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3 条搜索结果

小乘九部

部即部类。谓佛所说经,有大乘小乘不同,故分十二部及九部之别也。小乘诸经,于十二部中,无方广、授记、无问自说之叁部,故云九部。法华经云: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是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无方广部者,方广乃大乘常住之理,以小乘惟...

《三藏法数》 / 919字 / 10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七僧

英俊记曰:「一咒愿师、二导师、叁唄师、四散花师、梵音师、六锡杖师、七堂达。」捨芥钞曰:「一讲师、二读师、叁咒愿师、四叁礼师、唄师、六散华师、七堂达。」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10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部大论

无着菩萨承弥勒菩萨之旨,着部之大论:一、瑜伽师地论,百卷,唐玄奘译。二、分别瑜伽论,未翻。叁、大乘庄严经论,十叁卷,唐波罗颇蜜多罗译。四、辨中边论颂,一卷,唐玄奘译。、金刚般若论,二卷,秦罗什译。瑜伽论记一上曰:「慈氏菩萨随无着机,恒於夜分从知足天降於禪堂...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10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乔答弥

旧称憍曇弥。新称乔答弥。乔答摩之女声,即呼乔答摩姓之女曰乔答弥,如言女性之比丘比丘尼也。见[憍曇弥]条。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10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六和敬

僧以和合為义。和合有二义:一理和,同证灭理也,是在见道以上之圣者。二事和,此有六种,即六种敬具也。属於见道以前之凡僧。一、身和敬,同礼拜等之身业也。二、口和敬,同讚咏等之口业也。叁、意和敬,同信心等之意业也。四、戒和敬,同戒法也。、见和敬,同空等之见解也。六...

《佛学大辞典》 / 422字 / 10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无相菩提

无相者即寂灭之义,菩提者自证而不从他得,故曰无相寂灭菩提。大日经具缘品偈曰:「坐无相菩提,真言势无比。」演密钞曰:「寂灭者即无相义,但心自证不从他得,故无诸相。坐谓安处,即是处於寂灭道场,故法华云。诸法空為座,是也。」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10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十八空

一、内空,内即内身,谓叁十六种不净充满,九孔常流,净相不可得故,是名内空。(叁十六种者,毛、发、爪、齿、眵、泪、涎、唾、屎、尿、垢、汗、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也。九孔者,两眼、两...

《三藏法数》 / 1008字 / 10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十劫

阿弥陀佛往昔為法藏比丘时,立四十八愿,以期成佛,自成就而為阿弥陀佛,至今已经十劫。无量寿经上曰:「阿难又问:其佛成道已来。為经几时?佛言:成佛已来凡歷十劫。」然言十劫者,不过举其為眾生济度而成就四十八愿之时而止,其实為久远之古佛。故弥陀為法华经化城喻品所说十六...

《佛学大辞典》 / 354字 / 10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阴盛苦

八苦之一。又曰盛阴苦。解盛有二义:一就苦而说。人各具阴而眾苦炽盛,故曰盛。又阴之器盛眾苦,故曰盛。中论疏七曰:「有斯阴,眾苦炽盛,名盛阴苦。又此阴,盛贮眾苦,名盛阴苦。」次一义,為阴之作用炽盛,故名為阴盛或盛阴。旧译之经常呼阴而言為盛阴...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10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瞿伽离

Kokālika,巴Kokāliya,又作俱迦离,仇伽离,瞿迦离,俱迦利。比丘名。译曰恶时者,牛守。提婆达多之弟子。大宝积经二曰:「俱迦利比丘(唐言恶时者)。」慧琳音义二十六曰:「瞿伽离,亦云瞿波离,亦云瞿和离,此云牛守。」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10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种阿那含

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又云不还。谓不还来欲界受生,即第叁果也。以其根有利钝,行有勤怠,于证阿罗汉果有先后之不同,故分为也。(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又云无生。) 一、中般涅槃,中即中阴,亦名中有,以人死之后,未得托生之识身也。梵语般涅槃,华言灭度。谓此阿那含...

