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合掌之一。译曰反背互相着合掌。大日经疏十叁曰:「以右手仰左手上,以左手覆在右手下,稍似坐禪人手相加之形。此名毘鉢囉哩曳萨哆合掌,此云反背互相着合掌。」梵Vi aryasta。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以右手作拳,舒风指(第二指)直竪之,以此印当眉间指头亦当眉间即作毘俱胝之形也。其面如忿怒,心住於一境不动。故经云:以毘俱胝形住於等引,此一切佛之大印,能现如来威猛一切之力,恐怖一切為障难者使其降服,亦能与一切眾生之所愿,如来菩提道场,以印能降诸魔也。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Viṣṇu,又作违纽天,毘纽,韦糅,毘瑟纽,毘瑟笯,毘瑟怒,毘搜纽,毘瘦纽。译曰徧净等。大自在天之别名,生於劫初大水中,有一千头二千手,从其脐中生大莲华,莲华上化生梵天王云。智度论二曰:「如韦纽天,秦言徧闻。四臂,捉贝持轮,骑金翅鸟。」同八曰:「劫尽烧时,一切皆空...
《佛学大辞典》 / 298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金缕织成之袈裟。又曰金色衣,金色[(畾/(冗-几+互))毛]衣,黄金[(畾/(冗-几+互))毛]衣,金缕袈裟。印度早已行之,佛母大爱道,上之於释尊,其因缘散见诸经论。依贤愚经第十二,佛母摩訶波闍波提,於佛出家后,手自纺织,作金色之[(畾/(冗-几+互))毛],既见佛,喜发心髓,持奉如来...
《佛学大辞典》 / 931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又作阿尾罗吽欠,阿毘罗吽剑,阿味罗[合牛]欠。khaṁ,胎藏界大日如来之真言也。大日经叁曰:「尔时毘卢遮那世尊,又復住於降伏四魔金刚戏叁昧,说降伏四魔解脱六趣满足一切智智金刚句字:南麼叁曼多勃駄喃,阿味罗[合牛]欠。」大日经疏十一曰:「此五字,即是降四魔真言句也。」毘...
《佛学大辞典》 / 247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叁仙者:一、迦毘罗仙,数论之祖也。二、鵂鶹仙,胜论之祖也。叁、勒沙婆仙,尼犍子之祖也。二天者,一、大自在天。二、毘纽天。大部辅注一曰:「一、伽毘罗,此云黄头,头如金色;二、优楼僧佉,此云鵂鶹仙;叁、勒沙婆,此云苦行;此即叁仙也。一、摩醯首罗,此云大自在天;二、...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Viśvakarman,又作毘守羯磨。新云毘湿缚羯磨。帝释之臣,化作种种工巧物,又司建筑之天神也。毘首羯磨,译种种工业。因之西土之工巧者祭此天云:智度论四曰:「巧变化师毘首羯磨天。」顺正理论十二曰:「毘湿缚羯磨天。」玄应音义二十五曰:「毘湿缚羯磨天,此译种种工业,案西国...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Sthavira,又作体毘里,梯毘梨,他鞞罗,他俾罗,译曰上坐,老宿。文殊问经曰:「体毘履,此云老宿。淳老宿人同会共出律部也。」四分开宗记一本曰:「他俾罗,此云上座。」十八部论曰:「他鞞罗,秦言上座部。」探玄记十五曰:「体毘里。」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Saṁgiti,佛灭后,诸弟子相会,為防止异见邪说,诵佛陀之说法,举各自所闻确实者,结合集成之,為大小乘经典。但经论所传不同,以下顺次大别而记之。第一為小乘经之结集。第二為大乘经之结集。第叁為秘密经之结集。第一小乘经之结集有四期。第一王舍城之结集,第二毘舍离城之结集...
《佛学大辞典》 / 366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Vimalā,江名。译无垢。翻梵语九曰:「毘摩,应曰毘磨罗,译曰无垢。善见律十二。」 又(天名)Vimalā,译曰无垢。最胜王经八曰:「毘摩天女妙辩才。」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咒新死之尸令起,以杀害所怨者之魔咒也。见[毘陀罗]条。五分律二十六曰:「诸比丘学起死人咒。佛言:不听,犯者偷兰遮。」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婆罗门名。请佛安居,废忘而不知佛至,如来於叁月唯食马麦(引宝积经文毘兰多下),然智度论等谓之阿耆达婆罗门。是毘兰若取其国邑而名,阿耆达多应為其本名。巴Veraūja。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Vṛji utrabhikṣu,毘舍离跋闍之出家人也。此地之僧。於佛灭后百年,起十事之非法。长老耶舍陀比丘因此集七百贤圣於毘舍离城,起第二结集。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在天竺灵鷲山之二基石塔也。频毘娑罗王所建。西域记九曰:「宫城东北行十四里,至鷲峰,如来御世垂五十年多居此山,广说妙法。频毘娑罗王為闻法故,发兴人徒,由山麓至峰岑,跨谷凌岩,编石為阶,广十餘步,长五六里。中路有二小率堵婆,一云下乘,王至此徒行以进。一云退凡,即简...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一显教,二密教。显教之判,有天台真言之别。天台就释迦佛之说法作法而立显密二教。盖以对一会大眾显露说法,使彼此相知者為显露教,此时更密对餘眾说法,使一会之人不能知之者為秘密教。如鹿园之会,八万诸天得闻深法,故在我為显露教者,於彼為秘密教。在彼為秘密教者,在我则显...
