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 条搜索结果

见思二

,迷也,谓诸众生于一切法,不了自性本空,妄生执着,于正道,流转生死,故名也,又名二缚。由此业缠缚住着叁界,不能脱离也,又名二结,结即缚之义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见,分别曰见,谓意根对法尘,非理筹度,起诸邪见。如外道计断计常乃至有...

《三藏法数》 / 167字 / 7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如来十力

如来证得实相之智了达一切无能坏无能胜故名力也。 【一知是处非处智力】谓如来于一切因缘果报审实能知如作善业即知定得乐报名知是处若作恶业得受乐报无有是处名知非处如是种种皆悉遍知故名知是处非处智力。 【二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谓如来于一切众生过去未来现在叁世业缘果报...

《三藏法数》 / 620字 / 7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叁十四心断结

谓叁藏教菩萨,扶润生,历劫具修六度梵行,饶益有情。最后至于菩提树下,一念相应慧发真无漏之时,以八忍、八智、十六心、九无碍、九解脱、十八心,顿断见、思习气,而成正觉。故云叁十四心断结也。(叁藏教者,即经律论叁藏也。扶润生者,谓此教菩萨,虽已离见、思之,为...

《三藏法数》 / 832字 / 6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法句经

又名曇鉢偈Dharma āda,二卷,法救尊者造,吴维祇难等译。即法句譬喻经中叁十九品之法句,凡有七百五十二偈。巴利语之原本现存。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6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一断一切断

一断一切断者,谓上根之人,断无渐次也。中下根人,不知妄即是真智,所以断有其渐次。上根之人,了即智,达妄即真,外无智,妄外无真,所以一断则一切断也。

《三藏法数》 / 80字 / 6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通教十地

通教,即四教中之一也。通前藏教,通后别、圆,故云通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干慧地,谓叁乘之人,初居外凡位时,未得真空理水所润,故名干慧地。(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外凡者,谓心居理外也。) 二、性地,谓叁乘之人,居内凡位时,...

《三藏法数》 / 868字 / 6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五住地

五住者,谓叁界见为一住,叁界思分为叁住,根本无明为一住,共成五住也。由此五,能令众生住着生死,故名住地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根本无明者,能生见、思二,故名根本也。) 一、一切见住地,一切见者,即叁界分别见也。谓诸众生,由意根对法尘,...

《三藏法数》 / 409字 / 6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九品往生阿弥陀经

九品往生阿弥陀叁摩地集陀罗尼经之略称。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6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如意

僧具之一。世所谓爪杖也。手所不能到之处,用此可以搔抓如意,故名。释氏要览中曰:「如意之制盖心之表也,故菩萨皆执之。状如云叶,又如此方篆书心字。」是亦一说也。然比丘之百一资具及曼陀罗诸尊之器仗,无见类於如意者,盖是始於支那也。佛祖统纪智者传曰:「南岳手持如意,临...

《佛学大辞典》 / 362字 / 6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二觉

一、自觉,谓觉知过去、未来、现在叁世一切诸法常无常等,悟性真空,了虚妄,功成妙智,能自开觉,故名自觉。 二、觉他,谓自既觉已,运无缘慈,广说诸法,开悟众生,皆令离生死苦,得涅槃乐,故名觉他。

《三藏法数》 / 88字 / 6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十双贴释观音普门

天台智者大师,通释妙法莲华经一部之外,复以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世多持诵,故别立玄疏,详释此品。品题之中,乃约人法等十双,一一贴释,以观音普门具有此十双之义,该括自行化他,始因终果之法。故历陈之,助显其义,可谓无余蕴矣。(玄即玄义,通释品题。玄谓幽微难见,义则别...

《三藏法数》 / 1460字 / 6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二种性

种即能生之种,性即数习之性,非理性之性也。 一、圣种性,谓声闻观五阴苦空,猒恶生死,忻求涅槃,则成声闻种性;缘觉观五阴缘起,修远离行,则成缘觉种性;佛即觉了五阴等法本来空寂,无生无灭,叁俱遣,众德悉备,则成佛种性。经中不言菩萨种性者,菩萨所修之行,即成佛之...