《三藏法数》 / 429字 / 10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四分律

四律之一,六十卷。部中曇无德部之律藏也。姚秦佛陀耶舍,竺佛念共译。佛灭后百年,法正尊者(又曰法护尊者,梵名曇无德)於上座部之律藏中契同己见者,采集成文,随说所止,而為一分,四度完结,故称為四分律。盖四分之名,非依义而判段章之名,乃四度结集之,分之為四夹,故名...

《佛学大辞典》 / 889字 / 9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千眼天

帝释天之异名。杂阿含经四十曰:「比丘白佛言:何因何缘释提桓因復名千眼?佛告比丘:彼释提桓因本為人时聪明智慧,於一坐间思千种义,观察称量,以是因缘彼天帝释復名千眼。」最胜王经曰:「千眼帝释王。」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9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叁十二应

谓观世音菩萨,于往昔无数恒河沙劫,有佛名观世音,蒙彼如来,授以如幻闻熏闻修金刚叁昧,同佛慈悲,拔苦与乐,身成叁十二应,入诸国土,化一切众生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声教熏习,故曰闻熏;闻而复修,故曰闻修。金刚有坚利之能,以喻叁昧之力也。梵语叁昧,...

《三藏法数》 / 1983字 / 9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秘密曼荼罗

又名十七尊曼荼罗。於金刚萨埵欲触爱慢之秘密,加八供四摄而成,故有此称。金刚界九会中之理趣会,即与此曼荼罗相当。普通流布之像,中央画金刚萨埵,右边安欲触二尊,左边安爱慢二尊。而宗睿所传之曼荼罗,欲金刚画於萨埵之左后,触金刚安於右后,爱金刚安於左侧,慢金刚安於右...

《佛学大辞典》 / 242字 / 9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戒刀

比丘所持之小刀。供割切叁衣之用。僧史略上曰:「禪师则[卄/凶/ㄆ]笠,及持澡罐漉囊锡杖戒刀斧子针筒,此皆為道具。」释氏要览中曰:「僧史略云:戒刀皆是道具,按律许畜月头刀子為割衣故。今比丘畜刀名戒者,盖佛不许斫截一切草木坏鬼神村故,草木尚戒,况其他也。」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9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一伏忍。二信忍。叁顺忍。四无生忍。寂灭忍。地前叁贤菩萨得伏忍。初地二地叁地得信忍。四地地六地得顺忍。七地八地九地得无生忍。十地与佛地得寂灭忍。

《法门名义集》 / 63字 / 9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六种意乐

谓菩萨修习一切法门,皆须作意欣乐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广大意乐,谓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奉施如来;复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乃至现世得证佛果,犹无厌足,是名广大意乐。(七宝者,金、银、琉璃、玻璃、砗磲、码瑙、赤真珠也。...

《三藏法数》 / 323字 / 9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延庆寺

在浙江四明山。初称保恩院,宋至道叁年。法智大师知礼叹其颓弊,与觉圆共积十年之经营,遂重兴之,赐额曰延庆。天台之教院,讲席常盛。后元丰中比丘介然,绍兴中比丘清润,皆修饰之。见延庆寺净土院记等。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9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一师

师者,授道之师也。凡诸比丘同一师学,当须和合欢喜无诤,犹如水乳,于佛法中,庶得增益,是名一师。(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三藏法数》 / 59字 / 9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八十二、佛为诸比丘说利养灾患缘

尔时如来,在舍卫国,厌患利养。有一深林,名贪庄严,逃避利养,往至林中。林中有寺,时一罗汉,名那弋迦,作此寺主。佛至彼林,到后日中,有诸人等,持衣供养,满于林中,作是言曰:“我不用利养,而此利养常逐我后。”有万二千比丘,亦至彼处。佛语诸比丘:“利养者是大灾害,能作...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458字 / 9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善财十叁参

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三藏法数》 / 5609字 / 9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七灭諍

比丘具足戒八篇之第八為灭比丘諍论之戒律也。比丘之諍有四事:一、言諍,此由谈论法相是非而起之諍也。二、觅諍,求觅比丘所犯之罪而起之諍也。叁、犯諍,缘比丘犯罪之虚实轻重而起之諍也。四、事諍,依他行羯磨之事,或云如法,或云不如法之諍也。灭已上四諍,有七种之毘尼,应用...