《佛学大辞典》 / 2250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Vaidehi,又云毘提希,吠提希。新称吠题呬弗多罗。译曰思惟,思胜,胜妙身。摩羯陀国频婆沙罗王之后,阿闍世之母也。法华文句二曰:「韦提希,此云思惟。」同记曰:「亦云思胜。」法华义疏二曰:「韦提希,翻為思惟,亦云四维。」法华玄赞二曰:「梵云吠题呬弗多罗,古云思惟子。...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一作波罗,又曰波赖他。译曰四两分。戒本疏叁下曰:「鉢罗,多论云波罗,此云四两。」饰宗记五末曰:「多论第五云四两,立世阿毘曇论云两,称一两名一鉢罗,盖多论约少称,毘曇就大称说之也。今解,鉢罗翻為分,如鉢罗奢佉翻為支,支荳是四两也。」梵语杂名曰:「两,波罗。」解脱...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以光明真言加持土砂撒布之於亡者之尸骸或其墓处也。不空羂索毘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经曰:「设眾生具造十恶五逆四重诸罪,犹如微尘满斯世界,身坏命终,堕诸恶道。以是真言加持土砂一百八徧,尸陀林中,散亡者尸骸上,或散墓上,遇皆散之。彼所亡者,若地狱中,若饿鬼中,若修罗中...
《佛学大辞典》 / 206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法会表白,终后唱礼,师登礼盘,唱五悔五大愿等之文。谓之唱礼。其唱礼初所唱奉请之佛名,有金、胎、合之叁种差别。胎藏界唱礼南无清净法身毘卢遮那佛、南无东方宝幢佛、南无西方无量寿佛、南无南方华开敷佛、南无北方天鼓雷音佛(已下诸菩萨等省略)。金刚界唱礼南无常住叁世净妙...
《佛学大辞典》 / 304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梵语,一作茶毘,亦作荼毘,又作闍鼻多,谓僧死而焚之也。徐陵文曰:「用震旦之常仪,乖闍维之旧法。」参照[荼毘]条。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Āryabhāṣa,又曰圣言。即梵语所谓叁尸克利德婆罗门之经语,為中天竺之正音。俱舍论十一曰:「一切天眾皆作圣语,谓彼言词同中印度。」毘婆沙论七十九曰:「世尊有时為四天王,先以圣语说四圣諦。四天王中二能领解,二不领解。世尊怜愍饶益彼故,以南印度边国俗语(旧婆沙作毘陀罗...
《佛学大辞典》 / 643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有叁种:一涅槃,译為灭。涅槃之体,无為寂灭。故名灭。大乘义章二曰:「涅槃,无為恬泊,名灭。」二尼弥留陀,尼楼陀Nirodha,译為灭。四諦中之灭諦也,涅槃之灭,偏据满处。尼弥留陀之灭,通於因果。大乘义章一曰:「涅槃之灭偏据满处,尼弥留陀灭义通因果,是故灭諦有灭皆收。...
《佛学大辞典》 / 251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Bicitra,译曰善。大日经疏一曰:「此善字,梵云毘质多罗。有端严义,种子义。譬如已得果实,復还种子也。」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数论鼻祖迦毘罗Ka ila之译名。唯识述记一末曰:「有外道名劫比罗,古云迦毘罗,讹也。此云黄赤。鬢髮面色,并黄赤故,今西方贵婆罗门种,皆黄赤色也。时世号為黄赤色仙人。」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又作陀毘荼,达罗毘荼,达罗弭荼。南印土国名。其国言咒语,多甚难解。西域记十曰:「达罗毘荼国,南印度境。」瑜伽论九曰:「达罗弭荼种种明咒。」同伦记九下曰:「景云:南天竺东南海渚有一师子国,名达罗弭荼。(中略)测云:旧论云陀弥国书。旧释云:是鬼国所发语言,不可解了...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在中印度毘舍离国獼猴池边大林中。五分律一曰:「后之毘舍离住獼猴河边重阁讲堂。」杂阿含经叁曰:「一时佛住毘耶离獼猴池侧重阁讲堂。」大涅槃经上曰:「一时佛住毘耶离大林中重阁讲堂。」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又作金刚食,金刚食天。在金刚界外金刚部南方之中央。随其所持物而称為华鬘毘那耶迦,又云严鬘大将。四方毘那耶迦南方守护之尊也。白肉色,象头人身,左拳腰,右持华鬘,坐荷叶。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又作鼻訶罗,鞞訶罗,尾贺罗Vihāra,译曰住处,寺,僧坊。玄应音义六曰:「毘訶囉,此云游行处,谓僧所游履处也。今以寺代之。言寺者,说文,廷也,有法度者也。」俱舍光记十五曰:「毘訶罗,义翻為寺。」大日经疏叁曰:「僧坊,梵音毘訶罗,译為经处,即是长福住处也。白衣為长福...
《佛学大辞典》 / 221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或以為一转轮王之千子,或以為千手观音之化出,或以為千佛各别出生,经论所说种种不同。宝积经九曰:「过去有佛,曰无量勋宝饰净王如来。其时有转轮圣王,住清净大城,名勇郡王。王有千子,第一名净意,第千子名意无量。后又生二子:一名法意,二名法念。父王及千子共诣如来所,发...
