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条搜索结果

宝悉地成佛陀罗尼经

一卷,唐不空译。佛在摩伽陀国清净园白莲池侧七宝如意树王,住於如意宝珠王叁摩地,而说佛设利之神咒及修法。经题之宝,即如意宝珠,标眾生心性之宝珠,且标佛舍利之宝印也。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7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鉢吒

Paṭṭa绢之大幅无条相者,谓為縵衣。又曰縵条,用以裹身者。有部毘奈耶二十叁曰:「织作鉢吒。」注曰:「言鉢吒者,谓是大[(畾/(冗-几+互))毛],与袈裟量同,总為一幅。此方既无,但言衣[(畾/(冗-几+互))毛]。前云衣者,梵本皆曰鉢吒也。此云縵条。」大日经叁曰:「鉢吒為裙。」同...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7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圆觉经

具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一卷,唐佛陀多罗译。佛入神通大光明藏叁昧,现诸净土,文殊普贤等十二大士次第请问因地修证之法门,佛一一答之。因而一经有十二章。诸家之註述如:圆觉经略疏四卷,唐宗密述。圆觉经大疏钞科叁卷,存中与,唐宗密製。圆觉经略疏之钞二十五卷,唐...

《佛学大辞典》 / 433字 / 7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毘俱胝

Bhrukuṭi,又作毘俱知。胎藏界观音院叁十七尊中之一尊也。谓之毘俱胝菩萨。又云毘俱胝观音。又云毘俱胝天女(八大观音之一),毘俱胝者,皱之义,此天女从观音额上之皱中生,故名毘俱胝。译曰瞋目。叁目四手忿怒形之天女也。不空羂索心咒王经曰:「毘俱胝天女,毘俱胝,周言瞋目...

《佛学大辞典》 / 385字 / 7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普济寺

禪寺也。本称為前寺。普陀山志叁曰:「在白华顶南灵鷲峰,歷代废兴不一,明万歷叁十叁年勅建,赐额护国永寿普陀禪寺。国朝康熙四年乙巳夏,遭红毛寇劫掠焚燬,大殿犹巍然独存。叁十八年南巡,御题普济群灵额赐前寺,遂改今名。」

《佛学大辞典》 / 96字 / 7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一向

意向於一处,无餘念,无散乱之心也。六十华严经五曰:「一向信如来,其心不退转。」无量寿经曰:「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善导之观经疏四曰:「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探玄记八曰:「情无异念,故云一向。」 又一向者,全也、专也、偏也。药师经曰:「彼佛国土,一向清净,无有女人...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7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一与一切融即。其体无碍也。指月录四曰:「叁祖僧璨信心铭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虑不毕。」笔削记一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入一切,一切入一。互為主伴。」传心法要曰:「若能了知心外无境,境外无心,心境无二,一切即一心,心即一切,更无罣碍。」又曰:...

《佛学大辞典》 / 670字 / 7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大愿船

佛之本愿譬如船也。净土传曰:「菩萨乘大愿船,住生死海,就此世界,呼引眾生上大愿船。如是送至西方,如有往者,无不得生。」往生要集中本曰:「无量清净觉经云: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乘大愿船泛生死海,就此娑婆世界呼唤眾生,令乘大愿船送着西方。若眾生有上大愿船者,并皆得...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7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金襴衣

金缕织成之袈裟。又曰金色衣,金色[(畾/(冗-几+互))毛]衣,黄金[(畾/(冗-几+互))毛]衣,金缕袈裟。印度早已行之,佛母大爱道,上之於释尊,其因缘散见诸经论。依贤愚经第十二,佛母摩訶波闍波提,於佛出家后,手自纺织,作金色之[(畾/(冗-几+互))毛],既见佛,喜发心髓,持奉如来...

《佛学大辞典》 / 931字 / 7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南院一棒

风穴在南院会為园头,一日院到园里问曰:南方一棒作麼生商量?穴云:作奇特商量。穴却问:和尚此间作麼生商量?院拈棒起云:棒无生忍,临机不让师。穴於是豁然大悟。见会元十一风穴章。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6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天狗

本為彗星之句,其名出汉书,梵语曰忧流迦,正法念经翻為天狗。亦彗星之名也。正法念经十九曰:「一切身分光燄腾赫,见此相者皆言忧流迦,魏言天狗。」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6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叁十四心断结

谓叁藏教菩萨,扶惑润生,历劫具修六度梵行,饶益有情。最后至于菩提树,一念相应慧发真无漏之时,以八忍、八智、十六心、九无碍、九解脱、十八心,顿断见、思习气,而成正觉。故云叁十四心断结也。(叁藏教者,即经律论叁藏也。扶惑润生者,谓此教菩萨,虽已离见、思之惑,为...

