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浮屠]也。汉书霍去病传曰:「收休屠祭天金人。顏註,金佛像是也。」汉武故事曰:「毘邪王杀休屠王,以其眾来降。得其金人之神,置之甘泉宫。金人皆长丈餘,其祭不用牛羊,惟烧香礼拜。上使依其国俗祀之。」鱼豢魏略西夷传曰:「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
《佛学大辞典》 / 176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外道十六宗之一。计过去未来亦如现在实有之外道一派也。法苑义林章第一所谓:「去来实有宗者,有去来世,犹如现在,实有非假」是也。為胜论及时计外道之所计者。又小乘佛教中,如说一切有部宗亦為此说。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叁国佛教略史曰:「大业五年,詔天下僧徒无德业者,并罢道还俗。寺院冗餘者,亦皆毁折。庐山沙门大志素服哭於佛前叁日,誓捨身济法。乃诣东都上表曰:愿陛下兴隆叁宝,贫道当燃身以报国恩。帝许之,遂以布蜡缠身,於大棚上,端坐焚死。於是帝停前詔不行。」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Aśoka,旧称阿恕伽。新称阿输迦。译曰无忧。西纪前叁百二十一年顷,於印度创立孔雀王朝之旃陀掘多大王(Chandragu ta)孙也。纪元前二百七十年顷,统一全印度,大保护佛教,使之宣布各地。 王之传,南北各异其趣,北传之阿育王经,阿育王传,谓其母為瞻婆罗国之婆罗门女,名曰须...
《佛学大辞典》 / 1771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凡佛教说不增不减,有二门:一就实相之空理而言。一就法之无尽而言。如般若经,即就空理者,如不增不减经,即就无尽者般若心经曰:「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诸法即真空也,真空无增减也。然如说生佛二界之不增不减,就生界之无尽佛界之无尽而言,二界无增减...
《佛学大辞典》 / 172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梵名Ādi-buddha。西藏语云:Cho-gidang- oisang-ye,译言本初觉者或第一觉者。喇嘛教之本初本佛也。西藏佛教之古派以此佛為生自毘卢遮那之普贤Samantabhadra,谓之Kuntu-bzaṅ- o(至善法身),即梵语之Dharmakāya-samantabhadra(法身普贤),盛崇拜之,新派谓為跋折囉陀...
《佛学大辞典》 / 544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人家之门口也。具差别与趣入之两义。於法有种种之差别。能使人趣入涅槃,故指经中法為门。净土论註下曰:「门者入出义也。」大乘义章一曰:「门别不同,故名為门,又能通人趣入名门。」四教仪一曰:「门者以能通為义,佛教所詮正四句法,通行人至真性实相之理,故名為门。」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西域内外学者,必宜学习之处,有五明,故云五明处:一、声明Śabdavidya,明言语文字者(见声明顶)。二、工巧明Sil akarmasthānavidyā,明一切工艺技术算历等者。叁、医方明Cikitsāvidā,明医术者。四、因明Hetuvidyā,明考定正邪,詮考真偽之理法者,所谓论理学也。五、内明Adhy...
《佛学大辞典》 / 376字 / 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Namas Namb Namo,梵语曰南无。译曰归命。有叁义:一,身命归趣於佛之义。二,归顺佛之教命之义。叁,命根还归於一心本元之义。惣為表信心至极之词。起信论净影疏上曰:「内正报中,命根為要,故举要命。属彼叁宝,名之為归。」起信论义记上曰:「归者趣向义,命谓己身性命。生...
《佛学大辞典》 / 285字 / 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蒙古库腾汉,於岁次巳未,有疾,多人诊视不能痊。术穷。因议及西边地方有奇异通晓五识名萨斯嘉恭噶嘉勒灿喇斯,延请医治,庶几有益。遂令韦玛郭特之道尔达达尔罕為首。往请怕克巴巴喇密特。係是戍子年以来纪叁千叁百七十五年岁次壬寅降生。至戊辰年二十七岁,往额訥特珂克与左道六...
