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1 条搜索结果

四恩

一、国王恩,谓出家之人,国王听许,方出家。又蒙治化之力,无强弱陵逼之忧,而安居山林,进修道业;兼复饮食水土,皆属国王,是为国王恩。 二、父母恩,谓禀父母遗体而成人,其生成养育之恩,如天罔极;复令出家,进修道业,是为父母恩。 叁、师友恩,谓出家之人,蒙师...

《三藏法数》 / 187字 / 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九十五种外道与九十六种外道

经论中举西域外道之总数有九十五种与九十六种之二说。九十六种者,六十华严经十七曰:「令一切眾生如来幢,摧灭一切九十六种诸邪见幢。」央掘摩罗经四举往昔自佛慧比丘生种种之苦行外道,其结文曰:「如是九十六种,皆因是比丘种种形类,起诸妄想,各自生见。」增一阿含经二十曰...

《佛学大辞典》 / 922字 / 4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宗喀巴

又名罗卜藏札克巴。西藏新志中曰:「宗喀巴生於甘肃省之西寧府,性慧敏。年十四,学於后藏札什伦布之西萨迦庙,已涉红教之流弊,忧吞刀吐火之幻术,不足為世益,誓洗其风。一日会眾,自换黄色衣冠,告眾曰:教主者,世世呼毕尔罕,以救人民。后道於西藏之噶尔丹寺,此為黄教之始...

《佛学大辞典》 / 402字 / 4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十忿怒明王

一、焰鬘迦忿怒大明王,以為种子,字变成明王。光如劫火,身作大青云色,有六面六臂六足,身短,腹大,作大忿怒相。利牙如金刚,面各有叁目,以八大龙王為眷属,以虎皮為衣,以髑髏為冠,乘小牛,足蹈莲华,鬚赤黄色,有大辩才,头戴阿閦佛而坐。大恶相顾礼,正面笑容,右面黄色...

《佛学大辞典》 / 1215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四种自在

一、无分别自在,谓菩萨住第八不动地,即舍一切功用之行,无功用法,于一切法远离一切分别之想,而自在,故名无分别自在。(不动地者,以无生智慧,舍于叁界,性无动移故也。) 二、刹土自在,谓菩萨住不动地,深心清净,于诸刹土亦清净,出生自在,故名刹土自在...

《三藏法数》 / 258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佛六十四种梵音

佛告寂慧菩萨言:如来非于唇齿舌喉及其面门,出诸音声。当知如来音声,从虚空出,具有六十四种殊妙之相。 一、流泽声,谓如来音声,流演润泽也。 二、柔软声,谓如来音声,温柔和软也。 叁、悦意声,谓如来音声,欢悦一切众生意也。 四、可乐声,谓如来音声,巧妙而可爱乐也...

《三藏法数》 / 1919字 / 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毘醯勒

又云鞞醯勒,毘梨勒,新云毘鞞迦,尾吠怛迦。善见律十七曰:「鞞醯勒,其形如桃子,其味甜,服能治癩。」慧琳音义十六曰:「毘醯勒,西方果树名也,今毘梨勒是也。」百一羯磨八曰:「毘鞞迦,旧云鞞醯勒者,讹也。」梵语杂名曰:「毘醯勒,尾吠怛迦。」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摩呼洛伽

Mahoraga,莫呼洛伽摩,旧曰休勒,摩睺罗伽,新曰莫呼洛伽,摩护囉誐。八部眾之一。大蟒神也。胎藏界第叁院之一尊,释迦如来之眷属也。是為大日如来普门示现之一法门身,一类眾生,因此法而遂到於一切智地。大日经一曰:「尔时执金刚秘密主,於彼眾会中坐。白佛言:世尊云何如来...

《佛学大辞典》 / 449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莲华王

有二人:一,弥勒所问本愿经曰:「过去有太子,号莲华王。端正殊妙,威神巍巍,出游,道见一人,身体病癩,见已悲念,问病者:何药能疗?答曰:王身之髓涂身,其病乃愈。是时太子即破身骨,与髓於病人。欢喜惠施,心无悔恨,尔时之太子。即我身是也。」(取意)。一,百缘经四曰...

