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身,生身者,谓从父母所生,即佛应化之身也。 二、法身,法身者,谓本有法性之身,若佛出世及不出世,常住不动,无有变易也。
《三藏法数》 / 60字 / 7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四卷,秦罗什译。佛,住耆闍崛山大树紧那罗王与其眷属共诣佛,弹琴,使大眾及山川皆悉起舞。天冠菩萨问大树何不成佛?大树语以菩萨十二无满足之法。大树请问宝住叁昧,佛答以修习生起八十种之宝,於世出世之宝,得自在。天冠问佛大树云何以伎乐教化眾生?佛具答之。因应大树之请,...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7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本起经上谈本生云:昔定光佛出世时有谓為儒童者。闻佛出世,喜行城中,欲以华供养,不得。有一女瞿夷,持七茎青莲花。儒童由瞿夷得华,瞿夷与儒童约為后生妇。儒童者,今之世尊,瞿夷者太子妃也。此為有名之锭光佛授记条。又见宝积经百七。智度论叁十五。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7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Lakṣa,密教说念诵陀罗尼之数,谓之叁落叉。落叉原為数名,十万曰落义。以十万為一亿,则叁落叉译作叁亿,是乃一往浅略之释也。若依其深秘之释,则落叉為相之义,见之义,叁落叉者见字与印及本尊叁平等实相之叉也。又於身口意叁业各见瑞相之义也。又时分之义,晨午昏叁时或寒热雨...
《佛学大辞典》 / 387字 / 7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谓此八法不依偏邪而行,故名为正。复能通至涅槃,故名为道。(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正见,谓人修无漏道,见四谛分明,破外道有无等种种邪见,是为正见。(无漏道者即戒定慧。修此道者,能断叁界有漏生死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二、正思惟,谓人见四...
《三藏法数》 / 426字 / 6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一、理一,理即中道一实相之理也。此实相之理,诸佛众生体性平等,无有增减。但众生体虽本具,全体在迷。唯诸佛觉知如实之相,乘此实道,出应于世,要令众生得此实相。故经云: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又云:诸佛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为令众生开示悟...
《三藏法数》 / 452字 / 6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过现未叁住劫,各有一千佛出世。贤劫千佛者,佛祖统纪叁十勘考诸经论,依其所记,则住劫有二十增减,其前八增减中,為佛之出世。於第九减劫,始有佛,名拘留孙佛。是為千佛之第一。次為拘那含牟尼佛,次為迦叶佛,次即今之释迦牟尼佛。自此至第十增减之减劫,有弥勒出世,次於第十...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6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八难者,八处障难也。此之八处,虽感报苦乐有异,而皆不得见佛,不闻正法,故总称为难也。 一、在地狱难,谓南赡部洲之下,过五百由旬,有八寒、八热等狱,皆名地狱。众生因恶业所感,堕于彼处,长夜冥冥,受苦无间,障于见佛闻法,故名地狱难。(梵语赡部洲,即阎浮提,华言胜...
《三藏法数》 / 666字 / 6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梵名Di aṁkara,提洹竭,提和竭罗,瑞应经译曰锭光,智度论译曰然灯。锭為灯之足,释迦如来因行中第二阿僧祇劫满时逢此佛出世,买五华之莲,以供养佛,髮布於泥,令佛蹈之,以受未来成佛之记别。智度论九曰:「如然灯佛,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然灯太子。作佛亦名然灯,旧名锭光...
《佛学大辞典》 / 309字 / 6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我今顺于莲花部 略说如意摩尼轮 能胜诸部最秘密 成就世法出世法 念诵都有四种相 行者谛听我说之 初作息灾加持法 第二增益福智成 第三随心爱念法 第四降伏一切怨 此四种持护摩事 上中下法次第陈 若欲成就息灾者 先发安忍慈悲心 须求无上妙觉地 莫乐声...
《都表如意摩尼转轮圣王次第念诵秘密最要略法》 / 解脱师子译 / 361字 / 6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即空宗与性宗。此於相宗之外,又於性宗中分别者也。就经论上而言,则般若经四论已上,就八宗上而言。则叁论已上,均显寂灭之真性,宜统名性宗,然此中以阳破诸相為主,而阴显真性,直有显示真性之二门,即遮詮与表詮之相违,前者名空宗,后者正名性宗。以之料简八宗,则叁论之一宗...
