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条搜索结果

舍利

Śāri,鸟名。 又舍利弗比丘之母名舍利。见[舍利弗]条。 又(术语)新作设利罗,室利罗,佛之身骨也。又总名死尸,是依戒,,慧之薰修所成者。元鎦绩霏雪录曰:「舍利,按佛书室利罗,或设利罗。此云骨身,又云灵骨。有叁种色:白色骨舍利,黑色髮舍利,赤色肉舍利。」金光明经...

《佛学大辞典》 / 274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十习因

一、媱习因,习即数习之义。媱习因者,谓媱习交接,研磨不休,故有火光于中发动,二习交然,故有铁床铜柱八热地狱之报也。(八热者,想狱、黑绳狱、堆压狱、叫唤狱、大叫唤狱、烧炙狱、大烧炙狱、无间狱也。) 二、贪习因,贪习因者,谓贪习之心,往来计算,发于相吸,吸揽不止...

《三藏法数》 / 527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七真如

一、流转真如,流转,即运动之义。真如者,真名不伪,如名不异也。谓诸众生造作一切行业,流转生死,而真如之体,本无动摇,然亦不妨随缘转变。论云:一切行无先后性。是也。(无先后性者,谓于一切行业,不离真如之理性故也。) 二、实相真如,无虚妄相,故名实相。谓一切法中...

《三藏法数》 / 608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十八不共法

不共法者,谓诸佛之智内充,无畏之德外显,一切功德智慧,超过物表,不与凡夫二乘及诸菩萨共有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身无失,谓佛从无量劫来,常用戒、、智慧、慈悲以修其身,此诸功德满足,故一切烦恼俱尽,是名身无失。(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三藏法数》 / 820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叁禅天五支功德

一、舍支,离喜不悔之心为舍。谓行者欲离二禅时,以种种因缘,诃责于喜。喜既灭谢,叁禅即发。若证叁禅之乐,则舍二禅之喜,不生悔心,故名舍支。 二、念支,念即爱念。谓行者既发叁禅之乐,乐从内起,应须爱念,乐则增长,故名念支。 叁、慧支,解知之心为慧。谓行者既发叁禅...

《三藏法数》 / 228字 / 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叁力

一、佛之威力,二、叁昧之力,叁、行者之本功德力。此叁力和合,能於中见佛谓之般舟叁昧。般舟译作佛立。见止观二。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一向记

向人问与以决之答也。俱舍论十九曰:「若作是问,一切有情,皆当死不,应一向记,一切有情,皆当死。」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十种不思议法

思即心思,议即口议。谓十种法皆不可心思口议也。 一、最胜身相不思议,谓如来身相,最胜清净,积集无量福智,严具一切胜妙功德,如大圆镜,现众色像,如虚空界,普摄一切,令诸众生,超越分别,离诸疑悔,信解清净,发希有想,故名最胜身相不思议。 二、妙好音声不思议,谓如...

《三藏法数》 / 779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叁界九地

谓欲界五趣,杂居一地;色界四禅,分为四地;无色界四空,分为四地,共为九也。地有持载之义,众生依之而住。此之九地,从忉利天已下及四趣,皆为地居;夜摩已上,以至非非想天,皆为空居。从所依处得名,故皆言地也。 一、五趣杂居地,五趣者,即欲界六天、人、饿鬼、畜生、地...

《三藏法数》 / 730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五种善根发相

一、息道善根发相。数息观成,入时,自心安悦,而发善根也。二、不净观善根发相。中起不净观,捨爱着之所而发善根也。叁、慈心善根发相。於中起慈悲心,入深,起清净之善根也。四、因缘观善根发相。於中起正见,离断常之邪见,得法喜而起善根也。五、念佛善根发相。於...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降龙钵

降伏龙而入於鉢中也。佛本行集经迦叶叁兄弟品曰:「如来化迦叶叁兄弟,至优娄频螺聚落,求一止宿处。彼有一草堂,迦叶一弟子,病下痢,秽草堂,故以恨摈出之。死為毒龙,住此草堂害人畜。迦叶欲伏之,祭祝火神,火神之力不及。如来住堂内,寂然入禪。尔时,毒龙吐火焰逼如来,如...