《佛学大辞典》 / 307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金光明经

有叁译,一北凉曇无讖译,四卷,题曰金光明经。一隋宝贵等取前译补译,合入其缺品八卷,题曰合部金光明经。一唐义净译,十卷,题曰金光明最胜王经。叁译中此经在最后,而文义周足。但金光明经由天台智者,说玄义及文句,故举世流通。本经各家之註述如下:金光明经疏一卷,隋吉藏撰...

《佛学大辞典》 / 350字 / 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水喻真心有十义

一、水体澄清,谓众生真如之心,自性清净,圆湛明彻,本来无染,犹水之澄清也。 二、泥成浊,谓众生真如之心,性虽清净,而为无明之所染污,觉成不觉,犹水本清净,泥成浊也。(无明者,无所明了也。) 叁、虽浊不失净性,谓众生真如之心,虽为无明所染,而清净本然之性,...

《三藏法数》 / 527字 / 4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荼吉尼

Ḍākini,又作荼枳尼、拏吉儞、吒枳尼。夜叉鬼之一类,有自在之通力。六月前知人之死,取其人之心臟食之。使修其法者通力云:是外道邪法之一种,四门神供之一神也。慧琳音义叁十五曰:「荼枳尼,梵语。则鬼之总名,能魅人,与人通者也。」大日经疏四曰:「荼吉儞,世间小术。亦於...

《佛学大辞典》 / 604字 / 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叁草二木

法华经药草喻品所说。以譬五乘之机类:「一切眾生闻我法者,随力所受,住於诸地,或处人天转轮圣王释梵诸王,是小药草。知无漏法,能涅槃,起六神通,及叁明,独处山林,常行禪定,缘觉证,是中药草。求世尊处,我当作佛行精进定,是上药草。又诸佛子,专心佛道,常行慈悲,...

《佛学大辞典》 / 390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四法不菩提

一、无善友,谓修行之人,虽有精进之心,而无善友知识,为其说法开导,终不能佛果菩提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谬受学,谓修行之人,虽值善友知识,种种说法,而禀性愚钝,于所受法,错谬领解,亦不能佛果菩提也。 叁、不精进,谓修行之人,虽于受学之际,不谬领解...

《三藏法数》 / 181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示教利喜

智度论五十四所谓,示者為示人之好丑善不善,应行不应行也。如生死為丑,涅槃為好,分别叁乘,分别六波罗蜜,如是等名示。教者言汝捨恶行善,是教也。利者谓未善法之味故心则退没,為说法引导而言,汝於因时勿求果,汝今虽勤苦,然报出时大利益,导之以利,故名為利。喜者谓随...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4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华严宗七祖

一、马鸣尊者,马鸣乃西土十一祖也。东天竺国人。说法时,能感群马,解悲鸣,故曰马鸣。依百本大乘经,造起信论,是为初祖。 二、龙树尊者,龙树,乃西土十叁祖也。南天竺国梵志之裔。始生之日,在于树下,因入龙宫,而成道,故号龙树。申明起信论义,是为二祖。(梵语梵志...

《三藏法数》 / 573字 / 4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七七斋

人命终后未受报之间,是中有也,中有之寿命但极於七日而死,死而復生,未生缘,则至七七日,七七日,罪业审定,方受其报。此间亲属為亡者修追福,则转劣而為胜云。古婆沙论五十叁曰:「尊者奢摩达多说曰:中有眾生,寿七七日。尊者和须蜜曰:中有眾生寿命七日,所以者何?彼身累...

《佛学大辞典》 / 261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五因

一、生因,生因者,即业惑也。谓诸众生因业惑而生此身,如诸草木种子,依地而生也。 二、和合因,和合因者,如善法与善心和合,不善法与不善心和合,无记法与无记心和合也。(无记法,即不善不恶之法也。) 叁、住因,住因者,谓如屋有柱则不倾堕,山河树木因大地故,而住立...

《三藏法数》 / 288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五种菩提

一、发心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十信菩萨,于无量生死中,为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故,而发大心,名为发心菩提。(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华言无上正等...

《三藏法数》 / 594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十魔

魔,梵语具云魔罗,华言能夺命,谓能夺众生智慧之命;又翻作障,能于修道之人而作障难故也。 一、蕴魔,谓色受想行识五蕴为魔也。盖贪着五蕴之法,起惑造业,障碍正道,遂失智慧之命,是名蕴魔。 二、烦恼魔,谓一切烦恼之惑为魔也。盖贪着五尘之境,起诸烦恼,障碍正道,遂失...