《佛学大辞典》 / 952字 / 6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财者,谓信等七种出世法财也。若一切眾生行此七法,资成道果,故谓之财。一、信财,谓信能决定受持正法,以為佛道之粮。二、进财,谓未能见真諦理,而一心精进求出世道,以為成佛之资。叁、戒财,谓戒為解脱之本,能止防身口意之恶非,以為成佛之资。四、惭愧财,惭者,惭天。愧者...
《佛学大辞典》 / 252字 / 6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开显实相妙理之事业,开示佛知见之事业也。一大者,实相之妙理,谓佛知见,即法华之妙法也。法华经方便品曰:「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文句四上曰:「一则一实相也,非五非叁,非七非九,故言一也。其性广博,博五叁七九,故名為大。诸佛出世之仪式,故名為事。...
《佛学大辞典》 / 266字 / 6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十种发心者,谓诸众生,迷妄失真,念念起心,贪着诸境,业报不同,苦乐有异,皆因发心不纯也。 一、发地狱心,谓众生念念起贪嗔之心,日增月甚,造上品十恶,行火涂道,是名发地狱心。(上品者,谓人作恶,于欲作、正作,作已,叁时之中,俱不能悔也。十恶者,一杀生、二偷盗、...
《三藏法数》 / 854字 / 6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佛出世先说华严经,蒙大乘之机,譬如日出先照高山也。止观一曰:「华严曰:譬如日出先照高山,次照幽谷,次照平地。平地不定也,幽谷渐也,高山顿也。」(是以天台宗之意略抄经意之文也)。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6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袈裟名。六祖坛经曰:「朕积善餘庆,宿种善根。值师出世,顿悟上乘。感荷师恩顶戴无已,并奉磨衲袈裟及水晶鉢。」标註曰:「或云:高丽国產,世所珍奇,未见其所由,可重考矣。」东坡全集磨衲赞序曰:「长老佛印大师了元,游京师,天子闻其名,以高丽所贡磨衲赐之。」鸡林志曰:「...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6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弥勒菩萨今在兜率天内院,经当来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於此土出世,在华林园中龙华树下开法会,普度人天,谓之龙华会,中世身化龙身,又入禪定,以待龙华会。荆楚岁时记曰:四月八日,诸寺各设斋,以五香水浴佛,作龙华会,以為弥勒下生之徵。刘禹锡诗曰:「支公去已久,寂寞龙华会。」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6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舍卫城叁亿之家不见闻佛之出世。智度论九曰:「在人天中佛出世时其人不见,如说舍卫城九亿家叁亿家眼见佛,叁亿家耳闻有佛,叁亿家不闻不见。佛在舍卫二十五。而此眾生不闻不见,何况远者!」止观四曰:「振丹一国不觉不知,舍卫叁亿不闻不见,着乐诸天及生难处,不来听受。」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6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不可思议名妙,即实相之理也。实相之理,精微玄妙,清净寂绝。经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是也。总论因果自他,故具明十妙,妙体无殊也。 一、境妙,境即理境也。谓十如是等境,心、佛、众生叁无差别,不可思议。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等是也...
《三藏法数》 / 983字 / 6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巴陵,谓岳州顥鑑禪师也。碧严第十叁则评唱曰:「师,常缝坐具行脚,深得他云门脚跟下之大事,所以奇特。后出世為云门法嗣,先住岳州巴陵,不更作法嗣之书,只得叁转语上云门。如何是道?明眼人落井。如何是吹毛剑?珊瑚枝枝撑着月。如何是提婆宗?银碗裹盛雪。云门云:他日老僧忌...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6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菩萨出世,能以智慧方便,令诸有情,改恶迁善,舍迷就悟;如日出现世间,照临万物,一切幽暗之处,悉皆明朗,故取为喻。(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破无明暗,菩萨出现于世,以智慧之光,破除一切有情无明黑暗,如日行空,威光燀(昌善切)赫,能令世间一切...