《佛学大辞典》 / 511字 / 9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观音

旧云光世音,观世音,略称观音,新云观世自在,观自在。梵音Avalokiteśvara,观世音者,观世人称彼菩萨名之音而垂救,故云观世音,观世自在者,观世界而自在拔苦与乐。观音有六观音,七观音乃至叁十叁观音,但常称之观音,指六观音中之圣观音。如法华普门品之观音,观无量寿经之观...

《佛学大辞典》 / 617字 / 9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富那奇

饿鬼名。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时尊者目连见一饿鬼,身如燋柱,腹如大山,咽如细针,呻吟大唤,驰走四方,求索尿屎以為饮食。目连诣佛所问之,佛曰:此贤劫中舍卫城有长者,压甘蔗汁而致大富,时有辟支佛患渴病,诣长者家乞甘蔗汁,长者心生欢喜,告其妇富那奇曰:我有急缘欲出,汝...

《佛学大辞典》 / 319字 / 9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二十护戒神

护戒神者,谓戒之中,各有神,为作卫护也。灌顶经云:若持戒者,有二十善神卫护其身,在人左右,守于宫宅门户之上,使万事吉祥也。 一、护不杀戒神,一、荼刍毗愈陀尼,护持戒人身,辟除邪鬼;二、输多利输陀尼,护持戒人六情,悉令完具;叁、毗楼遮那世波,护持戒人...

《三藏法数》 / 590字 / 9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二十四、娑罗那比丘为恶生王所苦恼缘

昔优填王子,名曰娑罗那,心乐佛法,出家学道,头陀苦行,山林树下,坐禅系念。时恶生王,将诸婇女,巡行游观,至于此林,顿驾憩息,即便睡眠。诸婇女等,以王眠故,即共游戏,于一树下,见有比丘坐禅念定,往至其所,礼敬问讯。尔时比丘为其说法。王后寻觉,求觅婇女,遥见树下,...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975字 / 8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俱伦

佛最初所度之比丘也。此人自过去世以来俱為同伦,故曰俱伦。案俱伦或作拘邻,拘邻者,比丘第一阿若憍陈如之别译也,然则俱伦,与俱邻,皆為梵语,比丘中以拘邻為首,故略称之谓俱伦也。无量义经曰:「我起树王诣波罗捺鹿野园中,為阿若拘邻等人,转四諦法轮。」应...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8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月宫

月天子之宫殿。即月之世界。起世经十曰:「月天子宫,纵广正等,四十九由旬,四面周围,七重垣墙,(中略)七宝所成,(中略)月天宫殿,纯以天银天青琉璃,而相间错。(中略)彼月天子最胜宫殿,為种风摄持而行。何等為?一持,二住,叁愿,四摄,行。以此风所摄持故,月...

《佛学大辞典》 / 328字 / 8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一、生老病死苦,谓众生初受生时,在母腹中窄隘不净,及出胎时,冷风触身,如被物刺;至于衰老,气力羸劣,动止不宁;复有疾痛,寒热所恼;至于命终,四大分离,神识飘散。此等因缘,悉皆是苦,是为生老病死苦。(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二、爱别离苦,谓常所亲...

《三藏法数》 / 254字 / 8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四十八愿

谓阿弥陀佛,最初因中,名法藏比丘。彼时于世自在王佛前,白佛言:我发无上菩提之心,愿作佛时,身相光明,刹土殊胜,宁可得否?彼佛知其智识高明,心愿广大,乃以二千一百万佛刹善恶粗妙之相,随其心愿,悉令显现。法藏即一其心,遂得天眼,莫不彻见。复白佛言:我已摄取如上佛...

《三藏法数》 / 2629字 / 8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一)华严之祖。初祖终南杜顺,二祖云华智儼,叁祖贤首法藏,四祖清凉澄观,祖圭峰宗密也。华严宗唯立此祖。盖华严经至东晋觉贤叁藏,始翻传之,尔后世讲解者虽多,然未立一宗。陈隋之世有杜顺,着法界观门,教止观等,始开华严宗之基。门人智儼,思惟十玄六相之幽旨,发...

