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光般若经

类目 经书 / 著译 晋 无罗叉、竺叔兰等译 / 2022年08月03日 / 1440 浏览

《放光般若波罗蜜经》是在西晋时期较早传译到中国的大品般若经典,经中系统阐述了般若学的基本思想,如性空、诸法如幻、方便、二谛、法性等思想,这些思想对人们理解理解般若学有着重要影响。

《放光般若经》,又称《放光般若波罗蜜经》、《放光摩诃般若经》、《摩诃般若放光经》、《光般若波罗蜜经》、《放光经》,汉传佛教般若经典籍,为西晋无罗叉、竺叔兰等翻译。

《放光般若经》有二十章,九十品,是朱士行从西域取回的,他在于阗抄写了一个九十章、六十多万“字”的梵本。朱士行是汉土第一个受戒的沙门,他大约在公元3世纪上半叶,出生于颖川(河南东部许昌附近),出家后去了洛阳,在那里学习小品般若《道行般若经》,这当时是唯一传入中国的般若经。《道行经》译文粗涩,朱士行在讲解时,常常遇到困难,因此誓志到西域取得大品般若。

大品般若有四个译本:竺法护于太康七年(公元286)译出的《光赞般若经》十卷残本,西晋无罗叉于公元291年译出的《放光般若经》,罗什于公元403-404年间所译的《摩诃般若经》,以及玄奘所译《大般若经》第二会。这四个本子中,最早译出的是《光赞般若经》,它比《放光般若经》早译出,但《光赞般若经》译出,在西域凉州九十一年后才传到中土来,直到公元376年,道安看到《光赞般若经》,并加以提倡,人们才对《光赞般若经》有所认识和了解。(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