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 条搜索结果

十六大力

佛趣阿耨达龙王之请,為说无欲之法,使诸菩萨修诸清净行,当得此十六大力,调摄身心,而化诸眾生也。一、志力,菩萨心志,善总持一切诸佛所说之法,以化眾生,名為志力。二、意力,菩萨心意与佛之所行同。於诸眾生未度者愿悉度之,名為意力。叁、行力,菩萨能以精进之行,通达一切...

《佛学大辞典》 / 495字 / 6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风中灯

世间之转坏,人命之无常,譬之风中之灯也。智度论二十叁曰:「世间转坏如风中灯。」方广大庄严经五曰:「无有坚实,如风中灯,如水上泡。」坐禪叁昧经曰:「谁能知死时,所趣从何道?譬如风中灯,不知灭时节。」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6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五果回心

五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所证之果也,谓此五人,经劫不等,断尽烦恼,回心向大,证取菩提,故名五果回心。(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菩提,华言道。) 初果八万劫回心,初果即须陀洹也。谓断叁结之惑,而得此果。超四恶趣,于人天中七返受生...

《三藏法数》 / 574字 / 6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尸弃

Śikhin,又作式,式弃,式詰。大论作罽那尸弃。旧俱舍十叁作剌那尸弃Ratnaśikhin,新俱舍十八作宝髻增一阿含经四十四作式詰。优婆塞戒经作宝顶。本行经作螺髻。有二佛:一、值遇释迦佛初阿僧祇劫满之佛也。大论四曰:「释迦文佛从过去释迦文佛,到罽那尸弃,為初僧祇。」二、过去...

《佛学大辞典》 / 395字 / 6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七有

因果不亡曰有,谓由身口意所作善恶之因,能招六趣生死之果。因果相续,故名七有。(六趣者,天趣、人趣、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一、地狱有(亦名不可有),地狱者,此狱在地之下也。谓众生由过去恶逆之因,感现在地狱之果,因果不亡,故名地狱有。 二、畜生有...

《三藏法数》 / 371字 / 6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四劫

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谓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历过百年,则寿减一岁;如是减至人寿十岁则止。复过百年,则增一岁,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此一增一减,名为一小劫。如是二十增减,名为一中劫。总成、住、坏、空四中劫,名为一大劫。 一、成劫,成劫者,谓世界初成立也。...

《三藏法数》 / 916字 / 6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八大地狱

相对於八寒地狱而言亦云八热地狱。赡部州地下五百踰缮那有地狱,名等活。从其次第,第八為无间地狱。此八大地狱重重竪立也。据俱舍论八之说,一等活地狱,彼有情遇种种斫刺磨擣。被凉风所吹则苏如故,等於前活,故名等活。二黑绳地狱,先以黑绳秤量支体,而后斩锯,故名黑绳。叁眾...

《佛学大辞典》 / 580字 / 6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八功德水

八功德水,谓阿弥陀佛极乐净土池中之水,有八种功德也。 一、澄净,谓其水澄渟洁净,是为澄净功德。 二、清冷,谓其水清滢凉冷,是为清冷功德。 叁、甘美,谓其水甘甜嘉美,是为甘美功德。 四、轻软,谓其水轻浮柔软,是为轻软功德。 五、润泽,谓其水滋润泽物,是为润泽功...

《三藏法数》 / 216字 / 6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法华七喻

一、宅喻,譬众生五浊等苦,宅譬叁界。谓叁界众生,为五浊八苦之所煎逼,而不得安隐。犹大宅被所烧,而不能安居。故以宅为喻也。(五浊者,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八苦者,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

《三藏法数》 / 804字 / 6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二身

一、分段身,分即分限,段即形段。谓叁界内六道众生所受之身,支形分段,长短巨细,各各不同,是名分段身。(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六道者,天道、人道、阿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二、变易身,变即转变,易即改易。谓二乘等虽出叁界,尚受方便等土法性...