《佛学大辞典》 / 708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Virūḍhaka,又作流璃王,娄勒王,楼黎王,维楼黎王,毘流离王。新称毘卢释迦王。亡迦毘罗卫国释种之恶王名。见[毘琉璃]条。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现图曼陀罗与经疏所说异。依现图则上下四重,左右叁重,故约於前后而云四重。除中院外,徧智院、金刚手院、观音院、持明院之四院為第一重,次释迦,虚空藏之二院為第二重,次文殊,除盖障,地藏,苏悉地之四院為第叁重,此外金刚部眾围绕四周為第四重。总之左右叁重,上下四重也。...
《佛学大辞典》 / 689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具名大乘同性经,二卷,宇文周闍那耶舍译。佛在大摩罗耶精妙山顶,楞迦大城之毘毘沙那罗剎王供佛问法,而受菩萨之记。海龙王问其往因,佛為说之。次有海妙探自在智通菩萨从东方来,以大宝殿供佛问法。佛為说如来十地之名,及声闻十地之名,辟支佛十地之名,菩萨十地之名。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智度论叁十叁曰:「一切诸佛法,还本国时,与大会诸天眾,俱住迦毘罗婆仙人林中。此林去迦毘罗婆城五十里,是诸释游戏园。」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毘舍离国长者之名。尝入维摩方丈,听不二法门。请西方叁尊,救国内恶疫。禪宗之山门阁上。观音右边,安置长者之像者,即為其请叁尊也。维摩经香积佛品曰:「於是长者主月盖,从八万四千人来入维摩詰舍。」同注八:「什曰:彼国无王,唯五百居士,共治国政。今言主者,眾所推也。」...
《佛学大辞典》 / 400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舍卫国之王名,译曰和悦,又曰月光,新称鉢逻犀那时多Prasenajit,巴Pāsenādi,玄奘译作胜军,义净译曰胜光,梵授王之子也。与[佛]同日生,佛号日光,国人言:佛既号日光,当号大王為月光也,因国人称為月光。若依父母所立名者,字為胜军。以其斗战无敌不胜,故云胜军。」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佛生会為安置诞生佛以眾花庄饰之屋形,禪林称為花亭,又名毘蓝园。花亭之南面,揭额,题毘蓝园之叁字也。毘蓝园之名,迦毘罗城蓝毘尼园之省略也。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宝珠名。释迦毘楞伽译曰能胜,摩尼,宝珠之总名,此译离垢。观经妙宗钞二曰:「摩尼正云末尼,此翻离垢。」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华严经入法界品之末会善财童子先於福城之东庄严幢娑罗林中,闻文殊说法,依其指导次第南行值诸知识而闻说法。其知识之数,旧华严列四十四人,合文殊為四十五人,新华严加后之知识九人,而列五十四人,加文殊则总為五十五人。今举南询之智识,故除文殊,又,第五十番知识德生童子与...
《佛学大辞典》 / 1581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四部之阿含经等為经藏,四分五分十诵律等為律藏,六足发智论等為论藏。此叁藏之根本皆佛说,於佛入灭时分部帙而结集者。佛所说之大乘,义理之分际远异於小乘,故於别处结集之而单名摩訶衍藏Mahāyāna iṭaka,以对小乘之叁藏。是智度论之意也。智度论百曰:「如摩訶迦叶於耆闍崛山...
《佛学大辞典》 / 551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Uraga-sāracandana,木名。探玄记二十曰:「忧陀伽娑罗栴檀者,具云地毘乌罗伽娑罗也。地毘此云妙,乌罗伽此云腹行,即龙蛇之类。娑罗此云胜,亦云坚固。谓此栴檀坚固胜出,在龙宫,故以為名。」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持善见律毘婆沙之师资相传也。佛入灭以来每岁安居竟记一点,故名眾圣点记。出叁藏记十一善见律毘婆沙记曰:「仰惟佛世尊泥洹已来年载,至七月十五日受岁竟,於眾前谨下一点,年年如此。感慕心悲,不觉流泪。」歷代叁宝记十一曰:「外国沙门僧伽跋陀罗,齐言僧贤(善见律译者),师...
《佛学大辞典》 / 515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毘耶离国有婬女,名庵罗婆利。舍婆提有婬女,名须曼那。王舍城有婬女。名优鉢罗盘那。有叁人各各闻人讚叁女端正无比,昼夜专念,心着不捨。便於梦中梦与从事。觉竟心念彼女不来,我亦不往,而婬事得办。因是悟一切之法皆如是耶?於是诣颰陀婆罗菩萨所问是事。菩萨答言诸法实尔,皆...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贤慧经十二曰:「豆佉,叁牟提耶,尼楼陀,末迦(晋言苦习灭道)。」(宋元明叁本俱习字作集梵音出本项)。毘沙论出毘陀语Veda及弥离车语Mleccha之四諦。参照[圣语]条。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Citta,四卷楞伽经注举汗栗太Hṛd Hṛdaya(自性清净心)、质多心(虑知心)之二心。止观举质多心、汗栗驮心(草木心)、矣栗驮心(精集精要心)之叁心。大日经疏举质多心与干栗驮心之二心。干栗驮心附肉团心与真实心之二义。法相宗於唯识述记与唯识枢要举质多(心)、末那(意)、...
