一时所编,故不能确定其成立之年代,但视為出於西歷前七八世纪者,似无大差。盖印度之宗教,以吠陀之讚诵而始,后以说其用法及仪式為目的之佛罗般摩那Brāhmaṇa者起,其中有所谓阿兰若迦Arāṇyaka之章...
《佛学大辞典》 / 775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具名天尊说阿育王譬喻经一卷,失译。天尊為佛之尊号,是汇集教训的譬喻者。百譬喻经之类,冠以阿育王叁字者,因其初之一喻关於王之事也。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4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以眾宝庄严之大白牛车也。以譬一乘之法。法华经譬喻品曰:「以眾宝物造诸大车。(中略)有大白牛,肥壮多力,形体姝好,以驾宝车。」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4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国王欲得雁肉,以笼养之,中有不食者,诸雁谓曰何不食?不食者言忧不能食。七日瘠瘦,得从笼孔中出飞去。遥谓肥者曰:卿等贪食害痛在后。见譬喻经六、经律异相四十八。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4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奢利弗。譬如有人入宝性中(谓出宝处)。问先入者言。丈夫。诸宝何似何相。于先入者报彼人言。丈夫。汝痴云何名入宝性。自见诸宝复问此宝。如是奢利弗。若善家子善家女作如是问。法界何似法界何相。奢利弗。于时诸菩萨摩诃萨应着如是铠甲。我今当示众生如此法界为说令住。奢利弗。宝...
《大集譬喻王经》 /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 7033字 / 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8日佛告善业:“譬若大海中船卒坏,其船中人不取板樯,不能得渡,必于水死。若得板若樯,有健者乘骑,便不死。当知顺随海水出也。闿士大士有信乐、有定行、有精进,欲得无上正真道而不得明度,变谋明慧不得学,当中道得应仪、缘一觉道。其有信乐、定行、精进,欲逮无上正真道,得学明...
《大明度经》 / 吴月氏国居士支谦译 / 520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7日於佛教外立道者。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资持记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称外道。」叁论玄义上曰:「至妙虚通,目之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圆觉经集註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网经上曰:「天魔外道,相视如...
《佛学大辞典》 / 287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亦名大乘七丈夫,出涅槃经) 七知者,谓佛于涅槃会上,告诸菩萨住于大乘知七善法,名具足梵行是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知法,知法者,谓知十二部经能诠之法也。(十二部经者,一契经、二重颂、叁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
《三藏法数》 / 502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华严所立。说一切眾生悉可成佛之道之教法,谓之佛乘。此法不分二乘叁乘等,说唯一成佛之法,故又云一乘。华严法华所说之圆教是也。法华经方便品曰:「如来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说法。」又曰:「佛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别说叁。」叁藏法数叁十二曰:「如来以一乘实相之法,运诸眾...
《佛学大辞典》 / 275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凡夫流转生死。无明之昏,未寝之间也。法华经譬喻品曰:「汝亦长夜随我受学。」唯识论七曰:「未得真觉,恒处梦中,故佛说為生死长夜。」胜鬘宝窟中本曰:「长夜者,生死远旷名长,无解自照称夜。又生死难晓,故称长夜也。」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一、法大,法即诸佛所说之法也。谓菩萨能受持十二部经之法,最上最大,故名法大。(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十二部经者,一契经、二重颂、叁讽诵、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十自说、十一方广、十二授记也。) 二、心大,心即诸佛广大之心...
《三藏法数》 / 420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梵语阿难,华言庆喜。经云:佛语文殊师利言:阿难具足八法,能持十二部经,是故阿难为多闻藏。(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十二部经,一契经、二重颂、叁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十自说、十一方便、十二授记。) 一、信根坚固,信,即信顺。根,...
《三藏法数》 / 492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梵语娑度Sādhu,义译曰善哉。称讚之辞也。法华经方便品曰:「梵音慰喻我,善哉释迦文!」同譬喻品曰:「善哉善哉!如汝所言。」智度论曰:「欢喜讚言,善哉善哉!再言之者,喜之至也。」胜鬘宝窟中本曰:「善是好别称,哉是助语之辞。」法华玄赞四曰:「法尔随喜,皆云善哉。」寄...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尔时,尊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闻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正法,不惊不怖、不退不失、不疑不难、不悔不没、心生信解者,是菩萨于何处没而来生此?” 佛告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闻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正法,不惊不怖不退不失、不疑不难不悔不没,心生信解者,是菩萨于彼...