《三藏法数》 / 201字 / 6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九品

九品往生中之上品上生也。见[九品]条。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6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八十一品思

如上所言,见者顿断之,思者渐断之。渐断之者声闻乘為钝根故,分十為九地之九品而分断之也。九地者欲界五趣地為一,於此加色界之四禪地与无色界之四空处而為九地也,九品者此各地之思,為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乃至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之九品。故為八十一品。既断见...

《佛学大辞典》 / 258字 / 6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华严五周因果

一、所信因果,谓华严第一会,菩提场说,如来依正果报法门,自第一卷至第十一卷,共六品。前五品,显舍那依正果德;后一品,明佛本因,令人信乐,故名所信因果也。(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如来成道说法之处,故云菩提场。六品者,世主妙严品、如来现相品、普贤叁昧品、世界成就品...

《三藏法数》 / 859字 / 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十八学人

一、初果向,初果,即须陀洹所证之果也。谓此人修学将入初果,虽未至本位,而已向于此果也。(梵语须陀洹,华言预流。) 二、初果,初果者,谓此人断叁界见尽,预入圣道法流,即证此果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见者,谓意根对法尘而起分别也。) 叁、二果向,...

《三藏法数》 / 753字 / 6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或云,或云烦恼,或云漏,或云垢,或云结。皆為同体异名。天台一家统收一切之妄為叁类:一、见思,如身见边见等,邪分别道理而起,谓之见,如贪欲瞋恚等,倒想世间事物而起,谓之思,离此见思二即离叁界,声闻缘觉以之為涅槃,菩萨更进而断后之二。如此见思,叁乘之...

《佛学大辞典》 / 338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十二光佛

阿弥陀之十二光佛也。无量寿经上曰:「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中略)是故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燄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九品往生阿弥陀叁摩地集陀罗尼经曰:「是内坐十二曼陀罗...

《佛学大辞典》 / 227字 / 5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痴闇

无明之闇。唐华严经二曰:「如来智慧无边缘,一切世间莫能测,永灭眾生痴闇心。」金光王童子经曰:「远离诸烦恼,痴闇云翳除。」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5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同异断

同时可断,抑异时可断,别圆二教不同。别教為隔歷叁諦次第之叁观,其叁异断勿论矣。先於十住初位发心住以空观断叁界之见,至第七不退住復以空观断叁界之思,次叁住以假观断界内之尘沙,傍伏界外之尘沙,次於十行復以假观断界外之尘沙,次於十迴向,习中观,伏无明,次於...

《佛学大辞典》 / 323字 / 5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七种生死

一、分段生死,分即分限,段即形段。谓叁界果报,寿有长短分限,身有大小形段,皆不免于生死,是为分段生死。(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变易生死,因移果易名为变易。谓阿罗汉、辟支佛、菩萨既离叁界生死,出生方便等土,就其断证果之时,因移果易,论为生死,...

《三藏法数》 / 454字 / 5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十五种无明

一、根本无明,谓从无始之际,一念不觉,长夜昏迷,不了真理,能生一切诸烦恼,是为根本无明。 二、枝末无明,谓心、心所法相应而起,即有贪嗔慢疑见等烦恼,是为枝末无明。(心、心所法者,心即心王,心所即受想行也。) 叁、共无明,谓一切结使,共相造作一切诸业,是为共...

《三藏法数》 / 663字 / 5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九品往生经

同上。

《佛学大辞典》 / 3字 / 5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二戒

一、道共戒,谓于见道、修道位中,不作意持,自然不犯,戒与道俱发,是名道共戒。此戒既是初果、二果、叁果所得,即是无漏戒也。(见道即初果,修道即二果、叁果也。无漏者,不漏落叁界生死也。) 二、定共戒,谓发得初禅、二禅、叁禅、四禅天定之时,不作意持,自然不犯,戒与...