《佛学大辞典》 / 1674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Vihāra āla,译曰护寺。守护一寺及和集僧而白事者。求法高僧传上曰:「若作番直典掌寺门,及和僧白事者名毘訶罗波罗,译為护寺。」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此非据戒之项目数,乃就戒之特质而区分之也。一作持戒,二止持戒,戒之所以成立,在於防止恶行,称為止持戒者,即以戒本所列者為根本。止恶之理想在於作善,教以积极的行為者,亦名為戒,此為作持戒。如半月说戒,叁月安居之规定是也。 又一出世间戒,沙弥之十戒,比丘之具足戒也...
《佛学大辞典》 / 479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Kāśya iya,又作迦叶维,迦叶毘,迦叶波。本為人名,以為律部之名。佛灭后百年,优婆麴多之门有五弟子,各立异见,律藏分五部。迦叶遗為其中之一人,故名其部曰迦叶遗部。可洪音义叁上曰:「迦叶毘,亦云迦叶维,亦云迦叶波,亦云柯尸悲与,此云饮光。此部律此土无文。」拾毘尼义...
《佛学大辞典》 / 274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华严经入法界品之末会善财童子先於福城之东庄严幢娑罗林中,闻文殊说法,依其指导次第南行值诸知识而闻说法。其知识之数,旧华严列四十四人,合文殊為四十五人,新华严加后之知识九人,而列五十四人,加文殊则总為五十五人。今举南询之智识,故除文殊,又,第五十番知识德生童子与...
《佛学大辞典》 / 1590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印度為佛陀之降诞地,占佛教史上最重要之地位。佛陀释迦牟尼开佛教,距今几何年,东西学者,聚讼纷紜,莫衷一是。其入灭时,则据眾圣点记之说,可知為西歷纪元前四百八十六年。 佛陀成道后四十五年间之行化,以摩揭陀,室罗伐悉底,為中心,而润泽憍赏弥,拘尸揭罗,吠舍厘等中印...
《佛学大辞典》 / 1832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十二合掌之一。译曰反背互相着合掌。大日经疏十叁曰:「以右手仰左手上,以左手覆在右手下,稍似坐禪人手相加之形。此名毘鉢囉哩曳萨哆合掌,此云反背互相着合掌。」梵Vi aryasta。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阿毘曇者,梵语,译言无比法等。即发智六足等小乘之诸论也。以之為宗通入涅槃谓之门。当於小乘二十部中之萨婆多部。智度论十八於佛法明蜫勒门阿毘曇门空门之叁门,其中曰:「阿毘曇门,或佛自诸法义,或佛自说诸法名,诸弟子种种集述解其义。」又智度论二曰:「阿毘曇叁种:一者阿...
《佛学大辞典》 / 289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四律者:一、十诵律Sarvāstivāda-vinaya,六十一卷,后秦弗若多罗译。是五部中之萨婆多部也。二、四分律Dharmagu ta-vinaya,六十卷,姚秦佛陀耶舍译,是五部中之曇无德部也。叁、僧祇律Sāṅghika-vinaya,四十卷,东晋佛陀跋陀罗等译。本名摩訶僧祇律Mahāsāṅgha,是根本窟内之...
《佛学大辞典》 / 575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Vibhajya-vādin,译曰分别说部,分别论师。其部所说,有是有非,以更要分别故,名為分别说部。此由他人名之也。俱舍光记二十曰:「说非尽理,半是半非,更须分别,故名分别说部。梵云毘婆闍缚地,毘婆為分别。缚地為部,旧云毘婆闍婆提者,讹也。」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一作毘那吒迦。又云毘那夜迦。鬼神名。见[毘那夜迦]条。 又(杂名)Vināyaka,七金山之第六。象头Gayaśirṣa山之别名。玄应音义二十四曰:「毘那怛迦,此云有障鬼神。有障鬼神,人形象头,凡见他事皆為障碍。山峰似彼神头,故以名也。」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Piśāca,又作臂奢柘、毘舍闍、毘舍遮。食肉鬼名。孔雀王咒经下曰:「毘舍闍,梁云颠鬼。」玄应音义二十一曰:「毕舍遮旧言毘舍闍,又作毘舍遮。鬼名也,饿鬼中胜者也,亦言癲狂鬼也。」慧苑音义下曰:「此云噉精鬼,东方天王所领鬼神也。」唯识演秘二本曰:「毕舍遮者,唐云食血肉...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Licchavī,又作利车,离奢,粟唱,隶车,黎昌,律车,梨车毘,离车毘,粟呫婆,粟呫毘等。毘舍离城剎帝利种之名也。译曰薄皮。其祖先从一胞肉中生,因有此名。又译為贵族豪族等。善见论十谓往昔波罗捺国王夫人怀妊,生一肉团,赤如木槿华。以為耻,盛之器中,作金薄,朱书波罗捺国...