《三藏法数》 / 832字 / 6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首楞严经

大佛顶如来蜜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之略名。首楞严者,叁昧之名,万行之总称也。有十卷。经题曰:「一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於灌顶部录出别行。大唐神龙元年龙集乙巳五月己卯朔二十叁日辛丑,中天竺沙门般剌蜜帝於广州制止道场译,菩萨戒弟子前正諫大夫同中书门平章...

《佛学大辞典》 / 1192字 / 6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四知

一、天知,谓人一念心起,若善若恶,虽未形现,天神已自知之,照临于上矣。 二、地知,谓人一念心起,若善若恶,虽未形现,地神已自知之,鉴察于矣。 叁、傍人知,谓人作善作恶,于隐僻之处,自谓无人知,而不知傍人已知之矣。 四、自知,谓心欲作善作恶,人虽未知,自意已...

《三藏法数》 / 123字 / 6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南宗

自初祖达磨倡禪至五祖弘忍為一味。弘忍弟子,有慧能神秀二弟子,分南北二宗。慧能於江南布化,故云南宗。神秀入洛阳而其道盛,故云北宗。此中至后世极隆盛者,南宗也。五家七宗之分派悉属於此,因此后世以南為禪之正宗,以慧能称六代之祖。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6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军荼梨金刚曼荼罗

若欲受持军荼利法,应先画其像。徧身青色,两眼俱赤,揽髮成髻,其头髮之色,黑赤交杂,如叁昧火焱,张眼大怒,上齿皆露,以咬唇,作大瞋面。有二赤蛇,两头相交,垂在胸前,仰头向上。其两蛇之尾,各穿像耳,尾头垂至肩上。其二蛇之色,如黄侯蛇,赤黑间错,其像有。八臂手,...

《佛学大辞典》 / 536字 / 6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通教十地

通教,即四教中之一也。通前藏教,通后别、圆,故云通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干慧地,谓叁乘之人,初居外凡位时,未得真空理水所润,故名干慧地。(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外凡者,谓心居理外也。) 二、性地,谓叁乘之人,居内凡位时,...

《三藏法数》 / 868字 / 6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叁十二相

具名叁十二大人相。此叁十二相,不限於佛,总為大人之相也。具此相者在家為轮王,出家则开无上觉。是為天竺国人相说。智度论八十八曰:「随此间阎浮提中天竺国人所好,则為现叁十二相。天竺国中人於今故治肩髆,令厚大头上皆有结為好,如人相中说,五处长為好。眼耳鼻舌臂指髀手足...

《佛学大辞典》 / 1116字 / 6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大施会

又曰无遮大会。不择贵贱上。会一切之人而以物施与之也。约五年行一度。维摩经菩萨品曰:「我昔自於父舍设大施会,供养一切,沙门婆罗门及诸外道贫穷贱孤独乞人,期满七日。」注曰:「什曰:大施会有二种:一不用礼法但广布施,二用外道经书种种礼法祭祀,兼行大施。生曰:婆罗...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6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放灯

点灯放夜也。汉明帝时,佛法初东渐,摩腾竺法兰与道士角法力胜之,明帝勅於上元(正月十五日)点灯以表佛法大明。后代傚之,至叁元(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皆放灯云。僧史略曰:「案汉法本内传曰:佛法初来与道士角试,烧经像无损而发光。又西域十二月叁十日是此...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6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行道

為敬礼佛而向佛右方周围旋绕也。寄归传叁曰:「诸经应云旋右叁匝,若云佛边行道者非也。经云右绕叁匝者,正顺其仪。」万善同归集二曰:「行道一法,西天偏重,绕百千匝方施一拜。经云:一日一夜行道,志心报四恩。如是等人,得入道疾。」尊胜陀罗尼经曰:「於四衢道,造窣堵波,安...