《三藏法数》 / 545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二种舍利

一、生身舍利,梵语舍利,又云设利罗,华言骨身。谓如来应身灭度,既阇维后,所有舍利,其色有叁。骨舍利色白,发舍利色黑,肉舍利色赤。体性坚固,椎击不碎。若菩萨、罗汉者,其色则同,而坚固不及。光明经云:此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最上福田。故人能起塔供养...

《三藏法数》 / 242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施有四事

一、施多福少,谓饮酒歌舞等事,费用极多,而无福报,是名施多福少。 二、施少福多,谓能以慈心供奉道德之人,彼人受已,精进学道。施物虽少,其福弥大,是名施少福多。 叁、施少福少,谓以悭贪恶意施邪见外道,施物既少,福亦少。是名施少福少。 四、施多福...

《三藏法数》 / 182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四禪比丘

智度论十七谓佛弟子中有一比丘,四禪,生增上慢,谓四道。初禪谓是须陀洹,第二禪时谓是斯陀含,第叁禪时谓是阿那含,第四禪时谓是阿罗汉。恃是不復求进,命欲尽时见四禪中阴相来,便生邪见谓无涅槃,佛為欺我。生此恶见,故失四禪中阴,便见阿鼻泥犁中阴相,命终便生阿鼻...

《佛学大辞典》 / 231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八种喻

一、顺喻,谓佛说法随顺世谛次第,从小向大而为喻也。如经云:天降大雨,沟渎皆满。沟渎满,故小坑满。小坑满,故大坑满。如是渐次,乃至大海满。如来法雨亦复如是。众生戒满,乃至解脱满。解脱满,故涅槃满,是名顺喻。(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逆喻,谓佛说法逆于世谛次...

《三藏法数》 / 805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七种人

师子吼菩萨问佛言:若一切众生,既有佛性,何须更习八圣道耶?佛言:性虽本具,要须修习圣道,方见佛性。譬如恒河边有七种人,或为洗浴,或畏贼寇,或为采花,则入河中。河喻生死大河,浴喻出家受戒清净,贼喻烦恼,采花喻七净花以为其因,而求涅槃之果也。(八圣道,又云八正道...

《三藏法数》 / 873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七种慢

谓诸众生无明妄惑,障覆于心,而生执取;恃己凌他,贡高自大,于佛法中自谓满足。所计不同,故有七种也。 一、慢,慢者,谓同类相傲也。如于相似法中,执己相似。又于下劣中,执己为胜也。 二、过慢,过慢者,谓于同类相似法中,执己为胜;或复他人胜于己处,执为相似,言我与...

《三藏法数》 / 306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七十五法

小乘俱舍宗立一切法為七十五,摄為五类:一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六,心不相应行法十四,无為法叁也。 第一色法十一RūPāṇi,分之為叁种:一五根,二五境,叁无表色也。 五根者:一、眼根Cakṣur indriya,二、耳根Śrotra indriya,叁、鼻根Ghrāṇa iudriya,四、舌根J...

《佛学大辞典》 / 2493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五觉

一、本觉,本有常住之觉体也。二、始觉,依修行之功,而显本觉之体也。叁、相似觉。於菩萨十信之位而类似之始觉也。四、随分觉,菩萨於十住十行十迴向之位,而分分真正之始觉也。五、究竟觉,於妙觉之位,成究竟至极之始觉,遂与本觉一致也。见起信论,叁藏法数二十。 又五觉...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叁念处

处谓法界平等之理不增不减也。佛当说法时念法界平等之中,毕竟无减退之相,故眾生虽不一心听法,亦不以為忧,是為第一念处。又念法界平等之中,增进之相,毕竟不可,故於眾生虽一心听法,亦不以為喜,是為第二念处。又念法界平等之中,毕竟生死涅槃之相,不可,故常行捨心於一...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玄奘

唐大慈恩寺玄奘叁藏,姓陈,偃师人,俗名褘。兄长捷,先出家,在洛阳净土寺。师十叁岁,亦入净土寺出家,就慧景听涅槃经,於严法师受摄大乘论,令名夙着。 武德元年,与兄共入长安,寻赴成都,就道基宝迁二师,学摄论,毘曇,就震法师听讲发智论,五年受具足戒,又习律部。既而往...