《佛学大辞典》 / 338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十八支

支即支分也。如树,根茎是一,枝条有异。禅中支义亦尔。谓色界初禅有五支,二禅四支,叁禅五支,四禅四支,共为十八支也。初禅天五支: 一、觉支,初心在缘名觉,谓行者在欲界,依未到地,发初禅色界诸净色法,触欲界身根,心大惊悟,即生身识,觉此色触也。(未到地者,谓在...

《三藏法数》 / 899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降龙鉢

降伏龙而入於鉢中也。佛本行集经迦叶叁兄弟品曰:「如来化迦叶叁兄弟,至优娄频螺聚落,求一止宿处。彼有一草堂,迦叶一弟子,病下痢,秽草堂,故以恨摈出之。死為毒龙,住此草堂害人畜。迦叶欲伏之,祭祝火神,火神之力不及。如来住堂内,寂然入禪。尔时,毒龙吐火焰逼如来,如...

《佛学大辞典》 / 338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五分法身

以五种功德法成佛身,故曰五分法身。小乘以之為叁身中之法身:一、戒,谓如来口意叁业离一切过非之戒法身也。二、,如来之真心寂静,离一切妄念,谓之法身。叁、慧,如来之真智圆明,观达法性,谓之慧法身。即根本智也。四、解脱,如来之心身,解脱一切繫缚,谓之解脱法身。即...

《佛学大辞典》 / 390字 / 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一境叁諦

空假中叁諦,融即於一境之意。又曰圆融叁諦,不思议叁諦。是天台圆教之说。诸法无自性,故為空,因缘所成,故為假,即空即假,故為中。如是一一之境,叁諦之理,鎔融相即,叁一一叁,无碍圆融,為绝对不可思议也。法华玄义第一,谓此妙諦為天然之性德。盖此意也。但就叁千即空假中...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十妙

不可思议名妙,即实相之理也。实相之理,精微玄妙,清净寂绝。经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是也。总论因果自他,故具明十妙,妙体无殊也。 一、境妙,境即理境也。谓十如是等境,心、佛、众生叁无差别,不可思议。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等是也...

《三藏法数》 / 983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四种

一、大乘光明,谓此所发智慧,即能照了大乘理教行果,故名大乘光明。(理教行果者,理即所诠之理,教即能诠之教,行即所修之行,果即所证之果也。) 二、集福王,谓此自在,即能聚集无边福德,如王势力,无有等比,故名集福王。 叁、贤守,谓此即能守持世间、...

《三藏法数》 / 163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付法藏因缘传

六卷,元魏吉迦夜等译。记迦叶等二十四人之付法因缘。明教大师契嵩准於小乘之禪经慧炬之宝林传等,作祖图正宗记,西天之二十八祖,谓付法藏传可焚云。见释门正统四。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二边

一、增益边,谓因缘所生之法,若分别推求,本无自性,众生不了,执之为有,是名增益边。(因缘所生法者,谓六根为因,六尘为缘,根尘相对,中间一念心起,即是所生法也。) 二、损减边,谓因缘所生之法,若分别无,即是损减实有成就之性,是名损减边。

《三藏法数》 / 110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解脱幢相衣

袈裟之异名。袈裟為求解脱人所服,而不為邪所倾动,又条相似佛塔之幢,故名。地藏十轮经四曰:「被殑伽沙佛解脱幢相衣,於此起恶心,堕无间狱。」释氏要览上曰:「又名幢相,谓不為邪所倾故。」应法记曰:「条相四围有同佛塔,故云幢相。」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七种无上

一、身无上,谓如来以叁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世出世间,无有超过其上,是名身无上也。(叁十二相者,足下安平相、千辐轮相、手指纤长相、手足柔软相、手足缦网相、足跟满足相、足趺高好相、腨如鹿王相、手过膝相、马阴藏相、身纵广相、毛孔生青色相、身毛上靡相、身金色...