《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诏译 / 2351字 / 4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3日佛告颰陀和。菩萨得是三昧不精进行者。譬如人载满船珍宝渡大海。船中道坏。阎浮利人皆大愁忧念失我尔所宝。菩萨闻是三昧不学者。一切诸天人民皆悲忧言。乃失我尔所经宝。佛言。是三昧经者。是佛所嘱。佛所称举。闻是深三昧。不书学诵守持如法者。是为愚痴。譬如痴子人持栴檀香与之...
《般舟三昧经》 / 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谶译 / 1040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8日法华叁周者,谓佛说法华经,因声闻之人根有利钝,悟有前后,故有叁周不同焉。周者,周足之义也。 一、法说周,法说周者,佛为上根之人,作叁乘一乘说;开叁乘之权,显一乘之实。即方便品中所谈是也。(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二、譬喻周,譬喻周者,佛为中根之...
《三藏法数》 / 236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鱉遇枯旱,湖泽乾竭,不能自至有食之地。时有大鹤,住於其边,鱉来求哀,鹤衔之飞过都邑。鱉问此為何等?如此不止。鹤便应之,口开鱉坠,人得而食之。见旧杂譬喻经下,法苑珠林四十六。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十二部经中之九部也。有大小乘之别。大乘义章一曰:「小乘九者、十二部中、除彼授记无问自说及以方广。大乘九者,十二部中,除彼因缘譬喻论义。大小各九。」四教仪集注上曰:「别言之,小乘让叁存九,小乘灰断,无方广经,说必假缘,无无问自说。虽有受记,作佛者少。」叁论玄义曰...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法华经七喻之一。叁界生死之眾生,譬之无功德法财之穷子。 法华经信解品曰:「譬若有人,年既幼稚,捨父逃逝,久住他国。或十,二十,至五十岁。年既长大,加復穷困,驰骋四方,以求衣食。渐渐游行,遇向本国。 其父先来,求子不得。中止一城,其家大富。(中略)商估贾客,亦甚...
《佛学大辞典》 / 974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又曰十玄缘起。华严宗所立。示四种法界中事事无碍法界之相者。通此义,则可以入华严大经之玄海,故曰玄门。又此十门互為缘而起他,故曰缘起。至相大师,承杜顺之意,创说於十玄章,贤首於五教章中卷敷演之。但次第不同。然贤首更於探玄记一说十玄,稍异於此,清凉全依之。 一,同...
《佛学大辞典》 / 1469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谓人闻法华一偈一句次第教他第五十人之功德也。随喜功德品曰:「若人於法会,得闻是经典。乃至於一偈,随喜為他说。如是展转教,至於第五十。最后人获福,今当分别之。如有大施主,供给无量眾。具满八十岁,随意之所欲。见彼衰老相,髮白而面皱。齿疎形枯竭,念其死不久。我今应当...
《佛学大辞典》 / 211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叁諦圆融之妙理,分明现前,障中道之无明止息,谓之法华叁昧。此法华叁昧之名為法华经妙音菩萨品所说十六叁昧之异名。法华叁昧者,天台之意,叁諦圆融為一实,譬之权实不二之花(花实為实,花瓣為权法),摄一切法使归一实相也。嘉祥云於叁一自在,长短无碍,谓之法华叁昧。慈恩云...