《佛学大辞典》 / 303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真言教之异名。教法坚利如金刚也。瑜祇经曰:「以金刚自性,光明徧照,清净不坏,种种业用,方便加持,救度有情,演金刚乘,唯一金刚断烦恼。」金刚顶经瑜伽修习毘卢遮那叁摩地法曰:「演说如来叁密门,金刚一乘甚深教。」梵名Vajra-yāna,但於印度特指佛教中阴阳和合派之教义,...
《佛学大辞典》 / 129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属於阿含之部门也。原為佛说之总称,后大乘经兴,举凡有阿含之经名者,总名為小乘,遂為小乘经之异名。北方佛教谓长中杂增一為四阿含,四阿含及属於此者,总称為阿含部。南方所传者,於四阿含之外,称小乘杂部為屈阤迦阿含,是為五阿含。至元录六出一百十一部,叁百叁十七卷。註曰...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付法藏第二十叁祖师子尊者,游化罽宾国。时彼国王名弥萨崛。大起邪见。破坏佛教。以利剑斩师子尊者。头中无血。唯乳流出。师资之付法於此遂绝。时王臂堕,七日而亡。见付法藏传六,佛祖统纪五。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Kuche,又作丘慈,俱支曩,屈支。汉西域古国名。唐置龟兹都督府。安西都护尝治此。即今新疆库车县地。国治延城。在今库车城南百四十里。沙雅县北四十里。古来佛教繁昌之地。鳩摩罗什之生国也。西域记一曰:「屈支国,旧曰龟兹。」玄应音义四曰:「丘兹或言龟兹,正言屈支也,屈音...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法苑珠林四十二曰:「昔有树提伽长者,造旃檀鉢着络囊中,悬高象牙杙上作是言:若沙门婆罗门不以梯杖能得者即与之。诸外道知欲现神通,挑头而去。宾头卢闻是事白目连言:实尔不?答言实尔。汝师子吼中第一,便往取之。其目连惧佛教不肯取。宾头卢即往其舍入禪定,申手取之。依四分...
《佛学大辞典》 / 440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波斯地方之古王国名。案史记大宛列传,后汉书西域传,此国古时强盛。而安世高,安玄,曇无諦,安法钦,先后来自彼国,尤可见彼国传播佛教甚盛也。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又作阿闍貰。王名。旧称阿闍世。新称阿闍多设咄路Ajātaśatru,译曰未生怨。佛在世之顷,摩竭陀国王舍城之治者。父名频婆娑罗,母曰韦提希。韦提希怀胎时,相师占之,谓此儿生必害父,因之名曰未生怨。未生以前结怨之意也。西域记九曰:「阿闍多设咄路王,唐云未生怨,旧云阿闍世,...
《佛学大辞典》 / 504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於佛教外立道者。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资持记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称外道。」叁论玄义上曰:「至妙虚通,目之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圆觉经集註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网经上曰:「天魔外道,相视如...
《佛学大辞典》 / 287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北齐赵郡柏人(直隶唐山县治)人。姓李氏。十岁出家。改名道江。才藻清新。十二岁,游鄴都,参讲席。十四岁,入晋阳,齐后召赴宣德殿,讲仁王经。齐亡。北周武帝召為通道观学士,侍讲大易老庄之书。师外假俗衣,内持法服,更名彦琮。及隋文帝為相,佛教稍兴。便為朝士讲般若经。年...
《佛学大辞典》 / 417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阿难七梦经说:「阿难在舍卫国得七梦,来佛问:一陂池火焰。二日月星宿没。叁比丘在不净坑中,白衣登头。四群猪来觝突旃檀林。五头戴须弥山不以為重。六大象弃小象不顾。七师子王头上有七毫毛,在地死,一切禽兽见而怖畏,后身中虫出食之。佛言汝七梦表当来遗法弟子,不依佛教。第...