《三藏法数》 / 1100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散二善

唐善导以观经一部所明十六想观之行,摄於散之二善,前十叁观以禪之心,观净土之依正二报,故名之為善。后叁观以散心修叁福九品之行,故名之為散善。散善义曰:「前明十叁观,以為善。即是韦提致请,如来已答:后明叁福九品,名為散善。是佛自说,虽有散两门有异总明正宗...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叁量

一、现量,现即显现,量即量度,是楷之义也。谓眼识乃至身识,对于显现五尘之境,而能度量楷法之自相,不错谬故,是名现量。(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二、比量,比即比类,谓以比类量度,而知有故。如远见烟,知彼有火,是名比量。 叁、圣教量,谓于...

《三藏法数》 / 138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七种

,即禅也。禅有二种,一者,世间禅;二者,出世间禅。而名不出此七种也。(世间禅者,即色界四禅,无色界四无色等也。出世间禅者,即八背舍、八胜处等也。) 一、叁摩呬多,梵语叁摩呬多,华言等引。远离沉掉,曰等;发生功德,曰引。谓能修此,则离诸烦恼,而引发胜...

《三藏法数》 / 378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十波罗蜜

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谓菩萨修此十法,化度众生,超生死海,到涅槃岸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檀那波罗蜜,梵语檀那,华言布施。运心普周曰布,辍己惠人名施。经云:菩萨为令众生心满足故,内外悉舍,而无所着,是名檀那波罗...

《三藏法数》 / 826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八犍度

梵语犍度,华言法聚。谓佛弟子迦旃延以诸法门,各从其类,分为八聚,故名八犍度论。(梵语迦旃延,华言不。佛十大弟子中之一也。) 一、杂犍度,如经,为声闻说四善根及四圣果、有余、无余涅槃等法不一,故名杂犍度。(四善根者,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即四加行也。四...

《三藏法数》 / 871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玄门无碍十因

玄门者,即十玄门也。以此十法性德为因,起大业用,令彼玄门诸法,混融无碍,重重无尽。故云玄门无碍十因也。(玄者,妙也。) 一、唯心所现,谓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唯是真心所现。然法唯心现,全法是心,心既圆融,法亦无碍。经云: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是也。 二、法无...

《三藏法数》 / 816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十种教体

教者,谓如来所说一大藏教也。体即体性,教之本也。然如来所说之教,诠显权实义趣,浅深不同,故分十体,收摄一切教法罄无不尽也。(权者,叁乘权教,谓声闻、缘觉、菩萨也。实者,一乘实教也。) 一、音声语言体,谓言音语业为教体也。故佛唱号言辞,评量论说,是为教体。楞严...

《三藏法数》 / 899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依次五百年

五百年者,像法后、末法初之五百年也。此五百年中,比丘虽云无修无证,亦有解脱、禅、持戒、多闻、布施者。佛知其法渐衰,故说其次第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第一一百年,得坚固解脱,谓此一百年中,比丘唯务智理,说法利生,悟明大乘,解脱自在,坚固不变也。(智理者...

《三藏法数》 / 297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中间

又名中间叁昧,中间静虑,中间禪。大梵天王所得之禪也。色界,无色界通有八地,每一地各有近分与根本。其中初禪地之近分与根本寻与伺之心所相应,第二禪以上,七地之近分与根本,则寻与伺皆不相应,而至极寂静。然其中间,唯有伺之心所相应而寻之心所不相应之禪,...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叁无漏根

二十二根中最后之叁根也。意根,乐根,善根,捨根,及信,勤,念,,慧之九根依见修无学之叁道而立叁根。一、未知当知根,此九根之在见道者。在於见道,欲知所未曾知之四諦之理而行动者,谓之未知当知。二、已知根,彼九根之在修道者。在於修道,虽已知了四諦之理,而更為断所餘...