《三藏法数》 / 139字 / 5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十地寄报

十地寄报者,谓十地菩萨,寄生诸天王等报也。昔金刚藏菩萨为众说十地菩萨修行法门,自行化他,成大功德,感报多作诸天王等,威力自在,化导众生,令修善法也。 一、阎浮提王,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谓欢喜地菩萨,修行初地法门,成大功德,多作阎浮提王,掌护正法,诸所作业...

《三藏法数》 / 1029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六种性

种性者,种别性分也。种即种子,有发生之义。性即性分,乃自分不改之义。璎珞经对别教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而论,故有六种性。然性通六位种局在因,故前之四位名种;等觉虽在因,然胜前,得称为觉,故不言种也。(局在因者,谓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皆属于因...

《三藏法数》 / 513字 / 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五种乐

一、出家乐,出家乐者,谓世间之人,多诸业烦恼。出家达道,永断是苦也。 二、远离乐,远离乐者,即初禅天之乐也。谓初禅能远离欲界爱染烦恼,得觉观禅定,而生喜乐也。(觉观者,初心在缘曰觉,细心分别禅味曰观也。) 叁、寂静乐,寂静乐者,即二禅天之乐也。谓二禅离初禅...

《三藏法数》 / 242字 / 5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叁涅槃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又云不生不灭。 一、性净涅槃,谓诸法实相之理,不可染,不可净;不染即不生,不净即不灭。不生不灭,名性净涅槃。(诸法实相者,十界因果之法,本来离虚妄相,相相皆实,故名实相。不可染、不可净者,谓实相之理,不能染,智不能净。不染即不生者,既无...

《三藏法数》 / 317字 / 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客尘二义

一、客义,谓见、思等,皆由众生不了外尘之境,种种妄想而生,若以智慧观察,体本空,则法性理显,亦何有?经云:不住名客,是名客义。 二、尘义,谓微细之,而能染污清净真性。譬如牖隙光流,诸尘相现,亦能乱于虚空之性。若智慧发明,了本无,则空理现前,尘亦何有...

《三藏法数》 / 134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四种缘起

华严宗之教理,以缘起為主。具之一字,弥显今宗者,天台之事也。本宗对之得云起之一字,益振当家。何则?以本宗之至极,在於法界缘起故也。今就五教而分别之,各有一个之缘起(但除顿教),曰业感缘起,是小乘教也。曰赖耶缘起,是大乘始教也。曰如来藏缘起,是大乘终教也。曰法界...

《佛学大辞典》 / 1132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叁乘共十地

是智度论七十八所说,声缘菩叁乘共通之十地也。台宗以為四教中通教之地位也。一、乾慧地,此為外凡之位,与藏教五停心别总念处总相念处叁贤之位相当。乾者乾燥之义也。此位為未得法性理水之智慧,故云乾慧地。又有漏之智慧,不以法性理水润之,故云乾慧。二、性地,此為内凡之位,...

《佛学大辞典》 / 530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叁福九品

经之序分说叁福,正宗分之末开之為九品。即十六观中下叁观也。观经玄义分曰:「从日观下至十叁观已来,名為定善,叁福九品名為散善。」同序分义曰:「如来方便显开叁福,以应散动根机。」选择集末曰:「九品者,开前叁福為九品业。」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5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九品

九种品类之意。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也。感,智,机,行等,皆分此等九种之品类,谓為九品等。而於净土教亦然。观无量寿经所说上品上生乃至下品下生,為九品,又名九辈。其往生称為九品之往生,其来迎称為九品之来迎,其佛称為九品之弥陀,其...