《三藏法数》 / 614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界者藏之义,涅槃能藏无為之万德故曰界。又為因之义,涅槃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之利乐事,故曰界。又界為界畔。涅槃虽无界畔,然对於生死界,则谓為涅槃界。唯识论十曰:「界是藏义,此中含容无边希有大功德故。或是因义,能生五乘,世出世间利乐事故。」增一阿含经十二曰:「亦获智...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5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世间之人。对於出世间之人而言。无量寿经下曰:「如是世人不信作善得善為道得道。」心地观经报恩品曰:「世人為子造诸罪,堕叁途长受苦。」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5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Vibhajyavādinaḥ,部计名。此部所说有是有非,须能分别简择,故名分别说部。是非小乘二十部等之部计,乃论者假定之名也。俱舍光记二十曰:「说非尽理,半是半非,更须分别,故名分别说部,梵云毘婆闍缚地。毘婆闍名分别,缚地名部,旧云毘婆闍婆提者讹也。」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5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据宗轮论之说,佛灭后百年依大天分上座大眾二部,其第二百年由大眾部出一说部,说出世部,鸡胤部,多闻部,说假部之五部,又於第二百年末出制多山部,西山住部,北山住部之叁部,合有八部之末家,加入本家之大眾部则為九部。又上座部於叁百年之初,分為萨婆多部与雪山部(萨婆多部...
《佛学大辞典》 / 292字 / 5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Kaniṣka,属於月氏族。基祖於中央亚细亚领富强之国土,至王势威更张,新创建健駄罗王国,领地,西自大夏Bactra之境,东殆达於恒河,北总葱岭,南及信度Shindu河口,占阿育王以后不见其例之广大领土。其初不信罪福,轻侮佛法,后发正信深归依於佛法,注其全力,弘宣佛教,為古来外...
《佛学大辞典》 / 227字 / 5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父母恩,经云:父有慈恩,母有悲恩。盖父母长养之恩,广大无比。若有男女,背恩不顺,死即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有男女,孝养父母,承顺无违,常为诸天护念,福乐无尽。纵能一日叁时,割自身肉,以养父母,尚未能报一日之恩也。 二、众生恩,经云:即无始来,一切众生轮...
《三藏法数》 / 526字 / 5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遶右旋而敬礼,即右遶叁匝也。法会之行道式本此。贤愚因缘经九曰:「须达遥见世尊,犹如金山。(中略)覩之心悦,不知礼法。直问世尊,不审瞿曇起居何如?世尊即时命令就座。时首陀会天遥见须达,虽见世尊,不知礼拜供养之法。化為四人,行列而来。到世尊所,接足作礼,胡起问讯,...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5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法四依者,谓依凭正法,则能成就万行之因,满足菩提之果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依法不依人,依法者,谓依实相等法,修诸波罗蜜行,则能具足清净功德,能至菩提也。不依人者,如涅槃经云:魔王尚能假化作佛,况能不作其余之身。是故虽是凡夫,若所说所行,与实相等法相...
《三藏法数》 / 401字 / 5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一、随说因,谓于欲界、色界、无色界一切惑业系缚之法,及不系缚之法,随所见闻觉知,起诸言说,是名随说因。(不系缚法者,即出世之道法也。) 二、观待因,待即对待之义,谓诸有情,欲求叁界有系缚之乐,及出世间不系缚之乐,于彼诸缘,或为求得,或为受用,观彼对此,是名观...
《三藏法数》 / 524字 / 5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顺世者,梵名路伽耶Lokāyata,Cārvāka。是教祖也。出生年代虽不明,然较释迦出世似少在前。其主张以否定圣教,拒绝道德徒满肉体之欲望為目的,唱极端之物质的快乐主义,故称為顺世外道。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5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人之寿命有定。八万四千岁為最长,十岁為最短。百岁增减一岁也。其增之时期,名為增劫,其减之时期,名為减劫。今為减劫之时期,释迦佛之出世,定命百岁之时也。弥勒上生经疏上曰:「释迦减劫百岁时出世,弥勒劫增出世。」然通常人之定命為五十岁者,由释迦如来故,减二十岁八十岁...
《佛学大辞典》 / 142字 / 5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Vaisṣka,又作吠世师迦。具云吠世史迦奢萨怛罗。译曰胜论。论中立六句义,称為胜於他,故名胜论。论师名嗢露迦Ulūka,此译鵂鶹。又羯拏僕。此译食米斋。先於佛出世甚久远。见[优楼迦]条。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以芥子投针锋难中,譬佛出世之难也。涅槃经二曰:「芥子投针锋,佛出难於此。」 又喻极小也。白居易僧问曰:「维摩经不可思议品中云:芥子纳须弥。须弥至大至高,芥子至微至小,岂可芥子之内入得须弥山乎? 又(物名)芥子為性坚辛者,密教以之為降伏之相应物,於此加持真言,投...