《佛学大辞典》 / 177字 / 6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鉢印

仰两手掌,其头指已四指头,左右各捻,左右大指,各着於其头指侧。饭食供养印与地神印,佛部叁昧耶印,地藏菩萨之印,共為此鉢印也。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6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草环

又曰茅环,指釧。以茅草所造之指环。密教修法时用之。苏悉地经一曰:「又作法时,当用茅草而作指釧,着於右手无名指上。应诵当部叁字半心真言,或经百徧或千徧,后安指上。若供养之时,持诵之时,护摩之时,应着草釧。以着此草环故,罪障除灭,手得清净,所作皆成。」苏悉地供养法...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6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法身

佛之真身也。其释名性相二宗各异其义。相宗据唯识论谓法身有总相法身与别相法身二种,总相法身者,兼理智二法,与金光明之如如及如如智,谓為法身之义同,是以所证之真如与能照之真觉為法身也。以叁身言之,则自性身与自受用报身之二身合见。依此义释之,则法身為理智显现,有為(...

《佛学大辞典》 / 991字 / 6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如来藏

真如在烦恼中,谓之如来藏,真如出烦恼。谓之法身。依佛性论如来藏品,藏有叁义:(一)所摄之义,真如立於眾生之位则含和合不和合之二门,為和合门者生一切之染法,為不和合门者,生一切之净法,一切染净之法,皆摄於如来之性,即真如,故云如来藏。易言之则真如摄一切法。如来藏...

《佛学大辞典》 / 627字 / 6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天道

六道之一。与[天趣]同。欲界有六重之天,并色界无色界之诸天是也。其依处在诸趣之顶,故谓之天。身有光明,故谓之天。果报最胜,故谓之天。為有情轮迴之道途,故谓之道,趣者所趣向也。 又(术语)自然之道,法尔之理,谓之天道,与儒言天道同。无量寿经曰:「天道自然,不得蹉...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6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八十一品思惑

如上所言,见惑者顿断之,思惑者渐断之。渐断之者声闻乘為钝根故,分十惑為九地之九品而分断之也。九地者欲界五趣地為一,於此加色界之四禪地与无色界之四空处而為九地也,九品者此各地之思惑,為上上品、上中品、上品,乃至上品、中品、品之九品。故為八十一品。既断见...

《佛学大辞典》 / 258字 / 6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叁断

一、见所断,谓声闻初果之人,断惑见理,名为见道。因断叁界八十八使见惑,故名见所断。(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八十八使者,一身见、二边见、叁见取、四戒取、五邪见、六贪、七嗔、八痴、九慢、十疑。此十使历叁界四谛,增减不同,成八十八。谓欲界苦谛十使具足;集...

《三藏法数》 / 308字 / 6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心宗

佛心宗之略,禪宗也。禪源诸詮曰:「所传心宗,实贯叁尊。」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龙珠

龙頷之珠也。四分戒本二上曰:「律中龙珠乌翅,一去不还。」行宗记二上曰:「龙珠者,昔有螺髻梵志,居恒水边,為龙所挠。佛令从彼乞颈珠瓔,龙即不来。」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6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巴陵叁转语

巴陵,谓岳州顥鑑禪师也。碧严第十叁则评唱曰:「师,常缝坐具行脚,深得他云门脚跟之大事,所以奇特。后出世為云门法嗣,先住岳州巴陵,不更作法嗣之书,只得叁转语上云门。如何是道?明眼人落井。如何是吹毛剑?珊瑚枝枝撑着月。如何是提婆宗?银碗裹盛雪。云门云:他日老僧忌...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6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谓元初一念之无明,背真性而缘起生死也。即流转是。释摩訶衍论二曰:「诸染法有力,诸净法无力,背本转,名為转门。诸净法有力,诸染法无力,向原上上转,名為上转门。」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6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临坛

僧尼之戒坛,為授戒之作法,谓之临坛。其僧尼谓之临坛大德。叁师七证是也。见僧史略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5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禪僧之食法中,僧堂在单之僧眾将喫粥饭时,闻厨前云版鸣,悬於掛搭单上方钵盂,一齐而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5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画像

尊胜佛顶修瑜伽法仪轨上曰:「其所画布[(畾/(冗-几+互))毛]等,大小随意。(中略)於莲华臺上结跏趺坐,白肉色,两手脐如入禪定,掌中承莲华,於莲华上有金刚鉤,如上顶轮王等,种种光明五智冠等,一依瑜伽图,皆於白莲华座结跏趺坐(云云)。」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5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觉了