《佛学大辞典》 / 872字 / 5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四衍众

(衍者乘也,出翻译名义) 一、声闻,谓闻佛声教,依四谛法,修道证真,是名声闻。(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二、缘觉,谓禀佛教法,观十二因缘,觉真谛理,是名缘觉。(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叁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

《三藏法数》 / 234字 / 5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无始无明

胜鬘,本业,起信诸经论谓之无始无明,菩提心论谓之无始间隔,生死流转之根本体也。平等法界之理不达,妄隔平等之理性,谓之无明,又曰间隔。是闇之心,体无慧明,故曰无明,闇之心,隔离理性,故名间隔。依此无明之间隔而生种种之烦恼,作种种之业,受种种之果也。而名之為...

《佛学大辞典》 / 903字 / 5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六坚法

一、信坚,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修习空观,信一切法皆即真谛,无能毁坏,故名信坚。(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空观者,谓观一切法,性相皆空也。) 二、法坚,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修习假观...

《三藏法数》 / 499字 / 5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二行

一、顿成诸行,顿成诸行者,即依圆融法门而修行也。谓诸菩萨,若断一,则一切俱断,若行一行,则一切行具足。故普贤行品云:一断一切断。等是也。 二、遍成诸行,遍成诸行者,即依行布法门而修行也。谓诸菩萨,始自发菩提心,终至等觉,位中次第历诸法门,遍修诸行,是名遍...

《三藏法数》 / 139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人记品

授学无学人记品之略称。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九品之名。说学无学之圣人授与成佛之记者。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 《授学无学人记品》 / 本站介绍:妙法莲华经

起信四觉

一、本觉,谓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源,离于妄念,即寂而照,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故名本觉。 二、相似觉,谓圆教十信位中,由始觉之功,见、思粗既已断竟,尚余无明细未破,所觉之理,非真本觉,唯得名为相似,故名相似觉。(十信者,信心、念心...

《三藏法数》 / 402字 / 4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八犍度

梵语犍度,华言法聚。谓佛弟子迦旃延以诸法门,各从其类,分为八聚,故名八犍度论。(梵语迦旃延,华言不定。佛十大弟子中之一也。) 一、杂犍度,如经,为声闻说四善根及四圣果、有余、无余涅槃等法不一,故名杂犍度。(四善根者,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即四加行也。四...

《三藏法数》 / 871字 / 4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九地九品

叁界九地,各有九品,合為八十一品之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4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十不二门

十门何为而设也?盖荆溪大师,因释法华玄义,其中广明十妙之旨。法相该博,学者难入。故于迹本二门之间,对前十妙,立此十门;复于门门之下,结归一念。为令修学之人,于一念心开,妙解立妙行,故云不可不了十妙大纲,故撮十妙为观法大体。然此十门,皆以不二命名者,盖法华以前...

《三藏法数》 / 1984字 / 4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生公四轮

生公者,即罗什法师之弟子也。立此四轮者,轮有摧灭之义,能摧灭众生业,而超出叁界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善净法轮,谓修五戒十善之法,摧灭四恶趣业,而得天人果报,是为善净法轮。(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十善者,不杀、不...

《三藏法数》 / 364字 / 4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二如

一、随缘真如,不守自性随染缘而生染法随净缘而生净法者。二、不变真如,随缘而為万差之诸法,亦不失真如之自性者。随缘真如如波,不变真如如水,不变之水起波相,而随缘之波,不失水性,故以随缘真如之故,真如即万法也,以不变真如之故,万法即真如也。小乘不知二种之真如,大乘...

《佛学大辞典》 / 704字 / 4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二缘

一、外缘,谓众生所依世界,皆由妄想因缘而生。譬如因泥团柱轮绳水等诸方便缘,而有瓶生,是名外缘。(泥团柱轮绳水者,谓世之陶匠作瓶,以泥团为坏,以木为轮柱,以绳转轮,以水旋之,方能成瓶也。) 二、内缘,谓众生之身,因无明爱业等缘,出生阴界入法,是名内缘。(无明者...

《三藏法数》 / 252字 / 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