《佛学大辞典》 / 277字 / 5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声闻藏,说声闻缘觉二乘之教理行果者,即小乘之叁藏也。二、菩萨藏,说菩萨大士之教理行果者,大乘之叁藏也。净影嘉祥以此二藏判一代教。大乘义章一曰:「就出世间中復有二种:一声闻藏,二菩萨藏。為声闻说,名声闻藏;為菩萨说,為菩萨藏。故地持云:十二部经唯方广部是菩萨...
《佛学大辞典》 / 256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老子孔子顏回也。止观五曰:「元古混沌,未宜出世。边表根性,不感佛兴。我遣叁圣,化彼真丹。礼义先开,大小乘经然后可信。真丹既然,十方亦尔。」同辅行曰:「清净法行经云:月光菩萨彼称顏回,光净菩萨彼称仲尼,迦叶菩萨彼称老子。天竺指此震旦為彼,准诸目录,皆推此经以為疑...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又曰鞞世师。新称吠世史迦Vaiśeṣika,译曰胜。古仙所造之论名。成劫末,人寿无量岁时,有外道出世,名嗢露迦,译曰鵂鶹。又号羯拏僕,译曰食米斋。此人多年修道,成就五通。证六句义為宗,因而造论,名吠世史迦,此译曰胜论。以诸论无匹故也。以彼為胜论之师,故亦称胜论师。其后...
《佛学大辞典》 / 519字 / 5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萨迦耶见,梵语萨迦耶,华言身见。谓于五蕴法上,妄生执取,计我、我所,是名萨迦耶见。(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我者,谓五蕴法中强立主宰,妄计为我也。我所者,即五蕴色身等也。) 二、边执见,谓外道之人,于五蕴身见之中,执断执常,随执一边,我见...
《三藏法数》 / 565字 / 5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佛将入灭,语阿难大众言。我灭度后,汝当精勤教诫我诸眷属,早求出离,此生空过,后悔无追。时阿难闻佛语已。悲哽呜咽,举体迷闷,时阿泥楼豆。安慰阿难曰,如来灭度时至,今日则有,明旦则无。汝依我语,咨启四问,阿难问已。佛言,汝致四问,为最后问,大能利益一切世间。汝等...
《三藏法数》 / 545字 / 5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於有所依之义。叁论之嘉祥依叁种之所依立叁种之二諦。一、本於二諦,佛出世先有空有二諦之理,是為佛二諦根本之二諦。故曰本於之二諦。二、教於二諦,依佛之言教,而说二諦。即佛之言教,為二諦之所依,故曰教於之二諦,一代佛教是也。叁、末於二諦,於佛灭后,迷於教於,执為有,...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5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如理智,如佛菩萨真諦之理之实智也。或名根本智,无分别智,正体智,真智,实智。二、如量智,如佛菩萨俗諦之事量之智也。或名后得智,有分别智,俗智,徧智。十八空论曰:「如理智,即是无分别智;如量智,即是无分别后智。」佛性论叁曰:「此二智有二种相:一者无着,二者无...
《佛学大辞典》 / 711字 / 5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Mṛgadāva,又名鹿野苑、仙人论处、仙人住处、仙人堕处、仙人鹿园、仙人园、仙园、鹿园、施鹿园、鹿林等,在中天竺波罗奈国,佛成道后,始来此说四諦之法,度憍陈如等五比丘,為古来仙人始说法处,故名仙人论处。為仙人之住处,故名仙人住处。昔有五百仙人见王之婇女发欲心失神通坠...
《佛学大辞典》 / 697字 / 5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宿因力者,谓遮那世尊宿世愿因,为化众生,发愿修行,而成佛果。为酬宿愿,故今出世,悲智双运,行愿齐周,乃以无障解脱之智,顿阐华严一乘圆教法门,普令法界众生,深悟如来智慧。然佛宿因虽多,略开二种焉。 一、大愿力,谓佛于因中发大誓愿,度诸众生。今已成佛,乘大愿力,...
《三藏法数》 / 244字 / 5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佛在世时,诫诸弟子乞食自活,少欲知足,不许畜此等物,以其能生贪恋计着之心,染污梵行。故有此八不净之名也。(梵行,即净行也。) 一、置买田宅,谓比丘当依众居止,勤修出世清净无为之道。若私置田宅,以图自足,是为不净。(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二、种植根栽,谓比丘...