《佛学大辞典》 / 1172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四如意足

一、欲如意足,欲者,希向慕乐,庄严彼法,故名为欲。谓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乐欲之心,事必不遂;若能乐欲,所愿皆,是为欲如意足。(庄严彼法者,谓修希即心,令四念处身受心法之观成就也。) 二、念如意足,念者,专注彼境,一心正住,故名念。谓若非一心,观法断绝;若...

《三藏法数》 / 233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十八道

此為真言修法最初之法,通於胎金两部者也。十八道念诵次第密记曰:「先洗手,着净衣,悬袈裟,作净叁业叁部神守护身法,观字,变成五股金刚杵,从杵各照身口意业中,由此加持力而叁业罪障速疾消灭,显叁部诸尊,此即灭身叁口四意叁之十恶而显叁部诸尊之实义也。已下正為十八道...

《佛学大辞典》 / 3258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通教十地

通教,即四教中之一也。通前藏教,通后别、圆,故云通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干慧地,谓叁乘之人,初居外凡位时,未真空理水所润,故名干慧地。(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外凡者,谓心居理外也。) 二、性地,谓叁乘之人,居内凡位时,...

《三藏法数》 / 868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十普门

普,遍也。门,即能通之义。谓菩萨以圆融中道,妙观通入,常住实际理地。故立此十门也。 一、慈悲普,慈能与乐,悲能拔苦。盖菩萨即于一念之中,遍观十界善恶苦乐,而起慈悲与拔之想。普令众生离一切苦,一切乐,故名慈悲普。(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

《三藏法数》 / 1131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孔雀闻雷妊

涅槃经叁十四曰:「自有眾生,非因父母而生长,譬如孔雀闻雷震声而便身,又如青雀饮雄雀泪而便身,如命命鸟见雄鸟舞即便身。」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种子识六义

种即能生之义也。谓于八识之中,随一识起时,能生一切善恶之法,故名种子识。(八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也。) 一、刹那灭义,梵语刹那,华言一念。谓眼等诸识种子,一念才生,生则随灭,念念不停,刹那变异;耳鼻舌身意等诸识种子,各各...

《三藏法数》 / 488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转识

起信论所说五识之一。无明门中之转相,识体门谓之转识。业识之根本无明,一转而為能见之识者。 又唯识论所说八识中第八阿赖耶识,谓之本识,其餘七识,谓之转识。七转识是也。以此為本识转生之末识故也。 又转有漏之八识而无漏之四智,谓之转识。见[转识智]项。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叁种意生身

谓通教登地菩萨如幻叁昧,能见无量自在神通,普入一切佛刹,随意无碍,意欲至彼身亦随至,故名意生身。 一、叁昧乐正受意生身,梵语叁昧,华言调直定,又云正受。盖叁昧以定性为乐,异乎苦乐等受,故名正受。而言叁昧乐正受者,华梵双举耳。通教第叁、第四、第五地菩萨修叁昧...

《三藏法数》 / 289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十八不共法

不共法者,谓诸佛之智内充,无畏之德外显,一切功德智慧,超过物表,不与凡夫二乘及诸菩萨共有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身无失,谓佛从无量劫来,常用戒、定、智慧、慈悲以修其身,此诸功德满足,故一切烦恼俱尽,是名身无失。(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三藏法数》 / 820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大乘五位

一、资粮位,谓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以福德智慧为助道资粮,故名资粮位。(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嗔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着行、尊重行、善法行、...

《三藏法数》 / 431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百万徧

唱弥陀之名号百万徧也,满百万徧者。必往生,唐道绰禪师依木槵子经,检百万徧之文,会之於阿弥陀经之七日念佛,七日不断,即满百万徧。自修之也。伽才净土论上曰:「如经说:若人念阿弥陀佛百万徧已去,决定生极乐世界。绰禪师检此经,若能七日念佛即百万徧也,由此义...

《佛学大辞典》 / 234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内外道四执

又云四宗。叁论所诽斥之内外四执也:一一切外道,不达二空而存人法者。二毘曇宗,即萨婆多,虽已人无我,而执法之有性者。叁成实宗,虽具辨二空,而明空犹不了者。四大执,大乘中一切有所之见也。叁论玄义曰:「但邪谬纷论,难可备序。叁论所斥,略辩四宗:一摧外道,二析毘曇...