《佛学大辞典》 / 281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二解脱

一,有為解脱。為阿罗汉无漏之真智。二,无為解脱。是為涅槃。俱舍论二十五曰:「解脱体有二种:谓有為无為。有為解脱谓无学胜解,无為解脱谓一切惑灭。」 又一,性净解脱,谓眾生之本性清净,无繫缚染污之相。二,障尽解脱,谓眾生之本性,虽為清净,然由无始已来烦恼之惑,不得...

《佛学大辞典》 / 344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四禪

略云四禪,新云四静虑。修此四禪生於色界之四禪天也。此四禪内道外道共修之,在因者超欲界之惑网,在果者生於色界,且為生诸功德之依地根本,故曰本禪。 (一)初禪,初禪之前行,有粗住、细住、欲界、未到。其正禪具八触十功德。 其先行者安坐端身摄心,故气息调和,觉此...

《佛学大辞典》 / 1048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四寻思观

小乘俱舍之四善根位,修十六行相观,成实宗修无常观。而大乘之法相宗於此位修四寻思观与四如实观。是彼宗五位之第二加行位也。四寻思观者,於诸法有名,义,自性,差别之四种。名者,色受等之名也,义者,依名而詮之色受等体也,自性者,色受等各自之体性也,差别者,体中之种类差...

《佛学大辞典》 / 309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心一境性

有七名,此其中之一也。為使心止住一境之性。详见[]条。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二善

一、善,心所修之善业也。息虑凝心观净土之依正二报也。二、散善,散心所修之善业也。策身口意废恶修善也。唐善导释观经以此二善,以十叁观為善,以叁福為散善。谓一经之所明,不出散之二善也。观经疏玄义分曰:「其要门者,即此观经散二门是也。即息虑以凝心,散即废...

《佛学大辞典》 / 224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五字严身

五字者,阿鍐囕唅佉也。真言行者,修密法时,布阿字於下体,布鍐字於脐上,布囕字於心,布唅字於眉间,布佉字於顶上,以加持己身,而為大率都婆,即坚固金刚之身也。大日经七持诵法则品曰:「如前转阿字,而成大日尊。法力所持故,与自身无异。住本尊瑜伽,加以五支字。下体及脐上...

《佛学大辞典》 / 292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六种论

谓决择是非议论得失,故名为论。 一、言论,谓以一切言说,决择是非,辩论得失,故名言论。 二、尚论,尚,高也,尊也。谓世间一切事理,随所尊尚,随所应闻,决择是非,辩论得失,故名尚论。 叁、诤论,诤,止也。谓以言论互止其失也。或因诸欲更相侵夺而起,或因身口恶行互...

《三藏法数》 / 291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九祖

天台宗之所奉者。佛祖统纪七所。高祖龙树菩萨、二祖北齐之慧文、叁祖南岳之慧思、四祖天台之智顗、五祖章安之灌顶、六祖法华之智威、七祖天台之慧威、八祖左溪之玄朗、九祖荆溪之湛然。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六念法

一、念佛,谓念佛具足十号,大慈大悲,智慧光明,神通无量,能拔众苦。我以清净质直之心,得亲近佛,心生欢喜。以欢喜故身得快乐,以快乐故其心得,以得故其心平等。修念佛观,必趣涅槃,是名念佛。(十号者,一如来、二应供、叁正遍知、四明行足、五善逝、六世间解无上士、...