《三藏法数》 / 432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叁千尘点劫昔出世之如来名。此佛在世。有十六王子,出家為沙弥,从佛闻法华经,佛入定后,十六沙弥。各昇法座,為大眾覆讲法华经。其第九沙弥。今已成佛,為阿弥陀。第十六沙弥成佛為今之释迦如来。而其闻第十六沙弥之说法者。為今之一座大眾云:盖今之大眾在大通智胜佛时,於第十...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起信论以眾生心為大乘之法体,名之為大乘之义理,分為叁种之大义与二种之乘义:一、体大,眾生心之体性,真如平等,无生无灭,无增无减,毕竟常恒也。二、相大,眾生心之自性,具足大智大悲常乐我净等一切功德也。叁、用大,眾生心之体性,具足一切功德,内潜源底而薰妄心,外现报...
《佛学大辞典》 / 271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此他化自在天王,常為佛道障碍,故云魔王,四魔中之天魔也,佛将成道,来為妨害,遂為佛所调伏,即此魔王也。叁藏法数十七曰:「此魔即欲界第六天也。若人勤修胜善欲超越叁界生死,而此天魔為作障碍,发起种种扰乱之事,令修行人不得成就出世善根,是名天魔。」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5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五种眷属者,谓如来说法,必假彼缘,缘即受道之人也。人受道已,因法为亲,即成眷属。譬如父母遗体,揽以成身,得为天性,天性亲爱,更相敬顺,故名眷属也。 一、理性眷属,谓诸佛众生,理性平等,自然相关。法华经云:我于众圣中尊,世间之父,一切众生,皆是吾子。是则未曾受...
《三藏法数》 / 352字 / 5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七佛者,谓过去庄严劫中叁佛,现在贤劫中四佛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庄严劫者,谓此劫中,多所庄严也。贤劫者,谓此劫中,多贤人也。) 一、毗婆尸佛,梵语毗婆尸,华言有四。以其如月圆智满,则云遍见。魄尽惑亡,则云净观。既圆且净,则云胜观、胜见,是为七...
《三藏法数》 / 487字 / 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菩萨尘缘净尽,体性圆明,慧光普照,有情归仰,咸令发菩提心,成就种智;如月天子,离诸翳染,圆明朗彻,光照一切,功德无边,故取以为喻焉。(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皆生欢喜,菩萨初出世时,令诸有情,悉得远离烦恼,而生喜乐;如月...
《三藏法数》 / 705字 / 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圣言说与曰授,果与心期曰记。 一、未发菩提心授记,谓诸佛世尊,观诸众生根机利钝。其有具增上信者,佛则令其发菩提心,而为授记当得作佛,是名未发菩提心授记。(梵语菩提,华言道。增上,犹增胜也。) 二、共发菩提心授记,谓诸菩萨善根成熟,得增上行;但欲度脱一切众生,...
《三藏法数》 / 272字 / 5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义释十曰:「右手作拳,以大指压诸指,直竪无名指也。真言,喃,囉怛怒(密),怛婆嚩(出世,谓此圣者从宝而生。从何宝生耶?谓从菩提心宝而生也),莎訶(成就)。」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5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叁世之叁大劫中,过去之大劫,名庄严劫。大劫中总有成住坏空之八十增小劫,其住劫之二十小劫中有千佛出世,华光佛為首,毘舍浮佛為末。千佛出世庄严其劫,故名庄严劫。见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5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渐渐转深,谓如来所说涅槃之法,随顺众生根性,利、钝、大、小,无不令其各各获益,次第修证,而至于究竟之地。如经所说,优婆塞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须陀洹果乃至菩萨果、佛果之类,犹如大海之流,从浅而至深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梵语优婆塞,华言清净土。梵...
《三藏法数》 / 992字 / 5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过去之住劫,名為庄严劫,未来之住劫,名為星宿劫,现在之住劫,名為贤劫,现在之住劫二十增减中,有千佛出世,故称讚之為贤劫。亦名善劫。大悲经叁曰:「阿难!何故名為贤劫?阿难!此叁千大千世界,劫欲成时,尽為一水。时净居天,以天眼观见此世界唯一大水,见有千枝诸妙莲华,...
《佛学大辞典》 / 300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发心普被恩,谓如来最初发菩提心,修习胜行,成就功德,皆为普被法界群生,咸令利益安乐,是为发心普被恩。(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难行苦行恩,谓如来往昔因中,舍头目髓脑、国城妻子、剜身千灯、投形饲虎、雪岭亡躯,如是难行苦事,积劫行之,皆为利乐众生,是为难行...