《佛学大辞典》 / 206字 / 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kṣa,又作乞叉,乞洒。悉曇五十字门之一。一切法尽不可之义谓一切文字究竟无言说之声也。从Kṣaya(尽)及Akṣara(语,音,文字)之语而释之。金刚顶经曰:「乞叉(二合)字门一切法尽不可故。」文殊问经曰:「称乞洒(二合)字时,是一切文字究竟无言声。」 又梵名,Ksetra,...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十种因

一、随说因,谓于欲界、色界、无色界一切惑业系缚之法,及不系缚之法,随所见闻觉知,起诸言说,是名随说因。(不系缚法者,即出世之道法也。) 二、观待因,待即对待之义,谓诸有情,欲求叁界有系缚之乐,及出世间不系缚之乐,于彼诸缘,或为求,或为受用,观彼对此,是名观...

《三藏法数》 / 524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悭法七报

财、法不能惠施曰悭。此专言悭吝于法,而不施与人者,七种报。 一、生盲报,谓从母胎出,便不能见日月光明,名为生盲。由其宿世悭吝法故,于现生中,而此报也。 二、愚痴报,谓于诸法中迷惑不了,名为愚痴。由其宿世悭吝法故,于现生中,而此报也。 叁、生恶家报,谓不...

《三藏法数》 / 338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八种变化

一、能作小,谓菩萨以变化力,能化自他之身,而作小身;或化世界内所有小物,皆如微尘,是名能作小。(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能作大,谓菩萨以变化力,能化自他之身,而作大身;或化世界内所有大物,乃至满虚空中,是名能作大。 叁、能作轻,谓菩萨以变...

《三藏法数》 / 407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六种食

一、乞食。人有下中上叁品,下品者自為邪命而食,中品者受一食,且赴请,上行之人,唯行乞食。以自省事修道而使他施与福利故也。二、次第乞食。凡愚者贪味弃贫从富,上行之流,不选贫富,等慈眾生,次第乞食。叁、不作餘食法。律中说人復次第乞食,於求处数数正食,贮餘食。...

《佛学大辞典》 / 308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求不

八苦之一,求物而不能之苦也。涅槃经十二曰:「何等名為求不苦?求不苦,復有二种:一者所悕望处,求不能。二者多役功力,不果报。如是则名求不苦。」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十种不思议法

思即心思,议即口议。谓十种法皆不可心思口议也。 一、最胜身相不思议,谓如来身相,最胜清净,积集无量福智,严具一切胜妙功德,如大圆镜,现众色像,如虚空界,普摄一切,令诸众生,超越分别,离诸疑悔,信解清净,发希有想,故名最胜身相不思议。 二、妙好音声不思议,谓如...

《三藏法数》 / 779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正冥符真如之智,离无分别之念故谓之无分别智,又曰根本智,后分别一切差别相之智,谓之分别智,又云后智。以是為根本智后所之智也。又俗智,如量智等。佛陀起大悲救眾生者,此后智也。真諦译摄大乘论释十二曰:「根本智依非心非非心,后智则依止心故。二智於境有异:根本...

《佛学大辞典》 / 224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十事功德

菩萨修行涅槃经者十事之功德也:一、第一功德有五事,闻所不能开者。(中略)断疑惑之心慧心正直,能知如来之密义也。二、第二功德有五事:、见、闻、到、知也。叁、第叁功德有叁事:第一义慈,菩萨所缘之慈,菩萨无缘之慈。四、第四功德有十事:根深而难倾动,生自身...

《佛学大辞典》 / 465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半託迦

Panthaka,又曰半他迦,槃陀迦,般陀,槃特。罗汉名。译曰路边生,又曰路。有兄弟二人,兄為大路边生,或曰大路。弟為小路边生,或曰愚路。以其皆於路上所生也。兄聪明,弟愚钝,然皆出家,证罗汉果。善见律十六曰:「般陀,汉曰路边生。般陀之母,為大富长者女,与其家奴通,逃於...

《佛学大辞典》 / 342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五乘

乘即运载之义。谓人天等各以所修之法为乘,运载至其所至之处,故有五乘也。 一、人乘,人者忍也。于世间违顺情境,悉能安忍故也。谓人以叁归五戒为乘,运出四趣,生于人道,故名人乘。(叁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也。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四趣...