《三藏法数》 / 137字 / 6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二十五有

二十五有,不出六道,有生有死,因果不亡之谓也。然梵王天、无想天、及五那含天总在四禅天中,而别出其名者,以外道计梵王天为生万物之主,计无想天以无心为涅槃,计五那含天为真解脱,所以经教特立此叁天为叁有,以对破外道之计也。(六道者,即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

《三藏法数》 / 511字 / 6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四梦

一、无明习气梦,谓由无明烦恼积习气分覆蔽真如之性,无所明了,以致心神颠倒,形于梦想也。 二、善恶先征梦,谓人凡有善恶吉凶之事,必先形于梦寐,以为征验也。 叁、四大偏增梦,谓人由地水风四大而成于身,若地大增,身则沉重;水大增,身则浮肿;大增,身则状热;风大增...

《三藏法数》 / 172字 / 6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六神通

璎珞经云: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慧,彻照无碍,故名神通。 一、天眼通,谓能见六道众生,死此生彼,苦乐之相,及见一切世间种种形色,无有障碍,是名天眼通。(六道者,天道、人道、阿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二、天耳通,谓能闻六道众生,苦、乐、忧、喜...

《三藏法数》 / 358字 / 6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色蕴有五种相

一、自相,自相者,即色身诸法自相,谓坚是地相,湿是水相,暖是相,动是风相,各别不同故也。 二、共相,共相者,即色身诸法和合之相也。谓此色身皆从地、水、、风,和合为相也。 叁、所依能依相,所依能依相者,谓色身。四大种子是所依相,四大造色是能依相也。(四大者...

《三藏法数》 / 218字 / 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如来十力

如来证得实相之智了达一切无能坏无能胜故名力也。 【一知是处非处智力】谓如来于一切因缘果报审实能知如作善业即知定得乐报名知是处若作恶业得受乐报无有是处名知非处如是种种皆悉遍知故名知是处非处智力。 【二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谓如来于一切众生过去未来现在叁世业缘果报...

《三藏法数》 / 620字 / 6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叁途对叁毒

一、途对嗔忿,途即地狱道也。谓其处受苦众生,常为镬汤炉炭等热苦所逼,故四解脱经称为途。盖由众生无慈悲心,常怀嗔忿,致感斯报。故云途对嗔忿。 二、刀途对悭贪,刀途即饿鬼道也。谓其处受苦众生常受刀杖驱逼等苦,故四解脱经称为刀途,盖由众生无惠施心,常怀悭贪...

《三藏法数》 / 201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人死六验

谓人生世间,作善作恶,罪福昭然,纤毫无隐;及临终时,将感来生善恶果报,先有六验。 一、验生人中,谓若作善之人,将死之时,先从足冷至脐,脐上犹温,然后气尽者,即生人中。 二、验生天上,谓若作善之人,将死之时,头顶皆温,然后气尽者,即生天上。 叁、验生饿鬼中,谓...

《三藏法数》 / 261字 / 6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六聚戒名义

聚者,集也。由众生罪有重轻故,佛制诸戒,结罪不一,因随其重轻,集分六类,故云六聚也。 一、波罗夷,梵语波罗夷,华言弃。谓犯此罪者,永弃于佛法之外也。又云极恶。释义有叁:一者由犯此戒,道果无分;二者不与僧中共住;叁者舍此身已,当堕地狱;故名极恶。 二、僧伽婆尸...

《三藏法数》 / 435字 / 5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五品

品者,次序之义。谓于圆教外凡位中而有浅深次序之别,故分五品也。(外凡者,因未登圣位,心居理外也。) 一、随喜品,随喜者,随他修善,喜他得成也。谓佛转法轮,众生得益,我助彼喜,是名随喜品。经云:若闻是经而不毁訾,起随喜心。是也。 二、读诵品,看文曰读,背文曰诵...

《三藏法数》 / 396字 / 5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四藏

四藏者,即经、律、论、咒也。以其各各含藏一切文理,故名藏也。 一、经藏,经藏者,即如来所说一大藏,大小乘诸经也。经,法也、常也,十界同遵,谓之法。叁世不易,谓之常。又云契经,谓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

《三藏法数》 / 267字 / 5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四种观行

谓修行忏悔者,自念烦恼深厚,覆盖慧眼,令无所见,断除众善,不能出离苦果。今既发露众恶,投诚忏悔,须作四种观行,为灭罪之方便也。 一、观因缘,谓修行忏悔者,当观我之此罪,由无明所覆,无正观力,不识其过;远离善友,随逐魔行,如蛾赴,自烧自烂,以是因缘,不能自出...