《佛学大辞典》 / 361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叁界之生死,譬如火宅也。法华经譬喻品曰:「叁界无安,犹如火宅。眾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然不息。」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累叠数多之劫量也。世界成坏之时期云劫。无量寿经下曰:「世世累劫无有出期。」法华经譬喻品曰:「汝等累劫眾苦所烧。」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一火宅喻,出於第二卷譬喻品。二穷子喻,出於第二卷信解品。叁药草喻,出於第叁卷药草喻品。四化城喻,出於第叁卷化城喻品。五衣珠喻,出於第四卷授记品。六髻珠喻,出於第五卷安乐行品。七医子喻,出於第六卷寿量品。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妙法之印璽也。妙法真实,不动不变,故称為印。又妙法如王印通达无碍,谓之印,又為证明佛之正法者,故曰印。又為诸佛诸祖互相印可,心心相传之法,故曰法印。该摄佛法,而立叁种之法印,称曰叁法印。智度论二十二曰:「得佛法印,故通达无碍,如得王印,则无所留难。问何等是佛法...
《佛学大辞典》 / 289字 / 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天上之妙华。又人中之好华如天物者亦曰天华。心地观经一曰:「六欲诸天来供养,天华乱坠徧虚空。」法华经譬喻品曰:「诸天妓乐百千万种,於虚空中一时俱起,雨诸天华。」智度论九曰:「云何為天华?天华芬熏,香气送风。復次天竺国法,名诸好物皆名天物,虽非天上华,以其妙好,故...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又曰四乘家。大乘有叁乘家与一乘家之异义,如叁论法相為叁乘家,其说谓佛之教法,终始不超叁乘,但法华已前,主说叁乘,於法华废权之二乘,而归实之一菩萨乘。然则权实双存而有叁乘,因而谓之為叁乘家。又如华严天台叁乘中之菩萨乘与二乘皆為方便假说,至法华更说一佛乘,开会前之...
《佛学大辞典》 / 349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法者教法,能詮之教文也,义者所詮之义理也。法华经序品曰:「演大法义。」佛说譬喻经曰:「如来大慈為说如是微妙法义。」嘉祥法华经疏二曰:「教法但称為法,教所表理即称為义。」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一卷,唐不空译。举种种譬喻,说如来藏之义,如来藏者眾生烦恼之中具如来法身之德也。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 《大方广如来藏经》涅槃经叁十一曰:「是故涅槃名為无相,善男子无十相故。何等為十?所谓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住坏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大乘同性经下曰:「如来真法身者:无色,无现,无着,不可见,无言说,无住处,无相,无报,无生,无灭,无譬喻。」唯识论十曰:「自性身唯...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梵语般若,华言智慧。佛于第四时中所说之经既多,法亦不一,故有八部之名焉。 一、大品般若,谓佛演说五蕴、十二入、十八界、叁十七道品等法,皆从六波罗蜜生。其般若波罗蜜最大、最胜、最为第一,余之五度,若无般若导达,则不得名为波罗蜜也。以其卷帙多故,是名大品般若。(...
《三藏法数》 / 885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一、立宗,宗,犹主也,要也,以所立之法为宗要也。谓如五蕴等法,皆假因缘而生,实无自性,于中求我,决不可得,故说诸法无我,以破执我立论者,是名立宗。(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因缘者,谓眼等六根为因,色等六尘为缘也。执我立论者,谓执五蕴之身为我,...
《三藏法数》 / 567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生死界為凡夫好游之所,又為菩萨游化之所,犹如园观。故名為园。往生论註下曰:「示应化身,迴入生死园烦恼林中,游戏神通。」法华经譬喻品曰:「常处地狱,如游园观。」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经中因明菩萨善根业行因缘,而有胜妙果报不同,故立多种譬喻,此虹霓为一也。谓诸菩萨,因于善根业行,而有香华、种种技乐音声于虚空中,自然而作,以为供养。然彼业行因缘,虽不至于技乐音声之中,而亦因彼善业,而有种种胜妙供养果报也。譬如虚空杂色虹起,而因地水火风四大因...
《三藏法数》 / 344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不分教五意者,唐清凉国师,推原佛教有此五种意也。 一、理本一味,殊途同归,谓佛所说诸法,理本无二,随机异解,故有殊途。机见虽殊,终归一实,故不分也。 二、一音普应,一雨普滋,谓佛一音说法,平等普应,大小机器,皆得利益。如大地草木,一雨普滋,故不分也。 叁、原...