《佛学大辞典》 / 358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声闻之戒,譬之瓦器,菩萨之戒,譬之金器。清净毘尼方广经曰:「如破瓦器,不可修补。是声闻毘尼,如金银器破,还可修治,是菩萨毘尼。」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又云毘目多罗。如来所出之音声也。慧苑音义下曰:「毘目瞿沙,具云毘沙摩乌多罗毘目瞿沙,言毘沙摩者,此云无怖畏也。乌多罗者,最上也。毘目瞿沙者,出声也。」探玄记十八曰:「毘目多罗者,天竺本名毘目多罗涅惧沙,此翻為最上无恐怖声。」梵Vimuktaghoṣa。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天帝与修罗战而胜,令毘首羯磨作最胜之堂名曰得胜堂。止观五曰:「毘首羯磨造得胜堂。」同辅行曰:「长阿含云:天帝与修罗战胜,更造一堂名為最胜。(中略)此堂无比,故云最胜。今云得胜者,犹战得胜而造此堂。」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本名,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以毘卢遮那為日之别名,故称為大日经。唐善无畏译,共七卷。前六卷為正经文,第七卷為其供养法。秘密部叁经之一,而胎藏界真言之本经也。所说之法对於金刚顶经之所说,而谓之胎藏界,亦曰大日宗,瑜伽宗。大日经疏二曰:「所以称大日经王者非為此...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Jhā ita,又曰闍毘,闍维闍鼻多,耶维,耶旬。译為焚烧,犹言火葬,僧死而焚其尸也。玄应音义四曰:「耶维,或言闍鼻,或言闍维,或言闍鼻多,义是焚烧也。」同五曰:「耶旬,或云闍毘闍维同一义,正言闍鼻多,义是梵烧也。」慧琳音义二十五曰:「闍毘或言闍维,或荼毘。古云耶旬...
《佛学大辞典》 / 183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Vibhāṣā-śāstra,广解广说经论之义者,总名毘婆沙论,是通名也,然别题毘婆沙论者,藏中有四部:一、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二、鞞婆沙论。叁、五事毘婆沙论(已上小乘)。四、十住毘沙论(是大乘)也。其他律部有善见律毘婆沙。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梵语优婆罗叉U arakṣa,译曰律,毘尼Vinaya。译曰律者,义翻也(毘尼之正译曰灭,或调伏)。律犹言法,禁制之法也。又詮量,詮量罪之轻重也。大乘义章一本曰:「律者,外国名优婆罗叉,此翻名律。解释有二:一就教论,二就行辨。若当就教,詮量名律。若当就行,调伏名律。毘尼之...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严饰清净法界之五种庄严法也。苏悉地羯罗经上曰:「应当一心听是胜上微妙法则,苏悉地羯罗五庄严法。何谓為五?一谓精进,二谓明王,叁谓除障,四谓成就诸勇猛事,五谓成就一切真言。」是盖提示此经一部之大纲者也。其中精进者,远离二边之垢而住於极理為精,勤策於清净法界中為进...
《佛学大辞典》 / 359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佛生於迦毘罗城。迦毘罗者,黄色之义。此处本為黄头仙人之住处,因得迦毘罗之名,今以昔之黄头拟谓為黄头。名义集叁曰:「迦毘罗,此云黄色。上古有仙,曰黄头。依此修道。」祖英集上曰:「黄头碧眼知未知。」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又作丁岸哆Tiṅanta,即Tin+anta,梵语文法二声之一。示动词之变化者,有十八转。彦多者后之义,底字為置於后之声。是以动词中第叁人称单数之语尾名,為动词语尾一般之名目也。唯识枢要上本曰:「底彦多声有十八囀,辨此声中底字居后,彦多是后义,则是底字居后声也。」寄归传四曰...
《佛学大辞典》 / 350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住於金刚界曼荼罗中央如来北方之尊。密号曰妙用金刚。或曰作业金刚。四波罗蜜之一。大日如来之侍女也。圣位经曰:毘卢遮那佛於内心证得羯磨金刚大精进叁摩地智,自受用故,成羯磨波罗蜜形,住於毘卢遮那如来左边月轮。大日如来入北方释迦如来叁摩地,出生此波罗蜜。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又曰声明记论。旧曰毘伽罗论Vyākaraṇa,新曰毘訶羯喇拏(寄归传),毘耶羯刺謫(慈恩寺传),五明中声明之记论也。有五经四论等。见[毘伽罗]条。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九种缘上界上地之惑也。即见苦所断之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疑,无明,五者及见集所断之邪见,见取见,疑,无明,四者。盖十一徧行中,除身边二见者也。俱舍论十九曰:「於十一中,除身边见,所餘九种,亦能上缘。上言正明上界上地,兼显无有缘下随眠。此九虽能通缘自上,然理无...
《佛学大辞典》 / 355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Hiraṇyasa tati,数论师自在黑作,有七十行偈颂。其时国王赏之以金,故彼以之為名誉,而名為金七十论,或云论之长行(解释偈颂之语曰长行)為天亲所作者非是,述彼宗二十五諦之义,叁卷,陈真諦译。唯识述记一末曰:「有外道,入金耳国,以铁鍱腹,顶戴火盆,击王论鼓,求僧论议...
《佛学大辞典》 / 375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Tri iṭaka,经律论也。此叁者,各包藏文义,故名叁藏。经说定学,律说戒学,论说慧学。因之而通叁藏达叁学者,称為叁藏。特為真諦玄奘等翻译师之称号。其梵名一一列之於下。一、素呾缆藏Sūtra iṭaka,旧曰修多罗藏,译曰綖,圣人之言说,能贯穿诸法,如綖之贯花鬘,故喻之以綖。...