《三藏法数》 / 340字 / 5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修多罗

Sūtra,又作修单罗,修妒路,修多阑,修单兰多。以綖為正翻。谓如以綖(线字同)贯花,使之不散。言教能贯穿法义使不散失,故名之為綖。其餘经文谓為契经,经本等者,义译也。新作素怛缆,素呾缆,苏多罗,苏呾罗。译綖或契经。綖之义如前。契经者,契於理,合於机,故曰契。贯穿...

《佛学大辞典》 / 1194字 / 5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二土

一、净土,谓其地纯以金刚所成,众宝间错,种种庄严,皆悉殊胜,即华藏世界,西方安养等世界也;以其无有四趣五浊等秽恶,是名净土。(四趣者,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五浊者,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也。) 二、秽土,谓其地坑坎堆阜,秽恶充满,即娑婆...

《三藏法数》 / 158字 / 5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怛索迦

Takṣaka,龙王名。玄应音义二十叁曰:「怛索加,都达反,龙王名也。昔有仙人,曾咒此龙令其入,龙王忧怖,遂投帝释遶座而住。仙人知已,更以咒,帝释与龙一时俱堕。帝释求哀,得免所患,龙遂死焉。」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5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天口

婆罗门之法以為天之口,烧供物则诸天得食之云。是护摩供之所由来。百论疏上之中曰:「再供养為欲生福,外道谓是天口,故就朝瞑二时再供养。问外道何故谓法天口耶?答俱舍论云:有天从中出语言:诸天口中有光明谓言是。故云天口。(中略)正烧苏等千八种物,令香气...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5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四正勤

(亦名四断,出法界次第) 正则不邪,勤则不怠。毗婆沙论云:断已生恶法,犹如除毒蛇;断未生恶法,如预防流水;增长已生善,如溉(居代切,灌也)甘果栽(栽,苗也);未生善令生,如钻(祖官切,穿也)木出,故名四正勤。(梵语毗婆沙,华言广解。) 一、已生恶令永断,谓五...

《三藏法数》 / 289字 / 5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五种善根发相

一、息道善根发相,谓修禅之人,由先数息而修止观,故得身心调适,妄念皆止,因是自觉渐渐入定,泯然空寂。或经一日、二日,乃至一月、二月,不退不失,即于定中,忽觉身心运动,而发痛痒冷暖等触,触相发时,身心安定,悦豫清净,不可为喻,是为息道善根发相。 二、不净观善根...

《三藏法数》 / 435字 / 5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二十种小乘外道涅槃

【一小乘外道论师】此外道师说诸受阴重如灯灭种坏风止名为涅槃(阴即身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外道方论师】此外道师说最初生诸方从诸方生世间人从人生天地天地灭没还入彼处名为涅槃(诸方即四方也)。 【叁外道风仙论师】此外道师说风能生长命物能杀命物风造万物能坏万物名...

《三藏法数》 / 1256字 / 5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八难

八难者,八处障难也。此之八处,虽感报苦乐有异,而皆不得见佛,不闻正法,故总称为难也。 一、在地狱难,谓南赡部洲之下,过五百由旬,有八寒、八热等狱,皆名地狱。众生因恶业所感,堕于彼处,长夜冥冥,受苦无间,障于见佛闻法,故名地狱难。(梵语赡部洲,即阎浮提,华言胜...

《三藏法数》 / 666字 / 5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佛具九恼

如来已离一切障碍,成就无量诸胜功德,岂有如是种种业报之实。盖亦善巧方便,令诸众生,知造善恶业因,必有苦乐果报。故说此九种恼事也。 一、六年苦行,佛言:往昔波罗柰城边,有婆罗门子,名鬘;复有瓦师之子,名护喜。二子少小心相敬念。护喜谓鬘曰:共见迦叶如来。鬘...