《佛学大辞典》 / 268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佛教立叁身,婆罗门亦立叁身。中论疏曰:「明叁天者,是彼家叁身。自在為本,如内法身。应為韦纽,如内应佛。韦纽脐中化為梵天如化佛也。」此与佛教之叁身稍异,其叁天即叁神一体观,由於时代而叁神有相违者。」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眾生受佛戒故称佛子,以必当作佛故也。又為菩萨之通名,以其依佛之圣教而生圣道故也,又以绍继佛种使不断绝故也。又总称一切眾生,以悉具佛性故也。梵网经下曰:「眾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法华经譬喻品曰:「今日乃知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
《佛学大辞典》 / 228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佛灭后六百年出世之大乘论师名。有马鸣比丘,马鸣大士,马鸣菩萨等称。梵名阿湿缚窶沙Aśvaghosa,其纪传诸说不同。 罗什译马鸣菩萨传曰:「马鸣菩萨,长老胁弟子也。本在中天竺出家為外道沙门,世智聪辩,善通论议。唱言若诸比丘能与我论义者,可打揵椎,若其不能,则不足公鸣揵...
《佛学大辞典》 / 1148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教派名。起於印度。与[释迦牟尼]同时。或云為佛教之支派。耆那者,胜者之意。能起脱一切世苦之谓也。教祖大勇,為中印度剎帝利族。八岁出家。四十岁而為胜者。其教派颇有势力於印度。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教者,谓如来所说一大藏教也。体即体性,教之本也。然如来所说之教,诠显权实义趣,浅深不同,故分十体,收摄一切教法罄无不尽也。(权者,叁乘权教,谓声闻、缘觉、菩萨也。实者,一乘实教也。) 一、音声语言体,谓言音语业为教体也。故佛唱号言辞,评量论说,是为教体。楞严...
《三藏法数》 / 899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AU,又作阿沤。阿者无之义。欧者有之义。外道之经前必置此二字,佛教对之而置如是二字。法华文句一上曰:「对破外道阿欧二字不如不是。」同记一上曰:「阿沤者:阿无,沤有。一切外经,以二字為首,以其所计此二為本。」百论疏上之下曰:「外云:昔有梵王在世说七十二字,以教世间...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又名五增上缘,亦曰五缘。即念佛者现当二世所应蒙之增上缘,有五种之别。观念法门所谓「现生及捨报决定,有大功德利益,準依佛教,明五种增上利益因缘,一者灭罪增上缘,二者护念得长命增上缘,叁者见佛增上缘,四者摄生增上缘,五者证生增上缘。」是也。灭罪增上缘,又名现生灭罪...
《佛学大辞典》 / 249字 / 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据南传善见律,王弟帝须初不信佛教,一日入森林,见群鹿交尾,疑比丘能制欲,还语王。王乃解此疑问,欲使归佛教,让王位於帝须,七日且告以期终处死。帝须昇王位,虽快乐供养,无不任意,而畏死无寧日,故不起欲,忧恼憔悴。王仍谓帝须曰:出家比丘,常思惟死,故无暇起染着心。於...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西藏新志中曰:「周赧王二年岁在戊申,额纳特克(中印度)有乌迪雅纳汗者,為邻国所败。自印度逃至雪山,住雅赞塘,遂呼谓雅尔隆氏。其季子生有异表,眾人推為汗(王之意),寻為土伯图国之王。其后七世,有奸臣隆纳木者纂其位。不半载,前汗之子某汗恢復故位。又传七世,至多里隆...