《三藏法数》 / 687字 / 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八种法

一、叁叁味,二、四禪,叁、四无量心,四、四无色,五、八背捨,六、八胜处,七、九次第,八、十一切处,合為五十法。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舍利八斛四斗

舍利之分量也。长阿含十二游经曰:「尔时香姓,以一瓶受一石许,即分舍利均為八分已。」后分涅槃经下曰:「造八金壜,八师子座,各以七宝而為庄严。其七宝壜各受一斛。」佛母般泥洹经曰:「我般泥洹后,二百岁时。阿育王从八王索八斛四斗舍利,一日中作八万四千佛图。」毘奈耶杂事...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四种叁昧

欲登妙位,非行不阶。行法众多,略言其四。梵语叁昧,华言正,又云调直。众生心行,常不调、不直、不,入此叁昧,能调、能直、能,故名叁昧。 一、常坐叁昧,常坐叁昧者,亦名一行叁昧。文殊般若经以九十日为期,独居静室,跏趺正坐,蠲除恶觉,舍诸乱想,不杂思惟,系...

《三藏法数》 / 565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八义证有本识

谓第八识是出生一切善恶诸法之根本,故名本识。今论以此八义,证第八识之相也。 一、依止执受,谓此识能为染净诸法之所依止,执持不失,是名依止执受。 二、最初生起,谓此识最初于母腹托胎之时,如磁石吸铁,是名最初生起。(磁石喻识,铁喻父精母血。) 叁、有明了性,谓此...

《三藏法数》 / 421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四不成

一、两俱不成,谓声是无常,非眼所见,若言声是眼见,而声与眼俱不能成,是名两俱不成。 二、随一不成,谓声是所作性,故以声显论,声是实法;若不将名句文等共相为用,则不成其论矣,是名随一不成。 叁、犹豫不成,谓如见云雾等,即起疑惑,以为是火非火,疑心不决,是名犹豫...

《三藏法数》 / 159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根本

又名根本禪,根本等至或八等至,略称根本。对於近分而言。即离各下地修惑而得之初禪乃至非想非非想根本地所摄之也。见俱舍论,毘婆沙论等。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二种神力

楞伽经云:如来以二种神力,建立菩萨听受问义。(建立,犹加被也。) 一、现身面言说神力,经云:初菩萨地住佛神力,入于大乘照明叁昧。入是叁昧已,十方世界一切诸佛,以神通力,为现一切身面言说。是也。(初菩萨地者,即十地中初欢喜地菩萨也。住佛神力等者,由佛神力加被,...

《三藏法数》 / 272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教亨

济州任城(今山东济寧州治)人,姓王氏,字虚明,七岁出家,十五岁游方。闻郑州普照寺宝和尚法席盛,往参叩。一日至睢阳,偶忆击板因缘,凝情如入禪,不觉已到河口。同行德满呼曰:此河津也。师乃下马,悲喜交集。及归,语之宝公,宝曰:此似僵卧人欲转动。犹未印可,曰:曾看日...

《佛学大辞典》 / 229字 / 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法腊

腊者岁末祭神之名。即以為岁末之称。比丘受戒后,每年夏行叁月安居,其安居竟,即為比丘之岁末,谓之法腊。又名夏腊,戒腊。比丘為出俗者,故不以俗年算之,必数此夏腊。以法腊之多少比丘之坐次,谓之腊次。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舍利弗度二弟子说法颠倒

涅盘经二十六说佛言我昔住波罗捺国,舍利弗教二弟子,一令观白骨,一令数息。经歷多年各不得。以是因缘即生邪见。言无涅槃无漏之法,设其有者,我应得之。何以故?我能持所受戒故。我尔时唤舍利弗呵责之:汝不善教,為是二弟子颠倒说法。汝二弟子性各异,一主浣衣,一金师。金师...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七觉分

觉,即觉了。谓觉了所修之法是真是伪也。分即支分,谓此七种法,各有支派分齐,不相杂乱,故名七觉分,亦名七觉支。择、进、喜叁觉分,属慧;除、舍、叁觉分,属;念觉分兼属、慧。故摩诃止观云:修此七觉,即得入道。是也。 一、择法觉分,择,即拣择。谓用智慧观察诸法...