《三藏法数》 / 2142字 / 5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水喻真心有十义

一、水体澄清,谓众生真如之心,自性清净,圆湛明彻,本来无染,犹水之澄清也。 二、得泥成浊,谓众生真如之心,性虽清净,而为无明之所染污,觉成不觉,犹水本清净,得泥成浊也。(无明者,无所明了也。) 叁、虽浊不失净性,谓众生真如之心,虽为无明所染,而清净本然之性,...

《三藏法数》 / 527字 / 5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四胎相

一、正知入不正知住出,谓转轮王宿世曾修广大之福,其业最胜,但知入胎,不能正知住胎出胎也。(正知,犹明知也。) 二、正知入住不正知出,谓独觉之人,久习多闻,其智最胜,但正知入胎住胎,不能正知出胎也。 叁、俱正知入住出,谓菩萨旷劫修行,福德智慧俱胜,故能正知入胎...

《三藏法数》 / 248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地狱品之二

“复次,诸比丘!彼地狱中诸众生等,经无量时受极苦已,然后从此五百由旬燋渴狱出,奔走如前,略说乃至,求救护处。即复往诣脓血地狱,其地狱亦广五百由旬,脓血遍满,深至咽喉,悉皆热沸。地狱众生入其中已,东西南北,交横驰走。彼诸众生,如是走时,烧手烧足、烧耳烧鼻;手足耳...

《起世经》 /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 7387字 / 5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6日

慈明虎声

慈明圆禪师,泉大道来参。问曰:白云横谷间,道人何处来?泉顾指左右曰:夜来何处,烧出古人坟?呵曰:未在,更道。泉作虎声。师打一坐具。泉推倒慈明。明亦作虎声。泉退身大嘆云:我对七十餘员善知识,唯师可继得临济正宗。见会元十二。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5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斗胜

佛教徒与道士比术而胜之也。后汉明帝永平十四年正月元旦,五岳诸山道士褚善信等朝贺之次,表请比较佛教与道教之优劣,帝许可之,於其月之十五日,自临幸白马寺,使佛典与道经共焚。道经归於灰烬,佛典其轴為,纸為黄色,而一字无损,故谓之斗胜。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5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四土

一、同居土,同居土者,有秽有净。谓如此土娑婆世界,沙砾充满,即同居秽土也。西方安养世界,金宝庄严,无四恶趣,即同居净土也。虽净秽有异,皆是凡圣共住,故名同居也。(梵语娑婆,华言能忍。四恶趣者,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二、有余土,有余土者,谓二乘...

《三藏法数》 / 501字 / 5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十种发心

十种发心者,谓诸众生,迷妄失真,念念起心,贪着诸境,业报不同,苦乐有异,皆因发心不纯也。 一、发地狱心,谓众生念念起贪嗔之心,日增月甚,造上品十恶,行涂道,是名发地狱心。(上品者,谓人作恶,于欲作、正作,作已,叁时之中,俱不能悔也。十恶者,一杀生、二偷盗、...

《三藏法数》 / 854字 / 5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地狱品上

“诸比丘!其四大洲及八万小洲,诸余大山及须弥山王等外,别有一山,名为轮圆(前代旧译云铁围山),高六百八十万由旬,纵广亦有六百八十万由旬,弥密牢固,金刚所成,难可破坏。诸比丘!此轮圆外更有一重大轮圆山,由旬高广正等如前。其两山间,极大黑闇,无有光明;日月如是有大威...

《起世因本经》 / 隋天竺沙门达摩笈多译 / 1885字 / 5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6日

五逆

一、杀父母,谓父母养育,恩同天地,为子者,当竭力孝养奉事,以报其恩,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即堕地狱。四分律云:若杀父母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具足戒者,即二百五十戒也。) 二、破和合僧,谓比丘集众行布萨时,和合作法,若后来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

《三藏法数》 / 477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者护摩法,吽者种子。一种之护摩法也。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佛顶尊胜心破地狱转业障出三界秘密三身佛果三种悉地真言仪轨

摩诃毗卢遮那如来金鼓说。口开舌举震法界宫殿。莲华台藏世界诸如来出定。即以摧破地狱灭七遍之殃。起教菩萨说五字秘密。是五字者阿鑁览唅欠。阿字金刚部主肝。鑁字莲华部主肺。览字宝部主心。唅字羯磨部主胃。欠字虚空部主脾。山海大地从阿字出。江河万流从鑁字出。金玉珍宝日月星...