《佛学大辞典》 / 288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十二光佛之一。无量寿经上曰:「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中略)超日月光佛。」楞严经五曰:「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佛,彼佛教我念佛叁昧。」
《佛学大辞典》 / 112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因者能生。果者所生。有因则必有果。有果则必有因。是谓因果之理。佛教通之叁世说善恶应报之义。观无量寿经曰:「深信因果,不谤大乘。」止观五下曰:「招果為因,剋获為果。」十住毘婆娑论十二曰:「因以得知,得者成就。果者从因有,事成名為果。」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Saṅkaraācārya,有名之印度教復兴者。纪元约七百八十九年顷,生於南印度之摩腊盘。嗣甘把里腊Kumārila之迹,盛一层婆罗门哲学之学风,於几多之古哲学书下注释,以自己之意见,主张為印度哲学之正教。自歷游四方或派遣其弟子於全印度,渐次张教线於民间,以屈伏佛教為目的,遂至驱...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盗他之牛不知其方法,则不能得醍醐味,以喻外人之剽窃佛教之文句,不能得解脱之益者。涅槃经叁曰:「世尊入涅槃后,盗窃如来遗餘善法若戒定慧,如彼诸贼劫掠诸牛。诸凡夫人虽復是戒定慧不能解脱。以是义故,不能获得常定常慧解脱,如彼群贼不知方便已失醍醐。」叁论玄义曰:「若言...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此一四一句偈总括一切佛教,佛教之广海,摄尽於此一偈。大小乘八万之法藏,自此一偈流出也。增一阿含一曰:「时大迦叶问阿难曰:增一阿含乃能出叁十七道品之教,乃诸法皆由此生。阿难报言:如是如是,(中略)增一阿含一偈之中,便出叁十...
《佛学大辞典》 / 509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宋东都人。字敏仲。官尚书礼部侍郎,世称王侍郎。仁慈宽容,大好佛教。初寓京师时。与禪门耆宿结道交。及游江西,与黄龙翠岩晦堂杨岐等诸师缔清游,深契禪旨。又悟净土法门之胜义。博考诸经,大有所发明。元丰七年着新修往生净土传叁卷,补戒珠之遗,凡列传一百九人。又撰直指净土...
《佛学大辞典》 / 190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一、百岁持戒,为恶所破,谓法将灭时,有人持戒满百岁已,一弹指顷,遂为恶知识之所破坏,是为法没时之秽行也。 二、久行慈心,为嗔所坏,谓法将灭时,有人久行平等慈忍,未尝少息,一旦逆境现前,不能安忍,嗔恚倏起,坏灭善根,是为法没时之秽行也。 叁、薄贱不随师教,谓法...
《三藏法数》 / 440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天台智者释法华经用四释:一因缘释,以四悉檀為因缘,而下四种之释义也。四悉檀者,一世界悉檀,二各各為人悉檀,叁对治悉檀,四第一义悉檀。四悉檀之义,原出智度论,龙树菩萨判释尊教化一代眾生之方法者也。今转用為释义之方规。惹眾生之乐欲為第一悉檀,使生信為第二悉檀,破恶...
《佛学大辞典》 / 721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梵语傴和U āya,有二释:一对般若而释。二对真实而释。对般若而释,则谓达於真如之智為般若,谓通於权道之智為方便。权道乃利益他之手段方法,依此释则大小乘一切之佛教,概称為方便。方者方法,便者便用,便用契於一切眾生之机之方法也。又方為方正之理,便為巧妙之言辞。对种种...
《佛学大辞典》 / 888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南方佛教之对。纪元前叁世纪阿育王传道师派遣后,发达於印度北部,传播於西藏,支那,日本等之佛教总称。此等处所现存之经典,与锡崙,缅甸等所谓南方佛教国之经典為小乘教者相反。含大乘经典為多,两者显有相异之点,故从地理上之区分,称為北方佛教。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二天加鳩摩罗天则為叁天,叁仙加若提子则為四仙。智度论二曰:「如摩醯首罗天,秦言大自在,八臂叁眼骑白牛;如韦纽天,秦言徧闻,四臂捉贝持轮骑金翅鸟;如鳩摩罗天,秦言童子,是天擎鸡持铃提赤幡骑孔雀;皆是诸天大将。」入大乘论上曰:「诸外道不解因缘,而起四执。僧佉所说有...