觉悟了知事理也。无量寿经曰:「佛眼具足,觉了法性。」楞严经一曰:「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无有是处。」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5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纸衣

纸製之衣也。五灯会元临济有纸衣和尚。曹山录有纸衣道者。北齐书元宗纪曰:「回紇入东京,肆掠荡尽,士民皆衣纸。」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5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经行

於一定之地旋绕往来也。即坐禪而欲睡眠时,為此防之,又為养身疗病。寄归传叁曰:「五天之地,道俗多作经行。直去直来,唯遵一路。随时适性,勿居闹处。一则痊痾,一能销食。(中略)若其右绕佛殿,旋游制底,别為生福,本欲虔恭。经行乃是销散之仪,意在养身疗病。旧云行道,或曰...

《佛学大辞典》 / 364字 / 5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真言宗

圣位经曰:「真言陀罗尼宗者,一切如来秘奥之教,自觉圣智修证法门。」依之而称為真言宗。故本宗之得名,正為佛说之号也。 四家大乘中,法相宗依深密经之法相品,叁论宗依所依之论数,天台依所依之住所,华严宗依所依之本经,皆是末学人為之立名。真言之名,為约於叁密中语密之名...

《佛学大辞典》 / 1031字 / 5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八种喻

一、顺喻,谓佛说法随顺世谛次第,从小向大而为喻也。如经云:天降大雨,沟渎皆满。沟渎满,故小坑满。小坑满,故大坑满。如是渐次,乃至大海满。如来法雨亦复如是。众生戒满,乃至解脱满。解脱满,故涅槃满,是名顺喻。(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逆喻,谓佛说法逆于世谛次...

《三藏法数》 / 805字 / 5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智慧海

如来智慧之深广,譬如海也。无量寿经曰:「如来智慧海,深广无涯底。」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5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佛树王

譬菩提心萌芽发生,遂成佛果,而託云佛树王也。大日经疏五曰:「菩提心种子於一切智心地中,润以大悲水,照以大慧日,鼓以大方便风,不碍以大空空,能令不思议法性芽次第滋长,乃至弥满法界成佛树王。」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5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素法身

谓唯有法身之现体而功德不具者,天台所谓理即佛,叁恶道之眾生是也。四教仪曰:「今虽然即佛此是理佛,亦是素法身无其庄严,何关修证者也。」是集注曰:「无缘了功德庄严,法身体素,天龙之所忽劣。」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5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天狱

天宫与地狱。秘藏宝钥曰:「不知自心為天狱,岂悟唯心除祸灾。」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5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二十八祖

台家依付法藏传,从摩訶迦叶至师子尊者,於西天立二十叁祖,若加第叁祖商那和须同时之末田地,则有二十四祖。要皆金口相承至师子尊者而穷尽也(止观一)。然禪家於西天立二十八祖,此说出於慧炬之宝林传,成於明教之传法正宗记。明教以达磨多罗禪经之达磨多罗為菩提达磨之别名,而...

《佛学大辞典》 / 349字 / 5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止观

梵名奢摩他,Śamatha毘鉢舍那Vi aśyana译言止观,定慧,寂照,明静。止者停止之义,停止於諦理不动也。此就能止而得名。又止息之义,止息妄念也。此就所观而得名。观者观达之义,观智通达,契会真如也。此就能观而得名。又贯穿之义,智慧之利用,穿凿烦恼而殄灭之也。若就所修之...

《佛学大辞典》 / 828字 / 5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二道

一、无间道,谓声闻初果之人,依于八忍,能断八谛迷理之惑,此八忍不被见惑之所间隔,是名无间道。(八忍者,苦法忍、苦类忍、集法忍、集类忍、灭法忍、灭类忍、道法忍、道类忍也。八谛者,欲界四谛、色界无色界四谛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二、解脱道,谓...