《三藏法数》 / 439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标帜

(一)利剑,此有二义:一、中智之义,密宗之中道,為诸法本不生,有(表)空(遮)不二,而有之边為本不生,空之边亦為本不生,故以本不生中道之剑為标帜。盖中道之智,不动於有之边,亦不动於空之边,故名不动尊。两部之辨事真言通用不动之深义在斯。二、降魔之义,魔者以无始之...

《佛学大辞典》 / 668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四如意足

又名四神足。為叁十七科道品中次四正勤所修之行品。四种之禪也。前四念处中修实智慧,四正勤中修正精进,精进智慧增多,力小弱,今得四种之以摄心,则慧均等,所愿皆得,故名如意足,又名神足。如意者如意而得也。為六通中之身如意通。又总曰六通,是所生之果也。足者所...

《佛学大辞典》 / 509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觉观叁种发相

初心在缘曰觉,细心分别曰观。 一、明利心中觉观发相,谓修禅之人,宿无善根,现修时,善法不起。但觉观攀缘念念不住,叁毒之中,或缘贪,或缘嗔,或缘痴,如是经年累月,而不得。此为明利心中觉观发相。 二、半明半昏觉观发相,谓修禅之人,于摄念时,虽了觉观烦恼念念不...

《三藏法数》 / 218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教起十缘

一、依时,时即说经时分也。谓如来心冥至道,则混一古今。一念与多劫圆融,本无时分可限。今以无时之时,略显十时,恒演此经。经云:诸佛得菩提,实不计于日。是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十时者,一念时、尽七日时、遍叁际时、摄同类劫时、收异类劫时、以念摄劫时...

《三藏法数》 / 728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迹门十妙

(一)境妙,境即理境。谓十如是等境,心佛及眾生是叁无差别不可思议也,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等是也。此有六境:一、十如之境,二、十二因缘之境,叁、四諦之境,四、二諦之境,五、叁諦之境,六、一諦之境。(二)智妙,智即全境而起之智。以境妙...

《佛学大辞典》 / 559字 / 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转法轮日

佛初在鹿野园说法之日,八月八日也。俱舍宝疏一曰:「转法轮日者,诸经论中皆云波罗奈国鹿野苑中為五比丘转四諦法轮,说中间事日数不同,然不指陈说法月日者不可凭準。唯有婆沙及释律论,分明指陈说法月日,应依此文。婆沙一百八十叁云:佛於迦栗底迦月日半第八曰度阿若憍陈那,...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二业

一引业,於六趣各有总别之二报,假如人趣彼此各具六根,彼此受共同之果报,是总报也。如人人异其寿夭丑美强弱贫富,是别报也。其引发总报之业,名為引业。二满业,其成满别报之业,名為满业。见俱舍论十七。 又不之二业:一业,受苦乐之二报者,此中有顺现业之叁种。二不...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叁叁昧

梵语叁昧,华言正,亦云正心行处。谓众生之心,从无始已来,常不正直,得是叁昧,心行正直,故名叁昧。 一、有觉有观叁昧,谓初心在禅曰觉,细心分别禅味曰观。以空、无相、无作相应心入于初禅,则一切觉、观皆悉正直,故名有觉有观叁昧。(空、无相、无作,即叁解脱门也。)...

《三藏法数》 / 222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那伽

Nāga,译言龙,象,无罪,不来。称佛或阿罗汉為摩訶那伽,喻其有大力用也。玄应音义叁曰:「那伽,此云龙,或云象也。言其大力故以喻焉。」同二十叁曰:「那伽有叁义:一云龙,二云象,叁云不来。孔雀经名佛為那伽,由佛不更来生死故也。」智度论叁曰:「摩訶那伽,名阿罗汉。摩訶...

《佛学大辞典》 / 243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