《佛学大辞典》 / 491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叁国佛教略史曰:「现时支那之佛教,大别二派:一黄衣派,即喇嘛也。一青衣派,即旧来之诸教也。(中略)青衣派中,尚存天台、华严、禪宗、真言、法相、净土诸宗典型。」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慧远有二人:一,庐山东林寺慧远,俗姓贾氏,雁门人。初学儒,二十一岁出家,以道安為师,达大乘之奥旨。时襄阳有寇乱,道安散徒眾,远辞而至荆州,将往罗浮,抵潯阳,爱庐峰清静,住於山阴。时有沙门慧永,在西林寺,原為同门。永劝刺史桓伊兴东林寺,使远居之。於是隐士刘遗民雷...
《佛学大辞典》 / 347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凡佛教之经典有五人之说者,佛说其一也。佛说者,佛之金口自宣说法也。法华经药草喻品曰:「如来是诸法之王,若有所说皆不虚也。」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偽託佛教之邪教也。其教始於元末韩山童刘福通等。诡言弥勒佛下世,白莲华开,以焚香诵经惑愚民,言可救劫。转辗相煽,遂成大乱,而元以之亡。明代有唐赛儿王森徐鸿儒等,至清代,其萌蘗日炽。又变為清水八卦荣华红阳白阳青莲红莲等名目。不可究詰。乾隆叁十九年寿张王伦以清水教倡...
《佛学大辞典》 / 310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具名佛祖歷代通载。二十二卷(或作叁十六卷),元念常撰。所载释氏故实,上起七佛,下至顺帝元统元年,编年纪载,於佛教之废兴,禪宗之授受,一一分明。见四库提要。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梵语Duṣkara-carya又Ta as,又常曰难行苦行,敢為身所难堪之诸种行也。主指佛法以外外道所教之行业。以苦行為出离解脱之道,此思想印度多行之者。观世尊六年苦行之事迹可知。至后世,佛教中之荒行亦云苦行。 又寺内之净人谓之苦行。传灯录(丰干章)曰:「本寺厨中,有二苦行:...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佛弟子目连尊者,见其母堕饿鬼道,受倒悬之苦。问救法於佛。佛教於每年七月十五日(僧安居竟之日),以百种供物供叁宝。请其威,得救七世之父母。因起此法会。盂兰盆经曰:「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為作盂兰盆,施...
《佛学大辞典》 / 182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亦名别体叁宝,出释氏要览) 谓佛法僧各各相别不同,故名别相叁宝。 一、佛宝,谓佛初于菩提树下成道,但示丈六之身,及说华严经时,现为卢舍那尊特之身,是为佛宝。(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卢舍那,华言净满。) 二、法宝,谓五时所说大乘小乘经律论藏,是为法宝。(五时者...
《三藏法数》 / 200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一、百劫顶寂定中修诸叁昧,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叁昧,华言正定。顶寂定者,在众定之上,故名顶也。谓等觉菩萨住顶寂定,以大愿力,住寿百劫,修一切叁昧已,入金刚叁昧,与一切法性相应相冥而得一合相也。(等觉者,去佛之位一等也。金刚叁昧者,金刚最坚至利...
《三藏法数》 / 253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谓儒教佛教道教。翻译名义集曰:吴主问叁教,尚书令闞泽对曰:孔老设教,法天制用,不敢违天。佛之设教,诸天奉行。是叁教之名,起於叁国之时。 又佛家以一代之教判而為叁也。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十四卷,梁释僧祐撰。凡十篇。皆东汉以下至於梁代阐明佛法之文。其辩难攻詰者,亦具载其往復之语。六代遗编。流传最古。梁以前名流着作,今无专集行世者,颇赖以存。佛教中雅驯之言也。唐释道宣有广宏明集叁十卷。虽為此书之续编。而体例小殊。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字仁山,清安徽石埭县人。生於道光丁酉十一月十六日。卒於宣统辛亥八月十七日,年七十五。生平好读奇书。凡音韵歷算天文舆地,以及黄老庄列,靡不领会。二十七岁时,曾於皖省书肆中得大乘起信论一卷。病后检阅他书,举不愜意。读起信论,乃不觉卷之不能释也。由是徧求佛经。一心学...