《佛顶尊胜心破地狱转业障出三界秘密三身佛果三种悉地真言仪轨》 / 3444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3月12日

十二分经

(亦名十二部经,出大智度论) 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经者,法也,常也。十界同遵曰法,叁世不易曰常,此圣教之总名也。又修多罗即是长行直说法相,随其义理长短,不以字数为拘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

《三藏法数》 / 892字 / 5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地狱品之一

“诸比丘!于四大洲、八万小洲,诸余大山及须弥山王之外,别有一山,名斫迦罗(前代旧译云铁围山),高六百八十万由旬,纵广亦六百八十万由旬,弥密牢固,金刚所成,难可破坏。诸比丘!此铁围外,复有一重大铁围山,高广正等,如前由旬。两山之间,极大黑暗无有光明,日月有如是大威...

《起世经》 /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 1918字 / 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6日

十习因

一、媱习因,习即数习之义。媱习因者,谓媱习交接,研磨不休,故有光于中发动,二习交然,故有铁床铜柱八热地狱之报也。(八热者,想狱、黑绳狱、堆压狱、叫唤狱、大叫唤狱、烧炙狱、大烧炙狱、无间狱也。) 二、贪习因,贪习因者,谓贪习之心,往来计算,发于相吸,吸揽不止...

《三藏法数》 / 527字 / 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十回向

回即回转,向即趣向。谓起大悲之心,救度众生,回转十行之善,向于叁处:一、真如实际是所证,二、无上菩提是所求,叁、一切众生是所度。以能回之心,及所回善行,向彼万类,圆满梵行,等入法界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谓由前修十行,神通满...

《三藏法数》 / 896字 / 5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十普门

普,遍也。门,即能通之义。谓菩萨以圆融中道,妙观通入,常住实际理地。故立此十门也。 一、慈悲普,慈能与乐,悲能拔苦。盖菩萨即于一念之中,遍观十界善恶苦乐,而起慈悲与拔之想。普令众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故名慈悲普。(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

《三藏法数》 / 1131字 / 5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二谛

一、真谛,真谛者,彰一性本实之理也。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是非双泯,能所俱亡,指万象为真如,会叁乘归实际也。(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二、俗谛,俗谛者,显一性缘起之事也。所谓佛事门中,不舍一法,劝臣以忠,劝子以孝,劝国以治,劝家以和,弘善示天...

《三藏法数》 / 127字 / 5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五种果

一、异熟果,谓诸众生现世作不善业,则招来世恶趣之果。若作有漏善业,则招来世善趣之果。以其异世成熟,是名异熟果。(不善法者,杀、盗、淫、妄也。恶趣者,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有漏善法者,漏即叁界之惑,虽修人天之善,未能断惑故也。善趣者,人、天二道也。) 二、...

《三藏法数》 / 383字 / 5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八热地狱

在地之下,故名地狱。婆沙论云:南赡部洲,下过五百踰缮那,乃有其狱。然此地狱,有大有小。大则八寒、八热,小则一一大狱四门,各有四小狱,共为十六;小狱名为游增狱,谓受罪众生,游彼狱时,其苦转增故也。(梵语赡部洲,又云阎浮提,华言胜金洲。梵语踰缮那,又云由旬,华言...

《三藏法数》 / 665字 / 5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十八道

此為真言修法最初之法,通於胎金两部者也。十八道念诵次第密记曰:「先洗手,着净衣,悬袈裟,作净叁业叁部神守护身法,观字,变成五股金刚杵,从杵各照身口意业中,由此加持力而叁业罪障速疾消灭,显得叁部诸尊,此即灭身叁口四意叁之十恶而显得叁部诸尊之实义也。已下正為十八道...