《三藏法数》 / 1090字 / 5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又云执金刚夜叉、金刚手、金刚力士。手执金刚杖而护帝释天宫门之夜叉神也。遇佛出世,即降於阎浮提,卫护世尊,防守道场。俱舍论十一曰:「颂曰:妙高顶八万叁十叁天居。四角有四峰。金刚手所住。论曰:山顶四角。各有一峰。其高广量各有五百。有药叉神名金刚手。於中止住。守护诸...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拈者撮也。佛传法而付法衣时,弟子撮之下法语,谓之拈衣,此為弟子初出世,开堂时行之者。勅修清规受请人际坐曰:「若新命是嗣法弟子住持付法衣,有法语被衣。」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复次秘密主往昔一时我为菩萨行菩萨行住于梵世时有梵天来问我言大梵我等欲知火有几种时我如是答言。 所谓大梵天 名我慢自然 次大梵天子 彼名簸嚩句 世间之火初 其子名梵饭 子名毕怛啰 吠湿婆捺罗 复生诃嚩奴 合毗嚩诃那 簸说三鼻睹 及阿闼末拏 彼子钵体...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 / 大唐天竺三藏善无畏共沙门一行译 / 1489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17日Aśoka,旧称阿恕伽。新称阿输迦。译曰无忧。西纪前叁百二十一年顷,於印度创立孔雀王朝之旃陀掘多大王(Chandragu ta)孙也。纪元前二百七十年顷,统一全印度,大保护佛教,使之宣布各地。 王之传,南北各异其趣,北传之阿育王经,阿育王传,谓其母為瞻婆罗国之婆罗门女,名曰须...
《佛学大辞典》 / 1771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佛虽说八万四千之法。而佛自证之法,则非可以言说说。又所说之诸教,有本来法性,而非為佛之创说。此义谓之一字不说。四卷楞伽经叁曰:「我从某夜得最正觉,乃至某夜入般涅槃,於其中间,乃至不说一字。」七卷楞伽经四曰:「大慧菩萨摩訶萨。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我於某夜。...
《佛学大辞典》 / 309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於现世界人寿二万岁时出世而成正觉,释迦佛以前之佛也。过去七佛之一。见法苑珠林八,佛祖统纪叁十。 又菩萨名。涅槃经叁曰:「尔时眾中,有一菩萨摩訶萨。本是多罗聚落人也,姓大迦叶,婆罗门种。年在幼稚,以佛神力,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遶百千匝,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而白佛...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4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依智度论四,俱舍论十八之说,则叁大阿僧祇劫前有佛,名释迦牟尼。逢此佛而发心,且愿如其佛作佛,此為最初之发心,今如其愿為释迦牟尼,其行化一同彼佛也。俱舍论十八曰:「我世尊,昔菩萨位。最初逢一佛。号释释迦牟尼。遂对其前发弘誓愿。愿我当叁作佛。一如今世尊。彼佛亦於末...
《佛学大辞典》 / 410字 / 4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复次。秘密主。今说秘密持真言法。 一一诸真言 作心意念诵 出入息为二 常第一相应 异此而受持 真言阙支分 内与外相应 我说有四种 彼世间念诵 有所缘相续 住种子字句 或心随本尊 故说有攀缘 出入息为上 当知出世心 远离于诸字 自尊为一相 无二...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 / 大唐天竺三藏善无畏共沙门一行译 / 212字 / 4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17日道即能通之义,品犹类也。合四念处等法门为叁十七,皆是入道浅深之气类,故云道品也。 一、四念处,念即想念,处即身受心法也。一、身念处,谓观此色身,皆是不净也。二、受念处,谓观领受好恶等事,悉皆是苦也。叁、心念处,谓观此识心生灭无常也。四、法念处,谓观诸法从因缘...
《三藏法数》 / 817字 / 4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一、随缘真如,不守自性随染缘而生染法随净缘而生净法者。二、不变真如,随缘而為万差之诸法,亦不失真如之自性者。随缘真如如波,不变真如如水,不变之水起波相,而随缘之波,不失水性,故以随缘真如之故,真如即万法也,以不变真如之故,万法即真如也。小乘不知二种之真如,大乘...
《佛学大辞典》 / 704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