《佛学大辞典》 / 842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本為释子之称,后遂為神仙家之名,犹如言道教也。法苑珠林六十九曰:「姚书云:始乎汉魏,终暨苻姚。皆号眾僧以為道士。至魏太武二年,有寇谦之,始穷道士之名,易祭酒之称。」盂兰盆经疏下曰:「佛教传此方。呼僧為道士。」行事钞资持记下叁曰:「道士本释氏之美称,后為黄巾滥窃...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印度為佛陀之降诞地,占佛教史上最重要之地位。佛陀释迦牟尼开佛教,距今几何年,东西学者,聚讼纷紜,莫衷一是。其入灭时,则据眾圣点记之说,可知為西歷纪元前四百八十六年。 佛陀成道后四十五年间之行化,以摩揭陀,室罗伐悉底,為中心,而润泽憍赏弥,拘尸揭罗,吠舍厘等中印...
《佛学大辞典》 / 1832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后汉摩腾竺法兰共译。就小大乘摄集四十二章者。佛教流入中国之第一部经也。朱熹谓四十二章经其说却是平实。兹将本经各家之註述列之如下:四十二章经御註一卷,宋真宗皇帝註。四十二章经註一卷,明守遂註,了童补註。四十二章经解一卷,明智旭着。四十二章经指南一卷,明道霈述。四...
《佛学大辞典》 / 140字 / 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 《四十二章经》闍伊那者梵音Jaina,亦曰耆那教。开祖曰若提子Jñāti utra,其起原与佛殆為同时代而少早。其开宗之动机,亦与[佛教]同,為物心对立论,使有生Jiva与无生Ajiva对立,谓有生之善神,為无生之物质的关係所繫缚,至於营恶之生,故吾人修一切之道德,由於苦行禁欲而从物质界解脱,由於...
《佛学大辞典》 / 272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编者按:此名相内容颇多,特将其分為叁部份,此為之一。〉欧美各国开佛教研究之端绪者,虽在百年以前,然当其初期,不过仅街谈巷议,试其臆说耳。惟曾驻札尼波罗加德门府之霍奇孙,Brian Houghton Hodgson於彼地初发见梵语之佛典,千八百叁十七年以来,寄赠之於各地图书馆,法...
《佛学大辞典》 / 6231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法华经药草喻品以佛之教法譬之雨,眾生之机类譬之草木。佛教之雨,虽為一味,然随眾生之种类,而滋生各自之智性,因而治惑,称為药草。此中虽有叁草二木之差别,然木為二而少,草為叁而多,故废少而取多。又叁草中之中草為声缘之二乘,此品所明,正在声缘之二乘,故举药草而兼他也...
《佛学大辞典》 / 294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阿波逻罗A alāla,為梵名,译言无苗。北印度乌仗那国之池,阿波逻罗所住,故有此名。即苏婆伐窣堵(今名Swat)河之水源也。据西域记之说,昔迦叶佛时,所谓殑祇Gaṅgi之人,深通咒术,御恶龙不许暴雨。国人德之,恒从收获中赠几分,后怠之,彼怒,自為暴龙,损害苗稼,佛教化之,...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此中与我国相传之十二支相违者,唯虎与狮子而已。然止观等引大集经将师子改虎(十二支配十二兽,见汉王充之论衡,似基於列子叁十六兽说故我国十二支说非依佛教也),此一一方各有二罗剎女及五百眷属随其方面各自供养其方之叁神,而其窟皆是古昔菩萨之住处也。又一一各修各慈。昼夜...