《三藏法数》 / 481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小乘七十五法

小乘七十五法,摄为五类。谓色法十有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有六,不相应行法十有四,无为法叁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470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十受生藏

受生,即生如来家也。藏即含藏之义,含藏所修所证之理也。谓善财童子于华严会上第叁十九参,妙德夜神,问言:云何修菩萨行?生如来家?答言:善男子,菩萨有十种受生藏,若能修习圆满,即入毗卢遮那如来无量受生藏海。愿一切菩萨示现受生,我皆亲近,是名受生藏也。(菩萨,梵语...

《三藏法数》 / 776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四忍

忍即忍可,亦安忍也。思益经云:梵天菩萨有四忍法,善出毁犯禁戒之罪。 一、无生忍,谓一切诸法自性空寂,本来不生。菩萨证知此法,则能超出毁犯禁戒之罪,是为无生忍。 二、无灭忍,谓一切诸法,昔本不生,今亦无灭。菩萨证知此法,则能超出毁犯禁戒之罪,是为无灭忍...

《三藏法数》 / 252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说法五福德

一、长寿,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一一皆善。若好杀者,以闻法故,而能止杀,是故今世长寿福德。(上中下语,即经之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也。) 二、多财,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教人布施。若盗窃者,闻法不盗,便能行施,是故今世多财福德。 叁、端正无比,谓前世说法时...

《三藏法数》 / 252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外道六师

邪心见理发于邪智,不禀正教,故名外道。辅行云:六师元祖,是迦毗罗,支流分异,遂为六宗。(梵语迦毗罗,华言黄色。) 一、富兰那迦叶,梵语富兰那,字也(无翻),迦叶因母之姓而为姓也。其人起邪见,谓一切法断灭,无君臣父子忠孝之道,名为色空外道,以色破欲界有,以空破...

《三藏法数》 / 546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闻经十益

谓毗卢遮那如来,现法界无尽身云,遍一切处,与十方佛,互为主伴,称性圆融,而说此经,令诸菩萨一切大众,及未来世法界众生,皆悉闻,信解悟入,生如来家;乃至深入毗卢性海,若人闻是经无量无边利益,今束为十,故云闻经十益也。(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 一、见...

《三藏法数》 / 549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药师如来十二大愿

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惟愿演说诸佛名号,及本昔所发殊胜大愿。佛言:东方过此十恒沙等佛土之外,有世界名净琉璃,彼土有佛,名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行时,发十二大愿。(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琉璃,华言青色宝。) 一愿,愿我...

《三藏法数》 / 1534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哑子

哑者梦,不能语之,以喻自然自之境,不可以言语与他谈者。无门关赵州狗子则,无门着语曰:「参个无字,昼夜提撕,莫作虚无会,莫作有无会。如吞了个热铁丸相似,吐又吐不出。荡尽从前恶知恶觉,久久纯熟,自然内外打成一片,如哑子梦,只许自知。」此即以心传心端的,言詮不...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八相成道

佛陀以成道為中心,示现由始至终一期之相状,谓之八相成道。成道虽為八相中之一,然為八相中之主脑,故别揭成道之名。八相经论所说存没不同,而大要有二说。大乘起信论所说者,一、降兜率,先住於兜率天,在彼天四千岁。见时机熟,遂乘白象由彼天降下之相也。二、入胎,乘白象由摩...

《佛学大辞典》 / 660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念佛免摩竭难

五百贾客,入海採宝。值摩伽罗鱼王开口,海水入其中,船去驶疾。船师问楼上人,汝见何等?答言:见叁日出,白山罗列,水流奔趣,如入大坑。船师言是摩伽罗鱼王开口也。一日是实日,两日是鱼目,白山是鱼齿,水流奔趣,是入其口。我曹将了,宜各各求其天神,以自救济。中有五戒之优...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乞洒

Ksa悉曇五十字门之一四十二字门之一。又作乞察,乞叉,吃洒,葛叉,[起-巳+乞]洒,差,叉,剎等。称乞洒字,则一切法尽不可,一切文字究竟无言说之声也。文殊问经释字母品曰:「称乞洒字时,是一切文字究竟无言说声。」金刚顶经释字母品曰:「称乞洒字门,一切法尽不可。原自...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海导师喻菩萨十种善法

大海浩瀚无边,须凭人导引,乃能顺济。然诸商众,自非一心敬信其言,随所指示,则何以获安隐而致利益哉?菩萨于生死大海,作大导师,令诸有情,皆远离险难恶趣,证入真空涅槃,故以海导师为喻。(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他信许,菩萨于一切善法悉能了悟,精进勤修,为...