《佛学大辞典》 / 344字 / 2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Abhidharma,巴Ahidhamma,阿毘曇之略。新云阿毘达磨。译曰无比法。新翻对法。论藏之总名也。无比法及对法者,智慧之别名也(智慧為无比之胜法,故云无比法。又以智慧对观法,故名对法)。以叁藏中之论藏詮显学者之智慧故也。然则毘曇之名虽為涉於大小乘论藏之通名,而常指小乘萨...
《佛学大辞典》 / 193字 / 2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Vinaya,一作鼻那夜,毘那耶,又云毘尼,鞞尼迦。叁藏之一,谓佛所说之戒律。译曰灭,或律,新译曰调伏。戒律灭诸过非,故云灭,如世间之律法,断决轻重之罪者,故云律,调和身语意之作业,制伏诸要行,故云调伏。毘尼母论一曰:「毘尼,名灭。灭诸恶法,故名毘尼。」大乘义章一曰...
《佛学大辞典》 / 313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叁学之一,观达真理為慧,进习為学。断惑证理,慧之作用也,為发此慧而进修,谓之慧学。对配於叁藏,则為阿毘达磨藏之所詮。阿毘达磨藏者,詮显此慧学之法藏也。大乘义章十曰:「观达称慧,进习為学。」对法论十一曰:「开示慧学是阿毘达磨。」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Avīci,又作阿鼻旨。译曰无间。无间地狱是也。涅槃经十九曰:「阿者言无,鼻者名间,间无暂乐,故名无间。」受苦无间断之义。八大地狱之一。是最苦处。极恶之人堕之。法华经序品曰:「下至阿鼻地狱。」俱舍论世间品曰:「此赡部洲下,过二万有阿鼻旨大捺落迦,深广同前,谓各二万...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又作金刚衣,金刚衣天。在金刚界外金刚部西方之中央。随其所持物,而称為弓箭毘那夜迦,又云顺行大将。四方毘那耶迦西方守护之尊也。象头人身,左持弓,右持箭,作射势,坐於荷叶。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法身佛之梵名。名為毘卢舍那。一名徧一切处,以如虚空无徧际,徧满於一切处故也。普贤观经曰:「毘卢遮那徧一切处。」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Vimokṣa,巴Vimukti,又云毘木叉,毘木底。译曰解脱。离恶法也。探玄记十八曰:「毘目叉,此云解脱。」华严疏钞五十四曰:「梵云毘木底,此云解脱。」大乘义章一曰:「无為解脱直名木叉,又有為解脱為毘木叉。」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Biśākhāu āsikā,又云毘舍佉鹿母,毘舍佉母。单云鹿母,又云鹿子母。夫人名。毘舍佉者,星名。此夫人之生日当於此星,故以為名。优婆夷者,总谓女子之信佛道者,又从子而称鹿母或鹿子母。俱舍光记八曰:「鹿母者,毘舍佉夫人。毘舍佉,是二月星名,从星為名。此云长养,即功德生...
《佛学大辞典》 / 195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一行之大日经疏,处处以浅略释与深秘释解教义,又不可思议(僧名)之供养次第法疏末,就阿字本不生之说者立叁重之秘释,因而总合二者开四重之释义,是真言一家之释例也。一浅略释,解阿字為梵王之说(显教中处处说之)是也。二秘密释,如解毘卢遮那佛说阿字本不生是也。叁秘密中秘...
《佛学大辞典》 / 428字 / 2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显教中,又有深浅两种,其深者,千钵经所说之十重是也,但此唯约於心性,说实相之理為十重,未别说其戒相,盖其戒相即梵网所说之十重戒也。经五说:「一者如来一切心法,金刚自性,本来清净,毕竟寂灭。菩萨若於大乘性中能持十重戒者,觉心真净,了见心性无染无着。是故菩萨能持十...
《佛学大辞典》 / 517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天台依涅槃经喻之於第五时之法华涅槃。真言依六波罗蜜经譬之於陀罗尼藏。其他诸宗各喻其自宗。涅槃经十四曰:「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苏,从生苏出熟苏,从熟苏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眾病皆除。所有诸药,悉入其中。善男子!佛亦如是。从佛出生十二部经,从十二...
《佛学大辞典》 / 321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与[阿毘达磨发智论]同本异译。苻秦僧伽提婆,竺佛念共译。叁十卷。犍度。译曰聚。积聚之义。发智论以有篇章八聚谓之八犍度论。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2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智慧广大,包含诸法故曰藏。五教章上曰:「一切诸法皆悉流入毘卢遮那智藏大海。」宗镜录十八曰:「一切眾生自心处内有八瓣,和合成莲华,此莲华中有正徧知海,是名毘卢遮那智藏,亦名莲华藏庄严世界海。」 又(人名)不空叁藏之讳。贞元释教目录十五曰:「大辩正大广智不空叁藏和...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Yasas,比丘名。译曰名闻,名称。或作耶舍陀Yaśoda,耶舍那。有部毘奈耶四十曰:「具寿阿难陀有弟子在婆颯婆聚落,号曰名称,梵云耶舍。」四分律曰:「耶舍伽那子。」善见律曰:「耶斯那。」西域记曰:「耶舍陀。」阿育王经二曰:「比丘名耶舍,翻名闻。」玄应音义二十五曰:「耶...