《佛学大辞典》 / 286字 / 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叁国佛教略史曰:「世尊灭后一千五百零一年(西洋纪元后五百五十二年),日本钦明帝十叁年冬十月百济国圣明王始以佛像经卷赠於日本。(中略)帝下群臣议,苏我稻目尊礼佛法之请,物部尾舆中臣镰子执為不可。帝乃赐佛像於稻目,稻目捨向原之宅為寺奉像,名曰向原寺,是日本佛寺之始...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梵名Kongodha,东印度古王国名。在乌荼国之西南。玄奘渡天时,此国外道甚盛,不信佛教,国王為热心之溼婆教徒。见西域记十等。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正道之教也。无量寿经上曰:「出兴於世,光阐道教。」同下曰:「宣布道教,断诸疑网。」其后魏寇谦之以為神仙道之名。见[道士]条。惟蒙古人尚称佛教為道教。蒙古源流四曰:「崇祀昭释迦牟尼佛於上方福地,大施金银宝贝於释迦牟尼佛,极加敬重。修明道教。」又曰:「遵依从前道教而...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慈恩大师於佛教判别八宗。我法空有宗,指犊子部等。有法无我宗,指有部宗等。法无去来宗,指大眾部等。现通假实宗,指说假部等。俗妄真实宗,指说出世部等。诸法但名宗,指一说部等。胜义皆空宗,指般若等空宗龙树系。应理圆实宗,指华严法华等经及无着系之说。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唐人,乡贯未详。惠果之法孙,受法於义操。开成会昌顷,住长安青龙寺东塔院。有英名,究叁教,通五部,特精胎藏。日本僧圆仁圆行等,多就受密学,后武宗詔废佛教,破坏寺塔,使僧尼还俗,毁章敬青龙安国叁寺,以為内园。师不知所终。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人亡后叁年等修佛事追荐其人谓之年忌,又云年迴。盖佛教弔祭亡者止於中阴七七日也(大灌顶经梵网经等)。故支那称為累七斋又称七七斋。每七日修斋会也(释氏要览下),然百日已后之佛事,於佛教无本据,其中百日与一周忌叁年忌依支那之儒礼也,百日即儒之卒哭,一周忌者小祥,叁年...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西域古王国名。汉代之车师前部,后汉戊己校尉之故地,今新疆省戈壁沙漠东北部之吐鲁番,哈剌和绰附近之地也。往时佛教盛行,梵汉两种之经典并行。北凉时,產法盛法眾等诸师。北魏时,曇学威德辈,於此地译贤愚经。东晋智严智简等入竺,途次入此地,求行资。玄奘亦停留一月,国王麴...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一物之生,亲与强力者為因,疏添弱力者為缘。例如种子為因,雨露农夫等為缘。此因缘和合而生米。大乘入楞伽经二曰:「一切法因缘生。」楞严经二曰:「彼外道等,常说自然,我说因缘。」长水之楞严经疏一之上曰:「佛教因缘為宗,以佛圣教自浅至深,说一切法,不出因缘二字。」维摩...
《佛学大辞典》 / 303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大乘小乘也。一切经自教义之上分此二者,以对於小机说罗汉之道。為小乘,以对於大机说作佛之道為大乘。四部之阿含经等為小乘,法华经维摩经等為大乘。智度论百曰:「阿难知筹量眾生志业大小,是故不於声闻人中说摩訶衍。(中略)虽俱求一解脱门,而有自利利他人之别,是故有大小乘...