《佛学大辞典》 / 716字 / 8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仁王菩萨

仁王经所说之大力菩萨也。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8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旃檀耳

生於旃檀木之耳。纯陀以之供佛。佛受之而涅槃。纯陀又作周那。长阿含经叁曰:「尔时世尊於负味城随宜住已,告贤者阿难,俱诣波婆城。(中略)路由末罗至波婆城闍头园中,时有工师子名曰周那,(中略)即请世尊明日舍食,时佛默然受请。(中略)大眾围绕往诣其舍,就座而坐。是时周...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8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叁十二应

由观音普现色身叁昧应现之叁十二身也。楞严经六曰:「我身成叁十二应,入诸国土。」法华经所说叁十叁身与此大同小异。一佛身,二独觉身,叁缘觉身,四声闻身,梵王身,六帝释身,七自在天身,八大自在天身,九天大将军身,十四天王身,十一四天王太子身,十二人王身,十叁长者身...

《佛学大辞典》 / 225字 / 8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大集经

具名大方等大集经。大方等為大乘经之通名。佛在欲色二界中间广集十方之佛菩萨,说大乘之法,谓之大集经。前后诸师,各译一部分,无全本。高丽藏本收诸师译本為一部,有六十卷。其中前二十六卷及叁十一卷至叁十叁卷之日密分叁卷,北凉曇无讖译,為诸译中之大本。他藏本称之為大方等...

《佛学大辞典》 / 414字 / 8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比丘

佛最初所度之比丘。皆為佛之姻戚。一、憍陈如,二、额鞞,叁、跋提,四、十力迦叶,、摩男俱利。是為文句四之叁之说,而诸经论诸家之义皆同。然列為一、陈如(又拘邻),二、頞鞞(又湿鞞阿说示马胜),叁、拔提(又摩訶男),四、十力迦叶,、俱利太子。又玄义释籤六之二...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8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鈷金刚杵

又作智金刚杵,峰金刚杵,峰光明。略之鈷金刚,又云鈷。鈷者支之义,又作股或[月古]。即有个支之金刚杵也。原為坚手天手所执之武器,真言家以之与叁鈷,独鈷,共為行者修法之道具而常用之。為显永断所谓难断之惑之金刚智德者,表智。中鈷表佛之实智,弯曲於内部...

《佛学大辞典》 / 206字 / 8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末田底迦

Madhyāntika,又名末阐提,末田地,末田地那,末田鐸迦,末弹地,末田提等。比丘名。译曰中,日中,水中,金地,河中。据付法藏传二言,阿难弟子有二人,一云末田提,二云商那和修。阿难於此二人付法藏,令末田提布化罽宾国,商那和修布化中国。商那和修有弟子曰优婆毱多。以法付...

《佛学大辞典》 / 552字 / 8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铃供

供金铃於佛塔,则世世得好音声,唄比丘是也。释门归敬仪中曰:「声驻军马,由与铃供。」见[唄比丘]条。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8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二十种外道冥谛

二十种冥谛者,乃是迦毗罗外道之所计也。盖此外道,亦修禅定,有神通力,知八万劫中事;八万劫前,冥然不知,谓之冥谛。从冥初自性,生智大,乃至神我,开成二十谛,合为九位也。(梵语迦毗罗,华言黄色。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一、冥初自性,谓此外道,以八...

《三藏法数》 / 496字 / 8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种之魔力也,即尘是。止观辅行八曰:「增一云:魔有力,所谓尘,佛圣弟子一力能拒,谓不放逸。」 又(名数)叁十七道品之一。信、精进、勤念、定、慧之根增长,有治障之势力者:一、信力,信根增长,破诸邪信者。二、精进力,精进根增长,能破身之懈怠者。叁、念力,...