《佛学大辞典》 / 3258字 / 5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四恩

一、父母恩,经云:父有慈恩,母有悲恩。盖父母长养之恩,广大无比。若有男女,背恩不顺,死即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有男女,孝养父母,承顺无违,常为诸天护念,福乐无尽。纵能一日叁时,割自身肉,以养父母,尚未能报一日之恩也。 二、众生恩,经云:即无始来,一切众生轮...

《三藏法数》 / 526字 / 5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二见

一、相貌见,谓因彼形相状貌而见,如人远见烟起,便言见,虽不见,亦非虚妄,是名相貌见。 二、了了见,谓人眼根清净不坏,自观掌中阿摩勒果,了了分明。菩萨见于菩提涅槃之果,亦复如是,是名了了见。(梵语阿摩勒,翻译名义不翻,言其树叶似枣,花白而小,果如胡桃,味酸...

《三藏法数》 / 138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叁界九地

谓欲界五趣,杂居一地;色界四禅,分为四地;无色界四空,分为四地,共为九也。地有持载之义,众生依之而住。此之九地,从忉利天已下及四趣,皆为地居;夜摩已上,以至非非想天,皆为空居。从所依处得名,故皆言地也。 一、五趣杂居地,五趣者,即欲界六天、人、饿鬼、畜生、地...

《三藏法数》 / 730字 / 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八寒八热

八寒地狱与八热地狱也。梁武帝文曰:噉食眾生,是八寒八热地狱囚。按翻译名义集地狱篇云:八大狱外附十六小地狱。八寒冰、八炎八炎地狱者:一炭坑、二沸屎、叁烧林、四剑林、五刀道、六铁刺林、七咸河、八铜橛。八寒冰地狱者:一、额浮陀,寒生疱;二、尼罗浮陀,疱裂;叁、...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四不可说

涅槃经中,明四教之理,但可智证,不可言说,以其理本无说故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生生不可说,生生者,能生、所生也。谓根尘相对,是为能生,由此根尘相对之时,一念心起,分别好恶,是为所生,即心法也。能所兼言,故名生生。此是藏教所诠,实有生...

《三藏法数》 / 499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十种因

一、随说因,谓于欲界、色界、无色界一切惑业系缚之法,及不系缚之法,随所见闻觉知,起诸言说,是名随说因。(不系缚法者,即出世之道法也。) 二、观待因,待即对待之义,谓诸有情,欲求叁界有系缚之乐,及出世间不系缚之乐,于彼诸缘,或为求得,或为受用,观彼对此,是名观...

《三藏法数》 / 524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葬法

印度之葬法有叁种,四种。叁种者:一葬,二水葬,叁野葬也。四种者:一葬,二水葬,叁土葬,四林葬也。西域记二曰:「送终殯葬,其仪有叁:一曰葬,积薪焚燎。二曰水葬,沈流漂散。叁曰野葬,弃林飤兽。」毘奈耶杂事十八曰:「佛言:苾芻身死,应為供养。苾芻不知云何供养?...

《佛学大辞典》 / 304字 / 5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十种行愿

普贤菩萨于华严会上逝多林中,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如来功德,十方诸佛,经刹尘劫,说不能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也。(普贤者,德周法界曰普,调柔善顺曰贤。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逝多,华言胜林。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

《三藏法数》 / 814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七灾难

七灾难者,谓佛为十六大国波斯匿王等而说也。若国土中,有此七种灾难,当讲读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其难即灭,万姓安乐也。(梵语波斯匿,华言胜军。) 一、日月失度难,谓日月失其所缠之度,时序不调。或赤日出,或黑日出,或二、叁、四、五日出,或日蚀无光,或日轮一重现乃至四...

《三藏法数》 / 453字 / 4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

叁行

(亦名叁种业,出大智度论并王法念处经) 一、福行,谓因修十善等福报,生欲界天上人间及阿修罗,享福受乐,故名福行。(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也。梵语阿修罗,华言无酒。) 二、罪行,谓因作五逆、十恶等罪...

《三藏法数》 / 216字 / 4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