《三藏法数》 / 290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利养缚人不使解脱。譬以毛绳。智度论五曰:「如佛说譬喻,如毛绳缚人,断肤截骨,贪利养人,断功德本,亦復如是。」别译阿含经七曰:「本為爱欲瞋恚愚痴之所缠缚,復更作造放逸之事,岂不增其贪瞋痴耶?譬如有人為绳所缚,以水浇之,逾增其苦。」智者大师别传上曰:「毛绳截骨,则...
《佛学大辞典》 / 138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Avadāna,译曰譬喻。十二部经之一。经中以世间之譬喻,寓言解说教理之部分也。智度论叁十叁曰:「波陀那者,与世间相似柔软浅语也。」大乘义章一曰:「阿波陀那经,此名喻。」巴A adāna。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形体与色相。法华经譬喻品曰:「即遣二人形色憔悴。」无量寿经上曰:「国中人天,形色不同。」 又谓长短方圆等形之可见於眼者。二色之一。俱舍论一曰:「形色有八,(中略)长短方圆高下正不正。」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尔时世尊复告慧命阿难言。且置我今得菩提时功德利益。若我本行菩萨道时功德利益。缘觉尚无。何况声闻及余众生。阿难。我菩萨时久修苦行。弃舍王位妇儿妻子。及诸婇女身命手足。头目耳鼻血肉骨髓。及受种种无量苦痛。彼等一切悉为汝等。悕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阿难。一切难舍我...
《大悲经》 /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 7291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30日梵云阿波陀那Avadāna,以了知之法,显未了知之法也。法华文句五曰:「譬者比况也,喻者晓训也。託此比彼,寄浅训深。(中略)动树训风,举扇喻月,故言譬喻。」涅槃经二十九说八种之喻法:一,顺喻,随顺世諦,次第自小向大而喻也。天降大雨,则小坑满,小坑满,故大坑满,大坑满...
《佛学大辞典》 / 429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五蕴之旧译,旧译曰五隐,五眾。眾為和集之义。法华经譬喻品曰:「分别说诸法生灭之五眾。」法华嘉祥疏五曰:「以五法和集,义称五眾。又一一阴法各眾多故云眾也。杂心云:积聚是阴义。」 又出家之五眾:一、比丘,受具足戒之男子。二、比丘尼,受具足戒之女子。叁、式叉摩那,译...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一切世间无安稳之法,悉以苦為自性。法华经譬喻品曰:「叁界无安。犹如火宅,眾苦充满,甚可怖畏。」新译仁王经下曰:「爱欲结使,自作疮疣,叁界无安,国有何乐?」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光宅法师依法华经譬喻品之意立四乘教:一羊车谓声闻乘,二鹿车谓缘觉乘,叁牛车谓小乘之菩萨,四大白牛车谓大乘之菩萨。是於叁乘教外,别发明纯大之一乘教,开天台华严诸大乘之基础者。见华严大疏一,叁藏法数十五。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oṁ,胎藏界之陀罗尼,冠曩莫之语,金刚界之陀罗尼冠唵之语。秘藏记末曰:「唵字有五种义:一归命。二供养。叁惊觉。四摄伏。五叁身。」一归命者,归依於佛,献无二之命之义也。所归之佛体有自佛他佛之二,自佛者,自心之本觉佛,即在缠如来也,莲华叁昧经所谓「归命本觉心法身,(...
《佛学大辞典》 / 500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世尊於毕波罗树下成菩提,故称其树為菩提树。梵语,菩提。新译曰觉。因云觉树。 又(譬喻)可开正觉之功德善根譬於树也。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具名,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庄严经。五卷,宋法护译妙吉祥菩萨问:不生不灭是何增语?佛言:不生不灭是即如来之增语,因為广说种种之譬喻及种种之法句。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法华所喻叁车之一。以譬叁乘中之独觉乘,独觉者乐独善寂,不近人眾,似鹿之处山村然也。法华经譬喻品曰:「乐独善寂深知诸法因缘,是名辟支佛乘,如彼诸子為求鹿车出於火宅。」参照[叁车]条。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止观七曰:「若觉无常过於暴水猛风掣电,山海空市无逃避处。」辅行曰:「法句经二云:昔有梵志兄弟四人,各得神通。知后七日一时皆死,共议之。我等四人有五通力,翻覆天地,捫摸日月,寧不可避死乎?一人云:吾入大海下至地,上出水。一人云:吾入须弥之腹,还合其山。一人云:吾...