《三藏法数》 / 174字 / 5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当头

犹言直,当

《佛学大辞典》 / 7字 / 5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风灾

大叁灾之一。一大劫中第叁期坏劫之末(合成住坏空四中劫為大劫),起而荡尽世界之大风灾也。自无间地狱,上至色界之第叁禪天。叁灾中灾害最广大者。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般若波罗蜜多菩萨像

於白莲华等上结跏跌坐,身黄金色,眾宝瓔珞,徧身庄严,首戴宝冠,冠繫白绘,两边垂,左手当心,持般若之梵篋,右手当乳,作说法印,以大拇指压无名指之头是也,即想菩萨顶至於足,身之诸毛孔,流出光明,作种种之色,徧满法界。一一光中,化无量之佛,徧於虚空界之诸世界中。普...

《佛学大辞典》 / 375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牛王

牛中胜者。胜鬘经曰:「如牛王,形色无比胜一切牛。」以譬佛菩萨。涅槃经十八嘆佛曰:「人中象王,人中牛王,人中龙王。」无量寿经嘆菩萨之德。曰:「犹如牛王,无能胜故。」大毘婆沙一百七十七释迦菩萨讚底沙佛之偈曰:「丈夫牛王大沙门,寻地山林徧无等。」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风轮

此世界之最底,风轮,虚空也,但準於后叁轮名之為空轮,合為四轮。俱舍论十一曰:「先於最依止虚空有风轮生,广无数,厚十六亿踰缮那。」虚空者即空轮也,此空轮之上风轮生,风轮之上水轮生,水轮之上金轮生,上有九山八海。轮者取其形横圆,且其体质坚实而名之也。俱舍论十...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5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天神

梵语曰泥缚多Devarā,為梵天,帝释等一切天眾之总称。无量寿经曰:「如是眾恶,天神记识。」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十地断障证真

一、欢喜地断障证真,谓菩萨见诸众生,心堕邪见,皆成障碍,故发起大愿慈心,而修舍行,于内身外财,无所吝惜。由因感果,而登初地,心生欢喜,即断异生性障,而证遍行真如,是名欢喜地断障证真。(异生性障者,性即凡夫之性,障即执着我、法,障于初地功德也。遍行真如者,谓此...

《三藏法数》 / 1483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生死流

生死能使人漂没,故名為流。无量寿经曰:「设满世界火,必过要闻法。要当成佛道,广济生死流。」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九品

九种品类之意。即上上,上中,上,中上,中中,中上,中,也。感,智,机,行等,皆分此等九种之品类,谓為九品惑等。而於净土教亦然。观无量寿经所说上品上生乃至生,為九品,又名九辈。其往生称為九品之往生,其来迎称為九品之来迎,其佛称為九品之弥陀,其...

《佛学大辞典》 / 872字 / 5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水喻菩萨十种善法

夫水之为德,本体清净,澄湛凝寂,尤能滋长万物,涤除众垢;炎热遇之而清凉,枯渴饮之而沃润。今取以为喻者,菩萨业惑清净,身心寂静,能以法水普济群生,令其善芽增长,罪垢荡除,离生死之热恼,息贪爱之枯渴,成就菩提,超登觉岸也。 一、流润赴,菩萨常行平等之慈,柔和善...

《三藏法数》 / 733字 / 5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涅槃八味

涅槃,梵语具云摩诃般涅槃那,华言大灭度。大即法身,灭即解脱,度即般若,是乃叁德秘密理藏也。此之理藏,在诸佛不增,在众生不减,而有八种法味。故泥洹经立此八味之名也。(法味者,谓诸法中之义味也。) 一、常住,谓此涅槃之理,彻叁际以常存,亘十方而常在。故曰常住。(...

《三藏法数》 / 321字 / 5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乞洒

Ksa悉曇五十字门之一四十二字门之一。又作乞察,乞叉,吃洒,葛叉,[起-巳+乞]洒,差,叉,剎等。称乞洒字,则一切法尽不可得,一切文字究竟无言说之声也。文殊问经释字母品曰:「称乞洒字时,是一切文字究竟无言说声。」金刚顶经释字母品曰:「称乞洒字门,一切法尽不可得。原自...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5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羊角

即羚羊角。以譬烦恼也。金刚至坚,喻佛性。羚羊角能坏之。即烦恼能坏佛性也。传心法要曰:「你若道是有是无,非有非无,总成羊角。羊角者,即你求觅者也。」又云:「设你有者,皆名羊角。」六祖金刚经序曰:「金刚喻佛性,羚羊角喻烦恼。金虽坚刚,羚羊角能碎。佛性虽坚,烦恼能...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5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