《佛学大辞典》 / 213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十大明王之护法神也。转法轮菩萨摧魔怨敌法曰:「所谓毘首羯摩、劫毘罗、法护、眉目、广目、护军、珠贤、满贤、持明、阿吒缚俱。」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Vasumitra,又作伐苏蜜多罗。旧作和须蜜,婆须蜜多,婆须密多罗。世友菩萨之梵名。旧云天友。佛灭后四百年有部宗出家之小乘菩萨也。五百阿罗汉结集大毘婆沙论时,此是其上首,且称為婆沙论四评家之随一。着宗轮论。宗轮论述记上曰:「异部宗轮者。佛圆寂后四百许年,说一切有部,...
《佛学大辞典》 / 459字 / 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又名毘尼母论。八卷,失译。母经者,梵云摩夷,译曰行母,是詮显行法能生行,如母之生子,故云行母。论藏之别名也,今為毘尼之论释,故名毘尼母经。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Vajra-Pāramitā,金刚界叁十七尊中大日如来四亲近菩萨之上首。是与转法轮菩萨异名同体。金刚者,金刚之宝轮,波罗蜜译曰到彼岸。手持金刚轮,转不退之法轮,以标令眾生到彼岸也。此菩萨之忿怒身為不动明王,即大日如来之教令轮身也。秘藏记末曰:「黑青色,左手莲华上有篋,右手...
《佛学大辞典》 / 314字 / 1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Mahāvai ulyabuddha-gaṇḍavyūha-sūtra,译曰大方广觉者杂华严饰经。即华严经之具名也。华严玄谈九曰:「依今梵本,云摩訶毘佛略勃陀健拏驃訶修多罗,此云大方广佛杂华严饰经,今略杂饰字耳。」同钞曰:「若别对者,摩訶言大,毘佛略云方广,勃陀云觉者,即是佛字,略存梵音故。...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婆藪盘豆造,陈真諦译,二十二卷。婆藪盘豆者世亲之梵名。此论与[阿毘达磨俱舍论]同本异译,是曰旧论,又云旧俱舍。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叁藏之一。十二部经中有曰优婆提舍者,译曰论议经。是佛自问答决择法相者。佛弟子及灭后诸菩萨等准之而聚集解释经义,论辨法相者,名為阿毘达磨藏,叁藏之第叁。盖阿毘达磨藏者,弟子之优婆提舍也。因為论藏。阿毘达磨有四名。优婆提舍,其一名也。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Vi āka,译曰异熟。第八识之异名也。第八识為无记性,与业因之善性恶性相异而成熟者,故曰异熟识。唯识述记二末曰:「毘播迦,此云异熟。毘者异也,播迦者熟义。」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两部大经不说十地,惟大日经说第八第十二地,金刚顶经说初地第十地之二地。故準於华严仁王等之说而释其名字也。然其意与显教异,以十地為十六大菩萨之位,约其渐修之位而言十六生究竟也。故即身义云:「欢喜地者,非显教所言初地,是即自家佛乘之初地。云云」其十六大菩萨日本有两...
《佛学大辞典》 / 399字 / 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梵音Sakrābhilagna,宝珠名,译曰能胜。以此宝能胜一切世间之宝故也。观经妙宗钞二曰:「释迦毘楞伽此云能胜。」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1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又曰婆藪盘豆、筏苏盘豆、伐苏畔度、筏苏畔徒、婆藪槃陀Vasubandhu,世亲(旧曰天亲)菩萨也。西域记五曰:「筏苏畔度菩萨,唐言世亲,旧曰婆藪盘豆。译曰天亲、讹谬也。」唯识枢要上本曰:「伐苏畔徒菩萨,唐言世亲,无着菩萨同母弟也。」俱舍光记一曰:「俱舍论者筏苏槃豆之所作...
《佛学大辞典》 / 371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Vimalakirti,旧称维摩詰,新云毘摩罗詰,鼻磨罗难利帝,译曰无垢称。西域记七曰:「毘摩罗詰,唐曰无垢称,旧曰净名。然净则无垢,名则是称。义虽取同,名乃有异。旧曰维摩詰,讹略也。」玄应音义八曰:「鼻磨罗难利帝,此译云无垢称,称者名称也。」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探玄记八曰:「依长阿含经四人应起塔:一佛,二辟支,叁声闻,四轮王也。真諦叁藏引十二因缘经云八人应起塔:一如来,露盘八重已上,是佛塔。二菩萨,七盘。叁缘觉,六盘。四罗汉,五盘。五那含,四盘。六斯陀含,叁盘。七须陀洹,二盘。八轮王一盘。若见之不得礼,以非圣塔故也(...
《佛学大辞典》 / 617字 / 1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法华文句九曰:「近代翻译,法报不分,二叁莫辨。自古经论许有叁身,若言毘卢与舍那不别,则法身即是报身。」是荆溪批难华严家之语也。台家之意谓毘卢舍那為法身,卢舍那為报身,释迦為化身(慈恩传亦同)。然华严宗之意,则谓毘卢舍那与卢舍那不过為梵语之具略,是同一法身之称,...