《佛学大辞典》 / 408字 / 8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半者珂但尼

Pañcakhādanīya,又曰半者佉闍尼,半者佉但尼。译言嚼食,不正食。可啮嚼而食之物也。寄归传一曰:「呵但尼即啮嚼受名,半者谓也。(中略)半者呵但尼应译為嚼食:一根,二茎,叁叶,四华,果。」饰宗记末曰:「种佉闍尼(此谓不正食),谓枝,叶,花,果,细末磨...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8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依止阿闍梨

比丘新度后,以依止其他先辈比丘而受其监督為法。此师曰依止阿闍梨。种阿闍梨之一。见四分律叁十四。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8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怡-台+追]惕鬼

或作堆惕鬼,埠惕鬼,埠场鬼。以[怡-台+追]惕鬼為正。坐禪时来作人障碍之鬼名也。治禪病经下曰:「罗旬踰等一千长者子,始初出家,请尊者阿难摩訶迦叶舍利弗等為和上。摩訶迦叶教千比丘数息静处。鬼魅所着,见一鬼神,面如琵琶,四眼两口,举面放光,以手击攊两腋下及餘身分,口中...

《佛学大辞典》 / 318字 / 8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种邪命

谓以此种邪法,用求利养,而自活命。为比丘者,当深戒之。(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诈现异相,谓诸比丘违佛正教,于世俗人前,诈现奇特之相,令其心生敬仰,而求利养,是为邪命。 二、自说功能,谓诸比丘,以辩口利词,抑人扬己,自逞功能,令所见者,心生信敬,而求利...

《三藏法数》 / 228字 / 8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八胜处

发胜知胜见以捨贪爱之八种禪定也。是為起胜知胜见之依处,故名胜处。一、内有色想观外色少胜处,内心有色想,故云内有色想,又以观道未增长,若观多色,则恐难摄持,故观少色,谓為观外色少。但观内身之不净,或观少许之外色清净也。二、内有色想观外色多胜处,内心有色想之义如上...

《佛学大辞典》 / 638字 / 7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略十广

摩訶止观一部之正说,广立十科,谓為十广。其第一大意中,更有种分科,谓為略。摩訶止观第一上所谓「今当开章為十:一大意,二释名,叁体相,四摄法,偏圆,六方便,七正观,八果报,九起教,十旨归。」又所谓「初释大意,囊括始终,冠戴初后,意缓难见,今撮為,谓发大心...

《佛学大辞典》 / 466字 / 7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僧自恣日

七月十日也。安居九十日行既竣,而行所谓自恣作法之日也。十方诸佛,欢喜卒其安居之修道,故亦曰佛欢喜日。盂兰盆经曰:「善男子!若比丘比丘尼,国王太子叁公百官万民庶人,行慈孝者,皆应先為所生现在父母过去七代父母,於七月十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饮食安盂兰盆中,...

《佛学大辞典》 / 132字 / 7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又曰荤。种有辛味之蔬菜也。梵网经下曰:「若佛子不得食辛: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是种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犯轻垢罪。」楞严经八曰:「诸眾生求叁摩提,当断世间种辛菜。此种辛,熟食发婬,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

《佛学大辞典》 / 275字 / 7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四无记

谓不能记别当来之果,又于善恶法中,无所记别,故名无记。 一、能变无记,谓第八识心王,是无记性,与心所法相俱,则能变现色等一切境界,而无所分别,故名能变无记。(法者,一作意、二触、叁受、四想、思,是名遍行法,即第八识心所法也。) 二、所变无记,谓根身、...

《三藏法数》 / 284字 / 7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智金刚杵

即[鈷金刚杵]。

《佛学大辞典》 / 9字 / 7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天人将死时,现种之衰相。经论所说不一。涅槃经十九曰:「释提桓因,命将欲终,有相现:一者衣裳垢腻,二者头上花萎,叁者身体臭秽,四者腋下汗出,者不乐本座。」佛本行集经曰:「尔时护明菩萨大士,天寿满已,自然而有衰相现。何等為?一者头上花萎,二者腋下汗出,...

《佛学大辞典》 / 270字 / 7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六群比丘

梵语比丘,华言乞士。谓此等比丘,于佛世时,聚集成众,作诸非威仪事,群出队入,故名六群比丘。 一、阐陀,又云阐那,即车匿。 二、迦留陀夷,车匿,又云阐释迦(无翻),是释种也。梵语迦留陀夷,华言粗黑,以其颜貌粗黑故也,是婆罗门种。此二人性多贪痴,不受人语,住迦尸...