《佛学大辞典》 / 235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叁论玄义曰:「昔涅槃初度江左,宋道场等沙门慧观,仍製经序,略判佛教。凡有二科:一者顿教,即华严之流,但為菩萨具足显理。二者,始从鹿苑,终竟鵠林。自浅至深,谓之渐教。於渐教内开為五时:一、叁乘别教,於阿含经等,别说四諦、十二因缘、六度,投声闻缘觉菩萨之叁机者。二...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地水火风之四大与空大也。空以无碍為性,以不障為用。胜论於九实中摄之,数论於二十五諦中之第五位有五大。佛教六大,七大中之前五大是也。大者以其周徧於一切之事物也。非情成於五大。有情则於此加识大。唯识述记一末谓数论言:「五大有说,我慢生五大五唯十法。五大者,谓地水火...
《佛学大辞典》 / 213字 / 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又云略戒:「诸恶莫作,眾(或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等之偈颂也。是过去七佛所通说,又為通於一切大小乘之戒经,故谓之通戒。七佛各有通戒。见七佛通戒条。(CBETA註:疑為见[七佛通戒偈]条)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為破常有之见,我空法空有為空无為空等空相之法门也。智度论十八曰:「空门者,生空法空。」 又四门之一。有空四句分别之论法,第一為有门,第二為空门,第叁為亦有亦空门,第四為非有非空门。天台於自家之四教尽有此四门云:五教章上曰:「法鼓经中,以空门為始,以不空门為终。...
《佛学大辞典》 / 165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以譬佛教之东渐。谓象驮经而来也。华严玄谈曰:「鷲巖西峙,象驾东驱。」演义钞曰:「上句明主出西天,故云鷲巖西峙。后句即化法东被,故云象驾东驱。言象驾者略有二义:一、一千年后像法之时佛教方被故。二者、象驮经故。初虽白马来仪本用象故。」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叁国佛教略史曰:「八年(唐玄宗开元八年)金刚智叁藏率不空叁藏至京师,勅居於慈恩寺。智传龙树之密教,所至筑坛度人,时称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為开元叁大士。」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日本之佛教,有十八宗。叁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俱舍宗,成实宗,天台宗,真言宗,融通念佛宗,净土宗,真宗,日莲宗,时宗与临济宗,曹洞宗,黄檗宗,加普化宗及修验宗為十八宗。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以十指配於十波罗蜜十法界等,见[莲华合掌]条。足十趾亦曰十指。净印法门经曰:「於是海意菩萨,承佛教勅,即时於其足十指间,放十千光。」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本為诸宗之通称,后為禪宗自讚之称,因之称餘宗曰教门。楞伽经一曰:「佛语心為宗,无门為法门。」祖庭事苑八曰:「宗门谓叁学者莫不宗此门,故谓之宗门。正宗记云:所谓吾宗门,乃释迦门一佛教之大宗正趣。(中略)乃知古者命吾禪门谓之宗门,而尊教迹之外殊,是也。」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DalaiLama,达赖者,蒙古语,大海之意,喇嘛者西藏语,Lama,胜者之义。為西藏喇嘛教之教主,属於黄衣派。為禪定菩萨之化身,在主都剌萨。相承者,喇嘛死时,国内派人以奇瑞為表徵,求死喇嘛之转生者,令婴儿继嗣。西藏新志中曰:「达赖喇嘛者,喇嘛僧中至大至高全国所最尊崇者也...
《佛学大辞典》 / 395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又曰闻持陀罗尼。四陀罗尼之一。闻持佛之教法而不忘也。陀罗尼译言总持。大乘义章十一末曰:「教法名法,於佛教法闻持不忘,名法陀罗尼,闻不忘故经中亦名闻陀罗尼。」见[陀罗尼]条。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2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净土门立二种之回向:一、往相回向,愿所修之功德回向而往生净土也。二、还相回向,愿成佛后迴入生死教化一切眾生也。此二种回向為菩提心所具之通相,行者依自力勤修,為佛教通途之义。故净土一门,皆欲依自力成就此回向,独净土真宗一派谓此二种回向。於信之一念,自弥陀之方回向...
《佛学大辞典》 / 177字 / 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