《佛学大辞典》 / 207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又云日出论者。小乘十八部中经量部之元祖也。唯识述记二本曰:「日出论者即经部本师,佛去世后一百年中,北印度怛叉翅罗国有鳩摩逻多,此言童首,造九百论。时五天竺有五大论师,喻如日出明导世间,名日出者。以似於日,亦名譬喻师。或為此师造喻鬘论,集诸奇事,名為譬喻师。经部...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佛告颰陀和。菩萨慈求三昧者。得是三昧已。不精进行者。譬如颰陀和。有人载满舡珍宝。欲持度大海。未至舡中道坏。阎浮利人皆大悲念。亡我尔所珍宝。如是颰陀和。是菩萨闻是三昧已。不书不学不诵不持如中法。一切诸天人民。皆为大悲忧言。乃亡我尔所经宝。用失是深三昧故。佛言。是...
《般舟三昧经》 / 后汉月氏三藏支娄迦谶译 / 1947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9日无人之聚落。维摩经弟子品曰:「以空聚想入於聚落。」 又(譬喻)人身之六根,假和合而无实主,譬之无人之聚落。涅槃经二十叁曰:「空聚落者,是六入。」维摩经方便品曰:「是身如毒蛇,如怨贼,如空聚。」金光明经一曰:「是身虚偽,犹如空聚。六入村落,结贼所止。」六十华严经...
《佛学大辞典》 / 174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言,即言音。瑜伽师地论云:为法师者,处众宣说,当具八种言也。 一、可喜乐言,谓法师说法,须有经文证据。其未解者,更为譬喻而说。文句清雅,言词显了,人若听者,无不欣喜好乐,故名可喜乐言。 二、开发言,谓法师说法,开发深隐之义,令其显了。复开发粗浅之义,令解深妙...
《三藏法数》 / 383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六度之一。受持戒律而不犯触也。法华经譬喻品曰:「持戒清洁,如净明珠。」维摩经佛国品曰:「持戒是菩萨净土。」地持论八曰:「叁十二相无差别因,皆由持戒所得。」智度论谓有大力毒龙,以眼视人,弱者即死。以气嘘人,彊者亦死。时龙受一日戒出家,入林树间,疲懈而睡。猎者见之...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佛於法自在。称曰法王。法华经譬喻品曰:「我為法王,於法自在。」同药王品曰:「如来是诸法之王。」维摩经佛国品曰:「已於诸法得自在,是故稽首此法王。」释迦方誌上曰:「凡人极位名曰轮王,圣人极位名曰法王。」维摩经慧远疏曰:「佛於诸法得胜自在,故名法王。」 又(职位)...
《佛学大辞典》 / 251字 / 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十二部经之一。梵云阿波陀那。经中说譬喻而令晓悟义宗所在者也。正理论四十四曰:「言譬喻者,為令晓悟所说义宗,广引多门,比例开示,如长喻等契经所说。」法华经方便品曰:「亦说於因缘譬喻并祇夜。」 又(经名)藏经中题譬喻经者有五部:一,比丘道略集之杂譬喻经一卷。二,失...
《佛学大辞典》 / 268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同於[紺青]。紺者青而含赤,琉璃者,青色也。佛之毛发及佛国等之色也。观佛经一曰:「至於成道以髮示父王,即以手伸其髮,从尼拘楼陀精舍至父王宫,如紺琉璃遶城七匝。」心地观经一曰:「尔时世尊坐宝莲华师子座上,其师子座色紺琉璃。」观无量寿经说极乐之地相心曰:「见琉璃地内...
《佛学大辞典》 / 176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為人所知之恶人。又曰恶师友。知识者乃為人所知之义,非己知事物之理之义也。法华经序品曰:「眾所知识,大阿罗汉等。」维摩经二肇註曰:「大士处世,犹日月昇天,有目之徒,莫不知识。」法华文句四上曰:「闻名為知,见形為识,见形為知,见心為识。」法华经义疏一曰:「知其内德...