《三藏法数》 / 513字 / 7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七难

仁王经受持品,佛為十六大国王说,若国土中有七难,则宜讲读仁王经,灭七难,生七福。一、日月失度难,二、星宿失度难,叁、灾火难,四、雨水难,、恶风难,六、亢阳难,七、恶贼难。药师经谓国起七难时,国王宜发大赦,依前所说之供养法供养药师如来,则国土安稳。一人民疾疫难...

《佛学大辞典》 / 201字 / 7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六和敬

和敬者,和同爱敬也。此六者,通名和敬。盖外同他善,谓之和;内自谦卑,谓之敬。今称僧为六和,盖出于此。 一、同戒和敬,谓比丘通达实相正理,知罪不可得,为欲安立众生于实相正理,以方便善巧,同持戒品,无有乖诤;亦知众生同此戒善,未来必得菩提大果,是以敬之如佛,故名...

《三藏法数》 / 522字 / 7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空王佛

过去世之一佛。空王為佛之总名,而今為一佛之名也。法华经说,释尊与阿难共於空王佛所发心。法华经人记品曰:「诸善男子,我与阿难等,於空王佛所,同时发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心。阿难常乐多闻,我常勤精进。」又,阿弥陀如来於因位為比丘时,与他叁比丘共拜此佛之白毫相而成佛。见...

《佛学大辞典》 / 192字 / 7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如来因无垢藏王菩萨称叹涅槃法胜,乃说此味,而以醍醐比法华、涅槃也。隋朝天台智者大师,因此约如来所说一代圣教,次第立为时,以对教之相生,机之利钝,譬犹味之有浓淡焉。(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乳味,乳味从牛而出,以喻十二部经从佛而宣说也。谓如来最初时说...

《三藏法数》 / 618字 / 7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种色法

色即质碍之义。凡依正色法,不出此也。(依正色法者,依是众生依报,即山河大地屋宇之类也。正是正报,即众生阴之身也。此二种皆有形量分嗮,故云色法也。) 一、极略色,谓于色上分析长短形相粗细,以至极微,故名极略色。 二、极迥色(亦名自碍色),谓上见虚空青黄等色...

《三藏法数》 / 359字 / 7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憍梵波提常在天上

於过去世為雁时,以供养雁王之功德,今生為罗汉后,常在天上。文句二上曰:「昔百雁,一雁常得花果,供於雁王。佛一夏受阿耆达王请,比丘皆食马麦。而憍梵波提,独在天上尸利沙园,受天王供养。增一云:乐在天上,不乐人间者,牛迹比丘第一。」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7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一、身见,即我见我所见也,不知吾身為蕴和合之假者。而计度实有我身(我见),又不知我身边之诸物,无一定之所有主,而计度实為我所有物(我所见),合此我见与我所见二者,则為身见。常略我所见而单曰我见。二、边见,一旦有我身起我见之后,其我或计度為死后断绝者,或计度為...

《佛学大辞典》 / 408字 / 7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十六知见

谓未见正道之人,于阴等法中,强立主宰,妄计有我、我所,计我之心,历于诸缘,即有十六知见之别也。(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我者,谓于阴中妄计有我也。我所,即阴身等也。) 一、我,谓于阴等法中,无明不了,妄计有我、我所之实,故名为我。 二...

《三藏法数》 / 695字 / 7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八大地狱

相对於八寒地狱而言亦云八热地狱。赡部州地下百踰缮那有地狱,名等活。从其次第,第八為无间地狱。此八大地狱重重竪立也。据俱舍论八之说,一等活地狱,彼有情遇种种斫刺磨擣。被凉风所吹则苏如故,等於前活,故名等活。二黑绳地狱,先以黑绳秤量支体,而后斩锯,故名黑绳。叁眾...

《佛学大辞典》 / 580字 / 7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法藏

又曰佛法藏,一名如来藏。法性之理也。法性含藏无量之性德,故曰法藏。无量寿经上曰:「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又曰:「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护佛种性。」又曰:「為眾开法藏,广施功德宝。」同嘉祥疏曰:「名理為藏,解契宗源,故云入佛法藏。」同慧远疏曰:「如来藏性,是如...