《佛学大辞典》 / 191字 / 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比丘九十波逸提之第叁十七戒也,总為禁过午而食之戒法。五分律八曰:「佛在王舍城,尔时未為比丘制非时食,迦留陀夷,着杂色衣,面黑眼赤,闇中乞食。怀妊妇人电光中见大惊唤言:毘舍遮!毘舍遮(鬼名)!迦留陀夷言:我是沙门,非毘舍遮。便骂言:汝何冥夜乞食?餘沙门波罗门一食...
《佛学大辞典》 / 224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中阿含四十八牛角沙罗林经第四曰:「尊者金毘罗」增一阿含经叁曰:「独处静坐,专意念道,所谓金毘罗比丘是也。」梵Kam hilla〈Ka hina〉。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依智度论之意则叁藏為小乘之特称,而大乘為一修多罗藏。依摄大乘论之意,则大乘中亦有叁藏,华严经等為经藏,梵网经等為律藏,阿毘达磨经等為论藏(阿毘达磨经此土不译唯识论中往往引之),然是為一修多罗藏之分类,故名之為总部之叁藏。小乘之叁藏,称為别部之叁藏。玄奘译世亲摄...
《佛学大辞典》 / 174字 / 1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中论列二天。百论列二天叁仙。合之则為二天叁仙。二天者,摩醯首罗天与毘纽天也。叁仙者第一迦毘罗仙,為数论外道,第二优楼僧佉,為胜论外道,第叁勒沙婆,為苦行外道也。辅行十曰:「一切外人所计,不过二天叁仙。」中论一曰:「有人言万物从大自在天生,有言从韦纽天生。」百论...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敬礼之一。在尊者之傍旋绕於右也。无量寿经上曰:「稽首佛足,右绕叁匝。」象器笺十曰:「四分律云:客比丘於塔边,左行过,护塔神瞋。佛言:不应左行过,应右绕塔而过。萨婆多毘尼毘婆沙云:右绕者顺佛法故,所以右绕。」寄归传叁曰:「言旋右者,梵云鉢喇特崎拏Pradakṣiṇa,鉢喇...
《佛学大辞典》 / 596字 / 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一婆罗门Brāhmaṇa,為净行者,或出家,或在家,修净行而求涅槃者。二剎帝利Kṣatriya,為王种,奕世君临,统辖其餘之叁姓者。叁吠捨Vaiśya,旧曰毘捨。為商贾,贸易有无者。四戍陀罗Sūdra,旧云首陀,為农民及奴,身勤稼穡者。四姓中以婆罗门為最尊贵,与餘叁姓不同行。盖此四姓之...
《佛学大辞典》 / 282字 / 1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藏教俱修析空观而证偏真之理,此有四门:一有门,有部宗(旧曰毘曇宗)是也,以立叁世实有法体恒有故也。二空门,成实宗是也,以立叁假而空我法之二者故也。叁亦有亦空门,毘勒论是也,以双照实有与空理故也。四非有非空门,那陀迦旃延经是也,以双非有空故也。毘勒论迦旃延经不来...
《佛学大辞典》 / 132字 / 1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一、瑜祇经,谓金刚界徧照如来是自性身。二、分别圣位经谓有二种之受用身,卢遮那是二受用身也。叁、摄真实经言毘卢遮那示现化身至释迦菩提道场。又义诀言龙树先持诵毘卢遮那真言。感得现真身為说持念法,是变化身。四、略出经言毘卢遮那来天等之会者,是等流身。见菩提心义十。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毘婆沙,译曰广说。佛灭后四百年初,五百罗汉,由健陀罗国迦腻色迦王之请,广解释发智身论者。唐玄奘译,二百卷。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1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恶生王依於宿福,忽感得五百之宝鉢。出杂宝藏经九。恶生王者,别处谓之琉璃王,舍卫国末利夫人所生,族灭迦毘罗国之释种者。出有部毘奈耶杂事八、经律异相七。参照[毘琉璃]条。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1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大圣天欢喜双身毘那夜伽法,一卷,不空译。使咒法经,一卷,菩提留支译。大圣欢喜双身大自在天毘那夜迦王归依念诵供养法,一卷,善无畏译。大圣欢喜双身毘那夜迦天形像品仪轨一卷,憬瑟撰。毘那夜迦誐那鉢底瑜迦悉地品秘要,一卷,含光记。佛说金色迦那鉢底陀罗尼经,一卷,金刚智...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1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Abhidharma,又作阿鼻达磨。论部之总名。旧称阿毘曇。译曰大法,无比法。大法,无比法,乃真智之尊称,凡论部為发生其真智者,故附以大法,无比法之名。新称阿毘达磨。译曰对法。对法者智慧之别名。以智慧对观诸法真之理义。盖论部问答决择诸法事理使人之智慧发达。智慧為对观真理...
《佛学大辞典》 / 322字 / 1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旧曰四念处,新云四念住。小乘行人於五停心观之后修四念处观也。依五停心以止行人之乱心,是為奢摩他,依四念处以发行人之观慧,是為毘婆舍那。一身念处,观身為不净也。身為父母所生之肉身,身之内外,污秽充满,无些净处,故观身為不净。二受命处,观受為苦也,受為苦乐之感,乐...
《佛学大辞典》 / 367字 / 1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颂数六百,世亲菩萨造,唐玄奘译,一卷。俱舍,译曰藏。包藏之义。包藏根本阿毘达磨论要义,故谓之俱舍论。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1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