《佛学大辞典》 / 202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本為因之义,元於因地立此愿,今日得其果,故对於果而曰本愿。又本為根之义,根本之誓愿也。菩萨之心广大,誓愿亦无量也。唯以此愿為根本,故曰本愿。如阿弥陀如来之四十八愿,药师如来之十二愿是也。无量寿经上曰:「皆是无量寿佛威神力故,本愿力故。」同下曰:「其佛本愿力,闻...
《佛学大辞典》 / 237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叁乘中之中乘也。谓开辟支佛觉悟之因行。法华经譬喻品曰:「若有眾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慇懃精进,求自然慧,乐独善寂,深知诸法因缘,是名辟支佛乘。」(从佛世尊闻法信受者,最初之发心,必依佛与[声闻乘]同,求自然慧乐独善寂者,示独觉之义,深知诸法因缘者,示缘觉之义,辟...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法华经迹门中说地狱等十法界之眾生成佛。其中佛界為已成,故不言之,序品五佛开显中,过去佛章若有眾生类以下之文,明人界天界声闻界缘觉界菩萨界五界五乘之成佛,又譬喻品之首法说段之终,四眾领解之文具出八部眾。八部中,天与修罗,天界修罗界也,龙与迦楼罗及摩睺罗伽,畜生界...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梵语波牟提陀Pramuditā,接於顺情之境而身心喜悦也。法华经譬喻品曰:「欢喜踊跃。」 又(人名)尊者名。释迦之弟子阿难陀Ānanda,译曰欢喜,庆喜。寄归传一曰:「薜舍初辞,魔王惑欢喜之志,熙连后唱,无灭显亡疑之理。」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法华经譬喻品所说立於门外露地之大白牛车也,譬大乘法。碧严九十四则垂示曰:「露地白牛,眼卓朔,耳卓朔。」见[露牛]条。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U,悉曇五十字门之一。十二母韵之第叁音。又作乌、欧、郁、忧、于、嗢、甌、鬱、优、有、偽、温、鄔、佛、盂。金刚顶经字母品曰:「坞字门,一切法譬喻不可得故。」文殊问经字母品曰:「称坞(上)字时,是多种逼迫声。」大庄严经四曰:「唱乌(上声)字时,出世间诸恼乱事声。」...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九种轨辙之意。秦道融始讲罗什译之法华经,开為九辙,即分判法华為九科也。法华玄论一曰:「及罗什至长安。翻新法华竟。道融讲之。开為九辙。时人呼為九辙法师。九辙之文。今所未见。讲新法华。始乎融也。」法华文句记八之四曰:「什译纔毕,叡便讲之,开為九辙。时人呼為九辙法师...
《佛学大辞典》 / 333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比丘道略集 一、 智者思惟财物不可久保,譬如失火之家。黠慧之人明识火势,火未至时急出财物,舍虽烧尽财宝全在,更修屋宅广开利业。智人植福勤修布施亦复如是,知身危脆财物无常,遇值福田及时布施,亦如彼人火中出物,后世受乐,亦如彼人更修宅业福利自慰。愚惑之人但知惜...
《众经撰杂譬喻》 /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 7936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5日二十三、 外国有一咒龙师,澡罐盛水诣龙池边一心读咒,此龙即时便见大火从池底起,举池皆然。龙见火怖出头望山,复见大火烧诸山泽,仰视山头空无住处,一切皆热安身无地,唯见澡罐中水可以避难,便灭其大身作微小形,入澡罐水中。彼龙池者,喻欲界也,所望山泽,喻色界也,视山...
《众经撰杂譬喻》 /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 8193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5日凡譬喻不可显喻其法之全分,但比况其一分之义,是曰分喻。例如言面如月,则以月之端正一边而比显面貌端正之一分也。涅槃经五曰:「面貌端正犹月盛满,白象鲜洁犹如雪山,满月不得即同於面,雪山不得即是白象。」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称字发智火,烧除虚妄因。」 又(譬喻)以智烧烦恼之薪,故譬以火。涅槃经叁十八曰:「善男子!是经即是刚利智斧,能伐一切烦恼大树,(中略)即是智火焚烦恼薪。」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