《佛学大辞典》 / 720字 / 7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四禪比丘

智度论十七谓佛弟子中有一比丘,得四禪,生增上慢,谓得四道。得初禪谓是须陀洹,第二禪时谓是斯陀含,第叁禪时谓是阿那含,第四禪时谓是得阿罗汉。恃是不復求进,命欲尽时见四禪中阴相来,便生邪见谓无涅槃,佛為欺我。生此恶见,故失四禪中阴,便见阿鼻泥犁中阴相,命终便生阿鼻...

《佛学大辞典》 / 231字 / 7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印度

又曰天竺。以印度区画东西南北中之处。西域记二曰:「印度之境,周九万餘里。」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7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七众

七众者,谓出家众,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在家二众,优婆塞、优婆夷也。 一、比丘,梵语比丘,华言乞土。谓上乞法以资慧命,下乞食以资以色身也。亦名苾刍,盖苾刍,雪山香草名,草有义,以喻比丘德。(德者,一体性柔软义,喻比丘折伏身语粗犷之...

《三藏法数》 / 511字 / 7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初度比丘

佛成道初度之比丘也。见[比丘]条。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7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叁十四心断结

谓叁藏教菩萨,扶惑润生,历劫具修六度梵行,饶益有情。最后至于菩提树下,一念相应慧发真无漏之时,以八忍、八智、十六心、九无碍、九解脱、十八心,顿断见、思习气,而成正觉。故云叁十四心断结也。(叁藏教者,即经律论叁藏也。扶惑润生者,谓此教菩萨,虽已离见、思之惑,为...

《三藏法数》 / 832字 / 7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尼寺

比丘尼所住之寺也。世亲传曰:「於阿输闍国起叁寺,一比丘尼寺,二萨婆多部寺,叁大乘寺。」我国西晋建兴中,尼净检等於洛阳城西,创建竹林寺,是為尼寺之始。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7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乘人使各到其果地之教法,名為乘。有一乘乃至乘之别。其中乘有六种:一者:一、人乘,乘戒之行法而生於人间者。二、天乘,乘十善之行法而生於天上者。叁、声闻乘,乘四諦之行法而到阿罗汉果者。四、缘觉乘,乘十二因缘之行法而到辟支佛果者。、菩萨乘,乘六度之行法而上於...

《佛学大辞典》 / 806字 / 7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二十

二十有,不出六道,有生有死,因果不亡之谓也。然梵王天、无想天、及那含天总在四禅天中,而别出其名者,以外道计梵王天为生万物之主,计无想天以无心为涅槃,计那含天为真解脱,所以经教特立此叁天为叁有,以对破外道之计也。(六道者,即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

《三藏法数》 / 511字 / 7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唄匿

单曰唄。又曰婆陟,婆师。梵音之歌咏也。引声咏偈颂,是為讚嘆叁宝之功德,故曰唄讚。佛在世有最巧於唄道者,称為唄比丘或铃声比丘。佛教来汉土,人未知唄道之音调,魏陈思王曹植,游鱼山,闻巖谷之水声,自感得之,遂制曲谱云。见[渔山]条。文句记四曰:「经云唄者,或云唄匿,云...

《佛学大辞典》 / 365字 / 7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覆肩衣

依南山之旧律家,则覆肩衣祇支為二物,覆肩衣為覆右肩者,祇支為覆左肩者,是比丘尼受持衣中之二衣也。其本制兴於比丘尼。但智度论记佛,对阿难特听覆肩衣,别有缘由。又汉地之风,不好露体,故倣阿难,两用祇支与覆肩衣。遂製出缝合两衣而為褊衫者云。此以四分律以叁衣与祇支及...

《佛学大辞典》 / 435字 / 7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十门叙密咒功德深广

一、护持国王,安乐人民门,宝星陀罗尼经云:一切国土中,所有陀罗尼流行之地,令其人王,常得拥护,势力自在;亦能拥护王之政教;一切不祥之事,皆悉断灭。复令财谷丰饶,人民安乐也。(梵语陀罗尼,华言咒,即愿也;亦云捻持,即真言也。) 二、能灭罪障,远离鬼神门,菩提场...

《三藏法数》 / 1158字 / 7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