《三藏法数》 / 767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十地

十地者,谓菩萨所证之地位,一切佛法依此发生也。然地位有浅深,故始自欢喜,终于法云,分为十也。 一、欢喜地,谓菩萨智同佛智,理齐佛理,彻见大道,尽佛境界,而法喜,登于初地。经云:于大菩提,善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法喜者,谓于证之法而生喜...

《三藏法数》 / 583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二智

一、如理智,如佛菩萨真諦之理之实智也。或名根本智,无分别智,正体智,真智,实智。二、如量智,如佛菩萨俗諦之事量之智也。或名后智,有分别智,俗智,徧智。十八空论曰:「如理智,即是无分别智;如量智,即是无分别后智。」佛性论叁曰:「此二智有二种相:一者无着,二者无...

《佛学大辞典》 / 711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叁会

叁度之法会也。罗什译之弥勒大成佛经曰:「说此偈已,出家学道,坐於金刚庄严道场龙华菩提树下。(中略)於此日初夜降四种魔,成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中略)尔时释提桓因、护世天王、无数天子,於华林园头面礼足,合掌劝请转於法轮,时弥勒默然受请。(中略)说是语时九十六亿人...

《佛学大辞典》 / 300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四事先苦后乐

一、修习梵行先苦后乐,梵即净也。谓人不辞劳苦,修习净行,净行既立,则能证于道果,而涅槃之乐,故名修习梵行先苦后乐。(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诵习经文先苦后乐,谓人不辞劳苦,口诵经文,心习其义;其义习熟,则能如说修行,证于道果,而涅槃之乐,故名诵习经文...

《三藏法数》 / 249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四摄法

此四通言摄者,摄即摄受也。谓菩萨欲化导众生,必须以此四法摄受,使其依附,然后导以大乘正道。故维摩经云: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是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布施摄,谓菩萨以财、法二种布施摄众生也。若众生乐财,即以财施摄之;若众生乐法,即...

《三藏法数》 / 296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如来五种说法

一、言说,言说者,以言音而说法也。谓如来或说过去、未来、现在之法,或说世间、出世间法,悉为化导众生。乃至恒河沙劫,说无穷尽。虽如是说,而不坏法性,亦不着法性也。 二、随宜,随宜者,随顺众生之所宜也。谓如来所说种种诸法,或偏或圆,或顿或渐,皆是随顺众生之机,称...

《三藏法数》 / 368字 / 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四无所畏

此四通言无畏者,由佛十力之智内充,明了决定,故于大众中凡有所说,则无恐惧之相,故名无所畏。(十力者,知是处非处智力、知过去现在未来业报智力、知诸禅解脱叁昧智力、知诸根胜劣智力、知种种解智力、知种种界智力、知一切至处道智力、知天眼无碍智力、知宿命无漏智力、知永...

《三藏法数》 / 510字 / 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百万遍

唱弥陀之名号百万徧也,满百万徧者。必往生,唐道绰禪师依木槵子经,检百万徧之文,会之於阿弥陀经之七日念佛,七日不断,即满百万徧。自修之也。伽才净土论上曰:「如经说:若人念阿弥陀佛百万徧已去,决定生极乐世界。绰禪师检此经,若能七日念佛即百万徧也,由此义...

《佛学大辞典》 / 234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五通仙

五神通之仙人也。天竺外道修有漏禪定而五通者多。独极叁乘之证果者。於五通之上,漏尽通(尽断烦恼),而具六通。维摩经不思议品曰:「或现离婬欲,為五通仙人。」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

叁法印

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叁印,印定其说,即是佛说;若无此叁法印印之,即是魔说。如世公文,印可信,故名叁法印。(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无常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无常。众生不了,于无常法中执为常想,是故佛说无常,破其执常之倒,是名无常...

《三藏法数》 / 259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